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及用于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其包括至少兩個構造為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子傳動裝置,還涉及用于具有至少兩個構造為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子傳動裝置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方法。
背景技術:
這種傳動裝置可從US1,709, 346得知,在這些布置中一中間錐被驅動,該中間錐通過相應的摩擦環(huán)而與一個或多個輸出錐相互作用;這些輸出錐與輸入錐相反地定向,與之軸向平行,且與輸入錐相隔一定距離地布置,該距離在整個摩擦錐外殼上為恒定的。摩擦環(huán)通過共用框架可以沿著相應的間隙移動,因此可以無限變化的方式調節(jié)輸入錐和輸出錐之間的傳動比。動力輸出錐的相應動力輸出連接到行星齒輪裝置的行星齒輪,因此輸入錐所施加的扭矩在相應的動力輸出錐之間分配,并且通過行星齒輪再次加成總和,其中由于行星齒輪的接合,迫使產生了行星齒輪以及動力輸出錐的恒定轉速。然而,該布置包含如下問題,即,即使微小的制造公差或不精確也導致摩擦環(huán)和錐體之間的摩擦損失??梢詿o限變化的方式調節(jié)的傳動裝置的另一個實施方案從JP2000-291759可知,其中未通過共用框架沿著間隙引導摩擦環(huán)。取而代之地,每個子傳動裝置的每個摩擦環(huán)具有與其它機構機械上獨立的調節(jié)機構,該調節(jié)機構可以通過通常的調整機構來控制。從W02004/063598A1得知的一種備選方案提出,通過動力輸出上的疊加傳動來合并兩個能以無限變化方式調節(jié)的平行的子傳動裝置的相應動力輸出錐。通過動力輸出軸的動力分配接頭,消除了對由于制造公差或不精確所導致的輸入錐和輸出錐之間的滑動進行補償?shù)男枨?,這是因為以此形式接合的總驅動允許各個子傳動裝置之間的轉速差。然而,這種實施方案所不利的是,增加了傳動裝置整體的復雜度,并且在隨后的疊加傳動中摩擦配對的數(shù)量增加,這不僅增加了生產、裝配和維護成本,也增加了故障的可能性和有效性的損失。
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任務是得到一種所述類型的傳動裝置,其可以無限變化的方式調節(jié),也可以操作可靠的方式來傳遞更大的扭矩,而只有極小的動力損失,并且構造花費為低的或成本有利的。作為一種解決方案,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其具有至少兩個構造為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子傳動裝置,具有用于第一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第一調節(jié)機構和用于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第二調節(jié)機構,其中,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具有用于調整摩擦環(huán)的軸向位置的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該調整機構至少包括具有第一參考變量的第一子調整機構和具有獨立于第一參考變量的第二參考變量的第二子調整機構,其中,第一子傳動裝置具有用于調整第一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位置的第一子調整機構,而第二子傳動裝置至少具有用于調整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位置的第二子調整機構。
通過第二子調整機構和獨立于第一參考變量的第二參考變量來進行調整具有如下優(yōu)勢,即能夠獨立于制造公差或不精確地對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位置進行調整。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通過對于兩個子傳動裝置來說相同的控制變量來獲得傳動裝置的所期望傳動比的調整機構不能夠以針對性的方式考慮到兩個子傳動裝置的磨損特性,這是因為兩個子傳動裝置的轉速的強制性相同化可能導致子傳動裝置的至少一個中的滑動增加,或由于不可避免的制造公差而必然導致增加的或不明確的滑動。僅僅通過獨立于第一子調整機構地來調整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可以平衡兩個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之間的轉速差,因此力在兩個子傳動裝置中進行傳遞時僅具有極小的滑動,或者如果可能的話在相應的摩擦環(huán)和通過這些摩擦環(huán)相連接以相互作用的錐之間具有精確限定的滑動。還可能的是,調整機構可實施在發(fā)動機或變速箱的控制機構內該控制機構在任何情況下均進行現(xiàn)代機動車輛中的所有或大部分相關的控制和調整程序。就此而言,所理解的是,尤其是區(qū)別于JP2000-291759,在任何情況中,通過將其包含在上述調整回路中,所設置的這種發(fā)動機或變速箱的控制機構可以通過調整效應來實施。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案,第一子傳動裝置的傳動可以通過與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的調整機構一致的第一子調整機構來調整,其中,參考變量例如為由特性圖所預定的傳動比,或者由控制機構所另外預定的傳動比。為了以尤其簡單和操作可靠的方式來實施轉速同步的摩擦環(huán)的優(yōu)勢,提出了第一子調整機構的調整變量為第二子調整機構的參考變量。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此方面的第一子傳動裝置的調整變量可以為例如第一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轉速或第一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處的轉速滑移,或通過第一子傳動裝置所傳遞的扭矩。結果是,所使用的第一子傳動裝置的調整變量與第二子調整機構以這樣的方式關聯(lián),使得第一子傳動裝置的調整變量為第二子調整機構的參考變量,并且相同類型的第二子調整機構的調整變量如第一子調整機構的調整變量那樣在數(shù)值上調整到相應的值。作為替代或附加,第一子調整機構的參考變量也可以為第二子調整機構的參考變量。由控制機構預設的參考變量,例如傳動裝置的傳動或第一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位置,以及還有第一摩擦環(huán)的角位置,因此也可以用于調整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位置。這具有這樣的優(yōu)勢,即具有所要求的高的調節(jié)速度的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調整可以足夠大的精確度或速度跟隨著第一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調整,這是因為通過第一子傳動裝置的參考變量進行的第二子傳動裝置的調整變量的調節(jié)可以作為初級調整,而如果必要的話,如果第二子傳動裝置的第二參考變量要求相應的偏差,則第二子調整機構僅僅必須要相對于預定位置以小量再調節(jié)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位置。通過同時使用第一子傳動裝置的參考變量和獨立于該參考變量的第二參考變量,調整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位置的方法使得可以與第一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位置同步地調節(jié)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位置,并且如果必要的話,可以通過第二子調整機構來修正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位置,以便平衡掉制造公差和不精確。作為替代或附加,也可以進行傳動裝置的控制,這樣,可以通過第一子傳動裝置的參考變量來調整第一子傳動裝置和第二子傳動裝置,并且其中摩擦環(huán)處的不同的高的滑動值的修正通過修正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位置來進行,其中使用位置補償特性圖作為第二子調整機構的參考變量。就此而言,可以使用在運行中、例如在相應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裝配之后和所述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初始啟動之前通過例如在試驗臺上對其測量而判定的數(shù)據(jù)集作為位置補償特性圖。根據(jù)此方法所判定的特性圖可以是二維圖表,例如其中針對第二子傳動裝置摩擦環(huán)所達到的每個軸向位置存儲有修正變量,該變量對于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到由第一子調整機構的參考變量所設置的位置處的所需軸向位移的量而言是必要的。作為備選或附加,如果設置了安裝于摩擦環(huán)的用于探測滑動的機構,并且以適合方式評估由其判定的值,則也可以通過現(xiàn)有的傳動裝置控制機構本身在操作中記錄或改變這種位置補償特性圖。可以理解,這種位置補償特性圖也可以多種其他方式獲得。為了實現(xiàn)上述優(yōu)勢,因此提出了在一個優(yōu)選的備選方案的范圍內,第二子調整機構的參考變量為通過位置補償特性圖修正的第一子調整機構的參考變量。以此方式,調整過程可在正常操作中得到顯著的簡化和加速,或者其可以通過較少的計算耗費來實施。兩個彼此獨立或彼此部分獨立的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調整進一步要求不同的摩擦環(huán)不對彼此施加任何運動影響。