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的屬于煮水加熱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涼爐殼體及應用該涼爐殼體的涼爐,以涼爐殼體上蓋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涼爐是一種常用的煮水加熱器具,一般包括殼主體、機芯和加熱面板,工作時,加熱面板對放置的物品進行加熱;采用電能加熱取代傳統(tǒng)的燃燒煤氣煮水,逐漸普及人們的生活;特別對于茶道中使用較小容量的熱水壺,更方便快捷。
然而,目前市面上涼爐的殼主體大多是使用陶瓷殼主體,機芯和加熱面板組成的機芯組件安裝于陶瓷殼主體上側,通過粘膠方式固定安裝在陶瓷殼主體上,這種設置方式不能拆卸機芯組件與殼主體,對企業(yè)售后維修產(chǎn)品造成不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便于涼爐機芯可拆卸安裝的涼爐殼體。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涼爐殼體,包括殼主體和用于安裝加熱面板的上蓋,殼主體內設有容納涼爐機芯的殼腔,殼主體設有連通殼腔的進風結構,涼爐殼體上設有出風結構,上蓋中部設有用于露出加熱面板的蓋口,上蓋設有圓形的蓋連接壁,殼腔的上部與所述上蓋的蓋連接壁相適配,蓋連接壁通過第一旋轉連接結構與殼腔上部連接,上蓋與殼腔上部相對旋轉實現(xiàn)連接,上蓋與殼腔上部向相反方向相對旋轉可實現(xiàn)拆卸。
與現(xiàn)有產(chǎn)品相比,本發(fā)明的設計的第一旋轉連接結構,使用于安裝加熱面板的上蓋與殼主體通過第一旋轉連接結構安裝成一體,應用本發(fā)明涼爐殼體的涼爐,涼爐的機芯組件通過上蓋安裝在涼爐殼體形成一體的涼爐,而且第一旋轉連接結構結構簡單,安裝方便且可拆卸;方便產(chǎn)品的售后維修和維護。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旋轉連接結構的設置方式有兩種。
作為所述第一旋轉連接結構的第一種設置方式,所述第一旋轉連接結構為螺紋連接結構,蓋連接壁設置有上蓋外螺紋,殼腔的上部設有上內螺紋,上蓋外螺紋與上內螺紋連接。
作為所述第一旋轉連接結構的第二種設置方式,所述第一旋轉連接結構包括設置在殼腔的上部的2個以上的L型卡槽,以及設置在蓋連接壁與L型卡槽對應設置的卡凸,L型卡槽包括豎向設置的卡入部以及連接于卡入部下端并沿周向延伸的旋轉卡緊部,卡凸從卡入部卡入并沿卡緊部旋轉到位實現(xiàn)上蓋與殼腔的連接;反向旋轉上蓋至卡凸對應卡入部實現(xiàn)上蓋與殼腔的拆卸。
優(yōu)選的,殼主體包括側殼和底板,底板通過第二旋轉連接結構與殼腔的下部連接,該第二旋轉連接結構定義為:底板與殼腔的下部相對旋轉實現(xiàn)連接,底板與殼腔的下部向相反方向相對旋轉可實現(xiàn)拆卸。
優(yōu)選的所述第二旋轉連接結構的設置方式有兩種。
作為所述第二旋轉連接結構的第一種設置方式,所述第二旋轉連接結構為螺紋連接結構,底板外周設置有底板外螺紋,殼腔的下部設有下內螺紋,底板外螺紋與下內螺紋連接。
作為所述第二旋轉連接結構的第二種設置方式,所述第二旋轉連接結構包括設置在殼腔的下部的2個以上的L型卡槽,以及設置在底板外周與L型卡槽對應設置的卡凸,L型卡槽包括豎向設置的卡入部以及連接于卡入部下端并沿周向延伸的旋轉卡緊部,卡凸從卡入部卡入并沿卡緊部旋轉到位實現(xiàn)底板與殼腔連接;反向旋轉底板至卡凸對應卡入部實現(xiàn)底板與殼腔的下部拆卸。
優(yōu)選的,所述側殼由管料加工而成;采用管料加工側殼,可選擇對應規(guī)格管料加工,機加工方便,精度控制度高,相比鑄造材料加工成本低。
