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泵用葉輪以及具有該泵用葉輪的水下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適用于污水處理用的水下泵等中的泵用的葉輪,尤其涉及能夠?qū)⒎e留在葉輪的背面?zhèn)鹊目諝庥行У厝コ慕Y(jié)構的葉輪,以及具有該葉輪的水下泵。
背景技術:
以往,具有設置在檢修孔(manhole)內(nèi)的污水處理用的水下泵。例如,如專利文獻I所示,這樣的污水處理用的水下泵以使吸入管位于比檢修孔內(nèi)的地板底面更下方的凹處中的方式設置。在這樣的水下泵中,在檢修孔內(nèi)的水位不充分的情況下,可能在收容葉輪的泵室的內(nèi)表面和葉輪的背面?zhèn)?上表面?zhèn)?產(chǎn)生積存空氣。該積存空氣成為泵的空運轉(zhuǎn)的原因。另外,若產(chǎn)生積存空氣,則處理液(污水)無法充分地供給至泵的機械密封部,從而存在潤滑不充分的危險。由此,成為發(fā)生機械密封故障的原因。為了防止這些情況,現(xiàn)有的 水下泵在泵室的頂板附近設有排氣閥。通過該排氣閥來進行將滯留在泵室的內(nèi)表面和葉輪的背面?zhèn)鹊姆e存空氣去除的作業(yè)。如專利文獻I所示,作為現(xiàn)有的水下泵,有一種渦流型的泵,該渦流型的泵的葉輪的主板(覆蓋背面?zhèn)鹊陌?具有比較平滑的形狀。在這樣的水下泵中,即使在葉輪的主板上產(chǎn)生積存空氣的情況下,也能夠通過上述的排氣閥將積存空氣充分地去除。另外,作為現(xiàn)有的水下泵的其他例,還存在專利文獻2所示的具有無堵塞型葉輪的水下泵。無堵塞型的葉輪由一片翼片構成,該翼片在大致圓筒狀的主體部的內(nèi)部具有從軸方向觀察形成為渦旋型的流路。而且,作為不使異物堵塞于正在對污水進行加壓的泵中的結(jié)構,通過使流路的截面尺寸形成為大致恒定,而使異物難以卷繞到葉輪上。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05-214046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9-103078號公報在上述那樣的無堵塞型的葉輪中,為了盡量地輕量化,另外為了使一片翼片具有盡可能均等的厚度,而在主體部的上端和下端形成有減少厚度用的凹部。因此,葉輪的上下的端面不是平面狀,而成為具有凹部的復雜形狀。由此,在葉輪的下端面?zhèn)犬a(chǎn)生的積存空氣容易滯留在朝向軸方向上方凹陷的凹部的底部等(這里所說的凹部的底部是指凹部的頂端,在朝上凹陷的情況下指凹部的上部頂端,在朝下凹陷的情況下指凹部的下部頂端)中,從而存在僅通過排氣閥和隨著葉輪旋轉(zhuǎn)進行的攪拌而無法充分去除的危險。另外,即使在葉輪的上端面?zhèn)?,也會在由葉輪的上端面與中間殼體包圍的空間中產(chǎn)生積存空氣,也就是說,會在葉輪的上端面以及/或者在朝向軸方向下方凹陷的凹部的內(nèi)部中產(chǎn)生積存空氣,這些情況下,也存在僅通過排氣閥和隨著葉輪旋轉(zhuǎn)進行的攪拌而無法充分去除的危險。因此,在這樣的形狀的無堵塞型的葉輪中,需要易于去除在葉輪的上下的端面?zhèn)犬a(chǎn)生的積存空氣的結(jié)構。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種泵用葉輪以及具有該泵用葉輪的水下泵,該泵用葉輪能夠有效去除積存空氣,且能夠抑制泵的空運轉(zhuǎn)和因機械密封部的潤滑不足而導致的故障等的不良情況的發(fā)生。用于解決上述課題的本發(fā)明是一種無堵塞型的泵用葉輪(1),其具有大致圓筒狀的主體部(10),該主體部(10)在軸方向的一端面(11)的中心上形成有安裝用的輪轂(12);設在主體部(10) 的軸方向的另一端面(15)上的吸入部(13);在主體部(10)的側(cè)面開口的噴出部(14);和在主體部(10)的內(nèi)部從軸方向觀察形成為渦旋型且從吸入部(13)連通至噴出部(14)的流路(18),其特征在于,在主體部(10)的一端面(11)中的輪轂(12)的外周側(cè),形成有在軸方向上凹陷的第一凹部(21),并設有至少一個連通孔(23),連通孔
