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自動裝蓋機,特別是指一種電子接插件的自動裝蓋機。
背景技術:
電子接插件在制作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熱處理,而電子接插件端部是具有若干個軸向的條槽結構,因此,為了減少電子接插件的端部在熱處理過程中的變形,需要在電子接插件的兩端套裝一個端蓋用來限制端部的變形量,使熱處理后的電子接插件的規(guī)格符合要求,產(chǎn)品的合格率更高。然目前并未有電子接插件的自動裝蓋設備,均是通過大量的人工操作將端蓋套在電子接插件的兩端,其勞動強度高,人工成本高,且不易控制端蓋套入的質(zhì)量。另外,人工安裝端蓋因人工疏忽可能出現(xiàn)漏裝現(xiàn)象,從而影響產(chǎn)品的合格率,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子接插件的自動裝蓋機,該自動裝蓋機可實現(xiàn)電子接插件的自動上料、端蓋的自動上料以及端蓋的裝蓋,實現(xiàn)了裝蓋的全自動,提高了生產(chǎn)的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產(chǎn)品的合格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子接插件自動裝蓋機,包括電子接插件自動上料裝置、端蓋自動上料裝置和自動裝蓋機構;
所述電子接插件自動上料裝置包括接插件振動盤,該接插件振動盤上設置有用于橫向排列輸送接插件的螺旋狀的接插件輸送軌道,所述接插件輸送軌道的寬度與接插件的長度相適配,所述接插件輸送軌道上設置有剔除雜亂排列的接插件的接插件剔除結構;
所述端蓋自動上料裝置包括至少一對端蓋振動盤,所述端蓋振動盤上設置有螺旋狀的端蓋輸送軌道,所述端蓋輸送軌道上設置有方便端蓋上的凸緣吊掛排列的輸送槽,所述端蓋振動盤上設置有對端蓋輸送軌道上的雜亂排列的端蓋篩選剔除的端蓋剔除結構;
所述自動裝蓋機構包括由輸送動力裝置驅(qū)動的循環(huán)輸送帶,所述循環(huán)輸送帶上設置有若干個送料卡槽;所述接插件振動盤與循環(huán)輸送帶之間通過接插件銜接通道銜接配合將電子接插件送至送料卡槽中;所述循環(huán)輸送帶的兩側均設置有與送料卡槽內(nèi)的接插件兩端部位置匹配的端蓋卡槽,所述端蓋卡槽的外側設置有將端蓋軸向壓入對應的接插件的端部的壓蓋機構;所述端蓋卡槽與端蓋振動盤之間設置有端蓋銜接通道,所述端蓋銜接通道上設置有將吊掛的端蓋變換90°的翻轉機構。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接插件剔除結構包括設置于接插件輸送軌道上的三種類型的剔除孔,其中第一類剔除孔的長度方向與接插件振動盤的半徑垂直;第二類剔除孔的長度方向與接插件振動盤的半徑成銳角,且第二類剔除孔的上游端偏向于接插件振動盤的外側;第三類剔除孔的長度方向與接插件振動盤的半徑成銳角,且第三類剔除孔的上游端偏向于接插件振動盤的內(nèi)側。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第二類剔除孔的數(shù)量為多個,且各第二類剔除孔與接插件振動盤的半徑的夾角不同;同樣,所述第三類剔除孔的數(shù)量為多個,且各第三類剔除孔與接插件振動盤的半徑的夾角不同。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端蓋剔除結構包括設置于端蓋振動盤上的剔除桿,所述剔除桿與輸送槽的槽面間距大于端蓋的凸緣厚度而小于端蓋凸緣的半徑,所述輸送槽的寬度大于端蓋本體的直徑而小于端蓋凸緣的直徑。