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裝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涂油裝置。
背景技術:
植物空心膠囊主要采用羥丙甲纖維素或普魯蘭多糖和植物凝膠劑為原料,經(jīng)配料稱量、溶膠過濾、制囊(包括蘸膠、成型、干燥、脫膜)、切割、套合、光檢、印字、內包和外包工序制得,外形呈圓筒狀,系由帽和體兩節(jié)套和的質硬且具有彈性的空囊。
一般植物空心膠囊的生產(chǎn)采用的都是蘸膠工藝,即將固態(tài)純植物原料按工藝配比先轉換成膠液,再在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上制得膠囊毛坯,即用特定的模具通過蘸膠裝置在模具的外表面蘸上一層膠液,經(jīng)成型、干燥和脫膜后制得圓筒狀膠囊囊殼毛坯。為了保證干燥后的膠囊囊殼能夠在膠囊模具上順利脫膜,在蘸膠前需對膠囊模具涂脫膜油處理;但是如果涂油多了會造成脫模油浪費、膠囊囊殼內壁殘留油滴問題,如果涂油少了會造成囊殼無法脫膜或囊殼開裂問題,可見涂油量的合理控制及涂油是否均勻,直接影響脫膜率及膠囊囊殼質量。
尤其目前國內生產(chǎn)的植物空心膠囊,囊材為大分子膳食纖維和多糖成分,與傳統(tǒng)明膠空心膠囊囊材膠原蛋白相比,更不易吸收脫模油,所以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涂油時,對涂油量的控制及涂油方式理應不同,應確保涂油量可控及涂油充分均勻。
但目前國內植物空心膠囊的技術還在產(chǎn)業(yè)化初期,整體產(chǎn)能及規(guī)模小,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廠家對主要裝備還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及創(chuàng)新,只是采用傳統(tǒng)明膠空心膠囊的裝備。
即一般采用電機帶動毛刷往復運動的方式涂油,通過油槽與毛氈連通毛線的根數(shù)多少控制涂油量,而且在實施的過程中,大都是憑借相關技術人員的經(jīng)驗,涂油量多少不能做到有效數(shù)據(jù)控制,且僅用毛刷涂油也不均勻、有死角。在植物空心膠囊的生產(chǎn)過程中,必然會存在因相關技術人員操作失誤或經(jīng)驗不足等因素,而造成涂油量不合適、涂油不均狀況,影響脫膜率及膠囊囊殼質量,給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企業(yè)造成一定的經(jīng)濟損失。
綜上,如何克服傳統(tǒng)技術的上述技術缺陷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涂油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本實用新型一種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涂油裝置,包括:給油系統(tǒng)、涂油系統(tǒng)和均油系統(tǒng);
其中,所述給油系統(tǒng)包括:油杯、控制閥、輸油管、油量控制螺釘、油盤、毛線、油氈壓緊螺釘、油氈、油氈壓板、油杯固定桿和油盤固定塊;
所述油杯由杯體、注油口、出油口組成;所述杯體用于盛裝脫模油;所述注油口設置在所述杯體的頂部;所述注油口處還配有密封蓋;所述密封蓋的中間設有手動排氣閥;所述出油口設在所述杯體的底部,且所述出油口與所述控制閥連接;所述控制閥的閥體的一端與所述油杯的出油口連接,所述控制閥的閥體的另一端與所述給油系統(tǒng)的輸油管連接;所述輸油管的一端與所述控制閥的閥體的一端連接,所述輸油管的另一端與所述油盤連接;所述油盤為不銹鋼材質;所述毛線共九根,用于連接所述油盤和所述油氈,進而將脫模油從所述的油盤自然的轉移到所述油氈;所述油量控制螺釘共九顆;所述油量控制螺釘用于調節(jié)所述毛線的壓緊度;所述油氈、所述油氈壓板依次安裝在所述油盤外側面,通過所述油氈壓緊螺釘固定壓緊;所述油杯固定桿用于固定油杯,與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機架螺絲連接;所述油盤固定塊用于固定油盤,與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機架螺絲連接;
所述涂油系統(tǒng)包括:油刷、油刷座、運動軸座、運動軸承座、軸承、運動軸、運動齒條、齒輪、涂油電機和膠囊模板;
所述油刷共配置二組,每組三根油刷,其中一組用于給帽側膠囊模針涂油,另一組用于給體側膠囊模針涂油;所述油刷座用于固定安裝所述油刷,所述油刷座與所述運動軸承座連接;所述軸承為直線軸承,所述軸承套在所述運動軸的外面,并與所述運動軸承座連接固定;所述運動軸與所述運動軸座連接固定;所述齒輪與所述涂油電機的傳動軸鍵連接,與所述運動齒條咬合連接;所述運動齒條與所述運動軸承座螺絲連接固定;
