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土木工程中回收錨具及可回收錨索技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土木工程中的錨索及相關技術,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土木工程中回收錨具及可回收錨索技術。
背景技術:
錨索在我國地下基坑支護中應用十分廣泛,與其它支護技術相比較,錨索具有價格低廉、施工簡單成熟、速度快、不占用主體施工工作面等優(yōu)點,是我國目前基坑支護的主要技術之一。普通錨索,其最大缺點在于錨索不能回收,長期留置于地下,占用了大量的地下空間,形成永久性地下垃圾,對相鄰地塊的開發(fā)及將來城市的整體規(guī)劃影響很大。國際上已有很多國家和地區(qū)限制普通錨桿錨索的使用,其主要原因即臨時性支護的錨桿錨索,當支護功能成為不必要時,無法清除,從而造成地下環(huán)境污染問題。
日本有兩項可回收錨索技術;第一種為“U”形裝置式,錨索由錨頭、自由段和錨固段組成;無粘結鋼絞線下端利用“U”形裝置固定,也就是1根長的鋼絞線穿過下端后返回上端,作為2根使用;各個“U”形裝置錯開一定的距離放置,鋼絞線上端張拉后用夾片式組合錨具固定,鋼絞線回收時因事先涂油裝在塑料管內,將預應力放張后,通過“U”形裝置可以抽出鋼絞線重新利用。這種方法的缺點是(1)所有的“U”形裝置全部留置于地下,為一次性使用,成本較高;(2)各“U”裝置位置錯開,現(xiàn)場施工不易掌握;(3)由于孔徑較小鋼絞線彎心直徑必然較小,鋼絞線穿過“U”形裝置并返回時,綁扎較困難,從而下索也較困難;(4)由于鋼絞線彎心直徑小,回收時較費力,需借助于千斤頂?shù)仍O備,回收的時間較長;(5)工作索只能為雙數(shù),且鋼絞線的直徑不能太大。
第二種為回收式錨索,由日本國土防災技術株式會社擁有的專利技術。它由錨頭、鋼絞索、套管、承載體、水泥砂漿等組成;鋼絞線穿于套管內,與水泥砂漿體隔離,下端與承載體連接;承載體長約2m左右,鋼絞線中有一根為回收索,其余為工作索,鋼絞線在承載體的端部處于壓接狀態(tài),在套管內處于自由狀態(tài);鋼絞線回收時,先用千斤頂拉出回收索,回收索拔出承載體后,其余的工作索即解除錨固狀態(tài),可逐根拔出。這種方法的不足之處是(1)承載體為錨索的核心部分,永留置于地下,為一次性使用,成本高;(2)工作索在承載體端部處于壓接狀態(tài),為實現(xiàn)承載體對工作索的錨固,回收索在承載體中也承受較大的錨固力,張拉回收索時需提供較大的回收力(回收索拔出時在孔口可聽見“嘭”的一聲),因而,當錨索較長時,由于自由段的摩阻力影響,可能存在拔不出回收索的現(xiàn)象。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回收方便的一種土木工程中回收錨具。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通過回收錨具,提供一種可減少地下環(huán)境污染、錨索回收可靠的一種土木工程中的可回收錨索技術。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下述的技術方案予以實現(xiàn)。
本發(fā)明的一種土木工程中回收錨具,包括外筒、中筒、內桿、橫銷,外筒為一圓筒體,在外筒的筒壁上沿徑向設有多個徑向通孔;所述的中筒是能自由放入外筒內、長度大于外筒壁上的通孔上下位置的圓柱體;在中筒的中部軸向設有長孔,長孔的深度大于外筒壁上通孔的上下位置;在中筒徑向設有與外筒上每個通孔相對應的徑向孔并與長孔連通;在中筒的外表面設有凹槽;所述的內桿是一能自由放入中筒中部長孔內的圓柱形棒,內桿的長度應在放入長孔后能完全覆蓋中筒上的徑向孔;中筒設在外筒內;內桿設在中筒的長孔內;所述的橫銷是一頭是半球面的銷軸,設置在外筒壁上通孔和中筒上徑向孔內,半球面的一端向外,另一端頂住內桿表面上。
