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輸送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瓶子翻轉下料裝置與下料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理瓶輸送裝置是將瓶子平躺置于輸送帶上,通過電機驅動輸送帶轉動來輸送瓶子,最后會將瓶子推入至空泡罩中或瓶子輸送軌道中。然而,輸送帶上的瓶子可以為尾部朝前的順平躺或頭部朝前的逆平躺。若瓶子為尾部朝前的順平躺時,瓶子被推出輸送帶時,瓶子90度翻轉,瓶子尾部朝下并掉入到空泡罩中或瓶子輸送軌道中;反之,若瓶子為頭部朝前的逆平躺時,瓶子90度翻轉,瓶子頭部朝下并掉入到空泡罩中或瓶子輸送軌道中。如此,泡罩或輸送軌道中瓶子的朝向并不一致,需要人工進行調整,這樣將耗費人力物力,工作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瓶子翻轉下料裝置,它能夠使得瓶子以同一朝向墜入到空泡罩或瓶子輸送軌道上。
其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瓶子翻轉下料裝置,包括:下料板,所述下料板設有用于瓶子穿過的下料口;限位擋板,所述限位擋板位于所述下料板的上方,所述限位擋板在所述下料板上投影的一端位于所述下料口的邊緣,所述限位擋板與所述下料板之間具有間隔,所述間隔大小大于所述瓶子頭部外徑大小、且小于所述瓶子尾部外徑大小;開關板與第一驅動機構,所述開關板與所述下料口相應設置,所述第一驅動機構用于驅動所述開關板移入或移出所述下料口;當所述限位擋板抵觸所述瓶子頭部時,所述瓶子尾部完全位于所述開關板的上方;當所述限位擋板抵觸所述瓶子尾部時,所述瓶子頭部的一部分凸出于所述下料口外、并位于所述下料板上方。
一種瓶子翻轉下料方法,采用了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包括如下步驟:第一驅動機構驅動開關板移動至下料口;驅動平躺瓶子移動至所述下料口處,并使得所述瓶子頭部或所述瓶子尾部抵觸限位擋板;所述第一驅動機構驅動所述開關板從所述下料口移出,以使得平躺瓶子從所述下料口處掉落下料。
上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及方法,第一驅動機構驅動開關板從下料口移出時,若瓶子頭部朝前逆平躺時,瓶子頭部位于限位擋板與下料板之間,如此瓶子頭部掛住下料板無法翻轉,而瓶子尾部完全位于下料口中,由于失去開關板的支撐,便發(fā)生90度翻轉,并掉入至下料通道中;若瓶子尾部朝前逆平躺時,瓶子頭部的一部分凸出于下料口外、并位于下料板上方,如此瓶子頭部掛住下料板無法翻轉,而瓶子尾部由于抵觸限位擋板無法伸入至限位擋板與下料板之間的間隔,而完全位于下料口中,并由于失去開關板的支撐,便發(fā)生90度翻轉,并掉入至下料通道中。如此,無論輸送軌道中的瓶子逆平躺或順平躺,本實施例均能使得瓶子以同一朝向墜入到空泡罩或瓶子輸送軌道上,使得工作效率較高。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還包括分隔機構,所述分隔機構設置在所述下料板的上方,且所述分隔機構與所述下料板滑動配合,所述分隔機構包括并列間隔設置的多個第一分隔檔塊,相鄰所述第一分隔擋塊之間的間隔能夠用于所述瓶子穿過;所述下料板設有開口區(qū),所述開關板為多個,所述開關板、所述限位擋板均與相鄰所述第一分隔擋塊之間的間隔一一相應,所述開關板并列間隔設置于所述開口區(qū),所述開關板與所述下料板相連,所述下料口位于相鄰所述開關板之間。本實施例中,開關板與下料板一體成型,限位擋板裝設在分隔機構上。可以使多個平躺瓶子通過多個第一分隔擋塊相互分隔開,并通過第一驅動機構驅動下料板相對于分隔機構滑動,以控制相鄰第一分隔擋塊之間的間隔是否與相鄰開關板之間的間隔是否相通,如果相通,那么相鄰第一分隔擋塊之間的間隔中的瓶子便通過進料口掉入下料通道中,如果不相通,那么瓶子便可以在開關板上向前滑動并最終與限位擋板抵觸。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還包括下料分隔板,所述下料分隔板設置在所述下料板的下方,所述下料分隔板包括并列間隔設置的多個下料滑道,所述下料滑道與相鄰所述第一分隔擋塊之間的間隔一一相應。