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振動控制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設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振動控制閥,尤其涉及一種可用于壓路機的振動控制閥。
背景技術:
目前,液壓振動壓路機采用的是液壓馬達驅動內置于鋼輪內部的偏心塊旋轉而產生振動進行壓實作業(yè)。自始至終,馬達輸出軸與偏心塊旋轉軸一直保持機械聯接狀態(tài),這就意味著馬達的啟動屬帶載啟動。液壓馬達的驅動由液壓泵來完成。在定量泵振動系統(tǒng)中,馬達旋轉、停車及改變旋轉方向均由安裝在壓路機機架上的振動控制閥進行控制。當進行壓實作業(yè)時,首先將柴油機轉速提高至額定轉速,然后操作 振動控制閥得電,使液壓泵至液壓馬達的供油通道被打開,此時來自液壓泵的壓力油進入馬達的一個工作油口驅動馬達進行旋轉,同時來自馬達的另一工作口的回油通過振動控制閥回油箱。壓路機在起振作業(yè)前,液壓泵已處于最大輸出流量狀態(tài),由于現有的振動控制閥采用板式安裝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與工業(yè)二通插裝閥的組合作為起振控制,或采用板式安裝三位四通電液換向閥作為起振控制,在起振時,振動控制閥的切換時間太短。因此,在起振過程中,馬達屬于高速帶載啟動,再加上系統(tǒng)安全閥啟閉特性等的影響,液壓系統(tǒng)會出現起振壓力大于或等于系統(tǒng)安全閥設定壓力的現象。這就意味著起振過程將消耗更多的柴油機功率,系統(tǒng)元部件的壽命將減少,系統(tǒng)滲漏的幾率將增加。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振動控制閥,可有效降低壓路機振動系統(tǒng)起振壓力。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種振動控制閥,所述振動控制閥包括閥體,以及集成在該閥體內的邏輯閥、方向滑閥、螺紋插裝電磁閥、安全閥、若干阻尼孔;所述邏輯閥、方向滑閥、螺紋插裝電磁閥、安全閥、若干阻尼孔構成振動控制閥的起振控制回路;所述邏輯閥、螺紋插裝電磁閥、阻尼孔相連,組成電磁卸荷閥;螺紋插裝電磁閥、方向滑閥相連,組成電液換向閥。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邏輯閥彈簧腔回油通道、方向滑閥閥桿兩端中的一端控制腔回油通道在螺紋插裝電磁閥得電起振時被同時關閉,并與振動控制閥的進油口相通,方向滑閥閥桿另一端的控制腔則通過螺紋插裝電磁閥與振動控制閥的回油口相通;所述邏輯閥在其復位彈簧力的作用下逐漸關閉,方向滑閥閥桿在其兩端壓差的作用下克服其復位彈簧逐漸切換到振動工作位。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振動控制閥包括第一阻尼孔、第二阻尼孔;所述方向滑閥的兩個端口的連接通道分別設置所述第一阻尼孔、第二阻尼孔;所述方向滑閥的閥桿兩端安裝有第一復位彈簧、第二復位彈簧;方向滑閥的位置切換由其閥桿兩端的第一復位彈簧、第二復位彈簧、螺紋插裝電磁閥進行控制;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振動控制閥還包括安全閥;所述安全閥的回油口與振動控制閥的回油口相通;所述安全閥的進油口與螺紋插裝電磁閥進油口相通,通過第三阻尼孔及濾網與振動控制閥的進油口相通。