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040927閱讀:14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的制作方法
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關(guān)于一種嬰兒承載裝置,尤指一種可收合的嬰兒承載裝置。
背景技術(shù)
嬰兒車為一種十分普遍的嬰兒承載裝置,在某些情形下,例如開車出門或是爬樓梯時,大人必須先將嬰兒車加以收合來縮小嬰兒車的體積,才能將收合后的嬰兒車收藏于車廂內(nèi)或是隨手攜帶。目前坊間的嬰兒車大都將釋鎖機構(gòu)裝設在把手上,并透過牽引元件 (例如鋼纜線)連動架體上的卡合機構(gòu)達成釋鎖,以達成收合嬰兒車的目的。然而,此種嬰兒車的收合機構(gòu)較為復雜,在操作上也必須以一定程度的力道按壓釋鎖按鈕才能達成釋鎖,尤其對于大型車臺來說操作更為費力。
有鑒于此,目前的需求為一種能改善上述缺失,提供收合時更為快速方便的嬰兒車。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操作收合時更為快速方便。
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架體,該架體包含有一第一腳管、一第一座管、一第二腳管、及一第二座管,該第一座管與該第一腳管相樞接,該第二座管與該第二腳管相樞接;一固定件,該第一座管及該第二座管透過該固定件相互樞接;一第一操作件;及一鎖定件,該第一操作件耦接于該鎖定件,該鎖定件具有一第一端部,而該第一端部具有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當該第一端部處于該第一位置時,可擋止該第一座管及該第二座管相對地旋轉(zhuǎn)以致于無法收合該架體,當該第一操作件驅(qū)使該第一端部從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時,允許該第一座管及該第二座管相對地旋轉(zhuǎn)以收合該架體。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當該架體展開時,該第一座管及該第二座管實質(zhì)上相互平行,且該第一座管的一端及該第二座管的一端彼此對齊。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鎖定件旋動地組接于該第二座管,該第一操作件可驅(qū)使該鎖定件繞著該第二座管旋轉(zhuǎn)而使得該第一端部移動至該第二位置。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座管與該固定件相固接,該第二座管與該固定件相樞接。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鎖定件樞接于該固定件,該第一操作件可驅(qū)使該鎖定件旋轉(zhuǎn)而使得該第一端部移動至該第二位置。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座管及該第二座管分別與該固定件相樞接。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一第一座椅,該第一座椅固接于該第一座管,該第一座椅的底部固接有一托架,該第一操作件可驅(qū)使該鎖定件沿著該托架橫向地移動而使得該第一端部從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活動件,該活動件樞接于該托架,該第一操作件固接于該活動件,該托架之相對兩側(cè)各設有一開槽,一連接軸橫向地穿設于該活動件、該對開槽、及該鎖定件,該第一操作件可驅(qū)使該活動件轉(zhuǎn)動以移動該鎖定件。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有一擋塊及一第二操作件,該擋塊移動地組接于該托架,該第二操作件相對于該第一座椅具有一鎖定位置及一釋鎖位置, 該擋塊具有一第三位置及一第四位置,當該擋塊處于該第三位置時,該擋塊阻止該第一端部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當該第二操作件從該鎖定位置往該釋鎖位置移動時,該第二操作件可驅(qū)使該擋塊從該第三位置移動至該第四位置,當該擋塊移動至該第四位置時,該第一端部可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操作件樞接于該擋塊,該第二操作件具有一斜面,當該第二操作件往該釋鎖位置轉(zhuǎn)動時,該斜面干涉該第一座椅以帶動該擋塊朝向該第四位置移動。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座椅的頂面設有一凸臺,當該第二操作件位于該釋鎖位置時,該凸臺干涉該第二操作件以固定該第二操作件于該釋鎖位置。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當該架體收合時,該第二腳管干涉該第二操作件,將該第二操作件從該釋鎖位置推回該鎖定位置。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操作件滑設于該擋塊,該第二操作件相對于該第一座椅具有一鎖定位置及一釋鎖位置,該第二操作件設有一開槽,該開槽及該擋塊共同穿設有一連接軸,該開槽包含有一上端部、一下端部及一斜面,該斜面設于該上端部與該下端部之間,當該擋塊處于該第三位置時,該連接軸穿設于該開槽之下端部,當該第二操作件往該釋鎖位置移動時,可驅(qū)使該連接軸從該下端部沿著該斜面往上移動至該上端部,當該連接軸移動至該上端部時,該擋塊移動至該第四位置。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開槽更包括一止動平面鄰近該上端部,該止動平面連接該斜面,當該連接軸移動至該上端部時位于該止動平面上。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操作件更包括一凸起部,該擋塊具有一耦接部,該連接軸穿設于開槽及該耦接部,當該第二操作件位于該釋鎖位置時,該凸起部干涉該耦接部以固定該第二操作件于該釋鎖位置。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架體包含有一扶手及一推桿,該扶手包含一橫部及至少一連接于該橫部的側(cè)部,該第二腳管及該推桿與該扶手之側(cè)部樞接,該第一腳管固接于該扶手之側(cè)部。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第一連接件、一第二連接件、 及一第三連接件,該第一連接件分別與該推桿以及該第二連接件相樞接,該第二連接件分別樞接于該第二座管及該第二腳管,該第三連接件分別與該第二座管以及該第一連接件相樞接。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第一連接件及一第二連接件, 該第一連接件分別與該推桿以及該第二連接件相樞接,該第二連接件與該第二座管相固接,該第二連接件與該第二腳管相樞接。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腳管的下端連接有一踏板及一前輪,而該第二腳管的下端連接有一后輪。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二操作件及一彈簧,該第二操作件包含有一按壓部及一擋止部,該擋止部延伸于該按壓部的下側(cè),該彈簧的上端固接于該按壓部的下側(cè),該彈簧的下端抵接于該托架的內(nèi)部,該第二操作件具有一第三位置及一第四位置,當該第二操作件處于該第三位置時,該擋止部可阻止該第一端部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當該擋止部從該第三位置移動至該第四位置后,該第一端部可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遮蔽布料套設于該架體上,該遮蔽布料覆蓋該第一操作件,該遮蔽布料具有一口袋,該口袋選擇地露出該第一操作件以供操作。