瓶子從下料口掉下后,便進入到下料分隔板的下料滑道中,通過下料滑道向下滑行。下料滑道為瓶子的滑行軌道,它能避免瓶子翻轉,保證瓶子尾部朝下有序滑行至空泡罩或瓶子輸送軌道上。本實施例中,下料分隔板相對于下料板傾斜80度至85度,這樣瓶子下料過程中,沿著下料滑道底壁向下運行。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還包括載板與輸送瓶機構,所述載板上并列開設有用于瓶子滑過的多個滑槽,所述滑槽與所述第一分隔擋塊之間的間隔一一相應,所述輸送瓶機構用于將所述滑槽中的瓶子驅動至所述下料板。本實施例中,所述輸送瓶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載板上方的轉動軸,以及設置在所述轉動軸上的推板。通過轉動軸轉動帶動推板轉動,從而便可以將載板上的瓶子由站立狀態(tài)打倒為平躺狀態(tài),并順勢將平躺瓶子推出載板輸出。如此,無需工作人員手動倒瓶操作,工作效率便可以得以提高。本實施例中,所要輸送的瓶子為扁平狀瓶,扁平狀瓶的寬度大于扁平狀瓶的厚度。將滑槽的寬度與瓶子的厚度相應設計,且滑槽的深度小于瓶子的寬度。這樣,瓶子被推入到滑槽中后,瓶子仍有部分凸出于載板的滑槽外,推板隨同轉軸轉動過程中,能夠接觸到瓶子位于滑槽外的部位,并被推板沿著滑槽方向推出載板。本實施例中,所述推板為兩個以上,所述推板沿所述轉動軸的軸向方向設置,且所述推板間隔布置于所述轉動軸外側壁。且所述推板為彈性板。所述轉動軸外側壁設置有卡槽,所述推板卡固于所述卡槽中。推板為硅膠材料。這樣,推板打倒瓶子過程中,能避免損傷瓶子。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還包括振動機構,所述振動機構與所述載板傳動相連。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還包括第一側擋板與第二側擋板,所述第一側擋板與所述第二側擋板分別設置于所述載板的兩側。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還包括第一端擋板與第二端擋板,所述第一端擋板設置在所述載板的瓶子輸出端,所述第一端擋板底面與所述滑槽底壁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瓶子的高度;所述第二端擋板設置在所述載板上,且所述第二端擋板與所述第一端擋板對立設置,所述第一端擋板、所述第二端擋板、所述第一側擋板與所述第二側擋板圍成料倉。這樣,通過第一端擋板擋住站立狀態(tài)的瓶子,避免將站立狀態(tài)的瓶子輸出。由于第一端擋板、第二端擋板、第一側擋板與第二側擋板圍成料倉,這樣瓶子振動過程中,料倉能將瓶子限位于載板上,以避免振動機構振動瓶子過程中或者推板打倒瓶子過程中將瓶子振出或推出載板外。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還包括瓶子位置控制機構,所述瓶子位置控制機構包括支撐板、切換隔板與第二驅動機構,所述支撐板設置在所述載板與所述分隔機構之間,所述切換隔板與所述支撐板滑動配合,所述切換隔板并列設有多個通道,所述通道與滑槽一一相應設置;所述第二驅動機構用于驅動所述切換隔板移動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當所述第二驅動機構驅動所述切換隔板移動至第一位置時,所述通道與所述滑槽相連通、且所述通道與相鄰所述第一分隔擋塊之間的間隔相斷開;當所述第二驅動機構驅動所述切換隔板移動至第二位置時,所述通道與所述滑槽相斷開、且所述通道與相鄰所述第一分隔擋塊之間的間隔相連通。本實施例中,切換隔板中通道的長度與瓶子的長度相應,當瓶子完全移入至切換隔板中的通道中時,通過第二驅動機構驅動切換隔板由第一位置滑動至第二位置,此時通道與滑槽相斷開、且通道與相鄰第一分隔擋塊之間的間隔相連通,瓶子便從通道繼續(xù)移動至相鄰第一分隔擋塊之間的間隔中。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還包括橫梁,所述橫梁設置在所述支撐板上,所述橫梁設有導軌,所述切換隔板設有滑塊,所述滑塊與所述導軌滑動配合。本實施例中,所述瓶子翻轉下料裝置還包括調速控制裝置,所述調速控制裝置與所述振動機構或所述輸送瓶機構電性連接,所述調速控制裝置用于調整振動機構的振動頻率或者用于調整所述輸送瓶機構的輸瓶速度。