在采取上述技術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改進措施是在橫銷的半球面的一端上設有銷帽;銷帽固定在外筒上;在外筒的底部設有封口板;在中筒上設有拉桿。
在封口板與中筒之間設有定位塊,定位塊上設有與中筒上凹槽相適應的通孔,有利于力的平衡傳遞。
本發(fā)明的一種土木工程中的可回收錨索技術,包括OVM-P型錨頭、鋼絞線、塑料管、砂漿體、和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回收錨具,鋼絞線中包括工作索和回收索,內穿于塑料管內與砂漿體隔離,工作索穿過中筒的凹槽用OVM-P型錨頭鎖定于回收錨具的底部,另一端于鉆孔孔口用夾片錨具固定以承受拉拔力;回收索連接在回收錨具的內桿上,伸出塑料管孔口,不作張拉固定;回收錨具的外筒及塑料管被水泥砂漿固結于鉆孔內,與鉆孔壁的巖土體粘結在一起。
具體的安裝步驟為(1)在組裝好回收錨具,(2)固定工作索及回收索,(3)在外筒表面沿外筒縱向焊接上根據(jù)抗拔力大小計算所需的鋼筋;(4)把工作索與回收索綁扎成束;(5)在鋼絞線束外套上塑料管并前后密封,同時將回收錨具底端密封防水;(6)鉆孔并清孔;(7)下錨索到鉆孔內;(8)下索后,灌注水泥砂漿;(9)待砂漿達到設計強度即可張拉工作索并鎖定。
回收的步驟為(1)先放松工作索,卸去預應力;(2)用千斤頂張拉回收索,拔出回收錨具的內桿;(3)然后再張拉工作索,并將中筒從外筒內拔出,再拔出鉆孔口;(4)將鋼絞線與中筒等分離、回收,并對回收部件進行保養(yǎng)備用。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的優(yōu)點1.結構簡單,受力可靠,加工容易;2.除外筒外,其余部件可全部回收,重復使用,使用成本低;
3.回收錨具可在倉庫預先組裝,運到工地后,只需穿上鋼絞線,安裝OVM-P形錨頭,然后裝上封口板,把回收索與內桿連接在一起即可,因而可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工人在現(xiàn)場操作可能出現(xiàn)的失誤;4.結構堅固,工人的一般操作不會影響其工作性能,對工人的操作技能要求不高,便于施工。
5.回收方便,回收索對內桿的張拉力不大,可輕易拔出內桿,只要內桿被拔出中筒,鋼絞線、中筒及橫銷等即可回收。
圖1是本發(fā)明中回收錨具實施例1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A-A向剖視圖;圖3是圖1中B-B向剖視圖;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定位塊的俯視圖;圖5是本發(fā)明中回收錨具實施例2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中C-C向剖視圖;圖7是圖5中D-D向剖視圖;圖8是本發(fā)明實施例2定位塊的俯視圖;圖9是本發(fā)明錨索的安裝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圖10是本發(fā)明錨索施工流程圖;圖11是本發(fā)明錨索回收施工流程圖。
圖中外筒1 通孔11 中筒2 長孔21 徑向孔22 凹槽23 內桿3橫銷4 銷帽5 拉桿6 封口板7 定位塊8 通孔81 鋼絞線10 塑料套管20 水泥砂漿30 鋼筋條40 OVM-P型錨頭50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地描述。
