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內燃機的可變氣門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總體上涉及內燃機的可變氣門系統(tǒng),尤其涉及在發(fā)動機起 動之后的一定時間里展示令人滿意的廢氣排放減少的性能的可變氣門 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日本公開專利申請(Tokkai) 2005-233049中公開了 一種上述類型 的可變氣門系統(tǒng)。在該出版物的可變氣門系統(tǒng)中,通過使在殼體中形 成的液壓室選擇性地提前和延遲進料和排放,連接到凸輪軸的葉片部 件在一個或其它方向上轉動可控的角度,以便根據(jù)發(fā)動機的操作條件 改變或控制每個進氣門的打開/關閉正時(即氣門正時)。在停止發(fā)動 機之前,將葉片部件控制在輕微提前的中間位置,并且由鎖銷鎖定在 該位置,由此抑制殼體和葉片部件之間自由的相對旋轉。由此,提供 在進氣門和排氣門之間適當重疊的閥,其在發(fā)動機起動之后的一定時 間、特別地在冷發(fā)動機起動的時間展示某種廢氣排放的減少。
發(fā)明內容
然而,上述可變氣H系統(tǒng)不能展示令人滿意的廢氣排放減少的性 能,特別是在發(fā)動機受到緊急制動和/或突然停止時。也就是,由于葉 片部件釆用的中間位置不是機械穩(wěn)定的,因而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 不能實際上實現(xiàn)將鎖銷突出到鎖定打開中的鎖定操作。在這種情況下, 葉片部件不能鎖定在所需的提前角度位置,因而在冷發(fā)動機起動時不
能實現(xiàn)令人滿意的廢氣排放的減少。
如上所述,可以設計出一種措施,其中在發(fā)動機冷起動時,將一 定量的液壓流體供給到正時提前液壓室,以在正時提前方向上轉動葉 片部件,從而在進氣門和排氣門之間提供一定程度的氣門重疊。然而, 在發(fā)動機冷起動時,液壓流體表現(xiàn)非常低的溫度,因而表現(xiàn)高的粘性。
由于液壓流體的高粘性,沒有立即將液壓流體供給到正時提前液壓室 中,因而不能平滑地實現(xiàn)殼體和葉片部件之間的相對旋轉,這會在發(fā) 動機起動之后的時間引起廢氣排放減少的不良性能。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內燃機的可變氣門系統(tǒng),其不具 有上述缺點。
根據(jù)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內燃機的可變氣門系統(tǒng),其中在發(fā)動機停 止時,通過進氣側相位變化機構和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之間的合作在 進氣門和排氣門之間提供機械穩(wěn)定的氣門重疊,以便隨后在具有機械 穩(wěn)定的氣門重疊的情況下實現(xiàn)發(fā)動機的起動(或重新起動),這會在發(fā) 動機起動之后的 一 定時間引起令人滿意的廢氣排》文的減少。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內燃機的可變氣門系統(tǒng),其 包括進氣側相位變化機構,該進氣側相位變化機構改變進氣門的打開/
關閉正時;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該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改變排氣門 的打開/關閉正時,在發(fā)動機起動之前,〗吏該進氣和排氣側相位變化機 構中的一個保持在第一位置,其中進氣門和排氣門在其間表現(xiàn)最大的 氣門重疊,并且使該機構中的另一個保持在第二位置,其中進氣門和
排氣門在其間表現(xiàn)最小的氣門重疊;以及控制器,在發(fā)動機起動之后,
該控制器使該進氣和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中選定的一個實際上控制在 第一位置,并且使另一個實際上控制在第二位置。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個方面,提供一種可變氣門系統(tǒng),其包括進氣
側相位變化;l/i構,該進氣側相位變化機構改變進氣門的打開/關閉正 時;以及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該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改變排氣門的 打開/關閉正時,在發(fā)動機起動之前,使該進氣和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 中的一個保持在第一位置,其中該進氣門和排氣門在其間表現(xiàn)最大的 氣門重疊,并且使該機構中的另一個保持在第二位置,其中該進氣門 和排氣門在其間表現(xiàn)最小的氣門重疊。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個方面,提供一種改變內燃機的排氣門的打開/ 關閉正時的相位變化機構,其包括在發(fā)動機起動之前使排氣門的打開/ 關閉正時采用最延遲的正時的裝置。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個方面,提供一種控制內燃機的可變氣門系統(tǒng)
方法包括,在發(fā)動機起動之前,使進氣和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中的一 個保持在第一位置,其中進氣門和排氣門在其間表現(xiàn)最大的氣門重疊, 并且使另 一個保持在第二位置,其中進氣門和排氣門在其間表現(xiàn)最小
的氣門重疊;以及在發(fā)動機起動之后,使該進氣和排氣側相位變化機 構中選定的一個確實控制在第一位置,并且使另一個實際上控制在第 二位置。
通過下面連同附圖的描述,本發(fā)明的其它目的和優(yōu)點將變得顯而 易見,其中
附圖1是一些與本發(fā)明的可變氣門系統(tǒng)結合的內燃機部件的透視
附圖2是在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可變氣門系統(tǒng)中使用的排氣側 相位變化機構的截面附圖3是沿附圖2的線A-A的截面圖,其表示在第一實施方式的 可變氣門系統(tǒng)中使用的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最延遲的位置;
