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壓力容器制造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氣瓶外殼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液化石油氣瓶(LPG氣瓶)均采用鋼質材料,焊接結構且存在成型工藝復雜、質量大、運輸不便、易腐蝕、不具有可視性、使用過程中頻有爆炸事故發(fā)生,所以目前部分企業(yè)在開發(fā)纖維全纏繞塑料內膽復合氣瓶用以充裝液化石油氣并且逐步取代鋼瓶,因為纖維全纏繞塑料內膽LPG氣瓶具有成型工藝簡單、質量小、耐腐蝕、具有可視性以及絕不會爆炸等優(yōu)點,但是由于纖維纏繞的LPG氣瓶不耐沖擊,耐磨性也差,所以氣瓶在搬運或使用過程要避免磕碰、避免與水泥地等其他粗糙的硬表面相摩擦,因為這樣會導致纖維破損影響氣瓶的安全及使用年限;除此之外,單獨的氣瓶也不容易搬運。
所以本領域纖維全纏繞塑料內膽LPG氣瓶需要一種外殼結構,以減少氣瓶因受到磕碰或摩擦導致的纖維破損,并且方便運輸和搬運。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氣瓶外殼結構,所述氣瓶外殼結構具有移動方便、易于辨別的優(yōu)點。
為實現(xiàn)所述目的的氣瓶外殼結構,包括上蓋、提手段和筒身段,所述上蓋與所述提手段可拆卸地連接;
所述筒身段包括筒身主體和筒底,所述筒底設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增加所述筒底的結構強度;所述提手段與所述筒身主體可拆卸地連接。
所述的氣瓶外殼結構,其進一步的特點是,所述上蓋下端設置有第一卡扣,所述提手段上端設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扣能夠卡入或者退出所述第一卡槽,以將所述上蓋與所述提手段可拆卸地連接。
所述的氣瓶外殼結構,其進一步的特點是,所述提手段上開設有通孔,通孔用于移動所述氣瓶外殼結構。
所述的氣瓶外殼結構,其進一步的特點是,所述凸起在所述筒底沿所述筒身段的周向均勻分布。
所述的氣瓶外殼結構,其進一步的特點是,所述筒身段上開設有液位觀察孔。
所述的氣瓶外殼結構,其進一步的特點是,所述氣瓶外殼結構的材料為高密度聚乙烯。
所述的氣瓶外殼結構,其進一步的特點是,所述筒身段的厚度為2.5毫米。
所述的氣瓶外殼結構,其進一步的特點是,所述氣瓶外殼結構還包括標識件,所述提手段上開設有標識孔,所述標識件能夠放置于所述標識孔中,以對所述氣瓶外殼結構起標識作用。
所述的氣瓶外殼結構,其進一步的特點是,所述提手段下端內壁設置有向內凸起的第二卡扣,所述筒身主體上端設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扣能夠卡入或者退出所述第二卡槽,以將所述提手段與所述筒身主體可拆卸地連接。
所述的氣瓶外殼結構,其進一步的特點是,所述筒身主體和所述筒底為一體成型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氣瓶外殼結構,包括上蓋、提手段和筒身段,所述上蓋與所述提手段可拆卸地連接,上蓋可被設計成不同顏色或者形狀,以起到標識作用,使得氣瓶外殼結構易于辨別。此外,筒底上的凸起還能增加筒底的結構強度,使得氣瓶外殼結構結實耐用。提手段的設計也使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氣瓶外殼結構易于移動。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質和優(yōu)勢將通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的描述而變得更加明顯,其中:
圖1為氣瓶外殼結構的分解示意圖;
圖2為上蓋的俯視圖;
圖3為提手段的俯視圖;
圖4為筒身段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闡述了更多的細節(jié)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顯然能夠以多種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內涵的情況下根據(jù)實際應用情況作類似推廣、演繹,因此不應以此具體實施例的內容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需要注意的是,圖1至圖4均僅作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條件繪制的,并且不應該以此作為對本實用新型實際要求的保護范圍構成限制。