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架體,該架體包含有一第一腳管、一第一座管、一第二腳管、及一第二座管,該第一座管與該第一腳管相樞接,該第二座管與該第二腳管相樞接;一固定件,該第一座管及該第二座管透過該固定件相互樞接;一第一操作件;及一鎖定件,該第一操作件耦接于該鎖定件,該鎖定件具有一第一端部,而該第一端部具有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當該第一端部處于該第一位置時,可擋止該第一座管及該第二座管相對地旋轉(zhuǎn);當該第一操作件驅(qū)使該第一端部從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時,允許該第一座管及該第一腳管分別與該第二座管及該第二腳管相向轉(zhuǎn)動以便收合該車架。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當該架體展開時,該第一座管的一端及該第二座管的一端彼此對齊。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鎖定件旋動地組接于該第二座管,該第一操作件可驅(qū)使該鎖定件繞著該第二座管旋轉(zhuǎn)而使得該第一端部移動至該第二位置。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座管與該固定件相固接,該第二座管與該固定件相樞接。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鎖定件樞接于該固定件,該第一操作件可驅(qū)使該鎖定件旋轉(zhuǎn)而使得該第一端部移動至該第二位置。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座管及該第二座管分別與該固定件相樞接。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一第一座椅,該第一座椅固接于該第一座管,該第一座椅的底部固接有一托架,該第一操作件可驅(qū)使該鎖定件沿著該托架橫向地移動而使得該第一端部從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活動件,該活動件樞接于該托架,該第一操作件固接于該活動件,該托架之相對兩側(cè)各設有一開槽,一連接軸橫向地穿設于該活動件、該對開槽、及該鎖定件,該第一操作件可驅(qū)使該活動件轉(zhuǎn)動以移動該鎖定件。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有一擋塊及一第二操作件,該擋塊移動地組接于該托架,該第二操作件相對于該第一座椅具有一鎖定位置及一釋鎖位置, 該擋塊具有一第三位置及一第四位置,當該擋塊處于該第三位置時,可阻止該第一端部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該第二操作件從鎖定位置往釋鎖位置移動時,可驅(qū)使該擋塊從該第三位置移動至該第四位置,當該擋塊移動至該第四位置時,該第一端部可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
所述的可 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操作件樞接于該擋塊,該操作件具有一斜面,當該第二操作件轉(zhuǎn)動時,該斜面可干涉該第一座椅以帶動該擋塊朝向該第四位置移動。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座椅的頂面設有一凸臺,當該第二操作件位于該釋鎖位置時,該凸臺干涉該第二操作件以固定該第二操作件于該釋鎖位置。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當該架體收合時,該第二腳管干涉該第二操作件,將該第二操作件從該釋鎖位置推回該鎖定位置。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
該第二操作件滑設于該擋塊,該第二操作件相對于該第二座椅具有一鎖定位置及一釋鎖位置,該第二操作件設有一開槽,該開槽及該擋塊共同穿設有一連接軸,該開槽包含有一上端部、一下端部及一斜面,該斜面設于該上端部與該下端部之間,當該擋塊處于該第三位置時,該連接軸穿設于該開槽之下端部,當該第二操作件往該釋鎖位置移動時,可驅(qū)使該連接軸從該下端部沿著該斜面往上移動至該上端部,當該連接軸移動至該上端部時,該擋塊移動至該第四位置。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開槽更包括一止動平面鄰近該上端部,該止動平面連接該斜面,當該連接軸移動至該上端部時位于該止動平面上。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操作件更包括一凸起部,該擋塊具有一耦接部,該連接軸穿設于開槽及該耦接部,當該第二操作件位于該釋鎖位置時,該凸起部干涉該耦接部以固定該第二操作件于該釋鎖位置。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架體包含有一扶手及一推桿,該扶手包含一橫部及至少一連接于該橫部的側(cè)部,該第二腳管及該推桿與該扶手之側(cè)部樞接,該第一腳管固接于該扶手之側(cè)部。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第一連接件、一第二連接件、 及一第三連接件,該第一連接件分別與該推桿以及該第二連接件相樞接,該第二連接件分別樞接于該第二座管及該第二腳管,該第三連接件分別與該第二座管以及該第一連接件相樞接。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第一連接件及一第二連接件, 該第一連接件分別與該推桿以及該第二連接件相樞接,該第二連接件與該第二座管相固接,該第二連接件與該第二腳管相樞接。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腳管的下端連接有一踏板及一前輪,而該第二腳管的下端連接有一后輪。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二操作件及一彈簧,該第二操作件包含有一按壓部及一擋止部,該擋止部延伸于該按壓部的下側(cè),該彈簧的上端固接于該按壓部的下側(cè),該彈簧的下端抵接于該托架的內(nèi)部,該第二操作件具有一第三位置及一第四位置,當該第二操作件處于該第三位置時,該擋止部可阻止該第一端部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當該擋止部從該第三位置移動至該第四位置后,該第一端部可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
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遮蔽布料套設于該架體上,該遮蔽布料覆蓋該第一操作件,該遮蔽布料具有一口袋,該口袋選擇地露出該第一操作件以供操作。


圖I繪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所提供的可收合嬰兒車的立體圖。
圖2繪示圖I的嬰兒車的另一側(cè)立體圖。
圖3繪示圖I的鎖定機構(gòu)的放大示意圖。
圖4繪示圖I的嬰兒車的平面示意圖。
圖5至圖7繪示收合圖I的嬰兒車的步驟示意圖。
圖8繪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所提供的可收合嬰兒車的立體圖。
圖9繪示圖8的鎖定機構(gòu)的放大示意圖。
圖10繪示圖8的嬰兒車的平面示意圖。
圖11繪示收合圖8的嬰兒車的平面示意圖。
圖12繪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所提供的可收合嬰兒車的平面示意圖。
圖13繪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所提供的嬰兒車的部份立體圖。
圖14繪示圖13的鎖定機構(gòu)處于鎖定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15繪示圖14的鎖定機構(gòu)于鎖定狀態(tài)的剖視圖。
圖16繪示圖13的鎖定機構(gòu)處于釋鎖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17繪示圖16的鎖定機構(gòu)處于釋鎖狀態(tài)的剖視圖。
圖18及圖19繪示收合圖12的嬰兒車的步驟示意圖。
