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裝方法時直接使用上述涂裝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0025]具有可移動的噴槍的至少一臺靜電涂裝機;以及
[0026]控制裝置,上述控制裝置驅動上述靜電涂裝機,以使其噴槍在上述被涂物的整個涂裝面上移動來進行對該涂裝面的全面涂裝,并且驅動在該全面涂裝中使用過的靜電涂裝機或者其他靜電涂裝機,以使其噴槍沿著向上述規(guī)定方向延伸的階梯部移動來進行追加涂裝,以便涂料霧大量地附著在上述階梯部的相對凹陷側。
[0027]因此,在全面涂裝中,在階梯部的相對突出側與凹陷側之間產生的膜厚差通過涂料霧大量地附著在上述階梯部的相對凹陷側的追加涂裝而減小。
[0028]在上述涂裝裝置的優(yōu)選方式中,在上述追加涂裝中,使用讓涂料霧一邊繞杯中心回轉一邊被供向被涂物的旋杯式噴槍,以使該噴槍沿著向上述規(guī)定方向延伸的階梯部向一個方向移動時該噴槍的杯中心的移動路徑為界,使因伴隨著該移動產生的空氣阻力而涂料霧的回轉受到抑制的一側與上述階梯部的相對凹陷側相對的狀態(tài)下,使該噴槍沿著上述階梯部只向該一個方向移動。由此,追加涂裝中,通過附著在上述階梯部的相對凹陷側的涂料霧比附著在突出側的涂料霧多,能夠減小上述階梯部的膜厚差。
[0029]在上述涂裝裝置的優(yōu)選方式中,上述被涂物的互相朝向相反方向的兩側涂裝面上分別對稱地設置有上述階梯部,使進行上述追加涂裝時的上述旋杯式噴槍沿上述階梯部移動的移動方向在上述兩側涂裝面上相反,以便因伴隨著該噴槍的移動產生的空氣阻力而涂料霧的回轉受到抑制的一側在上述被涂物的兩側涂裝面上分別處于與上述階梯部的相對凹陷側相對的狀態(tài)。由此,在上述追加涂裝中,涂料霧分別在被涂物的兩側涂裝面上大量地附著在上述階梯部的相對凹陷側,從而在兩側涂裝面上能夠分別減小上述階梯部的膜厚差。
[0030]在上述涂裝裝置的優(yōu)選方式中的上述追加涂裝中,上述噴槍沿上述階梯部移動的處理只進行一回。由此,噴槍的移動損失消失,從而有利于縮短循環(huán)時間。
[0031]在上述涂裝裝置的優(yōu)選方式中,利用在上述全面涂裝中使用過的靜電涂裝機進行上述追加涂裝。因此,不需要在上述全面涂裝和追加涂裝中分別設置專用靜電涂裝機,從而有利于降低設備成本。
[0032]在上述涂裝裝置的優(yōu)選方式中的上述追加涂裝中,控制上述噴槍,以便進行傾斜噴出,上述傾斜噴出是指將涂料從上述階梯部的相對凹陷側向突出側傾斜地霧狀噴出。由此,能夠使噴槍的一側靠近上述階梯部的相對凹陷側,使涂料霧大量地附著在該凹陷側,即有利于減小膜厚差。
[0033]-發(fā)明的效果-
[0034]根據本發(fā)明,在對涂裝面具有向規(guī)定方向延伸的階梯部的被涂物進行靜電涂裝,對該被涂物的整個涂裝面進行涂裝后,沿著向上述規(guī)定方向延伸的階梯部進行追加涂裝,以便涂料霧大量地附著在上述階梯部的相對凹陷側,因此,階梯部的相對突出側與凹陷側之間的膜厚差減小,從而避免顏色出現深淺差異。
【附圖說明】
[0035]圖1是示出作為被涂物的汽車一部分的側視圖。
[0036]圖2是示出汽車的涂膜結構的剖視圖。
[0037]圖3是汽車的涂裝路徑(line)的簡要結構圖。
[0038]圖4是進行汽車外板的底涂裝的工位的俯視圖。
[0039]圖5是示出畫出噴槍移動軌跡的汽車一部分的側視圖,上述移動軌跡是形成第一底涂膜時的噴槍的移動軌跡。
[0040]圖6是示出畫出噴槍移動軌跡的汽車一部分的側視圖,上述移動軌跡是形成第二底涂膜時的噴槍的移動軌跡。
[0041]圖7是示出追加涂裝時的噴槍與汽車之間的關系的俯視圖。
