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是201110106455.8的分案申請,原申請日2011年4月27日。
1、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屬于能源領域,尤其是重力能的獲取方法及其裝置與應用。
2、技術背景。人類目前的主要能源是化石能源,化石能源不僅數(shù)量有限,成本高,而且污染嚴重。雖然水力、風力也可以作為能源,比如水力發(fā)電,風力發(fā)電。但是,由于受制于環(huán)境和生態(tài),加上技術不成熟,仍然不能代替化石能源,不能成為人類的主要常規(guī)能源。
一方面是巨大的能源危機,但另一方面卻是巨大的重力能源無法利用。
本發(fā)明人看到人類重重危機,深感憂慮,所以極盡綿薄之力,多年致力于重力能源研究,希望解決人類的能源問題。地球重力是一個巨大的能源。重力也叫引力。重力能指重力的能量。本發(fā)明所述的重力能也包括其他星球上的重力能,包括在其他星球上使用本發(fā)明。公知技術有很多關于重力能的獲取方法及其裝置與應用。但是都不成功。所以至今,人類還不能有效地使用重力能,更不能成為人類的主要常規(guī)能源。
上述問題的存在是因為沒有很好的重力能的基本理論以及獲取方法及其裝置。比如200480016130.9、200610152917.9的兩篇文獻中,雖然提到了重力能,但是理論不完善,方法不正確,結構不合理,應用有困難。本發(fā)明人在申請?zhí)枮?00710145154.x的文獻中,雖然提出了《圓周定律》和重力車及其使用方法,但是沒有公開重力能發(fā)電的方法。
重力能源是大自然送給人類的禮物,重力能源清潔廉價、無窮無盡、無處不在,面對如此巨大的清潔廉價能源,人類一直不知道如何充分有效利用。圍繞重力能,人類進行了大量的探索,發(fā)明了大量的方法和裝置,但是至今沒有成功。這里所述的成功,有個標志,就是:輸入小于輸出。就是必須要做到輸入的能量小于輸出的能量。人們雖然對重力能源有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了解,但是缺乏深入、系統(tǒng)、全面的認識和實踐,當然也就沒有成功的重力能源獲取技術。假如公知技術有了成功的重力能源獲取技術,人類就不會存在能源危機、環(huán)境危機和生存危機了,也不會為了能源問題而一再發(fā)動戰(zhàn)爭了!
以往的人們受“能量守恒”、“永動機”等問題的束縛,產生了一些技術偏見。公知的“永動機”違背“能量守恒定律”。本發(fā)明的《重力能的獲取方法及其裝置》雖然也是永動機,但沒有違背“能量守恒定律”。因為本發(fā)明與風力發(fā)電、水力發(fā)電一樣,也是利用了重力,利用了自然規(guī)律。因為事實說明:沒有重力,就沒有風力和水力,風力或水力就是儲備起來了的流體重力。水力發(fā)電就是利用了水的“液體高位重力勢能”。人類已經利用了液體的“高位重力勢能”,因此,人類也可以利用固體的“高位重力勢能”。
本說明書將在全文中結合相關內容繼續(xù)陳述本發(fā)明的技術背景和發(fā)明效果。
《圓周定律》是本發(fā)明的理論基礎、技術背景。本發(fā)明人于2006年8月25日在專利申請200710145154.x中公開了部分圓周定律,現(xiàn)增加部分新內容,一并公開如下:
圓周定律(圓周運動定律)
第一定律
在引力場中,一個質量均勻的球體(球體是一種圓周體),與堅實、水平的承載面呈理想狀態(tài)的點或線接觸時,重力將該球體的質量從中間一分為二,該二部分質量的分界面是其重力面;重力面在經過球體圓心的任一垂線剖面位置上;
其重力面兩邊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二力平衡,互為阻力或動力;運動時,始終有一半的重力成為阻力或動力;
其慣性的大小可以與質量無關;可以存在如下狀況:無論其質量大小,克服其靜止慣性的力大于零,克服其運動慣性的力大于其受到的外力。
對第一定律的說明
所述的質量均勻是抽象理論條件?,F(xiàn)實中,質量均勻程度不同的圓周體,不同程度地遵循本定律。所述的圓周體指具有高位重力勢能的固體;所述的圓周體指球體、圓柱體和進行晃動或擺動的非圓體。所述的圓柱體指輪子類物體,包括汽車輪子;所述的非圓體指帶有圓弧底面的物體或運動方式為晃動或擺動的物體。概言之:凡是運動方式為轉動或晃動或擺動的物體都是圓周體,都遵循圓周定律。比如人的步行,就是兩條腿的交替擺動和人體的晃動,就是人體重力面的移動,遵循圓周定律。人體也是圓周體。所述的“堅實、水平的承載面”指不變形的、水平狀態(tài)的承載面。所述的“理想狀態(tài)”指承載面不凹陷,圓周體的著地半徑不變短,著地半徑與本原半徑等長,比值為1。理想狀態(tài)下,圓周體的運動阻力為零;非理想狀態(tài)下,承載面有凹陷,圓周體的著地半徑會變短,比本原半徑短,比值小于1,圓周體的運動阻力大于零。比值越小,圓周體的運動阻力越大。所述的“著地半徑”指球形或圓柱形的圓周體上,從圓心到承載面的半徑。所述的“本原半徑”指圓周體本身原有的半徑。
第一定律也叫《重力面定律》。所述的“重力面”也叫“重力分界面”,指圓周體上,方向相反的兩部分重力的分界面。重力面始終位于圓周體的支點與地心連線的延長線上。重力面是看不見的,卻是客觀存在的。理想狀態(tài)下,球體狀物體的重力面在經過其圓心的任一垂線剖面位置上;圓柱體狀物體的重力面在經過其圓心的軸向垂線剖面位置上;非圓體狀物體的重力面在經過其重心的垂線剖面位置上。所有圓周體都具有自我調整能力,在沒有外力作用的情況下,可以自動保持其重力面兩邊的重力,達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二力平衡。
第一定律是圓周定律的基礎,其他定律都是根據(jù)第一定律引申出來的。
第二定律
根據(jù)第一定律,可以存在如下狀況:球狀、圓柱狀圓周體受力產生的加速度的大小,與它所受的力成正比,與它的質量無關;同樣外力作用下,質量不同的圓周體產生同樣的加速度;
(在這里,f=ma公式不成立,即f≠ma。因為在克服圓周體靜止慣性的運動中,無論圓周體的質量大小,對圓周體運動的影響都是一樣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權威理論應該服從客觀事實)。
當?shù)谝欢傻乃匠休d面變?yōu)樾泵?,在斜面上處于上升趨勢的球狀、圓柱狀圓周體,其重力面不在過圓心的位置上,重力面兩邊的質量不相等,重力也不相等,有重力變?yōu)樽枇?,受力產生的加速度的大小,與它所受的力成正比,與質量成反比;
當?shù)谝欢傻乃矫娉休d變?yōu)樾泵?,在斜面上處于下降趨勢的球狀、圓柱狀圓周體,其重力面不在過圓心的位置上,重力面兩邊的質量不相等,重力也不相等,有重力變?yōu)閯恿?,受力產生的加速度的大小,與它所受的力成正比,與質量成正比;