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邏輯閥處設有第三阻尼孔、濾網、第三復位彈簧,邏輯閥彈簧腔進油通過第三阻尼孔及濾網與振動控制閥的進油口相通;邏輯閥閥芯一端安裝有第三復位彈簧,邏輯閥閥芯的另一端與邏輯閥的進油口相通;邏輯閥進油口與振動控制閥的進油口相通;邏輯閥出油口與振動控制閥回油口相通;邏輯閥彈簧腔進油通過第三阻尼孔及濾網與振動控制閥的進油口相通;邏輯閥彈簧腔出油通過振動控制閥閥體內部油道同時與螺紋插裝電磁閥的進油口、安全閥的進油口相通。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邏輯閥的第三復位彈簧腔回油通道、方向滑閥閥桿一端的復位彈簧腔回油通道在螺紋插裝電磁閥得電時被同時關閉,并通過第三阻尼孔和濾網與振動控制閥的進油口相通;方向滑閥閥桿的另一端復位彈簧腔則通過內部通道與振動控制閥的回油口相通;邏輯閥在第三復位彈簧的作用下逐漸關閉的同時,方向滑閥閥桿在其兩端壓差的作用下克服其一端的復位彈簧逐漸切換到振動工作位。一種振動控制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動控制閥包括閥體,以及集成在該閥體內的邏輯閥、方向滑閥、第一螺紋插裝電磁閥、第二螺紋插裝電磁閥、若干阻尼孔;所述邏輯閥、方向滑閥、第一螺紋插裝電磁閥、第二螺紋插裝電磁閥、若干阻尼孔構成起振動控制閥的振控制回路;所述邏輯閥、第一螺紋插裝電磁閥、第二螺紋插裝電磁閥、阻尼孔相連,組成電磁卸荷閥;第一螺紋插裝電磁閥、第二螺紋插裝電磁閥、方向滑閥相連,組成電液換向閥。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邏輯閥彈簧腔回油通道、方向滑閥閥桿兩端的其中一端的控制腔回油通道在第一螺紋插裝電磁閥或/和第二螺紋插裝電磁閥得電起振時被同時關閉,并與振動控制閥的進油口相通,方向滑閥閥桿另一端的控制腔則通過內部通道與振動控制閥的回油口相通;所述邏輯閥在其彈性機構的作用下逐漸關閉,方向滑閥閥桿在其兩端壓差的作用下克服其復位彈簧逐漸切換到振動工作位。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振動控制閥,可有效降低壓路機振動液壓系統(tǒng)起振壓力,減少起振時的功率消耗。
圖I為本實用新型振動控制閥的液壓原理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振動控制閥實測起振曲線圖(安全閥壓力設定為200bar)。[0028]圖3為實施例二中振動控制閥的液壓原理圖。附圖標注如下201.閥體202.第一阻尼孔203.第一復位彈簧204.方向滑閥205.第二復位彈簧206.第二阻尼孔207.螺紋插裝電磁閥208.安全閥209.邏輯閥210.第三復位彈簧 211.濾網212.第三阻尼孔I.閥體2.第一阻尼孔3.第一復位彈簧4.方向滑閥5.第二復位彈簧6.第二阻尼孔7. 二位三通換向閥 8.安全閥9.邏輯閥10.第三復位彈簧 11.濾網12.第三阻尼孔13.第一螺紋插裝電磁閥14.第二螺紋插裝電磁閥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實施例一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揭示了一種振動控制閥,所述振動控制閥包括閥體201,以及集成在該閥體201內的邏輯閥209、方向滑閥204、安全閥208、螺紋插裝電磁閥207、若干阻尼孔202、206、212。邏輯閥209、方向滑閥204、螺紋插裝電磁閥207、安全閥208構成起振、停振控制回路(其中,邏輯閥209、方向滑閥204、螺紋插裝電磁閥207、安全閥208、阻尼孔等集成在整體式閥體201內,構成起振控制回路)。所述邏輯閥209處設有第三阻尼孔212、濾網211、第三復位彈簧210。具體地,邏輯閥209閥芯一端安裝有第三復位彈簧210,彈簧力很小,開啟壓力為I. 