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氣動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動閥裝置包括:
缸筒;
第一蓋體,所述第一蓋體的蓋底壁開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蓋體蓋合于所述缸筒的一端;
第二蓋體,所述第二蓋體的蓋底壁的內(nèi)部設置有容設空間,所述第二蓋體的蓋底壁開設有連通所述容設空間和外部環(huán)境的第二通孔和第一通氣孔,所述第二蓋體蓋合于所述缸筒遠離所述第一蓋體的一端,所述第二蓋體的蓋底壁還開設有連通所述容設空間和缸筒的內(nèi)部空間的第二通氣孔;
閥桿組件,所述閥桿組件設置于所述容設空間且一端嵌于所述第二通孔并能夠從所述第二通孔延伸至外部環(huán)境,所述閥桿組件能夠在所述容設空間內(nèi)移動以使所述第一通氣孔和第二通氣孔連通或阻塞所述第一通氣孔和第二通氣孔之間的連通;
第一活塞組件,所述第一活塞組件設置有多個,多個所述第一活塞組件依次設置于所述缸筒的內(nèi)部,從所述第二通氣孔進入所述缸筒的氣體能夠推動多個所述第一活塞組件形成聯(lián)動且往所述第一蓋體的位置移動;以及
第二活塞組件,所述第二活塞組件設置于所述缸筒的內(nèi)部且一端從所述第一通孔延伸至外部環(huán)境,在所述第一活塞組件的推動下所述第二活塞組件能夠往遠離所述第二蓋體的方向移動。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閥桿組件包括閥桿和設置于所述閥桿一端的頂桿,所述頂桿嵌于所述第二通孔且能夠從所述第二通孔延伸至外部環(huán)境;
所述氣動閥裝置還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閥桿組件在所述容設空間內(nèi)移動的手柄,所述手柄設置于所述第二蓋體且能夠移動以擠壓所述頂桿。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氣動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長度方向為所述第二蓋體的徑向,所述第一通氣孔和第二通氣孔的長度方向為所述第二蓋體的軸向,所述閥桿的中部開設有環(huán)形凹槽,所述手柄擠壓所述頂桿,能夠使所述閥桿的環(huán)形凹槽的槽內(nèi)空間分別與所述第一通氣孔和第二通氣孔連通,以連通所述第一通氣孔和第二通氣孔。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氣動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蓋體的蓋底壁還開設有連通所述容設空間和外部環(huán)境的第三通氣孔,所述第三通氣孔的長度方向為所述第二蓋體的軸向,所述閥桿的環(huán)形凹槽的槽內(nèi)空間能夠分別與所述第二通氣孔和第三通氣孔連通,以連通所述第二通氣孔和第三通氣孔。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氣動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動閥裝置還包括氣動管接頭,所述氣動管接頭設置于所述第二蓋體且位于所述第一通氣孔的位置處,和/或,所述氣動閥裝置還包括消音器,所述消音器設置于所述第二蓋體且位于所述第三通氣孔的位置處。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組件包括第一活塞和設置于所述第一活塞一側(cè)的第一活塞桿,所述第一活塞桿靠近所述第一蓋體,所述第一活塞靠近所述第二蓋體,所述第一活塞組件設置有貫穿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一活塞桿的第四通氣孔,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一活塞組件的第四通孔連通,所述第一活塞桿開設有連通所述第四通氣孔和缸筒的內(nèi)部空間的第五通氣孔,所述第五通氣孔開設于遠離所述第一活塞的位置處;
所述氣動閥裝置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缸筒的內(nèi)部且與所述第一活塞組件一一對應的隔板組件,所述隔板組件包括擱板,所述隔板開設有過孔且套設于所述第一活塞桿,從所述第四通氣孔進入所述缸筒的氣體能夠推動所述第一活塞組件移動以使所述第一活塞和隔板組件之間形成氣室。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組件包括第二活塞和設置于所述第二活塞一側(cè)的第二活塞桿;
所述氣動閥裝置還包括開設有活塞桿孔的夾頭座,所述夾頭座嵌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活塞設置于第一活塞桿,所述第二活塞桿穿過所述活塞桿孔延伸至外部環(huán)境,所述第二活塞桿為錐形活塞桿。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動閥裝置還包括防撞墊,所述防撞墊設置于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一活塞組件之間以及所述第二活塞組件和與所述第二活塞組件相鄰的所述第一活塞組件之間。
9.一種氣動鉗,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動鉗包括鉗頭組件和權(quán)利要求1~8任意一項所述的氣動閥裝置,所述鉗頭組件設置于所述氣動閥裝置。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氣動鉗,其特征在于,所述鉗頭組件包括第一壓板、第二壓板、第一鉗頭和第二鉗頭;
所述第一壓板和第二壓板平行,且設置于所述第一蓋體,所述第一鉗頭和第二鉗頭分別鉸接于所述第一壓板和第二壓板之間,所述第二活塞組件延伸至外部環(huán)境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鉗頭和第二鉗頭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