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嵌裝式爐具用玻璃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以落入到臺面上開設出的開口中的形式來配置爐具主體的嵌裝式爐具用的玻璃面板。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以往,在這種嵌裝式爐具上,作為面板,從外觀性及清掃性的優(yōu)點考慮而使用了以玻璃制為主體部分(面板主體)的玻璃面板(例如參照特開平11-22981號公報)。該玻璃面板是由玻璃制的面板主體和包圍面板主體周邊的外框構成,而外框是將沿著面板主體的前邊部分的前框件、沿著面板主體的左右的側邊部分的左右框件、以及沿著面板主體的后邊部分的后框件連結成畫框狀來構成的。另外,在嵌裝式爐具上,為了防止爐具主體內的熱氣傳播到臺面,而提高了爐具主體的密封性,但就這樣的話,將不能充分地使燃燒用空氣供給爐具主體內的燃燒器。因此,在上述玻璃面板的場合,在后框件的后緣所形成的用于落座于臺面上的垂下壁部開設了通氣口,以使得燃燒用空氣從通氣口供給到爐具主體內。
然而,由于后框件的垂下壁部的高度因受設計上的限制而不能做成那么的高,這樣該垂下壁部上所開設的通氣口的開口面積也就無法確保得到足夠的寬大,由此,難以充分地供給燃燒用空氣。
所以,本件申請的申請人在先前,如日本特愿2003-22583號公報上公開的那樣,提出有如下內容的申請,即,作為嵌裝式爐具用的玻璃面板,使后框件離開面板主體的后方地來配置,在左右的側框件之間,并沿著面板主體的后邊部分來配置隔離框件,在該隔離框件和后框件之間形成連通爐具主體內的通氣口,此外,在隔離件上以從通氣口的前方覆蓋通氣口的形式一體地形成有向后上方延伸的通風罩部。據此,擴大了通氣口的開口面積,可以將燃燒用空氣充分地供給到爐具主體內,另外,由于從前方觀看時,通氣口隱藏在通風罩的背側,故而不會有損于外觀,此外,通過通風罩還可以防止煮沸溢出的湯汁等異物落入通氣口內的問題。
然而,在上述的在先申請的玻璃面板上,包圍玻璃制面板主體的外框是由沿著面板主體的前邊部分的前框件、沿著面板主體的左右的側邊部分的左右框件、后框件、以及隔離框件的5個框件構成的,以至零件數(shù)量增加,組裝麻煩費時,產生成本提高的問題。另外,由于面板主體的周圍整體是由外框包圍著的,因此,也就產生有損于玻璃面板本來的整潔感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鑒于上述的問題,以提供一種具有通氣口以及將之覆蓋的通風罩部,而且還能夠良好地得到玻璃本來的整潔感的低成本的嵌裝式爐具用玻璃面板為其課題。
為解決上述的目的,本發(fā)明是以落入到臺面上開設出的開口中的形式來配置爐具主體的嵌裝式爐具用的玻璃面板,其特征在于,由玻璃制的面板主體、和只沿著面板主體的周邊之中的后邊部分而設置的與面板主體呈分體結構的框體構成,框體由金屬的擠壓成形材形成,其具有與面板主體后邊部分的端緣存在有前后方向的間隙地相對向的前緣部、從前緣部略水平地向后方延伸的平板部、從前緣部向斜后上方延伸的通風罩部、以及從前緣部向前方探出以覆蓋面板主體的后邊部分上表面的罩部;通過擠壓成形后的后加工,在平板部上開設連通于爐具主體內的通氣口;通過填充在框體的前緣部與面板主體的后邊部分的端緣之間的間隙中的填縫材料,而將框體結合于面板主體。
根據上述的構成,在面板主體的前邊部分與左右的側邊部分沒有連結以往的所謂前框件或側框件的框體,由此,可以良好地得到玻璃面板本來的整潔感。另外,可以在沿著面板主體的后邊部分的框體的平板部上大面積地開設出通氣口,由此,可以將燃燒用空氣充分地供給爐具主體內。此外,由于從前方觀看時,通氣口隱藏在通風罩的背側,而且,填充在框體的前緣部與面板主體的后邊部分的端緣之間的填縫材料又通過罩部被覆蓋,故而呈現(xiàn)出良好外觀。另外,通過通風罩,還可以防止煮沸溢出的湯汁等落入通氣口內的問題。并且,由于通氣口和通氣罩部是由單一的框體形成,因此,可以消減零件數(shù)量,實現(xiàn)成本的降低。