在斜面上的圓周體,無論上升或下降,其重力面始終在支點與地心連線的延長線上;
在斜面上做改變空間位置圓周運動的圓周體,無論上升或下降,其運動形式屬于復合運動,不完全遵守圓周定律。其改變空間位置的運動速度越快,背離圓周定律越多。
繞軸轉動的圓周體,在運動中具有蓄能效果,其運動形式屬于復合運動,不完全遵守圓周定律。其蓄能效果越大,背離圓周定律越多。
第三定律
根據(jù)第一定律,球狀、圓柱狀圓周體在受力時,可以存在如下狀況:
當力的支點(承載點)在地面,重點在圓心,力點在圓頂,動力臂與阻力臂等長時,能省一半的力,遵循動滑輪原理;輪緣傳動的車輪屬于這一類。
當力的支點(承載點)在地面,重點在圓心以下,力點在圓頂,動力臂長于阻力臂時,能省一半以上的力,遵循杠桿原理;大輪傳動的車輪屬于這一類。
當輪子通過擺結構承載重物,重物可以相對輪子擺動,輪子的重力面隨擺而動時,有一半以上的重力成為阻力或動力,理論上,克服該輪子(包括重物)靜止慣性的力大于擺軸的摩擦力。(輪緣傳動、大輪傳動請見本發(fā)明人的在先發(fā)明《重力車》)。
第四定律:
實驗得知:球狀或圓柱狀圓周體在承載面上滾動時,其滾動所經過的每一點或每一線上所受的重力都是相同的,滾動中的圓周體不斷向承載面施加與自身重量等同的重力;
由此得出:球狀或圓柱狀圓周體具有固體高位重力勢能。
運動中的球狀或圓柱狀圓周體可以保持其固體高位重力勢能。
球狀圓周體著地點的周圍或圓柱狀圓周體的著地線兩邊,即它們的下方,或叫懸空區(qū),是其固體高位重力勢能區(qū)。簡稱“勢能區(qū)”。
所有圓周體都有固體高位重力勢能,都有固體高位重力勢能區(qū)。
固體高位重力勢能與液體高位重力勢能相同,都是高位重力勢能。其不同之處是:固體高位重力勢能不像液體高位重力勢能那樣容易流失,失去勢能,不會像水力發(fā)電那樣在運動中一次用盡勢能。無論運動多少次,圓周體的固體高位重力勢能也不會減少。
由此得出:圓周體可以永遠保持其固體高位重力勢能,無窮無盡,永不衰竭。
圓周體的固體高位重力勢能是與生俱來的,是自然規(guī)律,是上天的禮物。
第五定律
根據(jù)第一、第四定律可以得出:當圓周體與堅實、水平的承載面呈理想狀態(tài)的點或線接觸時,無論其質量有多大,驅動其運動所需的力大于零;運動中的圓周體施加在承載面上的力永遠等于其自身的重力。
事實證明:驅動圓周體運動的力遠遠小于其施加在承載面上的力,圓周體的每一次運動都是輸出的能量大于輸入的能量。只要建立了圓周體,就可以獲得無盡的能量。
由此得出:運動中的圓周體可以產生無窮無盡的剩余能量。
第六定律
借助于重力轉化裝置,可以將圓周體的固體高位重力勢能轉化可利用的動力能。
重力轉化裝置包括設置在圓周體勢能區(qū)的各類凸點。凸點將圓周體的固體高位重力勢能轉化為可利用的動力能。凸點高于承載面,對圓周體的運動構成阻力。驅動圓周體滾動所需的力隨著凸點高度的不同而變化,凸點越高,驅動圓周體滾動所需的力越大,能量輸入與輸出的效率越低。凸點越低,驅動圓周體滾動所需的力越小,能量輸入與輸出的效率越高。
凸點可以變化,比如變化為齒輪或杠桿。凸點是人類伸出的接能之手。
只要凸點在圓周體的勢能區(qū)內,就可以有重力變?yōu)閯恿Α?/p>
只要驅動圓周體壓下或爬上凸點的力小于圓周體的重力,就可以有剩余能量產生。
只要給予第一次原動力,重力轉化裝置就可以永遠運動下去,就可以能量自給有余。
在形式上,這一現(xiàn)象違反能量守恒定律;在實質上,這一現(xiàn)象符合能量守恒定律。因為剩余能量由圓周體的固體高位重力勢能轉化而來,因此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由此得出:圓周體的固體高位重力勢能無窮無盡、永不衰竭,可以通過重力轉化裝置,無限轉化。
對圓周定律的說明
據(jù)報道,在海南省的海邊有一塊奇怪的巨石,風一吹便會動,世人驚諤不已。對此現(xiàn)象,人們一直百思不解,稱之為“神石”。專家們各有不同的說法,但是都不盡如意。現(xiàn)在,讓我們用《圓周定律》來分析“風動石”,就可以解釋得很清楚了,就一點也不奇怪了。風動石就是一種非圓體狀的圓周體。風動石底部有一圓弧底面,圓孤底面與堅實的石質承載面呈接近理想狀態(tài)的點或線接觸,從點或線垂直向上的重力分界面,就是風動石的“重力面”。圓周定律告訴我們:重力面兩邊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克服其靜止慣性的力大于零。根據(jù)《圓周定律》,無論風動石有多么重,理論上只要有大于零的力,就能克服其靜止慣性,將其推動。既然風動石重力面兩邊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為阻力或動力,那么,阻力與動力就抵消了,靜止慣性力就為零了,克服其靜止慣性的力只要大于零就行了。風動石的存在狀態(tài)符合圓周體的運動狀態(tài),所以其運動遵守《圓周定律》。雖然這塊風動石的質量分布和存在狀態(tài)不可能是理想狀態(tài),但是它會在晃動中自動調整重力面的位置,使其靜止時,重力面兩邊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達到圓周運動的條件。風動石的自然狀態(tài)與理想狀態(tài)是非常接近的,因此,只要很小一點點力,就可以推動風動石。不管這塊風動石有多重,一噸、一百噸、一億噸……,都是一樣的。難怪一陣輕風就能吹動巨石了。這樣一分析,就很清楚了?!秷A周定律》的第一定律是《重力面定律》,《重力面定律》的應用范圍很廣泛,它還可用來解釋“陀螺不倒”、“雜技頂碗”等物理現(xiàn)象的原理。
圓周定律修正和完善了牛頓定律。牛頓定律的第一定律是慣性定律,慣性定律認為:質量小的物體慣性小,質量大的物體慣性大。質量的大小決定慣性的大小。牛頓第二定律是加速度定律,加速度定律認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力的大小成正比,與質量成反比。
可是,自然中的許多的現(xiàn)象,包括“風動石現(xiàn)象”,并不遵從牛頓第一、第二定律。
牛頓定律不能反映圓周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比如,質量大的物體并不一定慣性大,“風動石”就是例子。按照牛頓第一定律,“質量大的物體慣性大”,幾百噸重的風動石,質量夠大的了,靜止慣性也是夠大的,不會輕易運動的。可是,自然現(xiàn)象卻告訴我們:慣性很小!一陣輕風吹,就可以運動!一公斤的力就可以推動,正好與牛頓定律相反。怎么回事,難道是牛頓定律錯了!難道我們的運動力學一直不準確、不完善。一百多年來,一直被科學界奉為經典的牛頓力學竟然不能完整反映客觀現(xiàn)實,無法解釋自然現(xiàn)象!這究竟是怎么回事,這里面一定有一個什么未被發(fā)現(xiàn)的新東西,一定有一個新規(guī)律!
