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便攜式發(fā)電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微型能量轉換設備,尤其涉及一種便攜式發(fā)電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 對低碳生活、綠色能源的追求及當今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將微小的振動能量轉換成電能的能量采集技術越來越受關注,能夠通過能量采集裝置來驅動的電子部件也日益增多。同時,各種便攜式的電子產(chǎn)品(例如手機、無繩電話、數(shù)碼相機等)越來越多的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這些電子產(chǎn)品大多采用外接充電器進行充電,一次充電使用時間短,充電頻繁,并且在需要充電時,常常由于各種條件而難以實現(xiàn)及時、實地充電,給我們的使用帶來不便。同時,現(xiàn)有的微型發(fā)電裝置的能量轉換組件結構復雜,生產(chǎn)成本高;安裝到電子產(chǎn)品中會增加電子產(chǎn)品的成本;因此亟需一種攜帶方便、可隨時隨地對電子產(chǎn)品充電且結構簡單,成本低的便攜式發(fā)電裝置。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是電子產(chǎn)品無法實現(xiàn)隨時隨地充電,且現(xiàn)有的充電裝置結構復雜,成本高的技術問題。據(jù)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便攜式發(fā)電裝置。一種便攜式發(fā)電裝置,其包括殼體、安裝于殼體上端的機械傳動組件、安裝于殼體下端的與機械傳動組件連接的微型發(fā)電機;微型發(fā)電機上設有發(fā)電機軸,發(fā)電機軸上套設有可轉動的轉子;機械傳動組件包括擺動件、設置在擺動件下側的傳動件;傳動件將擺動件的來回擺動轉化為轉子的同向轉動;傳動件分別與擺動件和轉子連接;發(fā)電機為永磁式發(fā)電機。優(yōu)選地,在微型發(fā)電機的主體上設有圓柱形凹槽;發(fā)電機軸的一端固定在凹槽底部;轉子可轉動的套設在發(fā)電機軸上。優(yōu)選地,在發(fā)電機軸與轉子之間設有滾動軸承;發(fā)電機軸與滾動軸承的內圈過盈配合;轉子與滾動軸承的外圈過盈配合。優(yōu)選地,轉子上設有與轉子固定連接的永磁體,所述永磁體沿徑向方向充磁兩級。優(yōu)選地,擺動件為擺動錘;傳動件包括與擺動件連接的輸入輪、與輸入輪嚙合的第一齒輪組、與轉子固定連接的第二齒輪組、及分別與第一齒輪組、第二齒輪組相嚙合的移動輪。優(yōu)選地,便攜式發(fā)電裝置包括固定在殼體上的第一定位板,擺動錘設置在第一定位板上部;在第一定位板上開設有通孔,在第一定位板上的通孔內設有第一滾動軸承;第一滾動軸承的內圈的上下兩端分別與擺動錘、輸入輪固定連接,外圈固定在第一定位板上。優(yōu)選地,第一齒輪組包括與輸入輪哨合的第一齒輪系、與第一齒輪系哨合的第二齒輪系;第二齒輪組包括固定在第一置物槽內的換向輪、以及與換向輪嚙合并設置在第一置物槽內的輸出輪;微型發(fā)電機的轉子與輸出輪固定連接。優(yōu)選地,移動輪與第二齒輪系、輸出輪嚙合;或所述移動輪與第二齒輪系、換向輪( 合。優(yōu)選地,發(fā)電機軸依次穿過轉子、殼體、輸出輪并與第二定位板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手機。一種手機,其包括便攜式發(fā)電裝置,其中便攜式發(fā)電裝置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便攜式發(fā)電裝置。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便攜式發(fā)電裝置,可以對便攜式電子產(chǎn)品進行隨時隨地的充電,方便用戶的使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便攜式發(fā)電裝置其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結構緊湊,便于安裝在便攜式電子產(chǎn)品中。
圖I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便攜式發(fā)電裝置的分解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傳動件的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移動輪與輸出輪嚙合的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移動輪與換向輪嚙合的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發(fā)電裝置的組合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如圖1-5所示,一種便攜式發(fā)電裝置,其包括殼體13、安裝于殼體13上端的機械傳動組件I、安裝于殼體13下端的與機械傳動組件I連接的微型發(fā)電機2 ;微型發(fā)電機2上設有發(fā)電機軸21,發(fā)電機軸21上套設有可轉動的轉子20 ;機械傳動組件I包括擺動件、設置在擺動件下側的傳動件;傳動件將擺動件的來回擺動轉化為轉子20的同向轉動;傳動件分別與擺動件和轉子20連接。