(23)使第一凹部(21)與主體部(10)的另一端面(15)中的吸入部(13)的外周側(cè)的區(qū)域連通。而且,在該情況下,還可以為,在主體部(10)的另一端面(15)中的吸入部(13)的外周偵牝形成有在軸方向上凹陷的第二凹部(22),所述連通孔(23)從第一凹部(21)連通至第二凹部(22)。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泵用葉輪,通過設置連通孔,該連通孔使設在大致圓筒狀的主體部的一端面中的輪轂的外周側(cè)的第一凹部和另一端面中的吸入部的外周側(cè)的區(qū)域連通,而在收容該葉輪的泵外殼內(nèi),使吸入部周圍的處理液通過連通孔并導入至背面?zhèn)鹊牡谝话疾恐?。由此,能夠有效地將滯留在第一凹部的?nèi)部以及其周邊的積存空氣去除。因此,在具有復雜端面形狀的無堵塞型的葉輪中,能夠抑制因端面的積存空氣導致的泵的空運轉(zhuǎn)和因機械密封部的潤滑不足而導致的故障等的不良情況的發(fā)生。另外,根據(jù)本發(fā)明,通過設置上述連通孔,而使設置在泵外殼內(nèi)的葉輪的一端面(背面)側(cè)的壓力成為與葉輪的另一端面(表面)側(cè)的壓力大致相同的壓力。由此,能夠使從葉輪側(cè)面的噴出部通過泵外殼與葉輪之間的間隙而流入到表面的吸入部的處理液的逆流量抑制為比以往少。因此,能夠抑制包含在處理液中的異物順著逆流而流入到葉輪的吸入側(cè)的端面。由此,能夠抑制異物卷入到葉輪的吸入側(cè)的端部與泵外殼之間的間隙中,從而能夠減少在泵中發(fā)生故障的概率。此外,本發(fā)明的連通孔以在避開葉輪內(nèi)的流路的位置上從軸方向的一端面連通至另一端面的方式設置,其設置目的與在通常的泵用葉輪中,為了減少背面壓(葉輪的背面?zhèn)鹊膲毫?與表面壓(流路面的壓力)之間的壓力差而從葉輪的背面?zhèn)乳_通至流路的貫穿孔不同。另外,優(yōu)選的是,上述的貫穿孔(23)設有多個。這樣,能夠更有效地使處理液通過連通孔而導入至第一凹部中,從而能夠提高去除積存空氣的效果。另外,在本發(fā)明的泵用葉輪中,也可以為,連通孔(23)從第一凹部(21)的底部(21a)延伸至第二凹部(22)的底部(22a),設在第一凹部(21)的底部(21a)與第二凹部
(22)的底部(22a)之間厚度最薄的部位(也就是說,第一凹部(21)的底部(21a)與第二凹部(22)的底部(22a)之間距離最小的部位)。這樣,能夠容易地設置連通孔。另外,本發(fā)明的水下泵,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結(jié)構的泵用葉輪⑴;收容泵用葉輪(I)的泵外殼(32);和驅(qū)動泵葉輪(I)的電機(52)。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水下泵,基于上述結(jié)構的泵用葉輪所具有的效果,能夠抑制因積存空氣導致的泵的空運轉(zhuǎn)和因機械密封部的潤滑不足而導致的故障等的不良情況的發(fā)生。另外,能夠抑制異物卷入到葉輪與泵外殼之間的間隙中,從而能夠減少在水下泵中發(fā)生故障的概率。
此外,上述括號內(nèi)的附圖標記,是將后述實施方式中的所對應的構成要素的附圖標記作為本發(fā)明的一例來表示的附圖標記。發(fā)明的效果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泵用葉輪以及具有該泵用葉輪的水下泵,能夠有效去除在葉輪的背面?zhèn)犬a(chǎn)生的積存空氣,且能夠抑制泵的空運轉(zhuǎn)和因機械密封部的潤滑不足而導致的故障等的不良情況的發(fā)生。