本實施例中,所述輸送瓶機構包括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的轉矩輸出軸與所述轉動軸傳動相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其中一角度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另一角度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又一角度、且設有下料分隔板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中下料板的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中平躺瓶子頭部抵觸限位擋板的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中平躺瓶子從下料口中掉落至下料通道的示意圖一;
圖7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中平躺瓶子尾部抵觸限位擋板的示意圖;
圖8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中平躺瓶子從下料口中掉落至下料通道的示意圖二;
圖9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中切換隔板位于第一位置的狀態(tài)示意圖;
圖10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中切換隔板位于第二位置的狀態(tài)示意圖;
圖1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中切換隔板再次位于第一位置的狀態(tài)示意圖;
圖1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中載板與振動機構結構示意圖一;
圖1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中載板與振動機構結構示意圖二;
圖1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中振動機構的鋼彈簧為板狀的示意圖;
圖1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中振動機構的鋼彈簧為彈簧狀的示意圖;
圖1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中下料轉向軌道的示意圖。
10、下料板,101、下料口,11、限位擋板,12、開關板,13、第一驅動機構,14、分隔機構,141、第一分隔擋塊,142、間隔,15、下料分隔板,151、下料滑道,161、支撐板,162、切換隔板,163、第二驅動機構,164、通道,165、滑塊,17、橫梁,171、導軌,18、下料通道,20、載板,201、滑槽,21、輸送瓶機構,211、轉動軸,212、推板,22、第一側擋板,23、第二側擋板,24、第一端擋板,25、第二端擋板,26、料倉,27、機架,28、驅動電機,30、振動機構,31、基座,321、第一鋼彈簧,322、第二鋼彈簧,33、電磁鐵,34、鐵芯,35、第一安裝座,36、第二安裝座,37、第三安裝座,38、第四安裝座,39、底座,391、彈性墊塊,40、下料轉向軌道,50、瓶子,60、調速控制裝置,70、泡罩。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3所示,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瓶子翻轉下料裝置,包括:下料板10、限位擋板11、開關板12與第一驅動機構13。
