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裝產品的標簽漏貼視覺檢測系統(tǒng),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醫(yī)藥、食品、飲料等行業(yè)的瓶裝產品的生產中,在貼標環(huán)節(jié),由于種種原因往往出現(xiàn)瓶身上出現(xiàn)標簽漏貼的情況,由于標簽上含有產品生產批號、生產日期、保質期等重要信息,因此一旦缺失標簽的產品流入市場容易造成產品質量問題,在醫(yī)療行業(yè)甚至產生醫(yī)療事故,造成嚴重的后果。
在現(xiàn)有技術中,一般通過人工檢測的方式對標簽的漏貼情況進行檢測,即在每條生產線上配備專門的檢測人員,因此通過人工的方式進行標簽的檢測會大大增加工人的勞動強度,同時配備專門的檢測人員對標簽是否漏貼進行檢測,因此生產的自動化程度大大降低同時也增加了生產成本。在現(xiàn)有技術中也存在有一些自動檢測的裝置,常規(guī)的手段是在輸送皮帶的某一位置設置檢測裝置(相機或其他傳感器)對瓶身進行檢測,但是由于瓶裝產品的瓶子一般是圓形的,因此瓶子在通過輸送皮帶的運送過程中瓶身會與兩側導軌或其他瓶身發(fā)生摩擦而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轉動,當瓶身上的標貼恰好轉動到檢測裝置所對應位置的后方,則容易出現(xiàn)錯判的情況,因此通過在某一固定位置放置檢測裝置的方式不能滿足對可靠性的要求。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通過設置側部映射機構,可以通過相機對瓶體的本體以及側面同時進行拍攝,避免了因瓶體轉動而導致的標貼漏貼檢測不準情況,提高了標貼漏貼檢測可靠性的瓶裝產品的標簽漏貼視覺檢測系統(tǒng)。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瓶裝產品的標簽漏貼視覺檢測系統(tǒng),包括傳送帶,在傳送帶表面放置有進行傳輸的瓶體,其特征在于:在傳送帶的一側設置有相機,在相機與傳送帶之間設置有對瓶體側部進行映射的側部映射機構,相機對瓶體的本體以及由側部映射機構映射得到的對瓶體的側部圖像同時進行拍攝,在傳送帶相對于相機的另一側設置有觸發(fā)相機拍攝的觸發(fā)機構。
優(yōu)選的,所述的側部映射機構包括反光表面相對設置的第一平面鏡和第二平面鏡,第一平面鏡和第二平面鏡以垂直于傳送帶表面的方向豎直放置。
優(yōu)選的,所述的第一平面鏡和第二平面鏡靠近傳送帶的一端之間相對形成缺口,第一平面鏡和第二平面鏡遠離傳送帶的一端向相對的兩外側傾斜呈敞口狀。
優(yōu)選的,所述的缺口的寬度大于瓶體的直徑。
優(yōu)選的,在所述缺口的上方設置有光源,光源發(fā)出的光向下朝向瓶體。
優(yōu)選的,所述的觸發(fā)機構為光電開關,光電開關與相機相對于傳送帶對應設置,光電開關的信號輸出端與相機的信號輸入端相連。
優(yōu)選的,在所述的光電開關的下方設置有背景板。
優(yōu)選的,還設置有控制器,控制器與所述的相機相連。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在本瓶裝產品的標簽漏貼視覺檢測系統(tǒng)中,通過設置側部映射機構,可以通過相機對瓶體的本體以及側面同時進行拍攝,因此瓶體在傳送帶上傳送的過程中無論發(fā)生何種角度的轉動,只要在瓶體上貼有標簽,均可以被相機拍攝到,避免了因瓶體轉動而導致的標貼漏貼檢測不準情況,提高了標貼漏貼檢測可靠性。
2、第一平面鏡和第二平面鏡靠近傳送帶的一端之間相對形成缺口,且該缺口之間的距離大于瓶體的直徑,以保證瓶身可以完全從該缺口中露出。
3、通過設置第一平面鏡和第二平面鏡,相機在拍攝時可以至少拍攝到瓶體一半以上的周圈范圍,大大提高了拍攝的范圍。
4、通過設置光源,在拍攝時增大了光照強度,提高了拍攝質量。