如果不同的子傳動裝置各自具有共用錐和子錐,并且摩擦環(huán)分別將共用錐和子傳動裝置的子錐連接以使其彼此相互作用,則尤其是當所有的摩擦環(huán)為相同的零部件并且因此在設計上是相同的,使得每個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包圍著該子傳動裝置的子錐,則這是有利的。對于一個具有兩個子傳動裝置的實施方案而言,因此優(yōu)選地提出,第一子傳動裝置和第二子傳動裝置具有共用錐和各自的子錐,第一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僅僅包圍第一子傳動裝置的子錐,而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僅僅包圍第二子傳動裝置的子錐。為了有利地得益于進一步的對稱特性并且通過兩個子傳動裝置將所傳遞的動力分成相等的部分且之后再將它們合在一起,提出了以下述方式構造在不同的子傳動裝置或在不同的子傳動裝置的子錐處的動力`、力或扭矩的分配和合并,即,使得錐通過齒輪驅動在共用軸上被引導,其中各個子傳動裝置的單個齒輪的配對具有相同的傳動比。因此提出了,第一子傳動裝置的子錐通過第一傳動裝置、尤其是齒輪傳動裝置連接到軸上以與其相互作用,而第二子傳動裝置的子錐通過第二傳動裝置、尤其是齒輪傳動裝置也連接到該軸上以與其相互作用,其中,第一和第二傳動裝置具有相同的傳動比??梢岳斫?,這種布置對于具有多于兩個子傳動裝置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也是可行的,其中,每個另外的子傳動裝置具有為該子傳動裝置設置的并且獨立于第一調整機構的調整機構。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在上述任務的范圍之內,所期望的是通過使用盡可能成本有利的機構來在摩擦錐處施加所需要的擠壓力。例如,用于施加擠壓力的機構可以設置在共用錐上,而不是設置兩個不同的機構用于在兩個或更多的子錐上施加擠壓力。這具有如下優(yōu)勢,即可以通過單個的單元來實現(xiàn)具有擠壓力的相對簡單調整的成本有利的傳動
>J-U ρ α裝直。為了實現(xiàn)該優(yōu)勢,因此尤其提出了獲得包括至少兩個構造為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子傳動裝置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其中子傳動裝置具有各自的輸入錐和共用輸出錐,其特征為,共用輸出錐具有按壓機構。這種布置使得可以尤其以精確的方式和簡單的構造在不同的操作狀態(tài)下協(xié)調擠壓機構。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還可以對子錐使用多個擠壓機構,作為共用錐的單個擠壓機構的備選方案。為了達到相比于單個擠壓機構的優(yōu)勢,在這種布置的情況中存在如下可能性,即將不同子傳動裝置的錐上的擠壓力在量上保持為相同。就此而言,例如可以通過適當連接的擠壓機構來進行不同擠壓力的均衡化。為了實現(xiàn)該優(yōu)勢,提出了 一種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其至少包括構造為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第一子傳動裝置和構造為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第二子傳動裝置,其特征為,不同的子傳動裝置的至少兩個錐具有各自的擠壓機構,其中兩個擠壓機構具有用于將擠壓力的差均衡化的機構。就此而言,通過天平可以有利地實現(xiàn)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該方面所進行的力的均衡,其中該天平可以為液壓天平或機械天平。兩個擠壓機構之間的液壓式作用的天平例如可以這樣的方式構造,使得擠壓機構的兩個填充有油的壓力腔通過管線系統(tǒng)彼此連接,使得在擠壓機構之間發(fā)生液壓的均衡化。相應地,提出了液壓式地進行力的均衡化。機械式操作的備選天平可以例如通過巧妙的杠桿布置來構造,其中優(yōu)選地設置具有相同長度并且相對彼此連接以相互作用的兩個杠桿,以根據(jù)平衡天平原理抵消掉兩個擠壓機構之間的力。另外,這種均衡可以例如通過滑輪和線纜或類似的布置來進行。就此而言,還可以機械式地進行力的均衡。另外,使用力的均衡為通過擠壓機構施加擠壓力提供了其他的可能。與此相反,使用兩個分開的擠壓機構也要求分開地施加擠壓力。如上所述的兩個擠壓機構的連接因此允許通過全部擠壓機構所共用的單個機構來施加所期望的擠壓力。因此,當使用液壓力均衡器時,僅要求使用單個的機構、例如泵來施加擠壓力。對于根據(jù)平衡天平原理來操作的機械力的均衡而言,例如彈簧組件的用于施加擠壓力的機構的巧妙布置也是可行的,其中這種彈簧組件或其他類型的用于施加擠壓力的機構僅必須或是設置在擠壓機構中,或可以設置在機械力均衡機構的杠桿機構的樞紐點。先前提出的使用第二子傳動裝置的第二子調整機構的可行性包括使用摩擦的轉速作為調整部分的調整變量。因此提出了獲得包括至少一個輸入錐和一個輸出錐,以及布置在輸入錐和輸出錐之間的包圍著至少一個錐的摩擦環(huán)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測量摩擦環(huán)的轉速的機構。就此而言,測量摩擦環(huán)的轉速意味著直接測量摩擦環(huán)的實際存在的物理轉速。因此提出了用于測量摩擦環(huán)的轉速的機構優(yōu)選直接在摩擦環(huán)處優(yōu)選通過作用在摩擦環(huán)上的傳感器系統(tǒng)來探測摩擦環(huán)的轉速。就此而言,“直接測量轉速”理解為意味著這樣的轉速測量,其并不通過由主扭矩(其通過相應的子傳動裝置傳遞,并且對應于作用在相應子傳動裝置的輸入錐上的扭矩)所作用于其上的模塊來進行。例如,如果摩擦環(huán)具有相應的機構,例如相應的齒或凹痕,測量可以通過直接接合在摩擦環(huán)上的傳感器系統(tǒng)進行,例如通過感應測量或通過光學測量。另一方面,相應的測量可以通過例如摩擦環(huán)引導件和直接接合在摩擦環(huán)上的引導輪來進行。備選地,摩擦環(huán)轉速的間接判定也是可行的,其中探測通過摩擦環(huán)連接以相互作用的錐的轉速,并且通過物理和/或數(shù)學模型來探測摩擦環(huán)的物理轉速。然而就此而言,在這些模型中很難包含滑動,其在輸出錐和輸入錐中可能會不同地產生。由于摩擦環(huán)在其軸向位置中可自由移動,因此另外通常有必要的還有以軸向可移動的方式來布置測量機構,以直接測量摩擦環(huán)的轉速,因此測量機構相對于摩擦環(huán)呈現(xiàn)為不可變的位置。因此,提出了可與摩擦環(huán)一起軸向移動的引導機構,測量機構布置于其上。替代于通過摩擦環(huán)的轉速調整摩擦環(huán)的軸向位置,例如可以通過摩擦環(huán)的滑動來進行調整。然而,為了判定摩擦環(huán)或摩擦錐上的滑動,有利的是不僅知道摩擦環(huán)的速度,而是還知道至少一個其它的通過摩擦環(huán)連接以相互作用的錐中的一個的轉速。為此,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不僅具有用來測量摩擦環(huán)的轉速的機構,還具有用來測量至少一個錐的轉速的機構。就此而言,可以理解,具有用來測量摩擦環(huán)的轉速的機構(尤其是其直接在摩擦環(huán)上探測轉速)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以及具有用來測量至少一個錐的轉速的機構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相應地是有利的,即使這獨立于本發(fā)明的其他特征。類似地,扭矩也可以用來作為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調整變量,尤其是作為第二子傳動裝置的第二子調整機構的調整變量,換言之即作為包括兩個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整個傳動裝置的調整變量。相應地,獨立于本發(fā)明的其他特征,包括至少一個輸入錐和一個輸出錐以及布置于輸入錐和輸出錐之間的圍繞著至少一個錐的摩擦環(huán)、且表征為具有扭矩測量機構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是有利的。如果扭矩測量機構包括無接觸式的數(shù)據(jù)傳輸裝置,則扭矩測量機構對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自身的影響可以最小化;類似地,磨損可以限制到最小。尤其是,光學和/或感應式數(shù)據(jù)傳輸裝置可以用于無接觸的數(shù)據(jù)傳輸裝置。類似地,可以無接觸方式、例如光學地或感應地對會旋轉并要求能量的扭矩測量機構的模塊供應能量。就此而言,用語“數(shù)據(jù)傳輸”包括所有的數(shù)據(jù)或測量值,不論是模擬的還是數(shù)字的,其提供關于扭矩的信息或相對于所施加的扭矩成比例。因此,這些可以為已經數(shù)字化的測量值,假設它們從扭矩測量機構的旋轉模塊傳輸?shù)焦潭K。類似地,這些可以為仍然要求進一步處理的測量信號。優(yōu)選地,扭矩測量機構包括錐軸,換言之即與錐中的一個相連并作為驅動軸或動力輸出軸的軸。尤其地,扭矩測量機構可以具有與錐一體式連接的模塊。類似地,測量模塊可以剛性和至多彈性彎曲的方式與錐連接,使得如果可能的話,扭矩測量機構可以測量直接施加到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或直接施加到相應的錐上的扭矩,然而其也可以安裝和移除。優(yōu)選地,相應的扭矩測量機構設置在輸入錐和輸出錐二者之上,其中也可以通過扭矩差來進行關于摩擦環(huán)的滑動的報告。為了完成原先陳述的任務,作為上述特征的替代或附加,提出了包括至少一個輸入錐和一個輸出錐以及布置在輸入錐和輸出錐之間的圍繞至少一個錐的摩擦環(huán)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在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輸入軸和輸入錐之間布置有扭矩轉換器。尤其是,該扭矩轉換器可以這樣的方式用于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即,輸入錐具有比輸入軸更低的扭矩。