圖IA是從上表面?zhèn)?背面?zhèn)?觀察到的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泵用的葉輪的立體圖。圖IB是從下表面?zhèn)?表面?zhèn)?觀察到的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泵用的葉輪的立體圖。圖2是表示葉輪的內(nèi)部形狀的圖,表示與軸方向正交的截面(圖3A的E-E向視截面)。圖3A是表示葉輪的內(nèi)部形狀的圖,是表示圖2的A-A向視截面的圖。圖3B是表示葉輪的內(nèi)部形狀的圖,是表示圖2的B-B向視截面的圖。圖3C是表示葉輪的內(nèi)部形狀的圖,是表示圖2的C-C向視截面的圖。圖3D是表示葉輪的內(nèi)部形狀的圖,是表示圖2的D-D向視截面的圖。圖4是表示具有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泵用葉輪的水下泵的構成例的剖視圖。圖5是用于說明水下泵內(nèi)的污水的流動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圖IA以及圖IB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泵用的葉輪的構成例的圖,具體地,圖IA是從軸方向的上表面?zhèn)?翼面的背面?zhèn)?觀察葉輪的立體圖,圖IB是從軸方向的下表面?zhèn)?翼面的表面?zhèn)?觀察葉輪的立體圖。另外,圖2以及圖3A至圖3D是表示葉輪的內(nèi)部形狀的圖,具體地,圖2表示與軸方向正交的截面(圖3A的E-E向視截面),圖3A至圖3D是分別表示圖2的A-A、B-B、C-C、D-D向視截面的圖。如各圖所示,本實施方式的葉輪I是具有直徑尺寸大致恒定的流路的無堵塞型的葉輪,具有大致圓筒狀的主體部10,在該主體部10中的軸方向的上端面(背面)11的中心形成有由圓柱狀的突起構成的輪轂12。輪轂12安裝在后述的水下泵30的驅(qū)動軸55(參照圖4)上。另外,在主體部10中的軸方向的下端面(表面?zhèn)鹊亩嗣?15上設有吸入部13,在主體部10的側(cè)面16上設有噴出部14。吸入部13具有大致圓形的開口,該開口設在形成于下端面15的中央且呈圓筒狀突出的筒狀部13a的內(nèi)側(cè)。噴出部14作為設在主體部10的側(cè)面16上且截面為大致半圓弧狀的凹部而形成,沿著主體部10的側(cè)面16的圓周方向,形成在大致全周范圍內(nèi)。在主體部10的內(nèi)部設有從吸入部13連通至噴出部14的流路18。流路18從軸方向觀察為渦旋型,以從吸入部13向著噴出部14使距中心軸的距離變大的方式形成為在軸方向上延伸的螺旋型。流路18形成為截面的直徑尺寸大致恒定的大致圓形,以使異物難以卷入到其內(nèi)部。
在主體部10的上端面11中的輪轂12的外周側(cè),形成有朝向軸方向下方凹陷的第一凹部21。第一凹部21是形成在輪轂12的周圍的大致圓弧狀的凹部,如圖3A至圖3D所示,第一凹部21在避開流路18的位置上凹陷,以使第一凹部21與流路18之間的主體部10的厚度大致均等。該第一凹部21使其最深位置的底部21a到達葉輪I的軸方向的中央附近。另一方面,在主體部10的下端面15中的吸入部13的外周側(cè),形成有朝向軸方向上方凹陷的第二凹部22。第二凹部22是形成在吸入部13的周圍的環(huán)狀的凹部,與第一凹部21同樣地,如圖3A至圖3D所示,第二凹部22在避開流路18的位置上凹陷,以使其與流路18之間的主體部10的厚度大致均等。第二凹部22使其最深位置的底部22a到達葉輪I的軸方向的中央附近。另外,第一凹部21的底部21a的最深位置與噴出部14的上緣相比凹陷至下側(cè),第二凹部22的底部22a的最深位置與噴出部14的下緣相比凹陷至上側(cè)。此外,在主體部10的上端面11的一部分上設有后壁部25。