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空調(diào)機用的包裝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196786閱讀:17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空調(diào)機用的包裝部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diào)機用的包裝部件,尤其涉及具有保護空調(diào)機的室外機的上部的上部包裝部件的包裝部件。
背景技術(shù)
關(guān)于空調(diào)機用的包裝部件、尤其是大致長方體狀的空調(diào)機用的包裝部件,例如已在日本特開2003 - 95369號公報、日本特開2008 — 81199號公報和日本特開2004 —217307號公報中公開。這種包裝部件通常具有用于保護室外機的上部的上部包裝部件、和用于保護室外機的下部的下部包裝部件。并且,上部包裝部件由下面敞開的上托盤(Tray)部件和被收納于該上托盤部件的上緩沖部構(gòu)成,下部包裝部件由上面敞開的下托盤部件和被收納于該下托盤部件的下緩沖部構(gòu)成。在上述的包裝部件中,上緩沖部是樹脂制成的,并具有以嵌入大致長方體狀的室外機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的上部的方式而形成的凹部。另外,過去的空調(diào)機用的包裝部件形成為,上緩沖部僅覆蓋室外機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的上部。由此,使上緩沖部小型化,減少包裝部件的加工費。下緩沖部與配置于上部的上緩沖部同樣,也是樹脂制成的,并具有以嵌入大致長方體狀的室外機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的下部的方式而形成的凹部。在利用包裝部件包裝后的室外機在倉庫等中被碼放的情況下,空調(diào)機用的包裝部件受到從上方向下方作用的載荷(下面,將其稱為垂直載荷)。作用于包裝部件的垂直載荷從在室外機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的上方與頂板抵接的包裝部件的抵接面?zhèn)鬟f給室外機的頂板。施加給室外機的頂板的垂直載荷傳遞給構(gòu)成用于支撐室外機的頂板的室外機的外周壁面的外板。這樣,過去的空調(diào)機用的包裝部件形成為這樣的構(gòu)造:在室外機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受到垂直載荷,并通過頂板將垂直載荷傳遞給構(gòu)成外周壁面的外板。因此,外板需要具有較大強度以便不會因垂直載荷而產(chǎn)生壓曲,很難使外板的板厚變薄。通常,大致長方體狀的室外機例如如日本特開2009 - 138951號公報記載的那樣,沿著背面配置熱交換器,進而,在該室外機的寬度方向的中央安裝有用于在熱交換器的前方固定風扇的風扇馬達(Fan motor )座。風扇馬達座通常從室外機的底板一直延伸到頂板,以便固定熱交換器的上端面,并且形成為牢固的構(gòu)造體以便防止運轉(zhuǎn)中的風扇的振動。但是,如上所述,過去的包裝部件構(gòu)成為,作用于頂板的垂直載荷傳遞給構(gòu)成外周壁面的外板,而不是構(gòu)成為垂直載荷傳遞給強度較大的風扇馬達座。因此,在利用過去的包裝部件包裝后的室外機中,外板及風扇馬達座分別需要具有較大強度。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正是鑒于這種現(xiàn)有技術(shù)的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空調(diào)機用的包裝部件,通過改進用于保護長方體狀的室外機的上部的上部包裝部件的構(gòu)造,能夠?qū)崿F(xiàn)室外機的殼體(Casing)的外板的薄壁化。本實用新型正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出的,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式,提供一種空調(diào)機用的包裝部件,該包裝部件具有用于安裝在空調(diào)機的長方體狀的室外機的上部的上部包裝部件。所述室外機具有:熱交換器,其沿著該室外機的背面延伸;以及風扇馬達座,其在該熱交換器的前方從所述室外機的底板沿上下方向一直延伸到所述室外機的頂板。所述上部包裝部件具有:一對端部緩沖部,它們配置在所述室外機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的上方;以及中央緩沖部,該中央緩沖部形成為,僅在所述風扇馬達座的上方與所述室外機的頂板抵接。在各個所述端部緩沖部形成有用于嵌入到所述室外機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的上部的凹部。各個凹部的底面具有與所述室外機的頂板抵接的至少一個抵接面。根據(jù)上述結(jié)構(gòu),因在倉庫等碼放而作用于室外機的頂板的垂直載荷傳遞給構(gòu)成室外機的外周壁面的外板、和具有較大強度的風扇馬達座。由此,作用于構(gòu)成外周壁面的外板的垂直載荷減小,因而能夠降低外板的強度,能夠使構(gòu)成外周壁面的外板的板厚變薄。優(yōu)選的是,所述風扇馬達座具有:柱狀部件,其在所述熱交換器的前方從所述室外機的底板向上延伸;以及平板狀部件,其被安裝在該柱狀部件的上端,并從所述柱狀部件的上端向后延伸,而且具有平面狀的上表面,所述中央緩沖部形成為,至少在所述柱狀部件的上方與所述室外機的頂板抵接。根據(jù)上述結(jié)構(gòu),能夠在有效利用風扇馬達座的較大強度的狀態(tài)下,利用風扇馬達座支撐受到垂直載荷作用的頂板。優(yōu)選的是,所述中央緩沖部形成為,僅在比該平板狀部件的上表面的緣部靠內(nèi)側(cè)的部分的上方與所述室外機的頂板抵接。