附圖4是與附圖3類似的視圖,但是表示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最 提前的位置;
附圖5是在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可變氣門系統(tǒng)中使用的進氣側 相位變化機構的截面圖,其表示進氣側相位變化機構最延遲的位置; 附圖6是表示在內燃機停止或剛剛起動時進氣門和排氣門相應的
打開周期的特征附圖7是表示在發(fā)動機完成預熱后空運行時進氣門和排氣門相應 的打開周期的特征附圖8是表示發(fā)動機在中間載荷下時進氣門和排氣門相應的打開 周期的特征附圖9是表示由在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可變氣門系統(tǒng)中使用的
控制單元執(zhí)行的程序操作步驟的流程附圖10是在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中使用的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 的截面附圖ll是沿附圖IO的線B-B的截面圖,其表示在第二實施方式 的可變氣門系統(tǒng)中使用的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最提前的位置;
附圖12是與附圖ll類似的視圖,但是表示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 最延遲的位置;
附圖13是在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的可變氣門系統(tǒng)中使用的進氣 側相位變化機構的截面附圖14是第二實施方式的特征圖,其表示在內燃機停止或剛剛起 動時進氣門和排氣門相應的打開周期;
附圖15是第二實施方式的特征圖,其表示在發(fā)動機完成預熱操作 后空運行時進氣門和排氣門相應的打開周期;
附圖16是第二實施方式的特征圖,其表示發(fā)動機在中間載荷下時 進氣門和排氣門相應的打開周期;以及
附圖17是由在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的可變氣門系統(tǒng)中使用的控 制單元執(zhí)行的程序操作步驟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詳細地描述本發(fā)明的兩個實施方式100和200。
第一實施方式IOO在附圖1至9中表示,第二實施方式200在附 圖1和10至17中表示。
為了容易理解,在下面的描述中使用不同的方向術語如右、左、 上、下、向右等等。然而,這種術語要相對于在其上表示相應的部分 或零件的附圖理解。
如在進行描述時而變得清楚的,本發(fā)明的可變氣門系統(tǒng)應用于操 作汽油的四沖程內燃機。
參照附圖1,表示構成本發(fā)明的可變氣門系統(tǒng)的內燃機的基本部件。
如圖所示,可變氣門系統(tǒng)通常包括進氣和排氣側正時輪04和05 ,
時滑動;進氣和排氣側凸輪軸06和07,正時輪04和05的扭矩分別 傳遞到該進氣和排氣側凸輪軸;安裝在進氣側凸輪軸06上的兩個進氣 側凸輪08和08,用于相對于偏壓彈簧(未示出)的力打開相應的進 氣門(未示出);以及安裝在排氣側凸輪軸07上的兩個排氣側凸輪09 和09,用于相對于偏壓彈簧(未示出)的力打開相應的排氣門(未示 出)。雖然未在附圖中表示,但是每個發(fā)動機的汽缸都可以擁有兩個進 氣門和兩個排氣門。
如圖1所示,在排氣側正時輪05和排氣側凸輪軸07之間排列排 氣側相位變化機構07 (即排氣VTC ),以便根據(jù)發(fā)動機的操作條件控 制排氣門的打開/關閉正時,在進氣側正時輪04和進氣側凸輪軸06之 間排列進氣側相位變化機構(即進氣VTC),以便根據(jù)發(fā)動機的操作 條件控制進氣門的打開/關閉正時。
排氣和進氣側相位變化機構(即排氣VTC和進氣VTC) 1和2 都是葉片類型的,并且通常具有相同的結構。
如圖2和3所示,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排氣VTC) 1包括正時 輪05,該正時輪將扭矩傳遞到排氣側凸輪軸07;葉片部件3,該葉片 部件固定到排氣側凸輪軸07的端部,并且在正時輪05中旋轉接收; 以及液壓回路4,該液壓回路借助液壓力在一個或其它方向上轉動葉 片部件3。
如圖2所示,正時輪05包括具有在其中旋轉接收的葉片部件3 的圓柱形殼體5,覆蓋殼體5的前(或左)開口端的圓形前蓋6,以及 通常是圓形的后蓋7,該后蓋覆蓋殼體5的后(或右)開口端。
如圖1、 2和3所示,圓柱形殼體5、前蓋6和后蓋7借助四個與 排氣側凸輪軸07平行延伸的連接螺栓8聯(lián)合在一起。
參見附圖3,圓柱形殼體5在其內表面的每卯度間隔形成有四個 徑向向內突出的底板(shoes)(即隔墻)5a。如圖所示,當橫向切割 時,每個底板5a通常具有梯形截面,并且在中間部分通常具有螺栓開 口 (無數(shù)字),相應的連接螺栓8穿過該螺栓開口 。
而且,如從圖3理解的,每個底板5a在其向內突出的部分形成有 軸向延伸保持的凹槽(無數(shù)字),其中可操作地保持伸長的密封部件9。 密封部件9通常具有U形截面。雖然未在附圖中表示,在每個保持凹 槽中接收板簧,以便徑向向內即向葉片部件3的環(huán)形葉片轉子部分3a 偏壓密封部件9。
如圖2所示,圓形前蓋6在其中心部分形成有較大的保持開口 6a, 并且在其圓周部分形成有相等間隔的四個螺栓開口 (未示出),該螺栓 開口分別與上述圓柱形殼體5的四個螺栓開口對準或合并。
如圖2所示,圓形后蓋7在其后(或右)端部形成有齒輪7a,在 該齒輪周圍,可操作地放置上迷正時鏈03 (參見附圖1)。而且,圓形 后蓋7在其中心部分形成有軸接收通孔7b。
如圖3所示,葉片元件3包括具有中心螺栓開口 (無數(shù)字)的環(huán) 形葉片轉子部分3a,以及四個從環(huán)形葉片轉子部分3a以每90度間隔 徑向向外突出的葉片3b。
參見附圖2,環(huán)形葉片轉子部分3a的前面小直徑部分在圓形前蓋 6的保持開口 6a中旋轉接收,而環(huán)形葉片轉子部分3a的后面小直徑 部分在圓形后蓋7的通孔7b中i走轉接收。
如圖2所示,葉片部件3借助穿過葉片轉子部分3a的螺栓開口的 連接螺栓50固定到排氣側凸輪軸07的前(或左)端。因而,葉片部 件3和排氣側凸輪軸07像單個單元一樣旋轉。
