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車輛用儀表裝置。
背景技術:
在汽車等車輛中,在車室內(nèi)的前部設置有儀表板(instrumentpanel)。在該儀表板的駕駛席側的部分或車輛寬度方向的中央部分等位置,設置有用于顯示駕駛所需的信息的儀表裝置或車輛用儀表裝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該車輛用儀表裝置至少具有表盤和用于安裝表盤的殼體。另外,車輛用儀表裝置能夠照明。該車輛用儀表裝置的照明結構具有光源和將來自光源的光或照明光向表盤引導的導光板。并且,形成為如下結構,即,在用于安裝表盤的殼體上形成有導光板收納凹部,在該導光板收納凹部中收納上述導光板,并且利用形成于殼體上的爪卡止部來固定該導光板。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4468967號公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
但是,在上述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的車輛用儀表裝置中,由于利用爪卡止部將導光板固定于殼體,因此,存在因由尺寸誤差、熱變形或熱應變等所引起的爪卡止部的松動等而使導光板晃動從而產(chǎn)生異常噪聲的情況。
因此,本發(fā)明以解決上述問題點為主要目的。
用于解決問題的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為一種車輛用儀表裝置,
在用于安裝表盤的殼體上所形成的導光板收納凹部收納有將照明光向所述表盤引導的導光板,利用爪卡止部將該導光板固定于所述殼體,所述車輛用儀表裝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導光板的側面設置有向所述導光板收納凹部的側壁延伸的壓入棱,
在該壓入棱上設置有棱高度從所述導光板收納凹部的里側向外側增加的高度增加用錐部,
并且在所述壓入棱上設置有棱寬度從所述導光板收納凹部的里側向外側減少的寬度減少用錐部。
發(fā)明的效果
根據(jù)本發(fā)明,通過設置壓入棱能夠防止因爪卡止部的松動等使導光板晃動而產(chǎn)生異常噪聲。另外,借助高度增加用錐部和寬度減少用錐部能夠使壓入棱的插入順暢地進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施方式的車輛用儀表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2是圖1的殼體的主視圖。
圖3是圖2的爪部的放大立體圖。
圖4是圖2的壓入棱的俯視圖。
圖5是圖4的壓入棱的立體圖。
圖6a是圖4的壓入棱的底部(里側)的剖視圖。
圖6b是圖4的壓入棱的中間部的剖視圖。
圖6c是圖4的壓入棱的上部(外側)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借助附圖對本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圖1~圖6c是用于說明本實施方式的圖。
實施例1
(結構)以下,對該實施例的結構進行說明。
在汽車等車輛中,在車室內(nèi)的前部設置有儀表板。在該儀表板的駕駛席側部分或車輛寬度方向的中央部分等位置,設置有用于顯示駕駛所需的信息的儀表裝置或車輛用儀表裝置。
如圖1的分解立體圖、圖2的主視圖所示,該車輛用儀表裝置1至少具有表盤2和用于安裝表盤2的殼體3。另外,車輛用儀表裝置1能夠照明。該車輛用儀表裝置1的照明結構至少具有光源和將來自光源的光或照明光向表盤2引導的導光板5。并且,形成為如下結構,即,在用于安裝表盤2的殼體3上形成有導光板收納凹部6,在該導光板收納凹部6中收納上述導光板5,并且利用爪卡止部7(參照圖3)將該導光板5固定于殼體3。
在此,表盤2具有例如區(qū)域規(guī)定線2a或刻度等透光部。例如,區(qū)域規(guī)定線2a形成為圓弧狀,刻度沿著圓弧狀的區(qū)域規(guī)定線2a的里側而形成。在表盤2的表面?zhèn)龋甘究潭鹊闹羔槺辉O置為能夠在區(qū)域規(guī)定線2a內(nèi)轉(zhuǎn)動。表盤2安裝于殼體3的表面?zhèn)?。為了獲得高反射率,殼體3例如由白色的樹脂形成。導光板5由透明的樹脂形成。導光板5使用比殼體3更硬的材質(zhì)。此時,導光板5形成為圓弧狀等。與此對應,導光板收納凹部6形成為與導光板5配合的圓弧狀的凹部。此時,按照用于照明區(qū)域規(guī)定線2a的結構及用于照明刻度的結構分開設置導光板5及導光板收納凹部6。在本實施例中,以用于照明刻度的結構為例來進行說明。爪卡止部7設置在殼體3和導光板5中的至少一方(參照圖3)。此時,爪卡止部7以卡止導光板5的內(nèi)周緣部的數(shù)處的方式設置于殼體3。
相對于以上那樣的基本的結構,在本實施例中,具備如下的結構。
(1)如圖4、圖5所示,在上述導光板5的側面設置有向上述導光板收納凹部6的側壁延伸的壓入棱21。
如圖6a~圖6c所示,在該壓入棱21上,設置有棱高度h1~h3從上述導光板收納凹部6的里側向外側增加的高度增加用錐部25(參照圖5)(h1<h2<h3)。
另外,在上述壓入棱21上,設置有棱寬度w1~w3從上述導光板收納凹部6的里側向外側減少的寬度減少用錐部26(參照圖5)(w1>w2>w3)。
