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脫模頂出機構,尤其是涉及一種能在1至10度范圍內通用的轉軸式斜頂頂出機構。
背景技術:
斜頂機構主要是實現(xiàn)在模具脫模后將產(chǎn)品頂出,實現(xiàn)產(chǎn)品與模具之間的脫離,為下面工序做好準備。而現(xiàn)有的頂出機構大多為斜頂,即利用斜向運動的頂針將產(chǎn)品與模具脫離,現(xiàn)有的斜頂結構中使用的頂針一端固定另一端沿著預定方向實現(xiàn)頂出,這樣頂針頂出的角度固定,無法實現(xiàn)針對不同產(chǎn)品而進行調整,這樣的設計機構使得每一個或類似產(chǎn)品均要有一個配合頂出的頂出機構,提高了成本,同時也造成資源的浪費。
因此在現(xiàn)有頂出結構中上,如何實現(xiàn)利用同一個頂出機構實現(xiàn)在一定范圍內實現(xiàn)斜頂通用的是目前斜頂頂出機構中研發(fā)人員的重要課題之一。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轉軸式斜頂頂出機構,其主要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頂出角度固定,并達到能在一定斜頂角度范圍內通用的目的。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轉軸式斜頂頂出機構,其包括斜頂?shù)鬃?、轉軸、斜頂針及導向塊,其中:
斜頂?shù)鬃?,其具有與轉軸配合轉動相連的空腔,該空腔與轉軸相適配,且其上端面開設有與所述空腔連通并允許頂針穿過的開口;
轉軸,其為圓柱狀結構,該轉軸水平放置且安裝在前述斜頂?shù)鬃涨粌?,該轉軸的外圓周面與前述斜頂?shù)鬃涨粌缺诮佑|并與其配合用以實現(xiàn)轉動,該轉軸徑向開設有與斜頂針配合安裝的定位孔,一螺栓穿過定位孔固接到斜頂針一端,以帶動斜頂針在一定角度范圍內轉動;
導向塊,其位于斜頂?shù)鬃戏角议_設有一通孔,所述斜頂針穿過所述通孔設置,形成斜頂針導向限位結構。
進一步,所述斜頂?shù)鬃鶠橐痪匦螇K體且其內部開設有前述空腔,該斜頂?shù)鬃隙嗣骈_設有前述開口,所述斜頂?shù)鬃膫缺陂_設有一螺紋孔且該螺紋孔與空腔連通。
進一步,所述斜頂?shù)鬃膬蓚€相對設置的側壁上均設置有一凸條,形成倒“T”形。
進一步,所述轉軸呈一圓柱形塊體,其水平放置于斜頂?shù)鬃目涨粌?;該轉軸外圓周面上沿轉軸的軸向開設有兩個平行設置的凹槽,前述的定位孔徑向貫穿開設在兩個平行設置的兩凹槽之間,并在各凹槽底面的上形成開口。
進一步,所述轉軸外圓周面開設兩弧形凹槽,兩個弧形凹槽對應定位孔設置。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
本實用新型通過矩形塊狀的斜頂?shù)鬃鶅乳_設有容置圓柱形轉軸的空腔,所述轉軸的外圓周面與空腔的內壁配合形成可旋轉的結構,同時轉軸水平放置于空腔內而斜頂針豎向與轉軸配合相連,斜頂?shù)鬃隙嗣娴拈_口邊沿形成限制斜頂針旋轉的結構,同時斜頂針上還連接有一下導向塊,實現(xiàn)頂出范圍為1度至10度范圍內的調節(jié),且在1度至18度內任何角度通用,拓寬其適用范圍,達到物盡其用,降低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斜頂?shù)鬃Y構立體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轉軸結構立體圖;
圖4是圖3側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導向塊結構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更加詳細的描述。在附圖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發(fā)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技術方案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限制,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請參閱圖1所示,一種轉軸式斜頂頂出機構,其包括斜頂?shù)鬃?、轉軸2、斜頂針3及導向塊4。
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斜頂?shù)鬃?,其具有與轉軸2配合轉動相連的空腔11,該空腔11與轉軸2相適配,且其上端面開設有與所述空腔連通并允許頂針穿過的開口12;所述斜頂?shù)鬃?為一矩形塊體且其內部開設有前述空腔11,該斜頂?shù)鬃隙嗣骈_設有前述開口12,所述斜頂?shù)鬃膫缺陂_設有一螺紋孔13且該螺紋孔13與空腔11連通;所述斜頂?shù)鬃?的兩個相對設置的側壁上均設置有一凸條14,形成倒“T”形。
請參閱圖1至圖4所示,轉軸2,其為圓柱狀結構,該轉軸2水平放置且安裝在前述斜頂?shù)鬃涨?1內,該轉軸2的外圓周面與前述斜頂?shù)鬃?空腔11內壁接觸并與其配合用以實現(xiàn)轉動,該轉軸2徑向開設有與斜頂針配合安裝的定位孔21,一螺栓5穿過定位孔21固接到斜頂針3一端,以帶動斜頂針3在一定角度范圍內轉動;所述轉軸2呈一圓柱形塊體,其水平放置于斜頂?shù)鬃?的空腔內;該轉軸2外圓周面上沿轉軸的軸向開設有兩個平行設置的凹槽22,呈工字形結構,前述的定位孔21徑向貫穿開設在兩個平行設置的兩凹槽22之間,并在各凹槽底面的上形成開口。所述轉軸外圓周面開設兩弧形凹槽23,兩個弧形凹槽23對應定位孔21設置。
具體的說:所述轉軸2套設在所述螺栓5上并通過螺栓5與斜頂針3配合固接,所述斜頂針3與轉軸2之間設置有一轉軸襯套6。
請參閱圖1至圖5所示,導向塊4,其位于斜頂?shù)鬃?上方且開設有一通孔41,所述斜頂針3穿過所述通孔41設置,形成斜頂針3導向限位結構。具體的說,所述導向塊4為矩形塊體,優(yōu)選的所述導向塊4的邊緣均圓形導角,且所述通孔41斜向設置。
以上所記載,僅為利用本創(chuàng)作技術內容的實施例,任何熟悉本項技藝者運用本創(chuàng)作所做的修飾、變化,皆屬本創(chuàng)作主張的專利范圍,而不限于實施例所揭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