優(yōu)選的,所述管料為金屬管料或塑料管料;通過這樣設置,采用金屬管料強度和硬度高,提高產(chǎn)品的可靠性;選用塑料管料成本低,。
優(yōu)選的,所述上蓋位于蓋口外側設有出風口,該出風口為所述的出風結構;通過這樣設置,出風結構設置在上表面對殼腔內的機芯進行散熱,防止殼主體內的氣體形成氣流循環(huán),使殼主體內腔的散熱效果更好。
優(yōu)選的,所述出風口為圓孔或弧形長孔。
優(yōu)選的,所述上蓋為環(huán)形,所述若干出風口均布設置在上蓋上,通過這樣設置,所述若干出風口設置在環(huán)形的上蓋上;便于熱水壺沸騰溢出的水分從出風口排出,提高產(chǎn)品的可靠性。
優(yōu)選的,所述底板上設有底板出風口,所述底板安裝在殼主體下端面以上的位置,以使底板與殼主體下端面之間形成有進風空間,殼主體下端側部設有若干缺口以連通所述進風空間與外部空間;通過這樣設置,作為一種設置方式便于連接殼主體內腔的機芯組件的電源線從出風口和缺口引出,使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更合理。
優(yōu)選的,所述進風結構包括設置在殼主體下部底板以上的位置的側部進風口;通過這樣設置,殼主體側部設置側部進風口,提供一個進風結構,流通所述殼主體內腔的空氣,進一步提高產(chǎn)品的可靠性。
優(yōu)選的,所述殼腔的上部設有上蓋安裝臺階,上內螺紋設置上蓋安裝臺階的上側,所述上蓋安裝到位后其邊沿下側擱置在所述上蓋安裝臺階上;通過這樣設置,上蓋安裝臺階有效定位所述上蓋的安裝位置。
優(yōu)選的,所述殼腔的下部設有底板安裝臺階,下內螺紋設置在底板安裝臺階的下側,所述底板安裝到位后其邊沿上側擱置在所述底板安裝臺階上;通過這樣設置,所述底板安裝臺階有效定位所述底板的安裝位置。
優(yōu)選的,所述上蓋安裝臺階下方殼腔側壁上設有機芯安裝臺階,機芯安裝臺階與上蓋安裝臺階的距離根據(jù)機芯的高度設計。
優(yōu)選的,所述殼主體下端設有防滑件安裝槽,防滑件安裝槽上設有軟質防滑件。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應用所述涼爐殼體的涼爐,包括機芯和加熱面板,所述機芯包括機芯底座和發(fā)熱盤,所述發(fā)熱盤設在所述機芯底座上側,所述加熱面板安裝在所述上蓋上,所述上蓋設置在所述機芯的上方。
優(yōu)選的,還包括機芯底板,所述機芯設置在所述機芯底板上,所述上蓋通過若干連接柱與機芯底板連接,所述發(fā)熱盤抵壓在加熱面板的下側。
優(yōu)選的,所述上蓋安裝臺階下方殼腔側壁上設有所述機芯安裝臺階,機芯安裝到位時,機芯底板抵靠在機芯安裝臺階上。
優(yōu)選的,所述上蓋下端設有若干上連接孔,所述機芯底板對應所述上連接孔的位置設有下連接孔,所述連接柱穿過所述下連接孔與所述上連接孔螺紋連接,所述下連接孔與所述上連接孔對應設置,方便所述上蓋和所述機芯底板對位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上蓋下端設有一圈凸壁,所述上連接孔設置在凸壁上。
優(yōu)選的,所述凸壁的外壁與上蓋下端之間形成上蓋安裝臺階,這種設置方式使涼爐機芯組件的安裝更便捷。
優(yōu)選的,所述凸壁的內壁與上蓋下端之間形成加熱面板安裝臺階,這種設置方式使加熱面板的安裝更便捷。
優(yōu)選的,還包括防松螺母和壓緊螺母;所述防松螺母設置所述連接柱末端,用于鎖緊連接柱與上蓋;所述壓緊螺母用于鎖緊所述機芯底板和所述連接柱。
優(yōu)選的,所述上連接孔和下連接孔均布設有三個以上,所述連接柱對應設有三條以上,使所述機芯底板穩(wěn)固連接所述上蓋。
優(yōu)選的,所述下連接孔設在靠近機芯底板邊沿的位置。
優(yōu)選的,所述機芯底板上對應機芯底座下方設有進風口,提高所述涼爐機芯的散熱性能。
