本實用新型屬于聚碳酸酯球罩的檢測方法,尤其屬于聚碳酸酯球罩受機械碰撞時的變形量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攝像機是指球型攝像機,攝像機一般由殼體和攝像機機芯組成,光學球罩是攝像機殼體的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保護攝像機機芯不被破壞的同時參與成像功能。攝像機鏡頭與球罩之間的距離影響球罩的直徑大小,當攝像機機芯相同時,二者的距離越小球罩直徑越小。當攝像機遭受機械碰撞時,光學球罩會發(fā)生形變內凹,如果鏡頭與光學球罩距離太近,變形內凹的球罩,碰到鏡頭,將導致鏡頭受損;如果鏡頭與球罩距離太遠,需要加大球罩的尺寸,極大浪費球型機內部空間,增加產(chǎn)品成本,同時不利于攝像機鏡頭的圖像采集,因此合適的距離將有利于降低成本及圖像采集。根據(jù)GB/T20138-2006/IEC62262:2002及GB/T2423.55-2006/IEC60068-2-75:1997,聚碳酸酯球罩模擬機械碰撞測試,通常采用IK防護等級測試,不同IK代碼表示不同的沖擊能量。IK防護等級測試采用一定形狀和質量的落錘按一定的高度做自由落體運動撞擊球罩。一般市場上球型機的IK防護等級要求為IK10,即20J能量,5Kg的落錘從距離待撞擊面40cm下落?,F(xiàn)有的檢測方法是采用圖像分析采集變形量數(shù)據(jù),其檢測裝置如圖1所示,由試驗臺1、壓環(huán)2、落錘裝置9、落錘10、圖像采集攝像機11組成,由圖像采集攝像機記錄落錘與球罩接觸的瞬間。根據(jù)能量守恒定律:落錘與光學球罩接觸時,落錘勢能和動能開始逐漸轉化為光學球罩的內能,此時落錘速度假設為V,根據(jù)mgh=0.5mV2,代入h=0.4m,V=2.8m/s。由于落錘與光學球罩接觸后,落錘速度減慢,光學球罩變形量加大,此時計算光學球罩變形單位距離與時間的關系較難??梢酝ㄟ^簡易的方式算得,就是以最大速度運行距離和時間計算。假設需要測得1mm變形量,根據(jù)t=S/V,代入S=1mm,V=2.8m/s計算,t=1/2800=0.36ms;也就是要求檢測儀器采集數(shù)據(jù)的時間要小于0.36ms,換算成攝像機拍攝速度要高于2778幀/秒。如果采用普通的數(shù)字感應采集變形量數(shù)據(jù),由于采集的時間在幾十毫秒級,則很難準確采集到最大變形量;而采用更加精密的數(shù)字采集,則成本高。例如目前市面上1000幀/秒拍攝速度的高速攝像機造價都在幾十萬以上,10000幀/秒拍攝速度的攝像機更是高達百萬以上。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加工成本低,測試方便的聚碳酸酯球罩受機械碰撞時的變形量的檢測裝置,通過機械結構的方式,即可檢測出聚碳酸酯球罩在不同沖擊能量時最大變形量。
本實用新型為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聚碳酸酯球罩受機械碰撞時的變形量檢測裝置,其要點在于它包括試驗臺、壓環(huán)、檢測探頭、導套、彈簧、基座、升降平臺、落錘裝置、落錘,導套固定在試驗臺上,檢測探頭的頭部穿過導套,尾端固定在升降平臺上方的基座上,檢測探頭由升降平臺帶動可上下運動,落錘由落錘裝置控制,落錘的中心線與檢測探頭中心線在同一直線上。
本實用新型是在現(xiàn)有檢測裝置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取消圖像采集攝像機,以檢測探頭代替實際的鏡頭,真實客觀地感知球罩受打擊后下凹的過程,通過調整升降平臺的高度來達到檢測目的。
基座內部有彈簧裝置。彈簧起到緩沖作用。
試驗臺表面中心設計有與球罩端面外圈相配合的沉槽。
檢測探頭頂端涂有標識涂料。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裝置結構簡單,以檢測探頭代替實際的鏡頭,真實客觀地感知球罩受打擊后下凹的過程,試驗方法及數(shù)據(jù)處理方式較為簡便,可直觀的反應出較準確的IK防護等級變形量,具有很強的推廣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現(xiàn)有檢測裝置使用狀態(tài)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tài)圖
圖3為試驗高度計算示意圖
其中:1試驗臺2壓環(huán) 3球罩4檢測探頭5導套6彈簧7基座8升降平臺9落錘裝置10落錘 11圖像采集攝像機 H變形量值、 h1檢測探頭伸出高度 、h2導套肩部高度、h3光學球罩整體高度、h4光學球罩厚度。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的實施例可以使本專業(yè)的技術人員更理解本實用新型,對下述的實施例進行修改,添加和替換都是可能的,都沒有超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如圖2所示,一種聚碳酸酯球罩受機械碰撞時的變形量檢測裝置,是在現(xiàn)有檢測裝置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取消圖像采集攝像機,以檢測探頭代替實際應用中所保護的鏡頭,它包括試驗臺1、壓環(huán)2、檢測探頭4、導套5、彈簧6、基座7、升降平臺8、落錘裝置9、落錘10。壓環(huán)2、落錘裝置9、落錘10與現(xiàn)有技術相同。所不同的是導套5固定在試驗臺1上,檢測探頭4的頭部穿過導套5,尾端固定在升降平臺8上方的基座7上,基座7內部有彈簧6裝置,彈簧起到緩沖作用,彈簧在經(jīng)過一次較大壓縮量后,要及時更換。檢測探頭4由升降平臺8帶動可上下運動,落錘10由落錘裝置9控制,落錘10的中心線與檢測探頭4中心線及球罩3的中心線在同一直線上。由于試驗臺1的下方要放置基座7、升降平臺8,所以試驗臺1在原先僅是一塊平臺的基礎上增加了具有一定高度的支撐腳,以獲得放置基座7、升降平臺8空間。
檢測探頭4頂端涂有標識涂料,一般為一層薄紅丹,光學球罩被碰撞時頂端下降至最低點時碰到檢測探頭頂點后會在光學球罩處留下紅丹印記。試驗裝置中心線即球罩回轉中心線、落錘回轉中心線、檢測探頭回轉中心線需在同一直線上,檢測探頭與導套配合間隙0.01mm-0.03mm,避免檢測探頭出現(xiàn)晃動,檢測探頭與導套配合處涂抹潤滑油,檢測探頭與導套的配合需無卡頓現(xiàn)象。其余未述部分與現(xiàn)有技術相同。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為:如圖3所示,H為變形量值、 h1為檢測探頭伸出高度 、h2為導套肩部高度、h3為光學球罩整體高度、h4為光學球罩厚度。針對光學球罩先預估H值,h2、h3、h4是先測量。計算h1值,h1=h3-h2-h4-H,通過精密手動升降臺調節(jié)檢測探頭伸出高度。球罩放置在試驗臺上,避免球罩晃動。通過壓環(huán)將球罩固定住。壓環(huán)與試驗臺通過螺絲鎖緊。
進行IK等級測試。
測試完后,確認球罩是否有留下的紅丹印記,若無,將檢測探頭再升高,反之,則降低。
按以上試驗方法重復試驗,一個球罩碰撞三次后不可在使用,更換新的同批次球罩試驗,直到確認到其會留下印記和無印記的分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