根據(jù)上述結(jié)構(gòu),中央緩沖部僅在比平板狀部件的上表面的緣部靠內(nèi)側(cè)的部分的上方與頂板抵接,因而垂直載荷難以作用于平板狀部件的上表面的緣部,在頂板上難以形成沿著平板狀部件的上表面的緣部的打痕。因此,在進行碼放時能夠抑制在室外機的頂板產(chǎn)生打痕。優(yōu)選的是,所述風扇馬達座的平板狀部件比所述熱交換器向后方延伸,所述室外機的頂板比所述熱交換器向后方延伸,并且,在所述熱交換器的后方具有向下彎折的下垂片部,所述風扇馬達座的平板狀部件與所述室外機的頂板的下垂片部連接。根據(jù)上述結(jié)構(gòu),風扇馬達座的平板狀部件與頂板連接,因而風扇馬達座和殼體被良好地連接,被安裝在風扇馬達座的風扇在運轉(zhuǎn)中的振動減小。并且,風扇馬達座的抗垂直載荷的壓曲強度提高。優(yōu)選的是,所述上部包裝部件具有將所述端部緩沖部相互連接的連接部,該連接部形成為在所述風扇馬達座的上方通過,所述中央緩沖部由所述連接部中的與風扇馬達座相對的部分構(gòu)成。根據(jù)上述結(jié)構(gòu),端部緩沖部和中央緩沖部通過連接部連接,因而容易進行上部包裝部件的處理。另外,由于能夠在同一工序中將連接部和中央緩沖部成形加工為一個部件,因而能夠減少加工費。優(yōu)選的是,所述連接部包括前方連接部和后方連接部,所述后方連接部形成為在所述風扇馬達座的上方通過,所述中央緩沖部由所述后方連接部中的與所述風扇馬達座相對的部分構(gòu)成。根據(jù)上述結(jié)構(gòu),由于利用多個連接部將端部緩沖部相互連接,因而端部緩沖部被更牢靠地連接,容易進行上部包裝部件的處理。另外,由于通過多個連接部進行連接,因而上部包裝部件的抗垂直載荷的強度提高。優(yōu)選的是,所述上部包裝部件具有上托盤部件,在該上托盤部件的預(yù)定位置配置并收納所述一對端部緩沖部和中央緩沖部。根據(jù)上述結(jié)構(gòu),上部包裝部件具有在合適的位置配置并收納所述端部緩沖部和中央緩沖部的上托盤部件,因而能夠作為一個上部包裝部件一體地進行處理。因此,容易進行包裝部件的搬運、保管、向室外機的安裝、從室外機拆卸等作業(yè)。優(yōu)選的是,所述室外機的外周壁面由多個外板構(gòu)成,所述端部緩沖部的凹部的底面具有非抵接面,該非抵接面在該多個外板中的至少一個外板的上方離開所述室外機的頂板。根據(jù)上述結(jié)構(gòu),端部緩沖部的凹部的底面具有非抵接面,該非抵接面在多個外板中強度較小的外板的上方不與室外機的頂板抵接。因此,能夠使垂直載荷不易傳遞到該外板,能夠防止外板的壓曲。優(yōu)選的是,在所述室外機的外周壁面形成有外部空氣吸入口,所述端部緩沖部的凹部的底面具有非抵接面,該非抵接面在所述外部空氣吸入口的上方離開所述室外機的頂板。根據(jù)上述結(jié)構(gòu),端部緩沖部的凹部的底面具有非抵接面,該非抵接面在因形成有外部空氣吸入口而具有較小強度的外周壁面的部分的上方不與室外機的頂板抵接。因此,能夠使垂直載荷不易傳遞到具有較小強度的外周壁面的部分,能夠防止構(gòu)成外周壁面的外板的壓曲。優(yōu)選的是,在所述室外機的外周壁面上,在所述風扇馬達座的前方形成有排氣口,所述前方連接部構(gòu)成為在所述排氣口的上方通過并延伸,并且在所述室外機的寬度方向的所述排氣口的中央部分的上方離開所述室外機的頂板。根據(jù)上述結(jié)構(gòu),能夠使垂直載荷不易傳遞到因形成排氣口而具有較小強度的外周壁面的部分,能夠防止構(gòu)成外周壁面的外板的壓曲。實用新型的效果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作用于包裝部件的垂直載荷通過室外機的頂板傳遞到室外機的外周壁面和具有較大強度的風扇馬達座,因而作用于構(gòu)成室外機的外周壁面的外板的垂直載荷減小。因此,能夠降低構(gòu)成外周壁面的外板的強度,進而能夠使構(gòu)成外周壁面的外板的板厚變薄。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涉及的包裝部件被安裝于室外機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2是將圖1所示的包裝部件分解后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3是圖1所示的室外機的平面配置圖。圖4是從前方觀察圖1所示的室外機的分解立體圖。圖5是從后方觀察在圖1所示的室外機中將頂板卸下后的狀態(tài)的分解立體圖。圖6的(a)是從后部上方觀察圖1所示的室外機的第I外板的立體圖。圖6的(b)是沿圖6的(a)中的6 (b) — 6 (b)線的剖視圖。[0037]圖6的(c)是沿圖6的(a)中的6 (C) — 6 (C)線的剖視圖。圖7是圖1所示的室外機的風扇馬達座的立體圖。圖8的(a)是圖7所示的風扇馬達座的上部的局部立體圖。圖8的(b)是以局部剖視的方式示出的圖7所示的風扇馬達座的下部的局部立體圖。圖9是表示圖7所示的風扇馬達座的上部的平板狀部件的附近的剖視圖。圖10是將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的上部包裝部件上下翻轉(zhuǎn)示出的立體圖。圖11是圖1所示的上部包裝部件的分解立體圖。圖12是在圖1所示的上部包裝部件中被收納于上托盤部件的上緩沖部的立體圖。圖13是用于說明圖1所示的上部包裝部件中的與室外機的頂板抵接的抵接面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首先,根據(jù)圖1和圖2說明利用本實施方式的包裝部件包裝后的狀態(tài)的空調(diào)機的概況。本實用新型的包裝部件適用于室外機1,室外機I與未圖示的室內(nèi)機一起構(gòu)成分體式的空調(diào)機。如圖1和圖2所示,室外機I具有左右方向(寬度方向)的尺寸比前后方向的尺寸長的橫長的長方體形狀,在前表面具有排氣格柵(Gri I Ie) 11。根據(jù)圖1和圖2可知,包裝這種空調(diào)機的包裝部件具有用于嵌入到室外機I的上部的上部包裝部件50、和用于嵌入到室外機I的下部的下部包裝部件80。并且,該包裝部件沿短邊方向和長邊方向分別利用兩條包裝帶(Band) 2、3被卷繞在室外機I上。