以此方式,可以有利地獲得一種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其能夠通過輸入側的扭矩轉換來傳遞顯著更大的驅動力。這是由于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性能,其僅通過壓配合(換言之即摩擦)來傳遞扭矩,并且因此具有最大的能夠傳遞的扭矩??梢粤⒓吹米C,例如如果現(xiàn)在將兩倍的原始扭矩引入到尺寸不變的傳動裝置中,如上所述,該扭矩到較低扭矩的轉換導致能夠傳遞的最大力增加,而同時輸出錐處的轉速增加。在尤其有利的實施方案中,輸入錐可以具有大約為輸入軸一半的扭矩。其結果是,實現(xiàn)了傳動比大約為i=0.5的扭矩和轉速的轉換。在設計方面已經顯示出,該傳動比尤其很好地適合于獲得用于較高扭矩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而不必具有例如由較大摩擦力所導致的劣勢。在另一個尤其有利的實施方案中,并且為了在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處將額外摩擦保持為最小,扭矩轉換器可以包括齒輪傳動裝置。例如,可以尤其成本有利的方式來制造齒輪傳動裝置,并且因此所導致的優(yōu)勢不會或不會顯著地被更高的成本所抵消。對于具有齒輪傳動裝置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而言,更有利的是齒輪傳動裝置的輸入側齒輪具有偶數(shù)的齒,而齒輪傳動裝置的輸出側齒輪具有奇數(shù)的齒。將該實施方案反過來,對于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也是有利的,即齒輪傳動裝置的輸入側齒輪具有奇數(shù)的齒,而齒輪傳動裝置的輸出側齒輪具有偶數(shù)的齒。各自具有偶數(shù)和奇數(shù)的齒的兩個齒輪的這種配對導致如下結果,即在相應的齒輪的一個循環(huán)之后,齒首先與相對齒輪的不同的齒進行哨合。以此方式,防止了一個齒輪的齒唯一地與相對齒輪的同一個齒進行哨合,并因此而導致齒輪的不均勻磨損。就此而言,可立即得證,關于輸入軸的扭矩的一半的用語“大約”旨在意味著輸入軸的齒輪具有輸入錐的齒輪的兩倍的齒數(shù)量再加一個或減一個齒。另外,提出了一種用于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方法,或者用于操作包括至少一個輸入錐和一個輸出錐以及布置在輸入錐和輸出錐之間的圍繞著至少一個錐的摩擦環(huán)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輸入錐的扭矩轉換成相對于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輸入軸而言較低的扭矩。因此,正如上面已經解釋的,通過在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之前或在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輸入錐之前使用扭矩轉換器,以某種程度減少了輸入扭矩,同時增加了轉速,使得可以通過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來傳遞顯著更大的動力。除了上面解釋的方法,輸入錐的扭矩可以轉換成輸入軸的扭矩的大約一半,利用上面已經解釋的優(yōu)勢。可以理解的是,即使獨立于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關于輸入軸和輸入錐之間的扭矩轉換的特征對于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而言也是有利的。另外,作為上述任務的另一個解決方案,為這種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提出了一種方法,該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具有至少兩個構造為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子傳動裝置,其具有用于第一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第一調節(jié)機構和用于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第二調節(jié)機構,其中通過調整機構來調整摩擦環(huán)的軸向位置,并且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特征在于,調整機構至少包括具有第一參考變量的第一子調整機構和具有獨立于第一參考變量的第二參考變量的第二子調整機構,其中第一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位置通過第一子調整機構來調整,而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位置通過第二子調整機構來調整。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根據(jù)該方法調整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可以通過包括第一子調整機構的傳動控制機構在其整體傳動中進行調整,其中第一子調整機構通過傳動控制機構自身或通過所設置的發(fā)動機控制機構來接收參考變量。第一子調整機構輸出的控制變量用來調整至少第一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軸向位置,并且還用來調整每個其他的所設置的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尤其用來調整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在第一子傳動裝置處檢測到的調整變量可以傳遞回到第二子調整機構,其結果是,第二子調整機構又輸出用于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調節(jié)機構的第二控制變量。任何所期望的轉速,例如摩擦環(huán)的轉速、設于子傳動裝置中的摩擦錐的轉速、摩擦環(huán)上產生的滑動,或者還有由子傳動裝置所傳遞的扭矩,可以用來作為第一調整部分(換言之,即第一子傳動裝置)的調整變量。第二子調整機構所輸出的控制變量然后可與第一子調整機構所輸出的控制變量一起使用,以調整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軸向位置。就此而言,疊加優(yōu)選以這種方式進行,即第二子調整機構的摩擦環(huán)的軸向位置由第一控制變量來設置,因此其對應于或等同于第一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軸向位置,并且疊加到第一控制變量上的第二控制變量僅輕微地在位置方面以這種方式對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進行再調節(jié),即,使得由于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位置上的輕微相對變化,第一子傳動裝置和第二子傳動裝置的調整變量達到相同的值,換言之,第二調整變量與用來作為第二參考變量的第一調整變量的調整偏差接近零。當然,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位置可以不僅通過第二子調整機構的控制變量來輕微調整,而是還可以這樣的方式來調整,即,使得可以沒有第一子調整機構來為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定位,并且位置的調整僅通過第二子調整機構來進行。為了改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提出了一種方法,用于具有至少兩個構造成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子傳動裝置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其具有用于第一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第一調節(jié)機構和用于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第二調節(jié)機構,其中,摩擦環(huán)的軸向位置通過調整機構來調整,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特征在于,調整機構至少包括具有第一參考變量的第一子調整機構和具有取決于第一參考變量的第二參考變量的第二子調整機構,其中第二參考變量通過借助于位置補償特性圖對第一參考變量進行修正來生成,并且位置補償特性圖通過對第一和第二摩擦環(huán)的軸向位置上的偏差的校正測量來生成。根據(jù)該方法來操作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假定所使用的位置補償特性圖或是已經存在,或是在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操作中記錄。為了生成已經存儲在傳動裝置的控制機構中的位置補償特性圖來操作調整機構,可以有利地使用用于確定位置補償特性圖測試和試運行程序,這在裝配后在測試臺上進行。就此而言,例如通過設置在測試臺上的測量裝置來記錄制造公差和不精確,并且將其永久存儲在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控制機構中,從而使得可以沒有額外的傳感器來確定調整所需的調整變量。在測試臺的校準中,位置補償特性圖包括例如由第一調整機構預設的第一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位置,以及與其關聯(lián)的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位置偏移。用于第一控制變量的相應修正變量由該位置偏移決定,而修正的信號由第二子調整機構輸出,作為第二控制變量??