擺動件為擺動錘10,傳動件包括與擺動錘10連接的輸入輪12、與輸入輪12嚙合的第一齒輪組15、與轉子20固定連接的第二齒輪組17、及分別與第一齒輪組15、第二齒輪組17相嚙合的移動輪16。其中,便攜式發(fā)電裝置還包括固定在殼體13上的第一定位板11,擺動錘設置在第一定位板11上;本實用新型對第一定位板11的形狀不做特殊要求,只要可以起到定位作用的任意形狀都適用于本實用新型;在第一定位板11中心位置上開設有通孔,在所述通孔內設有第一滾動軸承,擺動錘10與第一滾動軸承的內圈固定連接,第一定位板11與第一滾動軸承的外圈固定連接;同時,傳動件中的輸入輪12設置在第一定位板11的下側,輸入輪12與第一滾動軸承的內圈固定連接;這樣擺動錘10與輸入輪12同時固定在第一滾動軸承的內圈上使得擺動錘10與輸入輪12同步轉動,即擺動錘10轉動帶動輸入輪12相對于第一定位板11做無阻礙轉動;第一定位板11固定在殼體13上,優(yōu)選的連接方式為螺栓連接。在第一定位板11上還開設有定位第一齒輪組15的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0027]擺動錘10、第一滾動軸承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零部件,在此不再贅述,其中本實用新型的擺動錘來回擺動是指擺動錘可以沿著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擺動;傳動件可以將擺動錘沿著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方向的擺動轉化為轉子的同向轉動,即無論擺動錘沿著順時針或者逆時針轉動,在傳動件的作用下轉子始終朝著同一個方向轉動;本實施例中所描述傳動件的轉化方式為其中一種優(yōu)選方式,其他所有能實現(xiàn)這種功能的傳動件均可適用于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對殼 體13的形狀不做特殊要求,可以為立方體,也可以為圓柱體;優(yōu)選地,其為圓柱體;在殼體13的上下兩端分別設有第一置物槽、第二置物槽;機械傳動件I設置在第一置物槽內,微型發(fā)電機設置在第二置物槽內。傳動件包括與擺動件連接的輸入輪12、與輸入輪12嚙合的第一齒輪組15、與第一齒輪組15嚙合的移動輪16、與移動輪16嚙合的第二齒輪組17。其中,第一齒輪組15包括與輸入輪12哨合的第一齒輪系151,與第一齒輪系151哨合的第二齒輪系152 ;第一齒輪系151包括第一齒輪軸1511、固定在第一齒輪軸1511上的第一齒輪片1512、及設置在第一齒輪片1512下側并與第一齒輪片1512固定連接的第二齒輪片1513 ;其中第一齒輪軸151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置物槽內,另一端伸入到第一定位板11上的第一定位孔中,且第一齒輪軸1511可以沿其軸線無阻礙轉動;本實用新型對第一齒輪片1512與第二齒輪片1513的固定方式不做特殊要求,只要可以使第一齒輪片1512與第二齒輪片1513牢固的固定在一起,且第一齒輪片1512與第二齒輪片1513之間無相對轉動即可;第一齒輪片1512、第二齒輪片1513與第一齒輪軸1511之間采用過盈配合,這樣可以使第一齒輪系151同時轉動,提高轉動傳遞效率;第二齒輪片1513的最大半徑大于第一齒輪片1512,這樣可以使得第一齒輪系151與第二齒輪系152之間的轉動傳遞的更加可靠。第二齒輪系152包括第二齒輪軸1521、固定在第二齒輪軸1521上的第三齒輪片1522、設置在第三齒輪片1522下側并與第三齒輪片1522固定連接的第四齒輪片1523 ;第二齒輪軸1521—端固定在第一置物槽內,另一端伸入到第一定位板11上的第二定位孔中,且第二齒輪軸1521可以沿其軸線無阻礙轉動;本實用新型對第三齒輪片1522與第四齒輪片1523的固定方式不做特殊要求,只要可以使第三齒輪片1522與第四齒輪片1523牢固的固定在一起,且第三齒輪片1522與第四齒輪片1523之間無相對轉動即可;第三齒輪片1522、第四齒輪片1523與第二齒輪軸1521之間采用過盈配合;這樣可以使第二齒輪系152同時轉動,提高轉動傳遞效率;第四齒輪片1523的最大半徑大于第三齒輪片1522,這樣可以使得第二齒輪系152與第一齒輪系151之間的轉動傳遞的更加可靠;其中輸入輪13與第一齒輪片1512嚙合,第二齒輪片1512與第三齒輪片1522嚙合。