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廢水處理工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柵板式移動床改進型ABR反應器。
背景技術:
厭氧折流板反應器(ABR-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是在反應器中沿水流方向設置一系列折流板,將反應器分隔成若干個串聯(lián)的反應室,每個反應室都可以看作一個相對獨立的升流式污泥床系統(tǒng)。廢水進入反應器后沿導流板上下折流前進,依次通過每個反應室的污泥床,廢水中的有機基質(zhì)通過各反應室并與其中的微生物充分接觸而得到去除。ABR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由美國Stanford大學的MeCarty及其合作者開發(fā)出來的。ABR被稱為第三代厭氧反應器,其不僅生物固體截留能力強,而且水力混合條件好。
厭氧反應器的啟動通常指對新建的系統(tǒng)以未經(jīng)馴化的污泥(如污水廠厭氧污泥,消化池的消化污泥)接種,使反應器達到設計負荷和有機物去除效率的過程。由于厭氧微生物的世代周期長,增長速度低,因此厭氧反應器的啟動過程長。根據(jù)厭氧反應器啟動因素的不同,一般為30~100d,這嚴重制約著它在工業(yè)廢水和生活污水處理系統(tǒng)中的廣泛應用。正常運行的厭氧折流板反應器是依靠上升水流和成熟的厭氧污泥產(chǎn)出氣泡,使污泥懸浮在上升格室中。要使反應器中污泥量達到一定數(shù)值,并成熟才能正常運行處理廢水,所以ABR的啟動就變得十分關鍵。厭氧折流板反應器常被用于處理難以生物降解的工業(yè)廢水,反應器的馴化啟動過程時間也會比處理生活污水延長。另外生物反應器在正常運行的過程中,一旦發(fā)生生產(chǎn)事故,微生物菌種大量死亡,導致生物反應器系統(tǒng)崩潰,那么需要生物反應器再次啟動,厭氧微生物需要重新培養(yǎng)和馴化,又需要等待一個漫長的啟動過程。
影響厭氧反應器啟動的因素很多, 包括待處理廢水的組成及濃度、接種污泥的數(shù)量和活性、環(huán)境條件(pH值、溫度等)、微量元素的補充、操作條件(COD 容積負荷、水力停留時間等)和反應器的結構尺寸等諸多因素。
近年來,改進型的ABR反應器一般都會設置懸掛填料,懸浮填料形成的床層的位置一般不受控制。在ABR反應器啟動初期,接種污泥由于受到重力作用,易于聚集在反應器的下部。懸浮填料聚集在上向流格室的上部,而接種污泥則聚集在上向流格室的下部,因而懸浮填料與接種污泥的接觸部分很少。一般ABR反應器中填料的位置不受控制,因而填料與接種污泥的接觸也不受控制。
本實用新型擬對厭氧折流板反應器的設施結構和啟動操作條件上作改進,改善ABR反應器中填料的可控性,以期縮短反應器的啟動時間。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解決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柵板式移動床改進型ABR反應器及其啟動方法,該啟動方法可縮短10%左右的啟動時間。
技術方案:
一種柵板式移動床改進型ABR反應器,由3~6個隔室組成,每個隔室包括上向流格室和下向流格室,上向流格室和下向流格室的容積之比為3~5:1,其中,在上向流格室內(nèi)裝有懸浮填料,在懸浮填料上方蓋有柵板,所述柵板嵌套在支撐桿上,支撐桿上還嵌套有調(diào)節(jié)螺母,調(diào)節(jié)螺母位于柵板上方。
進一步地,所述柵板為不銹鋼材質(zhì),呈長方形,柵板的總長度和總寬度均小于上向流格室的長度和寬度,與上向流格室的壁面相距小于5mm。
進一步地,所述柵板的柵條之間的網(wǎng)格尺寸小于懸浮填料的最小尺寸。
進一步地,所述懸浮填料的密度在0.90~0.96 g/cm3,填料直徑10~25mm,材質(zhì)為聚丙烯或聚乙烯。
進一步地,所述懸浮填料的投加量占上升格室有效容積的35%~50%。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桿為帶有螺紋的細桿。