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接插件銜接通道上游端與接插件振動盤的接插件輸送軌道銜接,接插件銜接通道的下游端位于循環(huán)輸送帶的上方且與循環(huán)輸送帶的帶面配合,接插件銜接通道的下游端位于循環(huán)輸送帶的兩側設置有防護側板。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端蓋銜接通道包括水平設置的端蓋銜接槽和豎直設置的端蓋分配管,端蓋振動盤設置在循環(huán)輸送帶的兩側,所述端蓋銜接槽的上游端與端蓋振動盤的端蓋輸送軌道相銜接,端蓋分配管處于端蓋卡槽的上端方便端蓋橫置通過,端蓋銜接槽的下游端橫跨循環(huán)輸送帶并與另一側的端蓋分配管的上口配合,端蓋分配管的下端與端蓋卡槽配合,所述翻轉機構設置于端蓋分配管的上口處。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翻轉機構包括設置于端蓋銜接槽的下游端部的阻隔板,所述端蓋銜接槽包括矩形的槽體以及設置于槽體兩側壁上的掛沿,所述阻隔板的上端面高于槽體的槽底,且掛沿的下游端面與端蓋銜接槽的下游端面之間的距離小于等于端蓋凸緣的直徑大于等于端蓋凸緣的半徑,所述端蓋分配管的上口設置有方便端蓋準確落入的防護沿。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端蓋卡槽上設置有方便端蓋與接插件端部對接的導向套,所述導向套固定于端蓋卡槽上且鄰近接插件,所述導向套的內(nèi)徑與端蓋凸緣的匹配,導向套的長度大于等于端蓋的軸向長度。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壓蓋機構包括水平滑動安裝于循環(huán)輸送帶兩側的壓塊,所述壓塊由壓蓋動力裝置驅(qū)動,所述壓塊上設置有與端蓋卡槽內(nèi)的端蓋配合的推桿。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fā)明的效果是:該自動裝蓋機利用接插件振動盤振動使接插件在接插件輸送軌道上橫向輸送并通過接插件剔除機構剔除掉胡亂排列的接插件,使接插件的橫向整齊排列;而利用端蓋振動盤振動使端蓋在端蓋輸送軌道上豎直吊掛輸送,并利用端蓋剔除結構剔除或調(diào)整端蓋的狀態(tài)使其按照設定的方式輸送;利用帶送料卡槽的循環(huán)輸送帶接收接插件并帶動其運行到裝蓋工位,端蓋在端蓋銜接通道上繼續(xù)輸送并通過翻轉機構翻轉90°后落入到端蓋卡槽中,此時端蓋的開口與接插件的端部對齊,然后利用壓蓋機構件端蓋壓入到電子接插件的端部中,實現(xiàn)自動裝蓋,裝蓋完成后循環(huán)輸送帶繼續(xù)輸送將裝蓋完成的電子接插件送走,同時將未裝蓋的電子接插件再次送入裝蓋工位,重復上述動作即可連續(xù)不斷的自動裝蓋。該自動裝蓋機可實現(xiàn)自動裝蓋,減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裝蓋的效率和效果,進而使熱處理后成品率提高。
又由于所述接插件剔除結構包括設置于接插件輸送軌道上的三種類型的剔除孔,其中第一類剔除孔的長度方向與接插件振動盤的半徑垂直;第二類剔除孔的長度方向與接插件振動盤的半徑成銳角,且第二類剔除孔的上游端偏向于接插件振動盤的外側;第三類剔除孔的長度方向與接插件振動盤的半徑成銳角,且第三類剔除孔的上游端偏向于接插件振動盤的內(nèi)側,因此,接插件通過接插件振動盤的振動后,由振動盤底部逐個排列通過接插件輸送軌道向上運行,而由于有三種類型的剔除孔的存在,那么對于沒有按照橫向排列輸送的接插件則通過三種類型的剔除孔掉落,從而實現(xiàn)接插件的正確排列,方便接插件準確與送料卡槽對接。