另外,在圖中省略了圖示,但室外機I在進行包裝時被放入聚乙烯(Polyethylene)袋中,以防止塵埃等的附著。包裝部件用于例如在物品與搬運中的室外機I接觸的情況下、或室外機I在倉庫內(nèi)等被碼放的情況下,防止室外機I的殼體10由于被施加沖擊或載荷而產(chǎn)生變形或損傷。本實用新型的包裝部件能夠與這種功能相關(guān)聯(lián),使構(gòu)成前后左右的外周壁面的外板的強度成為合適強度。作為對象的空調(diào)機是如圖1和圖2所示的室外機1,該室外機I具有長方體狀的殼體10,在正面具有形成室外的風扇17的排氣口的排氣格柵11,沿著背面和側(cè)面配置有大致L字狀的室外側(cè)的熱交換器16。(室外機的結(jié)構(gòu))在說明包裝部件之前,首先說明室外機I的結(jié)構(gòu)。室外機I與室內(nèi)機(未圖不)一起構(gòu)成分體式的空調(diào)機。室外機I通過未圖不的制冷劑配管與室內(nèi)機連接。室外機I如圖1 圖5所示具有大致長方體狀的殼體10。殼體10的內(nèi)部如圖3所示被隔離板12分割為左右兩個部分。殼體10內(nèi)的右側(cè)的部分構(gòu)成收納壓縮機13、儲存器(Accumulator) 14、電氣部件箱(未圖示)的機械室15。殼體內(nèi)的左側(cè)的部分構(gòu)成收納熱交換器16、風扇17、風扇馬達座18的送風機室19。在圖4的分解立體圖中省略了被收納在機械室15內(nèi)的壓縮機13、儲存器14、電氣部件箱。如圖4所示,殼體10具有構(gòu)成其底面的底板21、構(gòu)成上表面的頂板22、以及構(gòu)成外周壁面30的第I外板31、第2外板32、第3外板33。底板21如圖4所示具有:多個底座23 ;底部21a(參照圖4),其設(shè)置在底座23上,構(gòu)成殼體10的底面;以及立起壁部21b,其是將底部21a的周緣部向上方彎折而形成的。該立起壁部21b被第I外板31、第2外板32及第3外板33的下緣部覆蓋,并利用多個螺釘25適當固定在第I外板31、第2外板32及第3外板33的下緣部(參照圖2和圖5)。頂板22如圖4和圖5所示具有:上部22a,其構(gòu)成殼體10的上表面;以及下垂片部22b,其是將上部22a的周緣部向下方彎折而形成的。第I外板31、第2外板32及第3外板33的上緣部構(gòu)成為,具有臺階地進入到下垂片部22b的內(nèi)側(cè)。頂板22的下垂片部22b形成為,覆蓋第I外板31、第2外板32及第3外板33的上緣部的外側(cè),并利用多個螺釘26適當固定在第I外板31、第2外板32及第3外板33的上緣部(參照圖2)。根據(jù)圖3和圖4所示可知,第I外板31從左后角(Corner)部35 —直延伸到左前角部36而形成送風機室19的側(cè)面,并從左前角部36 —直延伸到隔離板12的前緣部而形成送風機室19的前表面。另外,根據(jù)圖4所示可知,在第I外板31中,在風扇17的前方設(shè)有排氣口 37,在該排氣口 37安裝有排氣格柵11。另外,根據(jù)圖5和圖6的(a)所示可知,在第I外板31的形成送風機室19的側(cè)面的部分,設(shè)有由不具有縱棧的3個較大開口部38構(gòu)成的側(cè)面的外部空氣吸入口 39。根據(jù)圖3和圖4所示可知,第2外板32從隔離板12的前緣部一直延伸到右前角部41而形成機械室15的前表面,并從右前角部41向后方延伸而形成機械室15的側(cè)面的前側(cè)的部分。與第I外板31及第3外板33相比,第2外板32比較容易進行裝卸。通過卸下第2外板32,能夠進行在機械室15內(nèi)的作業(yè)。根據(jù)圖3和圖4所示可知,第3外板33以形成機械室15的側(cè)面中的后側(cè)的部分的方式朝向后方一直延伸到右后角部42,并從右后角部42 —直延伸到第2集合管16d的附近而形成機械室15的背面。根據(jù)圖5所示可知,在室外機I的背面,在左后角部35和第3外板33之間形成有背面的外部空氣吸入口 43,沒有配置外板。在外部空氣吸入口 43中,熱交換器16的背面露出,熱交換器16的背面作為外部空氣吸入面發(fā)揮作用。構(gòu)成殼體10的底板21、頂板22以及第I外板31、第2外板32和第3外板33分別由鐵板構(gòu)成,通過金屬板沖壓(Press)加工而成形。在第I外板31、第2外板32及第3外板33的上緣部形成有沿水平方向被彎折的多個彎折部31a 31c、32a、32b、33a、33b,彎折部與室外機I的頂板22的下部抵接。即,如圖3、圖4和圖6所示,在第I外板31的上緣部,在除外部空氣吸入口 39的中心、左后角部35和左前角部36的上方部之外的位置,形成有多個彎折部31a、31b、31c。在這種情況下,彎折部31a、31b、31c例如按照圖6的(b)所示與頂板22的下表面抵接。但是,在第I外板31的上緣部中的彎折部31a、31b之間的部分如圖6的(c)所示,與頂板22的下表面之間形成有間隙,而沒有抵接。在形成送風機室19的側(cè)面的第I外板31的上緣部形成的彎折部31a,31b的沿前后方向的尺寸比較小(參照圖6的(a) (C))。另外,如圖3和圖4所示,在第2外板32的上緣部,在除右前角部41的上方的位置之外的部分形成有彎折部32a、32b。并且,如圖3和圖4所示,在第3外板33的上緣部,在除右后角部42的上方的位置之外的部分形成有彎折部33a、33b。彎折部形成于在第I外板31、第2外板32及第3外板33的上緣部中除角部的上方的位置之外的部分,因而與在角部的上方也形成彎折部的情況相比,能夠容易通過金屬板加工來制造第I外板31、第2外板32及第3外板33。并且,在第I外板31的上緣部,在外部空氣吸入口 39的中心部的上方的部分沒有形成彎折部,因而在外部空氣吸入口 39的上方,第I外板31的上緣部不與室外機I的頂板22的下表面抵接。因此,第I外板31構(gòu)成為,使垂直載荷不作用于由于具有外部空氣吸入口 39而壓曲強度較小的部分。熱交換器16是所謂微槽熱交換器(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S卩,該熱交換器16由鋁(Aluminum)制的多個扁平多孔管16a (參照圖9)、鋁制的多個導(dǎo)熱片(Fin)16b (參照圖9)、鋁制的第I集合管16c和第2集合管16d (參照圖3)構(gòu)成。