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氣化環(huán)保節(jié)能鍋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鍋爐領域,具體為一種氣化環(huán)保節(jié)能鍋爐。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手燒鍋爐燃燒方式分正燃燒和逆燃燒兩種方式。正燃燒易產生黑煙,環(huán)保效果不好,浪費能源;逆燃燒使用煤塊效果比較好,但因是自然通風,燒面煤就不行了,逆燃室的煤必須加滿,因煤層太厚進不去風,鍋爐燃燒效果不好。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氣化環(huán)保節(jié)能鍋爐,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節(jié)能環(huán)保綜合效果差、鍋爐燃燒效果不好等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氣化環(huán)保節(jié)能鍋爐,該氣化環(huán)保節(jié)能鍋爐在爐膽內的一側設置儲煤室、錐體燃燒室、爐排給風室、氣化燃燒室、灰渣室,所述爐膽內的一側中部設置階梯式往復爐排,儲煤室、錐體燃燒室設置于階梯式往復爐排的上部,爐排給風室、氣化燃燒室、灰渣室設置于階梯式往復爐排的下部,儲煤室通過進煤控制口與錐體燃燒室相通,爐排給風室通過階梯式往復爐排與錐體燃燒室相通,錐體燃燒室分別與氣化燃燒室和灰渣室相通。所述的氣化環(huán)保節(jié)能鍋爐,該氣化環(huán)保節(jié)能鍋爐在爐膽內的另一側設置流程燃燒室,在灰渣室內設橫跨煙火通道,氣化燃燒室內的噴頭通過橫跨煙火通道與流程燃燒室相通。所述的氣化環(huán)保節(jié)能鍋爐,在鍋爐頂部的排氣口處,設有與錐體燃燒室相通的自動排氣閥。所述的氣化環(huán)保節(jié)能鍋爐,在錐體燃燒室內相對設有多孔給風助燃對噴管。所述的氣化環(huán)保節(jié)能鍋爐,在氣化燃燒室煙火入口處設多孔給風助燃管,在氣化燃燒室與噴頭相連接處設噴頭給風管。所述的氣化環(huán)保節(jié)能鍋爐,在爐體外側設有配風箱,配風箱分別與錐體燃燒室、爐排給風室、氣化燃燒室相通。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發(fā)明在爐膽內設置儲煤室、錐體燃燒室、爐排給風室、氣化燃燒室、灰渣室,通過五路配風箱對錐體燃燒室、爐排給風室、氣化燃燒室供風,在爐排給風室的爐排給風管和錐體燃燒室的多孔給風助燃對噴管共同作用下,燃煤在錐體燃燒室內充分燃燒,煙、氣、火進入氣化燃燒室,在多孔給風助燃管的作用下,將煙、氣、火與加入的空氣或氧氣充分混合, 使煙、氣、火進入氣化燃燒室時進一步充分燃燒。2、本發(fā)明在氣化燃燒室煙火入口處設多孔給風助燃管,在氣化燃燒室與噴頭相連接處設噴頭給風管,在灰渣室內設橫跨煙火通道,氣化燃燒室內的噴頭通過橫跨煙火通道與流程燃燒室相通,煙、氣、火通過噴頭給風管和橫跨煙火通道進入流程燃燒室,通過流程燃燒室內交錯排布的隔板,煙、氣、火經過流程燃燒室內的折流式(類似于蛇形)煙道充分燃燒和能量利用后排出,達到環(huán)保和節(jié)能的效果。
