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空氣調節(jié)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換熱器。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室內環(huán)境的品質,然而室內環(huán)境的濕度過大或過小都會破壞室內環(huán)境的舒適性。
在夏季時,傳統(tǒng)空調器采用冷凝除濕方式進行除濕,冷水溫度須低于空氣的露點溫度,造成了能源利用品位上的浪費,甚至有些場合還需要對空氣進行再熱處理,這就造成了能源的進一步浪費。通過冷凝方式對空氣進行調節(jié),空調機組的熱濕比只能在一定的范圍內變化,難以適應室內熱濕比的變化,而且大多數(shù)空調夏季運行時表面潮濕,為各種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條件。這些是傳統(tǒng)空調系統(tǒng)中存在的弊端。
在冬季時,空調制熱時會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空氣干燥現(xiàn)象,干燥的環(huán)境削弱了人體呼吸系統(tǒng)的濾塵除菌能力,使人感覺口干舌燥,甚至會流鼻血、降低人體免疫力。在使用暖氣、空調的房間里更易得病。在舒適性方面,空氣干燥時,體內的水分蒸發(fā)量增加,因此即使在取暖時,體感溫度也會感到很低。另外,干燥空氣中產生靜電是不可避免的,嚴重的靜電會使人心情煩躁,頭暈胸悶、喉鼻不適。因此要想構造一個舒適的室內環(huán)境,對空氣的溫濕度進行調節(jié)是非常必須的。
現(xiàn)有技術中,在利用溶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溫濕雙控空調中,需要在套管換熱器處實現(xiàn)溶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內溶液和換熱器內冷媒的換熱,但是現(xiàn)有技術中套管換熱器尺寸大,加工工藝復雜,套管內溶液分布不均導致?lián)Q熱效率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換熱器,旨在解決溫濕雙控空調中套管換熱器換熱效率低的問題。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換熱器,包括外管和內管,內管套設在外管內,且內管的外周壁與外管的內周壁間隔設置,內管和外管之間設置有導流板,導流板沿內管的延伸方向軸向延伸,導流板設置在內管上,導流板與內管之間形成向上開口的容納槽,導流板與外管之間形成供液體流動至外管底部的過流間隙。
本發(fā)明的換熱器,冷媒在內管內流動,溶液除濕或者加濕系統(tǒng)的溶液在外管的內周壁和內管外周壁之間的間隙內流動,通過在內管上設置導流板,溶液能夠流入容納槽內,因此在外管的上部也能夠儲存部分溶液,避免溶液只存在外管底部,從而令溶液能夠更加均勻地分布在內管外部,增加溶液與內管的接觸面積,從而提高換熱效率。
應當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細節(jié)描述僅是示例性和解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發(fā)明。
附圖說明
此處的附圖被并入說明書中并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與說明書一起用于解釋本發(fā)明的原理。
圖1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換熱器的結構圖;
圖2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換熱器沿A-A方向的剖視圖;以及
圖3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換熱器沿A-A方向的剖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100、外管;200、內管;201、導流板;202、容納槽;203、過流間隙;204、導流邊;300、進口連接管;301、過濾器;400、出口連接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圖充分地示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案,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踐它們。其他實施方案可以包括結構的、邏輯的、電氣的、過程的以及其他的改變。實施例僅代表可能的變化。除非明確要求,否則單獨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選的,并且操作的順序可以變化。一些實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換其他實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發(fā)明的實施方案的范圍包括權利要求書的整個范圍,以及權利要求書的所有可獲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各實施方案可以被單獨地或總地用術語“發(fā)明”來表示,這僅僅是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實上公開了超過一個的發(fā)明,不是要自動地限制該應用的范圍為任何單個發(fā)明或發(fā)明構思。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于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qū)分開來,而不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對于實施例公開的方法、產品等而言,由于其與實施例公開的方法部分相對應,所以描述的比較簡單,相關之處參見方法部分說明即可。