各個扁平多孔管16a是如圖9所示具有扁平的斷面、且在內(nèi)部形成有多個微細通道的導(dǎo)熱管。各個扁平多孔管16a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沿著水平方向延伸,并作為導(dǎo)熱面發(fā)揮作用。扁平多孔管16a沿上下方向隔開固定間隔而排列。各個導(dǎo)熱片16b是如圖9所示的板狀的導(dǎo)熱片,具有以能夠從前方插入扁平多孔管16a的方式而形成的縫隙。并且,多個導(dǎo)熱片16b隔開固定間隔而排列,各個導(dǎo)熱片16b沿與扁平多孔管16a垂直的方向延伸。第I集合管16c和第2集合管16d分別是如圖4所示的鋁制的圓筒管。第I集合管16c與各個扁平多孔管16a的送風機室側(cè)的端部連接,第2集合管16d與各個扁平多孔管16a的機械室側(cè)的端部連接。第I集合管16c和第2集合管16d隔著非金屬的樹脂罩(未圖示)分別安裝于第I外板31和第3外板33,以防止在非鋁金屬與鋁金屬之間產(chǎn)生腐蝕。在本說明書中,省略了有關(guān)第I集合管16c和第2集合管16d的具體安裝構(gòu)造的圖示及其說明。根據(jù)圖3 圖5所示可知,在送風機室19內(nèi)設(shè)置的風扇17將空氣(外部空氣)從室外機I的背面的外部空氣吸入口 43 (參照圖5)和室外機I的側(cè)面的外部空氣吸入口 39經(jīng)由熱交換器16吸入送風機室19內(nèi),并將該空氣從排氣口 37排出。通過風扇17而流動的外部空氣在通過熱交換器16時,經(jīng)扁平多孔管16a和導(dǎo)熱片16b而與在扁平多孔管16a內(nèi)流動的制冷劑進行熱交換。風扇17是具有風扇馬達17a的軸流風扇,根據(jù)圖3和圖7所示可知,通過將風扇馬達17a安裝在設(shè)于送風機室19內(nèi)的風扇馬達座18上,風扇17被配置在熱交換器16前方的預(yù)定位置。風扇馬達座18主要是將風扇馬達17a支撐在預(yù)定位置的部件,但也發(fā)揮支撐熱交換器16的作用。如圖4、圖7、圖8的(a)、圖8的(b)所示,風扇馬達座18具有:基礎(chǔ)部件181,其被固定于底板21的底部21a ;兩根柱狀部件182,其下端部被固定于基礎(chǔ)部件181 ;以及平板狀部件183,其被安裝于柱狀部件182的上端。基礎(chǔ)部件181、柱狀部件182以及平板狀部件183分別利用鐵板通過金屬板加工而形成。基礎(chǔ)部件181具有:平板部181a,其與室外機I的底板21的底部21a (參照圖4)抵接;以及立起片181b,其形成于平板部181a的緣部?;A(chǔ)部件181的平板部181a利用螺栓(Bolt)、螺母(Nut)等固定部件181c被固定于室外機I的底板21的底部21a。柱狀部件 182如圖8所示具有U字形的斷面形狀,由多個縱長的肋182a構(gòu)成。并且,各個柱狀部件182利用銷182b和螺釘182c被固定于基礎(chǔ)部件181的立起片181b (參照圖8的(b))。并且,在柱狀部件182的高度方向的中間位置,如圖7所示安裝有風扇馬達安裝板17b,在風扇馬達安裝板17b安裝有風扇馬達17a。平板狀部件183如圖9所示具有平面狀的上表面,并且具備:前面的彎折部183a,其在上表面的前緣向下延伸;以及兩側(cè)面的一對彎折部183b,其在上表面的兩側(cè)緣部向下延伸。平板狀部件183在前面的彎折部183a和兩側(cè)面的一對彎折部183b利用螺釘182d、182e被固定于柱狀部件182。并且,平板狀部件183沿著室外機I的前后方向從柱狀部件182的前部越過熱交換器16的背面一直延伸到與室外機I的頂板22的下垂片部22b的內(nèi)表面抵接。如圖9所示,在平板狀部件183的后緣形成有向下延伸的彎折部183c,平板狀部件183在該彎折部183c處與頂板22的下垂片部22b抵接,并利用多個螺釘27被固定于頂板22。并且,在平板狀部件183的前緣與后緣之間,在熱交換器16的前方和后方形成有兩個彎折部183d、183e。這些彎折部183d、183e限制熱交換器16沿前后方向的移動。在各個彎折部183d、183e中與熱交換器16對置的面上粘貼有樹脂板183f、183g,它們用于防止在非鋁金屬與鋁金屬之間產(chǎn)生腐蝕。并且,在位于熱交換器16的上方的平板狀部件183的下表面粘貼有同樣用于防止腐蝕的樹脂板183h,限制熱交換器16向上方移動。(上部包裝部件的結(jié)構(gòu))如圖10的分解圖所示,上部包裝部件50具有箱狀的瓦楞紙板(CorrugatedBoard)制的上托盤部件51、和泡沫聚苯乙烯(Foamed polystyrene)制的上緩沖部52。上托盤部件51具有:長方形狀的上表面53 對側(cè)面54,它們分別從上表面53的相對的一對長邊沿豎直方向向下延伸;以及一對側(cè)面55,它們分別從上表面53的相對的一對短邊沿豎直方向向下延伸。在上表面53的長邊和短邊中,在由上表面53和側(cè)面54、55形成的角部,在俯視觀察時的上表面53的四個角部附近分別形成有凹陷部56。在凹陷部56中如圖1所示卷繞包裝帶2、3。在上托盤部件51的上表面53的長邊和短邊各邊分別形成有各兩個凹陷部56。并且,在各個凹陷部56形成有嵌合孔57,在上緩沖部52形成有分別嵌合于該嵌合孔57的凸起部58a、59a (參照圖11)。上緩沖部52如圖11所示具有:第I端部緩沖部58和第2端部緩沖部59,它們配置在上托盤部件51的兩端部;以及前方連接部61和后方連接部60,它們連接第I端部緩沖部58和第2端部緩沖部59。第I端部緩沖部58和第2端部緩沖部59以保護室外機I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的上部的方式進行安裝。第I端部緩沖部58以保護室外機I的送風機室19附近的端部的方式進行安裝,第2端部緩沖部59以保護室外機I的機械室15附近的端部的方式進行安裝。如圖12所示,在第I端部緩沖部58和第2端部緩沖部59分別形成有與室外機I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的上部的形狀吻合的凹部62、63。