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萬向聯(lián)軸節(jié)用誤組裝防止件及萬向聯(lián)軸節(ji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萬向聯(lián)軸節(jié)用誤組裝防止件及包括該防止件的萬向聯(lián)軸節(jié)。
背景技術:
這種萬向聯(lián)軸節(jié)具有用于連結旋轉軸的叉形件,叉形件又具有叉主體。叉主體包括在軸方向上延伸形成的縫隙的筒狀部、和夾著上述縫隙而相對向設置的第1及第2組合片。通過將從第1組合片的螺栓插孔穿過的螺栓擰入第2組合片的螺紋孔中,可由筒狀部緊固旋轉軸,其結果,旋轉軸被固定在叉主體上。
通常,在旋轉軸的外周上,在其軸方向的規(guī)定位置上設置有截面為圓弧狀的收容部。上述螺栓穿過該收容部,由此,通過螺栓可將旋轉軸限制在軸方向的正常位置上。
另一方面,存在旋轉軸對筒狀部的插入量不夠且旋轉軸未到達正常位置的情況(所謂的不完全嵌合的狀態(tài))。在這種情況下,由于螺栓的前端與旋轉軸發(fā)生干涉,因此,不能將螺栓插入第2組合片的螺紋孔內。由此,可防止未位于正常位置的旋轉軸組裝在叉主體上的誤組裝(參照例如,特開2001-280361號公報)。
然而,存在在諸如旋轉軸的前端未到達螺栓的位置的不完全嵌合的狀態(tài)下旋轉軸容許螺栓穿過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有會發(fā)生誤組裝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可靠防止旋轉軸的誤組裝的萬向聯(lián)軸節(jié)用誤組裝防止件以及包括該防止件的萬向聯(lián)軸節(jié)。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的方式是提供使用在萬向聯(lián)軸節(jié)上的誤組裝防止件。上述萬向聯(lián)軸節(jié)具有叉主體,其包括形成有沿軸方向延伸的縫隙的筒狀部以及夾著上述縫隙而相對向設置的第1及第2組合片;和固定部件,其通過將第1及第2組合片相互靠近而將沿上述筒狀部的軸方向插入在筒狀部中的旋轉軸固定于筒狀部內;上述固定部件,包括穿過第1組合片的螺栓插孔而擰入第2組合片的螺紋孔中的螺栓。上述誤組裝防止件,可防止在上述旋轉軸未插入于筒狀部的軸方向上的正常位置的狀態(tài)下,通過緊固上述螺栓而將旋轉軸固定在筒狀部。
上述誤組裝防止件,具有固定在上述叉主體上的固定部、配置在上述第1及第2組合片之間的阻止部、和驅動上述阻止部的驅動部。上述阻止部,可移位到通過抵接上述螺栓的端部而阻止螺栓穿過上述螺紋孔的阻止位置、以及解除上述阻止的阻止解除位置。上述驅動部,在被插入于上述筒狀部的軸方向上的正常位置的上述旋轉軸的端部推壓時,使上述阻止部移位到上述阻止解除位置。
在本方式中,在旋轉軸未被插入到筒狀部的正常位置的狀態(tài)(所謂的不完全嵌合狀態(tài))下,在將螺栓穿過第1組合片的螺栓插孔而插入時,該螺栓的端部抵接位于阻止位置的誤組裝防止件。由此,阻止螺栓擰入第2組合片的螺紋孔,因此,不能夠通過該螺栓固定旋轉軸。其結果,能夠防止旋轉軸以不完全嵌合的狀態(tài)下被固定在叉主體上的誤組裝。
另一方面,如果將旋轉軸插入到筒狀部的正常位置,伴隨該插入操作,通過旋轉軸的端部推壓誤組裝防止件的驅動部。其結果,將誤組裝防止件的阻止部移位到阻止解除位置。由此,允許穿過了第1組合片的螺栓插孔的螺栓擰入第2組合片的螺紋孔,其結果,能夠通過該螺栓將位于正常位置的旋轉軸固定在叉主體上。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的含有誤組裝防止件的萬向接頭和旋轉軸之間的構造的主視圖。
圖2是結合構造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
圖3是結合構造的分解立體圖。
圖4是結合構造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體圖。