圖20繪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所提供的嬰兒車的部份分解圖。
圖21繪示圖20之擋塊組接于托架之立體圖。
圖22繪示圖20之第二操作件組接于擋塊之立體圖。
圖23繪示圖20之安全鎖機構(gòu)處于鎖定狀態(tài)的剖視圖。
圖24繪示圖20之安全鎖機構(gòu)由鎖定狀態(tài)切換為釋鎖狀態(tài)的操作示意圖。
圖25繪示圖20之安全鎖機構(gòu)處于釋鎖狀態(tài)的剖視圖。
圖26繪示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所提供的嬰兒車的部份立體圖。
圖27繪示圖26之安全鎖機構(gòu)的分解圖。
圖28繪示圖26之安全鎖機構(gòu)的組合圖。
圖29繪示圖26之安全鎖機構(gòu)處于鎖定狀態(tài)的剖視圖。
圖30繪示圖26之安全鎖機構(gòu)處于釋鎖狀態(tài)的剖視圖。
圖31繪示本發(fā)明第六實施例所提供的嬰兒高腳椅的立體圖。
圖32繪示嬰兒高腳椅的俯視圖。
圖33繪示嬰兒高腳椅的仰視圖。
圖34繪示嬰兒高腳椅之鎖定機構(gòu)處于鎖定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35繪示嬰兒高腳椅之鎖定機構(gòu)處于釋鎖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36繪示嬰兒高腳椅處于收合狀態(tài)之示意圖。
圖37繪示本發(fā)明第七實施例所提供的可收合嬰兒車的座椅的底部示意圖。
圖38繪示圖37的托架的內(nèi)部俯視圖。
圖39繪示圖37的安全鎖機構(gòu)的立體圖。
圖40繪示圖37的安全鎖機構(gòu)處于鎖定狀態(tài)的剖視圖。
圖41繪示圖37的安全鎖機構(gòu)處于釋鎖狀態(tài)的剖視圖。
圖42繪示可收合嬰兒高腳椅的座椅套設遮蔽布料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I繪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所提供的可收合嬰兒車100的立體圖,而圖2繪示嬰兒車100的另一側(cè)立體圖。如圖I及圖2所示,嬰兒車100包括有一架體102、一對分設于架體102左右兩側(cè)的連接組件104、一對分設于架體102左右兩側(cè)的鎖定機構(gòu)106、及一第一操作件144 (本實施例中第一操作件為帶體)。架體102包含一第一腳管108、一第二腳管 110、一扶手112、一對分設于架體102左右兩側(cè)的第一座管114、一 U形的第二座管116、及一 U形的推桿118。第一腳管108的下端連接有踏板120及前輪122。扶手112為橫向地延伸。扶手112包含有一橫部112A及一對側(cè)部112B,該對側(cè)部112B連接于橫部112A的相對兩端,第一腳管108的上端與扶手112之側(cè)部112B相固接,且第一腳管108在扶手112下方的端部透過第一連接軸Pl與第一座管114樞接。第二腳管110的下端連接有后輪124。 另外,第二座管116包含有一橫管116A及二側(cè)管116B,第二腳管110透過第二連接軸P2與第二座管116之側(cè)管116B樞接,且透過第三連接軸P3與扶手112之側(cè)部112B樞接,當該架體102展開時,該第一座管114的一端及該第二座管116之側(cè)管116B的一端彼此對齊。 推桿118的下端透過第四連接軸P4與扶手112之側(cè)部112B、第一腳管108所組成的組件樞接,該第四連接軸P4位于該第三連接軸P3的上方。連接軸可由任何元件構(gòu)成,例如插銷、 鉚釘?shù)鹊取?br> 架體102還包含一 U字形的背靠管126及一對背靠調(diào)整座128。背靠管126的下端可樞接于第二座管116的內(nèi)側(cè),使第二座管116介于背靠管126與第二腳管110間設置。 此外,背靠管126還組接有卡合件130,而卡合件130連接有一背靠操作件131 (例如以鐵線構(gòu)成)。背靠調(diào)整座128的上緣設有數(shù)個卡合槽132 (更清楚地繪示于圖3中),而該數(shù)個卡合槽132是相對于背靠管126的樞接點沿不同徑向排放。透過操作該背靠操作件131, 可使得卡合件130沿著背靠管126上下移動,以便卡合或脫離于任一卡合槽132,使背靠管 126可在不同傾斜角度定位。
各連接組件104包含有一第一連接件134、一第二連接件136、及一 L形的第三連接件138。第一連接件134的上端透過第五連接軸P5與推桿118樞接,而第五連接軸P5位于第四連接軸P4的上方。第一連接件134的下端透過第六連接軸P6與第二連接件136的上端樞接,而第二連接件136的下端透過第二連接軸P2分別樞接于第二座管116以及第二腳管110。第三連接件138的第一末端透過第七連接軸P7與第二座管116樞接。第三連接件138的第二末端則由背靠調(diào)整座128的下方插入于背靠調(diào)整座128的內(nèi)部,且透過第八連接軸P8與第一連接件134以及背靠調(diào)整座128樞接,其中第八連接軸P8位于第六連接軸P6的上方。因此,第一連接件134沿第八連接軸P8分別與第三連接件138、背靠調(diào)整座 128樞接。
圖3繪示圖I的鎖定機構(gòu)106的放大示意圖,而圖4繪示嬰兒車100的平面示意圖。如圖2、圖3及圖4所示,各鎖定機構(gòu)106可連接于第一座管114與第二座管116之間。 依據(jù)此實施例,鎖定機構(gòu)106可位于第一連接軸Pl及該第二連接軸P2之間,同時該鎖定機構(gòu)106位于該第三連接軸P3的下方。各鎖定機構(gòu)106包含有一固定件140及一鎖定件 142,其中固定件140大體上可呈U字形,其包含一第一縱向部140A、第一橫向部140B、及一第二縱向部140C。本實施例中第一縱向部140A、第一橫向部140B及第二縱向部140C設計為矩形平板。第一縱向部140A幾乎平行于第二縱向部140C,而第一橫向部140B連接于第一縱向部140A的上端以及第二縱向部140C的上端之間。第一座管114透過緊固件143固接于第一縱向部140A與第二縱向部140C之間,第二座管116透過第九連接軸P9樞接于第一縱向部140A與該第二縱向部140C之間。
如圖所示,鎖定件142可設置于鄰近固定件140,并大約位于第七連接軸P7以及第九連接軸P9之間。鎖定件142套設于第二座管116,第一操作件144系住鎖定件142的下端,其中鎖定件142的樞轉(zhuǎn)軸與第九連接軸P9相垂直。鎖定件142的內(nèi)側(cè)與第二座管116 之間設有一扭簧141,扭簧141提供鎖定件142復位之彈力。鎖定件142的上端具有一第一端部146,當鎖定件142的第一端部146位于第一座管114相對于第二座管116的旋轉(zhuǎn)平面時,可與第一橫向部140B的上表面產(chǎn)生干涉,以便擋止第一座管114相對于第二座管 116作轉(zhuǎn)動,從而維持第一座管114與第二座管116沿同一方向相對齊的狀態(tài)。依據(jù)Dl方向(即向上方向)拉動第一操作件144,可驅(qū)使鎖定件142繞著第二座管116作樞轉(zhuǎn)(如箭頭F所示),而鎖定件142的第一端部146將離開第一橫向部140B的上方及第一座管114 相對于第二座管116的旋轉(zhuǎn)平面,以允許第二座管116繞第九連接軸P9相對于第一橫向部 140B及第一座管114轉(zhuǎn)動,使第二座管116與第一座管114相對折迭,以便收合嬰兒車100。
但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實施例,也可交換固定件140及鎖定件142的位置,將第二座管116固定設置于第一縱向部140A及第二縱向部140C之間,而鎖定件142則套設于第一座管114上,也可達成相同的功能。
圖5至圖7繪示收合嬰兒車100的步驟示意圖。如圖5所示,若要收合嬰兒車100, 可持續(xù)依據(jù)Dl方向(即向上方向)拉動第一操作件144,以便鎖定件142克服扭簧的作用力而可繞著第二座管116旋轉(zhuǎn),直到鎖定件142的第一端部146離開固定件140的第一橫向部140B的上方為止。本實施例中第一端部146較佳地轉(zhuǎn)動至第二座管116外側(cè)。
