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上裝飾罩的摩托車后擱腳組合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帶上裝飾罩的摩托車后擱腳組合,在支架的側邊固定設置有上裝飾罩(7),該上裝飾罩(7)由前斜部(7a)和后斜部(7b)構成,所述前斜部(7a)與前斜管(5)相適應,后斜部(7b)與后斜管(4)相適應,所述上裝飾罩(7)將前斜管(5)和后斜管(4)罩入其中,且上裝飾罩(7)將所述三角形空隙(6)遮擋。本發(fā)明通過增設上裝飾罩能夠防止搭乘者腳部伸入車輪,既增強了安全性,又美化了外觀,具有設計巧妙、結構簡單、改造容易、改造成本低等特點,在各種類型的摩托車上均適用。
【專利說明】帶上裝飾罩的摩托車后擱腳組合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摩托車【技術領域】,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一種帶上裝飾罩的摩托車后擱腳組合。
【背景技術】
[0002]后擱腳組合連接在摩托車的車架與平叉上,用于搭乘者放置腳部?,F有的摩托車后擱腳組合一般由主管、側管、定位板、前斜管和后斜管組成,主管的前端與側管的前端相焊接,側管的后端與主管后部的管身相焊接,在側管與主管所圍成的區(qū)域內設置定位板,主管、側管和定位板組成后擱腳組合的擱腳架。后斜管前低后高傾斜設置,該后斜管的下端與主管的中前部相焊接,在后斜管的前方設置前斜管,該前斜管的后端與后斜管的中部焊接,前斜管的前端向下彎折后與主管的前端焊接,前斜管和后斜管組成后擱腳組合的支架?,F有后擱腳組合的不足在于:
[0003]1、前斜管、后斜管和主管三者之間形成有一個三角形空隙,搭乘者容易將腳誤伸入該三角形空隙中,造成腳被車輪損傷的安全事故;
[0004]2、搭乘者的腳放置在擱腳架上容易發(fā)生打滑,不僅有安全隱患,而且會影響搭乘的舒適性;
[0005]3、后擱腳組合的管件裸露在外,與周邊的覆蓋件不協調,會影響摩托車整車的外觀。
【發(fā)明內容】
[0006]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安全性好的帶上裝飾罩的摩托車后擱腳組合。
[0007]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帶上裝飾罩的摩托車后擱腳組合,主管(1)的前端與側管(2)的前端相焊接,側管(2)的后端與主管(1)后部的管身相焊接,在側管(2)與主管(1)所圍成的區(qū)域內設置定位板(3),主管(1)、側管(2)和定位板(3)組成后擱腳組合的擱腳架;后斜管(4)前低后高傾斜設置,該后斜管(4)的下端與主管(1)的中前部相焊接,在后斜管(4)的前方設置前斜管(5),該前斜管(4)的后端與后斜管(4)的中部焊接,前斜管(5)的前端向下彎折后與主管(1)的前端焊接,前斜管(5)和后斜管(4)組成后擱腳組合的支架,并且前斜管(5)、后斜管(4)和主管(1)三者之間形成有一個三角形空隙¢),其關鍵在于:在所述支架的側邊固定設置有上裝飾罩(7),該上裝飾罩(7)由前斜部(7a)和后斜部(7b)構成,所述前斜部(7a)與前斜管(5)相適應,后斜部(7b)與后斜管(4)相適應,所述上裝飾罩(7)將前斜管(5)和后斜管(4)罩入其中,且上裝飾罩(7)將所述三角形空隙(6)遮擋。
[0008]本發(fā)明在支架的外側增設一個相適配的上裝飾罩,該上裝飾罩將前斜管、后斜管和主管三者之間所形成的三角形空隙遮擋,使搭乘者的腳不能伸入該三角形空隙中,從而避免了腳被車輪損傷,消除了安全隱患;同時,上裝飾罩起美觀的作用,該上裝飾罩與擱腳架上增設的下裝飾罩相結合,將后擱腳組合的管件隱藏,這樣與周邊的覆蓋件協調性好,整車外觀更具美感。
[0009]所述前斜部(7a)前端的彎折處通過第一螺栓與前斜管(5)相固定,后斜部(7b)的中部通過第二螺栓與后斜管(4)相固定。以上結構上裝飾罩與后擱腳組合的支架之間安裝方便,連接牢固;上裝飾罩的穩(wěn)定性好,不會發(fā)生松動并產生異響。
[0010]所述上裝飾罩(7)通過注塑成型,在前斜部(7a)上沿其長度方向通過凹陷形成一個長條凹槽(7c),所述前斜部(7a)的底端以及后斜部(7b)的底端均一體形成有扣耳(7d)。以上結構上裝飾罩加工制作容易,成本低;長條凹槽起增加結構強度的作用,以防止上裝飾罩發(fā)生變形;前后兩個扣耳可與下裝飾罩相扣合,使上下裝飾罩接合緊密,合縫小。
[0011]為了便于裝配,并進一步增強上裝飾罩與下裝飾罩連接的穩(wěn)定性,前面一個扣耳(7d)的后側以及后面一個扣耳(7d)的前后側均設置有定位塊(7e),定位塊(7e)與上裝飾罩(7)為一體結構。
