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烴類加氫處理催化劑的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烴類加氫處理催化劑的制備方法,特別是重、渣油加氫處理催化劑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原油質量變差變劣和環(huán)保法規(guī)的日益嚴格,各種石油餾分的加氫技術特別是重、渣油的加氫處理技術得到了廣泛發(fā)展和應用。目前工業(yè)上所用的渣油加氫處理催化劑,通常是以無機氧化物如氧化鋁為載體,負載加氫活性金屬(一般為VIB族和VIII族元素,如Mo、W和Co、Ni等)制備而成。催化劑的制備方法一般采用混捏法、混-浸結合法和浸漬法。混捏法制備渣油加氫處理催化劑,操作比較簡便,可以縮短催化劑生產周期和降低生產成本,但催化劑的孔結構和強度等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并且活性金屬組分還容易與載體原料發(fā)生強相互作用,生成非活性物種,對催化劑的活性不利?;?浸結合法制備高活性的渣油加氫處理催化劑是比較理想的方法,但制備過程復雜,生產成本高。同時它亦存在混捏法的缺點。所以渣油加氫處理催化劑的制備大多采用浸漬法,但由于渣油加氫處理催化劑需要較高的金屬含量,所以浸漬法的技術關鍵是如何制備濃度高、穩(wěn)定性好、粘度低的浸漬溶液。
目前一般使用氨水作溶劑制備Mo(W)-Co(Ni)溶液,制備活性組分濃度低、活性組分單一的溶液比較容易,但很難得到高濃度、穩(wěn)定的Mo(W)-Co(Ni)混合溶液。如果采用分段浸漬制備催化劑,溶液制備不會有太大問題,但該法催化劑生產周期長,生產成本高。US 5,891,821用乙二胺作穩(wěn)定劑,可以得到穩(wěn)定的Mo-Co(Ni)-NH3-H2O溶液,但乙二胺有劇毒,易揮發(fā),對它的使用已受到了限制。US 4,409,131、US 4,483,942等采用檸檬酸作穩(wěn)定劑。US 4,409,131溶液制備過程為(1)碳酸鈷與檸檬酸及水混合,并攪拌加熱煮沸一段時間,形成深紫色溶液;(2)將該溶液冷卻至室溫,溶液出現一部分沉淀,加入一定量濃氨水使沉淀物溶解;(3)加入一定量鉬酸銨和濃氨水,經攪拌和加熱,最終形成Mo-Co混合溶液。因為溶液中含有較多的檸檬酸,因此溶液的粘度較大,并且檸檬酸對催化劑的性能有不利的影響。US 4,483,942所描述的溶液制備方法為(1)將鉬酸銨與檸檬酸及水混合加熱溶解;(2)向(1)所得溶液通入氨氣,調整溶液pH值至8.5左右,加入含有Co或Ni的鹽,攪拌使之溶解;(3)向(2)所得溶液通入氨氣,使pH值為9.5~10,即得最終溶液。這二種方法均采用先加入檸檬酸的方式制備溶液,即先用檸檬酸溶解活性金屬組分,再加入氨水進行調節(jié)。這種方式的缺點是溶解速度慢;不易提高活性金屬組分的溶解量,而且操作較麻煩,制備時間長。CN 1249327A所描述的溶液制備方法為(1)稱取一定量的鉬酸銨,加入一定濃度的適量氨水攪拌使該鹽完全溶解;(2)向(1)依次加入一定量的Co或Ni的鹽和檸檬酸,攪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最終溶液;這種方法雖然為后加檸檬酸的方式制備溶液,但同樣使用檸檬酸去克服溶液不穩(wěn)定性。雖然檸檬酸為固體顆粒,無毒性,但該溶液的粘度較高,不利于活性金屬組分在催化劑微孔內表面均勻分布,影響最終催化劑的活性。該溶液用于制備催化劑時,對催化劑的使用性能有不利的影響。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重、渣油有利于提高催化劑使用性能的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催化劑的制備過程為制備含氧化鋁的載體,載體用同時含有至少一種VIB族金屬的鹽和至少含一種VIII族金屬的鹽的溶液浸漬,然后干燥、焙燒,得到最終催化劑。
