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空調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空調系統的控制裝置、一種空調系統、一種空調系統的控制方法和一種非臨時性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相關技術中,變頻高能效空調系統的蒸發(fā)器和冷凝器體積通常都比較大,系統冷媒量充灌比普通空調系統高出30%。但是,相關技術存在的問題是,高能效系統一般采用小排量的壓縮機,冷媒量超出壓縮機的最大充注量,對壓縮機的回液、回油以及可靠性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而且,壓縮機在低頻狀態(tài)下運行時,系統的流速較小,冷媒基本積存在冷凝器中,導致蒸發(fā)器中的冷媒偏少,造成壓縮機的回氣溫度出現波動以及溫度偏高的現象,系統制冷量下降,eer(energyefficiencyratio,空調器的制冷性能系數)明顯下降。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空調系統的控制裝置,能夠保證進入蒸發(fā)器的冷媒不會出現過熱的現象,壓縮機的回氣溫度不會出現波動以及溫度偏高的現象。
本發(fā)明的第二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空調系統。
本發(fā)明的第三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空調系統的控制方法。
本發(fā)明的第四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非臨時性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第一方面實施例提出了一種空調系統的控制裝置,所述空調系統包括壓縮機、室外換熱器和室內換熱器,所述室外換熱器的第一端口通過第一管路與所述壓縮機相連,所述室外換熱器的第二端口通過第二管路與所述室內換熱器相連,所述裝置包括:并聯連接的n個支路,所述并聯連接的n個支路與所述第一管路并聯或串聯連接,其中,n為大于1的整數;n個閥門組件,所述n個閥門組件對應設置于所述n個支路,每個閥門組件用于控制對應支路的開啟或關閉;壓力檢測單元,所述壓力檢測單元用于檢測所述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控制單元,所述控制單元與所述n個閥門組件和所述壓力檢測單元分別相連,所述控制單元用于根據所述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控制所述n個閥門組件的開啟或關閉。
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提出的空調系統的控制裝置,在室外換熱器的第一端口與壓縮機相連的第一管路上并聯n個支路,n個支路上對應設置n個閥門組件,每個閥門組件用于控制對應支路的開啟或關閉,控制單元通過壓力檢測單元檢測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并根據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控制n個閥門組件的開啟或關閉。由此,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裝置能夠通過控制閥門組件的開啟或關閉來控制空調系統的冷媒流量,進而保證進入室內換熱器的冷媒不會出現過熱的現象,并保證壓縮機的回氣溫度不會出現波動以及溫度偏高的現象,從而改善空調的制冷性能,提高壓縮機的可靠性,提升用戶的體驗。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構造多個壓力區(qū)間,所述多個壓力區(qū)間與多個開啟數量分別對應,其中,所述控制單元進一步用于獲取所述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所屬的壓力區(qū)間,并根據所述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所屬的壓力區(qū)間對應的開啟數量對所述n個閥門組件進行控制。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當所述空調系統進行制冷時,所述控制單元進一步用于:在所述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小于第一壓力時,控制所述n個閥門組件中的任意一個開啟;在所述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壓力且小于等于第二壓力時,控制所述n個閥門組件中的任意m個開啟,其中,m為大于1且小于n的整數;在所述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大于所述第二壓力時,控制所述n個閥門組件均開啟。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n個支路設置于所述室外換熱器的第一端口處,所述壓力檢測單元設置于所述室外換熱器的第二端口,以通過檢測所述室外換熱器的第二端口的冷媒壓力獲取所述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控制單元還用于獲取所述空調系統的運行頻率,并在所述空調系統的運行頻率小于預設頻率時根據所述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控制所述n個閥門組件。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第二方面實施例提出了一種空調系統,包括所述的空調系統的控制裝置。