所述均油系統(tǒng)包括:升降電機、電機與凸輪鏈傳動機構、升降凸輪、升降凸輪軸、凸輪升降梁、升降軸承固定桿、升降軸、升降軸承、膠囊模板固定梁、膠囊模板滑道、均油減速電機、均油器固定板、均油器傳動齒輪、均油器、均油器擋板;
所述電機與凸輪鏈傳動機構包括兩個鏈輪和一個鏈條;所述鏈條分別與兩個所述鏈輪鏈連接;其中一個鏈輪與所述升降電機的傳動軸鍵連接,另一個鏈輪與所述升降凸輪軸鍵連接;且所述升降凸輪軸還與所述升降凸輪鍵連接;所述凸輪升降梁與所述升降軸螺絲固定連接;所述升降軸承先安裝在所述升降軸承固定桿內,再套到所述升降軸上;所述膠囊模板固定梁的上面與所述升降軸連接固定,所述膠囊模板固定梁的下面與所述膠囊模板滑道連接固定;所述均油減速電機與所述均油器傳動齒輪鍵連接;所述均油器固定板用于定位及固定所述均油器;所述均油器擋板安裝在所述均油器的下方;若干個所述均油器的上口分別與所述膠囊模板固定梁上的若干顆不銹鋼模針一一對應。
優(yōu)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在所述給油系統(tǒng)的具體結構中,所述杯體為透明有機玻璃容器。
優(yōu)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在所述給油系統(tǒng)的具體結構中,所述控制閥為常閉式電磁閥。
優(yōu)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在所述給油系統(tǒng)的具體結構中,所述輸油管具體為透明氣管。
優(yōu)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在所述給油系統(tǒng)的具體結構中,所述毛線具體為純羊毛線。
優(yōu)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涂油裝置還包括PLC電控系統(tǒng);所述PLC電控系統(tǒng)與所述給油系統(tǒng)結構中的所述控制閥電連接。
優(yōu)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在所述涂油系統(tǒng)的具體結構中,所述油刷為條形豬鬃毛刷。
優(yōu)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在所述涂油系統(tǒng)的具體結構中,所述油刷的長度與所述膠囊模板上的不銹鋼模針的長度相適應。
優(yōu)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在所述涂油系統(tǒng)的具體結構中,所述PLC電控系統(tǒng)還與所述涂油系統(tǒng)結構中的所述涂油電機電連接。
優(yōu)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在所述均油系統(tǒng)的具體結構中,所述均油器由均油管、均油毛氈、頂均油毛氈、彈簧座、彈簧、彈簧套、軸承、軸承套、均油軸、推軸承和殼體組成;所述均油毛氈、頂均油毛氈、彈簧座、彈簧從上至下依次安裝在所述均油管內;所述彈簧套、軸承、軸承套、推軸承從上至下依次安裝在所述均油軸上,組裝好的所述均油器分別安裝固定在所述均油器殼體上;所述均油器每條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上共配置四組,每組一百二十六套均油器安裝在一個專用的殼體上,其中二組用于給帽側膠囊模針均油,另二組用于給體側膠囊模針均油;所述每組均油器安裝在所述膠囊模板固定梁下方,并通過所述均油器固定板定位及固定在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機架上。
優(yōu)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在所述均油系統(tǒng)的具體結構中,所述PLC電控系統(tǒng)還與所述均油系統(tǒng)結構中的所述均油減速電機電連接。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優(yōu)點在于: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涂油裝置,其主要由給油系統(tǒng)、涂油系統(tǒng)和均油系統(tǒng)等結構構成。