浸漬溶液制備過程如下用濃度為12~24m%氨水溶解至少含一種VIB族金屬的鹽,然后加入至少含一種VIII族金屬的鹽,使之完全溶解,或者用氨水同時溶解至少含一種VIB和VIII族金屬的鹽。在溶解的過程中和/或溶解后用超聲波處理溶液,超聲波的頻率為10~180kHz,優(yōu)選20~100kHz,超聲波功率按溶液體積計為0.1~20W/mL,優(yōu)選0.5~10W/mL。優(yōu)選在溶解過程中進行超聲波處理,如在溶解后進行超聲波處理,處理時間一般為1~20分鐘。所制備的溶液含VIB族金屬組分(按氧化物計算)0.08~0.35g/mL,含VIII族金屬組分(按氧化物計算)0.01~0.10g/mL。第VIB族金屬一般為W或Mo,第VIII族金屬一般為Ni或Co,催化劑中第VIB族金屬氧化物含量一般為8~20w%,第VIII族金屬氧化物含量一般為2~12w%。
催化劑的一種具體制備如下(1)稱取擬薄水鋁石(γ-Al2O3的前身物)干膠粉,加入堿性溶液,加入量為擬薄水鋁石干膠粉的20~60wt%,混捏10~50分鐘,再加入酸性溶液,加入量為擬薄水鋁石干膠粉的40~60wt%,混捏30~80分鐘;其中堿性溶液一般為含氨5~20w%的氨水溶液,酸性溶液一般為含乙酸、硝酸、酒石酸、鹽酸等中一種或幾種濃度為5~20w%的酸性溶液。
(2)由(1)所得的物料在擠條機上擠條成型;(3)由(2)所得的物料在80~140℃下干燥1~5小時;(4)由(3)所得的物料在600~900℃下焙燒2~5小時得催化劑載體;(5)用以超聲波處理后的活性組分溶液浸漬由(4)所得的載體;(6)由(5)所得的載體在80~140℃下干燥1~5小時;(7)由(6)所得的載體在420~580℃下焙燒1~4小時得最終催化劑。
本發(fā)明催化劑制備方法在氫氧化鋁干膠粉中先加入堿性溶液,吸附并覆蓋于擬薄水鋁石的內外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再加酸性溶液膠溶時會大大減緩酸與氫氧化鋁的強相互作用,減少了氧化鋁孔容和比表面的損失,使最終催化劑具有較高的孔容和比表面。催化劑浸漬溶液的制備過程中,使用超聲波溶解固體顆粒,無須額外攪拌和加熱,方法簡便易行。同時當超聲波在介質中傳播時,由于能量集中,聲波和介質作用可使介質發(fā)生許多物理變化。例如,由于超聲振動的非線型性而產生的鋸齒波效應具有粉碎作用,可使固體顆粒粉碎成超細粒子,從而使溶解速度加快、穩(wěn)定性變好、溶液粘度降低。浸漬溶液中不需要添加其它物質,溶液粘度低,有利于金屬向催化劑微孔遷移并均勻分布在微孔表面上,所制備的催化劑活性更高。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fā)明催化劑的一種具體制備過程為稱取擬薄水鋁石(γ-Al2O3的前身物)干膠粉,加入堿性溶液,加入量為擬薄水鋁石干膠粉的20~60wt%,混捏10~50分鐘,再加入酸性溶液,加入量為擬薄水鋁石干膠粉的40~60wt%,混捏30~80分鐘;在擠條機上擠條成型,干燥,焙燒,即得到催化劑載體。在以上制備過程中,若取500g含干基75%的氫氧化鋁干膠粉,則加入的堿性溶液為100-300g,酸性溶液為200-400g。催化劑載體形狀可為圓柱或三(四)葉草,干燥溫度為80~140℃,時間為1~5小時。焙燒溫度為600℃~900℃,時間為2~5小時。而后配制體積300mL的浸漬溶液,先量取225mL的一定濃度的氨水(氨水濃度一般為12~24m%,優(yōu)選為16~22m%)置于一種發(fā)射功率為1000W頻率為20~100kHz的超聲換能器中,稱取定量的Mo和/或W鹽和Co和/或Ni鹽依次或同時加入超聲換能器中,開啟超聲換能器至同體完全溶解后,關閉超聲換能器。溶液補加氨水至300mL。加入的Mo和/或W鹽量,按氧化物計算,在溶液中的濃度為0.08~0.35g/mL;加入的Co和/或Ni鹽量,按氧化物計算,在溶液中的濃度為0.01~0.10g/mL;超聲換能器所發(fā)射的超聲波功率最好為200~500W。用配制好的活性組分溶液浸漬催化劑載體,在80~140℃下干燥1~5小時;然后在420~580℃下焙燒1~4小時得到催化劑。催化劑的孔容為0.30~0.65mL/g,比表面為120~300m2/g。