另外,為確保耐熱性,在面板主體和框體間的結合中所使用的填縫材料最好為硅類填縫材料。然而,由于硅類填縫材料富有彈性,在面板搬運時框體容易搖擺,有時外框會因搖擺過度而導致填縫材料變成碎絲。這種場合,如果設置有接觸于面板主體的后邊部分的下表面的承接部件,利用罩部和承接部件從上下來挾持面板主體的后邊部分的話,則可以抑制框體的搖擺,從而在面板搬運中,也就不會產生因框體的過度搖擺導致填縫材料變成碎絲的問題。
另外,也可以考慮以從框體的前緣部延出的形式一體地將承接部件形成在框體上。在此,成為面板主體的玻璃板,具有較強的抵抗來自上表面一側的沖擊但對于來自下表面?zhèn)鹊臎_擊則顯得較弱的性質。在將面板設置在臺面上的狀態(tài)下,雖說不會有沖擊力作用在面板主體的下表面,但是,在面板搬運時,有朝向上方的外力作用于框體上時,或者有朝向下方的外力作用于框體上,而以罩部為支點宛若推舉承接部件似的力矩工作時,沖擊力則有時從承接部件作用于面板主體的下表面。而且,如果如上所述那樣將承接部件一體地形成在框體的前緣部上的話,承接部件的剛性就會增強,這樣,當外力作用于框體上時,較強的沖擊力則從承接部件作用于面板主體(玻璃板)的下表面,這樣面板主體也就有可能發(fā)生裂碎。對此,如果將與框體呈分體結構的承接部件以懸掛狀態(tài)安裝在平板部的下表面,承接部件則容易傾斜,由此即使有外力作用于框體上,但因為承接部件的傾斜,作用到面板主體的下表面的沖擊力會被緩和,因此不會發(fā)生玻璃面板主體的裂碎。
另外,填充在框體的前緣部與面板主體的后邊部分的端緣之間的間隙中的填縫材料鼓出到下表面?zhèn)?,承接部件很有可能受到干涉。為了防止該干涉,最好在承接部件的上表面且是在與間隙相對向的部分位置形成溝槽,該間隙是指框體的前緣部和面板主體的后邊部分的端緣之間的間隙。而且,若形成有溝槽,該溝槽則成為弱化部,致使承接部件容易彎曲,根據該彎曲,作用到面板主體下表面的沖擊力被得以緩和。
另外,如果承接部件以樹脂制的話,承接部件與面板主體的下表面間的接觸則變得柔和,從而更加確實地防止面板主體的裂碎。
圖1表示具備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玻璃面板的嵌裝式爐具立體圖。
圖2表示切斷圖1中的II-II線后的省略中間部分的剖面放大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表示將嵌裝式爐具組裝于廚房系統(tǒng)的臺面1上的狀態(tài)。該爐具如圖2所示,具有將上表面制成開放面的箱形的爐具主體2。在爐具主體2的上緣形成有外彎曲凸緣2a。而且,在以落入到臺面1上開設出的開口1a中的形式配置爐具主體2的狀態(tài)下,將外彎曲凸緣2a掛設在爐具開口1a的開口緣部,并使爐具主體2吊設于臺面1上。另外,通過面板3,從上方覆蓋爐具主體2一直到外彎曲凸緣2a。另外,在外彎曲凸緣2a的周緣部安設有襯墊2b,并使外彎曲凸緣2a經由襯墊2b落座于臺面1上。
面板3是由陶瓷玻璃等耐熱玻璃制的面板主體4、和沿著面板主體4的后邊部分而設置的框體5構成的玻璃面板。在面板主體4上開設有左右一對爐具用開口,該一對爐具用開口面向配置在爐具主體2內的作為加熱源的左右一對燃燒器6、6。而且,在面板主體4上,以包圍各燃燒器用開口的形式載放左右一對的火撐子7、7。各燃燒器6是由具有內朝向開口的火焰口的內焰式燃燒器構成。另外,在面板主體4上,配置有位于前側中央部的位置以供左右一對燃燒器6、6用的左右一對操作鈕8、8。
在此,面板主體4的前邊部分和左右的側邊部分2形成為不連結框體的整體式框架結構部分,由此可以良好地得到玻璃本來的整潔感。另外,雖然連結框體的邊必須形成為直線狀,但是,通過將面板主體4的前邊部分和左右的側邊部分制成為整體式框架結構部分,則可以將這些邊形成為曲線狀,從而也就增加了關于玻璃面板3形狀的設計自由度。