梢岳斫獾氖牵恢醚a償特性圖的數(shù)據(jù)集的生成并不限于在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初始啟動之前運行的測試臺,這是因為校正處理也可以是在運行中通過設置在車輛中的傳動控制機構和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上的適合的傳感器系統(tǒng)來進行。可以在根據(jù)本方法的控制機構中植入學習功能,例如通過該功能位置補償特性圖可恒定地適應于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當下的磨損狀態(tài)。作為本發(fā)明的上述實施方案的替代或附加,提出了一種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其包括構造成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第一子傳動裝置和構造成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第二子傳動裝置,為了完成初始陳述的任務,其中兩個子傳動裝置具有共用錐,并且第一子傳動裝置具有第一子錐而第二子傳動裝置具有第二子錐,其中,共用錐和兩個子錐的旋轉軸布置在軸平面中,其中,至少共用錐具有軸側摩擦錐軸承和臺肩側摩擦錐軸承,該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特征在于,軸側摩擦錐軸承和/或臺肩側摩擦錐軸承具有沿著軸平面的平移自由度。如果僅為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中的共用錐設置擠壓機構,那么通過上述構造,以尤其有利的方式,兩個子傳動裝置所傳遞的扭矩可以尤其均勻的方式分配到兩個子傳動裝置。尤其是,在兩個子傳動裝置的摩擦接觸處產生的摩擦力和擠壓力通過該構造均勻分配到兩個子傳動裝置。關于這一點還可行的是,在具有兩個擠壓單元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情況中(其中擠壓單元設置在兩個子錐中),任何所期望的摩擦錐軸承或所有的摩擦錐軸承的具有沿著軸平面的平移自由度的構造也是有利的。尤其是,如果在子錐中僅設置一個擠壓單元,上述布置是有利的。就此而言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必要的話,滾子軸承、尤其是還有滑動軸承可以用來作為摩擦錐軸承。尤其是,四點軸承、其他滾珠軸承適合于作為滾子軸承,或者在特定軸承的情況中,還有錐形滾子軸承;類似地,可以使用滾針軸承。為了傳遞由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所傳遞的扭矩,單個的錐具有與該錐相連的輸入軸或輸出軸。用語“軸側”因此表征為錐的朝向這種輸入軸或輸出軸的軸向擴展的端部。相應地,用語“臺肩側”指代錐的背向相應軸的側部。如果為了可能的次級驅動而在錐上設置了第二輸出軸或第二輸入軸,則用語“軸側”和“臺肩側”的參考點總是傳遞主驅動扭矩的軸。就此而言,用語“軸向”總是指代錐的旋轉軸或對稱軸。用語“平移自由度”指代點或體在坐標系統(tǒng)中的各自彼此獨立的移動方向。此處,本發(fā)明基于笛卡爾坐標系,并且因此基于六個自由度,三個平移自由度和三個旋轉自由度。沿著軸平面進行的和大致上相對共用錐的旋轉軸為徑向的平移自由度因此描述了兩個朝向彼此或遠離彼此運動的旋轉軸的運動方向,或者朝向彼此或遠離彼此運動的兩個旋轉軸上的兩個點的運動方向。就此而言,用語“大致上”表示摩擦錐軸承的沿著軸平面的和徑向于旋轉軸的運動并不必須僅包括相應的軸承在另一個旋轉軸的方向上的平移運動(其中移動的錐的旋轉軸平行于其余的旋轉軸移動),而是可以還包括錐軸或軸承的旋轉軸的圍繞旋轉軸上的旋轉點的運動。因此這是合理的,即移動的旋轉軸上的點總垂直于該旋轉軸移動,但是該移動將不垂直于或徑向于所述軸承朝向其移動的旋轉軸。為了保證沒有彎曲力的共用錐的驅動或動力輸出,如果該錐在軸平面中移動,那么共用錐的軸可以具有至少一個可移動、扭轉剛性的聯(lián)軸器?!翱梢苿印⑴まD剛性的聯(lián)軸器”可以構造為例如萬向接頭、勻速球窩接頭、弧齒聯(lián)軸器或多片式離合器。大致上,聯(lián)軸器必須平衡掉共用錐的傾斜和/或偏移。相應地,還需要布置兩個可移動的,扭轉剛性的聯(lián)軸器,例如兩個卡登式接頭,一個位于另一個之后,從而給與這些聯(lián)軸器相連的軸總共四個自由度,兩個旋轉自由度和兩個平移自由度。關于上述的軸側或臺肩側的摩擦錐軸承的平移自由度,因此整個布置或共用錐總共具有一個平移自由度和一個旋轉自由度。如果兩個軸承(軸側摩擦錐軸承和臺肩側摩擦錐軸承)共同進行沿著軸平面的運動,則導致所述共用錐的平移自由度。如果兩個軸承中僅有一個在軸平面中進行平移運動,則導致共用錐的旋轉運動。就此而言,用語“大致上”再次變得清晰,這是因為如果共用錐固定地夾緊到另外的摩擦錐軸承上,摩擦錐軸承將在環(huán)形路徑上移動。然而,對于所考慮的平移運動而言,在這種情況中所展示的角范圍很小,以至于可以約等于直線運動。盡管在整個共用錐的旋轉運動中考慮到所考慮的角范圍,如果軸側摩擦錐軸承和臺肩側摩擦錐軸承構造成浮動軸承,則對于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而言是有利的。以此方式可以抵消掉基于運動的張力,以及由共用錐中或軸中的熱膨脹過程所導致的張力。就此而言,替代于構造在軸側和臺肩側上的浮動軸承,還有利的是將軸側或臺肩側摩擦錐軸承中的一個構造成浮動軸承,而另外的軸側或臺肩側摩擦錐軸承構造成固定軸承。就此而言,尤其有利的是固定軸承為角位移軸承。“角位移軸承”尤其可以為球形滾子軸承或自對準軸承,其能夠平衡掉軸的角度偏移。如果軸側和/或臺肩側的摩擦錐軸承具有軸承引導件,則對于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而言也是有利的。如果軸承僅僅用于安裝旋轉軸,并且牢固地夾緊在所述軸承引導件中,并且軸承引導件因此負責軸平面中的平移運動,則這可以尤其有利地實施。就此而言,多種軸承任務也在不同的模塊之間分配。如果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至少一個摩擦環(huán)具有朝向共用錐的接觸表面,其中至少在置于軸平面中的部分平面處接觸表面相對于共用錐的表面構造為凸狀的,則對于尤其關于能夠在軸平面中移動的共用錐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而言也是有利的。此摩擦環(huán)表面的凸狀構造還提升了共用錐的旋轉軸的傾斜位置或角度偏移,其中在摩擦環(huán)和摩擦錐之間總能保證相同的接觸幾何形狀。如果摩擦環(huán)針對共用錐具有水平接觸表面,從而導致了在該摩擦接觸處、并且還在其他摩擦接觸處形成了接觸線而非接觸點,那么在共用錐的角度偏移的情況中,共用錐的表面不再平行于摩擦環(huán)表面,因此導致了摩擦環(huán)上過強的邊緣壓力。以凸狀形式構造的摩擦環(huán)的表面反抗該邊緣壓力,并且總是允許摩擦環(huán)和共用錐之間的均勻構造的接觸點??梢岳斫獾氖?,如果必要的話,為了能夠以相應疊加的方式實現(xiàn)優(yōu)勢,上述解決方案的特征和權利要求中所描述的那些特征也可以結合起來。
本發(fā)明另外的優(yōu)勢、目標和性質將使用下面對附圖的說明來解釋。附圖顯示了:圖1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具有第一子傳動裝置和第二子傳動裝置以及第一齒輪傳動裝置和第二齒輪傳動裝置,其中將第一子傳動裝置和第二子傳動裝置的子錐連接到共用軸以便以同步的轉速相互作用;圖2具有第一子傳動裝置、具有第二子傳動裝置并且具有第一動力分配均衡傳動裝置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其中將第一子傳動裝置和第二子傳動裝置的子錐連接到共用軸以便相互作用;圖3具有第一子傳動裝置、具有第二子傳動裝置并且具有第二動力分配均衡傳動裝置的另一個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其中將第一子傳動裝置和第二子傳動裝置的子錐連接到共用軸以便相互作用;圖4具有第一子傳動裝置、具有第二子傳動裝置并且具有第三動力均衡分配傳動裝置的另一個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其中將第一子傳動裝置和第二子傳動裝置的子錐連接到共用軸以便相互作用;圖5具有第一子傳動裝置、具有第二子傳動裝置、具有用于第一子傳動裝置的子錐的第一擠壓單元、具有用于第二子傳動裝置的子錐的第二擠壓單元并且在第一擠壓單元和第二擠壓單元之間具有液壓力均衡器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圖6具有第一子傳動裝置、具有第二子傳動裝置、具有用于第一子傳動裝置的子錐的第一擠壓單元、具有用于第二子傳動裝置的子錐的第二擠壓單元并且在第一擠壓單元和第二擠壓單元之間具有機械力均衡器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圖7具有第一子傳動裝置、具有第二子傳動裝置并且具有置于共用錐上的共用擠壓單元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圖8具有第一子傳動裝置、具有第二子傳動裝置并且具有共用錐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該共用錐可在軸平面中自由移動,并在其軸上具有兩個可移動的并為扭轉剛性的聯(lián)軸器;圖9圖8所示的軸承和軸的布置的俯視圖;圖10具有第一子傳動裝置、具有第二子傳動裝置且在兩個傳動裝置之間具有機械連接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第一立體圖,其處于低傳動比的狀態(tài);圖11根據(jù)圖10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另一個立體圖;圖12根據(jù)圖10和圖11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類似于圖10的立體圖,其處于高傳動比的狀態(tài);圖13根據(jù)圖10到圖12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類似于圖11的立體圖,其處于高傳動比的狀態(tài);圖14根據(jù)圖10到圖13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俯視圖,其處于高傳動比的狀態(tài);圖15另一個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示意性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顯示了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1,其具有第一子傳動裝置11和第二子傳動裝置21,以及第一齒輪傳動裝置13和第二齒輪傳動裝置23,其將第一子傳動裝置的子錐12和第二子傳動裝置的子錐22連接到共用軸,以便具有同步的轉速。在此實施方案中,通過兩個子傳動裝置11、21的共用錐2的輸入軸來將力引入到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I中。子錐12、22將由共用錐2所傳遞的軸動力傳遞到輸出軸、即共用軸3上的摩擦環(huán)14、24。就此而言,摩擦環(huán)14、24通過具有伺服電機16、26的調節(jié)機構