結合參見圖1至圖3所示,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本發(fā)明提供的換熱器包括外管100和內管200,內管200套設在外管100內,且內管200的外周壁和外管100的內周壁間隔設置,外管100和內管200之間設置有導流板201,導流板201沿內管200的延伸方向軸向延伸,導流板201設置在內管200上,導流板201與內管200之間形成開口向上的容納槽202,導流板201和外管100之間形成供液體流動至外管100底部的過流間隙203。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液態(tài)冷媒在內管200內流動,溶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溶液在外管100的內周壁和內管200外周壁的間隙內流動,通過在內管200上設置導流板201,溶液能夠流入容納槽202內,同時開口向上的容納槽202能夠儲存更多的溶液,溶液還能夠通過過流間隙203流入外管100的底部,因此內管200外周壁上下不同位置均有溶液,因此即使溶液不足不能夠充滿整個外管100的內周壁和內管200外周壁之間的間隙,也能夠令溶液較為均勻地分布在內管200外部整個周側,避免溶液只儲存在外管100的內周壁和內管200外周壁之間間隙的下半部分,溶液儲存在內管200外周壁上下不同的位置,能夠增加溶液與內管200的接觸面積,令內管200內部上下不同位置的冷媒均可與外部溶液進行換熱,從而提高換熱器的換熱效率。
在上述實施例中,導流板201設置在內管200上的實施方式有多種,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如圖2或圖3所示,導流板201第一側連接至內管200外周壁,導流板201的第二側朝著外管100斜向上延伸并懸空設置,因此導流板201和內管200之間能夠形成開口向上的容納槽202,溶液流入時能夠在容納槽202內保存一部分,由于導流板201的第二側朝著外管100斜向上延伸并懸空設置,因此溶液能夠從導流板201和外管100內周壁之間的間隙流入外管100底部,令溶液更加均勻地分布在內管200和外管100之間,從而提高換熱器的換熱效率。
可選的,在上述任一實施例中,導流板201徑向延伸橫截面可以為直線也可以為弧形,如圖2或圖3所示,導流板201為弧形,導流板201的弧形開口朝向內管200?;⌒蔚膶Я靼?01有助于溶液在其導流板201上順暢地流動,避免溶液流動時濺出容納槽202,導流板201的弧形開口朝向內管200,是指在內管200兩側的導流板201弧形開口均向上并朝向內管200的中心線所在側,令導流板201和內管200外周壁之間形成容納槽202,有助于溶液儲存在容納槽202內。
可選的,如圖2或圖3所示,在上述任一實施例中,多個導流板201沿內管200外周壁由上到下間隔設置。多個導流板201能夠形成多個容納槽202,多個導流板201之間的間隔距離決定了容納槽202的大小,導流板201的開口方向決定了容納槽202的開口方向,多個導流板201形成的多個容納槽202能夠令溶液儲存在內管200外周壁上下不同的位置,因此能夠增加溶液與內管200的接觸面積,令內管200內部上下不同位置的冷媒均能與溶液進行換熱,從而提高換熱器的換熱效率。
可選的,如圖2所示,在上述實施例中,多個導流板201沿著由上而下的方向側向深處的長度依次增加,是指導流板201沿著內管200徑向方向延伸的長度從上到小依次增加,避免由于導流板201徑向方向延伸距離同樣長,上方容納槽202內的溶液在慣性作用下向外飛濺而無法流入正下方的容納槽內,因此在本實施例中不同容納槽202內均能儲存溶液,各容納槽202內的溶液分布更加均勻,令內管200外周壁上下不同位置均能儲存較多的溶液,內管200內部上下不同位置的冷媒均能與溶液進行換熱,從而提高換熱器的換熱效率。
可選的,如圖3所示,導流板201的邊緣設置有弧形導流邊204,進一步可選的,弧形導流邊204向下彎曲,且弧形導流邊204的邊緣指向下方的容納槽202,溶液沿著弧形導流邊204能夠順利流入下方的容納槽202內,令溶液儲存在內管200外周壁上下不同的容納槽202內,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各容納槽202內的溶液分布更加均勻,內管200內部上下不同位置的冷媒均能與溶液進行換熱,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換熱器的換熱效率。
可選的,如圖1所示,在上述任一實施例中,外管100的第一端徑向設置有進口連接管300,外管100的第二端設置有出口連接管400,進口連接管300處設置有過濾器301,溶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內的溶液從進口連接管300處進入換熱器,從出口連接管400出流出換熱器,通過過濾器301,能夠防止溶液內的雜質進入換熱器,從而影響換熱器的效果和使用壽命。
可選的,如圖2和圖3所示,在上述任一實施例中,進口管為L形,通過L形的拐彎處,能夠阻擋灰塵進入換熱器,從而影響換熱的效果和使用效果。
可選的,在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當換熱器平放時,進口連接管300連接至外管100的正上方位置,出口連接管400連接至外管100的正下方位置,因此溶液從外管100的正上方流入,從外管100的正下方流出,當溶液從外管100的正上方流入時,通過導流板201的阻擋作用,能夠令一部分溶液儲存在容納槽202內,從而令溶液更加均勻地分布在內管200外部,提高換熱器的換熱效率,同時當無需溶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對室內環(huán)境進行加濕或除濕時,可以從外管100的下方令溶液完全排出,避免由于溶液長時間不流動導致晶體析出影響換熱器的壽命,同時方便溶液的儲存和再利用。
在上述任一實施例中,可選的,內管200相對于外管100可以偏心設置也可以同心設置,如圖3所示,內管200相對于外管100向下偏心設置,從而當溶液不足不能充滿整個外管100內周壁和內管200外周壁之間的間隙時,加大溶液和內管200的接觸面積,提高換熱器的換熱效率。
在上述任一實施例中,可選的,導流板201上開有小孔,通過導流板201上的小孔方便溶液流入其下方的容納槽202內,從而令溶液更加均勻地分布在內管200與外管100之間。
在上述任一實施例中,可選的,導流板201一側設置在內管200上,另一側設置在外管100上,導流板上設有小孔,通過小孔,溶液能夠流入外管100內周壁和內管200外周壁之間間隙的底部,通過導流板201還能夠阻擋一部分溶液流入外管100底部,因此溶液能夠同時儲存在導流板201上和外管100底部,令內管200外部上下不同位置均有溶液,增大溶液與內管200的接觸面積,令內管200內的上下不同位置的冷媒均能與溶液換熱,提高換熱器的換熱效率。
應當理解的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經描述并在附圖中示出的流程及結構,并且可以在不脫離其范圍進行各種修改和改變。本發(fā)明的范圍僅由所附的權利要求來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