7bar ;而邏輯閥209閥芯的另一端與邏輯閥209的進油口相通。邏輯閥209進油口與振動控制閥的進油口 P相通;邏輯閥209出油口與振動控制閥回油口 T相通。邏輯閥209彈簧腔進油通過第三阻尼孔212及濾網211與振動控制閥進油口 P相通;邏輯閥209彈簧腔出油通過振動控制閥閥體內部油道同時與螺紋插裝電磁閥207的進油口、安全閥208的進油口相通。安全閥208的回油口與振動控制閥的回油口 T相通。螺紋插裝電磁閥207為H型中位機能,其兩個工作口分別通過第一阻尼孔202及第二阻尼孔206與方向滑閥閥桿兩端的控制腔相通;螺紋插裝電磁閥207的回油口通過內部油道與振動控制閥的回油口 T相通。所述方向滑閥204的兩個端口的連接通道分別設置所述第一阻尼孔202、第二阻尼孔206。方向滑閥204的閥桿兩端安裝有第一復位彈簧203、第二復位彈簧205。方向滑閥204的位置切換由其閥桿兩端的第一復位彈簧203、第二復位彈簧205、螺紋插裝電磁閥207進行控制。當螺紋插裝電磁閥207得電起振時,邏輯閥209的第三復位彈簧腔回油通道、方向滑閥204的閥桿一端復位彈簧(203或205)腔回油通道被同時關閉,并通過第三阻尼孔212和濾網211與振動控制閥的進油口 P相通;方向滑閥204的閥桿另一端復位彈簧(205或203)腔則通過內部通道與振動控制閥的回油口 T相通;邏輯閥209在第三復位彈簧210作用下逐漸關閉的同時,方向滑閥204的閥桿在其兩端壓差的作用下克服其一端的復位彈簧(205或203)逐漸切換到振動工作位。在方向滑閥204閥桿切換及邏輯閥209關閉過程中,方向滑閥204的復位彈簧(203或205)腔及邏輯閥209的第三復位彈簧210腔容積增大,會消耗一定的流量,而這部分流量是通過阻尼孔212來自于振動控制閥進口 P,雖然螺紋插裝電磁閥207得電后在很短的時間(約40毫秒)內動作完畢,但由于第三阻尼孔212的阻尼作用,方向滑閥204仍處于切換過程、邏輯閥209仍處于關閉過程,因此,振動控制閥起振時間延長,起振壓力低于安全閥208設定壓力,進而有效地解決了起振壓力高的問題。請參閱圖2,圖2為本實用新型振動控制閥實測起振曲線圖,由圖中可知,本實用新型振動控制閥的起振峰值壓力為188. 7bar,小于安全閥設定壓力。實施例二請參閱圖3,本實用新型揭示了一種振動控制閥,所述振動控制閥包括閥體1,以及集成在該閥體I內的邏輯閥9、方向滑閥4、安全閥8、換向閥7(本實施例為二位三通換向閥7)、第一螺紋插裝電磁閥13、第二螺紋插裝電磁閥14、若干阻尼孔2、6、12。邏輯閥9、方向滑閥4、第一螺紋插裝電磁閥13、第二螺紋插裝電磁閥14、安全閥8、二位三通換向閥7構成起振、停振控制回路(其中,邏輯閥9、方向滑閥4、第一螺紋插裝電磁閥13、第二螺紋插裝電磁閥14、阻尼孔等集成在整體式閥體I內,構成起振控制回路)。所述邏輯閥9處設有第三阻尼孔12、濾網11、第三復位彈簧10。具體地,邏輯閥9閥芯一端安裝有第三復位彈簧10,彈簧力很小,開啟壓力為I. 7bar ;而邏輯閥9閥芯的另一端與邏輯閥9的進油口相通。邏輯閥9進油口與振動控制閥的進油口 P相通;邏輯閥9出油口與振動控制閥回油口 T相通。邏輯閥9彈簧腔進油通過第三阻尼孔12及濾網11與振動控制閥進油口 P相通;邏輯閥9彈簧腔出油通過振動控制閥閥體內部油道同時與第一螺紋插裝電磁閥13的進油口、安全閥8的進油口、二位三通換向閥7的進油口相通。安全閥8的回油口與振動控制閥的回油口 T相通。二位三通換向閥7的工作口通過第一阻尼孔2與方向滑閥4閥桿的第一端部相通;二位三通換向閥7回油口與振動控制閥回油口 T相通。第二螺紋插裝電磁閥14的進口通過振動控制閥閥體I內部油道與二位三通換向閥7的控制口相通;同時,第二螺紋插裝電磁閥14的進口也通過振動控制閥的閥體I內部油道及第二阻尼孔6與方向滑閥4閥桿的第二端部相通。第二螺紋插裝電磁閥14的出口與通過內部油道與振動控制閥的回油口 T相通。所述方向滑閥4的兩個端口的連接通道分別設置所述第一阻尼孔2、第二阻尼孔