如圖3所示,在葉片部件3的四個葉片3b之中,其中三個的尺寸 相對較小且具有矩形形狀,而另一個的尺寸相對較大且具有梯形形狀。 也就是說,所有三個較小的葉片3a的形狀和尺寸實質上是相同的,另 一個較大的葉片3b大于另外三個較小的葉片3b。四個葉片3b具有如 此的尺寸和排列是為了允許葉片部件3的整個結構具有重量平衡的結 構。
如圖所示,每個葉片3b放置在圓柱形殼體5相鄰的兩個底板5a 之間,并且每個葉片3b在其向外突出的部分形成有軸向延伸的操持凹 槽(無數(shù)字),其中可操作地保持伸長的密封部件10。密封部件10通
常具有u形截面。雖然未在附圖中表示,但是在每個保持凹槽中接收 板簧,以便徑向向外即向圓柱形殼體5的圓柱形內表面偏壓密封部件 10。
而且,如圖3所示,每個葉片3b相對于排氣側凸輪軸07的旋轉 方向的前(或右)側形成有兩個圓形凹槽3c。
由于提供了以上述方式排列的四個葉片3b和四個底板5a,因而 在葉片3b的兩側限定了四個提前液壓室11和四個延遲液壓室12。
如圖2所示,液壓電路4包括連接到提前液壓室11的第一液壓通 道13,連接到延遲液壓室12的第二液壓通道14,以及控制或切換液 壓通道13和14中的每一個與油泵19和排出通道16中的每一個之間 的連接的電磁開關閥17。如圖所示,油泵19通過供給通道15連接到 開關閥17。也就是"^兌,油泵19從油盤18吸油,油再通過排出通道16 返回該油盤。開關閥17的切換動作由將在下文詳細描述的控制單元 22控制。
如圖2所示,在圓柱形桿部件20中形成第一和第二液壓通道13 和14。如圖所示,該桿部件20具有右端部,該右端部在葉片部件3 的環(huán)形葉片轉子部分3a中接收,并且保持在在環(huán)形葉片轉子部分3a 中限定的支承孔端部3d中。桿部件20具有左端部,第一和第二液壓 通道13和14從該左端部通向電磁開關閥17。
在桿部件20的右端部的圓柱形外表面和支承孔端部3d的圓柱形 內表面之間,具有由桿部件20保持的可操作排列的三個環(huán)形密封部件 21。
第一液壓通道13連接到工作室13a,該工作室由上述支承孔端部 3d限定,并且通過桿部件20的右端關閉。工作室13a通過四個在葉 片部件3的葉片轉子部分3a中以均勻的間隔徑向提供的分支通道13b 連接到四個提前液壓室11。
同時,如圖所示,第二液壓通道14在桿部件20中具有其終端右 端。第二液壓通道14連接到在桿部件20的圓柱形右端部周圍形成的 環(huán)形凹槽14a。為了這種連接,在桿部件20中形成分支通道14c。環(huán)
形凹槽14a通過相應的在葉片部件3的環(huán)形葉片轉子部分3a中形成的 第二通道14連接到四個延遲液壓室12。每個第二通道14b通常是L 形狀的。
電磁開關閥17是四端口三位置類型的,其閥部件移動以改變液壓 通道13和14中的每一個與供給通道15和排出通道16中的每一個之 間的流體連接。閥部件的這種運動通過控制單元22控制。借助偏壓彈 簧17a偏壓閥部件以-使其在給定的方向上移動。
由于開關閥17的切換操作,在發(fā)動機起動時,延遲液壓室12由 液壓流體供給,其后,提前液壓室11由液壓流體供給。
在葉片部件3和圓柱形殼體5之間,排列鎖定機構,該鎖定機構 能夠相對于圓柱形殼體5鎖定葉片部件3。
也就是說,如圖2和3所示,鎖定機構排列在葉片部件3較大的 葉片3b和上述具有較厚的結構的圓形后蓋7之間,并且包括在較大的 葉片3b中形成的軸向延伸的孔26,在孔26中滑動接收的圓柱形鎖銷 27以及在形成于后蓋7中的孔中固定的杯形抓緊部件28。杯形抓緊部 件28形成有錐形孔28a,其具有可操作地接收鎖銷27的錐形頭27a 的尺寸。在固定在孔26中的彈簧承座29和鎖銷27之間壓縮盤簧30, 以便在一個方向上偏壓鎖銷27,以在鎖銷27和抓緊部件28之間建立 鎖定的接合。如圖所示,由于鎖銷27的錐形頭27a和抓緊部件28的 錐形孔28a之間的相互接合,錐形孔28a用作工作室。雖然未在附圖 中表示,但是提供液壓通道,工作室28a通過該液壓通道與延遲液壓 室12中的一個連接。
也就是說,當葉片部件3轉動到最延遲的正時位置(即第一位置) 時,鎖銷27(更特別地,錐形頭27a)由于盤簧30的偏壓力帶進錐形 孔28a中。于是,如圖1所示,正時輪05和排氣側凸輪軸07緊密耦 合。也就是說,阻止其間的相對旋轉。同時,當一定量的液壓流體從 延遲液壓室12供給到錐形孔28a時,鎖銷27從錐形孔28a退回。于 是,釋放正時輪05和排氣側凸輪軸07之間的緊密耦合。
如圖3所示,在每個延遲液壓室12中,氺—列一對在葉片部件3
的葉片3b和圓柱形殼體5的底板5a之間壓縮的盤簧31。通過這種盤 簧31偏壓葉片部件3以使其相對于殼體5在附圖3中的逆時針方向即 正時延遲方向上旋轉。
每個延遲液壓室12中的兩個盤簧31是獨立提供的,并且排列成 彼此平行地延伸。兩個盤簧31具有相同的長度,并且具有即使當葉片 部件3呈如圖3所示的最延遲的正時位置時也產(chǎn)生一定的偏壓力的尺 寸。
兩個盤簧31彼此充分間隔,以便即使在最大壓縮時,這兩個盤簧 31也未在其間呈現(xiàn)機械接觸。每個盤簧31具有固定到承座(未示出) 的一端,該承座緊密地放置在每個葉片3b的上述圓形凹槽3c中。
應當注意到,附圖3表示葉片部件4最延遲的正時位置,附圖4 表示葉片部件3最提前的正時位置。
在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100中,將排氣側葉片部件3的可變角 度"ee,,即附圖3的最延遲的正時位置和附圖4的最提前的正時位置之 間的差異控制在大約15度。
如圖5所示,進氣側相位變化機構(即進氣VTC )與上述排氣側 相位變化機構(即排氣VTC)實質上相同。因而,與上迷部件實質上 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數(shù)字表示,并且下面的描述省略對其詳細的解釋。
然而,應當注意到,在進氣側相位變化機構2的情況下,將葉片 部件3的可變角度"0i"即附圖5所示的葉片部件3最延遲的正時位置 和葉片3的最提前的正時位置之間的差異控制在大約25度。
下面,借助附圖特別是附圖2描述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排氣 VTC)的操作。
為了容易理解,從車輛處于空轉條件開始描述。在這種條件下, 機構1的葉片部件3呈現(xiàn)除了最延遲和提前的正時位置之外的位置, 電磁開關閥17呈現(xiàn)供給通道15與第 一液壓通道13連通以及排出通道 16與第二液壓通道14連通的條件。
現(xiàn)在,當關掉點火鑰匙時,停止從控制單元22到電磁開關閥17 的控制電流,并且通過偏壓彈簧17a的力,開關閥17的閥部件移動到
