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熱能工程領域,涉及一種熱力保溫防震管道。
背景技術:
現有熱力管道的保溫,一般是在蒸汽管道外面包覆礦棉或者聚氨酯發(fā)泡材料等方式來進行,而蒸汽管道和導熱油管道需要70~100毫米厚度的保溫層才能達到較為理想的保溫效果。
然而,由于礦棉和聚氨酯發(fā)泡材料吸濕性很強,在環(huán)境濕度大的情況下,保溫層很容易受潮使材料的保溫性能下降,使管道的散熱損失增加,并對管道產生一定的腐蝕。而且現有熱力保溫管路在發(fā)生輕微地震等地面震動時,容易發(fā)生斷裂,造成資源損失,且不易修復。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研發(fā)了一種熱力保溫防震管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熱力保溫防震管道。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熱力保溫防震管道,包括輸送管道和套設在輸送管道外的密封管,所述的密封管的兩端通過端封與輸送管道的外徑面密封,所述的輸送管道、密封管和端封形成的封閉空間處于真空狀態(tài);
所述的密封管外套設保溫管,所述的密封管的外徑面包覆有鋁箔玻纖布,所述的鋁箔玻纖布與保溫管之間填充有巖棉層;
所述的保溫管之間由金屬波紋補償器連接;
所述的保溫管、金屬波紋補償器外套設有防震彈性管,保溫管、金屬波紋補償器與防震彈性管之間填充聚氨酯材料層;
所述的防震彈性管之間由卡環(huán)連接件連接,所述的卡環(huán)連接件由其上開設有徑向螺栓孔的圓形卡環(huán)、4個墊條、密封圈組成,所述的圓形卡環(huán)的內圈開設有凹槽,所述的墊條為四分之一圓弧形結構的鋼條,4個墊條固定在凹槽內形成間隔有4個空隙的圓形,所述的密封圈固定在兩個防震彈性管連接處的外徑面上,所述的圓形卡環(huán)通過螺栓將墊條和密封圈壓緊在防震彈性管的連接處。
本實用新型在輸送管路與密封管之間形成真空狀態(tài),對輸送管路形成真空保溫,在密封管外包覆鋁箔玻纖布形成反射層,并填充聚氨酯保溫材料,進一步加強對輸送管的保溫,保溫管之間由金屬連接補償器連接,在外層再填充聚氨酯材料層后套設彈性管,彈性管之間由卡環(huán)連接件連接固定,可以在對管路進行保溫的基礎上,進一步起到防震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實現了對輸送管路的逐層保溫隔熱效果,防止了土壤潮濕對管路的腐蝕作用,并實現了逐層漸變的應力分散功能,起到防震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卡環(huán)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輸送管道、2-密封管、3-鋁箔玻纖布、4-巖棉層、5-保溫管、6-防震彈性管、7-聚氨酯材料層、8-圓形卡環(huán)、9-墊條、10-密封圈、11-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
技術實現要素:
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2所示的熱力保溫防震管道,包括輸送管道1和套設在輸送管道1外的密封管2,所述的密封管2的兩端通過端封與輸送管道1的外徑面密封,所述的輸送管道1、密封管2和端封形成的封閉空間處于真空狀態(tài);
所述的密封管2外套設保溫管5,所述的密封管2的外徑面包覆有鋁箔玻纖布3,所述的鋁箔玻纖布3與保溫管5之間填充有巖棉層4;
所述的保溫管5之間由金屬波紋補償器連接;
所述的保溫管5、金屬波紋補償器外套設有防震彈性管6,保溫管、金屬波紋補償器與防震彈性管之間填充聚氨酯材料層7;
所述的防震彈性管6之間由卡環(huán)連接件連接,所述的卡環(huán)連接件由其上開設有徑向螺栓孔的圓形卡環(huán)8、4個墊條9、密封圈10組成,所述的圓形卡環(huán)8的內圈開設有凹槽,所述的墊條9為四分之一圓弧形結構的鋼條,4個墊條9固定在凹槽內形成間隔有4個空隙的圓形,所述的密封圈10固定在兩個防震彈性管6連接處的外徑面上,所述的圓形卡環(huán)8通過螺栓11將墊條9和密封圈10壓緊在防震彈性管6的連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