室外機I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的上部分別緊密接觸地嵌入凹部62、63,由此第I端部緩沖部58和第2端部緩沖部59被安裝于室外機I的上部。第I端部緩沖部58和第2端部緩沖部59的凹部62、63的底面不是如過去的緩沖部的凹部的底面那樣整體上具有相同高度的平面,而是局部具有不同高度。由此,第I端部緩沖部58的凹部62的底面和第2端部緩沖部59的凹部63的底面具有與室外機I的頂板22抵接的抵接面66、67、和離開室外機I的頂板22而不與頂板22抵接的非抵接面64、65。由此,在室外機I被碼放于倉庫等中的情況下,垂直載荷強力地作用于抵接面66、67的下方的外板。鑒于這種情況,調(diào)整與室外機I的頂板22抵接的第I端部緩沖部58及第2端部緩沖部59的抵接面66、67的形狀和位置,以使垂直載荷作用于室外機I的期望部分。第I端部緩沖部58被安裝于室外機I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中送風機室側(cè)的端部的上部。該第I端部緩沖部58的凹部62的底面具有非抵接面64,該非抵接面64形成為,在形成于第I外板31的外部空氣吸入口 39的大致上方的部分離開室外機I的頂板22而不與室外機I的頂板22抵接。S卩,非抵接面64形成于第I端部緩沖部58的凹部62的底面中前后方向的中間部分。在第I端部緩沖部58的凹部62的底面中,在非抵接面64的前方和后方形成有沿著前后方向延伸固定長度并與頂板22抵接的抵接面66a、66b。在第I外板31形成有由較大的開口部構(gòu)成的外部空氣吸入口 39,所以在形成有外部空氣吸入口 39的部分中,第I外板31具有較小的強度。因此,通過在外部空氣吸入口39的上方形成非抵接面64,來抑制垂直載荷作用于第I外板31的形成有外部空氣吸入口39的部分。如圖13所示,第I端部緩沖部58的凹部62的非抵接面64的沿著前后方向的尺寸,與在第I外板31的側(cè)面部的上緣形成的彎折部31a、31b之間的長度大致一致。非抵接面64配置在外部空氣吸入口 39的中心部分的上方,并且構(gòu)成為在前后方向上覆蓋外部空氣吸入口 39的大部分。第2端部緩沖部59被安裝于室外機I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中機械室側(cè)的端部的上部。根據(jù)圖12和圖13所示可知,該第2端部緩沖部59的凹部63的底面具有非抵接面65a,該非抵接面65a形成為,在第2外板32的大致上方的部分離開室外機I的頂板22而不與室外機I的頂板22抵接。第2外板32可容易裝卸地進行安裝,因而難以支撐較大的垂直載荷。因此,通過在第2外板32的上方形成非抵接面65a,來抑制較大的垂直載荷作用于第2外板32。并且,根據(jù)圖12和圖13所示可知,第2端部緩沖部59的凹部63的底面具有非抵接面65b,該非抵接面65b形成為,在熱交換器16的第2集合管16d的上方的部分離開室外機I的頂板22而不與室外機I的頂板22抵接。由此,抑制較大的垂直載荷作用于熱交換器16 ,無需設(shè)置通常對過去的熱交換器設(shè)置的管板等加強部件。并且,在第2集合管16d的上方,室外機I的頂板22承受較大的垂直載荷,能夠避免鋁制的第2集合管16d與鐵板制的頂板22接觸。這樣,在第2端部緩沖部59的凹部63的底面形成有兩個非抵接面65a、65b。根據(jù)圖12所示可知,這兩個非抵接面65a和65b在室外機I的寬度方向上由與上緩沖部52的中央部接近的第2端部緩沖部59的部分連接起來。前方連接部61和后方連接部60利用與第I端部緩沖部58及第2端部緩沖部59相同的材料形成。如圖11所示,分別在第I端部緩沖部58及第2端部緩沖部59中與上托盤部件對置的面形成有兩個槽部68、69。前方連接部61和后方連接部60的兩端部嵌入第I端部緩沖部58及第2端部緩沖部59的槽部68、69中,由此前方連接部61和后方連接部60將第I端部緩沖部58及第2端部緩沖部59連接起來。前方連接部61和后方連接部60通過這樣進行安裝,沿著室外機I的寬度方向(左右方向)延伸,并在前后方向上隔開間隔且相互平行地進行配置。根據(jù)圖13所示可知,后方連接部60以在風扇馬達座18的平板狀部件183的前側(cè)部分的上方通過的方式進行配置。并且,后方連接部60構(gòu)成為,具有僅在與風扇馬達座18的上表面相對的部分中與頂板22抵接的抵接面70,并且在其它部分中與室外機I的頂板22之間形成有間隙。本實施方式的上緩沖部52的中央緩沖部71利用后方連接部60的形成抵接面70的部分而構(gòu)成。在本實施方式中,中央緩沖部71是通過成型加工與后方連接部60 —體形成的。如上所述,中央緩沖部71的抵接面70構(gòu)成為,被配置在風扇馬達座18的前側(cè)部分、即柱狀部件182的上方。由此,構(gòu)成為將垂直載荷傳遞給風扇馬達座18的柱狀部件182。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中央緩沖部71的抵接面70構(gòu)成為,在俯視觀察時被配置在比平板狀部件183的緣部靠內(nèi)側(cè)的部分的上方,并且構(gòu)成為不向比平板狀部件183的緣部靠外側(cè)的部分的上方延伸。由此,能夠避免垂直載荷強力地作用于平板狀部件183的緣部,防止在進行碼放時在頂板22產(chǎn)生打痕。另外,根據(jù)圖13所示可知,前方連接部61形成為在第I外板31和第2外板32的上方通過。并且,前方連接部61構(gòu)成為,具有在第I外板31的接近隔離板12的部分的上方與室外機I的頂板22抵接的抵接面72,且在其它部分中與室外機I的頂板22之間形成有間隙。前方連接部61的形成抵接面72的部分構(gòu)成本實施方式的上緩沖部52的前面右側(cè)緩沖部73。在本實施方式中,前面右側(cè)緩沖部73是與前方連接部61 —體形成的。(下部包裝部件的結(jié)構(gòu))如圖2的分解圖所示,下部包裝部件80具有形成為箱狀的瓦楞紙板制的下托盤部件81、和泡沫聚苯乙烯制的下緩沖部82。下緩沖部82具有用于載置室外機I的底座23的多個凹部83,此外還具有與室外機I的下部的形狀基本吻合的凹凸,但在此省略其詳細說明。(作用)下面,對如上所述構(gòu)成的空調(diào)機用的包裝部件的作用進行說明。