優(yōu)選的,所述發(fā)熱盤通過彈性支撐件設置在所述機芯底座上側,所述彈性支撐件使所述發(fā)熱盤抵壓所述加熱面板下端,并對所述加熱面板施加一個向上的力,使所述加熱面板穩(wěn)固設置在所述加熱面板安裝臺階上。
本發(fā)明另一個發(fā)明點是關于用于上述殼主體的上蓋,其包括設于中部的蓋口以設于蓋口下部的加熱面板安裝臺階,所述上蓋位于蓋口外側設有出風口,該出風口連通上蓋的上側和下側,所述上蓋設有圓形的蓋連接壁,蓋連接壁設置有上蓋外螺紋。優(yōu)選的,所述出風口設有2個以上,并均布設置在上蓋上。所述上蓋外周下部設有上蓋安裝臺階,上蓋安裝臺階與蓋口之間形成凸壁,凸壁的下端面設有上連接孔。
傳統(tǒng)的涼爐的出風口一般是設計的殼主體的側部的,這個設置方式破壞了殼主體的外觀的完整性,同時也增加了殼主體的制造難度;將出風口設置在上蓋,可以保留了殼主體的外觀的完整性,同時由于上蓋結構簡單、體積較小,加工方便,將出風口設計在上蓋在整體上可以簡化涼爐殼體的制造工藝,提高生產(chǎn)效率。
本發(fā)明提供的上蓋的制造方法,該上蓋由金屬材料制成,其包括設于中部的蓋口,以及設于上蓋周沿的出風口,該出風口連通上蓋的上側和下側,該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將金屬材料用熱擠壓工藝擠出上蓋柱體,蓋口和出風口隨上蓋柱體一體擠出成型;
步驟b)從上蓋柱體中切出上蓋坯體;
步驟c)在上蓋坯體上機加工出上蓋外螺紋。
本發(fā)明提供的上蓋制造方法,蓋口和出風口隨上蓋柱體一體擠出成型,減少了生產(chǎn)工藝,節(jié)省了生產(chǎn)成本,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具有很大的市場效益。
該方法優(yōu)選的,還包括步驟d)在上蓋坯體蓋口下部用機加工加工出加熱面板安裝臺階;
步驟c)和步驟d)的加工順序可以調換。
該方法優(yōu)選的,還包括步驟e)在上蓋坯體外周下部用機加工加工出上蓋安裝臺階,上蓋安裝臺階與蓋口之間形成凸壁;步驟c)、步驟d)和步驟e)的加工順序可以調換。
該方法優(yōu)選的,還包括步驟f)在凸壁的下端面鉆出連接孔。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涼爐殼體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應用涼爐殼體的另一種涼爐機芯組件的分解圖;
圖3為本發(fā)明應用涼爐殼體的另一種涼爐機芯組件的局部剖視圖;
圖4為本發(fā)明應用涼爐殼體的涼爐機芯組件的半剖視圖;
圖5為本發(fā)明應用涼爐殼體的涼爐機芯組件的爆炸圖;
圖6為圖3 X區(qū)域的局部放大圖;
圖7為本發(fā)明涼爐殼體上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至3,本發(fā)明的涼爐殼體,包括殼主體1和用于安裝加熱面板的上蓋2,殼主體1內設有容納涼爐機芯的殼腔11,殼主體1設有連通殼腔11的進風結構3,涼爐殼體上設有出風結構4,上蓋2中部設有用于露出加熱面板的蓋口,上蓋2設有圓形的蓋連接壁,殼腔11的上部與所述上蓋2的蓋連接壁相適配,上蓋2通過第一旋轉連接結構A與殼腔11上部連接,上蓋2的蓋連接壁與殼腔11上部相對旋轉實現(xiàn)連接,上蓋2的蓋連接壁與殼腔11上部向相反方向相對旋轉可實現(xiàn)拆卸。
與現(xiàn)有產(chǎn)品相比,本發(fā)明的設計的第一旋轉連接結構A,使用于安裝加熱面板的上蓋2與殼主體1通過第一旋轉連接結構A安裝成一體,應用本發(fā)明涼爐殼體的涼爐,涼爐的機芯組件(機芯組件為機芯與其它部件組成的加熱裝置)通過上蓋2安裝在涼爐殼體形成一體的涼爐,而且第一旋轉連接結構A結構簡單,安裝方便且可拆卸;方便產(chǎn)品的售后維修和維護。