15、25來軸向調節(jié),伺服電機通過參考變量18來控制。在此實施方案中,子錐12、22的輸出軸通過位于共用軸3上的共用正齒輪連接,目的是通過兩個正齒輪各自傳遞軸動力。從共用錐2到共用軸3的動力傳遞構造成使得由于這兩個正齒輪的存在,兩個子傳動裝置11、21的子錐12、22總是以同步的轉速被驅動,并且由第一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14的軸向位置和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24的軸向位置之間的偏差所導致的子錐12、22之間的轉速差不會被平衡掉。摩擦環(huán)14、24之間的位置偏差因此也必然導致第一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14和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24之間的轉速差,盡管此轉速差也可能達到很小的值,或者在理想化的、理論上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中根本不存在。其結果是,以不同轉速運行的摩擦環(huán)在該摩擦環(huán)中所具有的摩擦副(例如徑向上位于摩擦環(huán)的外側的表面和共用錐2的表面之間的摩擦表面,或徑向上位于摩擦環(huán)之內的表面和通過摩擦環(huán)與共用錐連接以與其相互作用的子錐的表面之間的摩擦表面)處承受到較大的滑動。根據(jù)本實施方案,第二子傳動裝置21的第二伺服電機26不僅使用第一參考變量18,其用于產生共用控制變量19以調整兩個調節(jié)機構15、25,也使用第二參考變量28,其又由第一子傳動裝置11的調整變量形成,此處即第一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14和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24之間的轉速差,其中此處還可以使用例如第一摩擦環(huán)14的絕對位置等。摩擦環(huán)的調節(jié)機構15、25進一步包括兩個小引導輪5,小引導輪分別圍繞摩擦環(huán)
14、24沒有間隙地接合,因此一方面,可以沒有延遲地進行摩擦環(huán)14、24的軸向調節(jié),并且另一方面,可以盡可能穩(wěn)定地保持處于靜態(tài)的摩擦環(huán)14、24的軸向位置,換言之即具有保持不變的傳動比,因此摩擦環(huán)不會額外地承受錐2、12、22之間的振動或軸向移動。通過位于摩擦環(huán)的調節(jié)機構15、25上的測量機構20、30來進行摩擦環(huán)14、24之間的轉速差的測量,在此示例性實施方案中,這些測量機構20、30包括未示出的光傳感器或感應式傳感器,其通過摩擦環(huán)上的刻痕或凹痕來識別摩擦環(huán)轉速。用于兩個調節(jié)機構15、25的伺服電機16、26的第一子調整機構17的共用控制變量19疊加到第二子調整機構27的第二參考變量29上,用來調整第二子傳動裝置21的摩擦環(huán)的軸向位置。第一子調整機構17因此預設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24的軸向位置,同時,由此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24可以幾乎無延遲地以高的調節(jié)速度跟隨第一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14的位置。因此,僅僅通過第二子調整機構27來進行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24的相對軸向錯位的均衡化,使得在此示例性實施方案中,第二子調整機構27僅用于相對定位,換言之即相對于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24其自身的當前位置的定位,而第一子調整機構17僅用于第二子傳動裝置21的摩擦環(huán)的絕對定位,換言之即參照固定于錐上的坐標系統(tǒng)的定位。僅僅通過使用第二子調整機構27也可以調整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24的軸向位置,而不需要第一參考變量19作用到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調節(jié)機構25的第二伺服電機26上。圖2所示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I具有第一子傳動裝置11和第二子傳動裝置21,其中第一子傳動裝置11具有共用錐2和子錐12,而第二子傳動裝置21具有共用錐2和子錐22,該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I通過第一動力分配均衡傳動裝置31傳遞由共用軸3施加的扭矩。動力分配均衡傳動裝置31包括差動傳動裝置(未標號),其中共軸的斜齒輪通過可切換的子斜齒輪連接到兩個子傳動裝置11、21的子錐12、22的輸出軸,并且差動傳動裝置的差動箱連接到共用軸3以與其相互作用。連接到第一動力分配均衡傳動裝置31的差動箱以與其相互作用的另外的斜齒輪還可以可切換的方式與共用錐2的輸出軸相連接,使得僅通過單個傳動部件就實現(xiàn)了直接式驅動(也就是力以傳動比i=l傳遞)。置于子錐12、22的輸出軸處的可切換的子斜齒輪允許通過未標號的離合器套筒來實現(xiàn)反向驅動。因此,以此方式構造的均衡傳動裝置31作為差動傳動裝置能夠允許摩擦環(huán)14、24之間的轉速差,由此不必強制產生第一子傳動裝置11和第二子傳動裝置21之間的同步轉速。其結果是,在摩擦環(huán)14、24處總會發(fā)生最小的滑動,因此僅僅導致子錐12、22在彼此之間顯示出轉速差。動力分配傳動裝置31能夠平衡掉這些轉速差,并且因此又在動力分配均衡傳動裝置31的差動傳動裝置中產生相對運動,而不是在摩擦環(huán)14、24處產生增加的滑動,并且由于摩擦熱,這些平衡掉轉速的相對運動會導致傳動的有效程度減少。由于如所解釋地避免了這些相對運動,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摩擦環(huán)14、24的軸向位置的調整因而導致了傳動的有效程度增加。在圖2所示的替代實施方案中,以這樣的方式控制具有第一子傳動裝置11的摩擦環(huán)14、具有屬于該摩擦環(huán)14的伺服電機16以及調節(jié)機構15、具有第二子傳動裝置21的摩擦環(huán)24并且具有相關的伺服電機26以及調節(jié)機構25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1,使得僅有調節(jié)機構15的伺服電機20得到來自第一子調整機構17的控制變量19,用于調整第一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14的軸向位置,而第二子調整機構27以這樣的方式通過第二伺服電機30以及第二調整機構25來調整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24的軸向位置,使得僅僅使用第二參考變量28來產生第二控制變量29。在此實施方案中,參考變量28又包括由第一調整變量探測器20得到的第一子傳動裝置11的調整變量和由第二調整變量探測器30得到的第二子傳動裝置21的調整變量。在這一點上,由子調整機構評估的參考變量28由摩擦環(huán)14、24的轉速差形成,其中此處例如也可以使用第一摩擦環(huán)14的軸向位置,同時可以包含位置補償特性圖來考慮校正測量。在此實施方案中,與圖1所描述的調整變量探測器20、30的測量機構不同,在調節(jié)機構15、25的小引導輪5處提供了摩擦環(huán)的轉速測量,由此檢測到小引導輪5自身的轉速??梢粤⒓疵靼椎氖?,在小引導輪5和摩擦環(huán)之間可能產生滑動,并且因此摩擦環(huán)的轉速測量也可能因此原因而遭受誤差,但這實際上不太可能,或可能是僅有極小程度的這種情況,因為在此位置處不會傳遞扭矩,并且小引導輪5非常精確地靠著摩擦環(huán)布置,這是為了在任何情況中保證摩擦環(huán)的安全引導。修正變量可以疊加到小引導輪所確定的此測量變量上,這取決于要求,取決于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I的操作狀態(tài),例如靜態(tài)操作或特定方向上的傳動比的調節(jié)。另外,也可以在此實施方案中所使用的動力分配均衡傳動裝置31處進行測量,其中例如可以測量兩個傳動裝置部件的相對轉速,此時如上面所解釋的那樣,在無滑動的操作中,相對轉速或轉速差總和為零。圖3所示的具有第一子傳動裝置11和第二子傳動裝置21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具有第二動力分配均衡傳動裝置32,其中該第二動力分配均衡傳動裝置32代表根據(jù)圖2的示例性實施方案的第一動力分配均衡傳動裝置31的一個簡化的實施方案。為了減少摩擦損失和裝配工時,取消了多個子傳動裝置和將共用錐2與共用軸3相連以使其相互作用的直接式齒輪,因此通過減少摩擦損失而導致了傳動的有效程度的進一步增加的可能性。對在此示例性實施方案中所示的摩擦環(huán)14、24的軸向位置的調整再次使用兩個子調整機構