圖1為本發(fā)明氣化環(huán)保節(jié)能鍋爐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側視圖。圖中,1錐體燃燒室;2儲煤室;3進煤控制口 ;4爐排給風室;5氣化燃燒室;6灰渣室;7清灰門;8除渣門;9隔板I ;10噴頭;11爐排給風管;12爐排檢修門;13進煤調節(jié)板; 14多孔給風助燃對噴管;15投煤門;16自動排氣閥;17流程燃燒室;18煙道口 ;19除灰門; 20多孔給風助燃管;21階梯式往復爐排;22爐門;23噴頭給風管五路配風箱;25爐體; 26爐膽;27橫跨煙火通道;28調節(jié)絲杠;29隔板II。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2所示,本發(fā)明氣化環(huán)保節(jié)能鍋爐主要包括錐體燃燒室1、儲煤室2、進煤控制口 3、爐排給風室4、氣化燃燒室5、灰渣室6、清灰門7、除渣門8、隔板9、噴頭10、爐排給風管11、爐排檢修門12、進煤調節(jié)板13、多孔給風助燃對噴管14、投煤門15、自動排氣閥 16、流程燃燒室17、煙道口 18、除灰門19、多孔給風助燃管20、階梯式往復爐排21、爐門22、 噴頭給風管23、五路配風箱24、爐體25、爐膽沈、橫跨煙火通道27、調節(jié)絲杠28、隔板11 等。具體結構如下爐體25中設有爐膽沈,在爐膽沈內設置儲煤室2、錐體燃燒室1、爐排給風室4、 氣化燃燒室5、灰渣室6以及流程燃燒室17等,儲煤室2、錐體燃燒室1、爐排給風室4、氣化燃燒室5、灰渣室6位于爐膽沈內的一側,流程燃燒室17位于爐膽沈內的另一側。所述爐膽沈內的一側中部設置階梯式往復爐排21,儲煤室2、錐體燃燒室1設置于階梯式往復爐排21的上部,爐排給風室4、氣化燃燒室5、灰渣室6設置于階梯式往復爐排21的下部,儲煤室2、錐體燃燒室1之間通過隔板I 9隔開,氣化燃燒室5、灰渣室6之間設置隔板11 , 隔板11 未完全隔開氣化燃燒室5、灰渣室6,使氣化燃燒室5、灰渣室6相通。儲煤室2通過進煤控制口 3與錐體燃燒室1相通,爐排給風室4通過階梯式往復爐排21與錐體燃燒室1相通,錐體燃燒室1分別與氣化燃燒室5和灰渣室6相通,在灰渣室6內設橫跨煙火通道27,氣化燃燒室5內的噴頭10通過橫跨煙火通道27與流程燃燒室 17相通。在儲煤室2的外側開有投煤門15,進煤控制口 3處設有調節(jié)絲杠觀、進煤調節(jié)板 13,調節(jié)絲杠觀與進煤調節(jié)板13相連,進煤調節(jié)板13的一端鉸接于爐體25上,通過推拉調節(jié)絲杠觀使進煤調節(jié)板13擺動,實現(xiàn)進煤量的控制。 錐體燃燒室1的截面呈錐形結構,在鍋爐頂部的排氣口處,設有與錐體燃燒室1相通的自動排氣閥16,以便于自動調節(jié)錐體燃燒室1內的氣壓;在錐體燃燒室1內相對設有多孔給風助燃對噴管14,增加引入空氣或氧氣的助燃效果;另外,錐體燃燒室1的側面還設置有爐門22。 階梯式往復爐排21由外向內呈向下的階梯形狀,并可在水平方向往復運動。階梯式往復爐排21外側的爐體25上設置爐排檢修門12,以便于對階梯式往復爐排21進行檢修。在爐排給風室4內設爐排給風管11。在氣化燃燒室5煙火入口處設多孔給風助燃管20,在氣化燃燒室5與噴頭10相連接處設噴頭給風管23。在灰渣室6的側面設置除渣門8。在爐體25外側設有五路配風箱對,五路配風箱M分別與各室(錐體燃燒室、爐排給風室、氣化燃燒室)相通。五路配風箱M的第1-2路分別與錐體燃燒室1內的兩個多孔給風助燃對噴管14相通,五路配風箱M的第3路與爐排給風室4中的爐排給風管11相通,五路配風箱M的第4-5路分別與氣化燃燒室5的噴頭10和氣化燃燒室5入口處的多孔給風助燃管20相通。流程燃燒室17內交錯設置隔板,使流程燃燒室17內形成蛇形通道,所述蛇形通道的一端通過橫跨煙火通道27與氣化燃燒室5相通,所述蛇形通道的另一端設有煙道口 18、 除灰門19,流程燃燒室17的側面設有清灰門7。本發(fā)明的工作過程如下首先,通過五路配風箱M對錐體燃燒室1、爐排給風室4、氣化燃燒室5供風,在爐排給風室4的爐排給風管11和錐體燃燒室1的多孔給風助燃對噴管14共同作用下,燃煤在錐體燃燒室1內充分燃燒,煙、氣、火進入氣化燃燒室5,在多孔給風助燃管20的作用下, 將煙、氣、火與加入的空氣或氧氣充分混合,使煙、氣、火進入氣化燃燒室5時進一步充分燃燒。