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輸送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位差固體顆粒輸送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固體顆粒輸送主要以氣力輸送為主,氣力基本來源于空壓機,空壓機需要與儲氣罐配套使用,儲氣罐屬于特種設備存在爆炸隱患,如果直接用空壓機就會把冷凝水帶入要輸送的固體顆粒中;而且利用氣力輸送管道利用率最大只有30%左右,壓縮空氣不能回流,直接作用在固體物料上會導致一定的固體物料反沖回來,導致氣力輸送應用范圍受限,輸送距離有限,設備復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進一步提高輸送距離且設備簡單的固體顆粒輸送系統,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并對提出的固體顆粒輸送系統進行了全方位優(yōu)化,可進一步提高輸送系統的輸送效率。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高位差固體顆粒輸送系統,所述高位差固體顆粒輸送系統包括物料輸送機、錐形料斗、連接軟管、輸送管、振蕩器以及支撐錐形料斗的第一支架和支撐輸送管的第二支架;所述錐形料斗具有開口,所述開口連接輸送機的輸送口以接收輸送機傳輸的物料進入錐形料斗內;所述錐形料斗的底端連接軟管的一端以通過重力作用將物料繼續(xù)輸送至連接軟管內,連接軟管的另一端連接輸送管的一端,輸送管的另一端連至物料輸送目標,以實現從錐形料斗至物料輸送目標的物料輸送;其中所述輸送管呈下傾狀,輸送管與連接軟管相連的一端高于與物料輸送目標連接的一端;并且所述振蕩器固定至輸送管下方以對輸送管進行振蕩。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所述第二支架具有多個伸縮式支架,所述伸縮式支架的一端固定至地面,另一端固定至輸送管以實現對于輸送管的支撐。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所述伸縮式支架包括位于頂端的彈性弧形箍,所述彈性弧形箍內具有彈性防滑層,所述彈性弧形箍的頂端開口能夠向外張開以放入輸送管,輸送管就位后彈性弧形箍恢復原狀以使其內部的彈性防滑層發(fā)生形變以固定輸送管。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彈性弧形箍下方連接有轉軸以使得彈性弧形箍跟隨輸送管下傾的角度作出相應轉動。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轉軸下方連接有上管,上管嵌套在下管內;所述上管的下端連接第一彈簧的一端,第一彈簧的另一端固定至下管的下端,第一彈簧通過彈力支撐所述上管。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所述下管上具有從上之下均勻分布的多個開孔,所述上管的下端具有能夠從開孔中彈出的圓柱狀凸起,所述圓柱狀凸起的內側一端連接至第二彈簧的一端,第二彈簧的另一端連接至上管的內壁。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所述開孔為橢圓形開孔,所述橢圓形開孔的高度大于所述圓柱狀凸起的直徑;或者所述開孔為圓形開孔,所述圓形開孔的直徑大于所述圓柱狀凸起的直徑。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所述振蕩器包括振蕩部件以及與振蕩部件連接的彈性箍,所述彈性箍用于將振蕩部件固定至輸送管。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所述輸送管包括多個子輸送管,多個子輸送管兩兩之間通過卡槽式結構連接。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所述卡槽式結構包括位于子輸送管一端的均勻分布的多個凹槽,以及位于子輸送管另一端內側的與凹槽匹配的彈性凸起,其中分布所述凹槽的子輸送管的一端的直徑小于子輸送管另一端的直徑。
本方案中,所述錐形料斗高度可調、軟管不會限制錐形料斗和傳輸管的連接位置、所述支架的位置和長度可調、所述傳輸管的高度、傾斜度、長度可調、所述振蕩器的位置也可根據需要隨意調整,因此,使用此結構,更為靈活、更為簡單、振蕩效果更好、物料輸送的長度可調,從而物料輸送的效率更高,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高位差固體顆粒輸送系統的整體示意圖;
圖2是伸縮式支架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伸縮式支架的另一角度的外部示意圖;
圖4是振蕩器的另一角度的外部示意圖;
圖5是卡槽式結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所述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實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如圖1所示,所述高位差固體顆粒輸送系統包括物料輸送機11、錐形料斗12、連接軟管13、輸送管14、振蕩器15以及支撐錐形料斗12的第一支架121、122和支撐輸送管14的第二支架141、142、143。