17、27的兩個疊加的控制變量19、29,用于調整第二子傳動裝置24的摩擦環(huán)的軸向位置。就此點而言,第二子調整機構27使用兩個子傳動裝置11、21的子錐12、22的轉速差而不是摩擦環(huán)14、24的轉速差作為參考變量,用于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24的相對定位。在此實施方案中,使用有效程度遭受了損失的第二均衡傳動裝置32有利地允許使用子錐12、22的轉速差來通過能夠獲得的參考變量28以產生第二控制變量29,因此可以通過固定設置在殼體上的簡單的調整變量探測器20、30來獲得參考變量28。
圖4顯示了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I的另一個示例性實施方案,其中使用構造為行星齒輪并且也能夠平衡掉第一子傳動裝置11和第二子傳動裝置21之間的轉速差和扭矩差的第三動力分配均衡傳動裝置33,并且相比于具有圖2和圖3所示的第一和第二動力分配均衡傳動裝置31、32的示例性實施方案,其明顯減少了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I在軸向方向上的構造空間。在此示例性實施方案中所顯示的子調整機構27使用第二參考變量28來獲取第二控制變量29,其中第二參考變量28由三個轉速信號(摩擦環(huán)14、24的轉速以及共用錐2的轉速)生成。使用通過轉速傳感器4獲得的共用錐2的轉速信號,可以通過數(shù)學、物理和/或摩擦學模型來得出關于在摩擦環(huán)14、24中產生的滑動的結論,因此作為轉速信號的替代,此推定的滑動也可以用來作為用于調整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軸向位置的參考變量28。使用均衡傳動裝置、例如此處所用的第三動力分配均衡傳動裝置33并未有效阻止在摩擦環(huán)14、24處發(fā)生差速滑動,為此原因,優(yōu)選對以扭轉剛性的方式連接的子摩擦錐12,22使用此調整,但是本調整策略允許例如在動力分配均衡傳動裝置31、32、33中使用差速鎖,其可防止均衡傳動裝置31、32、33的齒輪組中的相對運動。在圖5中顯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1,其具有第一擠壓單元42作用于其上的第一子傳動裝置11的子錐12和第二擠壓單元43作用于其上的第二子傳動裝置21的子錐22。在此實施方案中,通過布置在擠壓單元42、43之間的液壓均衡器44,就考慮到了產生在兩個子傳動裝置11、21中以相同方式作用的壓力的要求。在此實施方案中,尤其是如果第二子調整機構27通過測量摩擦環(huán)14、24的轉速或者通過測量出現(xiàn)在摩擦環(huán)處的滑動來調整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24的軸向位置,使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調整機構來對摩擦環(huán)14、24軸向定位則要求在摩擦環(huán)14、24和通過這些摩擦環(huán)14、24相連接以相互作用的錐2、12、22之間的摩擦接觸中有大致相同的摩擦條件。就此而言,液壓均衡器44將充有油的第一擠壓單元42的第一壓力腔45連接到同樣充有油的第二擠壓單元43的第二壓力腔46。包含在擠壓單元42、43中的油因此可以在壓力腔45、46之間來回流動,使得兩個子傳動裝置11、21的子錐12、22上的擠壓力總是處于相同的值,并且以此方式,在摩擦環(huán)14、24的摩擦接觸處的摩擦條件達到相同的狀態(tài)。子錐12、22通過徑向軸承安裝在兩側,并且因此它們在軸向方向上可自由移動。所有的軸向力以及擠壓單元42、43的平衡力由置于共用錐2上的錐形滾子軸承所支撐。位于擠壓單元42、43和子錐12、22之間的另外的軸向軸承將子錐12、22的旋轉運動與擠壓單兀42、43分尚開。圖5還顯示了第二子調整機構的一個備選的調整策略。在這一點上,通過調整變量探測器20、30測量在子錐12、22處施加的扭矩差,該扭矩差用來作為參考變量28 ;此扭矩差由摩擦環(huán)14、24的不精確的軸向定位所導致,這是因為通過摩擦環(huán)14、24中的一個的滑動增加,所傳遞的動力發(fā)生了減少。圖6所示的實施方案包括在第一擠壓單元42和第二擠壓單元43之間相應地作用的力均衡結構。在此實施方案中,作用在子錐12、22上的不同的擠壓力通過機械均衡器47來均衡。在這一點上,機械均衡器47通過置于第一子傳動裝置11和第二子傳動裝置21之間的杠桿來起作用,杠桿安裝成可圍繞位于其在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I的殼體上的對稱軸上的樞軸點48旋轉,使得作用在擠壓單元42、43上的杠桿具有相同的有效長度,并且作用在子錐12、22上的擠壓力總具有相同的值。根據(jù)圖5和圖6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I還具有構造成具有第一齒輪傳動裝置13和第二齒輪傳動裝置23的正齒輪傳動裝置的扭矩轉換器,目的是在共用軸3的扭矩引入到第一子傳動裝置11的子錐12和第二子傳動裝置21的子錐22中之前將該扭矩減少。隨著扭矩的減少,兩個子錐的轉速的增加與扭矩的減少成比例,如通常的在具有固定傳動的傳動裝置的情況中一樣。相比于僅僅具有一個輸入錐和一個輸出錐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I的實施方案,目前根據(jù)圖5所示的實施方案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I適合于傳遞四倍的原始引入的扭矩。所傳遞扭矩的第一次倍增跟隨著兩個輸入錐12、22以及伴隨著它們的兩個子傳動裝置
11、21的使用,因此,摩擦接觸在輸入錐12、22和共用輸出錐2之間呈現(xiàn)為兩倍。所傳遞扭矩的第二次倍增(從而傳遞了四倍扭矩)跟隨著轉速倍增下的輸入扭矩的減半,如上面所解釋的那樣??梢粤⒓疵靼?,由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I所輸出的扭矩的最終適配在布置在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I之后的差動傳動裝置中進行。然而,所述輸出扭矩的最終適配并不必須以與通過齒輪傳動裝置13、23所進行的輸入側的扭矩轉換相同的因數(shù)來進行。在此所示的實施方案中,兩個齒輪傳動裝置各自的錐側齒輪具有為布置在共用錐3上的軸側齒輪的大約一半的直徑。然而在每種情況中,在齒輪傳動裝置中處于嚙合的兩個齒輪的齒數(shù)并不精確地是另一個齒輪的齒數(shù)的兩倍或一半。為了產生更好的磨損輪廓,齒輪傳動裝置13、23中的兩個齒輪中的一個的齒數(shù)減少或增加一個齒。在此實施方案中實現(xiàn)了在嚙合中恒定不同的兩個齒的配對。圖7顯示了位于摩擦環(huán)14、24和錐2、12、22之間的用于施加壓力的機構,其優(yōu)選補充性地使用,但也可替代性地來使用,用于根據(jù)圖5和圖6所述的壓力均衡器。在這一點上,在共用錐2上使用共用擠壓單元41,使得在每種情況中,通過此單個的共用擠壓單元41而不是通過使用兩個分離的擠壓單元來施加在錐12、22和共用錐2之間傳遞力所需的壓力。該具有共用擠壓單元41的所示布置使得可以通過消除裝配密集型模塊來簡化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I的裝配。另外,通過此布置,提供了在設計方面將擠壓單元41其自身以這樣的方式結構化的可能,即不再要求用于兩個子傳動裝置11、21的子錐12、22之間的力均衡的部件,因為擠壓單元41已經均勻地作用在全部兩個子錐12、22上而不需要其他的輔助。擠壓單元41至少通過第一子擠壓機構的兩個未標號的板簧來施加傳遞力所要求的壓力,其中,在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I的整個操作范圍中,擠壓力首先為恒定的。除了該恒定的基礎負載,未標號的所不第二子擠壓單??梢酝ㄟ^同樣未標號的棍體和棍體在其上滾動的運行坡道來產生基于扭矩的壓力。因此,在顯著變化的輸入扭矩的情況中,可以有利地使用所示的擠壓單元41。尤其是,如果必要,可以通過擠壓單元41來直接測量扭矩,并且將扭矩用于上述調整程序,因為擠壓單元41的不同模塊的位移用來產生相應的測量信號。根據(jù)圖8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I具有包括兩個萬向接頭的聯(lián)軸器56,其跟隨著共用錐2的旋轉軸61的位移,并且也使得這些位移成為可能。共用錐2的軸51連接到聯(lián)軸器56,其中軸51通過軸側摩擦錐軸承52安裝在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I中。在共用錐2的背向軸側摩擦錐軸承52的一側上設置有臺肩側摩擦錐軸承54,其將共用錐2安裝在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I的殼體中的臺肩53處。兩個子錐12、22也以類似的方式安裝在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I中,其中兩個子錐12、22中的每一個都具有軸51和臺肩53,它們還用于通過軸側摩擦錐軸承52和臺肩側摩擦錐軸承54來安裝。在每個例子中,兩個子錐12、22由它們的摩擦環(huán)14、24包圍,并且通過摩擦環(huán)14、24將扭矩傳遞到共用錐2。在根據(jù)圖8的實該施方案中,共用錐2的兩個軸承(軸側摩擦錐軸承52和臺肩側摩擦錐軸承54)均形成了浮動軸承,因此可以在任何所期望的位置處實現(xiàn)沿著共用錐2的轉動軸61的軸向的軸位移。從共用錐2處觀測,軸向方向上的緊固僅僅發(fā)生在聯(lián)軸器56之后、位于引導軸承55之上。在該示例性的實施方案中,引導軸承55構造為錐形滾子軸承,并且支撐著置于軸51的臺肩上的軸向力。與此相反,兩個子傳動裝置11、21的兩個子錐12、22具有在現(xiàn)有技術中常用的固定/浮動式安裝,具有錐形滾子軸承作為臺肩側摩擦錐軸承54和具有柱形滾子軸承作為軸側摩擦錐軸承52。根據(jù)圖8的該示例性實施方案尤其通過共用錐2的兩個浮動軸承、通過其軸側摩擦錐軸承52和其臺肩側摩擦錐軸承54來允許平移補償,并且還允許共用錐2的旋轉補償,其中錐2的兩個摩擦錐軸承52、54各自在第一子錐12和第二子錐22的旋轉軸52、53的方向上具有自由度。然而,在一個未示出的示例性實施方案中,也可以不設置引導軸承55,并用角位移軸承、例如球形滾子軸承或自對準的滾珠軸承來代替兩個摩擦錐軸承52、54中的一個。