參見圖1至3,作為進一步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一旋轉連接結構A為螺紋連接結構,上蓋2的蓋連接壁設置有上蓋外螺紋A2,殼腔11的上部設有上內螺紋A11,上蓋外螺紋A2與上內螺紋A11連接。
參見圖2和圖6,作為優(yōu)選方案,殼主體1包括側殼12和底板13,底板13通過第二旋轉連接結構B與殼腔11的下部連接,該第二旋轉連接結構B定義為:底板13與殼腔11的下部相對旋轉實現(xiàn)連接,底板13與殼腔11的下部向相反方向相對旋轉可實現(xiàn)拆卸。
參見圖2和圖6,作為進一步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二旋轉連接結構B為螺紋連接結構,底板13外周設置有底板外螺紋B1,殼腔11的下部設有下內螺紋B2,底板外螺紋B1與下內螺紋B2連接。
參見圖1至3,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側殼12由管料加工而成;采用管料加工側殼12,可選擇對應規(guī)格管料加工,機加工方便,精度控制度高,相比鑄造材料加工成本低。
作為進一步優(yōu)選方案(圖中未示出),所述管料為金屬管料或塑料管料;通過這樣設置,金屬或塑料管料機加工性能好;選用金屬管料強度高,產(chǎn)品更可靠。
參見圖1至5,作為優(yōu)選方案,上蓋2位于蓋口外側設有出風口41,該出風口41為所述的出風結構4;所述出風口41為圓孔。通過整樣設置,出風結構4設置在上表面對殼腔11內的機芯進行散熱,防止殼主體1內的氣體形成氣流循環(huán),使殼主體1內腔的散熱效果更好。
參見圖1至5,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上蓋2為環(huán)形,所述若干出風口31周向均布設置在上蓋2上,通過這樣設置,所述若干出風口31設置在環(huán)形的上蓋上;便于熱水壺沸騰溢出的水分從出風口31排出,提高產(chǎn)品的可靠性。
參見圖1至3,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底板13上設有底板出風口131,所述底板13安裝在殼主體1下端面以上的位置,以使底板13與殼主體1下端面之間形成有進風空間,殼主體1下端側部設有若干缺口14以連通所述進風空間與外部空間;通過這樣設置,作為一種設置方式便于連接殼主體1內腔的機芯組件的電源線從出風口131和缺口14引出,使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更合理。
參見圖1至3,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進風結構3包括設置在殼主體1下部底板13以上的位置的側部進風口31;通過這樣設置,殼主體1側部設置側部進風口31,提供一個進風結構3,流通所述殼主體1內腔的空氣,進一步提高產(chǎn)品的可靠性。
參見圖2和圖3,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殼腔11的上部設有上蓋安裝臺階A12,殼腔11的上部設有上內螺紋A11和上蓋安裝臺階A12,上內螺紋A11設置上蓋安裝臺階A12的上側,所述上蓋2安裝到位后其邊沿下側擱置在所述上蓋安裝臺階A12上;通過這樣設置,上蓋安裝臺階A12有效定位所述上蓋2的安裝位置。
參見圖2、3和圖6,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殼腔11的下部設有底板安裝臺階B3,下內螺紋B2設置在底板安裝臺階B3的下側,所述底板13安裝到位后其邊沿上側擱置在所述底板安裝臺階B3上;通過這樣設置,所述底板安裝臺階B3有效定位所述底板13的安裝位置。