又由于所述第二類剔除孔的數(shù)量為多個,且各第二類剔除孔與接插件振動盤的半徑的夾角不同;同樣,所述第三類剔除孔的數(shù)量為多個,且各第三類剔除孔與接插件振動盤的半徑的夾角不同。這樣,利用多個不同夾角的剔除孔可剔除不同擺放角度的接插件,使接插件的排列更加準確。
又由于所述端蓋銜接通道包括水平設置的端蓋銜接槽和豎直設置的端蓋分配管,端蓋振動盤設置在循環(huán)輸送帶的兩側,所述端蓋銜接槽的上游端與端蓋振動盤的端蓋輸送軌道相銜接,端蓋分配管處于端蓋卡槽的上端方便端蓋橫置通過,端蓋銜接槽的下游端橫跨循環(huán)輸送帶并與另一側的端蓋分配管的上口配合,端蓋分配管的下端與端蓋卡槽配合,所述翻轉機構設置于端蓋分配管的上口處,該端蓋銜接通道在端蓋的輸送過程中實現(xiàn)翻轉90°,進而端蓋落入到端蓋分配管中并經(jīng)過端蓋分配管分配到端蓋卡槽內(nèi),從而方便裝蓋。
又由于所述翻轉機構包括設置于端蓋銜接槽的下游端部的阻隔板,所述端蓋銜接槽包括矩形的槽體以及設置于槽體兩側壁上的掛沿,所述阻隔板的上端面高于槽體的槽底,且掛沿的下游端面與端蓋銜接槽的下游端面之間的距離小于等于端蓋凸緣的直徑大于等于端蓋凸緣的半徑,所述端蓋分配管的上口設置有方便端蓋準確落入的防護沿。該翻轉機構結構簡單,可在輸送過程中翻轉,構思新穎,翻轉角度準確。
又由于所述端蓋卡槽上設置有方便端蓋與接插件端部對接的導向套,所述導向套固定于端蓋卡槽上且鄰近接插件,所述導向套的內(nèi)徑與端蓋凸緣的匹配,導向套的長度大于等于端蓋的軸向長度,該導向套可方便端蓋定位導向,使端蓋與接插件端部同心準確套入。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結構立體圖;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體圖;
圖3是圖2在I處的放大圖;
圖4是端蓋自動上料裝置的立體圖;
圖5是接插件振動盤的立體圖;
圖6是端蓋卡槽處的剖視示意圖;
附圖中:1.接插件振動盤;101.接插件外盤體;102.接插件內(nèi)盤體;103.接插件儲料空間;104.接插件輸送軌道;105.第一類剔除孔;106.第二類剔除孔;107.第三類剔除孔;2.接插件銜接通道;201.通道本體;202.觀察窗口;203.防護側板;3.自動裝蓋機構;301.裝蓋平臺;302.循環(huán)輸送帶;303.輸送動力裝置;304.端蓋卡槽;305.導向套;4.端蓋自動上料裝置;401.端蓋內(nèi)盤體;402.端蓋外盤體;403.輸送槽;404.剔除桿;5.端蓋銜接通道;501.端蓋銜接槽;502;掛沿;503.端蓋分配管;504.防護沿;6.料盒;7.電子接插件;8.端蓋;801.端蓋本體;802.凸緣;803.套孔;9.壓蓋機構;901.壓塊;902.推桿;10.阻隔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如圖1至圖6所示,一種電子接插件7自動裝蓋機,包括電子接插件7自動上料裝置、端蓋自動上料裝置4和自動裝蓋機構3;該電子接插件7的兩端具有軸向的槽。而本實施例中的端蓋8包括端蓋本體801和位于端蓋本體801一端的凸緣802,端蓋本體801的另一端的中心設置了軸向的套孔803,該套孔803與電子接插件7的端部配合。
