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長條物的導引裝置,其在收納有向機床等的移動部進行供電或供液等的可撓性電纜或軟管等的長條物的狀態(tài)下,配合移動部的移動而進行導引。
背景技術:
以前,作為這種長條物的導引裝置,已知有將長條物收納于收納空間內的導引裝置。收納空間由將擠壓成形加工的長條狀的彈性體樹脂制薄板在彎折部分向兩側方彎折而劃定的空間構成。長條物在收納空間內沿該薄板的長邊方向被收納(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彈性體樹脂制薄板具備:外周壁形成部分;2個側壁形成部分,隔著彎折部分分別配置于外周壁形成部分的兩側;以及2個內周壁形成部分,其分別設于這2個側壁形成部分。
2個內周壁形成部分中的一方具備陰模內周壁部。2個內周壁形成部分中的另一方具備陽模內周壁部。陽模內周壁部構成為能相對于陰模內周壁部嵌合。并且,在形成長條物的收納空間時,以沿薄板的長邊方向使陰模內周壁部和陽模內周壁部相互嵌合的狀態(tài)使這2個內周壁形成部分閉合,從而形成與外周壁形成部分相對的平坦面。
在這種情況下,如專利文獻1的圖5(a)所示,陰模內周壁部具備凹槽,陽模內周壁部具備凸部。陽模內周壁部的凸部插入到陰模內周壁部的凹槽,在該凹槽內卡止。在陽模內周壁部的凸部的兩側分別形成有在插入到凹槽時作為防脫部發(fā)揮作用的被卡止部。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267436號公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在如上述的長條物的導引裝置中,設于凸部兩側的2個被卡止部的位置在凸部相對于凹槽的插入方向上一致。因此,在通過將凸部從凹槽的開口部壓入,使凹槽一邊彈性變形一邊將凸部插入到凹槽內時,需要以使得開口部擴大到包括2個被卡止部在內的凸部的最大寬度的大小的方式將凸部插入到凹槽內。因此,可能有不能容易將凸部插入到凹槽這樣的問題。
本發(fā)明著眼于這樣的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點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長條物的導引裝置,在將沿長邊方向延伸的薄板彎折而形成將長條物收納的收納空間時,能將設于薄板的短邊方向的第1端部的凸部容易插入到設于薄板的短邊方向的第2端部的收納部。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以下,記載用于解決上述課題的手段以及其作用效果。
用于解決上述課題的長條物的導引裝置,通過將沿長邊方向延伸、并包括沿所述長邊方向延伸的彎折部和在與所述長邊方向正交的短邊方向上的第1端部以及第2端部的薄板在所述彎折部彎折、且將所述第1端部和所述第2端部連結,從而形成在所述薄板的內側沿所述長邊方向延伸的收納空間,并對收納于該收納空間的長條物進行導引。該長條物的導引裝置具備:凸部,其設于所述第1端部;以及可撓性收納部,其設于所述第2端部,且能收納所述凸部。在形成了所述收納空間的狀態(tài)下,所述凸部被收納于所述收納部。所述凸部具有設于所述凸部兩側的2個被卡止部。所述收納部具有開口部和2個卡止部,所述2個卡止部在一邊以所述開口部擴大的方式使所述收納部彈性變形一邊在所述凸部經(jīng)由所述開口部插入到所述收納部內時能分別卡止所述2個被卡止部。所述2個被卡止部在所述凸部經(jīng)由所述開口部插入到所述收納部內時的插入方向上的位置相互不同。
根據(jù)此結構,在將凸部經(jīng)由開口部插入到收納部內時,配置于凸部兩側的2個被卡止部在不同的定時通過開口部。因此,與2個被卡止部在相同定時通過開口部的構成相比,能使用于擴大開口部的收納部的彈性變形量減少。因此,在將沿長邊方向延伸的薄板彎折而形成收納長條物的收納空間時,能容易將設于薄板的短邊方向的第1端部的凸部插入到設于第2端部的收納部。