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提出的空調系統,通過空調系統的控制裝置,保證進入室內換熱器的冷媒不會出現過熱的現象,并保證壓縮機的回氣溫度不會出現波動以及溫度偏高的現象,從而改善空調的制冷性能,提高壓縮機的可靠性,提升用戶的體驗。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第三方面實施例提出了一種空調系統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調系統包括壓縮機、室外換熱器、室內換熱器、n個支路和n個閥門組件,所述室外換熱器的第一端口通過第一管路與所述壓縮機相連,所述室外換熱器的第二端口通過第二管路與所述室內換熱器相連,所述n個支路并聯連接,所述并聯連接的n個支路與所述第一管路并聯或串聯連接,所述n個閥門組件對應設置于所述n個支路,每個閥門組件用于控制對應支路的開啟或關閉,n為大于1的整數,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檢測所述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根據所述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控制所述n個閥門組件的開啟或關閉。
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提出的空調系統的控制方法,通過檢測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根據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控制n個閥門組件的開啟或關閉。由此,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方法,能夠通過控制閥門組件的開啟或關閉來控制空調系統的冷媒流量,進而保證進入室內換熱器的冷媒不會出現過熱的現象,并保證壓縮機的回氣溫度不會出現波動以及溫度偏高的現象,從而改善空調的制冷性能,提高壓縮機的可靠性,提升用戶的體驗。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構造多個壓力區(qū)間,所述多個壓力區(qū)間與多個開啟數量分別對應,所述根據所述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控制所述n個閥門組件的開啟或關閉,包括:獲取所述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所屬的壓力區(qū)間;根據所述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所屬的壓力區(qū)間對應的開啟數量對所述n個閥門組件進行控制。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當所述空調系統進行制冷時,所述根據所述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控制所述n個閥門組件的開啟或關閉,包括:當所述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小于第一壓力時,控制所述n個閥門組件中的任意一路開啟;當所述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壓力且小于等于第二壓力時,控制所述n個閥門組件中的任意m路開啟,其中,m為大于1且小于n的整數;當所述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大于所述第二壓力時,控制所述n個閥門組件均開啟。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通過檢測所述室外換熱器的第二端口的冷媒壓力獲取所述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空調系統的控制方法可還包括:獲取所述空調系統的運行頻率;當所述空調系統的運行頻率小于預設頻率時,根據所述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控制所述n個閥門組件。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第四方面實施例提出了一種非臨時性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上存儲有計算機程序,該程序被處理器執(zhí)行時實現所述的空調系統的控制方法。
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提出的非臨時性計算機可讀介質,通過執(zhí)行空調系統的控制方法,保證進入室內換熱器的冷媒不會出現過熱的現象,并保證壓縮機的回氣溫度不會出現波動以及溫度偏高的現象,從而改善空調的制冷性能,提高壓縮機的可靠性,提升用戶的體驗。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空調系統的控制裝置的方框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空調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空調系統的方框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空調系統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圖5是根據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空調系統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以及