如第6圖所示,持續(xù)向上拉動第一操作件144,將驅(qū)使第一座管114與第一腳管 108沿著Rl方向旋轉(zhuǎn),第二座管116與第二腳管110沿著R2方向旋轉(zhuǎn),其中R2方向相反于 Rl方向,如此一來可減少第一腳管108與第二腳管110之間的距離。此外,第一連接件134 會繞著第五連接軸P5相對于推桿118轉(zhuǎn)動,而推桿118會沿著R3方向往架體102的后端傾倒。透過背靠管126的卡合件130與背靠調(diào)整座128的卡合,當?shù)谝贿B接件134轉(zhuǎn)動時, 可使得背靠管126、第二連接件136及第三連接件138同時轉(zhuǎn)動,以便收合嬰兒車100。如圖7所示,當完成嬰兒車100收合后,第二腳管110、推桿118以及背靠管116幾乎相互平行且彼此迭合,以致于嬰兒車100可站立于地面。
圖8繪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所提供的可收合嬰兒車200的立體圖,圖9繪示圖8的鎖定機構(gòu)106的放大示意圖。如圖8及圖9所示,在此實施例中,簡化了連接組件的結(jié)構(gòu), 依然能達成收合嬰兒車200的目的。如圖8及圖9所示,嬰兒車200的架體大體上與上述實施例相同。嬰兒車200的連接組件204包含有一第一連接件206及一呈三角形的第二連接件208。第一連接件206的上端透過該第五連接軸P5與推桿118的下端相樞接,而第一連接件206的下端透過第十連接軸PlO與第二連接件208相樞接。第二連接件208透過第 i^一連接軸Pll及第十二連接軸P12與第二座管116相固定。第二連接件208透過第十二連接軸P12與第二腳管110相樞接。
第一連接件206的下端透過第十三連接軸P13與背靠調(diào)整座128相樞接,而第十三連接軸P13的位置位于第十連接軸PlO的上方。因此,第一連接件206沿第十連接軸 PlO及第十三連接軸P13分別與第二連接件208以及背靠調(diào)整座128相樞接。背靠管126 上組接有卡合件130,且背靠管126的下端透過連接軸Pr樞接于第二座管116 (如圖8所示)。卡合件130連接有操作件131。背靠調(diào)整座128的上緣設有數(shù)個卡合槽132,其中卡合槽132為相對于背靠管126的樞轉(zhuǎn)軸設置于不同徑向。透過操作該操作件131,可使得卡合件130沿著背靠管126上下移動,以便卡合或脫離于任一卡合槽132。
圖10繪示嬰兒車200的平面示意圖,而圖11繪示收合嬰兒車200的平面示意圖。 如圖10及圖11所示,相似于前一實施例,依據(jù)Dl方向(向上方向)拉動第一操作件144, 以便鎖定件142克服扭簧141的作用力而可繞著第二座管116的周圍旋轉(zhuǎn),直到鎖定件142 的第一端部146離開固定件140的第一橫向部140B的上方為止。
如圖11所示,持續(xù)向上拉動第一操作件144,將驅(qū)使第一座管114與第一腳管108 沿著Rl方向旋轉(zhuǎn),第二座管116與第二腳管110沿著R2方向旋轉(zhuǎn),其中R2方向相反于Rl 方向,如此一來可減少第一腳管108與第二腳管110之間的距離。此外,第一連接件206會繞著第五連接軸P5相對于推桿118轉(zhuǎn)動,而推桿118會沿著R3方向往架體102的后端傾倒。透過背靠管126的卡合件130與背靠調(diào)整座128的卡合,當?shù)谝贿B接件206轉(zhuǎn)動時,可使得背靠管126及第二連接件208同時轉(zhuǎn)動,以便收合嬰兒車200。當完成嬰兒車200收合后,相似于前一實施例,第二腳管110、推桿118以及背靠管126幾乎相互平行且彼此迭合, 以致于嬰兒車200可站立于地面。圖12繪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所提供的可收合嬰兒車300的平面示意圖,而圖13 繪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所提供的可收合嬰兒車300的部份立體圖。如圖12及圖13所示, 嬰兒車300包含有一第一座椅302,而第一座椅302的底部固接有托架304。背靠管126上組接有卡合件130,且背靠管126的下端樞接于第一座椅302的后端。卡合件130連接有第一操作件131,以便控制卡合件130的位移。背靠調(diào)整座128固定于第二座管116,背靠調(diào)整座128的上緣沿不同徑向設有數(shù)個卡合槽132。透過操作該第一操作件131,可使得卡合件130沿著背靠管126上下移動,以便卡合或脫離于任一卡合槽132。此外,連接組件省略了第二連接件136及第三連接件138,而第一連接件134的上端透過第五連接軸P5樞接于推桿118,而第一連接件134的下端透過第八連接軸P8樞接于背靠調(diào)整座128。
各鎖定機構(gòu)306組接于第一座管114與第二座管116之間,且位于第一連接軸Pl 及該第二連接軸P2之間,且該鎖定機構(gòu)306位于該第三連接軸P3的下方。各鎖定機構(gòu)306 包含有一固定件308、一活動件310、及一鎖定件312。固定件308與第一座管114相固接, 且與第二座管116相樞接。活動件310樞接于托架304,鎖定件312穿設于托架304及固定件308。嬰兒車300還包括有一第一操作件314,該第一操作件314橫向地延伸于該第一座椅302的上表面,第一座椅302開設有二個穿孔305,該第一操作件314的兩端分別經(jīng)由該二穿孔305繞至該第一座椅302的下方,進而與該對鎖定機構(gòu)306之活動件310相固接。
圖14繪示鎖定機構(gòu)306處于鎖定狀態(tài)的立體圖,而圖15繪示圖14的鎖定機構(gòu) 306的透視圖。如圖14及圖15所示,各固定件308包含一第一縱向部308A、一第一橫向部 308B、一第二縱向部308C、及一第二橫向部308D。第一縱向部308A幾乎平行于第二縱向部 308C,第一橫向部308B連接于第一縱向部308A的上端與第二縱向部308C的上端之間,第二橫向部308D幾乎平行于第一橫向部308B,而第二橫向部308D連接于第二縱向部308C的下端。第一座管114固接于第一縱向部308A與該第二縱向部308C之間,第二座管116則樞接于第一縱向部308A與該第二縱向部308C之間。
活動件310包含有二個側(cè)板310A及連接于該二側(cè)310A之間的橫桿310B。該二側(cè)板310A透過第十四連接軸P14樞接于托架304的相對兩側(cè),第十四連接軸P14為活動件 310之樞轉(zhuǎn)軸。第二縱向部308C設有一穿孔316,而托架304的相對兩側(cè)設有穿孔317、318。 鎖定件312位于活動件310的側(cè)板310A之間,且活動地穿設于穿孔316、317、318。第十五連接軸P15橫向地通過活動件310的側(cè)板310A以及鎖定件312、且通過托架304兩相對側(cè)所設置的開槽322 (如圖16更清楚繪示),使鎖定件312與第十五連接軸P15可沿開槽322 的長度同步滑動,其中鎖定件312的滑動方向垂直于活動件310的樞轉(zhuǎn)軸(即第十四連接軸 P14)。
固定件308藉由第二橫向部308D與托架304鎖定。鎖定件312與托架304靠近于穿孔318的側(cè)壁之間連接有彈簧320。第一操作件314的兩端分別固接于該二橫桿310B, 而橫桿310B位于托架304的下方。當鎖定機構(gòu)306處于鎖定狀態(tài)時,彈簧320的作用可促使鎖定件312的第一端部312A伸出于穿孔316外并位于第二座管116的下方,以擋止第二座管116相對于固定件308的轉(zhuǎn)動,而鎖定件312的第二端部312B則位于穿孔318中。
圖16繪示鎖定機構(gòu)306處于釋鎖狀態(tài)的立體圖,而圖17繪示圖16的鎖定機構(gòu) 306的側(cè)視圖。如圖16及圖17所示,依據(jù)Dl方向(即向上方向)拉動第一操作件314,便可使得活動件310沿r0方向繞第十四連接軸P14的軸線相對于托架304向架體102內(nèi)側(cè)轉(zhuǎn)動。當活動件310旋轉(zhuǎn)時,可透過開槽322的導引作用及第十五連接軸P15的連接而帶動鎖定件312沿著D2方向朝向托架304的內(nèi)部作移動并壓縮彈簧320,從而分別使得鎖定件312的第一端部312A逐漸離開第二座管116的下方,而鎖定件312的第二端部312B逐漸伸出于穿孔318。值得一提,依據(jù)一實施例,開槽322的寬度可比第十五連接軸P15的寬度大,使第十五連接軸P15在沿開槽322的長度位移的同時,亦可作上下位移,以便將活動件310的旋轉(zhuǎn)動作轉(zhuǎn)換為鎖定件312的滑動。當鎖定件312完全離開第二座管116的下方后,第二座管116便可以相對于第一座管114作轉(zhuǎn)動,以收合嬰兒車。