《圓周定律》提出了與牛頓第一、第二定律完全相反的力學定律:首先,牛頓定律認為:物體質量的大小決定慣性的大小。而圓周定律認為:圓周體慣性的大小與質量無關。其次,牛頓定律認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質量成正比。而圓周定律認為:圓周體運動的加速度,與質量無關。在圓周運動上,《圓周定律》與《牛頓定律》的觀點,截然相反,針鋒相對!到底誰是誰非呢,這要用事實來說話,用實踐來檢驗。
“風動石”現(xiàn)象及其認識,是一個事實和實踐:“風動石”雖然重達幾百噸,可是,由于其石質底座很堅實---承載面不凹陷,風動石本身也很堅實---著地半徑不變短?!帮L動石”底部與承載面呈理想的點或線接觸狀態(tài),建立起來了一個理想的“重力面”。在“重力面”兩邊,其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重力面兩邊的重力相互抵消后,靜止慣性等于零。這樣,克服“風動石”靜止慣性的力當然就很小了,只要大于零的力就可以了!所以,“一陣輕風,吹動巨石”,也就不足為奇了?!帮L動石”的事實和實踐,證明了《圓周定律》的正確性。建立“重力面”是很關鍵的,凡是建立了“重力面”的物體,其運動遵從圓周定律。
圓周定律認為:在理論上,無論圓周體的質量有多大,克服其靜止的慣性的力大于零。既然理論上只需要大于零的力就可以驅動任何重量的圓周體,那么,人們就應該創(chuàng)造出盡量接近理論條件的人類工具,來為人類服務,提高人類適應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人類的發(fā)現(xiàn)往往具有超前性,剛開始并不被人們接受,有一個認識過程。人類的科學理論新發(fā)現(xiàn)對生產力的發(fā)展具有巨大推動作用,就像電的發(fā)現(xiàn)對世界的作用一樣。剛發(fā)現(xiàn)電時,人們都認為:電是最無用的發(fā)現(xiàn)??墒墙裉?,電成了最有用的發(fā)現(xiàn)?!秷A周定律》不僅可以為人類提供新能源,而且為一切做圓周運動的機器或設備節(jié)能,可用于水輪機、攪拌機、球磨機、洗衣機、火車、太空車、、、等等,使之節(jié)能50%以上,極大地解放人類的生產力?!秷A周定律》可以開源節(jié)流。如果《圓周定律》運用得好,人類將獲得無限的能量,徹底解決能源問題。人類將因此獲得無限的能力、無限的財富,徹底擺脫貧窮和饑荒。在能源問題上,《圓周定律》對人類的貢獻,可能比電的貢獻還要大。
《圓周定律》是一個科學發(fā)現(xiàn),本發(fā)明是對《圓周定律》的應用。本發(fā)明人以前公開了一些節(jié)能減排的發(fā)明,包括一些不同結構的轎車、貨車、火車等車輛,以及一些做圓周運動的機器,如攪拌機、球磨機、電風扇、螺旋槳等,但是應用得還很膚淺。這一次,本發(fā)明人將公開運用《圓周定律》獲得新能源的方法和裝置。正如人類的其他發(fā)現(xiàn)一樣,剛開始的應用總是很粗糙、很幼稚的。因此,《圓周定律》的應用潛力應該遠遠不止這些。隨著人們對《圓周定律》認識的深入,圓周定律將會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我們將獲得無窮無盡的能源。運用《圓周定律》,可以輕易實現(xiàn)人類的節(jié)能減排計劃!可以拯救人類于水火!
所述的理想狀態(tài)是否存在沒有關系,它并不影響我們對事物規(guī)律的解釋和認識。我們通過一個假設的理想狀態(tài)來解釋圓周運動中的客觀現(xiàn)象,揭示圓周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應該是可以的、是科學的。之所以提出一個“理想狀態(tài)”,只是為了方便說明,方便理解。因為把一種自然現(xiàn)象的客觀規(guī)律用文字表現(xiàn)出來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同時,非理想狀態(tài)下的圓周運動是千變萬化的,我們不可能窮盡。因此,用理想狀態(tài)下的規(guī)律來揭示無窮無盡的非理想狀態(tài)下的規(guī)律則是一種必然選擇。非理想狀態(tài)下的圓周運動也遵守《圓周定律》。只要是“圓周運動”都遵守《圓周定律》。非理想狀態(tài)下的圓周運動與理想狀態(tài)下的圓周運動都遵守《圓周定律》,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雖然理想狀態(tài)是無限接近的,但是在實際應用中,理想狀態(tài)與非理想狀態(tài)的差距經常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以切西瓜為例:一個西瓜,從中間切開,這個西瓜必然分成兩瓣向兩邊倒下。即使重新合上,一放手,仍然會分成兩瓣向兩邊倒下。為什么呢,這里面就有圓周定律。因為西瓜是一個圓周體,是圓周體就會遵守《圓周定律》。從中間切一刀,切開的這個面,就是“重力面”。兩瓣西瓜向兩邊倒下,說明兩瓣西瓜的重力相反。當然,重力的方向是向下的,但是表現(xiàn)在圓周體上,重力面兩邊的重力,其運動趨勢是方向相反的。盡管西瓜的質量分布不均勻,切西瓜的位置也不是正中間,切開后的兩瓣西瓜的質量不相等,但仍然是在按照《圓周定律》表現(xiàn)。所有圓周體,無論其質量分布是否均勻,都具有自我調整重力面的能力,在沒有外力作用的情況下,可以自動保持其重力面兩邊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二力平衡。圓周體的這種自我調整能力,隨著“著地半徑”和“承載面”狀況的變化而變化。
“切西瓜”例子至少可以證明“圓周體重力面兩邊的重力,方向相反”。只要承認了這一條,那么進一步就必須承認:“圓周體重力面兩邊的重力,互為阻力或動力;運動時,始終有一半的重力成為阻力或動力”。如果承認了上述兩條,那么就不難理解“其慣性的大小可以與質量無關;可以存在如下狀況:無論其質量大小,克服其靜止慣性的力大于零,克服其運動慣性的力大于其受到的外力”。
“不倒翁”也是一個圓周體。重力面將“不倒翁”從中間一分為二,重力面兩邊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二力平衡,互為阻力或動力;運動時,始終有一半的重力成為阻力或動力。即使不倒翁的質量分布不均勻,也是這種情況。所有圓周體都一樣。