圖6是根據本發(fā)明另一個實施例的空調系統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發(fā)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下面參考附圖來描述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空調系統的控制裝置、空調系統和空調系統的控制方法。
圖1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空調系統的控制裝置的方框示意圖。其中,據圖2的實施例,空調系統可包括壓縮機1、室外換熱器2和室內換熱器3,室外換熱器2的第一端口通過第一管路6與壓縮機1相連,室外換熱器2的第二端口通過第二管路7與室內換熱器3相連。進一步地,如圖2所示,室外換熱器2的第二端口通過第二管路7與室內換熱器3的第二端口相連,室內換熱器3的第一端口通過第三管路8與壓縮機1相連。
具體地,如圖2所示,空調系統還可包括節(jié)流裝置4和四通閥5,其中,四通閥5的第一端c與室外換熱器2的第一端口相連,四通閥5的第二端s與壓縮機1的出氣口相連,即室外換熱器2的第一端口可通過四通閥5與壓縮機1的出氣口相連,四通閥5的第三端e與室內換熱器3的第一端口相連,四通閥5的第四端d與壓縮機1的回氣口相連,即室內換熱器3的第一端口可通過四通閥與壓縮機1的回氣口相連,室外換熱器2的第二端口通過第二管路7與室內換熱器3相連,第二管路7上設置有節(jié)流裝置4。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空調系統的控制裝置包括:并聯連接的n個支路10、n個閥門組件11、壓力檢測單元30和控制單元20。
其中,并聯的n個支路10與第一管路并聯或串聯連接,其中,n為大于1的整數;例如圖2所示,并聯連接的n個支路10與第一管路并聯連接,n個閥門組件11對應設置于n個支路10,每個閥門組件可串聯于對應的支路,每個閥門組件用于控制對應支路的開啟或關閉;壓力檢測單元30用于檢測室外換熱器2的冷媒壓力;控制單元20與n個閥門組件11和壓力檢測單元30分別相連,控制單元20用于根據室外換熱器2的冷媒壓力控制n個閥門組件11的開啟或關閉。
需要說明的是,n個支路10可并聯連接在四通閥5的第一端c與室外換熱器2的第一端口之間,壓力檢測單元30設置于室外換熱器2的第二端口與節(jié)流裝置4之間,具體地,如圖2所示,n個支路10可設置于室外換熱器2的第一端口處,壓力檢測單元30可設置于室外換熱器2的第二端口,以通過檢測室外換熱器2的第二端口的冷媒壓力獲取室外換熱器2的冷媒壓力,進而控制單元20根據室外換熱器2的冷媒壓力控制n個閥門組件11的開啟或關閉。
具體而言,在空調系統中,室外換熱器2的第一端口通過第一管路與壓縮機1相連,第一管路并聯連接n個支路10,每個支路上設置有用于控制該支路開啟或關閉的閥門組件,壓力檢測單元30可實時檢測室外換熱器2的冷媒壓力,并將檢測到的室外換熱器2的冷媒壓力發(fā)送給控制單元20,控制單元20根據室外換熱器2的冷媒壓力控制n個閥門組件11的開啟或關閉。
由此,能夠通過控制閥門組件的開啟或關閉來控制空調系統的冷媒流量,進而保證進入室內換熱器的冷媒不會出現過熱的現象,并保證壓縮機的回氣溫度不會出現波動以及溫度偏高的現象,從而改善空調的制冷量,提高壓縮機的可靠性,提升用戶的體驗。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構造多個壓力區(qū)間,多個壓力區(qū)間與多個開啟數量分別對應,其中,控制單元進一步用于獲取室外換熱器2的冷媒壓力所屬的壓力區(qū)間,并根據室外換熱器2的冷媒壓力所屬的壓力區(qū)間對應的開啟數量對n個閥門組件進行控制。
需要說明的是,可根據室外換熱器2的第二端口的冷媒壓力構造多個冷媒壓力的壓力區(qū)間,多個壓力區(qū)間可與多個閥門組件開啟數量分別對應,即每個壓力區(qū)間可與一個開啟數量對應,其中,每個開啟數量可以為大于0小于等于n的整數。
具體地,可通過預設多個壓力閾值以構造多個壓力區(qū)間,例如,可至少設置一個壓力閾值,當壓力小于壓力閾值時為第一個壓力區(qū)間,當壓力大于等于壓力閾值時為第二個壓力區(qū)間;又如,可設置兩個壓力閾值,當壓力小于第一壓力閾值時為第一個壓力區(qū)間,當壓力大于等于第一個壓力閾值且小于等于第二壓力閾值時為第二個壓力區(qū)間,當壓力大于第二個壓力閾值時為第三個壓力區(qū)間;再如可設置三個壓力閾值,當壓力小于第一個壓力閾值時為第一個壓力區(qū)間,當壓力大于等于第一壓力閾值且小于等于第三個壓力閾值時為第二個壓力區(qū)間,當壓力大于第二個壓力閾值且小于等于第三個壓力閾值時為第三個壓力區(qū)間,當壓力大于第三個壓力閾值時為第四個壓力區(qū)間。其中,每個壓力區(qū)間具有對應的閥門組件的開啟數量,以通過控制相應開啟數量的閥門組件的開啟來調整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
具體而言,控制單元20可通過壓力檢測單元30獲取室外換熱器2的冷媒壓力,并根據室外換熱器2的冷媒壓力判斷冷媒壓力所屬的壓力區(qū)間,并根據室外換熱器2的冷媒壓力所屬的壓力區(qū)間對應的開啟數量對n個閥門組件11進行控制,即控制n個閥門組件11中對應開啟數量的閥門組件開啟。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當空調系統進行制冷時,控制單元20進一步用于:在室外換熱器2的冷媒壓力小于第一壓力時,控制n個閥門組件11中的任意一個開啟;在室外換熱器2的冷媒壓力大于等于第一壓力且小于等于第二壓力時,控制n個閥門組件11中的任意m個開啟,其中,m為大于1且小于n的整數;在室外換熱器2的冷媒壓力大于第二壓力時,控制n個閥門組件11均開啟。
也就是說,空調系統可預設有兩個壓力閾值即第一壓力和第二壓力,以構造三個壓力區(qū)間,其中,第一個壓力區(qū)間對應一個閥門組件開啟,第二個壓力區(qū)間對應m個閥門組件開啟,第三個壓力區(qū)間對應n個閥門組件11均開啟。