在上述長條物的導引裝置中,優(yōu)選地,所述凸部以及所述收納部設于劃定所述收納空間的內周壁,所述2個卡止部配置于所述收納部的夾著所述開口部的兩側,所述2個被卡止部中的第1被卡止部配置于離所述內周壁相對近的位置,第2被卡止部配置于離所述內周壁相對遠的位置,所述第1被卡止部配置成比所述第2被卡止部靠所述插入方向的前側。
通常,在長條物的導引裝置以內周壁成為內側的方式彎曲的情況下,將凸部經(jīng)由收納部的開口部拔出的方向(與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載荷施加到凸部以及收納部。此時的載荷越是接近內周壁的位置就越大。因此,在凸部的插入方向上的第1被卡止部的位置和第2被卡止部的位置相同的情況下,在第1被卡止部卡止于與該第1被卡止部對應的卡止部時施加到第1被卡止部以及與該第1被卡止部對應的卡止部的載荷相比于在第2被卡止部卡止于與該第2被卡止部對應的卡止部時施加到第2被卡止部以及與該第2被卡止部對應的卡止部的載荷非常大。因此,第1被卡止部和與該第1被卡止部對應的卡止部的卡止狀態(tài)容易被解除,所以可能有凸部容易從收納部拔出這樣的問題。相對于此,根據(jù)上述構成,第1被卡止部配置成比第2被卡止部靠凸部的插入方向的前側。因此,在沿將凸部經(jīng)由收納部的開口部拔出的方向的載荷施加到凸部以及收納部的情況下,在第2被卡止部卡止于與該第2被卡止部對應的卡止部時,在使施加到第2被卡止部以及與該第2被卡止部對應的卡止部的載荷大到一定程度后,使第1被卡止部卡止到與該第1被卡止部對應的卡止部。因此,在第1被卡止部卡止到與該第1被卡止部對應的卡止部時施加到第1被卡止部以及與該第1被卡止部對應的卡止部的載荷和在第2被卡止部卡止到與該第2被卡止部對應的卡止部時施加到第2被卡止部以及與該第2被卡止部對應的卡止部的載荷之差減少,在第1被卡止部和第2被卡止部之間的載荷的偏倚被抑制。因此,能抑制凸部從收納部拔出。
在上述長條物的導引裝置中,優(yōu)選地,在形成了所述收納空間的狀態(tài)下,所述凸部以及所述收納部配置于所述收納空間的外側。
根據(jù)此結構,與將凸部以及收納部配置于收納空間內的構成相比,能較寬地確保收納空間。
在上述長條物的導引裝置中,優(yōu)選地,在形成了所述收納空間的狀態(tài)下,所述凸部以及所述收納部配置于所述收納空間內。
根據(jù)此結構,與將凸部以及收納部配置于收納空間的外側的構成相比,能減小長條物的裝置的尺寸。
在上述長條物的導引裝置中,優(yōu)選地,在形成了所述收納空間的狀態(tài)下,將所述開口部二等分的平面將所述凸部二等分。
根據(jù)此結構,在沿使凸部經(jīng)由收納部的開口部拔出的方向(與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載荷施加到凸部以及收納部的情況下,通過與各被卡止部對應的卡止部,能以該被卡止部和與該被卡止部對應的卡止部之間的載荷的平衡良好的狀態(tài)卡止。
發(fā)明效果
根據(jù)本發(fā)明,在將沿長邊方向延伸的薄板彎折而形成收納長條物的收納空間時,能將設于薄板的短邊方向的第1端部的凸部容易插入到設于第2端部的收納部。
附圖說明
圖1是一個實施方式的長條物的導引裝置的展開圖。
圖2是表示將圖1所示的長條物的導引裝置中的第1連結部和第2連結部連結時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
圖3是使用圖1所示的長條物的導引裝置時的立體圖。
圖4是圖3的要部放大圖。
圖5(a)-圖5(d)是表示在圖1所示的長條物的導引裝置中將凸部插入收納槽時的動作的要部放大圖。
圖6(a)-圖6(c)是表示在比較例的長條物的導引裝置中將凸部插入收納槽時的動作的要部放大圖。
圖7(a)-圖7(d)是表示在圖1所示的長條物的導引裝置中將凸部從收納槽拔出時的動作的要部放大圖。
圖8(a)、圖8(b)是表示在圖6所示的比較例的長條物的導引裝置中將凸部從收納槽拔出時的動作的要部放大圖。
