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紙張P的前端夾入中心輥30、第一輥31之間,即夾入第一抵觸部,并利用中心輥30、第一輥31對紙張P進行傳送。直至,紙張P的前端達到預定位置。
[0101]參考圖5,當紙張P的前端達到預定位置后,由驅動部控制中心輥30的轉動方向,使中心輥30的轉動方向反向,相應的,本實施例中,由于中心輥30為主動輥,第一輥31、第二輥32、第三輥33為從動輥,第一輥31、第二輥32、第三輥33的轉動方向也反向。中心輥30和第一輥31的轉動方向反向后,紙張P在第二抵觸部沿第二送紙方向B的上游側形成凸向第二抵觸部的彎曲。
[0102]本實施例中,在第一抵觸部沿第一送紙方向A的下游側設置傳感器,該傳感器用于監(jiān)測紙張P的前端位置。當紙張P的前端達到預定位置后,傳感器發(fā)送信號給控制部,由控制部向驅動部發(fā)送指令以控制規(guī)定的輥的轉動方向,在本實施例中規(guī)定的輥為中心輥30。
[0103]具體的形成凸向第二抵觸部的彎曲的原理為:
[0104]當紙張P的前端移出送紙通道45后,紙張P在搬送輥34的搬送作用下繼續(xù)沿第一送紙方向A向下游側移動,之后會與中心輥30接觸。在中心輥30的帶動下,紙張P的前端逐漸移向第一抵觸部,并最終夾入中心輥30和第一輥31之間即第一抵觸部。當紙張P的前端移動至預定位置時,由于中心輥30和第一輥31的轉動方向相反,因此,搬送輥34、中心輥30和第一輥31會將紙張向第一抵觸部和送紙軌道45下游端之間的區(qū)域搬送,紙張會形成凸向第二抵觸部的彎曲。
[0105]參考圖5,中心輥30、第一輥30轉動的線速度與搬送輥34轉動的線速度相等。若中心輥30、第一輥30轉動的線速度大于搬送輥34轉動的線速度,則容易使紙張P受拉力而撕裂;若中心輥30、第一輥30轉動的線速度小于搬送輥34轉動的線速度,則第一抵觸部與送紙軌道45沿第一送紙方向A下游端之間的紙張?zhí)L,影響紙張折紙的質量。
[0106]形成彎曲后,中心輥30、第一輥31、第二輥32、第三輥33的轉動方向保持不變,參考圖6,該彎曲隨著中心輥30和第二輥32的轉動夾入中心輥30和第二輥32之間即第二抵觸部后,就會在紙張上形成第一折。
[0107]完成第一折操作后,紙張P繼續(xù)在中心輥30和第二輥32搬送作用下,向第二送紙方向B的下游側搬送。此時,第三導軌44處于第一位置,輔助紙張向第二送紙方向B的下游側搬送。
[0108]參考圖7,具有第一折痕的紙張在中心輥30和第二輥32的搬送作用下,以及第三導軌44、第一導軌41和第二導軌42形成的送紙通道的引導作用下,在第一導軌41和第二導軌42形成的送紙通道中,向第三送紙方向C的上游側移動,直至第一折痕達到預定的位置即阻擋部51所在的位置。該阻擋部51處于第一位置,阻斷第一導軌41和第二導軌42形成的送紙通道,阻止紙張繼續(xù)沿第三送紙方向的上游搬送。
[0109]此時,控制第三導軌43圍繞轉軸43旋轉,使第三導軌處于第二位置。由該第三導軌44輔助紙張形成凸向第三抵觸部的彎曲。
[0110]在中心輥30和第三輥33的搬送作用下,凸向第三抵觸部的彎曲夾入中心輥30和第三輥33之間即第三抵觸部,形成第二折。
[0111]形成第二折后,中心輥30和第三輥33的轉動方向保持不變,紙張在中心輥30和第三輥33的搬送作用下,并經送紙通道46向第三送紙方向C向下游移動。
[0112]在第一種折紙方式下,在第二抵觸部對紙張進行第一折操作,在第三抵觸部對紙張進行第二折操作。其中,根據第一折痕和第二折痕位置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折紙方式。
[0113]圖8顯示出第一種折紙方式下兩種不同的折紙形式,其中,圖8中的(a)顯示出,向紙面的同一側對紙張進行二折操作,第一折痕在離紙張前端的約2/3處,第二折痕在離紙張前端的約1/3處;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折痕的位置,比如:可以為圖8(b)中,紙張的兩個折痕一個基本位于紙張的1/4之一處,另一個折痕基本位于紙張的3/4處。
[0114]圖8中的(C)顯示出,向紙面的兩側進行二折操作,進行Z字折操作,第一折痕在離紙張前端的約1/3處,第二折痕在離紙張前端的約2/3處。但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折痕的位置,比如:可以為圖8(d)中,紙張折疊后,紙張具有多出折痕的區(qū)域。本發(fā)明中,折痕的位置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限定,不限于此處所舉例子。