具體地,當空調系統進行制冷時,控制單元20獲取室外換熱器2的冷媒壓力,并判斷室外換熱器2的冷媒壓力所屬的冷媒區(qū)間,即判斷室外換熱器2的冷媒壓力與預設壓力閾值之間的關系,如果室外換熱器2的冷媒壓力小于第一壓力,控制單元20則控制n個閥門組件11中的任意一個開啟;如果室外換熱器2的冷媒壓力大于等于第一壓力且小于等于第二壓力,控制單元20則控制n個閥門組件11中的任意m個開啟;如果室外換熱器2的冷媒壓力大于第二壓力,控制單元20則控制n個閥門組件11均開啟。其中,第一壓力小于第二壓力。
可以理解的是,在室外換熱器2的冷媒壓力較大時,室外換熱器2的冷媒壓力較大,即為室內換熱器3需要較多冷媒進行制冷,此時,開啟較多閥門組件11,加大冷媒從室外換熱器2流向室內換熱器3的壓力;使室內換熱器3內的冷媒充足,確保從室內換熱器3流向壓縮機1的冷媒溫度不會偏高,即確保壓縮機的回氣溫度不會升高。由此,控制單元20根據室外換熱器2的冷媒壓力控制n個閥門組件11的開啟或關閉,以改變室外換熱器2的冷媒壓力。
其中,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當n為偶數時,m=n/2;當n為奇數時,m=(n+1)/2。例如,n可設置為6,m可設置為3,即在室外換熱器2的冷媒壓力大于等于第一壓力且小于等于第二壓力時可開啟3個閥門組件11,其它n-3個閥門組件(即3個閥門組件)11均關閉。
舉例來說,當空調系統進行制冷時,控制單元20獲取室外換熱器2的冷媒壓力p,在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p小于第一壓力p0(即p<p0)時,控制單元20控制6個閥門組件11中的任意一個開啟,且控制其它5個閥門組件11均關閉;在室外換熱器2的冷媒壓力p大于等于第一壓力p0且小于等于第二壓力p1(即p0≤p≤p1)時,控制單元20控制6個閥門組件11中的任意3個開啟,且控制其它3個閥門組件11關閉;在室外換熱器2的冷媒壓力p大于第二壓力(即p>p1)時,控制單元20控制6個閥門組件11均開啟。
進一步地,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控制單元20還用于獲取空調系統的運行頻率,并在空調系統的運行頻率小于預設頻率時根據室外換熱器2的冷媒壓力控制n個閥門組件11。
也就是說,在空調系統進行制冷時,如果壓縮機1低頻運行,則根據室外換熱器2的冷媒壓力控制n個閥門組件11。當壓縮機1低頻制冷運行時,空調系統的冷媒流速較低,冷媒量容易積存在室外換熱器2中,開啟較多閥門組件11,確保進入室內換熱器3的冷媒量較充足
另外,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控制單元20還用于在空調系統的運行頻率大于等于預設頻率時控制n個閥門組件11全部開啟。
也就是說,在空調系統進行制冷時,如果壓縮機1高頻運行,則室外換熱器2整個管路全部參與動作,即n個閥門組件11全部開啟,以滿足空調系統高頻制冷時的冷媒流通。
綜上所述,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提出的空調系統的控制裝置,在室外換熱器的第一端口與壓縮機相連的第一管路上并聯n個支路,n個支路上對應設置n個閥門組件,每個閥門組件用于控制對應支路的開啟或關閉,控制單元通過壓力檢測單元檢測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并根據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控制n個閥門組件的開啟或關閉。由此,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裝置能夠通過控制閥門組件的開啟或關閉來控制空調系統的冷媒流量,進而保證進入室內換熱器的冷媒不會出現過熱的現象,并保證壓縮機的回氣溫度不會出現波動以及溫度偏高的現象,從而改善空調的制冷性能,提高壓縮機的可靠性,提升用戶的體驗。
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出了一種空調系統。
圖3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空調系統的方框示意圖。如圖2所示,空調系統200包括上述空調系統的控制裝置100。
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提出的空調系統,通過空調系統的控制裝置,保證進入室內換熱器的冷媒不會出現過熱的現象,并保證壓縮機的回氣溫度不會出現波動以及溫度偏高的現象,從而改善空調的制冷性能,提高壓縮機的可靠性,提升用戶的體驗。
圖4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空調系統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其中,根據圖2的實施例,空調系統包括壓縮機、室外換熱器和室內換熱器,室外換熱器的第一端口通過第一管路與壓縮機相連,室外換熱器的第二端口通過第二管路與室內換熱器相連,n個支路與第一管路并聯連接,n個閥門組件對應設置于n個支路,每個閥門組件用于控制對應支路的開啟或關閉,n為大于1的整數。進一步地,如圖2所示,室外換熱器的第二端口通過第二管路與室內換熱器的第二端口相連,室內換熱器的第一端口通過第三管路與壓縮機相連。
具體地,如圖2所示,空調系統還可包括節(jié)流裝置和四通閥,其中,四通閥的第一端與室外換熱器的第一端口相連,四通閥的第二端與壓縮機的出氣口相連,即室外換熱器的第一端口可通過四通閥與壓縮機的出氣口相連,四通閥的第三端與室內換熱器的第一端口相連,四通閥的第四端與壓縮機的回氣口相連,即室內換熱器的第一端口可通過四通閥與壓縮機的回氣口相連,室外換熱器的第二端口通過第二管路與室內換熱器相連,第二管路上設置有節(jié)流裝置。