請參閱圖4,所述下料板10設有用于瓶子50(如圖5與圖7所示)穿過的下料口101。所述限位擋板11位于所述下料板10的上方,所述限位擋板11在所述下料板10上投影的一端位于所述下料口101的邊緣。限位擋板11端部位于下料口101邊緣的余量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設置,只要能夠使得頭部朝前逆平躺瓶子50能夠正常翻轉,限位擋板11不會阻礙到逆平躺瓶子50的翻轉動作即可。所述限位擋板11與所述下料板10之間具有間隔。所述間隔大小大于所述瓶子50頭部外徑大小、且小于所述瓶子50尾部外徑大小。所述開關板12與所述下料口101相應設置,所述第一驅動機構13用于驅動所述開關板12移入或移出所述下料口101。
請參閱圖5-8,本實施例中,瓶子50頭部外徑大小大于瓶子50尾部外徑,即若瓶子50尾部朝前順平躺進入下料板10的下料口101上方時,瓶子50尾部抵觸限位擋板11,無法繼續(xù)向前運動;若瓶子50頭部朝前逆平躺進入下料板10的下料口101上方時,瓶子50頭部穿過限位擋板11與下料板10之間的間隔、并由限位擋板11抵觸阻止前行。當所述限位擋板11抵觸所述瓶子50頭部時,所述瓶子50尾部完全位于所述開關板12的上方;當所述限位擋板11抵觸所述瓶子50尾部時,所述瓶子50頭部的一部分凸出于所述下料口101外、并位于所述下料板10上方。
上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第一驅動機構13驅動開關板12從下料口101移出時,若瓶子50頭部朝前逆平躺時,瓶子50頭部位于限位擋板11與下料板10之間,如此瓶子50頭部掛住下料板10無法翻轉,而瓶子50尾部完全位于下料口101中,由于失去開關板12的支撐,便發(fā)生90度翻轉,并掉入至下料通道18中;若瓶子50尾部朝前逆平躺時,瓶子50頭部的一部分凸出于下料口101外、并位于下料板10上方,如此瓶子50頭部掛住下料板10無法翻轉,而瓶子50尾部由于抵觸限位擋板11無法伸入至限位擋板11與下料板10之間的間隔,而完全位于下料口101中,并由于失去開關板12的支撐,便發(fā)生90度翻轉,并掉入至下料通道18中。如此,無論輸送軌道中的瓶子50逆平躺或順平躺,本實施例均能使得瓶子50以同一朝向墜入到空泡罩70(如圖16所示)或瓶子輸送軌道上,使得工作效率較高。
其中,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還包括分隔機構14。所述分隔機構14設置在所述下料板10的上方,且所述分隔機構14與所述下料板10滑動配合。所述分隔機構14包括并列間隔設置的多個第一分隔檔塊。相鄰所述第一分隔擋塊141之間的間隔142能夠用于所述瓶子50穿過。所述下料板10設有開口區(qū)。所述開關板12為多個,所述開關板12、所述限位擋板11均與相鄰所述第一分隔擋塊141之間的間隔142一一相應。所述開關板12并列間隔設置于所述開口區(qū),所述開關板12與所述下料板10相連。所述下料口101位于相鄰所述開關板12之間。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開關板12與下料板10一體成型,限位擋板11裝設在分隔機構14上。可以使多個平躺瓶子50通過多個第一分隔擋塊141相互分隔開,并通過第一驅動機構13驅動下料板10相對于分隔機構14滑動,以控制相鄰第一分隔擋塊141之間的間隔142是否與相鄰開關板12之間的間隔是否相通,如果相通,那么相鄰第一分隔擋塊141之間的間隔142中的瓶子50便通過進料口掉入下料通道18中,如果不相通,那么瓶子50便可以在開關板12上向前滑動并最終與限位擋板11抵觸。
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還包括下料分隔板15。所述下料分隔板15設置在所述下料板10的下方,所述下料分隔板15包括并列間隔設置的多個下料滑道。所述下料滑道與相鄰所述第一分隔擋塊141之間的間隔142一一相應。瓶子50從下料口101掉下后,便進入到下料分隔板15的下料滑道中,通過下料滑道向下滑行。下料滑道為瓶子50的滑行軌道,它能避免瓶子翻轉,保證瓶子50尾部朝下有序滑行至空泡罩70或瓶子輸送軌道上。本實施例中,下料分隔板15相對于下料板10傾斜80度至85度,這樣瓶子50下料過程中,沿著下料滑道底壁向下運行。