空調(diào)機用的包裝部件具有保護室外機I的上部和下部的上部包裝部件50和下部包裝部件80。因此,在保管中和搬運中能夠防止室外機I的上部和下部與其它物體接觸而損傷。另外,當在倉庫等中對室外機I進行碼放的情況下,作用于上部包裝部件50的垂直載荷傳遞給室外機I的頂板22。在這種情況下,作用于上部包裝部件50的垂直載荷通過與室外機I的頂板22抵接的上緩沖部52的抵接面66、67傳遞給頂板22。但是,垂直載荷不會通過不與頂板22抵接的非抵接面64、65傳遞給頂板22。因此,當在上緩沖部52具有抵接面66、67和非抵接面64、65的情況下,作用于頂板22的載荷在頂板22的與抵接面66,67抵接的部分中增大,在頂板22的位于非抵接面64、65的下方的部分中減小。傳遞給頂板22的垂直載荷通過頂板22作用于其下方的支撐部件。在這種情況下,作用于被配置在抵接面66、67的下方的支撐部件的載荷增大,作用于被配置在非抵接面64、65的下方的部件的載荷減小。并且,垂直載荷不直接作用于不與頂板22接觸的支撐部件。本實施方式的支撐部件是指構(gòu)成室外機I的外周壁面的外板及風扇馬達座18。長方體狀的室外機I (所謂箱形室外機)通常利用構(gòu)成室外機I的外周壁面的外板來支撐頂板22。但是,由于該外板的構(gòu)造不一樣、外板的強度不一樣,因而針對垂直載荷的壓曲強度因部位而異。因此,在本實施方式的室外機I中構(gòu)成為,通過適當調(diào)節(jié)抵接面66、67的形狀和位置,使較大的垂直載荷不作用于支撐頂板22的外板中壓曲強度較小的部分。在室外機I的外周壁面中,在送風機室19的背面沒有安裝外板,因而送風機室19的背面的強度較小。因此,構(gòu)成為垂直載荷不會作用于室外機I的頂板22中的、送風機室19的背面的上方的部分。因此,在送風機室19的背面的上方,在上緩沖部52沒有設(shè)置與頂板22抵接的抵接面。另外,在第I外板31的側(cè)面部形成有由較大的開口部38構(gòu)成的外部空氣吸入口39,因而第I外板31的側(cè)面部的抗垂直載荷的強度較小。因此,在第I端部緩沖部58的凹部62的底面中,在包括外部空氣吸入口 39的前后方向的中心部在內(nèi)的外部空氣吸入口 39的大部分部位的上方形成有非抵接面64。由此,抑制較大的垂直載荷作用于第I外板31中形成有外部空氣吸入口 39的部分。第I外板31僅在左后角部35和左前角部36的附近支撐頂板22。因此,作用于角部的力增大。因此,利用未圖示的托架(Bracket)隔著樹脂罩將熱交換器16的第I集合管16c和第I外板31的左前角部36附近固定,由此對左前角部36進行加強。在此省略這部分的具體構(gòu)造的圖示及其說明。另外,第2外板32構(gòu)成為能夠容易進行裝卸。因此,不能使較大的垂直載荷作用于第2外板32。因此,在第2端部緩沖部59的凹部63的底面中,在第2外板32的上方形成有非抵接面65a。其結(jié)果是,在機械室15的前側(cè)角部即右前角部41的上方不存在抵接面。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在室外機I的右后角部42、左前角部36及左后角部35的上方配置有抵接面,因而垂直載荷的支撐不均衡。為了解決該問題,在第I外板31的接近隔離板12的部分的上方,在前方連接部61形成有前面右側(cè)緩沖部73,并構(gòu)成上緩沖部52的抵接面70。在過去的長方體狀的室外機I中,僅利用構(gòu)成外周壁面的外板來支撐承受垂直載荷作用的頂板22。在本實用新型中構(gòu)成為,也利用具有較大強度的風扇馬達座18支撐承受垂直載荷作用的頂板22。因此,在風扇馬達座18的上方配置有具有與室外機I的頂板22抵接的抵接面70的中央緩沖部71。由此,能夠減小作用于構(gòu)成外周壁面的外板的垂直載荷。在中央緩沖部71的抵接面70延伸到平板狀部件183的緣部的外側(cè)的上方的情況下,在進行碼放時有可能在室外機I的頂板22產(chǎn)生沿著平板狀部件183的緣部的打痕。因此,抵接面70構(gòu)成為,僅在平板狀部件183的前側(cè)部分中比平板狀部件183的緣部靠內(nèi)側(cè)的上方與頂板22抵接。由此,作用于平板狀部件183的緣部的垂直載荷減小,抑制室外機I的頂板22產(chǎn)生沿著平板狀部件183的緣部的打痕。(效果)本實施方式的空調(diào)機用的包裝部件是如上所述構(gòu)成的,因而能夠發(fā)揮如下所述的效果。( I)對于通過在倉庫等進行碼放而承受垂直載荷作用的頂板22,除了利用構(gòu)成外周壁面的外板進行支撐外,也利用具有較大強度的風扇馬達座18進行支撐。由此,作用于外板的載荷減小,因而能夠降低外板的強度,進而能夠使構(gòu)成外周壁面的外板的板厚變薄。(2)風扇馬達座18具有:柱狀部件182,其在熱交換器16的前方從底板21向上延伸;以及平板狀部件183,其被安裝在該柱狀部件182的上端,并從柱狀部件182的上端向后延伸。在平板狀部件183的前側(cè)部分的大致上方,中央緩沖部71形成為與頂板22抵接。因此,也能夠利用較大強度的風扇馬達座18來支撐頂板22,作用于外板的載荷減小。(3)中央緩沖部71形成為,僅在風扇馬達座18的平板狀部件183的緣部的內(nèi)側(cè)的上方與頂板22抵接。因此,較強力的載荷不會作用于平板狀部件183的緣部,由此抑制在進行碼放時在室外機I的頂板22產(chǎn)生沿著平板狀部件183的緣部的打痕。(4)風扇馬達座18的平板狀部件183的后部與向下彎折的頂板22的下垂片部22b連接,因而風扇馬達座18被更好地固定于殼體10,運轉(zhuǎn)中的風扇17的振動減小。并且,通過風扇馬達座18與殼體10的良好固定,風扇馬達座18的抗垂直載荷的壓曲強度提高。(5)第I端部緩沖部58及第2端部緩沖部59與中央緩沖部71通過前方連接部61及后方連接部60而連接,因而容易進行處理。另外,由于利用同一材料形成后方連接部60和中央緩沖部71,并能夠在同一工序中將后方連接部60和中央緩沖部71成形加工為一個部件,因而能夠減少加工費。(6)第I端部緩沖部58和第2端部緩沖部59通過多個連接部60、61而連接,因而能夠被牢靠地連接,容易進行上緩沖部52的處理。另外,由于設(shè)有多個連接部60、61,因而上部包裝部件50抗特殊載荷的強度提高,所謂特殊載荷是指人踩踏在被包裝后的室外機I的寬度方向的中央部的情況等的載荷。