圖18及圖19繪示收合嬰兒車300的步驟示意圖。如圖18所示,依據(jù)Dl方向(即向上方向)拉動第一操作件314,可使得鎖定件312的第一端部312A離開第二座管116的下方而使得第二座管116得以轉(zhuǎn)動。而后,施壓于推桿118,使得推桿118繞著第四連接軸 P4沿Rl方向旋轉(zhuǎn)而往后傾倒。當推桿118旋轉(zhuǎn)的同時,第一連接件134也會繞著第五連接軸P5(例如朝逆時針方向)相對于推桿118轉(zhuǎn)動。當?shù)谝贿B接件134轉(zhuǎn)動時,背靠管126 及第二座管116分別沿相同Rl方向往后傾倒,而第一座管114及第二座管116則分別沿R2 方向及R3方向朝向彼此轉(zhuǎn)動。旋轉(zhuǎn)的第一座管114及第二座管116會分別帶動第一腳管 108及第二腳管110相向地移動以減少第一腳管108與第二腳管110間的距離,以達成收合嬰兒車300的目的。如圖19所示,當完成嬰兒車300的收合后,第二腳管110與推桿118以及背靠管126幾乎相互平行且彼此迭合,而且嬰兒車300也可以站立于地面。
圖20繪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所提供的可收合嬰兒車400的部份立體圖。如圖20 所不,第四實施例與第三實施例之差異在于,嬰兒車400的一側(cè)增設一安全鎖機構(gòu)402,但本發(fā)明不限于此,亦可于嬰兒車400兩側(cè)均增設安全鎖機構(gòu)402。各安全鎖機構(gòu)402具有一鎖定狀態(tài)及一釋鎖狀態(tài),當安全鎖機構(gòu)402處于鎖定狀態(tài)時,嬰兒車400無法收合;反之,當安全鎖機構(gòu)402處于釋鎖狀態(tài)時,嬰兒車400可以收合,而關(guān)于安全鎖機構(gòu)402的詳細結(jié)構(gòu)及如何操作將于后續(xù)加以闡述。
各安全鎖機構(gòu)402包含有一擋塊404及一第二操作件406,該擋塊404包含有一擋止部408及一第一耦接部410,該擋止部408之相對兩側(cè)各設有一阻擋邊412及一開槽 414,而每一阻擋邊412位于開槽414之下方。此外,穿設于側(cè)板310A之上端的第十四連接軸P14,更沿著Xl軸穿設于擋止部408之開槽414。此外,第十四連接軸P14的下方與擋止部408的內(nèi)部之間還連接有一彈簧416。該第一耦接部410連接于該擋止部408之頂部,且該第一耦接部410呈環(huán)狀且相對兩側(cè)各設有一開槽418。
第二操作件406相對于第一座椅302具于一鎖定位置及一釋鎖位置,該第二操作件406包含有一第二耦接部420、一延伸臂422及一抵接部424,第二耦接部420呈環(huán)狀且相對兩側(cè)各設有一穿孔426。第二耦接部420的外徑小于第一耦接部410的內(nèi)徑而可伸入于該第一耦接部410之內(nèi)部,而第二耦接部420連接于延伸臂422的一端之下側(cè)面。抵接部424的一端設有一斜面428,而抵接部424連接于延伸臂422的下側(cè)面且圍繞于第二耦接部420的外側(cè)。
圖21繪示擋塊404組接于托座304之俯視圖。如圖20及圖21所示,當擋塊404 組接于托架304時,擋塊404之第一耦接部410伸出于第一座椅302上的穿孔305外。至于穿孔305的邊緣則設有一傾斜的凸臺430,而第一座椅302鄰近凸臺430處設有一凹槽 432。
圖22繪示第二操作件406組接于擋塊404之俯視圖。如圖20及圖22所示,擋塊 404之第一耦接部410與第二操作件406之第二耦接部420透過一第十六連接軸P16相耦接,其中第十六連接軸P16沿著X2軸穿設于第一耦接部410之開槽418以及第二耦接部422 之穿孔426,使得第二耦接部422可依據(jù)Y軸為轉(zhuǎn)軸而于第一耦接部410之內(nèi)部作轉(zhuǎn)動。
圖23繪示安全鎖機構(gòu)402處于鎖定狀態(tài)的剖視圖。如圖23所示,當?shù)诙僮骷?406處于鎖定位置時,安全鎖機構(gòu)402處于鎖定狀態(tài),在鎖定位置時之第二操作件406,其延伸臂422卡合于第一座椅302上的凹槽432,第二操作件406之抵接部424伸入于第一座椅 302的穿孔305內(nèi),擋塊404之阻擋邊412與穿設于鎖定件312的第十五連接軸P15相抵接而使得鎖定件312的第一端部312A無法脫離于第二座管116的下方,以致于嬰兒車400無法收合。
圖24繪示將安全鎖機構(gòu)402由鎖定狀態(tài)切換為釋鎖狀態(tài)的操作示意圖,而圖25 繪示安全鎖機構(gòu)402處于釋鎖狀態(tài)的剖視圖。如圖24及圖25所示,如要將安全鎖機構(gòu)402 由鎖定狀態(tài)切換為釋鎖狀態(tài),首先施力于第二操作件406,使得第二操作件406之延伸臂 422脫離于第一座椅302上的凹槽432,而后使第二操作件406沿著R方向(順時針方向) 作轉(zhuǎn)動。當?shù)诙僮骷?06沿著R方向作轉(zhuǎn)動時,第二操作件406之抵接部424可脫離于第一座椅305上的穿孔305,且抵接部424之斜面428沿穿孔305邊緣由穿孔305內(nèi)轉(zhuǎn)動到座椅302之平面上,進而帶動擋塊404沿著托架304之內(nèi)側(cè)向上移動。而向上移動之擋塊 404,可使得彈簧416被壓縮。當?shù)诙僮骷?06帶動擋塊404向上移動一段距離后,第二操作件406移動至一釋鎖位置。此時擋塊404之阻擋邊412脫離于第十五連接軸P15。此時,鎖定件312的第一端部312A便可脫離于第二座管116的下方,如此一來,嬰兒車400便可以收合。此時,第二操作件406之延伸臂422與凸臺430抵接,使第二操作件406定位在釋鎖位置。當車架收合時,第二腳管110往第一腳管100靠攏的過程中,第二腳管110會接觸并干涉第二操作件406,將第二操作件406從卡合于凸臺430的釋鎖位置回到鎖定位置。
圖26繪示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所提供的可收合嬰兒車500的部份立體圖。如圖 26所示,第五實施例與第三實施例之差異在于,嬰兒車500的其中一側(cè)增設一安全鎖機構(gòu) 502,但本發(fā)明不限于此,亦可于嬰兒車500兩側(cè)都增加安全鎖機構(gòu)502。安全鎖機構(gòu)502具有一鎖定狀態(tài)及一釋鎖狀態(tài),當安全鎖機構(gòu)502處于鎖定狀態(tài)時,嬰兒車500無法收合。反之,當安全鎖機構(gòu)502處于釋鎖狀態(tài)時,嬰兒車500可以收合。關(guān)于安全鎖機構(gòu)502的詳細結(jié)構(gòu)及如何操作將于后續(xù)加以闡述。
圖27及圖28分別繪示安全鎖機構(gòu)502的分解圖及組合圖。如圖26至圖28所示,每一安全鎖機構(gòu)502包含有一擋塊504及一第二操作件506,擋塊504包含有一擋止部 508及一第一耦接部510,該擋止部508之相對兩側(cè)各設有一阻擋邊512及一開槽514,而阻擋邊512位于開槽514之下方,且該擋止部508之頂部設有一滑槽516。此外,穿設于側(cè)板310A之上端的第十四連接軸P14,還沿著Xl軸穿設于擋止部508之開槽514。此外,第十四連接軸P14的下方與擋止部508的內(nèi)部之間還連接有一彈簧520。該第一耦接部510 包含有一對半圓形板體,每一半圓形板體設有一穿孔522,而該對半圓形板體分別連接于該擋止部508之相對兩側(cè)的頂部。
第二操作件506相對于第一座椅302具于一鎖定位置及一釋鎖位置,該第二操作件506包含有一第二耦接部524及一延伸臂526,該第二耦接部524設有一開槽528,該開槽 528包含有一上端部528A、一下端部528B、及一斜面528C,而斜面528C設于上端部528A及下端部528B之間,止動平面528D鄰近該上端部528A且連接于該斜面528C。延伸臂526連接于第二耦接部524的一側(cè)。第一耦接部510與第二耦接部524透過一第十六連接軸P16 相耦接。其中,該第十六連接軸P16穿設于第一耦接部510之穿孔522以及第二耦接部524 之開槽528,使得第二耦接部524可沿著擋塊504頂部之滑槽516作移動。
此外,如圖26所示,延伸臂526的兩側(cè)各橫向地突設一凸起部527,而第一耦接部 510之二個半圓形板體各設有與該對凸起部527相配合之凹部511。當?shù)诙罱硬?24沿著擋塊504頂部之滑槽516滑移一段距離后,凸起部527可與凹部511相卡合。藉此,可固定第二操作件506于釋鎖位置,讓使用者可以方便接續(xù)操作架體釋鎖。
圖29繪示安全鎖機構(gòu)502處于鎖定狀態(tài)的剖視圖。如圖29所示,當?shù)诙僮骷?506處于鎖定位置時,安全鎖機構(gòu)502處于一鎖定狀態(tài)時,第十六連接軸P16穿設于開槽 528之下端部528B,擋塊504之阻擋邊512與穿設于鎖定件312的第十五連接軸P15相抵接而使得鎖定件312的第一端部312A無法脫離于第二座管116的下方。如此一來,嬰兒車 500無法收合。