如圖4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空調系統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檢測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
需要說明的是,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通過檢測室外換熱器的第二端口的冷媒壓力獲取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其中,可通過壓力檢測單元檢測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壓力檢測單元可設置于室外換熱器的第二端口與節(jié)流裝置之間,具體地,如圖2所示,n個支路可設置于室外換熱器的第一端口處,壓力檢測單元可設置于室外換熱器的第二端口。
s2:根據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控制n個閥門組件的開啟或關閉。
具體而言,空調制冷運行時,檢測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并根據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控制n個閥門組件的開啟或關閉。
由此,能夠通過控制閥門組件的開啟或關閉來控制空調系統的冷媒流量,進而保證進入蒸發(fā)器的冷媒不會出現過熱的現象,并保證壓縮機的回氣溫度不會出現波動以及溫度偏高的現象,從而改善空調的制冷量,提高壓縮機的可靠性,提升用戶的體驗。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構造多個壓力區(qū)間,多個壓力區(qū)間與多個開啟數量分別對應,根據室外換熱器的冷媒控制n個閥門組件的開啟或關閉,如圖5所示,空調系統的控制方法還包括:
s101:獲取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所屬的壓力區(qū)間。
s102:根據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所屬的壓力區(qū)間對應的開啟數量對n個閥門組件進行控制。
需要說明的是,可根據室外換熱器的第二端口的冷媒壓力構造多個冷媒壓力的壓力區(qū)間,多個壓力區(qū)間可與多個閥門組件開啟數量分別對應,即每個壓力區(qū)間可與一個開啟數量對應,其中,每個開啟數量可以為大于0小于等于n的整數。
具體地,可通過預設多個壓力閾值以構造多個壓力區(qū)間,例如,可至少設置一個壓力閾值,當壓力小于壓力閾值時為第一個壓力區(qū)間,當壓力大于等于壓力閾值時為第二個壓力區(qū)間;又如,可設置兩個壓力閾值,當壓力小于第一壓力閾值時為第一個壓力區(qū)間,當壓力大于等于第一個壓力閾值且小于等于第二壓力閾值時為第二個壓力區(qū)間,當壓力大于第二個壓力閾值時為第三個壓力區(qū)間;再如可設置三個壓力閾值,當壓力小于第一個壓力閾值時為第一個壓力區(qū)間,當壓力大于等于第一壓力閾值且小于等于第三個壓力閾值時為第二個壓力區(qū)間,當壓力大于第二個壓力閾值且小于等于第三個壓力閾值時為第三個壓力區(qū)間,當壓力大于第三個壓力閾值時為第四個壓力區(qū)間。其中,每個壓力區(qū)間具有對應的閥門組件的開啟數量,以通過控制相應開啟數量的閥門組件的開啟來調整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
具體而言,可通過壓力檢測單元獲取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并根據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判斷冷媒壓力所屬的壓力區(qū)間,并根據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所屬的壓力區(qū)間對應的開啟數量對n個閥門組件進行控制,即控制n個閥門組件中對應開啟數量的閥門組件開啟。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當空調系統進行制冷時,根據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控制n個閥門組件的開啟或關閉包括:在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小于第一壓力時,控制n個閥門組件中的任意一個開啟;在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大于等于第一壓力且小于等于第二壓力時,控制n個閥門組件中的任意m個開啟,其中,m為大于1且小于n的整數;在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大于第二壓力時,控制n個閥門組件均開啟。
也就是說,空調系統可預設有兩個壓力閾值即第一壓力和第二壓力,以構造三個壓力區(qū)間,其中,第一個壓力區(qū)間對應一個閥門組件開啟,第二個壓力區(qū)間對應m個閥門組件開啟,第三個壓力區(qū)間對應n個閥門組件均開啟。
具體地,當空調系統進行制冷時,獲取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并判斷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所屬的冷媒區(qū)間,即判斷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與預設壓力閾值之間的關系,如果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小于第一壓力,則控制n個閥門組件中的任意一個開啟;如果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大于等于第一壓力且小于等于第二壓力,則控制n個閥門組件中的任意m個開啟;如果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大于第二壓力,則控制n個閥門組件均開啟。其中,第一壓力小于第二壓力。