后壁部25是用于使相對于中心軸具有非對稱形狀的葉輪I取得旋轉(zhuǎn)平衡的配重,設在輪轂12的外周側(cè)的一部分上。而且,設有使第一凹部21和第二凹部22連通的連通孔23。連通孔23是從第一凹部21的底部21a貫穿至第二凹部22的底部22a的小直徑的圓形孔。在本實施方式中,連 通孔23設在第一凹部21內(nèi)的多個部位。在圖2以及圖3所示的例中,連通孔23在葉輪I的中心的兩側(cè)各形成一個。各連通孔23既可以如圖3C所示的連通孔23a那樣,從第一凹部21的底部21a在軸方向上延伸從而連通至第二凹部22的底部22a,也可以如連通孔23b那樣,從第一凹部21的底部21a在相對于軸方向稍微傾斜的方向上延伸從而連通至第二凹部22的底部22a。連通孔23只要從第一凹部21連通至第二凹部22即可,其具體的配置并沒有限定,也可以如圖3C所示的連通孔23a那樣,設在第一凹部21的底部21a與第二凹部22的底部22a之間的厚度最薄的部位。由此,能夠容易地形成連通孔23。另外,連通孔23的具體的數(shù)量和形狀并不限定在本實施方式所示的例中,也可以為其他的數(shù)量和形狀。圖4是表示具有上述結(jié)構的葉輪I的水下泵30的構成例的剖視圖。水下泵30具有泵部31和電機部51。泵部31由葉輪I、覆蓋葉輪I的泵外殼32構成,電機部51由使葉輪I旋轉(zhuǎn)的密閉型電機(水下電機)52和覆蓋電機52的電機外殼53構成。電機52由定子以及轉(zhuǎn)子(均未圖示)組成,在轉(zhuǎn)子的中心部分上設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驅(qū)動軸55。驅(qū)動軸55通過軸承54以旋轉(zhuǎn)自如的方式被支承。在驅(qū)動軸55的下端固定有泵外殼32內(nèi)的葉輪1,電機52的旋轉(zhuǎn)驅(qū)動力傳遞至葉輪I。泵外殼32具有吸入口 32a和噴出口 32b,通過螺栓57相對于設置在電機51的下端的中間外殼56而被固定。在泵外殼32的吸入口 32a上連接有向下方延伸的吸入管33,在噴出口 32b上連接有朝著橫向開口的噴出管(未圖示)。另外,在噴出口 32b的上部設置有排氣閥37。在泵外殼32的內(nèi)部形成有通過側(cè)壁32c使外周側(cè)被包圍的泵室35。在泵室35中設置有葉輪I。葉輪I是圖1A、圖1B、圖2以及圖3A至圖3D所示結(jié)構的葉輪,輪轂12通過螺栓36固定在驅(qū)動軸55的下端。另外,葉輪I的吸入部13的外周緣(筒狀部13a的下端外周)相對于襯環(huán)38的內(nèi)周緣以具有微小的間隙Y的方式與其相對,該襯環(huán)38安裝在泵外殼32的吸入口 32a的內(nèi)周。另外,在葉輪I的側(cè)面16中的噴出部14的下側(cè)與泵外殼32的內(nèi)周面之間,設有微小尺寸的間隙X。噴出口 32b內(nèi)的污水的若干量從該間隙X通過,逆流至主體部10的下端面15側(cè)中的第二凹部22和間隙Y的周邊。此外,間隙X的尺寸比間隙Y的尺寸只大一點。另一方面,在葉輪I的側(cè)面16中的噴出部14的上側(cè),也相對于泵外殼32的內(nèi)周面具有若干的間隙。因此,噴出口 32b內(nèi)的污水的若干量能夠從該間隙通過,而流入到主體部10的上端面11側(cè)的區(qū)域和第一凹部21中。另外,在泵部31與電機部51之 間設有機械密封部58。機械密封部58將泵部31和電機部51之間的間隙中的驅(qū)動軸55軸封。由此,泵部31的壓力水不會向電機部51側(cè)泄漏。另外,在機械密封部58的外周側(cè)設有油室59。在油室59中封入有用于進行機械密封部58的潤滑和冷卻的油。圖5是用于說明水下泵30內(nèi)的污水的流動的圖,是泵部31的局部放大剖視圖。在上述結(jié)構的水下泵30中,當由電機52驅(qū)動的驅(qū)動軸55旋轉(zhuǎn)時,泵外殼32內(nèi)的葉輪I旋轉(zhuǎn)?;谌~輪I的旋轉(zhuǎn),通過吸入管33而從泵外殼32的吸入口 32a吸入污水。