實施例1如圖1至圖4中所示,本發(fā)明的一種土木工程中回收錨具,為二索回收錨具,包括外筒1、中筒2、內桿3、橫銷4、銷帽5、拉桿6、封口板7和定位塊8,外筒1為一長度為450mm、直徑為83mm、壁厚為10mm的無縫鋼管,在外筒1的筒壁上設有兩列、每列四個均布的徑向通孔11;中筒2是一直徑為61mm、長度大于通孔11上下位置的圓柱體;在中筒2的中部軸向設有直徑為20mm、單面貫通的長孔21,長孔21的深度大于通孔11的上下位置;在中筒2上設有與外筒1上八個通孔11相對應的徑向孔22并與長孔21連通;在中筒2的外表面設有兩條均布的凹槽23,用來通過鋼絞線;中筒2設在外筒1內;內桿3是外徑為19.8mm圓柱形棒,內桿3的長度在放入長孔21后能完全覆蓋孔22,內桿3設在中筒2的長孔21內;橫銷4是一頭是半球面、直徑為14mm的銷軸,一共八個橫銷4分別設置在各個通孔11和徑向孔22內,半球面的一頭向外,另一頭頂住內桿3表面上;銷帽5蓋在橫銷4的半球面端,固定在外筒1上;拉桿6與中筒2的端面連接;封口板7連接在外筒1的底部。在封口板7與中筒2之間設有定位塊8,定位塊8上設有與中筒2上凹槽23相適應的兩個通孔81,用來通過鋼絞線。
實施例2如圖5至圖8中所示,本發(fā)明的一種土木工程中的回收錨具,為四索回收錨具,包括外筒1、中筒2、內桿3、橫銷4、銷帽5、拉桿6、封口板7和定位塊8,外筒1為長度為450mm、直徑為95mm、壁厚為10mm的無縫鋼管,在外筒1的筒壁上設有四列、每列四個均布的徑向通孔11;中筒2是直徑為74mm、長度大于通孔11上下位置的金屬圓柱體;在中筒2的中部軸向設有直徑為28mm的單面貫通的長孔21,長孔21的深度大于通孔11的上下位置;在中筒2上設有與外筒1上每個通孔11相對應的徑向孔22并與長孔21連通;在中筒2的外表面設有四條凹槽23,用來通過鋼絞線;中筒2設在外筒1內;內桿3是一外徑為27.8mm金屬圓棒,內桿3的長度在放入長孔21后能完全覆蓋孔22,內桿3設在中筒2的長孔21內;橫銷4是一頭是半球面、直徑為14mm的金屬銷軸,一共16個橫銷4分別設置在各個通孔11和徑向孔22內,半球面的一頭向外,另一頭頂住內桿3表面上;銷帽5蓋在橫銷4的半球面端,固定在外筒1上;四根拉桿6與中筒2的端面連接;封口板7連接在外筒1的底部。在封口板7與中筒2之間設有定位塊8,定位塊8上設有與中筒2上凹槽23相適應的四個通孔81,用來通過鋼絞線。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采用75的鋼絞線,公稱直徑為15.24mm,實施例1錨索的抗拉力的設計值是36噸;實施例2為72噸。
具體組裝使用時,如圖10所示,先組裝回收錨具,把拉桿6安裝固定于中筒2外端截面上;把內桿3插入中筒2的長孔21內,并用細鐵線與中筒2上的拉桿6綁扎,使內桿3在一般操作時不會拔出中筒2;把中筒2安插入外筒1內,中筒2上徑向孔22與外筒1的通孔11一一對應;把橫銷4放入外筒1、中筒2的徑向孔洞中;安裝銷帽5,并固定在外筒1上。
然后安裝鋼絞線10,將鋼絞線10穿過中筒2外側的凹槽23,再穿過定位塊8上的通孔81,在鋼絞線10端部安裝OVM-P型錨頭50;把OVM-P型錨頭50送回外筒1內,封上封口板7并固定在外筒1上;把回收索與內桿3連接起來,可先用OVM-P型錨頭把回收索與一螺桿連接,再通過螺栓與內桿3螺紋連接;也可把回收索焊接于內桿3上;在回收錨具的外筒1上焊上鋼筋條40;用以增強外筒1的強度及外筒1與水泥砂漿的摩阻力,把工作索與回收索綁扎成束,與普通錨索一樣,需用隔離器對鋼絞線10隔離綁扎,各鋼絞線10不得相互纏繞一起;在回收索外套一塑料管;各鋼絞線10抹上潤滑油防銹;在鋼絞線束上安裝塑料套管20,各套管前后接頭用膠水粘結牢固。組合安裝完成后,就可將它們下入錨孔內,注漿水泥漿或水泥砂漿30形成錨索(如圖9所示);待水泥砂漿達到設計強度后,用千斤頂張拉工作索,并用夾片式錨具鎖定于鉆孔口,錨索即可承受拉拔力,起支護作用。