“切西瓜”和“不倒翁”的例子應該是很好理解、很有說服力的,可以證明:《圓周定律》的第一定律是客觀存在的。如果承認了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就是必然的了,f=ma就不成立了。
科學應該是發(fā)展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既然事實證明了《圓周定律》,那么,就不能根據(jù)是否符合《牛頓定律》,是否符合以前的科學來認定《圓周定律》。反過來,倒是應該用已經被實踐證明的新科學來檢驗和修正以前的舊科學。只有這樣,科學才能發(fā)展,人類才能進步。
所述的重力轉化裝置指本發(fā)明,包括圓周體和圓周體的驅動裝置和重力輸出裝置。
本發(fā)明公開的全部內容,包括圓周定律及其說明,都是本申請權利要求的支持和依據(jù)。
、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能源,一種重力能的獲取方法及其裝置與應用。每個地球人都要為解除地球危機努力,本發(fā)明人一直在努力,目的就是為人類找到一種新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恢復地球生態(tài),還給人類一個美好未來。具體就是克服公知技術的缺陷,利用科學規(guī)律,利用圓周體的“固體高位重力勢能”,提供一種性能高、成本低、清潔安全、使用方便的重力能源的獲取方法及其裝置與用途。它可以代替化石能源,可以作為人類的主要能源,可以為解除人類的能源危機、環(huán)境危機提供幫助。至少,本發(fā)明的方法和裝置可以節(jié)省能源,為各種機器設備節(jié)能,為人類的節(jié)能減排計劃做出貢獻。
相對于本發(fā)明人于2011.3.4的專利申請,本申請增加了內容。為了方便審查員的審查,以下在新增內容的前后用(新增內容:新增內容結束)來表示新增加的內容。
、(新增內容:一種重力節(jié)能裝置,其特征是有圓周體和重力輸出裝置,重力輸出裝置將圓周體的重力轉化為可利用的動力;所述的圓周體指球體、圓柱體和進行晃動或擺動的非圓體,所述的圓柱體指輪子類物體;所述的非圓體指帶有圓弧底面的物體或運動方式為晃動或擺動的物體;圓周體的運動方式包括轉動或滾動或晃動;所述的勢能區(qū)指圓周體的下方;或,
一種重力節(jié)能裝置,其特征是有至少一個圓周體,在圓周體的勢能區(qū)有重力輸出裝置,重力輸出裝置將圓周體的重力轉化為可利用的動力;所述的圓周體指球體、圓柱體和進行晃動或擺動的非圓體,所述的圓柱體指輪子類物體;所述的非圓體指帶有圓弧底面的物體或運動方式為晃動或擺動的物體;圓周體的運動方式包括轉動或滾動或晃動;所述的勢能區(qū)指圓周體的下方;或,
一種重力節(jié)能裝置,其特征是有至少一個圓周體,圓周體勢能區(qū)的齒輪或摩擦輪或齒孔輪或凸點或接收桿將圓周體的動力傳遞給發(fā)電機或變速箱或使用動力的機器或設備,將圓周體的重力轉化為可利用的動力;所述的圓周體指球體、圓柱體和進行晃動或擺動的非圓體,所述的圓柱體指輪子類物體;所述的非圓體指帶有圓弧底面的物體或運動方式為晃動或擺動的物體;圓周體的運動方式包括轉動或滾動或晃動;所述的勢能區(qū)指圓周體的下方;或,
一種重力節(jié)能裝置,所述的重力節(jié)能裝置指重力節(jié)能抽油機,其特征是有至少一個圓周體,在圓周體的勢能區(qū)有重力輸出裝置,重力輸出裝置將圓周體的重力轉化為可利用的動力,傳遞給抽油機的變速箱或皮帶輪或齒輪或拉桿;所述的圓周體指球體、圓柱體和進行晃動或擺動的非圓體,所述的圓柱體指輪子類物體;所述的非圓體指帶有圓弧底面的物體或運動方式為晃動或擺動的物體;圓周體的運動方式包括轉動或滾動或晃動;所述的勢能區(qū)指圓周體的下方;所述的拉桿指傳遞動力給抽油桿的零件,包括游梁式抽油機的連桿;或,
一種重力節(jié)能裝置,所述的重力節(jié)能裝置指重力節(jié)能抽油機,其特征是有至少一個圓周體,在圓周體上部安裝有驅動裝置,在圓周體的勢能區(qū)有重力輸出裝置,驅動裝置驅動圓周體運動,重力輸出裝置將圓周體的重力能輸出并轉化為可利用的動力,傳遞給抽油機的變速箱或皮帶輪或齒輪或拉桿;所述的圓周體指球體、圓柱體和進行晃動或擺動的非圓體,所述的圓柱體指輪子類物體;所述的非圓體指帶有圓弧底面的物體或運動方式為晃動或擺動的物體;圓周體的運動方式包括轉動或滾動或晃動;所述的勢能區(qū)指圓周體的下方;所述的拉桿指傳遞動力給抽油桿的零件,包括游梁式抽油機的連桿;或,
一種重力節(jié)能裝置,所述的重力節(jié)能裝置指重力節(jié)能抽油機,其特征是有至少一個圓周體,在圓周體上部安裝有驅動裝置,驅動裝置驅動圓周體運動,設置在圓周體勢能區(qū)的齒輪或摩擦輪或齒孔輪或凸點或接收桿將圓周體的動力傳遞給抽油機的變速箱或皮帶輪或齒輪或拉桿;所述的圓周體指球體、圓柱體和進行晃動或擺動的非圓體,所述的圓柱體指輪子類物體;所述的非圓體指帶有圓弧底面的物體或運動方式為晃動或擺動的物體;圓周體的運動方式包括轉動或滾動或晃動;所述的勢能區(qū)指圓周體的下方;所述的拉桿指傳遞動力給抽油桿的零件,包括游梁式抽油機的連桿。新增內容結束)
2、一種重力節(jié)能裝置,其特征是圓周體6的立柱7與固定支點8活動連接,或圓周體6的立柱7落在凹窩里,有驅動裝置驅動圓周體6晃動,圓周體6的驅動裝置包括電動機11、偏心輪12和連桿13,電動機11安裝在門架10上,門架10安裝在圓周體6的兩邊或周邊,連桿13的左端連接在偏心輪上,右端與立柱7活動連接,工作時,電動機的偏心輪帶動連桿13,連桿13帶動立柱7,使圓周體來回晃動;有傳遞棒9與圓周體6活動連接,圓周體6晃動時,傳遞棒9隨之上下運動,將傳遞棒9與重力接收裝置連接,把圓周體6的重力傳遞出去;所述的重力接收裝置可以是偏心輪或曲柄,把傳遞棒9的上下往復運動轉變成旋轉運動,用于驅動發(fā)電機或使用動力的機器或設備;重力接收裝置還可以是磁鐵,磁鐵與傳遞棒連接,工作時,磁鐵上下運動,來回切割線圈的磁力線,發(fā)電出來,圓周體的重力能得以輸出并轉化為可利用的動力;所述的圓周體輸出的能量大于其消耗的能量;
或,其特征是在承載面上安放一個球狀或柱狀圓周體,有驅動裝置驅動圓周體來回滾動,在圓周體的勢能區(qū)設置有接收重力的凸點,凸點露出在承載面之上,凸點可以由金屬制成樁狀或柱狀或半圓狀或三角狀,凸點與圓周體上的重力傳遞點相應,凸點帶有回位彈簧,隨著圓周體的來回滾動,凸點被壓下或彈起,凸點的上下運動通過偏心輪裝置或曲軸裝置或齒輪齒條裝置轉變成旋轉運動,推動電動機或變速箱或使用動力的機器或設備工作,將圓周體的重力能輸出并轉化為可利用的動力;或,凸點與磁鐵連接,凸點的上下運動推動磁鐵切割磁力線發(fā)電,將圓周體的重力能輸出并轉化為可利用的動力;所述的圓周體輸出的能量大于其消耗的能量;