圖30繪示安全鎖機構(gòu)502處于釋鎖狀態(tài)的剖視圖。如圖30所示,如要將安全鎖機構(gòu)502由鎖定狀態(tài)切換為釋鎖狀態(tài),首先施力于第二操作件506,以使得第二操作件506之延伸臂522沿著Dl方向(朝向第一座椅302的外側(cè))作移動,進而帶動第二操作件506 之第二耦接部524沿著滑槽516作滑移。當?shù)诙僮骷?06沿著Dl方向移動時,第十六連接軸P16會沿著斜面528C朝 向上端部528A移動,進而帶動擋塊504向上移動。而向上移動之擋塊504,會使得彈簧520被壓縮。當?shù)诙僮骷?06帶動擋塊504向上移動一段距離后,第二操作件506乃移動至一釋鎖位置,而第十六連接軸P16會移動至止動平面528D且與該上端部528A相卡合。至于擋塊504之阻擋邊512則脫離于第十五連接軸P15。如此一來,鎖定件312的第一端部312A可以脫離于第二座管116的下方,如此一來,嬰兒車500可以收合。
圖31繪示本發(fā)明第六實施例所提供的可收合嬰兒高腳椅600的立體圖,圖32繪示嬰兒高腳椅600的俯視圖,而圖33繪示嬰兒高腳椅600的仰視圖。如圖31至圖33所不,在此實施例中,嬰兒高腳椅600包括有一架體602、一座椅604、一對分設于架體602左右兩側(cè)的連接件606、一對分設于架體602左右兩側(cè)的鎖定機構(gòu)608、及第一操作件610。架體602包含一對第一腳管612、一對第二腳管614、一對扶手616、一對分設于架體602左右兩側(cè)的第一座管618、及一對分設于架體602左右兩側(cè)的第二座管620。第一腳管612的上端與扶手616相固接,且第一腳管612在扶手616下方的端部透過第一連接軸Pl與第一座管618的一端樞接。連接件606的前端與扶手616相樞接,而連接件606的后端與第二腳管614的上端相固接。第二腳管614在扶手616下方的端部透過第二連接軸P2與第二座管620的一端樞接。其中,第一腳管612及第二腳管614的底部分別設有防滑塊601,以防止高腳椅600滑動。
嬰兒高腳椅600可選擇地裝設一餐盤622,該餐盤622拆卸地組接于該對扶手 616,座椅604包含有一乘坐部624及一背靠部626,當餐盤622組接于該對扶手616時,該餐盤622位于背靠部626之前方以及乘坐部624之上方。此外,乘坐部624的上表面開設有二個穿孔628,該第一操作件610的兩端分別穿設于該二穿孔628,而其兩端分別連接于該對鎖定機構(gòu)608,使第一操作件610橫跨于乘坐部624的上表面。
圖34繪示鎖定機構(gòu)608處于鎖定狀態(tài)的示意圖。如圖34所示,各鎖定機構(gòu)608包含有一固定件630、一鎖定件632、及一扭簧634。固定件630可透過螺絲固定于乘坐部620 之底部,固定件630大體上呈π字形,而第一座管618的另一端以及第二座管620的另一端分別透過一第十七連接軸P17以及一第十八連接軸P18樞接于固定件626的兩端的內(nèi)側(cè)。 鎖定件632包含有一第一端部632A、一第二端部632B、及一延伸部632C,而延伸部632C連接于第一端部632A與第二端部632B之間且為一體成形的結(jié)構(gòu),第一操作件610的一端固接于第一端部632A。第二端部632B透過一第十九連接軸P19與固定件630相樞接,第十九連接軸P19位于第十七連接軸P17以及第十八連接軸P18之上方,而扭簧634連接于第十九連接軸P19。扭簧634具有一第一端634A及一第二端634B,其中第一端634A抵接于固定件630,而第二端634B抵接于鎖定件632。當鎖定機構(gòu)608處于鎖定狀態(tài)時,第一端部632A 抵接于第二座管620的下側(cè)而使得第二座管620無法轉(zhuǎn)動,進而使得嬰兒高腳椅600無法收合。
圖35繪示鎖定機構(gòu)608處于釋鎖狀態(tài)的示意圖。如圖31及圖35所示,使用者向上拉動第一操作件610,可帶動鎖定件632沿著R方向(順時針方向)作轉(zhuǎn)動,使得鎖定件 632的第一端部632A離開第二座管620的下側(cè)而使得第二座管620得以轉(zhuǎn)動,進而使得嬰兒高腳椅600可以收合。
圖36繪示嬰兒高腳椅600處于收合狀態(tài)之示意圖。如圖35及圖36所示,當鎖定件632的第一端部632A離開第二座管620的下側(cè)之后,藉由架體本身的重力作用下壓,使第二腳管614相對于扶手614作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旋轉(zhuǎn)的第二腳管614可帶動第二座管 620及座椅604作轉(zhuǎn)動,而旋轉(zhuǎn)的座椅604會帶動第一座管618及第二座管620彼此相向轉(zhuǎn)動,所以第二座管620與第一座管618是朝向架體602的下方作收合,而第一腳管612與第二腳管614之間的距離會逐漸縮短,以達成收合嬰兒高腳椅600的目的。
圖37繪示本發(fā)明第七實施例所提供的可收合嬰兒車的座椅的底部示意圖。嬰兒車700具有第一座椅302,第一座椅302的底部的靠近第二座管116處設有一托架701,而托架701內(nèi)組接有一安全鎖機構(gòu)702。本實施例雖以設置一組安全鎖機構(gòu)702為例作說明, 但也可以在第一座椅302兩側(cè)靠近第二座管116處分別裝設有一組托架701及安全鎖機構(gòu) 702。當安全鎖機構(gòu)702處于一鎖定狀態(tài)時,照顧者無法透過拉動第一操作件314使嬰兒車 700收合;反之,當安全鎖機構(gòu)702由鎖定狀態(tài)切換為一釋鎖狀態(tài)時,照顧者便可透過拉動第一操作件314使嬰兒車700收合,隨后將細部敘述安全鎖機構(gòu)702與托架701的結(jié)構(gòu)以及組接關(guān)系。
圖38繪示托架701的內(nèi)部俯視圖。如圖38所示,第一座椅302的上表面設有開口 703,而托架701連接于開口 703的下方,托架701具有并列設置的一第一側(cè)壁701A (參閱圖40)、一第二側(cè)壁701B、及一第三側(cè)壁701C,而第三側(cè)壁701C介于第一側(cè)壁701A及第二側(cè)壁701B之間。第一側(cè)壁701A、第二側(cè)壁701B、及第三側(cè)壁701C分別設有一第一穿孔 704 (參閱圖40)、一第二穿孔706,及一第三穿孔708,而第一穿孔704、第二穿孔706、及第三穿孔708相互對齊。第三側(cè)壁701C及第二側(cè)壁701B的上緣各連接有一第一肋條710及一第二肋條712,第一肋條710與第二肋條712的頂部相互對齊于同一高度。
圖39繪示安全鎖機構(gòu)702的立體圖。同時參閱圖38及圖39,各安全鎖機構(gòu)702 活動地組接于第二側(cè)壁701B及第三側(cè)壁701C之間,其中,各安全鎖機構(gòu)702包含有一第二操作件714及一彈簧716,該第二操作件714包含有一按壓部718、及一擋止部720,擋止部 720垂直地延伸于按壓部718的下側(cè),而彈簧716的上端固接于按壓部718的下側(cè)。擋止部 720設有一第一開孔722及一第二開孔724,而第一開孔722位于第二開孔724的上方。安全鎖機構(gòu)702還包含有一彈性臂726,而彈性臂736的下端連接于第一開孔722的內(nèi)緣。
當安全鎖機構(gòu)702組接于托架701內(nèi)時,彈簧716的下端可抵接于第一肋條710 的與第二肋條712的上緣(參閱圖40),至于彈性臂726的上端則可與第二肋條712的下緣相抵接(參閱圖37及圖40),藉此可避免因為彈簧716產(chǎn)生向上的彈力造成安全鎖機構(gòu) 702脫離托架701的狀況。
圖40繪示安全鎖機構(gòu)702處于鎖定狀態(tài)的剖視圖。如圖40所示,當安全鎖機構(gòu) 702處于一第三位置時,擋止部720的第二開孔724未對齊于第三側(cè)壁701C的第三穿孔 708,即使向上拉動第一操作件314,也無法驅(qū)使鎖定件312的第二端部312B朝向朝向托架 710的第二側(cè)壁701B移動,導致鎖定件312的第一端部312A維持于第二座管116的下方, 因此照顧者無法藉由拉動第一操作件314來收合嬰兒車700。