吸入至泵外殼32內(nèi)的污水基于旋轉(zhuǎn)的葉輪I的離心力,從吸入部13通過葉輪I的流路18通過而到達噴出部14。到達噴出部14的污水從泵外殼32的噴出口 32b噴出。而且,本實施方式的水下泵30的葉輪I設有連通孔23,該連通孔23將主體部10的上端面11中的設在輪轂12的外周側(cè)上的第一凹部21和下端面15中的設在吸入部13的外周側(cè)上的第二凹部22連通。由此,在收容了葉輪I的泵外殼32內(nèi),使葉輪I的表面?zhèn)鹊牡诙疾?2內(nèi)的污水從連通孔23通過,并導入至背面?zhèn)鹊牡谝话疾?1。由此,能夠有效地去除滯留在第一凹部21的內(nèi)部和葉輪I的背面?zhèn)鹊姆e存空氣。由此,在具備擁有復雜端面形狀的無堵塞型的葉輪I的水下泵30中,能夠抑制因積存空氣導致的泵的空運轉(zhuǎn)和因機械密封部的潤滑不足導致的故障等的不良情況的發(fā)生。連通孔23設有至少一個即可,也可以設置多個。若設置多個連通孔23,則能夠使污水從各連通孔23通過而更有效地導入至第一凹部21,從而能夠提高去除積存空氣的效果。另外,如圖3C所示的連通孔23b那樣,若相對于軸方向傾斜,則通過葉輪I的旋轉(zhuǎn)而從連通孔23導出的污水向斜方向噴出。由此,能夠使污水在第一凹部21內(nèi)擴散地導出。從而,能夠更有效地去除第一凹部21內(nèi)的積存空氣。另外,通過在葉輪I上設置連通孔23,在具有去除積存空氣的效果的基礎上,還具有抑制異物卷入到間隙Y中的效果。也就是說,圖5所示的吸入口 32a內(nèi)的壓力PO與噴出口 32b內(nèi)的壓力P2的關系為PO <P2。由此,在間隙X中產(chǎn)生從壓力高的噴出口 32b至壓力低的吸入口 32a的逆流。雖然間隙X具有微小的尺寸,但是微小的異物或薄的異物,例如極薄的橡膠制品等也會順著逆流從間隙X向第二凹部22流出。當包含在該逆流中的微小異物卷入到葉輪I與泵外殼32之間的間隙Y中后,會成為水下泵30發(fā)生故障的原因。對此,在具有本實施方式的葉輪I的水下泵30中,通過在葉輪I上設置連通孔23,而使葉輪I的下端面15側(cè)的區(qū)域以及第二凹部22內(nèi)的壓力Pl成為與葉輪I的上端面11側(cè)的區(qū)域以及第一凹部21內(nèi)的壓力ΡΓ大致相同的壓力。此時的壓力關系為Pl <ΡΓ< Ρ2,與沒有連通孔23的情況相比,使間隙X兩側(cè)的壓力Ρ1、Ρ2的差變小。由此,使來自間隙X的逆流量減少,從而減少發(fā)生因異物的逆流導致異物間隙Y中卷入的危險。由此,能夠減少在水下泵30中發(fā)生故障等的不良情況的危險。也就是說,通過設置連通孔23,能夠?qū)膰姵隹?32b通過與泵外殼32的間隙X而流入到葉輪I的下端側(cè)的污水的逆流量抑制為比以往少。由此,能夠抑制污水中包含的異物順著該逆流而流入到葉輪I的下端側(cè),因此能夠抑制異物卷入到間隙Y中。此外,設在本實施方式的葉輪I上的連通孔23被設置為,在避開葉輪I的主體部10中的流路18的位置上從上端面11連通至下端面15,其設置目的與在通常的泵用葉輪中,為了減少背面壓(葉輪的背面?zhèn)鹊膲毫?與表面壓(流路面的壓力)之間的壓力差而設的從葉輪的背面?zhèn)乳_通至流路的貫穿孔不同。以上,說明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權利要求書以及說明書和附圖所記載的技術思想的范圍內(nèi)能夠進行各種變形。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了在葉輪I的下端面15上具有第二凹部22,且連通孔23將第一凹部21和第二凹部22連通的情況,但也可以沒有第二凹部22。在該情況下,連通孔23從第一凹部21連通至主體部10的下端面15上。另外,即使在設有第二凹部22的情況下,在第二凹部22僅形成在下端面15的一部分上的情況下,連通孔23也能夠連通在下端面15中的第二凹部22以外的部分上。工業(yè)實用性