或,其特征是在承載面上安放一個圓周體,在圓周體的上方安裝圓周體的驅動裝置,圓周體上有重力傳遞點,在圓周體的勢能區(qū)設置有重力接收桿,重力接收桿設有杠桿的支點,重力接收桿的一端與圓周體上的重力傳遞點相應,隨著圓周體的來回滾動做上下運動,重力接收桿的另一端帶有齒輪或摩擦輪或齒孔輪,通過齒輪傳動或摩擦傳動或齒孔傳動,將圓周體的重力能輸出并轉化為可利用的動力;所述的圓周體輸出的能量大于其消耗的能量;
或,其特征是在承載面上安放一個圓周體,圓周體上設有圓周體齒輪,在圓周體的上方安裝一個圓周體的驅動裝置,驅動裝置帶有驅動齒輪,驅動齒輪在圓周體上方與圓周體齒輪嚙合,驅動圓周體轉動,在圓周體的勢能區(qū)安裝一個重力輸出裝置,重力輸出裝置帶有接收齒輪,接收齒輪在圓周體的勢能區(qū)與圓周體齒輪嚙合,驅動齒輪驅動圓周體齒輪,圓周體齒輪驅動接收齒輪,接收齒輪的主體安裝在承載面之下,有部分接收齒輪露出在承載面之上,與圓周體齒輪嚙合,接受圓周體齒輪的傳動,接收齒輪驅動發(fā)電機或變速箱或使用動力的機器或設備,將圓周體的重力能輸出并轉化為可利用的動力;所述的圓周體輸出的能量大于其消耗的能量;所述的圓周體是球狀或柱狀圓周體;所述的齒輪可以是摩擦傳動的摩擦輪或齒孔傳動的齒輪和孔輪;所述的齒孔傳動就像電影機或照相機中齒輪帶動膠片的結構一樣,不同的是本發(fā)明所述的齒孔可以是圓形輪子上的齒孔,也可以是直板上的齒孔。
3、一種重力節(jié)能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圓周體指具有高位重力勢能的固體;所述的圓周體具有重力面;運動中的圓周體可以輸出大于其消耗的能量;所述的圓周體由金屬、塑料、石頭、泥土、樹脂材料、水泥混凝土單獨或組合制成;所述的勢能指圓周體的固體高位重力勢能;
或,(新增內容:圓周體可以由二部分或多部分組成;比如軸向分成多節(jié),串連在一起;扶正輪可以具有彈性;在接收齒輪19的同一軸上或同一軸向上,設置一個或多個頂輪;新增內容結束)
或,所述的勢能區(qū)指圓周體的固體高位重力勢能區(qū),即圓周體的下方,或叫懸空區(qū),包括圓周體下方所有的區(qū)域;圓周體通過著地點與承載面接觸;所述的著地點指圓周體上,與承載面相接觸的一個點或一條線;所述的承載點指承載面上,與圓周體的著地點接觸的一個點或一條線;所述的承載面指承載基礎的表面;所述的承載基礎指承載圓周體及其相關設備或設施的基礎,所述的承載基礎由金屬、塑料、石頭、泥土、樹脂材料、水泥混凝土單獨或組合構成;所述的凸點由金屬、塑料、石頭、泥土、樹脂材料、水泥混凝土單獨或組合制成;所述的驅動裝置的動力可以是電動機或內燃機或人力或人力機械或畜力機械;所述的門架10安裝在圓周體附近。門架10有二個或多個立柱,分布在圓周體兩邊或周邊,立柱上面有橫梁連接,門架可以呈“門”字形或框架形,門架可以由圓周體附近的建筑物或房子的墻壁和房頂代替。門架10為圓周體及其相關機器或設備提供安裝或運動的基礎條件。門架10由金屬、塑料、石頭、泥土、樹脂材料、水泥混凝土單獨或組合制成;
或,所述的圓周體呈球狀或柱狀或不規(guī)則形狀或非圓體狀,所述的柱狀包括圓柱狀或方柱狀或多面體柱狀,多面體柱狀指柱狀表面有多面;所述的非圓體包括帶有圓弧底面的物體或運動方式為晃動的物體;所述的圓周體可以作為糧倉、煤場、庫房使用,一物多用;房屋、糧倉、貨場均可成為圓周體或圓周體的一部分;圓周體的重量或體積根據(jù)需要確定;圓周體可以帶有突出結構5;
或,所述的圓周體齒輪連接在圓周體上,與球狀圓周體同一球心或與柱狀圓周體同一軸向,所述的軸向指圓周體旋轉時的軸的方向;或所述的圓周體齒輪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球狀圓周體的球徑或圓柱狀圓周體的直徑;或所述的圓周體齒輪可以位于球狀圓周體的兩邊或位于柱狀圓周體的兩頭;
或,所述的圓周體的運動為轉動或滾動或晃動,所述的滾動包括在軌道上或平臺上或弧形承載面上滾動,所述的滾動包括直線滾動或曲線滾動,所述的滾動包括在原地滾動,所述的滾動包括在360度以內或360度以上滾動。
或,所述的圓周體設置限位裝置或回位裝置,所述的限位裝置可以是限位彈簧或限位樁或限位輪或限位邊;所述的回位裝置可以是回位彈簧或回位樁回位輪或回位邊。
或,所述的驅動裝置包括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所述的動力裝置包括電動機或內燃機或人力或畜力或風力或水力,所述的傳動裝置包括齒輪傳動裝置或齒輪齒條傳動裝置或皮帶傳動裝置或摩擦傳動裝置或凸輪傳動裝置,
或,所述的重力輸出裝置包括重力傳遞裝置和重力接收裝置;所述的重力傳遞裝置包括重力傳遞點或重力傳遞桿或重力傳遞棒或重力傳遞輪,所述的重力傳遞桿呈桿狀,可懸掛在圓周體上,所述的重力傳遞棒呈棒狀,連接在圓周體上;可以有多個傳遞桿或多個傳遞棒,相應也有多個接受傳遞的裝置;所述的重力傳遞輪包括齒輪或滑輪或摩擦輪或鏈輪或齒孔輪;所述的重力接收裝置包括重力接收桿或重力接收凸點或重力接收輪;所述的重力接收輪包括重力接收齒輪或重力接收摩擦輪或皮帶輪或重力接收鏈輪或重力接收孔輪,所述的孔輪指齒孔傳動的孔輪,所述的重力接收輪可以帶有棘輪裝置;
或,所述的重力接收裝置可以是偏心輪或曲柄,偏心輪或曲柄把傳遞裝置的上下往復運動轉變成旋轉運動,用于驅動發(fā)電機或變速箱或使用動力的機器或設備;重力接收裝置還可以是磁鐵,磁鐵與傳遞棒連接,工作時,磁鐵上下運動,來回切割線圈的磁力線;
或,所述的圓周體齒輪的直徑可以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圓周體的直徑,以方便圓周體的設計和使用;所述的著地點可以在圓周體的兩端或中部,所述的承載面可以是軌道或硬質臺面;
或,根據(jù)需要設定圓周體的運動速度;可以有多個圓周體同時工作或聯(lián)合在一起工作,可以用連桿將多個圓周體連接,由一個驅動裝置驅動多個圓周體;所述的重力能獲取裝置可以安裝在地下或半地下。