其中,上述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涂油裝置具有如下主要的具體結構、位置關系以及連接方式方面的技術特征: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涂油裝置,其通過PLC 電控系統(tǒng)控制上述控制閥的開關時間,實現(xiàn)定量給油的目的。在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過程在,可直觀有效的控制涂油量,即保證了脫膜率,又為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企業(yè)減少了脫模油浪費現(xiàn)象。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涂油裝置,其通過一次涂油系統(tǒng)給膠囊模具充分涂油后,又經(jīng)專用的均油系統(tǒng)給膠囊模具二次均油,使得每板模具上的252顆模針涂油量和涂油的均勻度一致,大大提高了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過程中脫膜率和脫膜后囊殼的質量,提高了產(chǎn)品的合格率,降低了產(chǎn)品的損耗率,為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企業(yè)節(jié)約了生產(chǎn)成本,提高了經(jīng)濟效益。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涂油裝置,其運行穩(wěn)定,技術可靠,實施性強。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涂油裝置中的給油系統(tǒng)一視角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涂油裝置中的給油系統(tǒng)另一視角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涂油裝置中的涂油系統(tǒng)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本實用新型一種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涂油裝置中的涂油系統(tǒng)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涂油裝置中的均油系統(tǒng)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的本實用新型一種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涂油裝置中的均油系統(tǒng)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5的本實用新型一種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涂油裝置中的均油系統(tǒng)的均油器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給油系統(tǒng)a;油杯1;控制閥2;輸油管3;油量控制螺釘4;油盤5;毛線6;油氈壓緊螺釘7;油氈8;油氈壓板9;油杯固定桿10;油盤固定塊11;杯體12;注油口13;出油口14;
涂油系統(tǒng)b;油刷15;油刷座16;運動軸座17;運動軸承座18;軸承19;運動軸20;運動齒條21;齒輪22;涂油電機23;膠囊模板24;
均油系統(tǒng)c;升降電機25;電機與凸輪鏈傳動機構26;升降凸輪27;升降凸輪軸28;凸輪升降梁29;升降軸承固定桿30;升降軸31;升降軸承32;膠囊模板固定梁33;膠囊模板滑道34;均油減速電機35;均油器固定板36;均油器傳動齒輪37;
均油器38;均油器擋板39;均油管41;均油毛氈42;頂均油毛氈 43;彈簧座44;彈簧45;彈簧套46;軸承47;軸承套48;均油軸49;推軸承50;殼體51。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子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涂油裝置,包括:給油系統(tǒng)a、涂油系統(tǒng)b和均油系統(tǒng)c;
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給油系統(tǒng)a包括:油杯1、控制閥2、輸油管3、油量控制螺釘4、油盤5、毛線6、油氈壓緊螺釘7、油氈 8、油氈壓板9、油杯固定桿10和油盤固定塊11;
所述油杯1由杯體12、注油口13、出油口14組成;所述杯體 12為透明有機玻璃容器;所述杯體12用于盛裝脫模油;所述注油口 13設置在所述杯體12的頂部(即注油口13主要用于添加脫模油);所述注油口13處還配有密封蓋;所述密封蓋的中間設有手動排氣閥;所述出油口14設在所述杯體12的底部,且所述出油口14與所述控制閥2連接;
