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一種扣接結構,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測距輪的扣接結構。
背景技術:
按,測距輪一種用于標測道路距離的量測裝置,通常用于路面施工及車禍事故中。
一般而言,為了使測距輪方便使用者進行操控,其桿體長度通常必須大于至少一公尺以上。然而,這也造成了測距輪不易攜帶以及增加成本耗費的問題。
因此,為了解決上述習知測距輪問題,市面上推出許多具有折迭組合結構的測距輪產(chǎn)品,但其折迭組合結構大多具有構件眾多以及結構復雜的缺點,衍生容易損壞以及維修不易的詬病。
有鑒于此,本創(chuàng)作人遂以其多年從事相關行業(yè)的研發(fā)與制作經(jīng)驗,針對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深入研究,并經(jīng)長期努力、研發(fā)與試作,終于研發(fā)出一種測距輪的扣接結構,已可大幅改善現(xiàn)有技術的缺弊,此即為本實用新型的設計宗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測距輪的扣接結構,其以簡單機械結構達到測距輪桿體可折迭組合以利攜帶的功能。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是在提供一種測距輪的扣接結構,其用以扣接并組合測距輪的復數(shù)桿體,測距輪的扣接結構包含一彈扣組及一卡固組。彈扣組包含一彈扣組座、一彈掣件、一第一彈簧以及一第二彈簧。彈扣組座具有一穿孔以穿設于測距輪的一桿體上。彈掣件設于彈扣組座上,且彈掣件具有一扣孔。第一彈簧設于彈扣組座與彈掣件之間。第二彈簧設于彈扣組座與彈掣件之間??ü探M對應樞接彈扣組,卡固組包含一卡固組座及一卡掣件。卡固組座具有一貫孔以穿設于測距輪的另一桿體上??ǔ讣O于卡固組座上,卡掣件具有一卡突以卡掣于彈掣件的扣孔。
根據(jù)前述測距輪的扣接結構的一實施例,其中彈扣組更包含一樞件,彈扣組座對應具有二圓樞孔,彈掣件更具有一橢圓樞孔,樞件穿設于二圓樞孔及橢圓樞孔。測距輪的扣接結構更包含一樞桿,彈扣組座具有復數(shù)第一樞孔,卡固組座具有復數(shù)第二樞孔,第一樞孔對應第二樞孔,樞桿穿設于第一樞孔及第二樞孔??ǔ讣驈棾讣苿涌v向距離的方向具有一卡掣弧面。彈扣組座更具有一第一固定點,彈掣件更具有一第二固定點,第一固定點及第二固定點供第一彈簧套設于彈扣組座及彈掣件之間。彈掣件更具有一槽面以提供推抵摩擦力。
因此,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測距輪的扣接結構,其于復數(shù)互相需折迭組合的桿體上,分別設置彈扣組及卡固組。利用彈扣組內第一彈簧以及第二彈簧分別提供彈掣件相異方向的彈性壓縮力,讓彈掣件可分別移動一橫向距離及一縱向距離,使彈掣件藉此與卡掣件分離。此外,第一彈簧以及第二彈簧進一步地提供彈掣件可回復至起始位置的相異方向的彈性回復力。
附圖說明
圖1為依照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一種測距輪的扣接結構的應用扣組示意圖。
圖2為圖1測距輪的扣接結構的放大示意圖。
圖3為圖1測距輪的扣接結構的爆炸示意圖。
圖4為圖1測距輪的扣接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圖5為圖1測距輪的扣接結構的第一作動示意圖。
圖6為圖1測距輪的扣接結構的第二作動示意圖。
圖7為圖1測距輪的扣接結構的第三作動示意圖。
圖8為圖1測距輪的扣接結構的應用拆組示意圖。
標號說明:
100、200、300:桿體; 400:測距輪的扣接結構; 500:彈扣組;
510:彈扣組座; 511:穿孔; 512:圓樞孔;
513:第一樞孔; 514:第一固定點; 520:彈掣件;
521:扣孔; 522:橢圓樞孔; 523:第二固定點;
524:槽面; 530:第一彈簧; 540:第二彈簧;