然后,煙、氣、火通過噴頭給風管23和橫跨煙火通道27進入流程燃燒室17,通過流程燃燒室17內交錯排布的隔板,煙、氣、火經過流程燃燒室17內的折流式(類似于蛇形)煙道充分燃燒和能量利用后排出,達到環(huán)保和節(jié)能的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氣化環(huán)保節(jié)能鍋爐,其特征在于該氣化環(huán)保節(jié)能鍋爐在爐膽內的一側設置儲煤室、錐體燃燒室、爐排給風室、氣化燃燒室、灰渣室,所述爐膽內的一側中部設置階梯式往復爐排,儲煤室、錐體燃燒室設置于階梯式往復爐排的上部,爐排給風室、氣化燃燒室、灰渣室設置于階梯式往復爐排的下部,儲煤室通過進煤控制口與錐體燃燒室相通,爐排給風室通過階梯式往復爐排與錐體燃燒室相通,錐體燃燒室分別與氣化燃燒室和灰渣室相通。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化環(huán)保節(jié)能鍋爐,其特征在于該氣化環(huán)保節(jié)能鍋爐在爐膽內的另一側設置流程燃燒室,在灰渣室內設橫跨煙火通道,氣化燃燒室內的噴頭通過橫跨煙火通道與流程燃燒室相通。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化環(huán)保節(jié)能鍋爐,其特征在于在鍋爐頂部的排氣口處,設有與錐體燃燒室相通的自動排氣閥。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化環(huán)保節(jié)能鍋爐,其特征在于在錐體燃燒室內相對設有多孔給風助燃對噴管。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化環(huán)保節(jié)能鍋爐,其特征在于在氣化燃燒室煙火入口處設多孔給風助燃管,在氣化燃燒室與噴頭相連接處設噴頭給風管。
6.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化環(huán)保節(jié)能鍋爐,其特征在于在爐體外側設有配風箱,配風箱分別與錐體燃燒室、爐排給風室、氣化燃燒室相通。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屬于鍋爐領域,具體為一種氣化環(huán)保節(jié)能鍋爐。該氣化環(huán)保節(jié)能鍋爐在爐膽內的一側設置儲煤室、錐體燃燒室、爐排給風室、氣化燃燒室、灰渣室,所述爐膽內的一側中部設置階梯式往復爐排,儲煤室、錐體燃燒室設置于階梯式往復爐排的上部,爐排給風室、氣化燃燒室、灰渣室設置于階梯式往復爐排的下部,儲煤室通過進煤控制口與錐體燃燒室相通,爐排給風室通過階梯式往復爐排與錐體燃燒室相通,錐體燃燒室分別與氣化燃燒室和灰渣室相通。本發(fā)明將煙、氣、火與加入的空氣或氧氣充分混合,使煙、氣、火進入氣化燃燒室時進一步充分燃燒,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節(jié)能環(huán)保綜合效果差、鍋爐燃燒效果不好等問題。
文檔編號F23B10/02GK102364245SQ201110237869
公開日2012年2月29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8月18日
發(fā)明者陳喜春 申請人:陳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