所述控制閥2為常閉式電磁閥;(即所述控制閥2用于通過PLC 電控系統(tǒng)打開和關閉時間,進而達到控制給油量的目的;)所述控制閥2的閥體的一端與所述油杯1的出油口14連接,所述控制閥2閥體的另一端與所述給油系統(tǒng)a的輸油管3連接;
所述輸油管3具體為透明氣管(即PU6*4透明氣管),所述輸油管3的一端與所述控制閥2的閥體的一端連接,所述輸油管3的另一端與所述油盤5連接;
所述油盤5為不銹鋼材質;(即所述油盤5用于暫存所述輸油管輸出的脫模油);
所述毛線6為純羊毛線,共九根,用于連接所述油盤5和所述油氈8,起到將脫模油從所述的油盤5自然的轉移到所述油氈8的目的;
所述油量控制螺釘4共九顆;所述油量控制螺釘4用于調節(jié)所述毛線6的壓緊度(即進而實現(xiàn)所述毛線6向所述油氈8轉移脫模油的油量) ;
所述油氈8、所述油氈壓板9依次安裝在所述油盤5外側面,通過所述油氈壓緊螺釘7固定壓緊;
所述油杯固定桿10用于固定油杯1,與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機架螺絲連接;
所述油盤固定塊11用于固定油盤5,與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機架螺絲連接;
所述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涂油裝置還包括PLC電控系統(tǒng);所述 PLC電控系統(tǒng)與所述給油系統(tǒng)a結構中的所述控制閥2電連接。即需要說明的是,分析上述電控關系可知(PLC電控系統(tǒng)控制觸發(fā)控制閥 2,再通過控制閥2實現(xiàn)一系列后續(xù)的機械聯(lián)動動作);即上述脫模油由所述油杯1、經(jīng)過所述控制閥2控制給油量、通過所述輸油管3轉移到所述油盤5,通過所述毛線6轉移到所述油氈8,實現(xiàn)所述給油系統(tǒng)a定量給油的目的。
如圖3和圖4所示,所述涂油系統(tǒng)b包括:油刷15、油刷座16、運動軸座17、運動軸承座18、軸承19、運動軸20、運動齒條21、齒輪22、涂油電機23和膠囊模板24;
所述油刷15為條形純豬鬃毛刷,共配置二組,每組三根油刷,其中一組用于給帽側膠囊模針涂油,另一組用于給體側膠囊模針涂油;
所述油刷座16用于固定安裝所述油刷15,所述油刷座16與所述運動軸承座18連接;
所述軸承19為直線軸承,所述軸承19套在所述運動軸20的外面,并與所述運動軸承座18連接固定;所述運動軸20與所述運動軸座18連接固定;
所述齒輪22與所述涂油電機23的傳動軸鍵連接,與所述運動齒條21咬合連接;
所述運動齒條21與所述運動軸承座18螺絲連接固定;
優(yōu)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油刷15的長度與所述膠囊模板24上的不銹鋼模針的長度相適應。
優(yōu)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PLC電控系統(tǒng)還與所述涂油系統(tǒng)b結構中的所述涂油電機23電連接。即需要說明的是,所述涂油電機23在PLC電控系統(tǒng)控制下,通過所述齒輪22、運動齒條21、運動軸20、軸承19帶動所述油刷15做往復運動的同時,所述油刷 15與所述給油系統(tǒng)a的所述油氈8充分接觸,將脫模油連續(xù)沾到油刷15上,所述油刷15再將脫模油刷到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的所述膠囊模板24的不銹鋼模針上,實現(xiàn)涂油的目的;
如圖5、圖6所示,所述均油系統(tǒng)c包括:升降電機25、電機與凸輪鏈傳動機構26、升降凸輪27、升降凸輪軸28、凸輪升降梁29、升降軸承固定桿30、升降軸31、升降軸承32、膠囊模板固定梁33、膠囊模板滑道34、均油減速電機35、均油器固定板36、均油器傳動齒輪37、均油器38、均油器擋板39;
所述電機與凸輪鏈傳動機構26由兩個鏈輪和鏈條組成,其中一個鏈輪與所述升降電機25的傳動軸鍵連接,另一個鏈輪與所述升降凸輪軸28鍵連接;且所述升降凸輪軸28還與所述升降凸輪27同軸鍵連接;所述鏈條分別與兩個所述鏈輪鏈連接;
所述凸輪升降梁29與所述升降軸31螺絲固定連接;
所述升降軸承32先安裝在所述升降軸承固定桿30內,再套到所述升降軸31上;
所述膠囊模板固定梁33的上面與所述升降軸31連接固定,所述膠囊模板固定梁33的下面與所述膠囊模板滑道34連接固定;即需要說明的是,所述升降電機25通過所述電機與凸輪鏈傳動機構26帶動所述升降凸輪27轉動,所述升降凸輪27又通過所述凸輪升降梁29 帶動所述膠囊模板固定梁33做垂直升降運動,實現(xiàn)將所述涂油系統(tǒng)b的所述油刷15涂過脫模油的模具垂直送入和脫離所述均油器38的目的;
所述均油減速電機35與所述均油器傳動齒輪37鍵連接;