[0012]有益效果:本發(fā)明通過增設上裝飾罩能夠防止搭乘者腳部伸入車輪,既增強了安全性,又美化了外觀,具有設計巧妙、結構簡單、改造容易、改造成本低等特點,在各種類型的摩托車上均適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后擱腳組合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圖1的俯視圖。
[0015]圖3為上裝飾罩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4為上裝飾罩在后擱腳組合上的安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0018]如圖1、圖2所示,主管1的前端與側管2的前端相焊接,側管2的后端與主管1后部的管身相焊接,在側管2與主管1所圍成的區(qū)域內設置定位板3,主管1、側管2和定位板3組成后擱腳組合的擱腳架。后斜管4前低后高傾斜設置,該后斜管4的下端與主管1的中前部相焊接,在后斜管4的前方設置前斜管5,該前斜管4的后端與后斜管4的中部焊接,前斜管5的前端向下彎折后與主管1的前端焊接,前斜管5和后斜管4組成后擱腳組合的支架,并且前斜管5、后斜管4和主管1三者之間形成有一個三角形空隙6。以上支架和擱腳架的構成與現有技術相同,在此不作贅述。
[0019]如圖1、圖3、圖4所示,在支架的側邊設置有上裝飾罩7,該上裝飾罩7由前斜部7a和后斜部7b構成,上裝飾罩7通過注塑成型。上裝飾罩7的前斜部7a與前斜管5相適應,后斜部7b與后斜管4相適應,上裝飾罩7將前斜管5和后斜管4罩入其中,且上裝飾罩7將上述三角形空隙6遮擋。在前斜部7a上沿其長度方向通過凹陷形成一個長條凹槽7c,以增加結構強度。前斜部7a前端的彎折處通過第一螺栓與前斜管5相固定,后斜部7b的中部通過第二螺栓與后斜管4相固定,并且前斜部7a的底端以及后斜部7b的底端均一體形成有扣耳7d。前面一個扣耳7d的后側以及后面一個扣耳7d的前后側均設置有定位塊7e,定位塊7e與上裝飾罩7為一體結構。
【權利要求】
1.一種帶上裝飾罩的摩托車后擱腳組合,主管(I)的前端與側管(2)的前端相焊接,側管(2)的后端與主管(I)后部的管身相焊接,在側管(2)與主管(I)所圍成的區(qū)域內設置定位板(3),主管(1)、側管(2)和定位板(3)組成后擱腳組合的擱腳架;后斜管(4)前低后高傾斜設置,該后斜管(4)的下端與主管(I)的中前部相焊接,在后斜管(4)的前方設置前斜管(5),該前斜管(4)的后端與后斜管(4)的中部焊接,前斜管(5)的前端向下彎折后與主管(I)的前端焊接,前斜管(5)和后斜管(4)組成后擱腳組合的支架,并且前斜管(5)、后斜管(4)和主管(I)三者之間形成有一個三角形空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的側邊固定設置有上裝飾罩(7),該上裝飾罩(7)由前斜部(7a)和后斜部(7b)構成,所述前斜部(7a)與前斜管(5)相適應,后斜部(7b)與后斜管⑷相適應,所述上裝飾罩(7)將前斜管(5)和后斜管(4)罩入其中,且上裝飾罩(7)將所述三角形空隙(6)遮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上裝飾罩的摩托車后擱腳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斜部(7a)前端的彎折處通過第一螺栓與前斜管(5)相固定,后斜部(7b)的中部通過第二螺栓與后斜管(4)相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帶上裝飾罩的摩托車后擱腳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裝飾罩(7)通過注塑成型,在前斜部(7a)上沿其長度方向通過凹陷形成一個長條凹槽(7c),所述前斜部(7a)的底端以及后斜部(7b)的底端均一體形成有扣耳(7d)。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帶上裝飾罩的摩托車后擱腳組合,其特征在于:前面一個扣耳(7d)的后側以及后面一個扣耳(7d)的前后側均設置有定位塊(7e),定位塊(7e)與上裝飾罩(7)為一體結構。
【文檔編號】B62J25/00GK104443172SQ201410677700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1月21日
【發(fā)明者】曾侯君, 袁志遠, 馮中友, 陳廷輝 申請人:力帆實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