這種示例性實施方案允許通過類似于現(xiàn)有技術中已知的方法來安裝共用錐2,其中通過固定軸承的角位移來保持另一個摩擦錐軸承、即浮動軸承的運動的平移自由。就此而言,具有可旋轉移動的軸承作為摩擦錐軸承的示例性實施方案使得可以獲得僅具有一個自由度(即旋轉自由度)的共用錐。具有兩個自由度的共用錐也總是導致錐表面57和兩個子錐12、22的錐表面平行,其中共用錐2的旋轉軸61也可以被引導成平行于第一和第二子錐的兩個子旋轉軸62、63。在這種實施方案中,如在圖8中還顯示的那樣,第一或第二子傳動裝置11、21的摩擦環(huán)14、24的環(huán)形接觸面58配備有至少在橫截面中構造為直線的表面。容易理解,這導致了環(huán)形接觸面58和錐面57之間的線性接觸。如果使用固定/浮動式安裝的共用錐2而不是浮動/浮動式安裝的共用錐2,則如上面已經解釋的那樣,共用錐2因此僅具有一個旋轉自由度,而不是一個旋轉自由度和一個額外的平移自由度。然而,共用錐2的自由度的限制導致如下結果,即錐面57不再被引導著平行于子錐12、22的表面。由此在特定的方式中以下是有問題的,即不再將兩個摩擦環(huán)14、24的環(huán)形接觸面58構造成是平的,至少在橫截面中不再構造成是平的。構造成凸面的環(huán)形接觸表面,換言之即至少在軸平面中具有凸狀彎曲的接觸面可以平衡掉共用錐2的角度補償。就這一點而言,不會在兩個摩擦環(huán)14、24中的一個處產生不允許的高的邊緣壓力。如所清楚地那樣,根據(jù)圖8構造的具有可動的共用錐2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也可以這樣的方式構造,即使得子錐12、22或這些子錐12、22中的至少一個構造成可移動的錐。然而可以清楚,可動的共用錐2能夠通過應用到共用錐2中的擠壓機構來平衡掉兩個摩擦環(huán)14、24處的不均勻的接觸力。共用錐2的臺肩側摩擦錐軸承54布置在根據(jù)圖9的水平構造的錐引導件64中。在臺肩側摩擦錐軸承54的情況中,引導件64允許摩擦錐軸承沿著軸平面60移動,該軸平面60跨過兩個子錐12、22的旋轉軸62、63和共用錐2的旋轉軸61。在此情況中,用語“水平”指的是在軸平面內的方向,“垂直”意為垂直于軸平面60的移動方向。在根據(jù)圖9的示例性實施方案中,軸承引導件64構造為具有相對于軸平面60定向的扁長的孔。就此而言,軸承引導件64也可以具有用于臺肩側摩擦錐軸承54的外環(huán)的接納器或承座,因此軸承引導件64自身布置在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I的殼體59中作為滑座。使用單獨的部件作為軸承引導件64的滑座還允許更好地夾持所使用的各個摩擦錐軸承,并且將共用錐2在軸平面60內的平移引導和共用錐2通過各個摩擦錐軸承的旋轉安裝分開。作為上述實施方案的替代,如果取消共用錐2內的擠壓機構,則還可能的是兩個子錐12、22的兩個摩擦錐軸承具有摩擦錐軸承引導件64,其中在這種示例性實施方案中,這些軸承引導件64也可以配備有擠壓機構,以便在共用錐2的方向上通過力來支持兩個子錐 12、22。作為兩個調節(jié)機構15、25的電控制的替代,也可以機械地進行第二子傳動裝置21的控制或調整,如使用圖10到圖15所示的示例性實施方案作為例子所解釋的那樣。就此而言,優(yōu)選地通過已知方式進行第一子傳動裝置11的控制或調整,因此此處尤其可以使用已知的機構。因此,例如伺服電機16可以通過傳動裝置71來將管殼(Uifig) 72移動一工作角度,管殼又通過調節(jié)橋73移動摩擦環(huán)14的工作角度,調節(jié)橋73以軸向可動的方式安裝在管殼和防轉機構74上,并且由于錐2、12的旋轉,摩擦環(huán)本身相應地移動。備選地,管殼72也可以構造為兩軸式管殼或類似結構,只要它可相應地在軸向上引導調節(jié)橋并且允許角度調節(jié)即可。類似地,防轉機構74也可以通過管殼72的第二引導棒來實施,或者實施在管殼72的第一引導棒中。另外,并非絕對要以橋的方式來構造調節(jié)橋73,只要它能保證足夠穩(wěn)定的引導和角度調節(jié)即可。在此示例性實施方案中,調節(jié)橋73的位置利用機械位置傳感器75通過傳遞棒76傳遞給第二調節(jié)機構25,如果必要,機械位置傳感器75也可以例如通過電位計用于記錄測量值。第二調節(jié)機構25也具有管殼77,其通過已知的方式經由防轉機構79以軸向可動的方式安裝有調節(jié)橋78,并且第二調節(jié)機構25允許通過調節(jié)橋78安裝的摩擦環(huán)24的角度調節(jié),并且允許調節(jié)橋78自由地跟隨摩擦環(huán)24的軸向移動。然而,管殼77通過反饋連接件81來控制,反饋連接件81 —方面包圍著位置傳感器80而另一方面包圍著控制棒82,并且定向成使得摩擦環(huán)24的軸向位置可以通過控制棒82預設,之后在位置傳感器80的控制下通過反饋連接件81的機械反饋達到該位置。就此而言,傳遞棒76與控制棒82連接,使得調節(jié)橋73的以機械方式決定的位置和因此摩擦環(huán)14的以機械方式決定的位置作為第二調節(jié)機構25的參考變量。對于其余的部件,圖10到圖14所示的以相同方式作用的示例性實施方案的模塊也具有同樣的標號,因此為了避免重復,將不會在此再次描述它們,可參照上述解釋。就此而言,調節(jié)機構15、25并非必然設置在相應的錐12、22的背向錐2的一側。取而代之地,可以在錐2、12、22之上或之下設置調節(jié)機構15、25,其中錐2、12、22大致上布置在一個平面中,如圖15中的例子所示。如果適合的話,以此方式可以顯著地簡化機械連接。在圖15所示的該示例性實施方案中,相應地設置兩個調節(jié)機構15、25的機械連接,其中調節(jié)機構15的調節(jié)橋73通過已知方式調整,而調節(jié)機構25的調節(jié)橋78構造為下述調節(jié)機構,即未示出的調節(jié)機構25的管殼以上面已經描述的方式允許調節(jié)橋78的軸向位移,但是與上述示例性實施方案不同,管殼沒有預設的角位置,而是自由地跟隨由調節(jié)橋78所預設的角位置。如果調節(jié)橋78具有偏離于調節(jié)橋73的軸向位置的軸向位置,則通過兩個調節(jié)橋73,78之間的旋轉/滑動連接件85來使調節(jié)橋78傾斜。如上面已經描述的那樣,調節(jié)機構25的管殼相應地跟隨該傾斜,因此摩擦環(huán)可以根據(jù)角位置而移動,直到將角調整回零。因此,如果調節(jié)橋73移動,調節(jié)橋78或相應的摩擦環(huán)會跟隨該移動。在此示例性實施方案中,旋轉/滑動連接件85由調節(jié)橋78中的槽形成,調節(jié)橋73的圓舌接合到該槽中?;旧希@種狹長槽的布置和圓的運動連桿使得可以幾乎任何所期望的形式實施旋轉/滑動連接,其中最后,甚至更復雜的連接、直至根據(jù)上述示例性實施方案的連接也是可能的。附圖標記列表I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2共用錐3共用軸4轉速傳感器5小引導輪11第一子傳動裝置12第一子傳動裝置的子錐13第一齒輪傳動裝置14第一子傳動裝置摩擦環(huán)15第一子傳動裝置摩擦環(huán)的調節(jié)機構16第一伺服電機17第一子調整機構18第一參考變量19第一控制變量20第一調整變量探測器21第二子傳動裝置22第二子傳動裝置的子錐23第二齒輪傳動裝置24第二子傳動裝置摩擦環(huán)25第二子傳動裝置摩擦環(huán)的調節(jié)機構26第二伺服電機27第二子調整機構28第二參考變量29第二控制變量30第二調整變量探測器31第一動力分配均衡裝置
32第二動力分配均衡裝置33第三動力分配均衡裝置41共用擠壓單元42第一擠壓單元43第二擠壓單元44液壓力均衡器45第一壓力腔46第二壓力腔47機械力均衡器48樞紐點51 軸52軸側摩擦錐軸承53 臺肩54臺肩側摩擦錐軸承55引導軸承56聯(lián)軸器57 錐面58環(huán)形接觸面59 殼體60軸平面61共用錐旋轉軸62第一子錐旋轉軸63第二子錐旋轉軸64軸承引導71傳動裝置的布置72 管殼73調節(jié)橋74防轉機構75位置傳感器76傳遞棒77 管殼78調節(jié)橋79防轉機構80位置傳感器81反饋連接82控制棒83旋轉/滑動連接
權利要求
1.一種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包括至少兩個構造為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子傳動裝置,具有用于第一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第一調節(jié)機構和用于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第二調節(jié)機構,其中所述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具有用于調整摩擦環(huán)的軸向位置的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整機構至少包括具有第一參考變量的第一子調整機構和具有獨立于所述第一參考變量的第二參考變量的第二子調整機構,其中,所述第一子傳動裝置具有用于調整所述第一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位置的第一子調整機構,并且所述第二子傳動裝置至少具有用于調整所述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位置的第二子調整機構。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調整機構的調整變量為所述第二子調整機構的參考變量。
3.根據(jù)權利要求2 所述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調整機構的參考變量為所述第二子調整機構的參考變量。
4.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調整機構的參考變量為通過位置補償特性圖修正的所述第一子調整機構的參考變量。
5.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包括至少兩個構造為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子傳動裝置,其中所述子傳動裝置具有各自的輸入錐和共用輸出錐,所述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尤其是還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輸出錐具有擠壓機構。