在面板主體4的下表面,從其前邊部分到左右的側邊部分通過粘合等來安裝襯墊41。而且,在爐具主體2的外彎曲凸緣2a的外側,經襯墊41而使面板主體4的前邊部分及左右的側邊部分落座于臺面1上。面板主體4的左右的側邊部分的襯墊41一直延續(xù)到外框5。另外,也可以不安裝襯墊41,而使面板主體4的前邊部分及左右的側邊部分落座于安裝在爐具主體2上緣的外彎曲凸緣2a處的襯墊2b上。
框體5由金屬例如鋁的擠壓成形材構成。而且,通過擠壓成形,而將與面板主體4后邊部分的端緣存在有前后方向的間隙地相對向的前緣部51、從前緣部51略水平地向后方延伸的平板部52、從前緣部51向斜后上方延伸的通風罩部53、以及從前緣部51向前方探出以覆蓋面板主體4的后邊部分上表面的罩部54形成一體。在平板部52的后緣,形成有朝向下方的彎折部52a,該彎折部52a在與爐具主體2的后壁部上緣的外彎曲凸緣2a相比的后側位置落座于臺面1上。另外,在平板部52上,通過擠壓成形后的后加工而開設有連通于爐具主體2內的通氣口55。這樣,燃燒器6的燃燒用空氣經通氣口55而被供給爐具主體2內。另外,通氣口55從其前方到上方被通風罩部53所覆蓋。由此,從前方觀看時,通氣口55隱藏在通風罩53的背側,故而不會有從前方能看到通氣口55以至有損于外觀。此外,通過通風罩53,還可以防止煮沸溢出的湯汁等異物從通氣口55落入爐具主體2內的問題。
在框體5的前緣部51與面板主體4的后邊部分的端緣之間的間隙中填充有硅類等的填縫材料56,通過該填縫材料56的粘合力,將框體5結合于面板主體4。在此,填縫材料56若露出于外部,將有損于外觀,但是,填縫材料56的填充位置通過罩部54被從上方覆蓋,故而不會有損外觀。另外,在框體5的前緣部51的下表面,形成有比平板部52的下表面稍微突出到下方的小突起51a,通過該小突起51a,可以防止填充材料56越到平板部52一側。
另外,在平板部52形成有與立設在爐具主體2的后壁部上緣的外彎曲凸緣2a上的定位螺栓9相卡合的卡合孔57。在定位螺栓9上,外插有挾在外彎曲凸緣2a和平板部52之間的墊圈9a。而且,通過從平板部52的上方將螺母9b螺擰到定位螺栓9上,可以將面板3在相對于爐具主體2而言處于被定位狀態(tài)下進行固定。
另外,硅類填縫材料56雖具有優(yōu)良的耐熱性,但又富有彈性,因此,就這樣的話,在面板搬運時,框體5則發(fā)生搖擺。所以,在本實施方式中,設置了接觸于面板主體4的后邊部分的下表面的左右2個承接部件10。承接部件10和框體5呈分體結構,為樹脂制的。而且,利用螺絲10a,將承接部件10以懸掛狀態(tài)安裝在平板部52的下表面。另外,在承接部件10的上表面的與填縫材料56的填充位置(面板主體4的后邊部分的端緣和框體5的前緣部51之間的間隙)以及上述小突起51a相對向的部分位置,形成有溝槽10,用于避免承接部件10相對于填縫材料56及小突起51a的干涉。
這樣,通過設置了承接部件10,面板主體4的后邊部分則被框體5的罩部54和承接部件10從上下來挾持。其結果,抑制了框體5的搖擺,從而在面板搬運中,也就不會產生因框體5的過度搖擺導致填縫材料56變成碎絲的問題。
另外,在面板搬運中,有朝向上方的外力作用在框體5上時,或者有朝向下方的外力作用于框體5上,而以罩部52為支點宛若推舉承接部件10似的力矩工作時,沖擊力則有時從承接部件10作用于面板主體的下表面。在此,承接部件10若以從框體5的前緣部51延設出的形式與框體5形成為一體,承接部件10的剛性就會增強,這樣,當較強的沖擊力從承接部件10作用于面板主體4的下表面時,面板主體4也就有可能發(fā)生裂碎。
對此,本實施方式的承接部件10是與框體5呈分體結構地以懸掛狀態(tài)安裝于平板部52,故而,承接部件10的支撐剛性變得較低,承接部件10容易傾斜到下方。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承接部件10上形成有溝槽10b,該溝槽10b則成為弱化部,致使承接部件10容易彎曲。所以,即使有外力作用于框體5上,作用到面板主體4的下表面的來自承接部件10的沖擊力會因為承接部件的傾斜及彎曲而被緩和,由此,有效地防止了面板主體4的裂碎。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承接部件10為樹脂制的,因此承接部件10與面板主體4的下表面間的接觸變得柔和,從而更加確實地防止了面板主體4的裂碎。另外,為了使承接部件10容易傾斜,螺絲10a以不是那么緊固螺擰為宜。