6。方向滑閥4的閥桿兩端安裝有第一復位彈簧3、第二復位彈簧5。方向滑閥4的位置切換由其閥桿兩端的第一復位彈簧3、第二復位彈簧5、第一螺紋插裝電磁閥13、第二螺紋插裝電磁閥14及二位三通換向閥7進行控制。當螺紋插裝電磁閥13得電起振時,邏輯閥9第三復位彈簧10腔泄油通道及方向滑閥4的第一復位彈簧3腔回油通道同時被關閉,并通過第三阻尼孔12和濾網11與振動控制閥的進油口 P相通。方向滑閥4閥桿的第二復位彈簧5腔則通過內部通道與振動控制閥的回油口 T相通。因此,邏輯閥9在第三復位彈簧10的作用下逐漸關閉的同時,方向滑閥4閥桿在其兩端壓差的作用下克服第二復位彈簧5逐漸切換到振動工作位。在方向滑閥4閥桿切換及邏輯閥9關閉過程中,方向滑閥4的第一復位彈簧3腔、及邏輯閥9的第三復位彈簧10腔容積增大,會消耗一定的流量,而這部分流量是通過阻尼孔12來自于振動控制閥進口,雖然第一螺紋插裝電磁閥13或第二螺紋插裝電磁閥14得電后在很短的時間(約40毫秒)內動作完畢,但由于第三阻尼孔12的阻尼作用,方向滑閥4仍處于切換過程、邏輯閥9仍處于關閉過程,因此,振動控制閥起振時間延長,起振壓力低于安全閥8設定壓力,進而有效地解決了起振壓力高的問題。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振動控制閥,可 有效降低壓路機振動液壓系統(tǒng)起振壓力,減少起振時的功率消耗。這里本實用新型的描述和應用是說明性的,并非想將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限制在上述實施例中。這里所披露的實施例的變形和改變是可能的,對于那些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實施例的替換和等效的各種部件是公知的。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清楚的是,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本質特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可以以其它形式、結構、布置、比例,以及用其它組件、材料和部件來實現。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范圍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里所披露的實施例進行其它變形和改變。
權利要求1.一種振動控制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動控制閥包括閥體,以及集成在該閥體內的邏輯閥、方向滑閥、螺紋插裝電磁閥、安全閥、若干阻尼孔;所述邏輯閥、方向滑閥、螺紋插裝電磁閥、安全閥、若干阻尼孔構成振動控制閥的起振控制回路; 所述邏輯閥、螺紋插裝電磁閥、阻尼孔相連,組成電磁卸荷閥;螺紋插裝電磁閥、方向滑閥相連,組成電液換向閥 。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振動控制閥,其特征在于 所述邏輯閥的彈簧腔通過螺紋插裝電磁閥分別與方向滑閥閥桿兩端的控制腔相通;方向滑閥閥桿一端的控制腔與振動控制閥的進油口在螺紋插裝電磁得電時相通,同時其另一端的控制腔與振動控制閥的回油口相通; 所述邏輯閥可在其復位彈簧力的作用下逐漸關閉,方向滑閥閥桿在其兩端壓差的作用下克服其復位彈簧力逐漸切換到振動工作位。
