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減搖鰭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船用減搖鰭。
背景技術:
船舶在航行過程中遇到風浪時,會產(chǎn)生搖擺的現(xiàn)象,船舶的搖擺會降低船舶的適航性,損壞船體結構,影響設備、儀表的正常工作,還會導致貨物移位或撞擊損壞,也會使乘客和船員昏暈,對戰(zhàn)斗艦艇可能影響其戰(zhàn)斗力,為了減少船舶的搖擺,不少同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效果較好的解決辦法是在船舶的舭部安裝減搖鰭,控制裝置通過測量船舶搖擺的角度,結合船舶速度等因素輸出一個控制信號去控制減搖鰭在水中的位置。而現(xiàn)有技術中的船用減搖鰭都是固定結構,大小不能夠進行調整,整體設計不夠合理。
為了對現(xiàn)有技術進行改進,人們進行了長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例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外收式船用減搖鰭[申請?zhí)枺篊N201420053149.1],包括船體、單端輸出推拉液壓裝置、鰭翼,所述單端輸出推拉液壓裝置可活動的安裝在所述船體上,所述鰭翼的一側鉸接在所述船體上,所述單端輸出推拉液壓裝置的輸出端與所述鰭翼之間安裝有連桿。
上述方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但是減搖鰭的大小不能夠進行調整,整體設計不夠合理。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大小可調節(jié)的船用減搖鰭。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本船用減搖鰭,包括與船體相鉸接的鰭翼,所述的船體上設有液壓裝置,所述的液壓裝置的輸出端通與鰭翼相連接,所述的鰭翼內(nèi)設有空腔,所述的空腔內(nèi)填充有能夠完全貼覆在鰭翼內(nèi)壁的氣囊,所述的氣囊上設有若干內(nèi)彈性凸起,所述的鰭翼上開有與內(nèi)彈性凸起相配合的內(nèi)定位凹槽,所述的鰭翼的上表面設有上彈性保護層,鰭翼的下表面設有下彈性保護層,所述的上彈性保護層和下彈性保護層的內(nèi)表面上設有若干外彈性凸起,所述的鰭翼上開有與外彈性凸起相配合的外定位凹槽,所述的上彈性保護層、下彈性保護層分別與鰭翼之間設有密封結構。鰭翼內(nèi)設置氣囊,通過調節(jié)氣囊的大小來調節(jié)鰭翼的大小,調節(jié)方式簡單,上彈性保護層和下彈性保護層對于鰭翼的外表面具有保護作用,內(nèi)彈性凸起和外彈性凸起利于結構穩(wěn)固,密封結構防止水進入到鰭翼內(nèi)部,避免了鰭翼生銹,延長使用壽命,整體設計合理。
在上述的船用減搖鰭中,所述的鰭翼上設有若干LED燈,所述的LED燈通過線路與設置在鰭翼內(nèi)的蓄電池相連接,所述的蓄電池與設于船體上的太陽能電池板相連接??梢酝ㄟ^觀察LED燈來觀察鰭翼的擺動情況。
在上述的船用減搖鰭中,所述的船體上設有傾斜檢測裝置,所述的傾斜檢測裝置與控制機構相連接,所述的控制機構與液壓裝置相連接,所述的控制機構還與太陽能電池板相連接。傾斜檢測裝置能夠測量船體在風浪中的傾斜情況,從而根據(jù)船體的搖擺來調節(jié)鰭翼的擺動,提高抗風浪的效果。
在上述的船用減搖鰭中,所述的鰭翼包括若干條狀片,所述的若干條狀片之間通過彈性鉸接結構相連接,所述的彈性鉸接結構包括彈簧,所述的彈簧的一端連接有第一鉸接塊,彈簧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二鉸接塊,所述的第一鉸接塊與位于彈性鉸接結構一側的條狀片相鉸接,所述的第二鉸接塊與位于彈性鉸接結構另一側的條狀片相鉸接。鰭翼的表面可以張大,利于鰭翼大小的調節(jié)。
在上述的船用減搖鰭中,所述的條狀片為中間大兩端小結構,所述的條狀片的中部向上拱起形成拱形面,所述的條狀片的兩側分別為弧形,且鰭翼的條狀片中部寬度從中間向兩側依次減小。
