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快速扣件結構,尤其涉及一種預先結合在電路板、機板或機殼上以便扣接組件進行快速扣接的快速扣件結構。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電路板、機板或機殼等板片狀的構件,若需要使用固定組件結合其他對象時,通常會采用螺紋鎖接的技術,最簡單的的螺紋鎖接技術使用一根螺絲構成螺合,但是螺絲不易對位于螺紋孔,并需要使用螺絲起子等工具進行,不能達到快速組合的目的。另一種螺紋鎖接技術為具有螺絲及套筒組成固接組件;其中,該螺絲一端具有受力部,受力部設有起子槽,另一端具有與受力部連接的螺桿;該套筒套合在螺絲的螺桿,使螺絲能在套筒中活動。借此,使固接組件可以利用套筒的一端結合在第一物體(例如電路板)上,而該螺絲的螺桿可穿過套筒一端,并對應在第二物體(例如機架、機殼等)的鎖孔,再以工具對螺絲受力部的起子槽施以旋轉外力,進而使該螺桿鎖固在第二物體的鎖孔之中,借以完成連接第一物體與第二物體的組合結構。
然而上述采用螺紋鎖接技術,其操作應用時過于緩慢費時,不能使兩對象快速進行組接或分離,而且操作時必需仰賴工具才能完成,若工具不備的情況,將導致難以操作應用。而且上述板片狀構件厚度不足,要在板片狀構件加工出螺孔,將造成螺紋節(jié)距不足,螺絲鎖入后極易發(fā)生螺牙崩壞等情況,導致該螺孔不再能夠進行鎖合組接。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介于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缺憾,發(fā)明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于是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憑其從事該項產業(yè)多年的累積經驗,進而研發(fā)出一種快速扣件結構,能夠結合在板片狀的對象上,通過扣接的技術扣合在對象上的快速扣 件結構,以期達到快速扣接等目的。
為達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快速扣件結構,用于結合在第一對象(例如電路板)上以供進行扣接,其包括:身部,設置于該身部的穿入部,設置在該穿入部的扣接結構,及設置于該身部用以結合在該第一對象的組接部。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身部為柱體、筒體、塊體、片體、錠體、圓錠體或圓柱體其中之一。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組接部通過鉚接結構、擴接結構、焊接結構、螺合結構、黏接結構、磁吸結構、熱融、埋入射出或一體成型結合在該第一對象。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組接部位于該身部的周圍或下端或該身部的任一端。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組接部于該身部形成為平面、內凹部、外凸部或階層部其中之一。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身部凸出該第一對象的表面,或埋入該第一對象的表面。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組接部具有擠壓部及相鄰該擠壓部的置料空間。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擠壓部擠壓該第一對象的材料進入該置料空間。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組接部具有擴接部,該擴接部被擠壓變形而卡合在該第一物件。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組接部具有焊接面,該焊接面焊接在該第一物件。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組接部利用該第一對象表面的焊錫與該第一對象焊接。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扣接結構為形成在該穿入部的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凸部或凹部或平面或旋扣部或穿孔。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凸部或凹部或平面位在該穿入部內、或位在該穿入部的四周、或位在該穿入部的上方,或位在該穿入部的下方。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凸部或凹部或平面具有一電性導接部,該電性導接部電性連接在該第一對象,該第一對象為電路板。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凸部或凹部或平面為曲面、斜面、平面、弧面或階層面。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穿入部具有存置空間。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穿入部為穿孔。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穿入部為穿孔,該穿孔的孔形具有第一長度與第二長度。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第一長度與該第二長度為長度不同的橢圓形孔、長方形孔或條形孔其中之一。