圖9是變形例的長條物的導引裝置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根據(jù)附圖說明長條物的導引裝置的一個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長條物的導引裝置11具備合成樹脂制的薄板12,薄板12通過擠壓成形加工而形成為沿長邊方向y延伸的長條狀。薄板12形成為大致矩形板狀,并具備:外周壁形成部13;2個側壁形成部15;第1內周壁形成部16a;以及第2內周壁形成部16b。外周壁形成部13配置于薄板12的短邊方向x的中央部。短邊方向x對應于與長邊方向y正交的方向。2個側壁形成部15分別經(jīng)由彎折部14而連結在外周壁形成部13的短邊方向x的兩側。第1內周壁形成部16a以及第2內周壁形成部16b分別設于2個側壁形成部15的短邊方向x的外側的端部。
在第1內周壁形成部16a設有沿長邊方向y延伸的第1連結部17,在第2內周壁形成部16b設有第2連結部18,第2連結部18以能與第1連結部17連結的方式沿長邊方向y延伸。也就是說,第1連結部17配置于薄板12的短邊方向x的第1端部,第2連結部18配置于第2端部。彎折部14、第1內周壁形成部16a、第2內周壁形成部16b、第1連結部17以及第2連結部18分別由彈性體等可撓性材料形成。
在各側壁形成部15的短邊方向x上的外側位置以沿長邊方向y等間隔地排列的方式形成有多個貫穿孔19。多個貫穿孔19以遍及各側壁形成部15的整個長邊方向y的方式設置。在短邊方向x上相對的多個貫穿孔19彼此之間分別形成有狹縫20,狹縫20以將與上述相對的貫穿孔19彼此連接的方式沿短邊方向x延伸。因此,各狹縫20以橫切外周壁形成部13和2個彎折部14的方式延伸。
如圖2以及圖3所示,通過將長條物的導引裝置11的薄板12在2個彎折部14彎折,將位于薄板12的短邊方向x上的第1端部處的第1連結部17和位于第2端部處的第2連結部18連結,從而形成在薄板12的內側沿長邊方向y延伸的大致矩形筒狀的收納空間sk。能容易彎曲的長條物tk被收納到收納空間sk。
在處于形成有收納空間sk的狀態(tài)的長條物的導引裝置11中,由第1內周壁形成部16a以及第2內周壁形成部16b形成內周壁21,由2個側壁形成部15形成相對的2個側壁22,由外周壁形成部13形成與內周壁21相對的外周壁23。內周壁21中的與外周壁23相對的面平坦地形成。也就是說,收納空間sk由被內周壁21、2個側壁22以及外周壁23包圍的空間構成。
在長條物的導引裝置11的長邊方向y上的第1端部連結有第1支架(省略圖示),第1支架用于與沿長邊方向y往返移動的移動體(省略圖示)進行連結。在長條物的導引裝置11的長邊方向y上的第2端部連結有第2支架(省略圖示),第2支架用于固定到固定部(省略圖示)。長條物的導引裝置11一邊保護被收納于收納空間sk的長條物tk一邊配合與第1支架(省略圖示)連結的移動體(省略圖示)的往返移動而引導該長條物tk。
在該情況下,如圖3所示,長條物的導引裝置11以通過狹縫20張開而在中間部形成彎曲部分w的方式配置。隨著被連接于第1支架(省略圖示)的移動體(省略圖示)沿長邊方向y的往返移動,彎曲部分w沿長邊方向y移動。
作為長條物tk,可以列舉例如向移動體(省略圖示)進行供電、信號傳輸?shù)碾娏﹄娎|、光纖電纜、向移動體(省略圖示)供給氣體(例如,空氣等)、液體(例如,水、油等)等的軟管、能容易折彎的長條狀的多節(jié)點部件等。
接著,詳細地說明第1連結部17以及第2連結部18的構成。
如圖4所示,第1連結部17具備平板狀的基座部30和凸部31?;?0以從第1內周壁形成部16a的頂端向收納空間sk相反側與第1內周壁形成部16a正交的方式設置。凸部31設于基座部30的靠近第2內周壁形成部16b的面的中央部,以與基座部30正交的方式沿短邊方向x突出?;?0以及凸部31在長條物的導引裝置11的整個長邊方向y上形成。
