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凈化裝置,更確切地說是一種集水除塵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鍋爐煙氣或工業(yè)尾氣污染治理技術較多,其中比較成熟、具有代表性的技術有:治理二氧化硫(SO2)污染的石灰石-石膏法、氨法、雙堿法等濕法脫硫技術,這些濕法脫硫之后的凈煙氣中仍存在著未能完全去除的SO2、NOX、NH3以及PM2.5氣溶膠等。相關技術中,去除煙氣中的SO2、NOX、NH3以及PM2.5氣溶膠的煙氣凈化系統(tǒng),結構復雜,功能單一,且制造成本高,存在改進空間。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集水除塵系統(tǒng),其可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點。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集水除塵系統(tǒng),包括集水冷卻器,且所述集水冷卻器設有一煙氣進氣口及一煙氣出氣口,且所述集水冷卻器內部設有冷卻組件,且所述冷卻組件與一熱量釋放裝置連通,所述集水冷卻器設有一出水口,且所述出水口與一集水池連通。
所述熱量釋放裝置內部設有第一熱量排放管,且所述第一熱量排放管與所述冷卻組件連通,第一熱量排放管與所述冷卻組件通過冷媒進行熱量交換。
所述熱量釋放裝置內部還設有第二熱量排放管,所述第二熱量排放管與所述第一熱量排放管進行能量交換,且所述第二熱量排放管的兩端分別連接一冷煤進口及一冷媒出口,且冷媒從所述冷煤進口流入所述第二熱量排放管并從所述冷媒出口流出。
還包括一沖洗水箱,且所述沖洗水箱內部的水通過一沖洗水泵送入到所述集水冷卻器內部。
還包括若干噴頭,且所述噴頭通過管道固設于所述集水冷卻器內部,且所述噴頭與所述沖洗水泵連通。
所述冷卻組件包括若干并聯(lián)設置的冷卻管道,且冷卻管道為U形。
冷卻管道通過密封件密封固定,且密封件設于所述集水冷卻器的外側。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凈煙氣凈化到可排放的程度,從而減少環(huán)境的污染。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集水除塵系統(tǒng),包括集水冷卻器2,且所述集水冷卻器2設有一煙氣進氣口及一煙氣出氣口,且所述集水冷卻器內部設有冷卻組件21,且所述冷卻組件21與一熱量釋放裝置4連通,所述集水冷卻器2設有一出水口,且所述出水口與一集水池5連通。
冷卻組件21包括若干并聯(lián)設置的冷卻管道,且冷卻管道為U形。冷卻管道通過密封件密封固定,且密封件設于所述集水冷卻器的外側。熱量釋放裝置內部設有若干組管道22,管道上設有若干噴頭23,噴頭與沖洗水泵通過管道連通,且沖洗水泵將沖洗水箱內部的水通過噴頭在集水冷卻器內部進行噴淋。
熱量釋放裝置4內部設有第一熱量排放管41,且所述第一熱量排放管41與所述冷卻組件21連通,第一熱量排放管41與所述冷卻組件21通過冷媒進行熱量交換。熱量釋放裝置4內部還設有第二熱量排放管42,所述第二熱量排放管42與所述第一熱量排放管41進行能量交換,且所述第二熱量排放管42的兩端分別連接一冷煤進口及一冷媒出口,且冷媒從所述冷煤進口流入所述第二熱量排放管42并從所述冷媒出口流出。
本實用新型包括一沖洗水箱1,且所述沖洗水箱1內部的水通過一沖洗水泵6送入到所述集水冷卻器2內部。
本實用新型用于處理含水汽大、含重金屬、細微粉塵的煙氣處理裝置。本實用新型中的煙氣流向:一般煙氣流向為左(右)側進,另外一側出,待處理煙氣從煙氣進口進入到集水冷卻器內部,待處理的煙氣通過冷卻組件降溫,噴頭噴淋的水帶走煙所煙氣的粉塵及其他雜質避免了潔凈煙氣二次污染。沖洗水箱用于儲存沖洗水,既可以設置成一爐一個,也可設置成二爐一個,視布置場地而定。集水冷卻器受熱面設計采用了添加不同比例添加材料的改性聚四氟乙烯,密封結構采用了獨特的熱膨脹的密封技術。冷卻組件中走冷卻介質,冷卻組件外是煙氣,能夠起到完全隔離的作用。同時優(yōu)化設計,同時采用φ12x0.9;φ14x1;φ15x1等薄壁管來提高改性聚四氟乙烯的傳熱系數(shù)。由于系統(tǒng)是一個密閉式系統(tǒng),所以循環(huán)水泵給整個系統(tǒng)提供水側動力、同時可以通過控制循環(huán)水量來應對機組負荷、燃燒煤種變動帶來的變化。
熱量釋放裝置可采用大型空冷換熱器,也可以使用普通的板式或者管式換熱器通過冷源換熱。集水池沖煙氣中補集下來的飽和水、重金屬、細塵等通過換熱器下部管道,進入集水池,集水池對這部分水進行集中。沖洗水泵通過沖洗水泵,把沖洗水箱中的工藝水加壓后輸送至集水冷卻器的沖洗水母管中,用來對集水換熱器進行沖洗。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