第二齒輪組17包括定位在第一置物槽內的換向輪171、與換向輪171嚙合的輸出輪172 ;其中換向輪171包括換向齒輪軸1711,套設在換向齒輪軸1711上的換向齒輪1712 ;優(yōu)選地,換向齒輪1712與換向齒輪軸1711為過盈配合;這樣可以增加換向輪171的轉動效率;在微型發(fā)電機部2上設有轉子20 ;輸出輪172與設置在微型發(fā)電機部2上的轉子20固定連接并套設在發(fā)電機軸21上;在第一齒輪組15與第二齒輪組17之間嚙合有移動輪16 ;移動輪16包括移動軸、套設在移動軸上并與第一齒輪組15、第二齒輪組17分別嚙合的移動齒輪片;在第四齒輪片1522沿著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方向轉動時,移動輪16可以分別與輸出輪172或換向輪171嚙合。[0033]傳動件還包括用于定位移動輪16及第二齒輪組17的第二定位板14,在第二定位板14上開設有第三定位孔,換向齒輪軸1711的一端定位在第一置物槽內,另一端伸入到第三定位孔中,且可以沿其軸線無阻礙轉動;在第二定位板14上還設有第一滑動槽141,在第一置物槽底面相對應的位置處開設有第二滑動槽18 ;移動輪16的移動軸的兩端分別伸入到第一滑動槽141、第二滑動槽中18,并可在第一滑動槽141與第二滑動槽18中邊旋轉邊滑動。當?shù)谒凝X輪片1522沿順時針轉動時,移動輪16在第四齒輪片1522的帶動下,邊轉動邊移動到第一滑動槽141、第二滑動槽18的最左側,這時,移動輪16與輸出輪172直接嚙合,輸出輪172順時針轉動;當?shù)谒凝X輪片1522沿逆時針方向轉動時,移動輪16在第四齒輪片1522的帶動下,邊轉動邊滑動到第一滑動槽141、第二滑動槽18的最右端;這時,移動輪16與換向輪171嚙合,換向輪171與輸出輪172嚙合,輸出輪172順時針轉動,這樣,無論擺動錘10沿哪個方向轉動,輸出輪172始終沿著一個方向轉動,這樣大大的增加了發(fā)電裝置的靈活性,也提高了發(fā)電裝置的效率。在殼體13下部的第二置物槽內,設置有微型發(fā)電機2、;在殼體13的底部還設有·用于定位微型發(fā)電機2的第三定位板22 ;在發(fā)電機主體上設有圓柱形凹槽,發(fā)電機軸21 —端固定在凹槽底部;發(fā)電機軸21依次穿過發(fā)電機2、轉子20、輸出輪172、殼體13并固定在第二定位板14上,發(fā)電機軸21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三定位板22上;在發(fā)電機軸21上套設有第二滾動軸承,第二滾動軸承的內圈與發(fā)電機軸21過盈配合,第二滾動軸承的外圈與轉子20固定連接,這樣轉子20可以相對于發(fā)電機軸21無阻礙轉動;且在轉子20上設有與轉子固定連接的永磁體,且在永磁體沿徑向方向充磁兩級;其中永磁體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技術,在此不再贅述。本實用新型的便攜式發(fā)電裝置的工作原理為擺動錘10沿著順時針方向擺動時,帶動第一滾動軸承的內圈沿順時針滾動,由于擺動錘10與輸入輪12都固定在第一滾動軸承的內圈上,且擺動錘10與輸入輪12同步轉動,所以輸入輪12沿著順時針方向轉動;輸入輪12與第一齒輪系15的第一齒輪片1511哨合,第一齒輪片1511沿著逆時針方向轉動,與第一齒輪片1511固定連接且同步轉動的第二齒輪片1513沿逆時針方向轉動;第二齒輪片1513與第二齒輪系152的第三齒輪片1522嚙合,第三齒輪片1522沿順時針轉動,與第三齒輪片1522固定連接且同步轉動的第四齒輪片1523沿逆時針方向轉動;第四齒輪片1523與移動輪16嚙合,并使得移動輪16移動到第一滑動槽141、第二滑動槽18的最左端;這時,移動輪16與輸出輪172直接嚙合,輸出輪172沿著順時針方向轉動;并帶動轉子繞著發(fā)電機軸轉動,從而帶動發(fā)電機發(fā)電。擺動錘10沿著逆時針方向擺動時,帶動第一滾動軸承的內圈沿逆時針方向滾動,由于擺動錘10與輸入輪12都固定在第一滾動軸承的內圈上,且擺動錘10與輸入輪12同步轉動,所以輸入輪12沿著逆時針方向轉動;輸入輪12與第一齒輪系151的第一齒輪片1512嚙合,第一齒輪片1512沿著順時針方向轉動,與第一齒輪片1511固定連接且同步轉動的第二齒輪片1513沿順時針方向轉動;第二齒輪片1513與第二齒輪系152的第三齒輪片1522嚙合,第三齒輪片1522沿逆時針轉動,與第三齒輪片1522固定連接且同步轉動的第四齒輪片1523沿順時針方向轉動;第四齒輪片1523與移動輪16嚙合,并使得移動輪16移動到第一滑動槽141、第二滑動槽18的最右端,這時,移動輪16與換向輪171嚙合,換向輪171沿著逆時針方向轉動,換向輪171與輸出輪172嚙合,輸出輪172沿著順時針方向轉動,綜上所述,無論擺動錘10是順時針轉動還是逆時針轉動,輸出輪172始終朝著一個方向轉動;輸出輪172轉動帶動與輸出輪172固定連接的轉子20轉動,轉子20轉動使得微型發(fā)電機2開始工作,產(chǎn)生電能,為便攜式電子產(chǎn)品充電。