在上述的船用減搖鰭中,所述的氣囊包括縱向漸次充氣氣囊和橫向漸次充氣氣囊,所述的縱向漸次充氣氣囊包括若干縱向依次相接的第一氣囊分體,相鄰的第一氣囊分體之間相互連通且通過骨架固定連接,所述的橫向漸次充氣氣囊包括若干橫向依次相接的第二氣囊分體,相鄰的第二氣囊分體之間相互連通且通過骨架固定連接。實現(xiàn)了兩個水平和縱向兩個方向的調節(jié)。
在上述的船用減搖鰭中,所述的鰭翼上還設有伸縮輔助件,所述的伸縮輔助件與鰭翼內(nèi)腔相連通,所述的縱向漸次充氣氣囊設置在鰭翼內(nèi)腔中,所述的橫向漸次充氣氣囊設置在伸縮輔助件中。伸縮輔助件可以快速加長鰭翼寬度。
在上述的船用減搖鰭中,所述的橫向漸次充氣氣囊和縱向漸次充氣氣囊分別通過充氣管路與充氣機構相連接,所述的充氣機構與控制機構相連接。
在上述的船用減搖鰭中,所述的伸縮輔助件包括兩端敞口的后框體和后端敞口的前框體,所述的前框體和后框體滑動連接。
在上述的船用減搖鰭中,所述的后框體內(nèi)設有壓力缸,所述的壓力缸內(nèi)密封滑動連接有活塞,所述的活塞將壓力缸分為第一密封腔和第二密封腔,所述的活塞與活塞桿相連接,所述的活塞桿與前框體相連接,所述的第一密封腔內(nèi)設有位于壓力缸的前端的密封導向套,所述的活塞桿穿出密封導向套和壓力缸,所述的活塞上開有連通第一密封腔和第二密封腔的通孔。當伸縮輔助件中的橫向漸次充氣氣囊未充氣時,伸縮輔助件的伸縮具有一定的緩沖性。
與現(xiàn)有的技術相比,本船用減搖鰭的優(yōu)點在于:鰭翼內(nèi)設置氣囊,通過調節(jié)氣囊的大小來調節(jié)鰭翼的大小,調節(jié)方式簡單,上彈性保護層和下彈性保護層對于鰭翼的外表面具有保護作用,內(nèi)彈性凸起和外彈性凸起利于結構穩(wěn)固,密封結構防止水進入到鰭翼內(nèi)部,避免了鰭翼生銹,延長使用壽命,整體設計合理。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提供的結構框圖;
圖2是本發(fā)明提供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提供的鰭翼的剖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提供的鰭翼的局部放大圖;
圖5是本發(fā)明提供的橫向漸次充氣氣囊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提供的壓力缸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fā)明提供的彈性鉸接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鰭翼1、液壓裝置2、內(nèi)彈性凸起3、內(nèi)定位凹槽4、上彈性保護層5、下彈性保護層6、外彈性凸起7、外定位凹槽8、LED燈9、蓄電池10、太陽能電池板11、傾斜檢測裝置12、控制機構13、條狀片14、彈簧15、第一鉸接塊16、第二鉸接塊17、拱形面18、縱向漸次充氣氣囊19、橫向漸次充氣氣囊20、第一氣囊分體21、骨架22、第二氣囊分體23、伸縮輔助件24、充氣機構25、后框體26、前框體27、壓力缸28、活塞29、活塞桿30、密封導向套31、通孔32。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實施例僅處于說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
實施例
如圖1-7所示,本船用減搖鰭,包括與船體相鉸接的鰭翼1,船體上設有液壓裝置2,液壓裝置2的輸出端通與鰭翼1相連接,鰭翼1內(nèi)設有空腔,空腔內(nèi)填充有能夠完全貼覆在鰭翼1內(nèi)壁的氣囊,氣囊上設有若干內(nèi)彈性凸起3,鰭翼1上開有與內(nèi)彈性凸起3相配合的內(nèi)定位凹槽4,鰭翼1的上表面設有上彈性保護層5,鰭翼1的下表面設有下彈性保護層6,上彈性保護層5和下彈性保護層6的內(nèi)表面上設有若干外彈性凸起7,鰭翼1上開有與外彈性凸起7相配合的外定位凹槽8,上彈性保護層5、下彈性保護層6分別與鰭翼1之間設有密封結構。鰭翼1內(nèi)設置氣囊,通過調節(jié)氣囊的大小來調節(jié)鰭翼1的大小,調節(jié)方式簡單,上彈性保護層5和下彈性保護層6對于鰭翼1的外表面具有保護作用,內(nèi)彈性凸起3和外彈性凸起7利于結構穩(wěn)固,密封結構防止水進入到鰭翼1內(nèi)部,避免了鰭翼1生銹,延長使用壽命,整體設計合理。
