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喇叭制造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具有混合功能的打膠裝置。
背景技術:
在目前喇叭產品生產中,AB膠黏性好被廣泛使用,但因為A膠和B膠在混合后使用時,膠水干燥無法粘合是其致命缺點。現有的工藝一般都是在產品上先打A膠后,在打B膠混合,使得其在使用過程中存在操作復雜、膠量控制難度高及打膠時間過長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具有混合功能的打膠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問題主要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一種具有混合功能的打膠裝置,包括兩根并列設置的針筒式膠管,兩根膠管之間固定連接,且兩根膠管底部之間通過固定件連接,所述固定件底部中間處向下設有柱狀的凸起,且凸起上設有兩條導料通道,兩條導料通道貫穿固定件且分別與對應的膠管連通,所述凸起上外套有針管組合件,所述針管組合件包括針管外套及交叉螺旋桿機構,該針管外套內由上往下依序設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及第三空腔,其中交叉螺旋桿機構設置在第二空腔內,所述膠管內還設有密封棒,且兩根密封棒頂端之間通過連接板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及第三空腔之間上下連通,其中第一空腔外套在凸起上,且第二空腔直徑由上往下逐漸減小,所述第三空腔截面呈圓臺狀。
優(yōu)選的,所述針管外套頂部邊沿的兩端對應設有凹槽,且凹槽內均設有定位塊,所述定位塊與對應的膠管底部固定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交叉螺旋桿機構由塑料材質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連接板上施力迫使密封棒擠壓膠管內的膠水時,因為兩根密封棒所受的壓力是相同的,從而能保證兩根膠管內膠水的出料量相同,并且本實用新型是同時向產品注入A、B兩種膠水的,那么也就縮短了打膠時間,提升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仰視圖。
圖中:1、膠管,2、固定件,3、凸起,4、導料通道,5、針管組合件,6、針管外套,7、交叉螺旋桿機構,8、第一空腔,9、第二空腔,10、第三空腔,11、密封棒,12、連接板,13、凹槽,14、定位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1-2,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一種具有混合功能的打膠裝置,包括兩根并列設置的針筒式膠管1,兩根膠管1之間固定連接,本實施例中,其中一根膠管1裝有A膠,另一根膠管1裝有B膠,且兩根膠管1底部之間通過固定件2連接,所述固定件2底部中間處向下設有柱狀的凸起3,且凸起3上設有兩條導料通道4,兩條導料通道4貫穿固定件2且分別與對應的膠管1連通,所述凸起3上外套有針管組合件5,所述針管組合件5包括針管外套6及交叉螺旋桿機構7,該針管外套6內由上往下依序設有第一空腔8、第二空腔9及第三空腔10,其中交叉螺旋桿機構7設置在第二空腔9內,所述膠管1內還設有密封棒11,且兩根密封棒11頂端之間通過連接板12連接,在通過對密封棒11進行向下擠壓,密封棒11推動對應的膠管1內的膠水,使得膠水從導料通道4流入針管外套6內,在針管外套6內的A、B兩種膠水在交叉螺旋桿機構7的縫隙中做螺旋向下運動,在膠水向下運動的過程中,A、B膠水之間充分混合以達到生產要求。
所述第一空腔8、第二空腔9及第三空腔10之間上下連通,其中第一空腔8外套在凸起3上,且第二空腔9直徑由上往下逐漸減小,所述第三空腔10截面呈圓臺狀,所述針管外套6頂部邊沿的兩端對應設有凹槽13,且凹槽13內均設有定位塊14,所述定位塊14與對應的膠管1底部固定連接,定位塊14卡在凹槽13上,能防止針管外套6在工作過程中發(fā)生旋轉的問題,所述交叉螺旋桿機構7由塑料材質制成。
本實施例中,通過在連接板12上施力迫使密封棒11擠壓膠管1內的膠水時,因為兩根密封棒11所受的壓力是相同的,從而能保證兩根膠管1內膠水的出料量相同,并且本實用新型是同時向產品注入A、B兩種膠水的,那么也就節(jié)約了打膠時間。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