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便攜式發(fā)電裝置,其結構簡單,且無論發(fā)電裝置內的擺動件順時針還是逆時針方向轉動;傳動件都會將擺動件的機械轉動傳遞給輸出輪,帶動設置在微型發(fā)電機上的轉子轉動,從而使發(fā)電機產(chǎn)生電能并對電子設備充電;從而大大簡化了裝置的電路設計,使得裝置的結構變得更加簡單;同時,制造成本低;可以便攜式電子產(chǎn)品進行隨時隨地的充電,方便用戶使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便攜式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殼體、安裝于殼體上端的機械傳動組件、安裝于殼體下端的與所述機械傳動組件連接的微型發(fā)電機;所述微型發(fā)電機上設有發(fā)電機軸,所述發(fā)電機軸上套設有可轉動的轉子;所述機械傳動組件包括擺動件、將所述擺動件的來回擺動轉化為轉子的同向轉動的傳動件;所述傳動件設置在所述擺動件下側;所述傳動件分別與擺動件和轉子連接;所述發(fā)電機為永磁式發(fā)電機。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便攜式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微型發(fā)電機的主體上設有圓柱形凹槽;所述發(fā)電機軸的一端固定在凹槽底部;所述轉子可轉動的套設在發(fā)電機軸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攜式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發(fā)電機軸與轉子之間設有第二滾動軸承;所述發(fā)電機軸與第二滾動軸承的內圈過盈配合;所述轉子與第二滾動軸承的外圈過盈配合。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便攜式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子上設有與轉子固定連接的永磁體,所述永磁體沿徑向方向充磁兩級。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便攜式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擺動件為擺動錘;所述傳動件包括與擺動件連接的輸入輪、與所述輸入輪嚙合的第一齒輪組、與轉子固定連接的第二齒輪組、及分別與第一齒輪組、第二齒輪組相嚙合的移動輪。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便攜式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攜式發(fā)電裝置包括固定在殼體上的第一定位板,所述擺動錘設置在第一定位板上部;在所述第一定位板上開設有通孔,在所述第一定位板上的通孔內設有第一滾動軸承;所述第一滾動軸承的內圈的上下兩端分別與擺動錘、輸入輪固定連接,外圈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板上。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便攜式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齒輪組包括與所述輸入輪嚙合的第一齒輪系、與所述第一齒輪系嚙合的第二齒輪系;所述第二齒輪組包括固定在第一置物槽內的換向輪、以及與換向輪嚙合并設置在第一置物槽內的輸出輪;所述微型發(fā)電機的轉子與所述輸出輪固定連接。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便攜式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輪與第二齒輪系、輸出輪嚙合;或所述移動輪與第二齒輪系、換向輪嚙合。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便攜式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發(fā)電機軸依次穿過轉子、殼體、輸出輪并與第二定位板固定連接。
10.一種便攜式設備,其包括便攜式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攜式發(fā)電裝置為權利要求1-9任意一項所述的便攜式發(fā)電裝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便攜式發(fā)電裝置,其包括殼體、安裝于殼體上端的機械傳動組件、安裝于殼體下端的與機械傳動組件連接的微型發(fā)電機;微型發(fā)電機上設有發(fā)電機軸,發(fā)電機軸上套設有可轉動的轉子;機械傳動組件包括擺動件、設置在擺動件下側的傳動件;傳動件將擺動件的來回擺動轉化為轉子的同向轉動;傳動件分別與擺動件和轉子連接。本實用新型的發(fā)電裝置,其結構簡單,成本低,可以隨時隨地為便攜式電子設備充電。
文檔編號F03G7/08GK202789362SQ20122034540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17日
發(fā)明者楊建鋒, 蔣叢華, 周虎 申請人:比亞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