如圖2所示的位置。因而,供給通道15變成與第二液壓通道14連通。 然而,由于發(fā)動機的停止,由油泵19產(chǎn)生液壓壓力變成0 (零)。因 而,通過第二液壓通道14提供到四個延遲液壓室12的液壓壓力是0 (零),這將不能產(chǎn)生使葉片部件3在正時延遲方向上轉動的力。
然而,如從圖3理解的,即使在這種條件下,由于交替應用于排 氣側凸輪軸07的扭矩和盤簧31的偏壓力造成的氣門機構的摩擦,迫 使葉片部件3相對于正時輪05在正時延遲方向即與排氣側凸輪軸07 的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也就是附圖3中的逆時針方向上轉動,并且 最終得到穩(wěn)定的位置。
在該穩(wěn)定的位置,葉片部件3呈現(xiàn)最延遲的正時位置(即第一位 置),其中如圖3所示,葉片部件3較大的葉片3b的左側接觸左定位 的底板5a的右側,從而最小化相應的提前液壓室11的體積。
在這種條件下,將排氣側凸輪軸07相對于排氣側正時輪05 (或 發(fā)動機的凸輪軸)的相位控制在最延遲側。
于是,鎖銷27由于盤簧30的力推進抓緊部件28的錐形孔28a(參 見附圖2)。也就是說,當葉片部件3達到最延遲的正時位置(即第一 位置)時,由葉片部件3保持的鎖銷27與錐形孔28a對準。因而,由 于葉片部件3和錐形孔28a之間的鎖定接合,抑制了排氣側正時輪05 和排氣側凸輪軸07之間的相對旋轉,因而實際上建立了排氣側凸輪軸 07最延遲的正時位置。
因此,即使在發(fā)動機曲柄轉動的情況下,該曲柄轉動傾向于產(chǎn)生 發(fā)動機旋轉顯著的波動,也可以穩(wěn)定地保持排氣側凸輪軸07最延遲的 正時位置(即第一位置)。由于葉片部件3和排氣側凸輪軸07之間通 過鎖銷27的鎖定接合,充分地抑制了葉片部件3和排氣側凸輪軸07 不希望有的振動。因此,穩(wěn)定地進行氣門的正時控制。也就是說,在 冷發(fā)動機起動之后的時間,實際上獲得了改進的發(fā)動機的起動以及廢 氣排放的減少。
下面,借助附圖5描述進氣側相位變化機構(即進氣VTC) 2的
如同上述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即排氣VTC) 1,由于交替應用 于進氣側凸輪軸06的扭矩(附圖1)和盤簧31的偏壓力造成的氣門 機構的摩擦,迫使葉片部件3相對于正時輪04在正時延遲方向即與進 氣側凸輪軸06的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也就是附圖5中的逆時針方向 上轉動,并且最終得到穩(wěn)定的位置。在該穩(wěn)定位置,進氣側相位變化機構(即進氣VTC) 2的葉片部 件3呈現(xiàn)最延遲的正時位置(即第二位置),其中如圖5所示,葉片部 件3較大的葉片3b的左側接觸左定位的底板5a的右側,從而最小化 相應的提前液壓室11的體積。在這種條件下,將進氣側凸輪軸06相對于進氣側正時輪04 (或 發(fā)動機的凸輪軸)的相位控制在最延遲的正時側。于是,由于與上文相同的原因,鎖銷27由于盤簧30的力推進抓 緊部件28的錐形孔28a。因而,抑制了進氣側正時輪04和進氣側凸 輪軸06之間的相對旋轉,由此建立了進氣側凸輪軸06最延遲的正時 位置。由此,在活塞的進氣沖程下,將進氣門的打開正時(即ivo)控制在上死點(即TDC)附近最延遲的正時。如圖6所示,在排氣沖程下,將排氣門的關閉正時(即EVC)控 制在延遲"6ex2"曲柄角的正時,也就是,例如,相對于TDC延遲大 約30度的正時。因此,如圖6所示,進氣門和排氣門之間的氣門重疊變成大約30 度的適當角度。通過在進氣門和排氣門之間保持上述適當?shù)臍忾T重疊,當發(fā)動機 冷起動時,可以預期下面有利的動作。也就是,殘余氣體回到發(fā)動機的進氣系統(tǒng),以重新燃燒未燃燒的 HC氣體,加熱的殘余氣體使進氣系統(tǒng)變暖,以促進燃料的霧化,由 此有效地抑制HC氣體的產(chǎn)生。如果氣門重疊過度,則燃燒室中惰性氣體(即殘余氣體)的量顯 著增加。在這種情況下,所需的扭矩不是由發(fā)動機產(chǎn)生的,這會導致
發(fā)動機操作的不穩(wěn)定性。然而,適當?shù)臍忾T重疊的重疊度即30度不僅 避免了發(fā)動機操作的不穩(wěn)定性,而且導致在冷發(fā)動機起動之后的一定 時間廢氣排放的減少。如圖1所示,當發(fā)動機起動時,控制單元22將相應的控制電流(或 控制信號)供給到相應的電磁開關閥17和17。在這種情況下,在排 氣和進氣側相位變化機構(即排氣VTC和進氣VTC ) 1和2中進行 下面的操作。也就是,在通過上述適當?shù)臍忾T重疊起動發(fā)動才幾時,油泵19(參 見附圖2)的加壓液壓流體通向兩個機構(即排氣VTC和進氣VTC) 相應的延遲液壓室12和12,以《更每個葉片部件3在正時延遲方向上 施加力。由于葉片部件3和抓緊部件28之間通過鎖銷27的鎖定接合, 排氣側凸輪軸07和進氣側凸輪軸06最延遲的正時位置保持不變。然而,隨著相應的延遲液壓室12和12中的壓力增加,每個機構 (排氣VTC或進氣VTC)的錐形孔(或工作室)中的液壓壓力 因為其間的流體連通而增加。因此,當錐形孔28a中的液壓壓力增加 到一定的水平,鎖銷27由于盤簧30的力從錐形孔2Sa脫離。于是, 允許每個機構1或2中的葉片部件3做相對于排氣或進氣側凸輪軸(V7或06的旋轉運動。然后,在機構(即排氣VTC和進氣VTC) 1和2中進行下面的操作。也就是,在進氣側相位變化機構(即進氣VTC) 2中,將控制單 元22的相同的控制電流連續(xù)送到電磁開關閥17,由此連續(xù)為機構2 的四個延遲液壓室12供給液壓流體。因此,由于盤簧彈簧31的力和 工作室12中的液壓流體擁有的壓力,機構2的葉片部件3保持最延遲 的正時位置。因此,進氣門的打開/關閉正時保持不變,并且如圖7所 示,將進氣門的打開正時(即IVO)控制在上死點(即TDC)或其附 近,并且將進氣門的關閉正時(即IVC )控制在相對于下死點(即BDC) 充分延遲的正時位置或其附近。同時,在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即排氣VTC) 1中,將不同的控制電流從控制單元22供給到電》茲開關閥17,以為4幾構1的四個延遲 液壓室12供給來自油泵19的液壓流體。因而,葉片部件3轉動到最 延遲的正時位置。因此,如圖6所示,將排氣門的關閉正時(即EVC) 控制在相對于上死點(即TDC)延遲大約30度的正時。因此,保持 上述廢氣排放的減少。當發(fā)動機提前預熱時,發(fā)動機的低載荷操作表示這種如圖7所示 的進氣門和排氣門的控制。