請參閱圖12與圖13,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還包括載板20與輸送瓶機構21。所述載板20上并列開設有用于瓶子50滑過的多個滑槽201。所述滑槽201與所述第一分隔擋塊141之間的間隔142一一相應。所述輸送瓶機構21用于將所述滑槽201中的瓶子50驅動至所述下料板10。本實施例中,所述輸送瓶機構21包括設置在所述載板20上方的轉動軸211,以及設置在所述轉動軸211上的推板212。通過轉動軸211轉動帶動推板212轉動,從而便可以將載板20上的瓶子50由站立狀態(tài)打倒為平躺狀態(tài),并順勢將平躺瓶子50推出載板20輸出。如此,無需工作人員手動倒瓶操作,工作效率便可以得以提高。本實施例中,所要輸送的瓶子50為扁平狀瓶,扁平狀瓶的寬度大于扁平狀瓶的厚度。將滑槽201的寬度與瓶子50的厚度相應設計,且滑槽201的深度小于瓶子50的寬度。這樣,瓶子50被推入到滑槽201中后,瓶子50仍有部分凸出于載板20的滑槽201外。推板212隨同轉軸轉動過程中,能夠接觸到瓶子50位于滑槽201外的部位,并被推板212沿著滑槽201方向推出載板20。本實施例中,所述推板212為兩個以上,所述推板212沿所述轉動軸211的軸向方向設置,且所述推板212間隔布置于所述轉動軸211外側壁。且所述推板212為彈性板。所述轉動軸211外側壁設置有卡槽,所述推板212卡固于所述卡槽中。推板212為硅膠材料。這樣,推板212打倒瓶子50過程中,能避免損傷瓶子50。
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還包括振動機構30。所述振動機構30與所述載板20傳動相連。振動機構30按照預設頻率驅動載板20振動,能夠利于將載板20上的瓶子50振倒下,且利于將平躺狀態(tài)瓶子50振動到滑槽201中,從而方便載板20上的瓶子50快速輸出。如此能夠保證瓶子50從載板20上的滑槽201中平躺有序輸出至下料板10的下料口101處。且將載板20與下料板10均相對于水平面略微傾斜5度至20度,這樣振動機構30振動過程中,能夠使得瓶子50沿著滑槽201、第一分隔擋塊141之間的間隔142向前移動至下料口101。
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還包括第一側擋板22與第二側擋板23。所述第一側擋板22與所述第二側擋板23分別設置于所述載板20的兩側。
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還包括第一端擋板24與第二端擋板25。所述第一端擋板24設置在所述載板20的瓶子50輸出端,所述第一端擋板24底面與所述滑槽201底壁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瓶子50的高度。所述第二端擋板25設置在所述載板20上,且所述第二端擋板25與所述第一端擋板24對立設置。所述第一端擋板24、所述第二端擋板25、所述第一側擋板22與所述第二側擋板23圍成料倉26。這樣,通過第一端擋板24擋住站立狀態(tài)的瓶子50,避免將站立狀態(tài)的瓶子50輸出。由于第一端擋板24、第二端擋板25、第一側擋板22與第二側擋板23圍成料倉26,這樣瓶子50振動過程中,料倉26能將瓶子50限位于載板20上,以避免振動機構30振動瓶子50過程中或者推板212打倒瓶子50過程中將瓶子50振出或推出載板20外。
請參閱圖1與圖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還包括瓶子位置控制機構。所述瓶子位置控制機構包括支撐板161、切換隔板162與第二驅動機構163。所述支撐板161設置在所述載板20與所述分隔機構14之間,所述切換隔板162與所述支撐板161滑動配合。所述切換隔板162并列設有多個通道164,所述通道164與滑槽201一一相應設置。所述第二驅動機構163用于驅動所述切換隔板162移動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請參閱圖9-11,當所述第二驅動機構163驅動所述切換隔板162移動至第一位置時,所述通道164與所述滑槽201相連通、且所述通道164與相鄰所述第一分隔擋塊141之間的間隔142相斷開;當所述第二驅動機構163驅動所述切換隔板162移動至第二位置時,所述通道164與所述滑槽201相斷開、且所述通道164與相鄰所述第一分隔擋塊141之間的間隔142相連通。本實施例中,切換隔板162中通道164的長度與瓶子50的長度相應,當瓶子50完全移入至切換隔板162中的通道164中時,通過第二驅動機構163驅動切換隔板162由第一位置滑動至第二位置,此時通道164與滑槽201相斷開、且通道164與相鄰第一分隔擋塊141之間的間隔142相連通,瓶子50便從通道164繼續(xù)移動至相鄰第一分隔擋塊141之間的間隔142中。