所述電子接插件7自動上料裝置包括接插件振動盤1,該接插件振動盤1上設置有用于橫向排列輸送接插件的螺旋狀的接插件輸送軌道104,所述接插件輸送軌道104的寬度與接插件的長度相適配,所述接插件輸送軌道104上設置有剔除雜亂排列的接插件的接插件剔除結構;如圖5所示,接插件振動盤1包括同心設置的接插件外盤體101和接插件內(nèi)盤體102,所述接插件外盤體101和接插件內(nèi)盤體102之間構成了接插件儲料空間103,在接插件內(nèi)盤體102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將接插件儲料空間103和接插件內(nèi)盤體102的內(nèi)部空間連通的通道,所述接插件內(nèi)盤體102的內(nèi)側設置了所述螺旋狀的接插件輸送軌道104,該接插件輸送軌道104的下端與接插件內(nèi)盤體102的盤體相切,接插件輸送軌道104的上端延伸至接插件內(nèi)盤體102的上端;該接插件輸送軌道104實則槽狀結構,其內(nèi)側具有一定高度的槽沿,其寬度大于接插件的長度。
所述接插件剔除結構包括設置于接插件輸送軌道104上的三種類型的剔除孔,其中第一類剔除孔105的長度方向與接插件振動盤1的半徑垂直;第二類剔除孔106的長度方向與接插件振動盤1的半徑成銳角,且第二類剔除孔106的上游端偏向于接插件振動盤1的外側;第三類剔除孔107的長度方向與接插件振動盤1的半徑成銳角,且第三類剔除孔107的上游端偏向于接插件振動盤1的內(nèi)側。所述第二類剔除孔106的數(shù)量為多個,且各第二類剔除孔106與接插件振動盤1的半徑的夾角不同;同樣,所述第三類剔除孔107的數(shù)量為多個,且各第三類剔除孔107與接插件振動盤1的半徑的夾角不同。如圖1和圖5所示,圖1和圖5是示意性的表示了三種類型剔除孔的布置,其實際的使用時,三種類型的剔除孔優(yōu)選的是布置在接插件輸送軌道104的下部,這樣方便剔除的電子接插件7直接落入到接插件內(nèi)盤體102內(nèi)。
所述端蓋自動上料裝置4包括至少一對端蓋振動盤,該端蓋振動盤的數(shù)量根據(jù)一次性裝蓋數(shù)量決定,本實施例中,一次性是裝六個接插件,那么一次性需要上料12個端蓋8,而由于端蓋分配管503的存在,端蓋分配管503是一個上口,兩個下口,因此,端蓋振動盤的數(shù)量為三對六個。
如圖4所示,所述端蓋振動盤包括端蓋內(nèi)盤體401和端蓋外盤體402,端蓋內(nèi)盤體401和端蓋外盤體402同心設置,端蓋內(nèi)盤體401和端蓋外盤體402之間上設置有螺旋狀的端蓋輸送軌道,所述端蓋輸送軌道上設置有方便端蓋8上的凸緣802吊掛排列的輸送槽403,本實施例中,該端蓋輸送軌道包括設置在端蓋外盤體402內(nèi)側的外沿和設置于端蓋內(nèi)盤體401外側的內(nèi)沿,外沿和內(nèi)沿螺旋配合構成了所述輸送槽403,輸送槽403的下端與盤底相切,外沿和內(nèi)沿之間的距離大于端蓋本體801的直徑而小于凸緣802的直徑。所述端蓋振動盤上設置有對端蓋輸送軌道上的雜亂排列的端蓋8篩選剔除的端蓋剔除結構;所述端蓋剔除結構包括設置于端蓋振動盤上的剔除桿404,所述剔除桿404與輸送槽403的槽面間距大于端蓋8的凸緣802厚度而小于端蓋8凸緣802的半徑,所述輸送槽403的寬度大于端蓋本體801的直徑而小于端蓋8凸緣802的直徑,因此,該剔除桿404可以方便吊掛狀態(tài)的端蓋8通過,而若端蓋8成其他狀態(tài),那么會將阻擋端蓋8的前行,并通過振動作用使端蓋本體801掉落到輸送槽403內(nèi)即矯正了端蓋8的運行狀態(tài),而一些未矯正的端蓋8會被剔除而掉落。
如圖1、2、3所示,所述自動裝蓋機構3包括由輸送動力裝置303驅(qū)動的循環(huán)輸送帶302,該循環(huán)輸送帶302安裝于裝蓋平臺301上,循環(huán)輸送帶302的下游端設置了料盒6,輸送動力裝置303采用步進電機驅(qū)動,可控制循環(huán)輸送帶302運行的距離。當然在循環(huán)輸送帶302的側面和機座之間設置用于檢測循環(huán)輸送帶302運行距離的傳感器來準確控制。所述循環(huán)輸送帶302上設置有若干個送料卡槽;該送料卡槽優(yōu)選的為等間距布置,當然,若非等間距布置時,其與送料卡槽匹配的端蓋卡槽304的布置方式也要相應發(fā)生變化。