5、在光電開關的正下方還設置有背景板,因此瓶體的背部由背景板進行遮擋,一方面有助于當瓶體上的標簽隨瓶體轉動到后方時對標簽進行拍攝,另一方面同時避免了拍照過程中其他物體進入拍攝畫面對控制器的判斷造成影響。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瓶裝產品的標簽漏貼視覺檢測系統(tǒng)結構俯視圖。
圖2為實施例1瓶裝產品的標簽漏貼視覺檢測系統(tǒng)瓶體檢測效果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2瓶裝產品的標簽漏貼視覺檢測系統(tǒng)結構俯視圖。
圖4為實施例2瓶裝產品的標簽漏貼視覺檢測系統(tǒng)瓶體檢測效果示意圖。
其中:1、傳送帶 2、瓶體 3、光電開關 4、第一平面鏡 5、光源 6、相機 7、第二平面鏡 8、背景板 9、標簽。
具體實施方式
圖1~2是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下面結合附圖1~4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瓶裝產品的標簽漏貼視覺檢測系統(tǒng),包括:傳送帶1,在傳送帶1上并排放置有若干瓶體2,瓶體2在傳送帶1的作用下沿傳送帶1的傳送方向進行傳送,在瓶體2上貼有標簽9。
在傳送帶1的一側設置有兩面平面鏡:第一平面鏡4和第二平面鏡7,第一平面鏡4和第二平面鏡7的反光表面相對設置。第一平面鏡4和第二平面鏡7以垂直于傳送帶1表面的方向豎直放置,第一平面鏡4和第二平面鏡7靠近傳送帶1的一端之間相對形成缺口,且該缺口之間的距離大于瓶體2的直徑,以保證瓶體2可以完全從該缺口中露出;第一平面鏡4和第二平面鏡7遠離傳送帶1的一端向相對的兩外側傾斜呈敞口狀。在第一平面鏡4和第二平面鏡7的敞口處設置有相機6,相機6的前端(拍攝端)正對第一平面鏡4和第二平面鏡7之間的缺口,在第一平面鏡4和第二平面鏡7之間缺口的上方還設置有光源5,光源5發(fā)出的光向下照射瓶體2。
上述的相機6采用工業(yè)相機實現(xiàn),在傳送帶1的另一側設置有與相機6位置相對的光電開關3,光電開關3用于檢測傳送帶1上瓶體2的位置,光電開關3的信號輸出端與相機6的信號輸入端相連,用于觸發(fā)相機6進行拍攝。設置有與相機6相連的控制器(圖中未畫出),相機6將拍攝到的數據送至控制器中,由控制器對相機6拍攝到的圖片數據進行分析。在光電開關3的正下方還設置有背景板8,上述的光電開關3固定在背景板8上,通過背景板8對瓶體2的背部進行遮擋,一方面有助于當瓶體2上的標簽9隨瓶體轉動到后方時對標簽9進行拍攝,另一方面同時避免了拍照過程中其他物體進入拍攝畫面對控制器的判斷造成影響。
具體工作過程及工作原理如下:
瓶體2在傳送帶1的表面放置并進行傳輸,如圖2所示,瓶體2的傳輸過程中當瓶體2傳送至第一平面鏡4和第二平面鏡7之間的缺口處時,瓶體2恰好從第一平面鏡4和第二平面鏡7之間的缺口處露出,此時瓶體2的兩側面分別從第一平面鏡4和第二平面鏡7的反光面上進行映射。
在瓶體2的傳輸過程中當瓶體2傳送至第一平面鏡4和第二平面鏡7之間的缺口處時,同時將光電開關3觸發(fā)。由于光電開關3觸發(fā)后向相機6發(fā)送信號,由相機6對瓶體2以及瓶體2在第一平面鏡4和第二平面鏡7的映像進行拍照,并將拍攝到的圖像數據送至控制器中進行分析。
通過設置第一平面鏡4和第二平面鏡7,相機6在拍攝時可以至少拍攝到瓶體2一半以上的周圈范圍,因此瓶體2在傳送帶1上傳送的過程中無論發(fā)生何種角度的轉動,只要在瓶體2上貼有標簽9,均可以被相機6拍攝到,因此大大提高了標簽9檢測的可靠性。
實施例2:
如圖3~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光源5未放置在第一平面鏡4和第二平面鏡7之間缺口的上方,而是設置在相機6的后方,其照射方向朝向相機6,即從相機6的后方照射到瓶體2上。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是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