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發(fā)動機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水平對置發(fā)動機。
背景技術:
目前汽車行業(yè),一直在使用水平對臥發(fā)動機的廠家只有保時捷和斯巴魯兩家,而且制造技術困難,重心雖低但比較寬大,占用空間大,不利于汽車零部件的擺放。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水平對置發(fā)動機,保證重心低的同時減少空間占用。
為實現(xiàn)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方案是:一種水平對置發(fā)動機,包括至少一對水平設置的氣缸,所述水平設置的一對氣缸共用一個活塞,該活塞內部具有跑道形內腔,跑道形內腔的直邊設有齒條,跑道形內腔中設有傳動輪,該傳動輪的7/20圓周上具有與齒條相嚙合的齒,傳動輪固定套設在傳動軸上,傳動軸位于水平設置的一對氣缸的中心處,氣缸相對于傳動軸的另一端設有活塞復位組件。
而且,所述傳動輪上的齒數(shù)為7、壓力角為15~20°,齒條的齒數(shù)為8。
而且,所述活塞復位組件包括同步凸軸、同步推桿和復位彈簧,復位彈簧套設于同步推桿上,同步凸輪通過鏈條與傳動軸構成鏈傳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方案是:一種水平對置發(fā)動機,包括至少一對水平設置的氣缸,所述水平設置的一對氣缸共用一個活塞,該活塞內部具有跑道形內腔,跑道形內腔的直邊設有齒條,跑道形內腔中設有傳動輪,該傳動輪的9/24圓周上具有與齒條相嚙合的齒,傳動輪固定套設在傳動軸上,傳動軸位于水平設置的一對氣缸的中心處,氣缸相對于傳動軸的另一端設有活塞復位組件。
而且,所述傳動輪上的齒數(shù)為9、壓力角為15~20°,齒條的齒數(shù)為10。
而且,所述活塞復位組件包括同步凸軸、同步推桿和復位彈簧,復位彈簧套設于同步推桿上,同步凸輪通過鏈條與傳動軸構成鏈傳動連接。
關于其他方案只要滿足活塞一個方向的行程走完時傳動輪的一端的齒進入齒條時而另一端的齒能安全離開齒條亦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一塞雙缸的設計,使發(fā)動機體型短小,而且結構簡單,與傳統(tǒng)曲柄連桿活塞式發(fā)動機相比制造也簡單,發(fā)動機體型小也大大降低了油耗。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傳動輪旋轉90°時的狀態(tài)圖。
圖3是傳動輪旋轉180°時的狀態(tài)圖。
圖4是傳動輪旋轉270°時的狀態(tài)圖。
圖5是傳動輪旋轉360°時的狀態(tài)圖。
其中,1、氣缸,2、活塞,3、跑道形內腔,4、齒條,5、傳動輪,6、齒,7、傳動軸,8、同步凸軸,9、同步推桿,10、復位彈簧,11、鏈條。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提供一種水平對置發(fā)動機,如圖1所示,包括至少一對水平設置的氣缸1,所述水平設置的一對氣缸1共用一個活塞2,該活塞2內部具有跑道形內腔3,跑道形內腔3的直邊設有齒條4,跑道形內腔3中設有傳動輪5,該傳動輪5的7/20圓周上具有與齒條4相嚙合的齒6,傳動輪固定套設在傳動軸7上,傳動軸7位于水平設置的一對氣缸1的中心處,氣缸1相對于傳動軸7的另一端設有活塞復位組件。
進一步的,所述傳動輪5上的齒數(shù)為7、壓力角為15~20°,齒條4的齒數(shù)為8。
進一步的,所述活塞復位組件包括同步凸軸8、同步推桿9和復位彈簧10,復位彈簧10套設于同步推桿9上,同步凸輪通過鏈條11與傳動軸7構成鏈傳動連接。
實施例2:提供一種水平對置發(fā)動機,包括至少一對水平設置的氣缸1,所述水平設置的一對氣缸1共用一個活塞2,該活塞2內部具有跑道形內腔3,跑道形內腔3的直邊設有齒條4,跑道形內腔3中設有傳動輪5,該傳動輪5的9/24圓周上具有與齒條4相嚙合的齒6,傳動輪5固定套設在傳動軸7上,傳動軸7位于水平設置的一對氣缸1的中心處,氣缸1相對于傳動軸7的另一端設有活塞復位組件。
進一步的,所述傳動輪5上的齒數(shù)為9、壓力角為15~20°,齒條4的齒數(shù)為10。
進一步的,所述活塞復位組件包括同步凸軸8、同步推桿9和復位彈簧10,復位彈簧10套設于同步推桿9上,同步凸輪通過鏈條11與傳動軸7構成鏈傳動連接。
工作原理:裝配的時候活塞2一般位于兩氣缸1的中間,如圖2。發(fā)動機工作時,一邊的氣缸1內燃油與空氣混合物爆炸產推力,推動活塞2移動,活塞2內跑道形內腔3的直邊齒條4與傳動輪5上的齒6嚙合,使傳動輪5轉動,如圖3。當活塞2運動到一個方向的行程末端,此時傳動輪5的齒6并未與齒條4嚙合,但傳動輪5由于慣性仍然轉動,傳動輪5通過鏈傳動帶動同步凸軸8旋轉,同步凸軸8使同步推桿9推動活塞2轉向,且推動速度和傳動輪5上的齒6的線速度相同,推動距離等于一個齒距,使活塞2與傳動輪5同時動作直到恢復嚙合,此時另一邊的氣缸1內燃油與空氣混合物爆炸產推力,推動活塞2反向移動,如圖4。當傳動輪5旋轉到180°時,活塞2再次轉向,如圖5,如此循環(huán)。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或變形,這些改進或變形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