凸部31具有在從長邊方向y看時,其頂端部帶有弧度的整體大致為箭頭的形狀。凸部31具有2個被卡止部,2個被卡止部設于凸部31的頂端部的兩側。這些被卡止部在從長邊方向y看時分別形成為直角三角形狀。2個被卡止部中配置于離內周壁21相對近的位置的被卡止部構成第1被卡止部32,配置于離內周壁21相對遠的位置的被卡止部構成第2被卡止部33。凸部31的頂端部的第1被卡止部32側的側面構成第1斜面32a,凸部31的頂端部的第2被卡止部33側的側面構成第2斜面33a。
第2連結部18具備槽形成部36,槽形成部36設于第2內周壁形成部16b的短邊方向x的中央部的位于收納空間sk相反側的面。槽形成部36形成為從長邊方向y看時呈l字狀。通過第2內周壁形成部16b和槽形成部36,形成能收納凸部31的收納槽35。槽形成部36在長條物的導引裝置11的整個長邊方向y上形成。第2連結部18進一步具有開口部37,開口部37在第2內周壁形成部16b的頂端部和槽形成部36的頂端部之間開口。
開口部37具備位于靠近第2內周壁形成部16b的一側的第1內緣和位于遠離第2內周壁形成部16b的另一側的第2內緣。在第2內周壁形成部16b的頂端部上,在開口部37的第1內緣設有作為卡止部的第1卡止部38。第1卡止部38形成為從長邊方向y看時呈直角三角形狀。換句話來講,第1卡止部38以開口部37的寬度變窄的方式突出設置。
在槽形成部36的頂端部上,在開口部37的第2內緣設有作為卡止部的第2卡止部39。第2卡止部39形成為在從長邊方向y看時呈直角三角形狀。換句話來講,第2卡止部39以開口部37的寬度變窄的方式突出。因此,第1卡止部38以及第2卡止部39分別配置于第2連結部18的隔著開口部37的兩側。在這種情況下,第1卡止部38以及第2卡止部39相對于將開口部37二等分的平面f面對稱。
第1卡止部38的第1頂端面38a以及第2卡止部39的第2頂端面39a隔著開口部37相互對置。這些第1頂端面38a以及第2頂端面39a以越朝向收納槽35則開口部37的寬度越變窄的方式分別相對于平面f傾斜。第1頂端面38a以及第2頂端面39a分別與凸部31的第1斜面32a以及第2斜面33a對應。開口部37的寬度設定為比凸部31的最大寬度窄且與凸部31的基端部的寬度大致相同。
第1卡止部38以及第2卡止部39構成為,在以開口部37擴大的方式一邊使第2連結部18彈性變形一邊使凸部31經(jīng)由開口部37插入到收納槽35內時,能分別卡止第1被卡止部32以及第2被卡止部33。凸部31的第1被卡止部32以及第2被卡止部33在凸部31經(jīng)由開口部37插入到收納槽35內時的插入方向(在圖4中沿短邊方向x從右向左的方向)上的位置相互不同。
具體地講,第1被卡止部32配置于比第2被卡止部33靠凸部31的插入方向的前側(在圖4中為左側)。也就是說,在凸部31插入到收納槽35內而形成了收納空間sk的狀態(tài)下,在短邊方向x上的從第1被卡止部32到開口部37的距離設定得比在短邊方向x上的從第2被卡止部33到開口部37的距離長。
在這種情況下,將開口部37二等分的平面f將凸部31二等分。此外,凸部31以及第2連結部18配置于收納空間sk的外側。在本實施方式中,由第2連結部18構成收納部。
接著,說明在如上述構成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長條物的導引裝置11中,將第1連結部17和第2連結部18連結時的作用、即經(jīng)由開口部37將凸部31插入到收納槽35內時的作用。
如圖2以及圖4所示,當沿短邊方向x想要將凸部31經(jīng)由開口部37插入到收納槽35內時,如圖5(a)所示,凸部31的第1斜面32a以及第2斜面33a分別與第1卡止部38的第1頂端面38a以及第2卡止部39的第2頂端面39a抵接。接著,當將凸部31沿短邊方向x朝向收納槽35內按壓時,凸部31的第1斜面32a以及第2斜面33a分別相對于第1卡止部38的第1頂端面38a以及第2卡止部39的第2頂端面39a滑動。
于是,如圖5(b)所示,凸部31的第1斜面32a以及第2斜面33a分別按壓第1卡止部38的第1頂端面38a以及第2卡止部39的第2頂端面39a。因此,第2內周壁形成部16b的頂端部以及槽形成部36的頂端部分別以開口部37擴大的方式彈性變形。