進一步地,上向流格室底部設有回流反沖管,所述回流反沖管為環(huán)狀穿孔管。
上述柵板式移動床改進型ABR反應器的啟動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取厭氧污泥,靜置后抽去上清液,得到濃度為30~45 g/L 的濃縮污泥,再在濃縮污泥中投入葡萄糖,攪拌,靜置,得到接種污泥;
步驟2,將步驟1所得接種污泥接種至上述柵板式移動床改進型ABR反應器中,泵入已加熱至35℃的待處理污水,使污泥的濃度為10~15 g/L,裝入填料,再將柵板固定在填料層之上,調(diào)節(jié)反應器中的水力停留時間為6~24h;系統(tǒng)啟動初期,將柵板置于上向流格室下部,待上向流格室下部懸浮厭氧污泥和生物膜的量增加后,進入中期;系統(tǒng)啟動中期,將柵板置于上向流格室中部,待上向流格室中部懸浮厭氧污泥和生物膜的量增加后,進入后期;系統(tǒng)啟動后期,將柵板置于上向流格室上部,直至啟動完成。
進一步地,系統(tǒng)啟動初期、系統(tǒng)啟動中期和系統(tǒng)啟動后期的時間分配以天計,比值為3:4:5、3:5:4、5:4:4或5:4:3。
進一步地,在系統(tǒng)啟動期間,用水泵將部分處理出水間歇回流至上向流格室底部的回流反沖管。
進一步地,下向流格室中的水通過回流反沖管回流至上向流格室底部的頻率為每天回流2次,每次回流5~10min。
進一步地,采用生物工程技術,篩選、馴化并構建出能夠降解特征污染物的優(yōu)勢菌群,并采用間歇式循環(huán)的物理吸附法將擴大培養(yǎng)后的降解特征污染物的優(yōu)勢菌群固定在填料上,再將填料置于柵板下,形成固定化生物膜床層,上下移動柵板,使懸浮厭氧污泥生長,同時填料上生物膜得到馴化,可進一步縮短反應器啟動時間。
本實用新型的原理:
反應器基本原理:每個上向流格室中設置柵板,在柵板下裝有填料,柵板套在2根支撐桿上,柵板保持水平,并可通過螺母調(diào)節(jié)并固定柵板在上向流格室中的上下位置,向上或向下移動柵板,形成有填料層的移動床,待處理廢水由進水口進入反應器,依次經(jīng)過幾個隔室,經(jīng)處理后由出水堰出水。這是在傳統(tǒng)ABR反應器的基礎之上,結合移動床生物膜技術,而且這個為了使這個移動床的位置和運行可控,增加了柵板、支撐桿和調(diào)節(jié)螺母,填料置于柵板下。
ABR反應器,上向流格室中加入填料,目的就是要在填料上掛生物膜,形成厭氧懸浮污泥與生物膜聯(lián)合作用,總體上增加污泥濃度,使反應器能承受更高的COD處理負荷,提高生物處理效率。
系統(tǒng)啟動初期,將柵板置于上向流格室下部,使填料與 ABR中的接種污泥充分接觸,便于生物膜在填料上的穩(wěn)定生長。
等生物量集聚到一定程度,即進入系統(tǒng)啟動中期,及時將柵板向上移動,置于上向流格室中部,這樣使得上向流格室中部的懸浮污泥與掛有生物膜的填料充分接觸,在上向流格室中部也能有厭氧污泥的大量增值,填料上生物膜在懸浮污泥中,也易于得到生長更新,保持填料上的生物膜量。
系統(tǒng)啟動后期,將柵板置于上向流格室上部,這樣,也可以使柵板下填料層維持在上向流格室的上部,保持反應器上向流格室的厭氧污泥沿格室上下較均勻的分布;在上向流格室上部,也形成厭氧污泥的生成與培養(yǎng)。
柵板的設置與控制,使得整個啟動培養(yǎng)過程中,填料與 ABR中接種污泥充分接觸,這樣就起到了加速ABR的啟動過程的作用,實現(xiàn)縮短啟動時間的效果,而這一效果是建立在本實用新型的創(chuàng)新改進的基礎之上。
所述的柵板,不銹鋼柵條之間網(wǎng)格尺寸小于填料的最小尺寸。柵板的柵條網(wǎng)格起到截留填料的作用,不讓填料流失到下一隔室;同時柵板填料層居于向流格室上部的時候,也對懸浮厭氧污泥有截留作用,減少流失量,維持高的懸浮污泥濃度。
系統(tǒng)啟動期間,用水泵將部分處理出水間歇回流至上向流格室底部的回流反沖管,每天回流2 次,每次回流5-10 min。間歇的回流反沖,帶來水流的剪切作用,使柵板下的老化的生物膜得以脫落;同時防止填料堵塞,防止短流,形成反應器良好的水力條件。