3.跟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振動控制閥,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紋插裝電磁閥的工作口通過閥體內部油道及油道中的阻尼孔分別與方向滑閥閥桿兩端的彈簧腔相通;螺紋插裝電磁閥的回油口通過內部油道與振動控制閥的回油口相通。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振動控制閥,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動控制閥包括第一阻尼孔、第二阻尼孔;所述方向滑閥的兩個端口的連接通道分別設置所述第一阻尼孔、第二阻尼孔; 所述方向滑閥的閥桿兩端安裝有第一復位彈簧、第二復位彈簧;方向滑閥的位置切換由其閥桿兩端的第一復位彈簧、第二復位彈簧、螺紋插裝電磁閥進行控制。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振動控制閥,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動控制閥還包括安全閥; 所述安全閥的回油口與振動控制閥的回油口相通; 所述安全閥的進油口與螺紋插裝電磁閥進油口相通,通過第三阻尼孔及濾網與振動控制閥的進油口相通。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振動控制閥,其特征在于 所述邏輯閥處設有第三阻尼孔、濾網、第三復位彈簧,邏輯閥彈簧腔進油通過第三阻尼孔及濾網與振動控制閥的進油口相通; 邏輯閥閥芯一端安裝有第三復位彈簧,邏輯閥閥芯的另一端與邏輯閥的進油口相通; 邏輯閥進油口與振動控制閥的進油口相通;邏輯閥出油口與振動控制閥回油口相通; 邏輯閥彈簧腔進油通過第三阻尼孔及濾網與振動控制閥的進油口相通; 邏輯閥彈簧腔出油通過振動控制閥閥體內部油道同時與螺紋插裝電磁閥的進油口、安全閥的進油口相通; 所述邏輯閥的第三復位彈簧腔回油通道、方向滑閥閥桿一端的復位彈簧腔回油通道在螺紋插裝電磁閥得電時被同時關閉,并通過第三阻尼孔和濾網與振動控制閥的進油口相通;方向滑閥閥桿的另一端復位彈簧腔則通過內部通道與振動控制閥的回油口相通;邏輯閥在第三復位彈簧的作用下逐漸關閉的同時,方向滑閥閥桿在其兩端壓差的作用下克服其一端的復位彈簧逐漸切換到振動工作位。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振動控制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滑閥的兩個端口的連接通道分別設置所述第一阻尼孔、第二阻尼孔; 所述方向滑閥的閥桿兩端安裝有第一復位彈簧、第二復位彈簧;方向滑閥的位置切換由其閥桿兩端的第一復位彈簧、第二復位彈簧、第一螺紋插裝電磁閥、第二螺紋插裝電磁閥及換向閥進行控制; 所述振動控制閥還包括第二螺紋插裝電磁閥、換向閥、安全閥; 所述安全閥的回油口與振動控制閥的回油口相通; 所述換向閥的工作口通過第一阻尼孔與方向滑閥閥桿第一端部相通;換向閥的回油口與振動控制閥的回油口相通; 所述邏輯閥處設有第三阻尼孔、濾網、第三復位彈簧,邏輯閥彈簧腔進油通過第三阻尼孔及濾網與振動控制閥的進油口相通; 邏輯閥閥芯一端安裝有第三復位彈簧,邏輯閥閥芯的另一端與邏輯閥的進油口相通; 邏輯閥進油口與振動控制閥的進油口相通;邏輯閥出油口與振動控制閥回油口相通; 邏輯閥彈簧腔進油通過第三阻尼孔及濾網與振動控制閥的進油口相通; 邏輯閥彈簧腔出油通過振動控制閥閥體內部油道同時與第一螺紋插裝電磁閥的進油口、安全閥的進油口、換向閥的進油口相通。