此時,凸部31的第1被卡止部32配置于比第2被卡止部33靠凸部31的插入方向(在圖5(a)-(d)中沿短邊方向x從右向左的方向)的前側(在圖5(a)-(d)中為左側),所以第2內周壁形成部16b的頂端部的彈性變形量大于槽形成部36的頂端部的彈性變形量。這是因為,第1斜面32a相對于平面f的傾斜角比第2斜面33a相對于平面f的傾斜角大。此時,槽形成部36的頂端部的彈性變形量僅是一點點。
接著,當將凸部31沿短邊方向x而朝向收納槽35內按壓時,如圖5(c)所示,第1被卡止部32比第2被卡止部33先進入到收納槽35內。因此,已彈性變形的第2內周壁形成部16b的頂端部的形狀因為自身的彈性復原力而恢復為彈性變形前的原來的形狀。此時,因凸部31的第2斜面33a產(chǎn)生的對第2卡止部39的第2頂端面39a的按壓力較大,所以槽形成部36的頂端部的彈性變形量也變大。
接著,當將凸部31沿短邊方向x朝向收納槽35內按壓時,如圖5(d)所示,第2被卡止部33進入到收納槽35內。因此,已彈性變形的槽形成部36的頂端部的形狀因為自身的彈性復原力而恢復為彈性變形前的原來的形狀。
由此,第1連結部17和第2連結部18的連結作業(yè)、即經(jīng)由開口部37將凸部31插入到收納槽35內的作業(yè)完成。在經(jīng)由開口部37從收納槽35內拔出該凸部31的方向的外力作用到凸部31的情況下,第1被卡止部32以及第2被卡止部33分別被第1卡止部38以及第2卡止部39卡止。
如此,在本實施方式的長條物的導引裝置11中,在經(jīng)由開口部37將凸部31插入到收納槽35內時,配置于凸部31的兩側的第1被卡止部32以及第2被卡止部33在相互不同的定時通過開口部37。因此,與第1被卡止部32以及第2被卡止部33在相同的定時通過開口部37的構成相比,能減少用于使開口部37擴大的第2內周壁形成部16b的頂端部的彈性變形量和槽形成部36的頂端部的彈性變形量之和的最大值。
因此,與第1被卡止部32以及第2被卡止部33在相同的定時通過開口部37的構成相比,能用較小的力將凸部31經(jīng)由開口部37插入到收納槽35內。因此,能容易經(jīng)由開口部37將凸部31插入到收納槽35內。
接著,作為比較例,根據(jù)圖6(a)-(c)在下面進行說明,在凸部31的插入方向上的第1被卡止部32的位置和第2被卡止部33的位置設定為相同位置的現(xiàn)有的構成中,將凸部31經(jīng)由開口部37插入到收納槽35內時的作用。在下面的比較例中,上述實施方式的第1被卡止部32以及第2被卡止部33分別變更為第1被卡止部101以及第2被卡止部102。針對第1被卡止部32以及第2被卡止部33以外的其他部件,使用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的標記進行說明。
當想要沿短邊方向x將凸部31經(jīng)由開口部37插入到收納槽35內時,如圖6(a)所示,凸部31的第1斜面32a以及第2斜面33a分別與第1卡止部38的第1頂端面38a以及第2卡止部39的第2頂端面39a抵接。接著,當將凸部31沿短邊方向x朝向收納槽35內按壓時,凸部31的第1斜面32a以及第2斜面33a分別相對于第1卡止部38的第1頂端面38a以及第2卡止部39的第2頂端面39a滑動。
于是,如圖6(b)所示,凸部31的第1斜面32a以及第2斜面33a分別按壓第1卡止部38的第1頂端面38a以及第2卡止部39的第2頂端面39a。因此,第2內周壁形成部16b的頂端部以及槽形成部36的頂端部分別以開口部37擴大的方式彈性變形。
此時,在凸部31的插入方向(在圖6(a)-(c)中沿短邊方向x從右向左的方向)上的凸部31的第1被卡止部101的位置和第2被卡止部102的位置設定為相同的位置,第2內周壁形成部16b的頂端部的彈性變形量和槽形成部36的頂端部的彈性變形量在相同的定時變成最大。