·
本發(fā)明能夠適用于能夠?qū)⒎e留在葉輪的背面?zhèn)鹊目諝庥行У厝コ慕Y(jié)構的葉輪、以及具有該葉輪的水下泵中。附圖標記的說明
I葉輪 10 主體部
II上端面(一方的端面)
12輪轂
13吸入部
14噴出部
15下端面(另一方的端面)
16側(cè)面 18 流路
21第一凹部 21a 底部
22第二凹部 22a 底部
23( 23a、23b)連通孔
30水下泵
31泵部
32泵外殼
32a吸入口
32b噴出口
35泵室
51電機部
52電機
53電機外殼55驅(qū)動軸
58機械密封部X 間隙Y 間隙
權利要求
1.一種泵用葉輪,為無堵塞型的泵用葉輪,其具有 大致圓筒狀的主體部,所述主體部在軸方向的一端面的中心上形成有安裝用的輪轂; 設在所述主體部的軸方向的另一端面上的吸入部; 在所述主體部的側(cè)面開口的噴出部;和 在所述主體部的內(nèi)部從軸方向觀察形成為渦旋型且從所述吸入部連通至所述噴出部的流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體部的所述一端面中的所述輪轂的外周側(cè),形成有在軸方向上凹陷的第一凹部, 并設有至少一個連通孔,所述連通孔使所述第一凹部與所述主體部的所述另一端面中的所述吸入部的外周側(cè)的區(qū)域連通。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泵用葉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體部的所述另一端面中的所述吸入部的外周側(cè),形成有在軸方向上凹陷的第二凹部, 所述連通孔將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連通。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泵用葉輪,其特征在于,具有多個所述連通孔。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泵用葉輪,其特征在于,所述連通孔從所述第一凹部的底部延伸至所述第二凹部的底部,設在所述第一凹部的底部與所述第二凹部的底部之間厚度最薄的部位。
5.一種水下泵,其特征在于,具有權利要求I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泵用葉輪;收容所述泵用葉輪的泵外殼;和驅(qū)動所述泵葉輪的電機。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泵用葉輪,該泵用葉輪(1)是無堵塞型的,在形成為大致圓筒狀的主體部(10)中具有流路(18),該流路(18)從軸方向觀察形成為渦旋型且從下端面(15)的吸入部(13)連通至側(cè)面(16)的噴出部(14)。在主體部(10)的上端面(11)中的輪轂(12)的外周側(cè),形成有朝向軸方向下方凹陷的第一凹部(21),在主體部(10)的下端面(15)中的吸入部(13)的外周側(cè),形成有朝向軸方向上方凹陷的第二凹部(22),并設有一個或者多個連通孔(23),該連通孔將第一凹部(21)和第二凹部(22)連通。第二凹部(22)的污水通過連通孔(23)導入至第一凹部(21)中,因此能夠有效地將滯留在葉輪(1)的上端面(11)和第一凹部(21)內(nèi)的積存空氣去除。
文檔編號F04D7/04GK102686885SQ20108005972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2月28日
發(fā)明者中村陽一, 坂頂浩美, 大渕真志, 宮崎義晶, 川畑潤也 申請人:株式會社荏原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