8.一種振動控制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動控制閥包括閥體,以及集成在該閥體內的邏輯閥、方向滑閥、第一螺紋插裝電磁閥、第二螺紋插裝電磁閥、若干阻尼孔;所述邏輯閥、方向滑閥、第一螺紋插裝電磁閥、第二螺紋插裝電磁閥、若干阻尼孔構成起振動控制閥的振控制回路; 所述邏輯閥、第一螺紋插裝電磁閥、第二螺紋插裝電磁閥、阻尼孔相連,組成電磁卸荷閥;第一螺紋插裝電磁閥、第二螺紋插裝電磁閥、方向滑閥相連,組成電液換向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振動控制閥,其特征在于 所述邏輯閥彈簧腔回油通道、方向滑閥閥桿兩端的其中一端的控制腔回油通道在第一螺紋插裝電磁閥或/和第二螺紋插裝電磁閥得電起振時被同時關閉,并與振動控制閥的進油口相通,方向滑閥閥桿另一端的控制腔則通過內部通道與振動控制閥的回油口相通;所述邏輯閥在第三復位彈簧的作用下逐漸關閉,方向滑閥閥桿在其兩端壓差的作用下克服其復位彈簧逐漸切換到振動工作位。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振動控制閥,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動控制閥包括第一阻尼孔、第二阻尼孔;所述方向滑閥的兩個端口的連接通道分別設置所述第一阻尼孔、第二阻尼孔; 所述方向滑閥的閥桿兩端安裝有第一復位彈簧、第二復位彈簧;方向滑閥的位置切換由其閥桿兩端的第一復位彈簧、第二復位彈簧、第一螺紋插裝電磁閥、第二螺紋插裝電磁閥及換向閥進行控制; 所述振動控制閥還包括換向閥、安全閥;所述安全閥的回油口與振動控制閥的回油口相通;所述換向閥的工作口通過第一阻尼孔與方向滑閥閥桿第一端部相通;換向閥的回油口與振動控制閥的回油口相通; 所述邏輯閥處設有第三阻尼孔、濾網、第三復位彈簧,邏輯閥彈簧腔進油通過第三阻尼孔及濾網與振動控制閥的進油口相通;邏輯閥閥芯一端安裝有第三復位彈簧,邏輯閥閥芯的另一端與邏輯閥的進油口相通;邏輯閥進油口與振動控制閥的進油口相通;邏輯閥出油口與振動控制閥回油口相通;邏輯閥彈簧腔進油通過第三阻尼孔及濾網與振動控制閥的進油口相通;邏輯閥彈簧腔出油通過振動控制閥閥體內部油道同時與第一螺紋插裝電磁閥的進油口、安全閥的進油口、換向閥的進油口相通; 所述邏輯閥的第三復位彈簧腔回油通道、方向滑閥的第一復位彈簧腔回油通道在第一螺紋插裝電磁閥得電起振時被同時關閉,并通過第三阻尼孔和濾網與振動控制閥的進油口相通;方向滑閥閥桿的第二復位彈簧腔則通過內部通道與振動控制閥的回油口相通;邏輯閥在第三復位彈簧的作用下逐漸關閉的同時,方向滑閥閥桿在其兩端壓差的作用下克服其 第二復位彈簧逐漸切換到振動工作位; 所述第二螺紋插裝電磁閥的進口通過閥體內部油道與換向閥的控制口相通;同時,第二螺紋插裝電磁閥的進口通過閥體內部油道及第二阻尼孔與方向滑閥閥桿的第二端部相通;第二螺紋插裝電磁閥的出口與通過內部油道與振動控制閥的回油口相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揭示了一種振動控制閥,所述振動控制閥包括閥體,以及集成在該閥體內的邏輯閥、方向滑閥、螺紋插裝電磁閥、若干阻尼孔;所述邏輯閥、方向滑閥、螺紋插裝電磁閥、若干阻尼孔構成振動控制閥的起振控制回路;所述邏輯閥、螺紋插裝電磁閥、阻尼孔相連,組成電磁卸荷閥;螺紋插裝電磁閥、方向滑閥相連,組成電液換向閥。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振動控制閥,可有效降低壓路機振動液壓系統(tǒng)起振壓力,減少起振時的功率消耗。
文檔編號F15B13/02GK202510445SQ201220127618
公開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3月29日
發(fā)明者不公告發(fā)明人 申請人:韋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