回收時,如圖11所示,先張拉工作索卸下孔口夾片式錨頭,放松工作索;然后張拉回收索將內桿拔出;再張拉工作索及回收索,把中筒及定位塊等一并拔出外筒;使用人工將鋼絞線等拉拔出錨孔即完成回收。
權利要求
1.一種土木工程中回收錨具,包括外筒(1)、中筒(2)、內桿(3)、橫銷(4),其特征在于外筒(1)為一圓筒體,在外筒(1)的筒壁上設有多個徑向通孔(11);所述的中筒(2)是能自由放入外筒(1)內、長度大于通孔(11)上下位置的圓柱體;在中筒(2)的中部軸向設有長孔(21),長孔(21)的深度大于通孔(11)的上下位置;在中筒(2)徑向設有與外筒(1)上每個通孔(11)相對應的徑向孔(22)并與長孔(21)連通;在中筒(2)的外表面設有凹槽(23);所述的內桿(3)是一能自由放入中筒(2)中部長孔(21)內的圓柱形棒,內桿(3)的長度應在放入長孔(21)后能完全覆蓋孔(22);中筒(2)設在外筒(1)內;內桿(3)設在中筒(2)的長孔(21)內;所述的橫銷(4)是一端是半球面的銷軸,設置在通孔(11)和徑向孔(22)內,半球面的一端向外,另一端頂住內桿(3)表面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錨具,其特征在于在橫銷(4)的半球面的一端上設有銷帽(5);銷帽(5)固定在外筒(1)上;在外筒(1)的底部設有封口板(7);在中筒(2)上設有拉桿(6)。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收錨具,其特征在于在封口板(7)與中筒(2)之間設有定位塊(8),定位塊(8)上設有與中筒(2)上凹槽(23)相適應的通孔(81)。
4.一種土木工程中的可回收錨索技術,包括OVM-P型錨頭、鋼絞線、塑料管、砂漿體、和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回收錨具,鋼絞線中包括工作索和回收索,內穿于塑料管內與砂漿體隔離,工作索穿過中筒的凹槽用OVM-P型錨頭鎖定于回收錨具的底部,另一端于鉆孔孔口用夾片錨具固定以承受拉拔力;回收索連接在回收錨具的內桿上,伸出塑料管孔口,不作張拉固定;回收錨具的外筒及塑料管被水泥砂漿固結于鉆孔內,與鉆孔壁巖土體粘結在一起;具體的安裝步驟為(1)在組裝好回收錨具,(2)固定工作索及回收索,(3)在外筒表面沿外筒縱向焊接上根據(jù)抗拔力大小計算所需的鋼筋;(4)把工作索與回收索綁扎成束;(5)在鋼絞線束外套上塑料管并前后密封,同時將回收錨具底端密封防水;(6)鉆孔并清孔;(7)下錨索到鉆孔內;(8)下索后,灌注水泥砂漿;(9)待砂漿達到設計強度即可張拉工作索并鎖定;回收的步驟為(1)先放松工作索,卸去預應力;(2)用千斤頂張拉回收索,拔出回收錨具的內桿;(3)然后再張拉工作索,并將中筒從外筒內拔出,再拔出鉆孔口;(4)將鋼絞線與中筒等分離、回收,并對回收部件進行保養(yǎng)備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土木工程中回收錨具及可回收錨索技術,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減少地下環(huán)境污染、使用、回收方便的回收錨具及可回收錨索技術。本發(fā)明通過設置在外筒和中筒之間的橫銷和設置在中筒內的內桿,達到使中筒和外筒之間的固定和松脫目的,從而可實現(xiàn)對錨索及主要錨具的回收利用。本發(fā)明用于土木工程支護錨索。
文檔編號E02D5/74GK1523168SQ0315929
公開日2004年8月25日 申請日期2003年9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5月9日
發(fā)明者陸觀宏 申請人:陸觀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