一種柵板式移動床改進型ABR反應器的啟動方式,先是形成接種污泥,然后按照柵板式移動床ABR反應器的原理進行培養(yǎng)、馴化。
系統(tǒng)啟動初期,系統(tǒng)啟動中期,系統(tǒng)啟動后期的時間分配以天計,比值為3:4:5(處理一般生活污水),或3:5:4(需要強化啟動中期),或5:4:4,或5:4:3(處理工業(yè)廢水,需要強化前期的馴化)。
先采用生物工程技術,篩選、馴化并構建出能夠降解特征污染物的優(yōu)勢菌群,并采用間歇式循環(huán)的物理吸附法將擴大培養(yǎng)后的降解特征污染物的優(yōu)勢菌群固定在填料上,再將填料置于柵板下,形成固定化生物膜床層,這樣相當于在ABR反應器正式啟動前,先進行了填料上所需微生物的培養(yǎng)和固定,這樣大部分解決了ABR反應器正式啟動中的填料上生物膜生長和固定的問題,上下移動柵板,使懸浮厭氧污泥生長,填料上生物膜得到馴化,可進一步縮短反應器的啟動時間。
有益效果:
1、與傳統(tǒng)ABR反應器相比,本實用新型中填料與接種污泥充分接觸,迅速在填料上掛生物膜,并及時升高柵板的高度,在反應器中部和上部也能迅速形成生物膜,大大縮短了ABR的啟動時間,一般可縮短10%左右的啟動時間。
2、本實用新型中,利用柵板壓制懸浮填料床層,同時利用螺母和支撐桿進行柵板和懸浮填料床層的位置調(diào)節(jié),形成填料移動床層,設備簡單,操作易行。
3、本實用新型中,柵板起到截留填料的作用,保持上向流格室中的高的生物量,因而提高生物處理效率。
4、本實用新型中,回流反沖管可以促進生物膜更新和懸浮顆粒污泥生長,也可提高裝置的生物處理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中的柵板式移動床改進型ABR反應器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1中的柵板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1中的柵板式移動床改進型ABR反應器的啟動方法示意圖,a為柵板處于上向流格室下部的示意圖,b為柵板處于上向流格室中部的示意圖,c為柵板處于上向流格室上部的示意圖;
其中,1—進水口,2—隔室,3—下向流格室,4—上向流格室,5—柵板,6—回流反沖管,7—支撐桿,8—調(diào)節(jié)螺母,9—出水堰,10—出水口,11—回流泵,12—懸浮填料。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內(nèi)容,但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實質(zhì)的情況下,對本實用新型方法、步驟或條件所作的修改和替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若未特別指明,實施例中所用的技術手段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常規(guī)手段。
實施例1
某生活污水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柵板式移動床改進型ABR反應器進行處理,處理前的進水濃度COD≤500mg/L,pH 6.5~8.5,SS≤100mg/L,NH3-N≤100mg/L,TP≤1.0mg/L。生化處理出水指標COD≤150mg/L,pH 6.5~8.5,SS≤50mg/L,NH3-N≤30mg/L,TP≤1.0mg/L。
如圖1所示,柵板式移動床改進型ABR反應器,由5個隔室2組成,每個隔室2又分為上向流格室4和下向流格室3,上向流格室4和下向流格室3的容積之比為3:1,其中,上向流格室4裝有懸浮填料12,在懸浮填料12上方蓋有柵板5,所述的柵板5套在2根支撐桿7上,柵板5保持水平,并可通過螺母8調(diào)節(jié)柵板5在上向流格室4中的上下位置。上向流格室4底部設有回流反沖管6,所述回流反沖管6為環(huán)狀穿孔管。處理廢水由進水口1進入反應器,依次經(jīng)過5個隔室,經(jīng)處理后由出水堰9、出水口10出水。