其中,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還包括橫梁17。所述橫梁17設置在所述支撐板161上,所述橫梁17設有導軌171。所述切換隔板162設有滑塊165,所述滑塊165與所述導軌171滑動配合。
請再參閱圖12與圖13,所述瓶子翻轉下料裝置還包括調速控制裝置60。所述調速控制裝置60與所述振動機構30或所述輸送瓶機構21電性連接,所述調速控制裝置60用于調整振動機構30的振動頻率或者用于調整所述輸送瓶機構21的輸瓶速度。本實施例中,所述輸送瓶機構21包括驅動電機28,所述驅動電機28的轉矩輸出軸與所述轉動軸211傳動相連。本實施例中,驅動電機28與調速控制裝置60設置在所述第一側擋板22或第二側擋板23或用于裝設第一側擋板22與第二側擋板23的機架27上。
請參閱圖14與圖15,其中,所述振動機構30包括基座31、鋼彈簧、電磁鐵33、鐵芯34及用于控制電磁鐵33是否通電的控制模塊。所述鋼彈簧一端與所述基座31相連,所述鋼彈簧另一端與所述載板20相連。所述電磁鐵33、所述鐵芯34分別設置在所述基座31與所述載板20上,且所述電磁鐵33與所述鐵芯34相對設置。通過控制模塊控制電磁鐵33是否通電而產生周期性磁力,電磁鐵33在周期性磁力作用下反復吸引鐵芯34,從而產生周期性振動現(xiàn)象。所述鋼彈簧包括第一鋼彈簧321與第二鋼彈簧322。所述電磁鐵33及所述鐵芯34位于所述第一鋼彈簧321與所述第二鋼彈簧322之間。本實施例中,所述鋼彈簧為板狀或螺旋狀。這樣,電磁鐵33及鐵芯34反復吸合過程中,第一鋼彈簧321與第二鋼彈簧322同時發(fā)生彎曲形變而產生振動現(xiàn)象,能使得載板20整體振動效果較好。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振動機構30還包括第一安裝座35、第二安裝座36、第三安裝座37及第四安裝座38。所述鋼彈簧一端通過所述第一安裝座35裝設在所述基座31上,所述鋼彈簧另一端通過所述第二安裝座36裝設在所述載板20上。所述電磁鐵33通過所述第三安裝座37裝設在所述基座31上,所述鐵芯34通過所述第四安裝座38裝設在所述載板20上。本實施例中,第一安裝座35、第二安裝座36、第三安裝座37及第四安裝座38均為L形板。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瓶子翻轉下料裝置還包括底座39。所述底座39設置于所述基座31下方,所述底座39與所述基座31之間設置有彈性墊塊391。增設的彈性墊塊391,使得載板20振動效果較為明顯。
請參閱圖16,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還包括下料轉向軌道40。所述下料轉向軌道40進料端與下料口101相連通或與下料滑道的出口端相連通,所述下料轉向軌道40出料端連通至空泡罩70或瓶子輸送軌道上。下料轉向軌道40與瓶子50的形狀相應設置,且下料轉向軌道40由進料端逐漸扭轉至出料端。如此,瓶子50經過下料轉向軌道40下落過程中,瓶子50能夠隨同下料轉向軌道40的扭轉而逐漸轉向。例如下料轉向軌道40進料端與出料端的扭轉角度為90度,那么瓶子50出料后相應可以在水平方向上90度轉向,從而便能以適合的角度掉入到空泡罩70或瓶子輸送軌道上。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瓶子翻轉下料方法,采用了所述的瓶子翻轉下料裝置,包括如下步驟:第一驅動機構13驅動開關板12移動至下料口101;驅動平躺瓶子50移動至所述下料口101處,并使得所述瓶子50頭部或所述瓶子50尾部抵觸限位擋板11;所述第一驅動機構13驅動所述開關板12從所述下料口101移出,以使得平躺瓶子50從所述下料口101處掉落下料。上述瓶子翻轉下料方法與瓶子翻轉下料裝置的技術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fā)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fā)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