本發(fā)明催化劑可用于各種烴類的各種加氫處理過程,原料可以是各種餾分油、二次加工油、重油、渣油、以及來源于煤等的烴類,加氫處理過程包括加氫脫硫、加氫脫氮、加氫轉化等,特別適用于重、渣油的加氫處理過程。
本發(fā)明中催化劑載體的制備過程,以及催化劑的干燥和焙燒過程均可以采用本領域常規(guī)技術,下面通過比較例和實施例進一步描述本發(fā)明的技術特征,但不局限于實施例。
實施例1稱取5000g含干基75%的氫氧化鋁干膠粉,加入濃度為14m%的氨水溶液為1000g,充分混捏后加入濃度為12m%的HAC溶液2000g。充分混捏至可塑體,在前擠式雙螺桿擠條機上擠條成直徑為1.1×1.2mm的四葉草條。在溫度120℃下干燥2小時。然后在溫度800℃下焙燒2小時。得催化劑載體。量取225mL濃度為18m%的氨水置于超聲換能器中,開啟超聲換能器,控制超聲換能器發(fā)射功率為350W頻率為25kHz,加入66g鉬酸銨溶解后,再加入26g碳酸鈷。顆粒完全溶解后,關閉超聲換能器。用氨水將溶液體積調至300mL。用該溶液浸漬300g所制備的催化劑載體,然后在在120℃下干燥3小時,在480℃下焙燒3小時得到催化劑A。
實施例2與實施例1相比較,將超聲換能器發(fā)射功率變?yōu)?00W頻率為25kHz,其他物料用量和操作條件與實施例1相同,超聲波處理方式為在鹽類完全溶解后進行,處理時間為15分鐘。即成本例催化劑B。
實施例3與實施例1相比較,將超聲換能器發(fā)射功率變?yōu)?00W頻率為50kHz,其他物料用量和操作條件與實施例1相同。即成本例催化劑C。
實施例4與實施例1相比較,將鉬酸銨加入量改為80.5g,碳酸鈷的加入量改為31g,其他物料用量和操作條件與實施例1相同。即成本例催化劑D。
實施例5與實施例4相比較,碳酸鈷改為碳酸鎳,其他物料用量和操作條件與實施例1相同。即成本例催化劑E。
比較例1本對比實例是按CN 1249327A描述的方法制備溶液后制備催化劑。
稱取鉬酸銨66g,加入200mL濃度為16m%的氨水,攪拌使鉬酸銨完全溶解后,依次加碳酸鈷26g和檸檬酸20g,繼續(xù)攪拌至完全溶解。用氨水將溶液體積調至300mL。用該溶液浸漬300g實施例1所制備的催化劑載體即成本例催化劑F。
比較例2本對比實例是按US 4,409,131描述的方法制備溶液后制備催化劑。
稱取碳酸鈷27g,凈水130mL及檸檬酸56g,混合加熱至沸騰約20分鐘,然后冷卻至室溫,加入200mL濃氨水(濃度為30m%),最后加入80.5g鉬酸銨繼續(xù)加熱攪拌,使之完全溶解,得溶液(300mL)。用該溶液浸漬300g實施例1所制備的催化劑載體即成本例催化劑G。
比較例3本對比實例是按US 4,483,942描述的方法制備溶液后制備催化劑。
稱取鉬酸銨80.5g,與200mL凈水混合加熱,接著加入45g檸檬酸,向該混合物通入氨氣調整其pH值為8.5后,慢慢加入27g碳酸鈷,再用氨調節(jié)其pH值至10左右,得300mL溶液。用該溶液浸漬300g實施例1所制備的催化劑載體即成本例催化劑H。
實施例6本實施例為上述各例催化劑的物化性質,如下表1所示。
表1 催化劑物化性質
實施例7在相同工藝條件下,對比催化劑A、B、C、D、E、F、G、H在處理沙特常壓渣油時表現出的脫硫、脫氮、和脫殘?zhí)啃阅?。評價原料油性質和評價工藝條件分別見表2和表3。評價結果見表4。
表2 原料油性質表3 評價工藝條件