當然,在這種控制下,將兩個機構1和2 相應的鎖銷27保持從錐形孔28a脫離,從而允許葉片部件3和排氣側 凸輪軸07之間的相對旋轉,以及葉片部件3和進氣側凸輪軸06之間 的相對旋轉。由于控制單元22的工作,將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即排 氣VTC)控制到與進氣側相位變化機構(即進氣VTC)相比非常提 前的正時側,因而進氣門和排氣門之間的氣門重疊實質上變成O(零)。 在這種條件下,殘余氣體的量很小,因而獲得所需的燃料燃燒,這將 導致發(fā)動機穩(wěn)定的操作以及廢氣排放令人滿意的減少。當發(fā)動機轉變到中間栽荷范圍或者低速高載荷范圍時,控制單元 22為排氣和進氣側相位變化機構(即排氣VTC和進氣VTC) 1和2 供給給定的切換信號。由此,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即排氣VTC)的 電磁開關閥17不帶電,以4更供給通道15和第二液壓通道H變成連通, 同時,第一液壓通道13和排出通道16變成連通的。同時,進氣側相 位變化機構(即進氣VTC) 2的電磁開關閥17通電,以便供給通道 15和第一液壓通道13變成連通的,第二液壓通道14和排出通道l6 變成連通的。因此,在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即排氣VTC) l中,四個延遲液 壓室12供給有加壓液壓流體,因而機構1的葉片部件3轉向最延遲的 正時位置。同時,在進氣側相位變化機構(即進氣VTC) 2中,四個 提前液壓室ll供給有加壓液壓流體,因而,葉片部件3轉向最提前的 正時位置。因此,排氣和進氣門表示這種如圖8所示的打開/關閉正時。如圖 所示,將排氣門的關閉正時(即EVC)控制到相對于TDC延遲大約30度的正時,而將進氣門的打開正時(即IVO)控制到相對于TDC提前大約50度的正時。因而,進氣門和排氣門之間的氣門重疊度變成大約80度(即30度+ 50度),因而減少了泵送損失,從而提高了燃料消耗。也就是,在中間載荷范圍,由于增加了燃料燃燒產(chǎn)生的扭矩,因而消除了由低 載荷操作導致的發(fā)動機操作的不穩(wěn)定性或將其最小化,因而可以增加進氣門和排氣門之間的氣門重疊度,這增加了發(fā)動機的燃料消耗。注意到,在發(fā)動機的中間載荷范圍,不必始終使排氣側相位變化 機構(排氣VTC) l在最延遲的正時位置,以及使進氣側相位變化機 構(進氣VTC) 2在最提前的定位位置。下面,參照附圖9的流程圖描述在冷發(fā)動機起動時由控制單元22 執(zhí)行的程序操作步驟。在步驟S-l,進行點火鑰匙是否已經(jīng)打開或未打開即發(fā)動機是否 已經(jīng)起動或未起動的判斷。如果是否,則操作流程回到返回。如果是 是,也就是,如果判斷點火鑰匙已經(jīng)打開,則操作流程到步驟S-2。 在步驟S-2,重新識別發(fā)動機的曲柄轉動。在曲柄轉動之前,通過功 能鎖銷27將每個相位變化機構1或2的葉片部件3固定到排氣(進氣) 側凸輪軸07或06。在步驟S-3,將控制信號從控制單元22供給到排氣和進氣側相位 變化機構(排氣VTC和進氣VTC) 1和2的電磁開關閥17和17,以 使兩個機構l和2表示這種如圖6所示的打開/關閉正時。也就是,為 每個相位變化機構1或2的延遲液壓室12供給加壓液壓流體。因為由 于錐形孔28a和液壓室12中的一個之間的流體連接,增加了每個機構 1或2的錐形孔28a中的液壓壓力,因而每個機構1或2的鎖銷27移 動到釋放或脫離位置,由此允許葉片部件3和排氣(或進氣)側凸輪 軸07或06之間相對但是有限的旋轉。當然,即使在鎖銷27脫離之后, 也將排氣和進氣門的打開/關閉正時保持控制到如圖6所示的方式。在步驟S-4,通過從控制單元22供給的控制信號控制燃料噴射閥 和點火塞,以便燃燒室在其中具有所需的空氣/燃料混合物燃燒。在此
期間,以如圖6所示的方式控制排氣和進氣門的打開/關閉正時。因而, 獲得在冷發(fā)動機起動之后上述廢氣排放的減少。在步驟S-5,通過處理曲柄角傳感器的信息信號,檢測發(fā)動機的 操作條件。然而,在步驟S-6,進行發(fā)動機的操作條件是否穩(wěn)定或不穩(wěn)定的 判斷。如果是是,也就是,如果判斷發(fā)動機的操作條件是穩(wěn)定的,則 操作流程到步驟S-7。同時,如果是否,也就是,如果判斷操作條件 是不穩(wěn)定的,則操作流程到步驟S-8。在步驟S-8,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即排氣VTC) 1的四個提前 液壓室11供給有加壓的液壓流體,以^更提前排氣門的關閉正時 (EVC),由此檢測該氣門與進氣門的重疊度。由此,每個燃燒室中 的燃燒變得穩(wěn)定。如已知的,通過由于氣門余隙的減少而造成的氣門 重疊度的增加和/或由于排氣系統(tǒng)的氣流阻力增加而造成的相同重疊 度的殘余氣體的增加,造成發(fā)動機操作的不穩(wěn)定性。然而,這種發(fā)動 機操作的不穩(wěn)定性通過上述氣門重疊減少的方法解決。也就是,通過 這種方法,抑制了殘余氣體不希望有的增加。在步驟S-7,進行是否從發(fā)動機曲柄轉動起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預定時間 的判斷。如果是否,也就是,如果判斷未經(jīng)過預定的時間,則操作流 程回到步驟S-5。同時,如果是是,也就是,如果判斷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預 定時間,則操作流程到步驟S-9,判斷已經(jīng)完成冷發(fā)動機的起動控制。 應當注意到,可以根據(jù)發(fā)動機操作當天的溫度和濕度以及發(fā)動機的溫 度改變預定時間。在步驟S-9,參照給定的控制圖控制排氣和進氣側相位變化機構1 和2。也就是,基于控制圖給定的指令進行發(fā)動機的預熱操作以及發(fā) 動機預熱操作之后的正常操作。也就是,在正常操作中,進行控制以 通過為進氣門和排氣門提供如圖8所示的較大的氣門重疊減少不希望 有的泵送損失,這會提高燃料消耗。而且,在完成預熱操作的空轉操 作中,進行控制以為進氣門和排氣門提供如圖7所示的較小的氣門重 疊,這會提高發(fā)動機的旋轉穩(wěn)定性(或者操作穩(wěn)定性)。疊的情況下,其中由葉片部件3獲得機械 穩(wěn)定,由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排氣VTC) l給定的、用于排氣門最 延遲的正時的葉片3的可變角度"ee"(=大約15度)小于由進氣側相 位變化機構(進氣VTC) 2給定的、用于進氣門最延遲的正時的葉片 3的可變角度"ei"(=大約25度)。