所述均油器固定板36用于定位及固定所述均油器38;
優(yōu)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PLC電控系統(tǒng)與所述升降電機電連接;(即需要說明的是,所述升降電機通過所述電機與凸輪鏈傳動機構帶動升降凸輪轉動,所述升降凸輪又通過所述凸輪升降梁帶動膠囊模板固定梁做垂直升降運動,實現(xiàn)將涂油系統(tǒng)的油刷涂過(即經(jīng)過油刷一次涂過)脫模油的模具垂直送入和脫離所述均油器的目的);
優(yōu)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PLC電控系統(tǒng)還與所述均油系統(tǒng)c結構中的所述均油減速電機35電連接。即需要說明的是,所述均油減速電機35在PLC電控系統(tǒng)控制下,通過所述均油器傳動齒輪37帶動所述均油器38順時針和逆時針轉動,實現(xiàn)對垂直送入所述涂油系統(tǒng)b的所述油刷15涂過脫模油的膠囊模板上的模針進行均勻的目的;(即通過所述均油器傳動齒輪帶動所述均油器順時針和逆時針轉動,最終實現(xiàn)對垂直送入所述涂油系統(tǒng)的所述油刷涂過脫模油的膠囊模板上的不銹鋼模針進行二次均勻處理(即轉動均油處理操作),另外上述的垂直送入動作是由PLC電控系統(tǒng)協(xié)同對升降電機控制完成的)。
另外,對上述均油器38的具體結構進行說明:
如圖7所示,所述均油器38由均油管41、均油毛氈42、頂均油毛氈43、彈簧座44、彈簧45、彈簧套46、軸承47、軸承套48、均油軸49、推軸承50和殼體51組成;所述均油毛氈42、頂均油毛氈 43、彈簧座44、彈簧45從上至下依次安裝在所述均油管41內;所述彈簧套46、軸承47、軸承套48、推軸承50從上至下依次安裝在所述均油軸49上,組裝好的所述均油器38分別安裝固定在所述均油器殼體51上;所述均油軸用于在所述均油器傳動齒輪轉動驅動作用下,帶動所述彈簧上的所述彈簧座、所述頂均油毛氈、所述均油毛氈等實施轉動動作。
所述均油器38每條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上共配置四組,每組一百二十六套均油器38安裝在一個專用的殼體51上,其中二組用于給帽側膠囊模針均油,另二組用于給體側膠囊模針均油;所述每組均油器38安裝在所述膠囊模板固定梁33下方,并通過所述均油器固定板 36定位及固定在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機架上;每個所述均油器38的所述均油管41的上口應與所述膠囊模板固定梁33上的每顆模針一一對應;所述均油器擋板39安裝在所述均油器38的推軸承50的下方 (即用于軸承限位及盛裝潤滑油)。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涂油裝置,其至少存在如下方面的技術優(yōu)勢:
一、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涂油裝置,其通過 PLC系統(tǒng)控制上述控制閥的開關時間,實現(xiàn)定量給油的目的(即能夠精確控制涂油量,確保涂油均勻)。在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過程在,可直觀有效的控制涂油量,即保證了脫膜率,又為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企業(yè)減少了脫模油浪費現(xiàn)象。
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涂油裝置,其通過一次涂油系統(tǒng)給膠囊模具充分涂油后,又經(jīng)專用的均油系統(tǒng)給膠囊模具二次均油,使得每板模具上的252顆模針涂油量和涂油的均勻度一致,大大提高了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過程中脫膜率和脫膜后囊殼的質量,提高了產(chǎn)品的合格率,降低了產(chǎn)品的損耗率,為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企業(yè)節(jié)約了生產(chǎn)成本,提高了經(jīng)濟效益。
三、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涂油裝置,其運行穩(wěn)定,技術可靠,實施性強。
基于以上諸多顯著的技術優(yōu)勢,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植物空心膠囊生產(chǎn)線涂油裝置必將帶來良好的市場前景和經(jīng)濟效益。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