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飛行器飛行方法,尤其是一種氣球與撲翼機結合的載人飛行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撲翼機飛行通常以撲翼的動力飛行,即利用撲翼上下?lián)鋭铀a生的升力與推力飛行。例如,公告號為cn103818553a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旋轉側回翼撲翼方式及應用此方式的撲翼機”其完全通過撲翼上下?lián)鋭铀a生的升力與推力實現載人飛行。此種完全通過撲翼提供飛行動力的方式存在缺陷,因技術的制約,撲翼所產生的升力與推力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無法長時間滯留空中。另外,撲翼高頻上下?lián)鋭訒r,可能發(fā)生撲翼斷裂,并最終造成極嚴重的安全事故。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撲翼所產生的升力和推力不足,無法長時間滯留空中,及可能發(fā)生的撲翼斷裂等缺陷,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利用空氣浮力的氣球與撲翼機結合的載人飛行方法,將氣球內注入低密度氣體,通過調節(jié)氣球的浮力與撲動撲翼,而完成長時間飛行。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利用空氣浮力的氣球與撲翼機結合的載人飛行方法,包括氣球,撲翼機,制造或儲存氣體的裝置,在撲翼機上加裝制造或儲存氣體的裝置,再與注入了低密度氣體的氣球連接,通過調節(jié)氣球的浮力,與撲翼結合,達到長時間載人飛行的方法。
上述的利用空氣浮力的氣球與撲翼機結合的載人飛行方法,所述氣球可以是任意形狀,其主要作用為,靠注入的低密度氣體承載撲翼機及人體的重量。
上述的利用空氣浮力的氣球與撲翼機結合的載人飛行方法,所述的制造或儲存氣體的裝置,可以裝在撲翼機上或氣球上。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飛行方法利用氣球承載撲翼機及人體的重量,利用制造或儲存氣體的裝置調節(jié)氣球的浮力,有效地減輕了撲翼壓力,不用高頻上下?lián)鋭?,有效預防撲翼斷裂,即使不依靠撲翼也可以長時間滯留空中,比熱氣球或撲翼機更加節(jié)省能源。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中⒈撲翼機,⒉氣球,⒊制造或儲存氣體的裝置,⒋撲翼機與氣球的連接繩,⒌氣管,⒍氣管懸掛繩,⒎普通氣體進出口,⒏低密度氣體。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利用空氣浮力的氣球與撲翼機結合的載人飛行方法包括⒈撲翼機,⒉氣球,⒊制造或儲存氣體的裝置,⒋撲翼機與氣球的連接繩,⒌氣管,⒍氣管懸掛繩,⒎普通氣體進出口,⒏低密度氣體。在⒈撲翼機上加裝⒊制造或儲存氣體的裝置,再與注入了⒏低密度氣體的⒉氣球連接,通過⒊制造或儲存氣體的裝置與⒌氣管調節(jié)⒉氣球的浮力,與⒈撲翼機結合,達到長時間載人飛行的方法。
【實施例2】
⒉氣球可以是任意形狀,其主要作用為承載⒈撲翼機及人體的重量。
【實施例3】
⒊制造或儲存氣體的裝置可以裝在⒈撲翼機上或⒉氣球上。
【實施例4】
⒈撲翼機和⒉氣球可根據需要改變大小。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