圖41繪示安全鎖機構(gòu)702處于釋鎖狀態(tài)的剖視圖。如圖41所示,照顧者下壓按壓部718,可使得安全鎖機構(gòu)702沿著托架701內(nèi)部從第三位置移動至一第四位置,而且壓縮彈簧716。當安全鎖機構(gòu)702處于第四位置時,擋止部720的第二開孔724對齊于第三側(cè)壁701C的第三穿孔708,此時照顧者只要向上拉動第一操作件314,便可驅(qū)使鎖定件312 沿著D2方向移動,使得鎖定件312的第二端部312B共同穿設于第三側(cè)壁701C的第三穿孔708以及擋止部720的第二開孔724,并且鎖定件312的第二端部312B伸出于第二側(cè)壁 701B的第二穿孔708之外,以及第一端部312A脫離于第二座管116的下方,因此照顧者便可藉由拉動第一操作件314來收合嬰兒車700。本發(fā)明的可收合嬰兒車及嬰兒高腳椅,具有方便收合的優(yōu)點。當收合嬰兒車及嬰兒高腳椅時,由于第二座管與第一座管分別依據(jù)順時針方向及逆時針方向作轉(zhuǎn)動,所以第二座管與第一座管是朝向架體的下方作收合。所以當操作者向上提拉第一操作件時,架體順勢往下相對轉(zhuǎn)動收折,且操作者也不會被架體夾到受傷。本發(fā)明的嬰兒車提供操作快速方便且安全的收合功能。另一方面,本發(fā)明的嬰兒車還設有安全鎖機構(gòu),透過安全鎖機構(gòu)之鎖定,即使使用者不慎拉動第一操作件,架體也不會收合,可避免嬰兒被架體夾傷。
圖42繪示可收合嬰兒高腳椅的座椅套設座布的示意圖。如圖42所示,嬰兒高腳椅600的座椅604可套設一遮蔽布料730,伸出于座椅604的乘坐部624上方的第一操作件 610可被遮蔽布料730所遮蓋以避免照顧者不慎拉動到第一操作件610而造成嬰兒車600 收合的情況。此外,遮蔽布料730靠近第一操作件610的位置處設有一口袋732。當大人需要拉動第一操作件610來收合嬰兒高腳椅600時,可將口袋732打開以顯露出第一操作件 610,而后再拉動第一操作件610來收合嬰兒高腳椅600。值得一提的,此種設有口袋732的遮蔽布料730也可套設于本發(fā)明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嬰兒車的座椅上或架體上。
以上敘述依據(jù)本發(fā)明多個不同實施例,其中各項特征可以單一或不同結(jié)合方式實施。因此,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之揭露為闡明本發(fā)明原則之具體實施例,應不拘限本發(fā)明于所揭示的實施例。進一步言之,先前敘述及其附圖僅為本發(fā)明示范之用,并不受其限囿。其他元件之變化或組合皆可能,且不悖于本發(fā)明之精神與范圍。0132]主要元件符號說明0133]嬰兒車100 0134]架體102連接組件1040135]鎖定機構(gòu)106第一腳管1080136]第二腳管110扶手1120137]第一座管114第二座管1160138]推桿118踏板1200139]前輪122后輪1240140]背靠管126背靠調(diào)整座1280141]卡合件130背靠操作件1310142]卡合槽132第一連接件1340143]第二連接件136第三連接件1380144]固定件140第一縱向部140A0145]第一橫向部140B第二縱向部140C0146]扭簧141鎖定件1420147]緊固件143第一操作件
第一端部146
嬰兒車200
連接組件204第一連接件206
第二連接件208
嬰兒車300
第一座椅302托架304
穿孔305鎖定機構(gòu)306
固定件308第一縱向部308A
第一橫向部308B第二縱向部308C
第二橫向部308D活動件310
側(cè)板31OA橫桿320B
鎖定件312第一操作件314
第一端部312A穿孔 316、317、318
彈簧320開槽322
P1、P2、P3、P4、P5、P6、P7、P8、
P9、P10、P11、P12、P13、P14、
P15、P16、P17、P18、P19、Pr 連
接軸
嬰兒車400
安全鎖機構(gòu)402擋塊404
第二操作件406擋止部408
第一耦接部410阻擋邊412
開槽414彈黃416
開槽418第二耦接部420
延伸臂422抵接部424
穿孔426斜面428
凸臺430凹槽432
嬰兒車500
安全鎖機構(gòu)502擋塊504
第二操作件506擋止部508
第一耦接部510凹部511
阻擋邊512開槽514
滑槽516開槽518
彈簧520穿孔522
第二耦接部524延伸臂526
凸起部527開槽528
上端部528A下端部528B
斜面528C
嬰兒高腳椅600防滑塊0187]架體602座椅6040188]連接件606鎖定機構(gòu)6080189]第一操作件610第一腳管6120190]第二腳管614扶手6160191]第一座管618第二座管6200192]餐盤622乘坐部6240193]背靠部626穿孔6280194]固定件630鎖定件6320195]第一端部632A第二端部632B0196]延伸部632C扭簧634
0197]嬰兒車7000198]托架701第一側(cè)壁701A0199]第二側(cè)壁701B第二側(cè)壁701C0200]安全鎖機構(gòu)702開口 7030201]第一穿孔704第二穿孔7060202]第三穿孔708第一肋條7100203]第二肋條712第二操作件7140204]彈簧716按壓部7180205]擋止部720第一開孔7220206]第二開孔724彈性臂7260207]遮蔽布料730口袋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架體,該架體包含有一第一腳管、一第一座管、一第二腳管、及一第二座管,該第一座管與該第一腳管相樞接,該第二座管與該第二腳管相樞接; 一固定件,該第一座管及該第二座管透過該固定件相互樞接; 一第一操作件;及 一鎖定件,該第一操作件耦接于該鎖定件,該鎖定件具有一第一端部,而該第一端部具有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當該第一端部處于該第一位置時,可擋止該第一座管及該第二座管相對地旋轉(zhuǎn)以致于無法收合該架體,當該第一操作件驅(qū)使該第一端部從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時,允許該第一座管及該第二座管相對地旋轉(zhuǎn)以收合該架體。
2.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當該架體展開時,該第一座管及該第二座管實質(zhì)上相互平行,且該第一座管的一端及該第二座管的一端彼此對齊。
3.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鎖定件旋動地組接于該第二座管,該第一操作件可驅(qū)使該鎖定件繞著該第二座管旋轉(zhuǎn)而使得該第一端部移動至該第二位置。
4.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座管與該固定件相固接,該第二座管與該固定件相樞接。
5.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鎖定件樞接于該固定件,該第一操作件可驅(qū)使該鎖定件旋轉(zhuǎn)而使得該第一端部移動至該第二位置。
6.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座管及該第二座管分別與該固定件相樞接。
7.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一第一座椅,該第一座椅固接于該第一座管,該第一座椅的底部固接有一托架,該第一操作件可驅(qū)使該鎖定件沿著該托架橫向地移動而使得該第一端部從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
8.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活動件,該活動件樞接于該托架,該第一操作件固接于該活動件,該托架之相對兩側(cè)各設有一開槽,一連接軸橫向地穿設于該活動件、該對開槽、及該鎖定件,該第一操作件可驅(qū)使該活動件轉(zhuǎn)動以移動該鎖定件。
9.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有一擋塊及一第二操作件,該擋塊移動地組接于該托架,該第二操作件相對于該第一座椅具有一鎖定位置及一釋鎖位置,該擋塊具有一第三位置及一第四位置,該第二操作件用以驅(qū)使該擋塊從該第三位置移動至該第四位置;其中,當該擋塊處于該第三位置時,該擋塊阻止該第一端部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當該擋塊移動至該第四位置時,該第一端部可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