圖5A是在旋轉軸不完全嵌合的狀態(tài)下的結合構造的剖視圖,圖5B是表示將旋轉軸插入到正常位置為止的過程的結合構造的剖視圖,圖5C是在旋轉軸位于正常位置時的結合構造的剖視圖。
圖6A、圖6B及圖6C是用于說明可靠防止誤組裝的突起的作用的結合構造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的應用誤組裝防止件的萬向聯(lián)軸節(jié)P和旋轉軸之間的結合構造的主視圖。參照圖1,汽車的轉向裝置中的例如由中間傳動軸構成的旋轉軸1,嵌合在萬向聯(lián)軸節(jié)叉形件2中。該萬向聯(lián)軸節(jié)叉形件2,介由十字軸3,與其他的萬向聯(lián)軸節(jié)叉形件4連結在一起。其他的萬向聯(lián)軸節(jié)叉形件4,與例如由齒輪齒條機構構成的操舵機構的齒輪軸(未圖示)連結在一起。
萬向聯(lián)軸節(jié)叉形件2具有叉主體5、作為用于將旋轉軸1固定在該叉主體5上的固定部件的螺栓6和誤組裝防止件7。誤組裝防止件7,可防止在旋轉軸1未插入在叉主體5的后述的筒狀部8的軸方向X1上的正常位置的狀態(tài)下,由緊固螺栓6固定在叉主體5的筒狀部8上的情況。
上述叉主體5具有用于將旋轉軸1沿軸方向X1穿過并保持旋轉軸1的筒狀部8、和從該筒狀部8的一端分成丫形延伸且通過軸承(未圖示)支承十字軸3的一對軸頸9的叉條10。
上述筒狀部8,形成有沿軸方向X1延伸的縫隙11。叉主體5具有夾著上述縫隙11相對向的第1組合片12及第2組合片13。
參照含有上述螺栓6的軸線的剖視圖、即圖2可知,螺栓6穿過形成在第1組合片12上的螺栓插孔14,擰入形成在第2組合片13上的螺紋孔15中。伴隨螺栓6的擰入操作,第1及第2組合片12、13互相靠近,筒狀部8縮徑。其結果,旋轉軸1由筒狀部8緊固,從而,旋轉軸1被固定在筒狀部8上。
在第1組合片12的螺栓插孔14內的入口,壓入有固定件16的套筒16a。固定件16發(fā)揮將誤組裝防止件7的后述的環(huán)狀的固定部沿第1組合片12的外側面12a固定的作用。套筒16a具有供螺栓6穿過的螺栓插孔16b。另外,固定件16在套筒16a的一端具有環(huán)狀凸緣16c。與套筒16a的外周相嵌合的上述固定部,夾在環(huán)狀凸緣16c和第1組合片12的外側面12a之間而被固定。
參照作為結合構造的分解立體圖的圖3可知,在旋轉軸1的端部1a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互相之間形成兩面的相對向的一對平坦部1b。另外,在旋轉軸1的端部1a的外周面上,以與上述一對平坦部1b正交的方式形成有螺栓6的收容槽1c。雖未圖示,但筒狀部8的內周面,被形成為與具有兩對向面的旋轉軸1的端部形狀相一致的形狀。其結果,在將旋轉軸1組裝在筒狀部8中時,可限制旋轉軸1和筒狀部8之間的相對旋轉。
參照圖4可知,該誤組裝防止件7由單一的部件(板金)一體地形成,并具有規(guī)定的彈性。
誤組裝防止件7具有至少一部分沿第1組合片12的外側面12a被固定的第1板71、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上述縫隙11內的第2板72、和連結第1板71及第2板72的連結部。上述連結部含有第3板73和第4板74。
第3板73,從第1板71的端部71a向第2組合片13一側(例如,平行于螺栓的緊固軸線)延伸。第4板74,從該第3板73的端部73a折回。第3板73及第4板74呈銳角交叉。第2板72,從第4板74的端部74a大致折曲為正交狀,插入在上述縫隙11內。
在第1板71,設置有環(huán)狀的固定部75。該固定部75由固定件16的環(huán)狀凸緣16c推壓而被固定在第1組合片12的外側面12a上。
在第2板72,設置有阻止部76。阻止部76可以移位到用于阻止螺栓6的插入的阻止位置(參照圖5A)以及用于解除阻止的阻止解除位置(參照圖5C)。另外,如圖4及圖5B所示,在第2板72上,設置有驅動部77。驅動部77,通過由穿過筒狀部8的旋轉軸1的端部推壓,發(fā)揮將阻止部76移位到阻止解除位置的功能。驅動部77,由第2板72的傾斜狀的緣部的至少一部分構成。