(7)上部包裝部件50具有上托盤部件51,在該上托盤部件51在合適位置配置并收納第I端部緩沖部58、第2端部緩沖部59和中央緩沖部71。因此,能夠?qū)⒌贗端部緩沖部58、第2端部緩沖部59和中央緩沖部71作為一個上部包裝部件50 —體地進行處理。因此,容易進行包裝部件的搬運、保管、向室外機I的安裝、從室外機I拆卸等作業(yè)。(8)上緩沖部52構(gòu)成為,至少在外部空氣吸入口 39的中央部分的上方不與頂板22抵接。因此,當在倉庫等中對利用該包裝部件包裝后的室外機I進行碼放的情況下,使垂直載荷不易施加給外板的形成有外部空氣吸入口 39的部分。因此,能夠使垂直載荷作用于構(gòu)成外周壁面的外板的構(gòu)造·上強度較大的其它部分。從這一點講,也能夠使構(gòu)成外周壁面的外板的板厚比過去的板厚薄。(9)第I端部緩沖部58構(gòu)成為,在外部空氣吸入口 39的上方不與室外機I的頂板22抵接。并且,第I端部緩沖部58的抵接面66形成為,延伸到第I外板31的左后角部35的附近以及左前角部36的附近的上方。因此,能夠減小作用于第I外板31的形成有外部空氣吸入口 39的部分的垂直載荷,能夠防止第I外板31由于垂直載荷而壓曲變形。因此,能夠使構(gòu)成前后左右的外周壁面的外板的板厚變薄。(變形例)本實用新型的包裝部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能夠在本實用新型的權(quán)利要求書的范圍內(nèi)進行適當變更,例如也能夠采用如下的變形例。另外,關(guān)于如下的變形例,也可以將不同的變形例適當進行相互組合來應(yīng)用。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中央緩沖部71構(gòu)成為,僅在風扇馬達座18的平板狀部件183的前側(cè)部分中比平板狀部件183的緣部靠內(nèi)側(cè)的部分的上方與頂板22抵接,但是本實用新型不限于這種實施方式。中央緩沖部71也可以構(gòu)成為與和平板狀部件183的上表面整體吻合的頂板22的部分抵接。另外,還可以構(gòu)成為,與頂板22的延伸到比平板狀部件183的緣部靠外側(cè)的部分、即頂板22的具有比平板狀部件183略大的面積的部分抵接。 中央緩沖部71是與后方連接部60 —體形成的,但也可以與后方連接部60分體形成,在組裝時連接成一體。 中央緩沖部71也可以與后方連接部60分體形成,不與后方連接部60連接。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省略后方連接部60。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上緩沖部52由被相互分割的第I端部緩沖部58、第2端部緩沖部59、前方連接部61和后方連接部60構(gòu)成,但第I端部緩沖部58、第2端部緩沖部59、前方連接部61和后方連接部60也可以形成為一體。 另外,不限于兩個連接部61、60,也可以設(shè)置一個連接部或者三個以上的連接部。 上述實施方式的室外機I具有從其背面到左側(cè)面呈L字形延伸的熱交換器16,但不限于此,室外機I也可以具有僅沿著其背面呈直線狀形成的熱交換器。 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室外機I中,從前面觀察,機械室15形成于右側(cè),送風機室19形成于左側(cè),但也可以是機械室15形成于左側(cè),送風機室19形成于右側(cè)。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熱交換器16是所謂微槽熱交換器,但不限于這種熱交換器,也可以是在U字形的導(dǎo)熱管安裝平板狀的導(dǎo)熱片的所謂交叉翅片線圈式的熱交換器。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風扇馬達座18構(gòu)成為限制熱交換器16向前后方向的移動以及向上方的移動,但也可以構(gòu)成為不限制熱交換器16的移動。 另外,風扇馬達座18的平板狀部件183的后部被固定于頂板22的下垂片部22b,但也可以不這樣固定。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室外機I的長邊方向和短邊方向分別卷繞有兩條包裝帶
2、3,但也可以根據(jù)室外機I的尺寸和形狀適當變更包裝帶2、3的數(shù)量。 本實用新型能夠用于長方體狀的室外機(所謂箱形室外機)的包裝部件,也能夠用于商用、家用的任何用途的室外機。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空調(diào)機用的包裝部件,該包裝部件具有用于安裝在空調(diào)機的長方體狀的室外機(I)的上部的上部包裝部件(50),所述包裝部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機(I)具有:熱交換器(16),其沿著該室外機(I)的背面延伸;以及風扇馬達座(18 ),其在該熱交換器(16 )的前方從所述室外機(I)的底板(21)沿上下方向一直延伸到所述室外機(I)的頂板(22), 所述上部包裝部件(50)具有: 一對端部緩沖部(58、59),它們配置在所述室外機(I)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的上方,在各個所述端部緩沖部(58、59)中形成有用于嵌入到所述室外機(I)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的上部的凹部(62、63),各個凹部(62、63)的底面具有與所述室外機(I)的頂板(22)抵接的至少一個抵接面;以及 中央緩沖部(71),該中央緩沖部(71)形成為,僅在所述風扇馬達座(18)的上方與所述室外機(I)的頂板(22 )抵接。