當將凸部31沿短邊方向x朝向收納槽35內進一步按壓時,如圖6(c)所示,第1被卡止部101以及第2被卡止部102進入到收納槽35內。因此,已彈性變形的第2內周壁形成部16b的頂端部的形狀以及槽形成部36的頂端部的形狀因為它們的彈性復原力而分別恢復為彈性變形前的原來的形狀。由此,第1連結部17和第2連結部18的連結作業(yè)、即將凸部31經(jīng)由開口部37插入到收納槽35內的作業(yè)完成。
如此,在比較例的構成中,在將凸部31經(jīng)由開口部37插入到收納槽35內時,配置于凸部31兩側的第1被卡止部101以及第2被卡止部102在相同的定時通過開口部37。因此,與第1被卡止部32以及第2被卡止部33在不同的定時通過開口部37的上述實施方式的構成相比,用于將開口部37擴大的第2內周壁形成部16b的頂端部的彈性變形量和槽形成部36的頂端部的彈性變形量之和的最大值變大。
因此,與第1被卡止部32以及第2被卡止部33在不同的定時通過開口部37的上述實施方式的構成相比,為了將凸部31經(jīng)由開口部37插入到收納槽35內而需要更大的力,很難將凸部31經(jīng)由開口部37插入到收納槽35內。
接著,說明在使用上述實施方式的長條物的導引裝置11時,第1連結部17和第2連結部18的連結狀態(tài)被解除時的作用、即被插入到收納槽35內的凸部31經(jīng)由開口部37拔出時的作用。
當移動體(省略圖示)沿長邊方向y進行往返移動時,長條物的導引裝置11以彎曲部分w追隨移動體(省略圖示)進行移位的方式沿長邊方向y進行往返移動。在長條物的導引裝置11的收納空間sk收納有長條物tk。長條物tk一邊在收納空間sk內被保護一邊與移動體(省略圖示)的移動配合而由長條物的導引裝置11進行導引。此時,圖3所示,在長條物的導引裝置11的彎曲部分w中,對第1內周壁形成部16a和第2內周壁形成部16b分別作用使它們沿短邊方向x分開的力。
于是,沿將凸部31從收納槽35內經(jīng)由開口部37拔出的方向(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力、即分離力作用于第1連結部17以及第2連結部18。由此,如圖7(a)所示,凸部31的第2被卡止部33被槽形成部36的第2卡止部39卡止。接著,分離力繼續(xù)作用于第1連結部17以及第2連結部18,當?shù)?被卡止部33被第2卡止部39卡止時施加到這些第2被卡止部33以及第2卡止部39的載荷為規(guī)定值以上時,如圖7(b)所示,凸部31朝向第2卡止部39傾斜,凸部31的第1被卡止部32被槽形成部36的第1卡止部38卡止。
接著,在分離力繼續(xù)作用于第1連結部17以及第2連結部18時,如圖7(c)所示,第2內周壁形成部16b的頂端部以及槽形成部36的頂端部以開口部37擴大的方式分別開始彈性變形。此時,第1被卡止部32被第1卡止部38卡止的位置和內周壁21(第1內周壁形成部16a以及第2內周壁形成部16b)之間的距離比第2被卡止部33被第2卡止部39卡止的位置和內周壁21之間的距離短。
因此,在第1被卡止部32被第1卡止部38卡止時施加到這些第1被卡止部32以及第1卡止部38的載荷比第2被卡止部33被第2卡止部39卡止時施加到這些第2被卡止部33以及第2卡止部39的載荷非常大。但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凸部31的第1被卡止部32配置成比第2被卡止部33靠凸部31的插入方向(在圖7(a)-(d)中沿短邊方向x從右向左的方向)的前側(在圖7(a)-(d)中左側)。
因此,在第1被卡止部32被第1卡止部38卡止時施加到這些第1被卡止部32以及第1卡止部38的載荷和在第2被卡止部33被第2卡止部39卡止時施加到這些第2被卡止部33以及第2卡止部39的載荷之差變大的情況被抑制。因此,在第1被卡止部32和第2被卡止部33之間的載荷的偏頗被抑制,所以第1卡止部38對第1被卡止部32的卡止狀態(tài)被維持。
