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復合材料零件成型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復合材料制件起模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隨復合材料制件面積的增大和模具深度的增加起模變得越來越困難。傳統(tǒng)的起模方式是在零件固化后,用木楔或撬杠撬動工藝邊,使復合材料制件離模。在撬動過程中,不僅容易損傷模具,也可能會造成制件損傷,造成較大經濟損失,而且生產效率低。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復合材料制件起模裝置簡單實用,成本低使用簡便,可以有效解決傳統(tǒng)起模過程中對模具或者制件的損傷。
基于此,做出
本技術:
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復合材料制件起模裝置。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復合材料制件起模裝置,由下吊塊,上吊塊,螺栓和吊耳構成,下吊塊設有螺紋孔,上吊塊的兩側設有通孔,上吊塊的中間設有螺紋孔,上吊塊和下吊塊通過螺栓連接在一起,吊耳安裝在上吊塊的中部。
下吊塊上面鋪放的復合材料鋪層需將螺栓孔位置留出,這樣便于起模時安裝上吊塊的螺栓。而且上吊塊中部安裝的吊耳,可借用生產現場已有的吊耳。
下吊塊一般設計成長條型,下吊塊兩側攻有螺紋孔。
上吊塊也為長條型,上吊塊兩側開有通孔,通孔直徑應比螺紋孔徑大1-2mm,這樣便于后期安裝螺栓,上吊塊中間攻有吊耳螺紋孔;
吊耳可自行設計,也可使用現場已有吊耳,強度應滿足需求。應預先在下吊塊各面和螺紋孔內刷涂脫模劑,這樣便于起模,下吊塊一般安置在鋪層下面,螺栓孔可以使用高溫膠帶堵住防止樹脂將螺紋孔堵塞,待固化完成后,放置上吊塊,安裝螺栓和吊耳,使用吊車起模。起模完后拆除起模工裝,清理后起模工裝可以多次使用。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是:
根據復合材料制件大小,決定使用本發(fā)明裝置數量,復合材料制件鋪層完成后,在制件邊緣下方鋪放預先涂刷脫模劑的下吊塊,復合材料制件固化后,安裝上吊塊、螺栓和吊耳,使用吊車,以本發(fā)明裝置為吊點,將復合材料制件吊起。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積極效果是:
在不損傷模具和制件的前提下,做到復合材料制件的快速起模,操作簡單實用,節(jié)約起模時間和人力成本。
本發(fā)明可用于各種復合材料成型方式的起模,對于制件厚度和外形也沒有限制,如制件較薄且外形為曲面時,下吊塊下表面可根據模具外形更改為曲面,貼合模具面即可。本發(fā)明簡單易操作,可多次反復使用,成本也較低,并能顯著提高起模效率和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剖面圖;
圖3為下吊塊示意圖;
圖4為上吊塊示意圖。
圖中標號:1.下吊塊;2.上吊塊;3.螺栓;4.吊耳;5.復合材料制件;6.模具。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提供本發(fā)明一種復合材料制件起模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本實施例一種復合材料制件起模裝置,結合圖1-圖4,由下吊塊1、上吊塊2、螺栓3和吊耳4構成,下吊塊1上攻有螺紋孔,上吊塊2兩側有通孔,中間攻有螺紋孔,上吊塊2和下吊塊1通過螺栓3連接在一起,吊耳4安裝在上吊塊中部,吊車通過吊耳4將復合材料制件吊起起模。
本申請復合材料制件起模裝置主要由下吊塊1、上吊塊2、螺栓3和吊耳4構成。下吊塊1一般設計成長條型,下吊塊1兩側攻有螺紋孔;上吊塊2也為長條型,上吊塊2兩側開通孔,通孔直徑應比螺紋孔徑大1-2mm,這樣便于后期安裝螺栓,上吊塊2中間攻有吊耳螺紋孔;吊耳4可自行設計,也可使用現場已有吊耳,強度應滿足需求。具體使用過程如下:
1、清理下吊塊1、上吊塊2、螺栓3和吊耳4表面油污;
2、在下吊塊1表面和螺紋孔涂刷脫模劑,螺紋孔上下面使用高溫膠帶封死,防止樹脂堵塞螺紋孔;
3、復合材料制件6鋪層完成后,在需要安裝起模裝置的位置鋪放下吊塊1,下吊塊1一般應位于鋪層下方(如制件較厚,在復合材料鋪層厚度剩余最多8mm時,安裝下吊塊1,一般要求復合材料制件6鋪層搭在下吊塊1上表面的厚度應不大于8mm);
4、將下吊塊1螺紋孔周圍的復合材料制件6鋪層剪掉,露出螺紋孔;
5、復合材料制件6固化完成后,撕掉高溫膠帶,安裝上吊塊2,在上吊塊2兩側擰入螺栓3;
6、在上吊塊2的中部擰入吊耳4,使用吊車吊起起模;
7、起模完后拆除起模工裝,清理后以備下次使用。
本發(fā)明下吊塊1使用時,如復合材料制件6厚度較薄且外形面為曲面時,下吊塊1下表面可根據模具外形面更改為曲面,貼合模具面即可。
本申請可用于多種復合材料成型方式和各種形狀復合材料制件的起模,簡單易操作,可多次反復使用,成本也較低,并能顯著提高起模效率和質量。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