[0115]圖8(a) (b) (c) (d)中,僅顯示出四種折痕位置,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選擇折痕的位置??梢酝ㄟ^設置紙張的前端在第一抵觸部下游側的位置,來設置第一折痕的位置;通過設置阻擋部51所處的位置,來設置第二折痕的位置。
[0116]以上描述的第一種折紙方式中,對紙張進行了二折操作,但第一種折紙方式中,也可以不對紙張進行第二折操作。形成了第一折后,可以將紙張沿第二送紙方向繼續(xù)向下游搬送,之后將紙張沿第三送紙方向向第三抵觸部傳送,并在中心輥和第三輥的作用下,向第三送紙方向的下游側搬送。圖8(e)中顯示出,在對紙張進行一折操作時,在紙張的1/2處對紙張進行對折操作,但本發(fā)明中,進行一折時,折痕的位置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限定,不限于紙張的1/2處。
[0117]第二種折紙方式
[0118]圖9為第二種折紙方式的原理示意圖,參考圖9,第二種折紙方式的工作原理為:
[0119]紙張P在搬送輥34的搬送作用下,沿第一送紙方向A在送紙通道45內移動。當紙張的前端移出送紙通道45后,紙張沿第二送紙方向B向第二抵觸部移動,紙張前端進入中心輥30和第三輥33之間即第二抵觸部后,在中心輥30和第三輥33的搬送作用下,紙張繼續(xù)向第二送紙方向B下游移動,此時,第三導軌44處于第一位置,引導紙張沿第二送紙方向B移動。
[0120]當紙張前端移動至第一導軌41和第二導軌42形成的送紙通道時,紙張會沿該送紙通道向第三送紙方向C的上游移動,直至紙張的前端達到預定位置即阻擋部51的位置。該阻擋部51位于第一位置,阻斷送紙通道,紙張前端移動至該位置時,停止向第三送紙方向的上游移動。
[0121]此時,控制第三導軌44圍繞轉軸43旋轉,使第三導軌43處于第二位置。由該第三導軌44輔助紙張形成凸向第三抵觸部的彎曲。
[0122]在中心輥30和第三輥33的搬送作用下,凸向第三抵觸部的彎曲夾入中心輥30和第三輥33之間即第三抵觸部,形成第一折。
[0123]形成第一折后,中心輥30和第三輥33的轉動方向保持不變,紙張在中心輥30和第三輥33的搬送作用下,并經送紙通道46沿第三送紙方向C向下游側移動。
[0124]在第二模式下,折紙機構具有兩種工作方式:
[0125]參考圖3,第一種工作方式,對紙張進行傳送:紙張在搬送輥34的搬送作用下,經送紙通道45沿第一送紙方向A向第一抵觸部搬送,經過第一抵觸部后,紙張在送紙通道46的引導下,以及中心輥30的搬送作用下向第三抵觸部移動;當紙張夾入第三抵觸部后,在中心輥30和第三輥33的搬送作用下繼續(xù)向第三送紙方向的上游移動,之后,紙張被搬送至由第一導軌41和第二導軌42形成的送紙通道,此時阻擋部51處于第二位置,允許紙張順利通過由第一導軌41和第二導軌42形成的送紙通道。
[0126]第二種工作方式,即折紙機構的第三種折紙方式:紙張沿第一送紙方向經過第一抵觸部,且紙張夾在第一抵觸部,在第三抵觸部形成第一折。
[0127]圖10至圖11為第三種折紙方式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參考圖10,在第三種折紙方式下,折紙機構還包括:相對于第一抵觸部,位于第一送紙方向A的下游側的相互抵觸的一對第四輥35。
[0128]具體的工作原理為:
[0129]參考圖10,首先由驅動部控制所述中心輥30、第一輥31的轉動方向,使經搬送輥34搬送的紙張P的前端夾入中心輥30、第一輥31之間,即夾入第一抵觸部,并利用中心輥30、第一輥31對紙張P進行傳送。之后,紙張在中心輥30、第一輥31的搬送作用下經送紙通道46進入相互抵觸的第四輥35之間;接著,紙張在相互抵觸的一對第四輥35的搬送作用下,繼續(xù)向第一送紙方向下游移動,直至紙張P的前端達到預定位置。
[0130]參考圖11,當紙張P的前端達到預定位置后,由驅動部控制相互抵觸的一對第四棍35的轉動方向反向,第四棍35的轉動方向反向后,紙張P在第一抵觸部沿第一送紙方向A下游側形成凸向第三抵觸部的彎曲。
[0131]本實施例中,在相互抵觸的一對第四輥35沿第一送紙方向A的下游側設置傳感器,該傳感器用于監(jiān)測紙張P的前端位置。當紙張P的前端達到預定位置后,傳感器發(fā)送信號給控制部,由控制部向驅動部發(fā)送指令以控制第四輥35的轉動方向。
[0132]形成彎曲后,中心輥30、第三輥33的轉動方向保持不變,該彎曲隨著中心輥30和第三輥33的轉動夾入中心輥30和第三輥33之間即第三抵觸部后,就會在紙張上形成第一折。
[0133]之后,具有第一折的紙張在中心輥30和第三輥33的搬送作用下,向第三送紙方向的上游進行搬送。此時,第三導軌44處于第二位置,輔助紙張向第三送紙方向的上游進行搬送,阻擋部51處于第二位置,未阻斷送紙通道。
[0134]第二實施例
[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