可以理解的是,在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較大時,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較大,即為室內換熱器需要較多冷媒進行制冷,此時,開啟較多閥門組件,加大冷媒從室外換熱器流向室內換熱器的壓力;使室內換熱器內的冷媒充足,確保從室內換熱器流向壓縮機的冷媒溫度不會偏高,即確保壓縮機的回氣溫度不會升高。由此,根據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控制n個閥門組件的開啟或關閉,以改變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
其中,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當n為偶數時,m=n/2;當n為奇數時,m=(n+1)/2。例如,n可設置為6,m可設置為3,即在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大于等于第一壓力且小于等于第二壓力時可開啟3個閥門組件,其它n-3個閥門組件(即3個閥門組件)均關閉。
舉例來說,當空調系統進行制冷時,控制單元20獲取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p,在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p小于第一壓力p0(即p<p0)時,控制6個閥門組件中的任意一個開啟,且控制其它5個閥門組件均關閉;在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p大于等于第一壓力p0且小于等于第二壓力p1(即p0≤p≤p1)時,控制6個閥門組件中的任意3個開啟,且控制其它3個閥門組件關閉;在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p大于第二壓力p1(即p>p1)時,控制6個閥門組件均開啟。其中,第一壓力p0可為2兆帕,第二壓力p1可為4兆帕。
進一步地,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如圖6所示,空調系統的控制方法還包括:
s201:獲取空調系統的運行頻率;
s202:當空調系統的運行頻率小于預設頻率時,根據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控制n個閥門組件。
也就是說,在空調系統進行制冷時,如果壓縮機低頻運行,則根據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控制n個閥門組件。當壓縮機低頻制冷運行時,空調系統的冷媒流速較低,冷媒量容易積存在室外換熱器中,開啟較多閥門組件,確保進入室內換熱器的冷媒量較充足
另外,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在空調系統的運行頻率大于等于預設頻率時控制n個閥門組件全部開啟。
也就是說,在空調系統進行制冷時,如果壓縮機高頻運行,則室外換熱器整個管路全部參與動作,即n個閥門組件全部開啟,以滿足空調系統高頻制冷時的冷媒流通。
綜上所述,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提出的空調系統的控制方法,通過檢測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根據室外換熱器的冷媒壓力控制n個閥門組件的開啟或關閉。由此,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方法,能夠通過控制閥門組件的開啟或關閉來控制空調系統的冷媒流量,進而保證進入室內換熱器的冷媒不會出現過熱的現象,并保證壓縮機的回氣溫度不會出現波動以及溫度偏高的現象,從而改善空調的制冷性能,提高壓縮機的可靠性,提升用戶的體驗。
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出了一種非臨時性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上存儲有計算機程序,該程序被處理器執(zhí)行時實現所述的空調系統的控制方法。
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提出的非臨時性計算機可讀介質,通過執(zhí)行空調系統的控制方法,保證進入室內換熱器的冷媒不會出現過熱的現象,并保證壓縮機的回氣溫度不會出現波動以及溫度偏高的現象,從而改善空調的制冷量,提高壓縮機的可靠性,提升用戶的體驗。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軸向”、“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至少兩個,例如兩個,三個等,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發(fā)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發(fā)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過中間媒介間接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發(fā)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實施例或示例的特征進行結合和組合。
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