另外,參照圖4及圖6A可知,形成有由折曲片構成的突起78,所述折曲片,被彎曲成從第2板72的緣部向第2組合片13的螺紋孔15側靠近。
根據(jù)本實施例可知,在旋轉軸1未插入到如圖5C所示的筒狀部8的軸方向X1上的正常位置的狀態(tài)下,即,如圖5A所示的所謂的不完全嵌合的狀態(tài)下,從螺栓6的插入方向觀察,則可見位于誤組裝防止件7的抑阻止位置的阻止部76,與第2組合片13的螺紋孔15的一部分重合。從而,在插入螺栓6而使其穿過第1組合片12的螺栓插孔14時,該螺栓6的前端抵接位于阻止位置的阻止部76。由此,阻止螺栓6被擰入第2組合片13的螺紋孔15中,因此,不能通過該螺栓6固定旋轉軸1。其結果,能夠可靠地防止旋轉軸1以不完全嵌合的狀態(tài)而被固定在叉主體5上的誤組裝。
另一方面,如果將旋轉軸1如圖5C所示地插入到筒狀部8的軸方向X1上的正常位置,則在插入時伴隨該插入,如圖5B所示地通過旋轉軸1的端部1a推壓誤組裝防止件7的驅動部77。其結果,誤組裝防止件7的阻止部76移位到如圖5C所示的阻止解除位置。由此,允許穿過第1組合片12的螺栓插孔14的螺栓6擰入到第2組合片13的螺紋孔15內,其結果,能夠通過該螺栓6將位于正常位置的旋轉軸1固定在叉主體5上。
在上述誤組裝防止件7的阻止部76移位時,通過第3板73及第4板74而以足夠的量變形,因此,能夠充分確保含有阻止部76的第2板72的位移量。
另外,由于用單一的板金一體形成了誤組裝防止件7,因此,能夠降低制造成本。而且,由板金形成的誤組裝防止件7,由于具有將阻止部76彈性推頂?shù)阶柚刮恢玫膹椥裕虼?,具有以下?yōu)點。即,當為維修等而將旋轉軸1從萬向聯(lián)軸節(jié)叉形件2暫時卸下時,誤組裝防止件7的阻止部76彈性復位到阻止位置,因此,能夠在再次組裝時也防止誤組裝。
另外,能夠通過上述突起78可靠防止旋轉軸1的誤組裝。即,如圖5A及圖6A所示,在位于阻止位置的阻止部76如圖6B所示地由螺栓6的前端推壓到第2組合片13的內側面13a上時,突起78進入第2組合片13的螺紋孔15內。在該狀態(tài)下,即使在旋轉操作螺栓6時阻止部76通過螺栓6的前端受到摩擦扭矩,突起78也能夠如圖6C所示地卡合在第2組合片13的螺紋孔15的緣部,由此,能夠限制阻止部76朝向阻止解除位置一側的位移。其結果,能夠可靠防止誤組裝。
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實施例,例如,可以廢棄突起78。另外,也可以用花鍵嵌合旋轉軸1和筒狀部8而限制兩者的相對旋轉。另外,也可以在誤組裝防止件7中廢棄第4板74,而從第3板73直接連接第2板72。另外,也可以將誤組裝防止件7用螺釘固定在叉主體5上。
另外,也可以將本發(fā)明的萬向聯(lián)軸節(jié)應用在中間軸和花鍵軸的端部之間的結合上。
以上,通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理解上述內容的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極容易地想到其變更、改變及相等物。從而,本發(fā)明應該將技術方案的范圍和與其等同范圍作為保護范圍。
本申請對應于2005年2月17日向日本專利廳提交的專利申請?zhí)仡?005-41233號,在此的引用包括了該申請所有公開內容。
權利要求
1.一種誤組裝防止件,是用在萬向聯(lián)軸節(jié)上的誤組裝防止件,萬向聯(lián)軸節(jié)具有叉主體,其包括形成有沿軸方向延伸的縫隙的筒狀部以及夾著上述縫隙而相對向設置的第1及第2組合片,和固定部件,其通過將第1及第2組合片相互靠近而將沿上述筒狀部的軸方向插入在筒狀部中的旋轉軸固定于筒狀部內;上述固定部件,用于包括穿過第1組合片的螺栓插孔而擰入第2組合片的螺紋孔中的螺栓的萬向聯(lián)軸節(jié),可防止在上述旋轉軸未插入于筒狀部的軸方向上的正常位置的狀態(tài)下,通過緊固上述螺栓而將旋轉軸固定在筒狀部,上述誤組裝防止件,具有固定在上述叉主體上的固定部、配置在上述第1及第2組合片之間的阻止部、和驅動上述阻止部的驅動部;上述阻止部,可移位到通過抵接上述螺栓的端部而阻止螺栓穿過上述螺紋孔的阻止位置、以及解除上述阻止的阻止解除位置,上述驅動部,在被插入于上述筒狀部的軸方向上的正常位置的上述旋轉軸的端部推壓時,使上述阻止部移位到上述阻止解除位置。