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林木水土保持墻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利用分流阻擋的方式,在山坡上人工修建的水土保持工程,尤其是在珍稀林木保護過程中使用的林木水土保持墻,屬于水土保持領(lǐng)域。
背景技術(shù):
目前,公知的水土保持措施為各種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經(jīng)營管理措施。工程措施指防治水土流失危害,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而修筑的各項工程設(shè)施,包括治坡工程 (各類梯田、臺地、水平溝、魚鱗坑等)、治溝工程(如淤地壩、攔沙壩、谷坊、溝頭防護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統(tǒng)和灌溉系統(tǒng)等)。生物措施指為防治水土流失,保護與合理利用水土資源,采取造林種草及管護的辦法,增加植被覆蓋率,維護和提高土地生產(chǎn)力的一種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造林、種草和封山育林、育草。蓄水保土耕作措施指以改變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蓋或增強土壤有機質(zhì)抗蝕力等方法,保土蓄水,改良土壤,以提高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技術(shù)措施。如等高耕作、等高帶狀間作、溝壟耕作少耕、免耕等。開展水土保持,就是要以小流域為單元,根據(jù)自然規(guī)律,在全面規(guī)劃的基礎(chǔ)上,因地制宜、因害設(shè)防, 合理安排工程、生物、蓄水保土三大水土保持措施,實施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從而達到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實現(xiàn)經(jīng)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以上措施均較籠統(tǒng),在具體實踐中操作起來有一定困難。故發(fā)明一種具有較大操作性的林木水土保持墻成為對山坡上生長的林木,特別是一些珍稀林木進行就地保護急需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為了克服現(xiàn)有的對山坡上生長的林木進行就地保護中急需解決的技術(shù)難題,發(fā)明一種對山坡上生長的林木,特別是一些珍稀林木進行就地保護具有較大操作性的林木水土保持墻必要的。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shù)問題所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是生于山坡上的林木,根部土壤基質(zhì)層較薄,而土壤是林木生長的營養(yǎng)之源。若遇到強降雨,往往將本已較薄的土壤沖刷掉,進而給林木帶來土壤基質(zhì)層變得更薄甚至帶來滅頂之災(zāi)。林木水土保持墻包括由鋼筋混凝土砌成的上墻體和下墻體,上墻體較下墻體窄小。 上墻體底部厚,頂部薄,而且頂部呈角形,故稱角形上墻頂。角形上墻頂頂角處內(nèi)有一粗的鋼筋嵌在混凝土內(nèi),在固定上墻體的同時,也將下雨時山坡上方流水分割,使水流不直接大力沖刷上墻體下方的珍稀林木基部的土壤。下墻體也是底部厚,頂部薄,呈弧形,如一弧形兜兜住珍稀林木基部下方的土壤,在中間和兩邊有3根較粗的鋼筋嵌在混凝土內(nèi),用于固定下墻體,使下墻體能夠較好地發(fā)揮水土保持的作用。珍稀林木植株位于上墻體與下墻體中央。當雨水等水流從山坡上流下時,借助上墻體的分流,水流較緩慢地流到珍稀林木植株根部的土壤中,水流中攜帶的泥沙也會沉積下來,逐漸加厚珍稀林木植株根部土層的厚度, 土層加厚一方面可以為珍稀林木植株提供更多的營養(yǎng),另一方面也加大了該處土壤的蓄水能力,從而達到水土保持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角形頂部的上墻體可使被保護林木免受較大水流的直接沖刷,弧形的下墻體在自動收集水分的同時,由于水流速度的減慢,水流中攜帶的泥沙會自動沉積下來,逐漸加厚林木根部土壤層的厚度,進而達到水土保持的目的。具有操作性強、自維持能力強、建設(shè)成本低、實用易推廣和應(yīng)用前景好的特點。
以下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觀示意圖。圖中1.固定柱,2.角形上墻頂,3.上墻體,4.珍稀林木植株,5.下墻體。
具體實施方式
1.調(diào)查所需保護林木的生活環(huán)境,如溫度、濕度、酸堿度、光照、有機質(zhì)(OM)含量、 土壤老化時間等,進而確定一種林木水土保持墻所需建造的位置及其形狀。2. 一種林木水土保持墻建造方案。林木水土保持墻包括鋼筋混凝土砌成的上墻體 (3)和下墻體(5),上墻體較下墻體窄小,上墻體頂端的水平高度低于下墻體頂端的水平高度。上墻體底部厚,頂部薄,而且頂部呈角形,故稱角形上墻頂(2)。角形上墻頂頂角處內(nèi)有一粗的鋼筋固定柱(1)嵌在混凝土內(nèi),在固定上墻體的同時,也將下雨時山坡上方流水分害!],使水流不直接大力沖刷上墻體下方的珍稀林木植株(4)基部的土壤。下墻體也是底部厚,頂部薄,呈弧形,可以形成一弧形的兜兜住珍稀林木基部下方的土壤。在下墻體中間和兩邊有3根較粗的鋼筋固定柱(1)嵌在混凝土內(nèi),用于固定下墻體,使下墻體能夠較好地發(fā)揮水土保持的作用。珍稀林木植株(4)位于上墻體與下墻體中央。
權(quán)利要求1. 一種林木水土保持墻,包括鋼筋混凝土砌成的上墻體(3)和下墻體(5),其特征是 上墻體較下墻體窄小,上墻體和下墻體均底部厚,頂部薄,上墻體頂端的水平高度低于下墻體頂端的水平高度;上墻體頂部呈角形,故稱角形上墻頂(2),角形上墻頂頂角處內(nèi)有一粗的鋼筋固定柱(1)嵌在混凝土內(nèi),在固定上墻體的同時,也將下雨時山坡上方流水分割,使水流不直接大力沖刷上墻體下方的珍稀林木植株(4)基部的土壤;下墻體呈弧形,兜住珍稀林木基部下方的土壤,在中間和兩邊有3根較粗的鋼筋固定柱(1)嵌在混凝土內(nèi),用于固定下墻體,使下墻體能夠較好地發(fā)揮水土保持的作用;珍稀林木植株(4)位于上墻體與下墻體中央。
專利摘要一種林木水土保持墻。它屬于水土保持領(lǐng)域,是由鋼筋混凝土砌成的上墻體和下墻體構(gòu)成,上墻體較下墻體窄小,兩墻體均為底部厚,頂部薄,上墻體頂端的水平高度低于下墻體頂端的水平高度。上墻體頂部呈角形,使水流不直接沖刷上墻體下方的珍稀林木植株基部的土壤。下墻體呈弧形,兜住珍稀林木基部下方的土壤。珍稀林木植株位于上墻體與下墻體中央。當雨水等水流從山坡上流下時,借助上墻體的分流,水流較緩慢地流到珍稀林木植株根部的土壤中,水流中攜帶的泥沙也會沉積下來,逐漸加厚珍稀林木植株根部土層的厚度,并加大了該處土壤的蓄水能力,從而達到水土保持的目的。
文檔編號E02D29/02GK202124852SQ201120146030
公開日2012年1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1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5月10日
發(fā)明者馮俐麗, 葉永忠, 唐衛(wèi)平, 張斌強, 彭興龍, 朱學(xué)靈, 李保祥, 王豐軍, 王海波, 袁志良, 鄭安平, 韓軍旺, 韓琥珀 申請人:韓軍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