所述接插件振動盤1與循環(huán)輸送帶302之間通過接插件銜接通道2銜接配合將電子接插件送至送料卡槽中;所述循環(huán)輸送帶302的兩側均設置有與送料卡槽內(nèi)的接插件兩端部位置匹配的端蓋卡槽304,本實施例中,端蓋卡槽304的數(shù)量為一側六個,所述端蓋卡槽304的外側設置有將端蓋8軸向壓入對應的接插件的端部的壓蓋機構9;所述端蓋卡槽304與端蓋振動盤之間設置有端蓋銜接通道5,所述端蓋銜接通道5上設置有將吊掛的端蓋8變換90°的翻轉機構。
如圖5所示,所述接插件銜接通道2上游端與接插件振動盤1的接插件輸送軌道104銜接,接插件銜接通道2的下游端位于循環(huán)輸送帶302的上方且與循環(huán)輸送帶302的帶面配合,接插件銜接通道2的下游端位于循環(huán)輸送帶302的兩側設置有防護側板203,所述接插件銜接通道2包括通道本體201,該通道本體201上設置有觀察窗口202,方便觀察電子接插件7的運行情況,而由于通道本體201的下游端位于循環(huán)輸送帶302的上方,因此電子接插件7被輸送帶循環(huán)輸送帶302上方時,循環(huán)輸送帶302繼續(xù)循環(huán)運行,若送料卡槽處于通道本體201的下游端下方,則電子接插件7落入到送料卡槽中,若是循環(huán)輸送帶302的帶面處于通道本體201的下游端下方,則電子接插件7無法落下,從而實現(xiàn)了電子接插件7的自動銜接。所述端蓋卡槽304上設置有方便端蓋8與接插件端部對接的導向套305,所述導向套305固定于端蓋卡槽304上且鄰近接插件,所述導向套305的內(nèi)徑與端蓋8凸緣802的匹配,導向套305的長度大于等于端蓋8的軸向長度。所述壓蓋機構9包括水平滑動安裝于循環(huán)輸送帶302兩側的壓塊901,所述壓塊901由壓蓋動力裝置驅(qū)動,所述壓塊901上設置有與端蓋卡槽304內(nèi)的端蓋8配合的推桿902。壓蓋動力裝置可采用氣缸驅(qū)動或其他直線動力裝置。
如圖1至圖3所示,所述端蓋銜接通道5包括水平設置的端蓋銜接槽501和豎直設置的端蓋分配管503,所述端蓋銜接槽501包括矩形的槽體以及設置于槽體兩側壁上的掛沿502,端蓋8的凸緣802掛在掛沿502上實現(xiàn)吊掛。
端蓋分配管503具有一個上口和兩個下口,兩個下口分別與相鄰的端蓋卡槽304配合。端蓋振動盤設置在循環(huán)輸送帶302的兩側,所述端蓋銜接槽501的上游端與端蓋振動盤的端蓋輸送軌道相銜接,端蓋分配管503處于端蓋卡槽304的上端,端蓋銜接槽501的下游端與另一側的端蓋分配管503的上口配合,端蓋分配管503的下端與端蓋卡槽304配合,所述翻轉機構設置于端蓋分配管503的上口處。
所述翻轉機構包括設置于端蓋銜接槽501的下游端部的阻隔板10,所述阻隔板10的上端面高于槽體的槽底,且掛沿502的下游端面與端蓋銜接槽501的下游端面之間的距離小于等于端蓋8凸緣802的直徑大于等于端蓋8凸緣802的半徑,循這樣,端蓋8運行到端蓋銜接槽501的下游端時會脫離掛沿502,并由于下部被阻隔板10阻隔,從而實現(xiàn)翻轉,而所述端蓋分配管503的上口設置有方便端蓋8準確落入的防護沿504,從而控制端蓋8翻轉90°。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是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描述,不作為對本發(fā)明范圍的限定,在不脫離本發(fā)明設計精神的基礎上,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造,均應落入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