接著,當分離力繼續(xù)作用于第1連結部17以及第2連結部18時,第2內周壁形成部16b的頂端部比槽形成部36的頂端部非常大地彈性變形。于是,如圖7(d)所示,第1卡止部38對第1被卡止部32的卡止狀態(tài)被解除。然后,第2卡止部39對第2被卡止部33的卡止狀態(tài)被解除,已被插入到收納槽35內的凸部31經(jīng)由開口部37拔出。
接著,作為比較例,根據(jù)圖8(a)以及圖8(b)在下面說明,在凸部31的插入方向上的第1被卡止部32的位置和第2被卡止部33的位置設定為相同的位置的現(xiàn)有的構成中,將被插入于收納槽35內的凸部31經(jīng)由開口部37拔出時的作用。在下面的比較例中,上述實施方式的第1被卡止部32以及第2被卡止部33分別變更為第1被卡止部101以及第2被卡止部102。對于除了第1被卡止部32以及第2被卡止部33以外的其他部件,使用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的標記進行說明。
當使第1內周壁形成部16a以及第2內周壁形成部16b沿短邊方向x相互分開的方向的力作用于第1內周壁形成部16a以及第2內周壁形成部16b時,沿將凸部31從收納槽35內經(jīng)由開口部37拔出的方向(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力、即分離力作用于第1連結部17以及第2連結部18。于是,如圖8(a)所示,凸部31的第1被卡止部101以及第2被卡止部102分別被槽形成部36的第1卡止部38以及第2卡止部39卡止。
此時,第1被卡止部101被第1卡止部38卡止的位置和內周壁21(第1內周壁形成部16a以及第2內周壁形成部16b)之間的距離比第2被卡止部102被第2卡止部39卡止的位置和內周壁21之間的距離短。因此,在第1被卡止部101被第1卡止部38卡止時施加到這些第1被卡止部101以及第1卡止部38的載荷比在第2被卡止部102被第2卡止部39卡止時施加到這些第2被卡止部102以及第2卡止部39的載荷非常大。
因此,當分離力繼續(xù)作用于第1連結部17以及第2連結部18時,如圖8(b)所示,第2內周壁形成部16b的頂端部立刻較大地彈性變形,第1卡止部38對第1被卡止部101的卡止狀態(tài)容易被解除。然后,第2卡止部39對第2被卡止部102的卡止狀態(tài)被解除,已插入到收納槽35內的凸部31經(jīng)由開口部37拔出。
根據(jù)以上詳細說明的實施方式,發(fā)揮如下的效果。
(1)在長條物的導引裝置11中,在凸部31的兩側設有第1被卡止部32以及第2被卡止部33。第1被卡止部32以及第2被卡止部33在凸部31經(jīng)由開口部37插入到收納槽35內時的插入方向上的位置相互不同。因此,在將凸部31經(jīng)由開口部37插入到收納槽35內時,第1被卡止部32以及第2被卡止部33在相互不同的定時通過開口部37。因此,與第1被卡止部32以及第2被卡止部33在相同的定時通過開口部37的構成相比,能減少用于使開口部37擴大的第2內周壁形成部16b的頂端部的彈性變形量和槽形成部36的頂端部的彈性變形量之和的最大值。其結果,與第1被卡止部32以及第2被卡止部33在相同的定時通過開口部37的構成相比,能用較小的力將凸部31經(jīng)由開口部37插入到收納槽35內。因此,在將沿長邊方向y延伸的薄板12折彎而形成收納長條物tk的收納空間sk時,能將設于薄板12的短邊方向x的第1端部的凸部31容易經(jīng)由開口部37插入到設于第2端部的收納槽35。
(2)在長條物的導引裝置11中,設于凸部31兩側的第1被卡止部32以及第2被卡止部33中,第1被卡止部32配置于比第2被卡止部靠凸部31的插入方向、即凸部31經(jīng)由開口部37插入到收納槽35內時的方向的前側,第1被卡止部32配置于離內周壁21相對近的位置,第2被卡止部配置于離內周壁21相對遠的位置。通常,在長條物的導引裝置11以內周壁21成為內側的方式被彎曲的情況下,沿將凸部31從收納槽35內經(jīng)由開口部37拔出的方向(凸部31的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對第1連結部17以及第2連結部18施加載荷。