柵板5由不銹鋼柵條制成,呈長方體形,柵板5的長度和寬度略小于上向流格室4的長度和寬度,上向流格室4內(nèi)裝有密度略低于水的懸浮填料12,采用Kaldnes懸浮填料,密度為0.90 g/cm3,填料直徑為15mm,材質(zhì)為聚丙烯。以填料的堆積體積計,填料投加量占上升格室總體積的35%。支撐桿7為帶有螺紋的細桿,調(diào)節(jié)螺母8套在支撐桿7上,調(diào)節(jié)螺母7位于柵板5的上方,可通過改變調(diào)節(jié)螺母8的位置,來調(diào)節(jié)其下方所壓制住的柵板5的水平位置。
柵板式移動床改進型ABR反應器的啟動方法:
(1)采用污水處理廠的厭氧污泥,靜置后抽去上清液,得到濃度為35g/L的濃縮污泥,在濃縮污泥中投入葡萄糖,攪拌,靜置,得到呈黑色的接種污泥;
(2)將所得接種污泥接種至ABR反應器中,待處理污水先加溫至35℃,再泵入ABR反應器中,使污泥的濃度為10g/L,在上向流格室裝上填料,控制反應器中的水力停留時間為6~12h;系統(tǒng)啟動初期,系統(tǒng)啟動中期,系統(tǒng)啟動后期的時間分配以天計,比值為3:4:5。系統(tǒng)啟動初期,將柵板置于上向流格室下部,待上向流格室下部懸浮厭氧污泥和生物膜的量增加后,進入中期;系統(tǒng)啟動中期,將柵板置于上向流格室中部,待上向流格室中部懸浮厭氧污泥和生物膜的量增加后,進入后期;系統(tǒng)啟動后期,將柵板置于上向流格室上部,直至啟動完成。
其中,在系統(tǒng)啟動期間,用水泵將部分處理出水間歇回流至上向流格室底部的回流反沖管,每天回流2次,每次回流5~10 min。參數(shù)控制方面:進水保持為COD≤500mg/L,系統(tǒng)啟動初期,控制反應器中的水力停留時間為12h,系統(tǒng)啟動中期,控制反應器中的水力停留時間為9h,系統(tǒng)啟動后期,控制反應器中的水力停留時間為6h。
系統(tǒng)啟動總時間為36天,啟動初期為9天,系統(tǒng)啟動中期維持12天,系統(tǒng)啟動后期維持15天。
對比例1
某生活污水采用普通ABR反應器進行處理,處理前的進水濃度COD≤500mg/L,pH 6.5~8.5,SS≤100mg/L,NH3-N≤100mg/L,TP≤1.0mg/L。生化處理出水指標COD≤150mg/L,pH 6.5~8.5,SS≤50mg/L,NH3-N≤30mg/L,TP≤1.0mg/L。
ABR反應器,由5個隔室組成,每個隔室又分為上向流格室和下向流格室,上向流格室和下向流格室的容積之比為3:1,具體隔室尺寸等同實施例1中的隔室尺寸。 采用的填料、填料的填充率均與實施例1中相同。
啟動方法:
步驟1,采用污水處理廠的厭氧污泥,靜置后抽去上清液,得到濃度為35g/L的濃縮污泥,在濃縮污泥中投入葡萄糖,攪拌,靜置,得到呈黑色的接種污泥;
步驟2,將所得接種污泥接種至ABR反應器中,待處理污水先加溫至35℃,再泵入ABR反應器中,使污泥的濃度為10g/L,控制反應器中的水力停留時間為6~12h。進水保持為COD≤500mg/L,控制反應器中的水力停留時間為12h,逐步減少水力停留時間到6h。
系統(tǒng)啟動總時間為42天左右。
通過實施例1和對比例1,可以明顯看出本實用新型的柵板式移動床改進型ABR反應器在構造和啟動方式上的優(yōu)勢,本實用新型的箱籠式移動床改進型ABR反應器與一般ABR反應器相比,在ABR隔室構造及尺寸,進出水各指標濃度,填料及填料填充率,最終停留時間等參數(shù)相同的情況下,縮短了6天(約14%)的啟動時間。
實施例2
某化工企業(yè)生產(chǎn)綜合廢水,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前的進水濃度COD≤3000mg/L,pH 6.5~8.5,SS≤100mg/L,NH3-N≤300mg/L,特征污染物濃度氯苯類≤50mg/L。生化處理后出水指標COD≤500mg/L,pH 6.5~8.5,SS≤50mg/L,NH3-N≤150mg/L,特征污染物濃度氯苯類≤10mg/L。