、一種重力節(jié)能裝置,其特征是用來發(fā)電或驅動交通工具或驅動工業(yè)設備或加工冷或熱,所述的交通工具包括車、船、火車、飛機、人造衛(wèi)星。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提供了一些獲取重力能源的方法和裝置,克服了公知的重力獲取裝置不能做到輸出大于輸入的困難,首次實現(xiàn)了“永動機”的夢想,可以為人類提供了充足的清潔廉價能源。本發(fā)明避免了化石能源數(shù)量有限,成本高,污染嚴重的不足,可以代替化石能源,成為人類的主要常規(guī)能源。本發(fā)明解決了一方面是巨大的能源危機,但另一方面卻是巨大的重力能源無法利用的難題,有助于人類走出能源危機、環(huán)境危機!重力能無處不在,永不枯竭,比水電、風電更方便,成本更低。由簡單搞復雜很容易,由復雜搞簡單不容易。本發(fā)明比公知技術更簡單。至少,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利用重力的新方法、新裝置。至少,本發(fā)明的方法和裝置可以節(jié)省能源,可以為各種機器設備節(jié)能,可以為節(jié)能減排做出貢獻。
、附圖說明及實施例。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
圖1是一種球狀或圓柱狀圓周體示意圖。圖2是一種不規(guī)則形狀的圓周體示意圖。
圖3是一種有固定支點的圓周體示意圖。圖4是圓周體帶有弧形承載面示意圖。
圖5是圓周體帶有齒輪結構示意圖。圖6是圓周體與凸點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5的a向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圓周體帶有著地點齒輪和圓周體齒輪結構示意圖。
圖9是圓周體通過接收桿輸出能量的結構示意圖。
圖1,球狀(也可以是圓柱狀)圓周體位于承載面3上。圓周體1具有勢能區(qū)2。球狀圓周體的承載點(也叫著地點)四周都是勢能區(qū),圓柱狀圓周體的弧形兩邊是勢能區(qū)。圓周體1可以轉動或滾動。滾動幅度可以在360度以內或360度以上。從圖中可以看出,圓周體1里面裝有液體和方形石塊。圓周體1也可以作為糧倉、煤場、庫房使用,一物多用。圓周體1的體積或重量根據(jù)需要確定。當然,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圓周體的體積和重量越大越好。因為體積和重量越大,其重力就越大,輸出的重力就越大,效果就越好。
圓周體可以由金屬、塑料、石頭、泥土、樹脂材料、水泥混凝土等材料單獨或組合構成。房屋、礦石、糧倉、車輛、液體均可以成為圓周體的一部分,圓周體內部可以容納人或動物或液體。在實際應用中,雖然不可能達到如圓周定律的第一定律那樣的理想狀態(tài)。但是可以使其盡量接近理想狀態(tài),盡量使圓周體的著地半徑不變短、承載面不凹陷。當然,理想狀態(tài)與非理想狀態(tài)的差距往往影響不大,經常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比如上面所說的“切西瓜”,盡管西瓜的質量分布不均勻,切西瓜的位置也不一定是正中間,切開后的兩瓣西瓜的質量不相等,但仍然可以表現(xiàn)出《圓周定律》的規(guī)律來。
本發(fā)明所述的圓周體指具有重力面、具有高位重力勢能的固體。能夠運動的高位固體都可以成為圓周體,借助于重力轉換裝置,運動中的圓周體所輸出的能量可以大于其消耗的能量;所述的圓周體的著地點指圓周體上,與承載面相接觸的一個點或一條線;所述的承載點指承載面上,與圓周體的著地點對應接觸的一個點或一條線;所述的承載面是圓周體的承載基礎的表面;承載面也可以是地面或路面或軌道面,各種車輛均可以加工成為圓周體或圓周體的一部分。所述的承載基礎指承載圓周體及其相關設備或設施的基礎,所述的承載基礎由金屬、塑料、石頭、泥土、樹脂材料、水泥混凝土等材料單獨或組合構成;所述的勢能區(qū)指圓周體的固體高位重力勢能區(qū)。所述的勢能區(qū)指圓周體下面的空間,即圓周體的懸空區(qū)??梢詫A周體的著地點進行加工,或制作專門的著地點零部件,使之堅固耐用,運轉靈活。
圖2,具有圓弧底面的不規(guī)則形狀的圓周體4位于承載面3上。圓周體4的兩邊還有突出結構5。突出結構5具有增加重力、減小體積、擴大用處的作用。所有的圓周體都可以帶有突出結構5。突出結構5也可以呈其他形狀或結構,比如方形、圓形、橢圓形、不規(guī)則形。圓周體4的底面可以是球面,也可以是圓柱體的圓弧面。圓周體4的底面以上部分還可以呈其他形狀或結構。該圓周體不能如圖1的圓周體1那樣360度滾動,只能是兩邊來回滾動。雖然圓周體4的運動看起來也是晃動,其實還是滾動,因為圓周體4的著地點可以離開原始承載點位置。原始承載點位置即圓周體4運動前所在的承載面上的位置。凡是著地點離開原始承載點位置的運動,都是滾動。
圖3,圓周體6的立柱7與固定支點8活動連接。圓周體6沒有圓弧底面。該圓周體只能是兩邊晃動。圓周體6只要一動,其重心就會降低,沿著其晃動的半徑曲線逐漸降低。隨著其重心的逐漸降低,驅動其晃動所需的力逐漸加大。所以其晃動幅度不宜過大。圓周體6還可以呈其他形狀或結構。比如方形、圓形、三角形、仿形。支點8也可以變成凹窩,立柱7的下端直接落在凹窩里。圓周體6的晃動不同于圓周體4的晃動,圓周體6的著地點無法離開原始起點位置,只能是原地晃動。當然圓周體6也可以像圓周體4那樣具有圓弧底面,其運動方式就是原地來回滾動。
圓周體6的驅動裝置包括電動機11、偏心輪12和連桿13。電動機11安裝在門架10上。門架10安裝在圓周體附近。門架10有二個或多個立柱,分布在圓周體兩邊或周邊,立柱上面有橫梁連接,門架可以呈“門”字形或框架形,門架可以由圓周體附近的建筑物或房子的墻壁和房頂代替。門架10為圓周體及其相關機器或設備提供安裝或運動的基礎條件。門架10由金屬、塑料、石頭、泥土、樹脂材料、水泥混凝土單獨或組合制成;
偏心輪12安裝在電動機的軸上。偏心輪12也可以換成曲軸,效果是一樣的。連桿13的左端連接在偏心輪上,右端與立柱7活動連接。工作時,電動機的偏心輪帶動連桿,連桿帶動立柱7,使圓周體來回晃動。電動機的旋轉運動變成了圓周體6的往復運動。所述的驅動裝置的動力可以是電動機或內燃機或人力或人力機械或畜力機械;驅動裝置的作用就是驅動圓周體運動。凡是公知技術中與驅動裝置相關的技術都可以用于本發(fā)明。因為偏心輪或曲柄都是公知技術,這里不需贅述。