此時的載荷越是接近內周壁21的位置變得越大,所以在凸部31的插入方向上的第1被卡止部32以及第2被卡止部33的位置相同的情況下,在第1被卡止部32卡止于第1卡止部38時施加到這些第1被卡止部32以及第1卡止部38的載荷相比于在第2被卡止部卡止于第2卡止部39時施加到這些第2被卡止部以及第2卡止部39的載荷非常大。因此,第1被卡止部32和第1卡止部38的卡止狀態(tài)容易被解除,所以可能有凸部31容易從收納槽35拔出這樣的問題。相對于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凸部31上,第1被卡止部32配置成比第2被卡止部33靠凸部31的插入方向的前側。因此,在沿將凸部31從收納槽35內經(jīng)由開口部37拔出的方向對第1連結部17以及第2連結部18施加載荷的情況下,在第2被卡止部33卡止于第2卡止部39時施加到這些第2被卡止部33以及第2卡止部39的載荷變大一定程度后,第1被卡止部32卡止于第1卡止部38。因此,在第1被卡止部32卡止于第1卡止部38時施加到這些第1被卡止部32以及第1卡止部38的載荷和在第2被卡止部33卡止于第2卡止部39時施加到這些第2被卡止部33以及第2卡止部39的載荷之差變小。因此,能抑制在第1被卡止部32和第2被卡止部33之間的載荷的偏頗。因此,第1被卡止部32和第1卡止部38的卡止狀態(tài)不易被解除,能抑制凸部31從收納槽35拔出。
(3)在長條物的導引裝置11中,在凸部31插入到收納槽35內而形成了收納空間sk的狀態(tài)下,凸部31以及收納槽35配置于收納空間sk的外側。因此,與將凸部31以及收納槽35(第2連結部18)配置于收納空間sk內的構成相比,能較寬地確保收納空間sk。
(4)在長條物的導引裝置11中,在凸部31插入到收納槽35內而形成了收納空間sk的狀態(tài)下,將開口部37二等分的平面f將凸部31二等分。因此,在沿將凸部31從收納槽35內經(jīng)由開口部37拔出的方向(凸部31的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的載荷施加到第1連結部17以及第2連結部18的情況下,能通過第1卡止部38將第1被卡止部32以第1被卡止部32以及第1卡止部38之間的載荷的平衡良好的狀態(tài)進行卡止,并且能通過第2卡止部39將第2被卡止部33以在這些第2被卡止部33以及第2卡止部39之間的載荷的平衡良好的狀態(tài)進行卡止。
(變形例)
上述實施方式也可以變更為如下方式。
·如圖9所示,在長條物的導引裝置11中,也可以構成為將凸部31以及收納槽35配置于收納空間sk內。如果這樣的話,與將凸部31以及收納槽35(第2連結部18)配置于收納空間sk的外側的構成相比,能將長條物的導引裝置11設定得小。
·在形成了長條物的導引裝置11的收納空間sk的狀態(tài)下,將開口部37二等分的平面f不必將凸部31二等分。
·在長條物的導引裝置11中,也可以將配置于凸部31兩側的第1被卡止部32以及第2被卡止部33中的、配置于離內周壁21相對近的位置的第1被卡止部32配置于比離內周壁21相對遠的位置的第2被卡止部靠凸部31的插入方向的后側、即凸部31經(jīng)由開口部37插入到收納槽35內時的方向的后側。
·在長條物的導引裝置11中,也可以將第1連結部17以及第2連結部18以遍及長條物的導引裝置11的整個長邊方向y的方式連續(xù)地設置。
·在長條物的導引裝置11中,也可以將內周壁21的厚度形成得較厚,在內周壁21內形成第1連結部17以及第2連結部18。
附圖標記說明
11…長條物的導引裝置、12…薄板、14…彎折部、18…第2連結部(收納部)、21…內周壁、31…凸部、32…第1被卡止部、33…第2被卡止部、37…開口部、38…第1卡止部、39…第2卡止部、f…平面、sk…收納空間、tk…長條物、x…短邊方向、y…長邊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