柵板式移動床改進型ABR反應器,由5個隔室2組成,每個隔室2又分為上向流格室4和下向流格室3,上向流格室4和下向流格室3的容積之比為5:1,其中,上向流格室4裝有懸浮填料12,在懸浮填料12上方蓋有柵板5,所述的柵板5套在2根支撐桿7上,柵板5保持水平,并可通過螺母8調(diào)節(jié)柵板5在上向流格室4中的上下位置。上向流格室4底部設有回流反沖管6,所述回流反沖管6為環(huán)狀穿孔管。處理廢水由進水口1進入反應器,依次經(jīng)過5個隔室,經(jīng)處理后由出水堰9、出水口10出水。
柵板5由不銹鋼柵條制成,呈長方體形,柵板5的長度和寬度略小于上向流格室4的長度和寬度,上向流格室4內(nèi)裝有密度略低于水的懸浮填料12,采用Kaldnes懸浮填料,密度為0.95 g/cm3,填料直徑為10mm,材質(zhì)為聚丙烯。以填料的堆積體積計,填料投加量占上升格室總體積的35%。支撐桿7為帶有螺紋的細桿,調(diào)節(jié)螺母8套在支撐桿7上,調(diào)節(jié)螺母7位于柵板8的上方,可通過改變調(diào)節(jié)螺母8的位置,來調(diào)節(jié)其下方所壓制住的柵板5的水平位置。
柵板式移動床改進型ABR反應器的啟動方法:
(1)采用污水處理廠的厭氧污泥,靜置后抽去上清液,得到濃度為45g/L的濃縮污泥,在濃縮污泥中投入葡萄糖,攪拌,靜置,得到呈黑色的接種污泥;
(2)將所得接種污泥接種至ABR反應器中,待處理污水先加溫至35℃,再泵入ABR反應器中,使污泥的濃度為15g/L,在上向流格室裝滿填料,控制反應器中的水力停留時間為12~18h;系統(tǒng)啟動初期,系統(tǒng)啟動中期,系統(tǒng)啟動后期的時間分配以天計,比值為5:4:4。系統(tǒng)啟動初期,將柵板置于上向流格室下部,待上向流格室下部懸浮厭氧污泥和生物膜的量增加后,進入中期;系統(tǒng)啟動中期,將柵板置于上向流格室中部,待上向流格室中部懸浮厭氧污泥和生物膜的量增加后,進入后期;系統(tǒng)啟動后期,將柵板置于上向流格室上部,直至啟動完成。
其中,在系統(tǒng)啟動期間,用水泵將部分處理出水間歇回流至上向流格室底部的回流反沖管,每天回流2次,每次回流5~10 min。參數(shù)控制方面:系統(tǒng)啟動初期,控制反應器中的水力停留時間為18h,進水COD逐步升為≤2000mg/L,系統(tǒng)啟動中期,進水COD逐步升為≤2500mg/L,控制反應器中的水力停留時間為15h,系統(tǒng)啟動后期,進水COD逐步升為≤3000mg/L,控制反應器中的水力停留時間為12h。
系統(tǒng)啟動總時間為52天,啟動初期為20天,系統(tǒng)啟動中期維持16天,系統(tǒng)啟動后期維持16天。
對比例2
某化工企業(yè)生產(chǎn)綜合廢水,采用普通ABR反應器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前的進水濃度COD≤3000mg/L,pH 6.5~8.5,SS≤100mg/L,NH3-N≤300mg/L,特征污染物濃度氯苯類≤50mg/L。生化處理后出水指標COD≤500mg/L,pH 6.5~8.5,SS≤50mg/L,NH3-N≤150mg/L,特征污染物濃度氯苯類≤10mg/L。
ABR反應器,由5個隔室組成,每個隔室又分為上向流格室和下向流格室,上向流格室和下向流格室的容積之比為3:1,具體隔室尺寸同實施例1中的隔室尺寸。采用的填料,填料的填充率均與實施例2中相同。
啟動方法:
步驟1,采用污水處理廠的厭氧污泥,靜置后抽去上清液,得到濃度為45g/L的濃縮污泥,在濃縮污泥中投入葡萄糖,攪拌,靜置,得到呈黑色的接種污泥;
步驟2,將所得接種污泥接種至ABR反應器中,待處理污水先加溫至35℃,再泵入ABR反應器中,使污泥的濃度為15g/L,將箱籠裝滿填料,控制反應器中的水力停留時間為12~18h;進水COD逐步升為≤3000mg/L,控制反應器中的水力停留時間為18h,逐步減少水力停留時間到12h。
系統(tǒng)啟動總時間為60天左右。
通過實施例2和對比例2,可以明顯看出本實用新型的柵板式移動床改進型ABR反應器在構造和啟動方式上的優(yōu)勢,本實用新型的箱籠式移動床改進型ABR反應器與一般ABR反應器相比,在ABR隔室構造及尺寸,進出水各指標濃度,填料及填料填充率,最終停留時間等參數(shù)相同的情況下,縮短了8天(約13%)的啟動時間。