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氣門重疊 相對較小。因此,減少了發(fā)動機起動之后的廢氣排放。而且,即使在 發(fā)動機受到電子系統(tǒng)的麻煩時,在其中使用的故障安全系統(tǒng)也可以提 供具有一定的旋轉穩(wěn)定性(或者操作穩(wěn)定性)的處于預熱狀態(tài)下的發(fā) 動機。在發(fā)動機起動之后的 一 定時間,如上所述提供機械穩(wěn)定的氣門正 時。此外,由于每個鎖銷27的功能,每個葉片部件3實際上鎖定到排 氣或進氣側凸輪軸07或06。因此,即4吏發(fā)動才幾的曲柄轉動造成發(fā)動 機旋轉的波動,也可以實際上保持排氣和進氣門之間的氣門重疊,因 而在發(fā)動機起動之后的時間實際上進行廢氣排放的減少。由于盤簧31和31的功能,向著最延遲的正時側偏壓排氣和進氣 側相位變化機構(即排氣VTC,進氣VTC)相應的葉片部件3和3。 因此,在發(fā)動機起動的情況下,實際上提供適當?shù)臍忾T重疊。也就是, 在冷發(fā)動機起動之后的 一定時間實際上進行廢氣排放的減少。下面,參照附圖IO至17描述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200。如圖IO所示,除了每個電磁開關閥17的排列以及盤簧31的位置 之外,第二實施方式200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100實質上相同。如圖11所示,在每個提前液壓室11中安裝成對的盤簧31。也就 是,排列盤簧,以在正時提前方向上偏壓葉片部件3。同樣,在該第二實施方式200中,使用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排 氣VTC) 1和進氣側相位變化機構(進氣VTC) 2。通過這兩個機構 1和2,控制發(fā)動機的排氣和進氣門的打開/關閉正時,以在發(fā)動機停 止時穩(wěn)定地得到提前側。附圖10、 11和12是表示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排氣VTC) 1的 視圖。同時,附圖13是表示進氣側相位變化機構(進氣VTC) 2的
視圖。如同上述第一實施方式100,同樣,在該第二實施方式200中, 該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排氣VTC) 1的結構實質上與進氣側相位變 化機構(進氣VTC )相同。下面,借助附圖特別是附圖10描述第二實施方式200的操作。 為了容易理解,從車輛處于空轉條件開始描述。在這種條件下, 兩個機構1和2的葉片3每個呈現(xiàn)除了最延遲和提前的正時位置之外 的位置,并且電磁開關閥17呈現(xiàn)供給通道15與第二液壓通道14連通 以及排出通道16與第一液壓通道13連通的條件。現(xiàn)在,當關閉點火鑰匙時,停止從控制單元22到開關閥17的控 制電流。由此,通過偏壓彈簧17a的力,開關閥17的閥部件移動到如 圖10所示的位置。因而,供給通道15變成與第一液壓通道13連通, 排出通道16變成與第二液壓通道14連通。然而,由于發(fā)動機的停止, 通過第一液壓通道13供給到每個機構1或2的四個提前的液壓室11 的液壓壓力是O (零),這將不能產(chǎn)生在正時提前方向轉動每個葉片部 件3的力。然而,如從附圖ll理解的,即使在這種條件下,由于盤簧31的 力,迫使相應的葉片部件3在正時提前方向上轉動。更具體地,如圖11和13所示,通過四對分別安裝在提前液壓室 11中的盤簧31,偏壓排氣和進氣側相位變化機構(排氣VTC和進氣 VTC) 1和2相應的葉片部件3以使其在提前方向上轉動。這些盤簧31每個具有高于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100中的使用的盤 簧31的彈簧載荷。這是因為第二實施方式200的盤簧31必須相對于 上迷氣門機構的摩擦在提前方向上偏壓葉片部件3。如圖13所示,將由進氣側相位變化機構(進氣VTC) 2提供的 葉片部件3的可變角度"ei,,控制在大約25度,其大約由排氣側相位變 化機構(排氣VTC) 1提供的葉片部件3的可變角度"Ge"(大約15 度,參見附圖11)。因此,當發(fā)動機停頓或開始操作時,如圖14所示, 進氣門和排氣門之間的氣門重疊表現(xiàn)為大約50度,這大于第一實施方 式100情況下的30度。
因此,在這種發(fā)動機的操作下,增加了每個燃燒室中殘余氣體的 數(shù)量。然而,如果發(fā)動機是燃料方向噴射類型的,其中燃料直接供給 到燃燒室,則在發(fā)動機的冷起動時,由直接燃料噴射的冷卻效應導致 的高壓縮比差不多會帶來燃料穩(wěn)定的燃燒。由于相同的原因,可以增 加有效的氣門重疊的上限。也就是,在冷發(fā)動機起動時,有效地進行 廢氣排放的減少。實際上,在燃料直接噴射類型的發(fā)動機中,當關閉 進氣門時,提供到燃料室的燃料可能是均勻的,這意味著增加了燃料 噴射模式的靈活性,因而增加了提高燃料燃燒的可能性。當發(fā)動機在完成預熱操作之后變換成正??辙D狀態(tài)時,進行進氣側相位變化機構(進氣VTC) 2的開關閥17的切換,以便第一液壓 通道13與排出通道16連接,同時,供給通道15與第二液壓通道14 連接。因而,機構(進氣VTC)的延遲液壓室12供給有加壓的液壓 流體,以便如從附圖12容易想象的,葉片部件3相對于盤簧31逆時 針轉動,也就是,在與正時輪04的旋轉方向(參見附圖l)相反的方 向上,由此將進氣門的打開/關閉正時控制到最延遲的正時位置。同時, 在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排氣VTC) l中,將在發(fā)動機起動時建立的 控制保持不變,因而將排氣門的打開/關閉正時保持控制在最提前的正 時側。因此,如圖15所示,將排氣門的關閉正時(即EVC)控制到上 死點(即TDC)或其附近,并且將進氣門的打開正時(即IVO)控制 到上死點(即TDC)或其附近。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進氣門和排 氣門之間不存在重疊。當發(fā)動機操作變換到中間栽荷范圍或低速高載荷范圍時,操作排 氣側相位變化機構(排氣VTC) 1以將排氣門的打開/關閉正時控制到 最延遲的正時側,如從附圖16理解的,同時,操作進氣側相位變化機 構(進氣VTC )2以將進氣門的打開/關閉正時控制到最提前的正時側, 如從附圖16理解的。