表4 活性評價結果*催化劑AB C D E F GH脫硫率,wt% 90.2 90.6 90.4 91.2 91.0 86.6 87.5 87.4脫氮率,wt% 58.5 57.3 58.0 60.6 66.6 52.8 54.3 54.1脫殘?zhí)柯?,wt%59.5 60.4 59.8 59.7 60.8 50.4 52.2 52.3*運轉300小時以后取樣分析結果從表1催化劑物化性質可見,本發(fā)明催化劑孔容和比表面要優(yōu)于對比催化劑;而從表4可見,本發(fā)明催化劑的使用性能優(yōu)于對比催化劑。
權利要求
1.一種烴類加氫處理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先制備含氧化鋁的載體,然后載體用同時含有至少一種VIB族金屬的鹽和至少含一種VIII族金屬的鹽的溶液浸漬,再干燥、焙燒,得到最終催化劑;其特征在于浸漬溶液的制備過程為用濃度為12~24m%氨水溶解至少含一種VIB族金屬的鹽,然后加入至少含一種VIII族金屬的鹽,使之完全溶解,或者用氨水同時溶解至少含一種VIB和VIII族金屬的鹽,在溶解的過程中和/或溶解后用超聲波處理溶液,超聲波的頻率為10~180kHz,超聲波功率按溶液體積計為0.1~20W/mL,所制備的溶液以氧化物計含VIB族金屬組分0.08~0.35g/mL,以氧化物計含VIII族金屬組分0.01~0.10g/mL。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聲波的頻率為20~100kHz,超聲波功率按溶液體積計為0.5~10W/mL。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聲波處理在溶解后進行,處理時間一般為1~20分鐘。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VIB族金屬為W或Mo,第VIII族金屬為Ni或Co,催化劑中第VIB族金屬氧化物含量為8~20w%,第VIII族金屬氧化物含量為2~12w%。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鋁載體制備過程為(1)稱取擬薄水鋁石干膠粉,加入堿性溶液,加入量為擬薄水鋁石干膠粉的20~60wt%,混捏10~50分鐘,再加入酸性溶液,加入量為擬薄水鋁石干膠粉的40~60wt%,混捏30~80分鐘;(2)由(1)所得的物料在擠條機上擠條成型;(3)由(2)所得的物料經干燥、焙燒得到催化劑載體。
6.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堿性溶液為含氨5~20w%的氨水溶液,酸性溶液為含乙酸、硝酸、酒石酸、鹽酸等中一種或幾種濃度為5~20w%的酸性溶液。
7.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載體干燥條件為在80~140℃下干燥1~5小時,焙燒條件為在600~900℃下焙燒2~5小時。
8.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浸漬后載體的干燥條件為在80~140℃下干燥1~5小時,焙燒條件為在420~580℃下焙燒1~4小時。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烴類加氫處理催化劑的制備方法。該催化劑以γ-Al
文檔編號C10G49/00GK1611578SQ20031010498
公開日2005年5月4日 申請日期2003年10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10月31日
發(fā)明者蔣紹洋, 王剛, 趙愉生, 王永林, 孫素華, 陳金湯 申請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