以上,雖然關于在框體5上形成攝取燃燒用空氣用的通氣口55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是,關于附帶有燒烤架的嵌裝式爐具,在玻璃面板上設置用于排出來自燒烤架的排氣的通氣口的場合,同樣可以適用本發(fā)明。
權利要求
1.一種嵌裝式爐具用玻璃面板,其以落入到臺面上開設出的開口中的形式來配置爐具主體,其特征在于,由玻璃制的面板主體、和只沿著面板主體的周邊之中的后邊部分而設置的與面板主體呈分體結構的框體構成;框體由金屬的擠壓成形材形成,其具有與面板主體后邊部分的端緣存在有前后方向的間隙地相對向的前緣部、從前緣部略水平地向后方延伸的平板部、從前緣部向斜后上方延伸的通風罩部、以及從前緣部向前方探出以覆蓋面板主體的后邊部分上表面的罩部;通過擠壓成形后的后加工,在平板部上開設連通于爐具主體內的通氣口;通過填充在框體的前緣部與面板主體的后邊部分的端緣之間的間隙中的填縫材料,而將框體結合于面板主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嵌裝式爐具用玻璃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填縫材料為硅類填縫材料;設置有接觸于所述面板主體的后邊部分的下表面的承接部件;利用所述罩部和承接部件從上下來挾持面板主體的后邊部分。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嵌裝式爐具用玻璃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部件與所述框體呈分體結構,該承接部件以懸掛狀態(tài)被安裝在所述平板部的下表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嵌裝式爐具用玻璃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接部件的上表面且是在與間隙相對向的部分位置形成溝槽,該間隙是指所述框體的前緣部和所述面板主體的后邊部分的端緣之間的間隙。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嵌裝式爐具用玻璃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部件為樹脂制的。
全文摘要
一種嵌裝式爐具用玻璃面板,由玻璃制的面板主體(4)和沿著其后邊部設置的框體(5)的2個部件構成玻璃面板(3)??蝮w(5)由金屬的擠壓成形材形成,其具有經硅類填縫材料(56)而粘合于面板主體(4)的后端緣的前緣部(51)、從前緣部略水平地向后方延伸的平板部(52)、從前緣部向斜后上方延伸的通風罩部(53)、以及從前緣部向前方探出以覆蓋面板主體(4)的后邊部上表面的罩部(54),通過后加工在平板部(52)上開設通氣口(55)。另外,將接觸于面板主體(4)后邊部下表面的樹脂制的承接部件(10)以懸掛狀態(tài)安裝在平板部(52)上。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連通于爐具主體(2)內的通氣口(55)以及將之遮擋的通風罩部(53),而且還能夠良好地得到玻璃本來的整潔感的低成本的嵌裝式爐具用玻璃面板。
文檔編號F24C15/08GK1757973SQ200510104979
公開日2006年4月12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10月8日
發(fā)明者水谷嘉宏 申請人:林內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