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誤組裝防止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部、上述阻止部以及上述驅動部,由具有將上述阻止部彈性推頂在阻止位置的彈性的單一的板金一體地形成。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誤組裝防止件,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部分沿上述第1組合片的外側面的第1板、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上述縫隙內的第2板、和連接上述第1板及上述第2板的連結部,在上述第2板上,設置上述阻止部及上述驅動部。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誤組裝防止件,其特征在于,上述連結部包括第3板及第4板,上述第3板,從上述第1板的端部向上述第2組合片一側延伸,上述第4板,從上述第3板的端部折回,上述第2板,從上述第4板的端部折曲。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誤組裝防止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板,具有相對于上述筒狀部的軸方向傾斜的緣部,在上述第2板的上述緣部,設置上述驅動部。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誤組裝防止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從上述第2板的上述緣部折曲的突起,上述突起,在位于上述阻止位置的阻止部通過上述螺栓的上述端部而被推壓在上述第2組合片的內側面上時,被插入到上述第2組合片的上述螺紋孔中。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誤組裝防止件,其特征在于,插入在上述第2組合片的上述螺紋孔中的上述突起,伴隨上述螺栓的轉動而卡合在上述第2組合片的上述螺紋孔的緣部,其結果,通過上述突起,限制上述阻止部朝向上述阻止解除位置的位移。
8.根據(jù)權利要求1~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誤組裝防止件,其特征在于,具有限制部,其在位于上述阻止位置的上述阻止部通過上述螺栓的上述端部被推壓在上述第2組合片的內側面上時,進入上述第2組合片的上述螺紋孔中,進入上述第2組合片的上述螺紋孔的限制部,伴隨上述螺栓的轉動而卡合在上述第2組合片的上述螺紋孔的緣部,其結果,通過上述限制部,限制上述阻止部朝向上述阻止解除位置的位移。
9.一種誤組裝防止件,萬向聯(lián)軸節(jié)包括叉主體,其包括形成有沿軸方向延伸的縫隙的筒狀部以及夾著上述縫隙而相對向設置的第1及第2組合片,和固定部件,其通過將第1及第2組合片相互靠近而將沿上述筒狀部的軸方向插入在筒狀部中的旋轉軸固定于筒狀部內;上述固定部件,包括穿過第1組合片的螺栓插孔而擰入第2組合片的螺紋孔中的螺栓,還設置有誤組裝防止件,可防止在上述旋轉軸未插入于筒狀部的軸方向上的正常位置的狀態(tài)下,通過緊固上述螺栓而將旋轉軸固定在筒狀部,上述誤組裝防止件,包括固定在上述叉主體上的固定部、配置在上述第1及第2組合片之間的阻止部、和驅動上述阻止部的驅動部;上述阻止部,可移位到通過抵接上述螺栓的端部而阻止螺栓穿過上述螺紋孔的阻止位置、以及解除上述阻止的阻止解除位置,上述驅動部,在被插入于上述筒狀部的軸方向上的正常位置的上述旋轉軸的端部推壓時,使上述阻止部移位到上述阻止解除位置。