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第一長度的兩端為凸部或凹部或平面以構成該扣接結構,該第二長度的兩端為凸部或凹部或平面以構成該扣接結構。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身部為圓形片體、橢圓形片體、方形片體、長方形片體、多邊形片體或不規(guī)則形狀片體其中之一。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其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快速扣件結構與該第一對象組接成模塊。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包括載具,該載具具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容置部,該快速扣件結構置放在該容置部。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載具的容置部上覆蓋有蓋體。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更包括扣接組件,其具有凸扣體、凹扣體、螺紋體或柱體以扣接該扣接結構。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扣接組件具有頭部。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扣接組件具有帽部。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扣接組件具有帽部以連接于該頭部。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扣接組件具有活動組接的套筒。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帽部具有第一對扣部,該套筒具有第二對扣部,該第一對扣部與該第二對扣部相互活動扣接。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第一對扣部為向該帽部內凸出的凸體,該第二對扣部為向該套筒外凸出的凸體,該第二對扣部活動扣接于該第一對扣部內。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帽部彈性扣接于該套筒。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第一對扣部彈性擴大至大于該第二對扣部且扣入該第二對扣部后再彈性縮回。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第一對扣部為塑料材質或金屬材質。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帽部塑料埋入射出、熱融、卯接、擴接、黏接、鎖接或扣接于該頭部。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套筒經由第三對扣部活動組接。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扣接組件具有彈性組件。
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扣接組件轉動有角度以扣接該扣接結構,該角度為30至330度。
本發(fā)明提供另一種快速扣件結構,如上述的快速扣件結構,其中該身部與該第一對象一體成型,該扣接結構為設置在該穿入部上方、下方或周圍的凸部、凹部或平面。
借此,本發(fā)明快速扣件結構,能使身部的組接部通過鉚接結構、擴接結構、焊接結構、螺合結構、黏接結構、磁吸結構或一體成型結合在電路板上,利用穿入部的構造提供扣接組件的凹扣體或凸扣體穿入,并利用扣接結構提供該凹扣體或凸扣體構成快速扣接狀態(tài),而且扣接結構可以實施有電性導接部與該凹扣體或凸扣體在扣接狀態(tài)下導接于電路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快速扣件結構第一具體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為圖1快速扣件結構第一具體實施例鉚接于第一對象的第一動作示 意圖;
圖3為圖1快速扣件結構第一具體實施例鉚接于第一對象的第二動作示意圖;
圖4為圖1快速扣件結構第一具體實施例的扣接動作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快速扣件結構第二具體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6為圖5快速扣件結構第二具體實施例擴接于第一對象的第一動作示意圖;
圖7為圖5快速扣件結構第二具體實施例擴接于第一對象的第二動作示意圖;
圖8為圖5快速扣件結構第二具體實施例的扣接動作示意圖;
圖9為本發(fā)明快速扣件結構第三具體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10為圖9快速扣件結構第三具體實施例的凹扣體扣接動作示意圖;
圖11為圖9快速扣件結構第三具體實施例的凹扣體扣接狀態(tài)示意圖;
圖12為本發(fā)明快速扣件結構第四具體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13為圖12快速扣件結構第四具體實施例的凹扣體扣接動作示意圖;
圖14為圖12快速扣件結構第四具體實施例的凹扣體扣接狀態(tài)示意圖;
圖15為本發(fā)明快速扣件結構第五具體實施例的剖面及扣接示意圖;