圖1和圖2示出了一種氣瓶外殼結構1,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上蓋10、提手段20和筒身段30,筒身段30的內部用于放置氣瓶,氣瓶放置完畢后再將提手段20蓋合在筒身段30上,實現(xiàn)對氣瓶的保護。
筒身段30包括筒身主體301和筒底302,筒底302設置有凸起302a,凸起302a用于增加筒底302的結構強度;提手段20與筒身主體301可拆卸地連接。
上蓋10與提手段20為可拆卸地連接;通常,上蓋10可被制造成不同的顏色或者形狀,這樣可以通過更換不同顏色或者形狀的上蓋10來實現(xiàn)對氣瓶外殼結構1內氣瓶的標識和辨認,使得氣瓶外殼結構1易于使用,也使得使用人員不易弄錯。
上蓋10與提手段20可以通過卡扣連接。具體地,上蓋10下端設置有第一卡扣101,提手段20上端設置有第一卡槽201,第一卡扣101能夠卡入或者退出第一卡槽201,以將上蓋10與提手段20可拆卸地連接。卡扣連接的方式也可以替換成螺紋連接。
如圖3所示,提手段20上開設有通孔202,通孔202用于移動氣瓶外殼結構1。使用人員可以將手伸入通孔202并握住通孔202上部,以移動氣瓶外殼結構1??蛇x地,通孔202的數(shù)量為兩個,相對設置與所述提手段20的兩側。通孔202起到提手的作用。
繼續(xù)參考圖4,凸起302a在筒底302沿筒身段30的周向均勻分布。凸起302a也可以是加強筋。凸起302a除了能增加筒底302的結構強度以外還具有緩沖作用,具有很強的抗沖擊作用,避免了外界沖擊對氣瓶的損害。
如圖1所示,筒身段30上開設有液位觀察孔301a。液位觀察孔301a用于觀察位于氣瓶外殼結構1內的氣瓶。通常氣瓶內裝有液化氣,在對著光線觀察的情況下,通過液位觀察孔301a可以看到氣瓶內液化氣的液位??蛇x地,液位觀察孔301a開設在筒身主體301上??蛇x地,液位觀察孔301a的數(shù)量為多個且整齊排列。液位觀察孔301a還能起到減輕筒身主體301重量的作用??蛇x地,液位觀察孔301a的形狀可以是連續(xù)地長條狀的一個條形孔,并且沿筒身主體301的高度方向開設,這樣在觀測氣瓶內液化氣的液位時不會存在遮擋現(xiàn)象。液位觀察孔301a為多個時,也可以采用如圖1中的排布方式,使得在觀測氣瓶內液化氣的液位時,在任意同一水平高度,液位不會被遮擋。
可選地,氣瓶外殼結構1的材料為高密度聚乙烯。筒身段30的厚度為2.5毫米。上蓋10、提手段20和筒身段30可通過注塑工藝成型。外殼結構的材料也可以是其他材料??蛇x地,筒身主體301與筒底302可在注塑工藝中一體成型。通孔202也可以在在注塑工藝中形成在提手段20上。凸起302a也可以在在注塑工藝中形成在筒底302上。
提手段20與筒身段30為可拆卸地連接;具體地,如圖1所示,提手段20下端內壁設置有向內凸起的第二卡扣203,筒身主體301上端設置有第二卡槽301b,第二卡扣203能夠卡入或者退出第二卡槽301b,以將提手段20與筒身主體301可拆卸地連接。提手段20的下端的內徑大于筒身主體301上端的外徑,連接時提手段20的下端套在筒身主體301上端的外壁上。第二卡槽301b和第二卡扣203的數(shù)量可以均為多個,且沿氣瓶外殼結構1的周向均勻分布。
繼續(xù)參考圖1,對氣瓶外殼結構的標識可采用以下方式實現(xiàn)。如圖1所示,氣瓶外殼結構還包括標識件4,提手段20上開設有標識孔204,標識件4能夠放置于標識孔204中,以對氣瓶外殼結構起標識作用。標識件4與標識孔204可通過過盈連接的方式進行可拆卸連接。標識件4可以有多種顏色和形狀,并且相互之間可以替換。標識件4上也可以打印不同標識。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氣瓶外殼結構,包括上蓋、提手段和筒身段,上蓋與提手段可拆卸地連接,上蓋可被設計成不同顏色或者形狀,以起到標識作用,使得氣瓶外殼結構易于辨別。此外,筒底上的凸起還能增加筒底的結構強度,使得氣瓶外殼結構結實耐用。提手段的設計也使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氣瓶外殼結構易于移動。
本實用新型雖然以較佳實施例公開如上,但其并不是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都可以做出可能的變動和修改,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界定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