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誤組裝防止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部、上述阻止部以及上述驅動部,由具有將上述阻止部彈性推頂在阻止位置的彈性的單一的板金一體地形成。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誤組裝防止件,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部分沿上述第1組合片的外側面的第1板、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上述縫隙內的第2板、和連接上述第1板及上述第2板的連結部,在上述第2板上,設置上述阻止部及上述驅動部。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誤組裝防止件,其特征在于,上述連結部包括第3板及第4板,上述第3板,從上述第1板的端部向上述第2組合片一側延伸,上述第4板,從上述第3板的端部折回,上述第2板,從上述第4板的端部折曲。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誤組裝防止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板,具有相對于上述筒狀部的軸方向傾斜的緣部,在上述第2板的上述緣部,設置上述驅動部。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誤組裝防止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從上述第2板的上述緣部折曲的突起,上述突起,在位于上述阻止位置的阻止部通過上述螺栓的上述端部而被推壓在上述第2組合片的內側面上時,被插入到上述第2組合片的上述螺紋孔中。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4所述的誤組裝防止件,其特征在于,插入在上述第2組合片的上述螺紋孔中的上述突起,伴隨上述螺栓的轉動而卡合在上述第2組合片的上述螺紋孔的緣部,其結果,通過上述突起,限制上述阻止部朝向上述阻止解除位置的位移。
16.根據(jù)權利要求9~12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誤組裝防止件,其特征在于,具有限制部,其在位于上述阻止位置的上述阻止部通過上述螺栓的上述端部被推壓在上述第2組合片的內側面上時,進入上述第2組合片的上述螺紋孔中,進入上述第2組合片的上述螺紋孔的限制部,伴隨上述螺栓的轉動而卡合在上述第2組合片的上述螺紋孔的緣部,其結果,通過上述限制部,限制上述阻止部朝向上述阻止解除位置的位移。
全文摘要
一種萬向聯(lián)軸節(jié)用誤組裝防止件,萬向聯(lián)軸節(jié)(P)用誤組裝防止件(7),可防止旋轉軸(1)在未插入萬向聯(lián)軸節(jié)(P)的叉主體(5)的筒狀部(8)的軸方向上的正常位置的狀態(tài)下通過螺栓(6)的緊固而被固定在筒狀部上的情況。誤組裝防止件(7)具有固定在叉主體上的固定部(75)、配置在筒狀部的縫隙(11)內的阻止部(76)和驅動阻止部(76)的驅動部(77)。阻止部(76)可移位到能夠阻止螺栓的端部(6a)穿過叉主體的第2組合片(13)的螺紋孔(15)內的阻止位置及阻止解除位置。驅動部(77),在被插入于筒狀部(8)的軸方向上的正常位置的旋轉軸的端部(1a)推壓時,將阻止部(76)移位到阻止解除位置。
文檔編號F16D3/26GK1821603SQ20061000474
公開日2006年8月23日 申請日期2006年2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2月17日
發(fā)明者金目茂孝, 尾崎光晴, 西崎勝利, 小林曉生, 小澤健彥 申請人:株式會社捷太格特, 光洋機械工業(yè)株式會社, 株式會社東鄉(xiāng)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