[0042]圖8是示出旋杯式噴槍的一部分、該噴槍處于停止狀態(tài)時的空氣回轉流以及涂膜厚度分布的圖。
[0043]圖9是示出旋杯式噴槍在移動時空氣回轉流以及涂膜厚度分布的圖。
[0044]圖10是示出對汽車的左側面進行追加涂裝時噴槍的移動方向的側視圖。
[0045]圖11是示出對汽車的右側面進行追加涂裝時噴槍的移動方向的側視圖。
[0046]圖12是示出夸張地畫出追加涂裝后的涂膜的厚度的汽車一部分的剖視圖。
[0047]圖13是示出從靜電噴槍噴出的涂料霧大量地聚在階梯部的相對突出側的情況的剖視圖。
[0048]圖14是夸張地畫出利用現有涂裝方法生成的涂膜的厚度的汽車一部分的剖視圖。
[0049]圖15是夸張地示出由涂膜厚度的不均勻引起的涂色出現深淺差異的汽車一部分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50]下面,基于附圖對用于實施本發(fā)明的方式進行說明。下面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僅僅是本質上優(yōu)選的示例而已,并沒有對本發(fā)明、本發(fā)明的應用對象或本發(fā)明的用途加以限制的意圖。
[0051]圖1示出利用本發(fā)明中的涂裝方法及涂裝裝置實施靜電涂裝的被涂物亦即汽車1在圖1中,2表不前翼子板,3表不前門,4表不后門,5表不后翼子板。如圖2所不,在這些構成汽車外板的側板2?5以及頂板(發(fā)動機罩、頂蓋以及后行李箱蓋)上形成有下(電沉積)涂膜7、中涂膜8、以及上涂膜9。上涂膜9由可見光線反射率高的第一底涂膜11、可見光線透過率高的第二底涂膜12以及透明涂膜13構成。在此,第二底涂膜12的可見光線透過率在40%以上并且70%以下(更優(yōu)選在40%以上并且60%以下)。
[0052]圖3示出涂裝路徑的簡要構成。在該涂裝路徑中,對形成有下涂膜的汽車I進行中涂涂裝以及上涂涂裝。即,涂裝路徑包括:對外板以及內板進行中涂的第一工位14、對內板進行底涂裝的第二工位15、對外板進行底涂裝的第三工位16、對內板進行透明涂裝的第四工位17以及對外板進行透明涂裝的第五工位18。內板是指,前門3、后門4、發(fā)動機罩等開閉部件的內側,被該開閉部件覆蓋的柱體部等縱梁外部部分,以及發(fā)動機室等。涂裝路徑包括將汽車按第一?第五工位14?18的順序運送的運送單元。在各工位14?18上設置有涂裝機器人(靜電涂裝機)。
[0053]此外,在第二工位15以及第四工位17有時采用通常的空氣噴涂涂裝來代替靜電涂裝,在該兩個工位15、17有時采用由作業(yè)人員進行的人工涂裝來代替利用涂裝機器人進行涂裝。
[0054]本發(fā)明的特征涂裝方式體現于在第三工位16在側板2?5上形成第二底涂膜12的情況。下面具體地說明該內容。
[0055]圖4示出第三工位16。第三工位16包括:在外板上形成第一底涂膜11的第一涂部21和在外板上形成第二底涂膜12的第二涂部22。在第一、第二涂部21、22上分別設置有用于對側板2?5進行涂裝的側部涂裝機器人23和用于對頂板進行涂裝的頂部涂裝機器人24。一臺側部涂裝機器人23和一臺頂部涂裝機器人24分別設置在汽車運送路徑(line)的兩側。將具有機械手27、28的機器人主體25、26支撐在機器人基座29、30上,即構成涂裝機器人23、24。在機械手27、28的前端安裝有靜電涂裝用旋杯式噴槍31、32。
[0056]涂裝裝置包括驅動靜電涂裝機亦即涂裝機器人23、24的控制裝置(省略圖示),并且基于賦給該控制裝置的三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