6.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包括至少一個輸入錐和一個輸出錐,以及布置在所述輸入錐和所述輸出錐之間的包圍著至少一個錐的摩擦環(huán),所述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尤其是還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具有用于測量所述摩擦環(huán)的轉速的機構。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測量所述摩擦環(huán)的轉速的機構直接在所述摩擦環(huán)上檢測所述摩擦環(huán)的轉速。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測量機構布置于其上的能夠相對于所述摩擦環(huán)軸向移動的引導機構。
9.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包括至少一個輸入錐和一個輸出錐,以及布置于所述輸入錐和所述輸出錐之間的圍繞著至少一個錐的摩擦環(huán),所述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尤其是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其特征在于,包括扭矩測量機構。
10.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包括至少一個輸入錐和一個輸出錐,以及布置在所述輸入錐和所述輸出錐之間的圍繞著至少一個錐的摩擦環(huán),所述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尤其是還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輸入軸和輸入錐之間布置有扭矩轉換器。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入錐具有比所述輸入軸更低的扭矩。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入錐具有大約為所述輸入軸的一半的扭矩。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0到12中任一項所述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轉換器包括齒輪傳動裝置。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傳動裝置的輸入側齒輪具有偶數(shù)的齒且所述齒輪傳動裝置的輸出側齒輪具有奇數(shù)的齒,或者,所述齒輪傳動裝置的輸入側齒輪具有奇數(shù)的齒且所述齒輪傳動裝置的輸出側齒輪具有偶數(shù)的齒。
15.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至少包括構造成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第一子傳動裝置和構造成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第二子傳動裝置,所述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尤其是還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其特征在于,不同的子傳動裝置的至少兩個錐各自具有擠壓機構,其中兩個所述擠壓機構具有用來均衡擠壓力的差的機構。
16.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包括構造成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第一子傳動裝置和構造成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第二子傳動裝置,其中兩個子傳動裝置具有共用錐,并且所述第一子傳動裝置具有第一子錐并且所述第二子傳動裝置具有第二子錐,其中,所述共用錐的旋轉軸和兩個子錐的旋轉軸布置在軸平面中,并且至少所述共用錐具有軸側摩擦錐軸承和臺肩側摩擦錐軸承,所述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尤其是還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側摩擦錐軸承和/或所述臺肩側摩擦錐軸承具有沿著所述軸平面的平移自由度。
17.用于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方法,所述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具有至少兩個構造為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子傳動裝置,具有用于第一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第一調節(jié)機構和用于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第二調節(jié)機構,其中,所述摩擦環(huán)的軸向位置通過調整機構來調整,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整機構至少包括具有第一參考變量的第一子調整機構和具有獨立于所述第一參考變量的第二參考變量的第二子調整機構,其中,所述第一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位置通過所述第一子調整機構來調整,并且所述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位置通過所述第二子調整機構來調整。
18.用于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方法,所述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具有至少兩個構造為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子傳動裝置,具有用于第一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第一調節(jié)機構和用于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第二調節(jié)機構,其中,所述摩擦環(huán)的軸向位置通過調整機構來調整,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整機構至少包括具有第一參考變量的第一子調整機構和具有取決于所述第一參考變量的第二參考變量的第二子調整機構,其中,所述第二參考變量通過用位置補償特性圖來修正所 述第一參考變量而生成,并且所述位置補償特性圖通過對所述第一和第二摩擦環(huán)的軸向位置的偏差進行校正測量來生成。
19.根據(jù)權利要求18所述的用于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測量在所述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初始啟動之前進行。
20.用于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方法,所述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包括至少一個輸入錐和一個輸出錐,以及布置于所述輸入錐和所述輸出錐之間的包圍著至少一個錐的摩擦環(huán),所述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尤其是還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其特征在于,參照于所述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輸入軸而言,所述輸入錐的扭矩轉換為較低的扭矩。
21.根據(jù)權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入錐的扭矩轉換為所述輸入軸的扭矩的大約一半。
全文摘要
目的是在一種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中也能夠以操作可靠的方式傳遞相對高的扭矩,而具有低的動力損失和低的或廉價的設計花費,所述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包括至少兩個構造為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的子傳動裝置,具有用于第一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第一調節(jié)機構和用于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第二調節(jié)機構,其中錐形摩擦環(huán)傳動裝置具有用于調整摩擦環(huán)的軸向位置的調整機構,提出了,所述調整機構至少包括具有第一參考變量的第一子調整機構和具有獨立于所述第一參考變量的第二參考變量的第二子調整機構,其中所述第一子傳動裝置具有用于調整所述第一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位置的第一子調整機構,并且所述第二子傳動裝置具有用于調整所述第二子傳動裝置的摩擦環(huán)的位置的第一子調整機構和第二子調整機構,其中至少具有第二子調整機構。
文檔編號F16H61/664GK103154575SQ201180049819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8月16日
發(fā)明者烏爾里克·羅斯, 克里斯多夫·德爾格, 維爾納·布蘭德威特 申請人:烏爾里克·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