圓周體6帶有重力輸出裝置。所述的重力輸出裝置包括傳遞棒9以及重力接收裝置。圓周體6的勢能區(qū)帶有兩個重力傳遞棒9,傳遞棒9可以有多個。傳遞棒9與圓周體6活動連接。也可以固定連接。圓周體6晃動時,傳遞棒上下運動。將傳遞棒9與重力接收裝置連接,可以把圓周體6的重力傳遞出去。重力接收裝置可以是偏心輪或曲柄,偏心輪或曲柄把傳遞棒9的上下往復運動轉變成旋轉運動,用于驅動發(fā)電機或變速箱或使用動力的機器或設備。圓周體6的重力能量得以輸出。重力接收裝置還可以是磁鐵,磁鐵與傳遞棒連接。工作時,磁鐵上下運動,來回切割線圈的磁力線,發(fā)出電來。傳遞棒9也可以是傳遞齒條,就是傳遞棒的下端是齒條,相應的重力接收裝置(即從動齒輪)是齒輪。從動齒輪可以帶有棘輪裝置,使從動齒輪只接受傳遞齒條的單向傳動。傳遞齒條的每一次上下動作,都給從動齒輪傳遞一次動力。傳遞齒條也可以固定安裝在圓周體6上,只是需要按照圓周體6的晃動曲線安排傳遞齒條與從動齒輪相關位置。可以去掉連桿13,用偏心輪直接對圓周體6或立柱7傳動,這樣就要在圓周體6的右邊設置回位裝置,使圓周體6在晃動中可以自動回位。回位裝置可以用彈性裝置,彈性裝置包括彈簧。凡是晃動或原地滾動的圓周體,都可以采用回位裝置。因為偏心輪或曲柄或磁鐵切割磁力線或齒條齒輪傳動或彈簧都是公知技術,這里不再贅述。
圖4,圓周體14的弧形承載面15呈弧形,可以對圓周體14起到限位作用。圓周體14只能在弧形承載面里來回滾動。圓周體14的上半部呈三角形,下部呈半圓形。圓周體14也可以采用圖3中圓周體6的驅動裝置和重力輸出裝置。本發(fā)明所述的驅動裝置、回位裝置、圓周體和重力輸出裝置并不限于某個實施例使用,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互相交換,組合使用。比如所述的驅動裝置可以用于所有的圓周體,圓周體可以與任何驅動裝置或重力輸出裝置組合使用。
圖5,在承載面上安放一個圓周體,圓周體上設有圓周體齒輪,在圓周體的上方安裝一個圓周體的驅動裝置,驅動裝置帶有驅動齒輪,驅動齒輪在圓周體上方與圓周體齒輪嚙合,驅動圓周體轉動,在圓周體的勢能區(qū)安裝一個重力輸出裝置,重力輸出裝置帶有接收齒輪,接收齒輪在圓周體的勢能區(qū)與圓周體齒輪嚙合,驅動齒輪驅動圓周體齒輪,圓周體齒輪驅動接收齒輪,接收齒輪的主體安裝在承載面之下,有部分接收齒輪露出在承載面之上,與圓周體齒輪嚙合,接受圓周體齒輪的傳動,接收齒輪驅動發(fā)電機或變速箱或使用動力的機器或設備,將圓周體的重力能輸出并轉化為可利用的動力;所述的圓周體輸出的能量大于其消耗的能量;所述的圓周體是球狀或柱狀圓周體;本發(fā)明所述的齒輪可以是摩擦傳動的摩擦輪或齒孔傳動的齒輪和孔輪;所述的齒孔傳動就像電影機或照相機中齒輪帶動膠片的結構一樣,不同的是本發(fā)明所述的齒孔可以是圓形輪子上的齒孔,也可以是直板上的齒孔。
圓周體1的兩端位于兩個承載墩20上。承載墩由金屬、塑料、石頭、泥土、樹脂材料、水泥混凝土單獨或組合制成;承載墩是一種承載基礎。承載墩為圓周體提供承載面。承載面上與圓周體的著地點相接觸的地方是承載點。承載墩20的承載面也可以是如圖4的弧形承載面15。為方便說明,圖中省略了部分門架及限位輪22、承載輪23,這些內容將在圖7中說明。圓周體1可以直接安放在承載點上。承載點也可以是承載齒輪或承載滑輪或承載滑面。在圓周體上也有相應的設置或結構。圓周體齒輪18也可以安裝在圓周體1的兩端,與所述的承載齒輪嚙合,作為著地點齒輪使用。圓周體的著地點可以具有硬質表層,硬質表層在所述的承載滑輪或承載滑面上運動。承載面可以是軌道面或者是硬質臺面??梢栽诔休d齒輪或承載滑輪或承載滑面使用潤滑油。圓周體1的承載部位也可以設在圓周體的中部。
圓周體1的中部有圓周體齒輪18。圓周體齒輪18具有與圓周體1相同的直徑,圓周體齒輪18的直徑可以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圓周體1的直徑,以方便圓周體的設計和使用。圓周體齒輪18的上方與驅動齒輪16嚙合。驅動齒輪16連接在齒輪軸17上。還有電動機安裝在門架10上對齒輪軸17傳動,圖中省略了電動機。驅動齒輪16也可以通過中介輪接受電動機的傳動。驅動齒輪16也可以直接安裝在電動機的軸上,對圓周體齒輪傳動。圓周體齒輪18接受來自驅動齒輪16的傳動??衫霉夹g制造、安裝圓周體齒輪18。比如可以鑄造一個與圓周體1的直徑相同的大齒輪,與圓周體1一起加工成型,預制在圓周體1上?;蛘邔A周體齒輪18分成多個部分加工,然后安裝到圓周體1上。圓周體齒輪的直徑可以大于圓周體直徑,方便安裝,從圓周體的一頭套進去即可安裝。圓周體1下方的勢能區(qū)內有接收齒輪19。接收齒輪19上邊與圓周體齒輪嚙合,下邊與電動機或變速箱或其他機器或設備的齒輪嚙合,把來自圓周體1的動力轉化。接收齒輪19的主體位于承載面之下,只有部分齒輪露出在圓周體1的勢能區(qū)內。圓周體1上可以有多個圓周體齒輪18,同時對多個接收齒輪19傳動。圓周體1也可以采用摩擦傳動,將齒輪18和驅動輪16換成一對摩擦輪即可。可以將圓周體1及其相關的機器或設備安裝在地下或半地下,防止其意外滾落傷人和節(jié)省地面空間??梢愿鶕?jù)需要設定圓周體的轉速,可以用大小不同的齒輪或變速箱調整圓周體及其相關機器或設備的速度。圓周體可以在運動中不斷輸出相同分量的固體高位重力勢能。圓周體的重力勢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無論使用多少次,圓周體的固體高位重力勢能也不會減少。
可以運用公知技術來幫助完成本發(fā)明,凡是對實施本發(fā)明有用的公知技術均可使用。
圖6,其特征是在承載面上安放一個球狀或柱狀圓周體,有驅動裝置驅動圓周體來回滾動,在圓周體的勢能區(qū)設置有接收重力的凸點,凸點露出在承載面之上,凸點可以由金屬制成樁狀或柱狀或半圓狀或三角狀,凸點與圓周體上的重力傳遞點相應,凸點帶有回位彈簧,隨著圓周體的來回滾動,凸點被壓下或彈起,凸點的上下運動通過偏心輪裝置或曲軸裝置或齒輪齒條裝置轉變成旋轉運動,推動電動機或變速箱或使用動力的機器或設備工作,將圓周體的重力能輸出并轉化為可利用的動力;或,凸點與磁鐵連接,凸點的上下運動推動磁鐵切割磁力線發(fā)電,將圓周體的重力能輸出并轉化為可利用的動力;所述的圓周體輸出的能量大于其消耗的能量。
圖6的結構與圖5不同,技術方案也不同。如果采用圖5的齒輪傳動結構時,不需要凸點。圖6可以說明圓周體與凸點的相互關系。圓周體1的勢能區(qū)有凸點21。圖中,從圓周體1的著地點(即承載面上的承載點)到凸點21與圓周體的接觸點畫有一條直線ef。我們可以看出,當驅動裝置驅動圓周體1爬上凸點21時,圓周體1相當于處在斜面ef上。此時,圓周體1的支點是凸點21。在凸點21與地心連線的延長線ab線的右邊,即圖中的陰影區(qū),圓周體1有一部分重力具有向上的勢能。很顯然,陰影部分的重力是圓周體1爬上凸點21的動力。正是陰影部分的重力,加上驅動裝置的驅動力,使圓周體1爬上凸點21。凸點21越是靠近圓周體1的豎向中心線(即cd線),圖中的陰影就越大,向上的重力勢能就越大。在圓周體1爬上凸點的過程中,圓周體1受到向右的驅動力,隨著驅動力的加大,圓周體1的著地點會有離開承載面的趨勢,以增加對凸點的壓力,直至離開承載面,用上圓周體1的全部重力。只要整個重力轉化裝置的無功損耗小于圓周體1陰影部分的重力,就會有剩余能量產生。凸點的高度可以是圓周體輸出重力時做功的行程。所述的豎向中心線指圓周體上與水平線垂直的中心線。根據(jù)圓周定律第二定律中的“在斜面上的圓周體,無論上升或下降,其重力面始終在支點與地心連線的延長線上”的定律,圖6中的圓周體1的重力面在凸點21備與地心連線的延長線上,即圖中的ab線。ab線就是圓周體1此時的重力面。