因此,如圖所示,將排氣發(fā)的關閉正時(即EVC) 控制到相對于上死點(TDC)延遲大約30度的正時,同時,將進氣 門的打開正時(即IVO)控制到相對于上死點(TDC)提前大約50 度的正時。因而,在這種情況下,排氣和進氣門之間的氣門重疊表現(xiàn)大約80度,如圖所示。下面,參照附圖17的流程圖描述由第二實施方式200的情況下的 控制單元22執(zhí)行的程序操作步驟。由于第二實施方式200的操作步驟類似于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因 而僅描述與第一實施方式100不同的步驟。也就是,在第二實施方式200中,在與步驟S-3對應的步驟S-13, 通過排氣和進氣側相位變化機構(排氣VTC和進氣VTC ) 1和2,將 排氣和進氣門的打開/關閉正時控制到最提前的正時側,當在與S-5對 應的步驟S-15判斷燃燒不穩(wěn)正時,在與S-8對應的步驟S-18,將進氣 門的打開正時(IVO)控制到延遲的正時側,這減少了進氣門和排氣 門之間的氣門重疊度。因此,同樣,在第二實施方式200中,在冷發(fā)動機起動時,在進 氣門和排氣門之間保持適當?shù)臍忾T重疊,因而在發(fā)動機起動之后的一 定周期實際上得到廢氣排放的減少。下面,簡要地描述本發(fā)明的變型。在第一實施方式100的情況下,可以拆除盤簧31。也就是,即使 在可變氣門系統(tǒng)中未提供這種盤簧31,在發(fā)動機停止的情況下,由于 氣門機構的摩擦,也能夠迫使每個葉片部件3轉動到最延遲的正時側。 然而,在第二實施方式200的情況下,因而必須相對于氣門機構的摩 擦進行每個葉片部件3向著最提前的正時側的轉動,因而這種盤簧31 是基本的。本發(fā)明的第一和第二實施方式100和200可以適用于燃料直接噴 射類型的內燃機,其中燃料直接供給到燃燒室中。本發(fā)明第一和第二實施方式100和200適用的內燃才幾可以是兩個 進氣門具有不同的升程的類型。本發(fā)明第一和第二實施方式100和200適用的內燃機可以是柴油 機類型的,其中通過壓縮熱影響可燃混合物的點火。在此,將2007年9月20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2007-2432"的全
部內容合并作為參考。雖然上面已經(jīng)參照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描述了本發(fā)明,但是本發(fā)明 不限于上述的實施方式。根據(jù)上面的描述,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這 種實施方式進行不同的變型和修改。
權利要求
1. 一種內燃機的可變氣門系統(tǒng),包括進氣側相位變化機構,所述進氣側相位變化機構改變進氣門的打開/關閉正時;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所述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改變排氣門的打開/關閉正時,在起動發(fā)動機之前,使所述進氣和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中的一個保持在第一位置,其中所述進氣門和排氣門在其間表現(xiàn)最大的氣門重疊,并且使所述機構中的另一個保持在第二位置,其中所述進氣門和排氣門在其間表現(xiàn)最小的氣門重疊;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構造成在所述發(fā)動機起動之后使所述進氣和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中選定的一個實際上控制在第一位置,并且使另一個實際上控制在第二位置。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氣門系統(tǒng),其中所述進氣和排氣側相 位變化機構中所述選定的一個是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而所述另 一個 是進氣側相位變化機構。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氣門系統(tǒng),其中所述進氣和排氣側相 位變化機構中所述選定的一個是進氣側相位變化機構,而所述另一個 是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氣門系統(tǒng),其中通過所述進氣和排氣 側相位變化機構中選定的一個提供的、相對于發(fā)動機的曲柄角的最大 可變角小于由另一個相位變化機構提供的最大可變角。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氣門系統(tǒng),還包括鎖定機構,在起動 發(fā)動機之前,所述鎖定機構使所述第一和第二位置鎖定。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氣門系統(tǒng),其中所述發(fā)動機是直接燃 料噴射類型的,其中燃料直接供給到燃燒室中。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氣門系統(tǒng),其中所述進氣和排氣相位 變化機構中所述選定的 一個包括 由發(fā)動機的曲軸旋轉驅動的殼體;葉片部件,所述葉片部件連接到凸輪軸的端部,并且可旋轉地接 收在所述殼體中;根據(jù)發(fā)動機的操作條件使所述葉片部件相對于殼體旋轉、由此相 對于曲軸控制所述凸輪軸的相位的機構;以及偏壓部件,所述偏壓部件在一方向上偏壓所述葉片部件,以增加 氣門重疊度。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氣門系統(tǒng),還包括校正機構,所述校 正機構當所述發(fā)動機經(jīng)受不穩(wěn)定的旋轉時,以 一 方式控制所述進氣門 和排氣門側相位變化機構中所述選定的一個,以減少氣門重疊度。