圖16為圖15快速扣件結構第五具體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
圖17為本發(fā)明快速扣件結構的組接部形成為平面的示意圖;
圖18為本發(fā)明快速扣件結構的組接部形成為內凹部的示意圖;
圖19為本發(fā)明快速扣件結構的組接部形成為外凸部的示意圖;
圖20為本發(fā)明快速扣件結構的組接部形成為階層部的示意圖;
圖21為本發(fā)明快速扣件結構的身部具有凸柱的示意圖;
圖22為本發(fā)明快速扣件結構的身部為片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23為圖22快速扣件結構身部為片體的被鉚接狀態(tài)的剖面示意圖;
圖24為本發(fā)明快速扣件結構的身部凸出第一對象的組接狀態(tài)示意圖;
圖25為本發(fā)明快速扣件結構的身部埋入第一對象的組接狀態(tài)示意圖;
圖26為本發(fā)明快速扣件結構置于載具的狀態(tài)示意圖;
圖27為本發(fā)明快速扣件結構從載具取出的動作示意圖;
圖28為本發(fā)明快速扣件結構應用于表面貼裝的焊接狀態(tài)示意圖;
圖29為本發(fā)明快速扣件結構包括扣接組件的示意圖;
圖30為本發(fā)明快速扣件結構的扣接組件的示意圖;
圖31為本發(fā)明快速扣件結構的帽部與套筒組裝前的示意圖;
圖32為本發(fā)明快速扣件結構的帽部與套筒組裝后的示意圖;
圖33為本發(fā)明快速扣件結構應用的示意圖;
圖34為本發(fā)明快速扣件結構的身部的示意圖;
圖35a為本發(fā)明快速扣件結構扣接的示意圖一;
圖35b為本發(fā)明快速扣件結構扣接的示意圖二;
圖35c為本發(fā)明快速扣件結構扣接的示意圖三。
【符號說明】
10 第一物件
101孔
102 焊錫
20 扣接組件
201 凹扣體
202 凸扣體
203 頭部
204 身部
205 帽部
2051 第一對扣部
206 套筒
2061 組接部
2062 第二對扣部
2063 第三對扣部
207 彈性組件
30 模具
40 第二物件
401 孔
1 身部
11 凸柱
2 穿入部
21 穿孔
22 第一長度
23 第二長度
3 扣接結構
31 凸部
32 存置空間
33 凹部
34 平面
4 組接部
41 擠壓部
42 置料空間
43 擴接部
44 焊接面
45 螺接部
46 被鉚接部
5 電性導接部
6 載具
61 容置部
62 蓋體
具體實施方式
為充分了解本發(fā)明的目的、特征和功效,現(xiàn)通過下述具體的實施例,并配合如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說明如下:
如圖1、圖5、圖9、圖12所示,其示為本發(fā)明快速扣件結構用于結合在第一對象10(例如板件、機箱、抽屜、電路板或任意對象)上(如圖4、圖8、圖11、圖14及圖15所示),提供扣接組件20進行扣接,該快速扣件結構較佳的具體實施例如上述圖示包括:身部1,其具體的可實施為柱體、筒體、塊體或片體(如圖22及圖23所示)其中之一或其他任意的形狀;設置于該身部1的穿入部2,穿入部2較佳的為穿孔21,用于提供扣接組件20插入穿入部2(穿孔21);設置在該穿入部2(穿孔21)的扣接結構3,用于與扣接組件20構成扣接;以及設置于該身部1的周圍或該身部1的任意一端(如圖中的上端或下端)用以結合在該第一對象10的組接部4,組接部4具體的可于該身部1形成為平面(如圖17所示)、內凹部(如圖18所示)、外凸部(如圖19所示)或階層部(如圖20所示)其中之一,且組接部4可以通過鉚接結構(如圖2及圖3所示)、擴接結構(如圖6及圖7所示)、焊接結構(如圖11及圖15所示)、螺合結構(如圖14所示)、黏接結構(如圖11所示)、磁吸結構、熱融、埋入射出或一體成型結合在該第一對象10,使身部1凸出該第一對象10的表面(如圖24所示),或埋入該第一對象10的表面(如圖25所示)。
再如圖1至圖3所示,本發(fā)明該組接部4實施為位于身部1一端的鉚接結構,其較佳的具有凸出于身部1一端的擠壓部41,及相鄰擠壓部41的置料空間42,借此將組接部4置入第一物件10的孔101中,再通過模具30沖壓身部1,通過擠壓部41將第一對象10的材料壓入置料空間42中,進而完成鉚接結構。再如圖4所示,如此可供扣接組件20插入身部1的穿入 部2(穿孔21)中,進而形成扣接第一對象10的狀態(tài)。
再如圖5至圖7所示,本發(fā)明該組接部4實施為位于身部1一端的擴接結構,其較佳的具有凸出于身部1一端的擴接部43,擴接部43可以被模具30擠壓變形而卡合在該第一物件10的孔101中。再如圖8所示,如此可供扣接組件20插入身部1的穿入部2(穿孔21)中,進而形成扣接第一對象10的狀態(tài)。
再如圖9至圖11所示,本發(fā)明該組接部4實施為位于身部1一端的焊接結構,其較佳的具有位于身部1一端、周圍或一側的焊接面44,使組接部4的焊接面44利用該第一對象10表面或內孔的焊錫102與該第一對象10表面焊接,如此可提供扣接組件20插入身部1的穿入部2(穿孔21)中,進而形成扣接第一對象10的狀態(tài)(如圖10及圖11所示)。