在此,優(yōu)選壓入棱21設置于在所有方向上能夠按壓導光板5的位置。此時,如圖2所示,壓入棱21設置在導光板5的內(nèi)周面和外周面,且內(nèi)周面的壓入棱21與外周面的壓入棱21成對。進而,在圓弧狀的導光板5的周向28的不同位置設置多個或多對成對的壓入棱21。此外,在圖2中,只表示出了設置壓入棱的位置。
高度增加用錐部25與寬度減少用錐部26為相對于縱深方向29即壓入棱21的壓入方向的變寬方式分別相反的錐形。
高度增加用錐部25為棱高度h1~h3線性變化的傾斜面。高度增加用錐部25的大部分都比導光板收納凹部6與導光板5之間的間隙要高。
另外,寬度減少用錐部26為棱寬度w1~w3線性變化的傾斜面。對于寬度減少用錐部26,外側的窄的部分大致在殼體3的壁厚以下,且里側的寬的部分大致在殼體3的壁厚以上。
(2)優(yōu)選使高度增加用錐部25的錐角角度α與寬度減少用錐部26的錐角角度β相等(α=β)。
(3)或者,也可以使壓入棱21的卡入導光板收納凹部6的側壁的卡入部分的面積s1~s3在縱深方向29的各部分上恒定(s1=s2=s3)。
在此,卡入部分的面積s1~s3能夠根據(jù)壓入棱21的高度增加用錐部25的錐角角度α及寬度減少用錐部26的錐角角度β來設定。
(作用效果)
根據(jù)該實施例,能夠獲得如下的作用效果。
車輛用儀表裝置1設置于儀表板的駕駛席側部分或車輛寬度方向的中央部分等位置,顯示駕駛所需的信息。并且,能夠通過點亮光源,將來自光源的光或照明光經(jīng)由導光板5向表盤2引導從而對表盤2進行照明。導光板5被收納在設于殼體3的導光板收納凹部6中,且利用爪卡止部7將導光板5固定于殼體3。
此時,若因尺寸誤差、熱變形或熱應變等而在爪卡止部7產(chǎn)生松動等,則存在在導光板5發(fā)生晃動而產(chǎn)生異常噪聲的可能性。
(作用效果1)因此,在導光板5上設置有壓入棱21。并且,通過將導光板5收納于導光板收納凹部6,使從導光板5的側面突出設置的壓入棱21卡入導光板收納凹部6的側壁,從而壓入棱21壓接于導光板收納凹部6的側壁。由此,借助壓入棱21能夠防止因爪卡止部7的松動等而使導光板5晃動從而產(chǎn)生異常噪聲的情況。
此時,在壓入棱21上設置有高度增加用錐部25。由此,在插入壓入棱21時,壓入棱21的卡入導光板收納凹部6的側壁的卡入深度從里側向外側逐漸增加。其結果為,能夠利用向著外側變高的高度增加用錐部25所具有的楔入效應使壓入棱21難以松動。
另外,在壓入棱21上設置有寬度減少用錐部26。由此,在插入壓入棱21時,壓入棱21的接觸于導光板收納凹部6的側壁的接觸寬度從里側向外側逐漸減小。其結果為,能夠利用向著里側變寬的寬度減少用錐部26所具有的錨固效應(anchoreffect)使壓入棱21難以拔出。
并且,通過將從里側向外側的高度增加用錐部25的卡入深度的增加與寬度減少用錐部26的接觸寬度的減少結合起來,能夠使壓入棱21的插入順暢地進行。
此外,壓入棱21也能夠設置于殼體3一側。但是,若將壓入棱21設于殼體3一側,則不透明的壓入棱21可能妨礙從導光板5射出的光的反射,然而在將壓入棱21設于透明的導光板5一側的情況下,則不會有如上述那樣的妨礙光的反射的情況,因而從導光方面來看優(yōu)點較大。
(作用效果2)并且,也可以使高度增加用錐部25的錐角角度α與寬度減少用錐部26的錐角角度β相等。由此,壓入棱21的棱高度的增加量與寬度減少用錐部26的寬度尺寸的減少量間產(chǎn)生相關關系,因而能夠使壓入棱21更加順暢地插入。
(作用效果3)或者,也可以以使壓入棱21的卡入導光板收納凹部6的側壁的卡入部分的面積s1~s3在縱深方向29的各部分上恒定的方式,設定并調(diào)整壓入棱21的高度增加用錐部25的錐角角度α及寬度減少用錐部26的錐角角度β。由此,在壓入棱21的任何位置,壓入棱21的卡入導光板收納凹部6的側壁的卡入部分的面積s1~s3都恒定,從而能夠?qū)崿F(xiàn)插入壓入棱21時的插入力的均等化。其結果為,能夠提高導光板5的相對于殼體3的裝配性。
以上,借助附圖對實施例進行了詳細描述,但實施例只不過是示例。因此,本發(fā)明并不僅限定于實施例的結構,當然,不脫離主旨范圍的設計的變更等也包括在本發(fā)明中。另外,例如,在各實施例中包括有多個結構的情況下,若無特別的記載,當然也包括這些結構的可能的組合。另外,在多個實施例或變形例作為本發(fā)明的構成而被公開的情況下,若無特別的記載,當然也包括跨越這些而產(chǎn)生的結構的組合中可能形成的結構。另外,對于附圖中所畫出的結構,若無特別地記載,當然也包括在本發(fā)明中。進而,在存在“等”這個用語的情況下,意思是指也包括同等的事物。另外,在存在“大致”、“約”、“程度”等用語的情況下,意思是包括常識中所公認的范圍或精度。
附圖標記說明
1車輛用儀表裝置
2表盤
3殼體
5導光板
6導光板收納凹部
7爪卡止部
21壓入棱
25高度增加用錐部
26寬度減少用錐部
h1棱高度
h2棱高度
h3棱高度
w1棱寬度
w2棱寬度
w3棱寬度
s1面積
s2面積
s3面積
α錐角角度
β錐角角度
相關申請的相互參照
本申請基于2015年2月4日向日本專利局提出的特愿2015-020598主張優(yōu)先權,其所有的公開內(nèi)容以參照的方式完全納入本說明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