9. 一種內燃才幾的可變氣門才幾構,包^舌進氣側相位變化機構,所述進氣側相位變化機構改變進氣門的打 開/關閉正時;以及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所述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改變排氣門的打 開/關閉正時,其中在發(fā)動機起動之前,使所述進氣和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中的 一個保持在第一位置,其中所述進氣門和排氣門在其間表現(xiàn)最大的氣 門重疊,并且使所述機構中的另一個保持在第二位置,其中所述進氣 門和排氣門在其間表現(xiàn)最小的氣門重疊。
10. —種用于改變內燃機的排氣門的打開/關閉正時的相位變化機 構,包括在發(fā)動機起動之前使所述排氣門的打開/關閉正時采用最延遲的 正時的裝置。
11. 如權利要求IO所述的相位變化才幾構,包括 由發(fā)動機的曲軸旋轉驅動的殼體;以及葉片部件,所述葉片部件連接到凸輪軸,并且以一方式可旋轉地 接收在所述殼體中,以在所述葉片部件和殼體之間形成提前液壓室和 延遲液壓室;其中通過根據(jù)發(fā)動機的操作條件選擇性地使加壓液壓流體進入所述提前室和延遲室以及從所述提前室和延遲室排i文加壓液壓流體,所 述葉片部件相對于所述殼體旋轉,由此控制所述凸輪軸相對于所述曲 軸的相位,以及其中當發(fā)動機停止時,借助氣門機構的摩擦迫使所述葉片部件采 用最延遲的正時位置。
12. 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相位變化機構,包括 由發(fā)動機的曲軸旋轉驅動的殼體;葉片部件,所述葉片部件連接到凸輪軸,并且以一方式可旋轉地 接收在所述殼體中,以在所述葉片部件和殼體之間形成提前液壓室和 延遲'液壓室;以及在正時延遲方向上偏壓所述葉片部件的偏壓部件, 其中通過根據(jù)發(fā)動機的操作條件選擇性地使加壓液壓流體進入所 述提前室和延遲室以及從所述提前室和延遲室排放加壓液壓流體,所 述葉片部件相對于所述殼體旋轉,由此控制所述凸輪軸相對于所述曲 軸的相^f立,以及其中當所述發(fā)動機停止時,借助所述氣門機構的摩擦以及所述偏 壓部件的偏壓力迫使所述葉片部件采用最延遲的正時位置。
13. 如權利要求IO所述的相位變化機構,還包括鎖定機構,所述鎖定機構在發(fā)動機起動之前將所述排氣門的打開/關閉正時鎖定在最 延遲的正時。
14.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相位變化機構,包括 由發(fā)動機的曲軸旋轉驅動的殼體;以及葉片部件,所述葉片部件連接到凸輪軸并且以一方式旋轉接收在 所述殼體中,以在所述葉片部件和殼體之間形成提前液壓室和延遲液 壓室,其中通過根據(jù)發(fā)動機的操作條件選擇性地使加壓液壓流體進入所 述提前室和延遲室以及從所述提前和延遲液壓室排i文加壓液壓流體, 所述葉片部件相對于所述殼體旋轉,由此控制所述凸輪軸相對于所述 曲軸的相位,以及其中所述鎖定機構包括鎖銷,所述鎖銷由所述葉片部件滑動保持,并且當所述提前液壓 室或延遲液壓室供給有加壓液壓流體時向外突出;由所述殼體提供的接合開口 ,用于可拆卸地接收所述突出的鎖銷;以及向著所述接合開口偏壓所述鎖銷的彈簧部件。
15. 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相位變化機構,其中當所述排氣門的打 開/關閉正時表現(xiàn)最延遲的正時時,所述進氣門和排氣門之間的氣門重 疊表現(xiàn)大于最小度而小于最大度的度。
16. 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相位變化機構,其中當所述排氣門的打 開/關閉正時表現(xiàn)最延遲的正時時,所述進氣門和排氣門之間的氣門重 疊表現(xiàn)大約30度。
17. 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相位變化機構,其中當發(fā)動機在起動之 后經(jīng)受不穩(wěn)定的旋轉時,所述排氣門的打開/關閉正時控制到提前側, 由此減少進氣門和排氣門之間的氣門重疊度。
18. 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相位變化機構,其中當在所述排氣門的 打開/關閉正時控制到提前側之后經(jīng)過了預定時間時,所述排氣門的打 開/關閉正時變換到正常正時。
19. 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相位變化機構,其中根據(jù)溫度改變所述 預定時間。
20. —種控制內燃機的可變氣門系統(tǒng)的方法,所述可變氣門系統(tǒng) 包括改變進氣門的打開/關閉正時的進氣側相位變化機構和改變排氣 門的打開/關閉正時的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所述方法包括在發(fā)動機起動之前,使所述進氣和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中的一個 保持在第 一位置,其中所述進氣門和排氣門在其間表現(xiàn)最大的氣門重 疊,并且使另一個保持在第二位置,其中所述進氣門和排氣門在其間 表現(xiàn)最小的氣門重疊;以及在發(fā)動機起動之后,使所述進氣和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中選定的 一個實際上控制在第一位置,并且使另一個實際上控制在第二位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內燃機的可變氣門系統(tǒng)。進氣側相位變化機構改變進氣門的打開/關閉正時,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改變排氣門的打開/關閉正時。在發(fā)動機起動之前,使進氣和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中的一個保持在第一位置,其中進氣門和排氣門在其間表現(xiàn)最大的氣門重疊,使該機構中的另一個保持在第二位置,其中進氣門和排氣門在其間表現(xiàn)最小的氣門重疊。將控制器配置成在發(fā)動機起動之后,將進氣和排氣側相位變化機構中選定的一個實際上控制到第一位置,而將另一個實際上控制到第二位置。
文檔編號F01L1/34GK101392665SQ20081014970
公開日2009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9月20日
發(fā)明者中村信 申請人: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