做一個“切西瓜”實驗:我們把圖6中的圓周體1當成一個西瓜,從ab線切下去,斜面上方的西瓜(即陰影區(qū))會向斜面上方倒下。為什么!因為斜面上方的西瓜仍然存在勢能區(qū),存在高位勢能。這個實驗可以證明圓周定律第二定律“在斜面上的圓周體,無論上升或下降,其重力面始終在支點與地心連線的延長線上”的內容,這個事實還證明了圓周定律第一定律的“重力面兩邊的重力方向相反”的內容。
根據(jù)上述事實,根據(jù)圓周定律第一定律的“重力面兩邊的重力方向相反”的定律以及第二定律中的“在斜面上的圓周體,無論上升或下降,其重力面始終在支點與地心連線的延長線上”的定律,可以證明:“只要凸點在圓周體的重力勢能區(qū)內,就可以有重力變?yōu)閯恿?。只要驅動圓周體壓下或爬上凸點的力小于圓周體的重力,就可以有重力輸出。只要凸點高度所產生的阻力,即驅動圓周體所需要的動力,小于圓周體的重力,就可以做到:輸出的能量大于輸入的能量”。這是本發(fā)明的事實和理論基礎。
本發(fā)明所述的重力能的獲取裝置就是一種重力發(fā)動機。本發(fā)明的重力發(fā)動機只需要給予第一次原始動力,就可以產生剩余能量(剩余能量也叫增加能量),就可以做到能量自給有余,就可以永遠運動下去,源源不斷地輸出能量。
圖7是圖5的a向視圖,為方便說明,圖中省略了a向的門架和承載墩20。圓周體1上有驅動齒輪16,下有承載輪23,左右兩邊有限位輪22。下方右邊的勢能區(qū)里還有接收齒輪19。該結構在沒有接收齒輪19的情況下,驅動齒輪16驅動圓周體1的力,理論上大于零就行了。圖7中,驅動齒輪16與圓周體齒輪嚙合,驅動圓周體1向右轉動。圓周體齒輪帶動接收齒輪19,接收齒輪19與電動機或變速箱或使用動力的機器或設備的齒輪嚙合,將圓周體1的重力勢能輸出。接收齒輪19離圓周體1的豎向中心線很近,以獲取盡量大的重力勢能。接收齒輪19也可以是摩擦輪或齒孔輪,圓周體上也有相應的摩擦面或齒輪。
限位輪22對圓周體1起到限位作用。限位輪22可以是齒輪,可以與圓周體齒輪在同一平面位置上。限位輪22也可以是滑輪或滑面,與圓周體齒輪不在同一平面位置上。圓周體右邊的限位輪22可以具有彈性,或者與圓周體1保持一定距離,以方便圓周體1向右運動用力。驅動輪16也可以具有彈性,或者保持寬松嚙合,以方便圓周體1向右運動用力。
承載輪23有兩個,位于圓周體1之下。承載輪23的主體位于承載面3之下,只有齒輪部分露出承載面,與圓周體齒輪嚙合??梢杂卸鄠€承載輪23,以分散壓力。齒輪和滑輪都需要帶有軸承,以保證靈活運轉。承載輪23也可以是滑輪或滑面?;啗]有軸,能夠承載圓周體的巨大重力。滑面的承載能力更大。滑面就是圓周體的滑面配合承載面的滑面,與滑動齒輪同原理。本發(fā)明所述的齒輪也可以換成摩擦輪或齒孔輪。所述的齒孔輪是一種傳動裝置,就是齒輪對齒孔傳動中的齒輪和齒孔輪,類似于電影機或照相機中傳動膠片的齒輪和齒孔,不同的是本發(fā)明所述的齒孔可以是圓形輪子上的齒孔,也可以是直板上的齒孔。齒孔輪是公知技術,本發(fā)明人在以前的專利申請文件中有多次公開。
圖8,球形圓周體1的中部有著地點齒輪24。著地點齒輪24具有比圓周體1大的直徑。著地點齒輪24的直徑可以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圓周體1的直徑,以方便設計和使用。著地點齒輪落在承載點齒輪23上。球形圓周體的兩邊有圓周體齒輪18與之連接。圓周體齒輪18可以同時對兩個接收裝置傳動,輸出重力。
圓周體轉動的方式比圓周體晃動的方式更有優(yōu)勢,一是傳遞動力容易,不受行程的限制;二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圓周體的豎向中心線,獲取更大重力;三是結構簡單,節(jié)省場地;四是傳遞動力準確,效率高;五是堅固耐用,成本低??梢栽谝桓S上安裝多個驅動齒輪,只用一個電動機,同時驅動多個圓周體。
圖9,圓周體25是球的一部分,或者是圓柱體的一部分。在圓周體25的勢能區(qū)有接收桿26,接收桿26有支點27,接收桿26左端與圓周體25上的傳遞點相應,接收圓周體25的動力。接收桿26的右端連接有齒輪28,齒輪28與齒輪29嚙合,傳遞動力。
本發(fā)明可以用來發(fā)電或驅動交通工具或工業(yè)設備或加工冷或熱,所述的交通工具包括車、船、火車、飛機、人造衛(wèi)星。圓周定律、重力發(fā)動機可以為人類增加無限的財富。
(新增內容:圖7的結構中,可以沒有驅動齒輪16。接收齒輪19可以帶有動力,代替驅動齒輪16。工作時,接收齒輪19有動力驅動,圓周體1在接收齒輪19上隨之轉動。
在接收齒輪19的同一軸上或同一軸向上,可以設置一個或多個頂輪;頂輪的作用是頂住圓周體1,承擔圓周體1的重量,控制圓周體1與接收齒輪19的間隙,防止圓周體1將接收齒輪19壓壞,或者防止圓周體1與接收齒輪19相互頂死,影響兩者之間的轉動。
本發(fā)明所述的輸入小于輸出,就是給重力轉化裝置輸入了一個單位的能量,輸出了一個單位以上的能量。比如輸入的是1千瓦電量,結果得到了1.5千瓦或者以上的電量。再比如油田的抽油機,原來需要使用50千瓦的電動機才能工作,使用重力節(jié)能裝置以后,使用30千瓦或者以下的電動機也能照樣工作。
本發(fā)明用于油田的抽油機時,可以按照圖5、圖7的結構。接收齒輪19將動力傳給抽油機的變速箱或者動力輪或者拉桿,驅動抽油機工作。變速箱或者動力輪或者拉桿都是抽油機接受動力的裝置。本發(fā)明所述的齒輪傳動可以是鏈條鏈輪傳動。
也可以不按照圖5、圖7的結構。沒有驅動齒輪16。接收齒輪19帶有動力,代替驅動齒輪16。工作時,接收齒輪19有動力驅動,圓周體1在接收齒輪19上隨之轉動,接收齒輪19將動力傳遞給抽油機的變速箱或皮帶輪或齒輪或拉桿,驅動抽油機工作。所述的拉桿指傳遞動力給抽油桿的零件,包括游梁式抽油機的連桿。本發(fā)明的方法和裝置可以節(jié)省能源,可以為抽油機節(jié)能,為人類的節(jié)能減排計劃做出貢獻。新增內容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