參見圖2,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上蓋安裝臺階A12下方殼腔11側壁上設有機芯安裝臺階C,機芯安裝臺階C與上蓋安裝臺階A12的距離根據(jù)機芯的高度設計。
作為優(yōu)選方案(圖中未示出),所述殼主體1下端設有防滑件安裝槽,防滑件安裝槽上設有軟質防滑件。
參見圖1至5,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應用所述涼爐殼體的涼爐,包括機芯5和加熱面板51,所述機芯5包括機芯底座53和發(fā)熱盤52,所述發(fā)熱盤52設在所述機芯底座53上側,所述加熱面板52安裝在所述上蓋2上,所述上蓋2設置在所述機芯5的上方。
參見圖4和圖5,作為優(yōu)選方案,還包括機芯底板6,所述機芯5設置在所述機芯底板6上,所述上蓋2通過若干連接柱7與機芯底板6連接,所述發(fā)熱盤52抵壓在加熱面板51的下側。
參見圖4和圖5,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上蓋安裝臺階A12下方殼腔11側壁上設有所述機芯安裝臺階C,機芯安裝到位時,機芯底板6抵靠在機芯安裝臺階C上。
參見圖4和圖5,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上蓋2下端設有若干上連接孔211,所述機芯底板6對應所述上連接孔211的位置設有下連接孔61,所述連接柱7穿過所述下連接孔61與所述上連接孔211螺紋連接,所述下連接孔61與所述上連接孔211對應設置,方便所述上蓋2和所述機芯底板6對位連接。
參見圖4和圖5,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上蓋2下端設有一圈凸壁21,所述上連接孔211設置在凸壁21上;所述出風口41設置在所述凸壁21上,以避開上蓋安裝臺階B3對出風口41的阻擋,保證散熱效果。安裝上蓋2時,上蓋2的外周下側抵靠在上蓋安裝臺階A12上,凸壁21插入上蓋安裝臺階A12的內圈內,通過設置凸壁21可使上蓋2與殼主體1更穩(wěn)定地連接。
參見圖4和圖5,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凸壁21的外壁與上蓋2下端之間形成上蓋安裝臺階221,機芯安裝到位時,所述上蓋安裝臺階221與所述上蓋安裝臺階A12配合相互抵靠;這種設置方式使機芯組件便于安裝在所述涼爐殼體內。
參見圖4和圖5,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凸壁21的內壁與上蓋2下端之間形成加熱面板安裝臺階212;通過這樣設置,使所述加熱面板51更好定位在上蓋中部。
參見圖4和圖5,作為優(yōu)選方案,還包括防松螺母71和壓緊螺母72;所述防松螺母71設置所述連接柱7末端,用于鎖緊連接柱7與上蓋2;所述壓緊螺母71用于鎖緊所述機芯底板6和所述連接柱7;采用這種結構,通過防松螺母71、壓緊螺母72和連接柱7連接和夾緊所述機芯組件的整體結構,安裝牢固,提高產(chǎn)品的可靠性。
參見圖4和圖5,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上連接孔211和下連接孔61周向等角度設有三個,所述連接柱71對應設有三條,采用這種結構,利用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使所述機芯底板6穩(wěn)固連接所述上蓋2。
作為進一步優(yōu)選方案(圖中未示出),所述機芯安裝到位時,所述三個連接柱7的螺頭同步抵靠在所述機芯安裝臺階C上,使機芯底板6與機芯安裝臺階C之間形成間隙,當熱水壺中溢出的水分從所述出風口41流入殼腔11內,可在上述間隙流過,以從底板出風口131流出。