實施例3
某化工企業(yè)生產(chǎn)綜合廢水,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前的進水濃度COD≤3000mg/L,pH 6.5~8.5,SS≤100mg/L,NH3-N≤300mg/L,特征污染物濃度氯苯類≤50mg/L。生化處理后出水指標COD≤500mg/L,pH 6.5~8.5,SS≤50mg/L,NH3-N≤150mg/L,特征污染物濃度氯苯類≤10mg/L。
柵板式移動床改進型ABR反應器,由5個隔室2組成,每個隔室2又分為上向流格室4和下向流格室3,上向流格室4和下向流格室3的容積之比為5:1,其中,上向流格室4裝有懸浮填料12,在懸浮填料12上方蓋有柵板5,所述的柵板5套在2根支撐桿7上,柵板5保持水平,并可通過螺母8調(diào)節(jié)柵板5在上向流格室4中的上下位置。上向流格室4底部設有回流反沖管6,所述回流反沖管6為環(huán)狀穿孔管。處理廢水由進水口1進入反應器,依次經(jīng)過5個隔室,經(jīng)處理后由出水堰9,出水口10出水。
柵板5由不銹鋼柵條制成,呈長方體形,柵板5的長度和寬度略小于上向流格室4的長度和寬度,上向流格室4內(nèi)裝有密度略低于水的懸浮填料12,采用Kaldnes懸浮填料,密度為0.95 g/cm3,直徑為10mm,材質(zhì)為聚丙烯。以填料的堆積體積計,填料投加量占上升格室總體積的35%。支撐桿7為帶有螺紋的細桿,調(diào)節(jié)螺母8套在支撐桿7上,調(diào)節(jié)螺母7位于柵板8的上方,可通過改變調(diào)節(jié)螺母8的位置,來調(diào)節(jié)其下方所壓制住的柵板5的水平位置。
柵板式移動床改進型ABR反應器的啟動方法:
(1)采用污水處理廠的厭氧污泥,靜置后抽去上清液,得到濃度為45g/L的濃縮污泥,在濃縮污泥中投入葡萄糖,攪拌,靜置,得到呈黑色的接種污泥;
(2)采用生物工程技術,篩選、馴化并構建出能夠降解特征污染物(氯苯)的優(yōu)勢菌群,并采用間歇式循環(huán)的物理吸附法將擴大培養(yǎng)后的降解特征污染物的優(yōu)勢菌群固定在填料上。
(3)將所得接種污泥接種至ABR反應器中,待處理污水先加溫至35℃,再泵入ABR反應器中,使污泥的濃度為15g/L,在上向流格室裝上步驟(2)中經(jīng)固定化處理的填料,加上柵板,形成固定化生物膜床層,控制反應器中的水力停留時間為12~18h;系統(tǒng)啟動初期,系統(tǒng)啟動中期,系統(tǒng)啟動后期的時間分配以天計,比值為5:4:4。系統(tǒng)啟動初期,將柵板置于上向流格室下部,待上向流格室下部懸浮厭氧污泥和生物膜的量增加后,進入中期;系統(tǒng)啟動中期,將柵板置于上向流格室中部,待上向流格室中部懸浮厭氧污泥和生物膜的量增加后,進入后期;系統(tǒng)啟動后期,將柵板置于上向流格室上部,直至啟動完成。
(4)其中,在系統(tǒng)啟動期間,用水泵將部分處理出水間歇回流至上向流格室底部的回流反沖管,每天回流2次,每次回流5~10 min。
(5)控制參數(shù):系統(tǒng)啟動初期,控制反應器中的水力停留時間為18h,進水COD逐步升為≤2000mg/L,系統(tǒng)啟動中期,進水COD逐步升為≤2500mg/L,控制反應器中的水力停留時間為15h,系統(tǒng)啟動后期,進水COD逐步升為≤3000mg/L,控制反應器中的水力停留時間為12h。
系統(tǒng)啟動總時間為50天,啟動初期為19.2天,系統(tǒng)啟動中期維持15.4天,系統(tǒng)啟動后期維持15.4天。
通過實施例3和對比例2,可以明顯看出本實用新型的柵板式移動床改進型ABR反應器在構造和啟動方式上的優(yōu)勢,本實用新型的箱籠式移動床改進型ABR反應器與一般ABR反應器相比,在ABR隔室構造及尺寸,進出水各指標濃度,填料及填料填充率,最終停留時間等參數(shù)相同的情況下,縮短了10天(約16.7%)的啟動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