其中,鰭翼1上設有若干LED燈9,LED燈9通過線路與設置在鰭翼1內(nèi)的蓄電池10相連接,蓄電池10與設于船體上的太陽能電池板11相連接??梢酝ㄟ^觀察LED燈9來觀察鰭翼1的擺動情況。船體上設有傾斜檢測裝置12,傾斜檢測裝置12與控制機構13相連接,控制機構13與液壓裝置2相連接,控制機構13還與太陽能電池板11相連接。傾斜檢測裝置12能夠測量船體在風浪中的傾斜情況,從而根據(jù)船體的搖擺來調節(jié)鰭翼1的擺動,提高抗風浪的效果。
更具體地說,鰭翼1包括若干條狀片14,若干條狀片14之間通過彈性鉸接結構相連接,彈性鉸接結構包括彈簧15,彈簧15的一端連接有第一鉸接塊16,彈簧15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二鉸接塊17,第一鉸接塊16與位于彈性鉸接結構一側的條狀片14相鉸接,第二鉸接塊17與位于彈性鉸接結構另一側的條狀片14相鉸接。鰭翼1的表面可以張大,利于鰭翼1大小的調節(jié)。條狀片14為中間大兩端小結構,條狀片14的中部向上拱起形成拱形面18,條狀片14的兩側分別為弧形,且鰭翼1的條狀片14中部寬度從中間向兩側依次減小。
其中,氣囊包括縱向漸次充氣氣囊19和橫向漸次充氣氣囊20,縱向漸次充氣氣囊19包括若干縱向依次相接的第一氣囊分體21,相鄰的第一氣囊分體21之間相互連通且通過骨架22固定連接,橫向漸次充氣氣囊20包括若干橫向依次相接的第二氣囊分體23,相鄰的第二氣囊分體23之間相互連通且通過骨架22固定連接。實現(xiàn)了兩個水平和縱向兩個方向的調節(jié)。鰭翼1上還設有伸縮輔助件24,伸縮輔助件24與鰭翼1內(nèi)腔相連通,縱向漸次充氣氣囊19設置在鰭翼1內(nèi)腔中,橫向漸次充氣氣囊20設置在伸縮輔助件24中。伸縮輔助件24可以快速加長鰭翼1寬度。橫向漸次充氣氣囊20和縱向漸次充氣氣囊19分別通過充氣管路與充氣機構25相連接,充氣機構25與控制機構13相連接。
其中,伸縮輔助件24包括兩端敞口的后框體26和后端敞口的前框體27,前框體27和后框體26滑動連接。后框體26內(nèi)設有壓力缸28,壓力缸28內(nèi)密封滑動連接有活塞29,活塞29將壓力缸28分為第一密封腔和第二密封腔,活塞29與活塞桿30相連接,活塞桿30與前框體27相連接,第一密封腔內(nèi)設有位于壓力缸28的前端的密封導向套31,活塞桿30穿出密封導向套31和壓力缸28,活塞29上開有連通第一密封腔和第二密封腔的通孔32。當伸縮輔助件24中的橫向漸次充氣氣囊20未充氣時,伸縮輔助件24的伸縮具有一定的緩沖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fā)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fā)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鰭翼1、液壓裝置2、內(nèi)彈性凸起3、內(nèi)定位凹槽4、上彈性保護層5、下彈性保護層6、外彈性凸起7、外定位凹槽8、LED燈9、蓄電池10、太陽能電池板11、傾斜檢測裝置12、控制機構13、條狀片14、彈簧15、第一鉸接塊16、第二鉸接塊17、拱形面18、縱向漸次充氣氣囊19、橫向漸次充氣氣囊20、第一氣囊分體21、骨架22、第二氣囊分體23、伸縮輔助件24、充氣機構25、后框體26、前框體27、壓力缸28、活塞29、活塞桿30、密封導向套31、通孔32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發(fā)明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發(fā)明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