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diào)機用的包裝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風扇馬達座(18)具有:柱狀部件(182),其在所述熱交換器(16)的前方從所述室外機(I)的底板(21)向上延伸;以及平板狀部件(183 ),其被安裝在該柱狀部件(182 )的上端,并從所述柱狀部件(182)的上端向后延伸,而且具有平面狀的上表面,所述中央緩沖部(71)形成為,至少在所述柱狀部件(182 )的上方與所述室外機(I)的頂板(22 )抵接。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空調(diào)機用的包裝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緩沖部(71)形成為,僅在比所述平板狀部件(183)的上表面的緣部靠內(nèi)側(cè)的部分的上方與所述室外機(I)的頂板(22)抵接。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調(diào)機用的包裝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風扇馬達座(18)的平板狀部件(183)比所述熱交換器(16)向后方延伸,所述室外機(I)的頂板(22 )比所述熱交換器(16 )向后方延伸,并且,在所述熱交換器(16 )的后方具有向下彎折的下垂片部(22b),所述風扇馬達座(18)的平板狀部件(183)與所述室外機(I)的頂板(22)的下垂片部(22b)連接。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調(diào)機用的包裝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包裝部件(50 )具有將所述端部緩沖部(58、59 )相互連接的連接部(60、61), 該連接部(60、61)形成為在所述風扇馬達座(18)的上方通過,所述中央緩沖部(71)由所述連接部(60、61)中的與風扇馬達座(18)相對的部分構(gòu)成。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空調(diào)機用的包裝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連接部(60、61)包括前方連接部(61)和后方連接部(60), 所述后方連接部(60)形成為在所述風扇馬達座(18)的上方通過,所述中央緩沖部(71)由所述后方連接部(60)中的與所述風扇馬達座(18)相對的部分構(gòu)成。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調(diào)機用的包裝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包裝部件具有上托盤部件(51),在該上托盤部件(51)的預(yù)定位置配置并收納所述一對端部緩沖部(58、59)和中央緩沖部(71)。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diào)機用的包裝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機(I)的外周壁面由多個外板(31、32、33)構(gòu)成,所述端部緩沖部(58、59)的凹部(62、63)的底面具有非抵接面(65a),該非抵接面(65a)在該多個外板(31、32、33)中的至少一個外板(32)的上方離開所述室外機(I)的頂板(22)。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diào)機用的包裝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室外機(I)的外周壁面形成有外部空氣吸入口(39),所述端部緩沖部(58、59)的凹部(62、63)的底面具有非抵接面(64),該非抵接面(64)在所述外部空氣吸入口(39)的上方離開所述室外機(I)的頂板(22)。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空調(diào)機用的包裝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室外機(I)的外周壁面上,在所述風扇馬達座(18)的前方形成有排氣口(37),所述前方連接部(61)構(gòu)成為在所述排氣口( 37 )的上方通過并延伸,并且在所述室外機(I)的寬度方向的 所述排氣口(37)的中央部分的上方離開所述室外機(I)的頂板(2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空調(diào)機用的包裝部件,通過改進用于保護空調(diào)機的長方體狀的室外機的上部的上部包裝部件的構(gòu)造,能夠?qū)崿F(xiàn)構(gòu)成室外機的外周壁面的外板的薄壁化。室外機具有熱交換器,其沿著室外機的背面延伸;以及風扇馬達座,其在熱交換器的前方從室外機的底板沿上下方向一直延伸到室外機的頂板。上部包裝部件具有一對端部緩沖部,它們配置在室外機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的上方;以及中央緩沖部,其形成為僅在風扇馬達座的上方與室外機的頂板抵接。在各個端部緩沖部形成有用于嵌入到室外機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的上部的凹部。各個凹部的底面具有與室外機的頂板抵接的至少一個抵接面。
文檔編號B65D81/05GK203158550SQ20132020427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2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4月27日
發(fā)明者星加啟太郎, 根來晉一 申請人:大金工業(yè)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