所述錐形料斗12具有開口123,所述開口123連接輸送機11的輸送口以接收輸送機11傳輸的物料進入錐形料斗內(如圖中箭頭所示)。所述錐形料斗12的底端連接軟管13的一端以通過重力作用將物料繼續(xù)輸送至軟管13內,軟管13的另一端連接輸送管14的一端,輸送管14的另一端連至物料輸送目標(未示出),以實現從錐形料斗至物料輸送目標的物料輸送。如圖1所示,所述輸送管14呈下傾狀,輸送管14與軟管相連的一端高于與物料輸送目標連接的一端。所述振蕩器15固定至輸送管14下方以對輸送管進行振蕩。
如圖1所示,所述輸送管14包括多個子輸送管,多個子輸送管兩兩之間通過卡槽式結構144連接(卡槽式結構144的具體構造如圖5所示,將在下文描述)。
所述第二支架具有多個伸縮式支架,其一端固定至地面,一端固定至輸送管14以實現對于輸送管14的支撐(伸縮式支架的具體構造如圖2、3所示,將在下文描述)。
所述第一支架也可具有多個伸縮式支架,其一端固定至地面,一端固定至錐形料斗以實現對于錐形料斗的支撐。第一支架可與第二支架相同或不同,下面參見圖2、3對第二支架的伸縮式支架進行介紹,第一支架的伸縮結構可以與第二支架相同而其他結構可能不同。
如圖2、3所示,所述伸縮式支架包括位于頂端的彈性弧形箍1411,根據一個實施例,所述彈性弧形箍1411內具有彈性防滑層,例如使用軟橡膠制成。所述彈性弧形箍1411的頂端開口可向外張開以放入輸送管,輸送管就位后彈性弧形箍1411恢復原狀以使其內部的彈性防滑層發(fā)生形變以牢牢固定輸送管。
彈性弧形箍1411下方連接有轉軸1412以使得彈性弧形箍1411可如圖2所示左右轉動,這樣可以跟隨輸送管下傾的角度調整彈性弧形箍1411的相應方向。
轉軸1412下方連接有上管1413,上管1413嵌套在下管1414內。
所述上管1413的下端連有第一彈簧1415的一端,第一彈簧1415的另一端固定至下管1414的下端。第一彈簧1415通過彈力支撐所述上管1413。
所述下管1414上具有從上之下均勻分布的多個開孔1416、1417,所述上管1413的下端具有可從開孔1416、1417中彈出的圓柱狀凸起1418,所述圓柱狀凸起1418的內側一端連接至第二彈簧1419的一端,第二彈簧1419的另一端連接至上管1413的內壁。
所述圓柱狀凸起1418可在外力的作用下縮進上管1413內,并在上管1413上下伸縮時從下管1414的其中一個開孔1416、1417中受第二彈簧1419的彈力作用而向外伸出,從而卡在開孔1416、1417之一內,從而實現上管與下管的伸縮式連接以及兩者之間的固定。
本文提出的方案中包括了振蕩器(根據一個實施例,為電力振蕩器),所述振蕩器可固定至所述輸送管以實現對輸送管的振蕩,在此振蕩下,輸送管內的物料可以在重力作用下更快地向物料輸送目標前進,因此,本文提出的結構中首先包括了與錐形料斗連接的連接軟管,該連接軟管的目的之一是不會限制輸送管的振蕩幅度。
此外,由于本文采用了第二支架對輸送管進行支撐,那么第二支架也最好不要限制輸送管的振蕩幅度,或者不要過多地限制輸送管的振蕩幅度。因此本文提出了這種上下嵌套的伸縮式支架,上管和下管之間具有一定的縫隙,這樣即使下管固定至地面,在振蕩時上管也具有一定的搖擺幅度。
為了更進一步減少對于振蕩幅度的影響,如圖3所示,所述開孔為橢圓形(如1416所標示的)或圓形(如1417所標示的)。
根據一個實施例,例如為橢圓形開孔的情況,所述橢圓形開孔的高度大于所述圓柱狀凸起的直徑,這樣所述上管可以在一定寬裕范圍內上下運動,當然由于第一彈簧1415的彈力支撐作用,所述上管在不振蕩的情況下是可以保證輸送管的穩(wěn)定輸送的。
根據另一實施例,例如為圓形開孔的情況,所述圓形開孔的直徑大于所述圓柱狀凸起的直徑,這樣所述上管可以在一定寬裕范圍內上下左右運動,同樣地,由于第一彈簧1415的彈力支撐作用,所述上管在不振蕩的情況下也是可以保證輸送管的穩(wěn)定輸送的。
由此可見,本方案使用這種伸縮式支架具有多種作用:伸縮式支撐,實現如圖1所示不同高度的支架;彈性支撐并具有一定縫隙,實現不過多限制輸送管的振蕩;開孔比凸起截面積大,更加有助于增強振蕩效果,且不會對固定于地面的下管傳遞過多振蕩力而使其與地面松動。
接下來如圖4所示,所述振蕩器15包括振蕩部件1501以及與振蕩部件連接的彈性箍1502,彈性箍1502與之前的彈性弧形箍1411的結構可相同,以實現與輸送管的牢固固定。
此外,如圖5所示,所述卡槽式結構144包括位于子輸送管一端的均勻分布的多個凹槽1441,以及位于子輸送管另一端內側的與凹槽1441匹配的彈性凸起1442。如圖5所示,為了保證外觀的連續(xù)性,分布所述凹槽1441的子輸送管的一端的直徑小于子輸送管另一端的直徑。如圖5所示,兩個子輸送管通過彈性凸起嵌入其中一個凹槽來實現兩者的固定,并且這種結構可以實現輸送管的伸縮,因為彈性凸起可以選擇其中任一個凹槽進行嵌入。這樣可以根據需要連接任意多個子輸送管。
此外,所述振蕩器的個數可為多個,這樣可以根據需要卡和在所需的任意位置處。
如上文所述,所述第一支架也可為伸縮結構。因此,本文提出的方案中,所述錐形料斗高度可調、軟管不會限制錐形料斗和傳輸管的連接位置、所述支架的位置和長度可調、所述傳輸管的高度、傾斜度、長度可調、所述振蕩器的位置也可根據需要隨意調整,因此,使用此結構,更為靈活、更為簡單、振蕩效果更好、物料輸送的長度可調,從而物料輸送的效率更高。
應注意,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領域僅為說明的目的,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修改并應用于各種實際應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