參見圖4和圖5,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下連接孔61設在靠近機芯底板6邊沿的位置。
參見圖4和圖5,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機芯底板6上對應機芯底座53下方設有進風口62,設置進風口62,結合風機的作用,有效提高所述機芯的散熱性能。
參見圖4和圖5,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發(fā)熱盤52通過彈性支撐件531設置在所述機芯底座53上側,所述彈性支撐件531使所述發(fā)熱盤52抵壓所述加熱面板51下端,并對所述加熱面板51施加一個向上的力,使所述加熱面板51穩(wěn)固設置在所述加熱面板安裝臺階212上。
參見圖1、4和圖7,本發(fā)明另一個發(fā)明點是關于用于上述殼主體1的上蓋2,其包括設于中部的蓋口以設于蓋口下部的加熱面板安裝臺階212,所述上蓋2位于蓋口外側設有出風口41,該出風口41連通上蓋2的上側和下側,所述上蓋2設有圓形的蓋連接壁,蓋連接壁設置有上蓋外螺紋A2。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出風口設有2個以上,并均布設置在上蓋2上。所述上蓋2外周下部設有上蓋安裝臺階221,上蓋安裝臺階221與蓋口之間形成凸壁21,凸壁21的下端面設有上連接孔221。
傳統(tǒng)的涼爐的出風口一般是設計的殼主體的側部的,這個設置方式破壞了殼主體的外觀的完整性,同時也增加了殼主體的制造難度;將出風口41設置在上蓋2,可以保留了殼主體1的外觀的完整性,同時由于上蓋2結構簡單、體積較小,加工方便,將出風口41設計在上蓋2在整體上可以簡化涼爐殼體的制造工藝,提高生產(chǎn)效率。
本發(fā)明提供的上蓋的制造方法,該上蓋由金屬材料制成,其包括設于中部的蓋口,以及設于上蓋周沿的出風口,該出風口連通上蓋的上側和下側,該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將金屬材料用熱擠壓工藝擠出上蓋柱體,蓋口和出風口隨上蓋柱體一體擠出成型;
步驟b)從上蓋柱體中切出上蓋坯體;
步驟c)在上蓋坯體上機加工出上蓋外螺紋。
步驟d)在上蓋坯體蓋口下部用機加工加工出加熱面板安裝臺階;
步驟e)在上蓋坯體外周下部用機加工加工出上蓋安裝臺階,上蓋安裝臺階與蓋口之間形成凸壁;
步驟f)在凸壁的下端面鉆出連接孔。
步驟c)、步驟d)和步驟e)的加工順序可以根據(jù)實際生產(chǎn)情況或需要調換。
本發(fā)明提供的上蓋制造方法,蓋口和出風口隨上蓋柱體一體擠出成型,減少了生產(chǎn)工藝,節(jié)省了生產(chǎn)成本,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具有很大的市場效益。
根據(jù)上述說明書的揭示和教導,本發(fā)明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可以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變更和修改。因此,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的一些修改和變更也應當落入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此外,盡管本說明書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術語,但這些術語只是為了方便說明,并不對本發(fā)明構成任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