再如圖12至圖14所示,本發(fā)明該組接部4實施為位于身部1一端的螺合結構,其較佳的具有位于身部1一端的螺接部45,通過螺接部45螺合在該第一對象10的孔101中,如此可提供扣接組件20插入身部1的穿入部2(穿孔21)中,進而形成扣接第一對象10的狀態(tài)(如圖13及圖14所示)。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該穿入部2可實施為貫穿或凹入身部1的穿孔21,以提供扣接組件20插入穿入部2(穿孔21)中扣接在扣接結構3。較佳的如圖9與圖10或圖12與圖13或圖33至圖35c所示,該扣接結構3具體的可實施為形成在該穿入部2(穿孔21)的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凸部31或凹部33或平面34或旋扣部或穿孔,并在凸部31或凹部33或平面34一端形成一存置空間32,凸部31或凹部33或平面34的扣合面可為曲面、斜面(參考圖24所示)、平面(參考圖25所示)、弧面或階層面,凸部31或凹部33或平面34可以位在圖中該穿入部2內、或位在圖中該穿入部2的四周、或位在圖中該穿入部2的上方,或位在圖中該穿入部2的下方等。如此能夠提供扣接組件20的凹扣體201插入穿入部2,如圖10及圖11或圖13及圖14所示,再扭轉扣接組件20使凹扣體201扣合在凸部31或凹部33或平面34?;蛉鐖D33至圖35c所示,能夠提供扣接組件20的凸扣體202插入穿入部2,再扭轉扣接組件20使凸扣體202扣合在凹部33(如圖33及圖34所示),或使凸扣體202止擋于凸部31而扣合于平面34(如圖35a及圖35b所示)。另外,該 扣接組件20的凹扣體201或凸扣體202可轉動有角度以扣接該扣接結構3,該角度可為30至330度。接著,如圖8、圖34至圖35c所示,該身部1可與該第一物件10一體成型,且該扣接結構3可為設置在該穿入部2上方、下方或周圍的凸部31、凹部33或平面34。
再如圖15及圖16所示,上述該凸部31或凹部33或平面34具有電性導接部5,該電性導接部5電性連接在該第一對象10表面的電路,具體的可在絕緣材質構成的身部1中埋入成型有電性導接部5,使電性導接部5一端位于凸部31或存置空間32任一側,電性導接部5另一端導接于第一對象10表面的電路,借此當扣接組件20的T形凸扣體202插入穿入部2(穿孔21)后,可再扭轉扣接組件20使凸扣體202扣接于凸部31或凹部33或平面34,同時可與電性導接部5一端形成接觸,進而導通于第一對象10表面的電路。
再如圖5所示上述該穿入部2為穿孔21,其孔形為具有第一長度22與第二長度23,且第一長度22與第二長度23不同的橢圓形孔或條形孔,利用該第一長度22的兩端為凸部31或凹部33或平面34構造以構成該扣接結構3,或以該第二長度23的兩端為凸部31或凹部33或平面34構造以構成該扣接結構3,如此當扣接組件20的T形凸扣體202插入穿入部2(穿孔21)后,可再扭轉扣接組件20使凸扣體202扣接于凸部31(或圖24的凹部33,或圖25的平面34)。
再如圖21所示,本發(fā)明該身部1的一端可實施有凸柱11或凸塊,再于該凸柱11或凸塊實施有上述各式的穿入部2與扣接結構3。如圖22及圖23所示,本發(fā)明該身部1可實施為片體,而組接部4為位置片體的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被鉚接部46(被鉚接孔),如此使身部1可被鉚接結合在第一對象10上。
另外,如圖26所示,本發(fā)明較佳的可實施有載具6,該載具6具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容置部61,如此使本發(fā)明的快速扣件結構置放在容置部61,容置部61上并可覆蓋有蓋體62,如此使本發(fā)明適用于表面貼裝制程,例如使用工具取出本發(fā)明的快速扣件結構(如圖27所示),再移置于第一對象10上進行焊接的表面貼裝制程(如圖28)所示。
如圖29及圖30所示,上述本發(fā)明的快速扣件結構中,更可包括扣接組件20,其具有凸扣體202(或凹扣體201或螺紋體或柱體)以扣接該扣接結構3,該凸扣體202(或該凹扣體201)可位于該扣接組件20的身部204的端部。另外,該扣接組件20可具有頭部203以位于該扣接組件20的身部204的另一端部。接著,該扣接組件20可具有帽部205以直接連接于該扣接組件20的身部204的另一端部(如圖33所示),或連接于該頭部203(如圖30所示),該帽部205的材質可為塑料、橡膠、硅膠或金屬。接著,該帽部205可塑料埋入射出、熱融、卯接、擴接、黏接、鎖接或扣接于該頭部203。
再如圖29所示,上述本發(fā)明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扣接組件20可具有活動組接的套筒206,該套筒206可經由其第三對扣部2063活動組接于該扣接組件20的身部204,該第三對扣部2063可為向該套筒206內凸出的凸體。此外,如圖31及圖32所示,該帽部205可具有第一對扣部2051,該套筒206可具有第二對扣部2062,該第一對扣部2051與該第二對扣部2062相互活動扣接,該第一對扣部2051可為向該帽部205內凸出的凸體,該第二對扣部2062可為向該套筒206外凸出的凸體,該第二對扣部2062活動扣接于該第一對扣部2051內,該第一對扣部2051可為塑料材質或金屬材質。接著,如圖31及圖32所示,該帽部205的第一對扣部2051可經由該套筒206的第二對扣部2062彈性撐開至大于該第二對扣部2062,之后再使該第一對扣部2051越過該第二對扣部2062,最后再使該第一對扣部2051彈性縮回以使該第二對扣部2062活動扣接于該第一對扣部2051內。接著,該套筒206的底部可具有組接部2061以組接于第二物件40的孔401。
如圖29至圖33所示,上述本發(fā)明的快速扣件結構中,該扣接組件20可具有彈性組件207,該彈性組件207可為螺旋彈簧以套設于該套筒206外或該扣接組件20的身部204外,該彈性組件207的一端可抵頂于該頭部203或該帽部205,該彈性組件207的另一端可抵頂于該套筒206外或該套筒206內。
本發(fā)明在上文中已通過較佳實施例揭露,然而熟習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理解的是,該實施例僅用于描繪本發(fā)明,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應注意的是,凡是與該實施例等效的變化與置換,均應設為涵蓋于本發(fā)明的范 疇內。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書所界定的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