550:樞件; 600:卡固組; 610:卡固組座;
611:貫孔; 612:第二樞孔; 620:卡掣件;
621:卡突; 622:卡掣弧面; 700:樞桿。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所實現(xiàn)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予以說明。
請參照圖1至圖4,其中圖1為依照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一種測距輪的扣接結構400的應用扣組示意圖。圖2為圖1測距輪的扣接結構400的放大示意圖。圖3為圖1測距輪的扣接結構400的爆炸示意圖。圖4為圖1測距輪的扣接結構400的剖面示意圖。測距輪的扣接結構400,其用以扣接并組合測距輪的復數(shù)桿體100、200、300,測距輪的扣接結構400包含一彈扣組500、一卡固組600及一樞桿700。
以折迭組合桿體100、200為例,彈扣組500包含一彈扣組座510、一彈掣件520、一第一彈簧530以及一第二彈簧540。
彈扣組座510具有一穿孔511以穿設于測距輪的桿體100上,且彈扣組座510具有二圓樞孔512以及復數(shù)第一樞孔513。
彈掣件520設于彈扣組座510上,且彈掣件520具有一扣孔521及一橢圓樞孔522。
第一彈簧530設于彈扣組座510與彈掣件520之間。
第二彈簧540設于彈扣組座510與彈掣件520之間。
樞件550穿設于彈扣組座510的二圓樞孔512及彈掣件520的橢圓樞孔522。
卡固組600對應樞接彈扣組500,卡固組600包含一卡固組座610及一卡掣件620。
卡固組座610具有一貫孔611以穿設于測距輪的桿體200上,且卡固組座610具有對應復數(shù)第一樞孔513的復數(shù)第二樞孔612。
卡掣件620設于卡固組座610上,卡掣件620具有一卡突621以卡掣于彈掣件520的扣孔521。
樞桿700穿設于彈扣組座510的第一樞孔513及卡固組座610的第二樞孔612。
此外,卡掣件620朝向彈掣件520所移動的縱向距離的方向可具有一卡掣弧面622,可用以加強固定卡突621以卡掣于彈掣件520的扣孔521。
彈扣組座510更可具有一第一固定點514,彈掣件520更具有對應第一固定點514的一第二固定點523,第一固定點514及第二固定點523供第一彈簧530套設于彈扣組座510及彈掣件520之間。
彈掣件520更可具有一槽面524以提供推抵摩擦力,方便使用者控制彈掣件520移動。
請再一并參照圖3至圖8,其中圖5為圖1測距輪的扣接結構400的第一作動示意圖。圖6為圖1測距輪的扣接結構400的第二作動示意圖。圖7為圖1測距輪的扣接結構400的第三作動示意圖。圖8為圖1測距輪的扣接結構400的應用拆組示意圖。
更詳細地說,當桿體100、200利用彈扣組500、卡固組600及樞桿700來互相樞接,而其欲折迭時先藉由彈掣件520可壓縮第二彈簧540往下推抵而移動一縱向距離,接著彈掣件520可壓縮第一彈簧530往內推抵而移動一橫向距離,藉此可使彈掣件520的扣孔521遠離卡掣件620的卡突621,進而分離彈掣件520與卡掣件620。
而在桿體100、200欲延伸組接時,第一彈簧530以及第二彈簧540進一步地提供彈掣件520可回復至起始位置的相異方向的彈性回復力,讓卡掣件620的卡突621剛好固定于彈掣件520的扣孔521內。
值得一提的是,樞件550穿設于彈扣組座510的二圓樞孔512及彈掣件520的橢圓樞孔522的設置,其中橢圓樞孔522恰好可對應彈掣件520于起始位置到壓縮第一彈簧530及第二彈簧540后的移動距離。
本實施方式的測距輪的扣接結構的功效在于利用彈扣組內的第一彈簧以及第二彈簧分別提供彈掣件相異方向的彈性壓縮力及彈性回復力,讓彈掣件可藉此施力移動并于施力完成后自動彈性回復至起始位置。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同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