10.如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操作件樞接于該擋塊,該第二操作件具有一斜面,當該第二操作件往該釋鎖位置轉(zhuǎn)動時,該斜面干涉該第一座椅以帶動該擋塊朝向該第四位置移動。
11.如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座椅的頂面設有一凸臺,當該第二操作件位于該釋鎖位置時,該凸臺干涉該第二操作件以固定該第二操作件于該釋鎖位置。
12.如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當該架體收合時,該第二腳管干涉該第二操作件,將該第二操作件從該釋鎖位置推回該鎖定位置。
13.如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操作件滑設于該擋塊,該第二操作件相對于該第一座椅具有一鎖定位置及一釋鎖位置,該第二操作件設有一開槽,該開槽及該擋塊共同穿設有一連接軸,該開槽包含有一上端部、一下端部及一斜面,該斜面設于該上端部與該下端部之間,當該擋塊處于該第三位置時,該連接軸穿設于該開槽之下端部,當該第二操作件往該釋鎖位置移動時,可驅(qū)使該連接軸從該下端部沿著該斜面往上移動至該上端部,當該連接軸移動至該上端部時,該擋塊移動至該第四位置。
14.如權(quán)利要求13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開槽更包括一止動平面鄰近該上端部,該止動平面連接該斜面,當該連接軸移動至該上端部時位于該止動平面上。
15.如權(quán)利要求13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操作件更包括一凸起部,該擋塊具有一稱接部,該連接軸穿設于開槽及該耦接部,當該第二操作件位于該釋鎖位置時,該凸起部干涉該耦接部以固定該第二操作件于該釋鎖位置。
16.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架體包含有一扶手及一推桿,該扶手包含一橫部及至少一連接于該橫部的側(cè)部,該第二腳管及該推桿與該扶手之側(cè)部樞接,該第一腳管固接于該扶手之側(cè)部。
17.如權(quán)利要求16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第一連接件、一第二連接件、及一第三連接件,該第一連接件分別與該推桿以及該第二連接件相樞接,該第二連接件分別樞接于該第二座管及該第二腳管,該第三連接件分別與該第二座管以及該第一連接件相樞接。
18.如權(quán)利要求16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第一連接件及一第二連接件,該第一連接件分別與該推桿以及該第二連接件相樞接,該第二連接件與該第二座管相固接,該第二連接件與該第二腳管相樞接。
19.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腳管的下端連接有一踏板及一前輪,而該第二腳管的下端連接有一后輪。
20.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二操作件及一彈簧,該第二操作件包含有一按壓部及一擋止部,該擋止部延伸于該按壓部的下側(cè),該彈簧的上端固接于該按壓部的下側(cè),該彈簧的下端抵接于該托架的內(nèi)部,該第二操作件具有一第三位置及一第四位置,當該第二操作件處于該第三位置時,該擋止部可阻止該第一端部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當該擋止部從該第三位置移動至該第四位置后,該第一端部可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
21.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遮蔽布料套設于該架體上,該遮蔽布料覆蓋該第一操作件,該遮蔽布料具有一口袋,該口袋選擇地露出該第一操作件以供操作。
22.一種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架體,該架體包含有一第一腳管、一第一座管、一第二腳管、及一第二座管,該第一座管與該第一腳管相樞接,該第二座管與該第二腳管相樞接; 一固定件,該第一座管及該第二座管透過該固定件相互樞接; 一第一操作件;及一鎖定件,該第一操作件耦接于該鎖定件,該鎖定件具有一第一端部,而該第一端部具有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當該第一端部處于該第一位置時,可擋止該第一座管及該第二座管相對地旋轉(zhuǎn);當該第一操作件驅(qū)使該第一端部從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時,允許該第一座管及該第一腳管分別與該第二座管及該第二腳管相向轉(zhuǎn)動以便收合該架體。
23.如權(quán)利要求22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當該架體展開時,該第一座管的一端及該第二座管的一端彼此對齊。
24.如權(quán)利要求22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鎖定件旋動地組接于該第二座管,該第一操作件可驅(qū)使該鎖定件繞著該第二座管旋轉(zhuǎn)而使得該第一端部移動至該第二位置。
25.如權(quán)利要求22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座管與該固定件相固接,該第二座管與該固定件相樞接。
26.如權(quán)利要求22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鎖定件樞接于該固定件,該第一操作件可驅(qū)使該鎖定件旋轉(zhuǎn)而使得該第一端部移動至該第二位置。
27.如權(quán)利要求26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座管及該第二座管分別與該固定件相樞接。
28.如權(quán)利要求22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一第一座椅,該第一座椅固接于該第一座管,該第一座椅的底部固接有一托架,該第一操作件可驅(qū)使該鎖定件沿著該托架橫向地移動而使得該第一端部從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
29.如權(quán)利要求28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活動件,該活動件樞接于該托架,該第一操作件固接于該活動件,該托架之相對兩側(cè)各設有一開槽,一連接軸橫向地穿設于該活動件、該對開槽、及該鎖定件,該第一操作件可驅(qū)使該活動件轉(zhuǎn)動以移動該鎖定件。
30.如權(quán)利要求28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有一擋塊及一第二操作件,該擋塊移動地組接于該托架,該第二操作件相對于該第一座椅具有一鎖定位置及一釋鎖位置,該擋塊具有一第三位置及一第四位置,當該擋塊處于該第三位置時,可阻止該第一端部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該第二操作件從該鎖定位置往該釋鎖位置移動時,可驅(qū)使該擋塊從該第三位置移動至該第四位置,當該擋塊移動至該第四位置時,該第一端部可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
31.如權(quán)利要求30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操作件樞接于該擋塊,該操作件具有一斜面,當該第二操作件轉(zhuǎn)動時,該斜面可干涉該第一座椅以帶動該擋塊朝向該第四位置移動。
32.如權(quán)利要求31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座椅的頂面設有一凸臺,當該第二操作件位于該釋鎖位置時,該凸臺干涉該第二操作件以固定該第二操作件于該釋鎖位置。
33.如權(quán)利要求30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當該架體收合時,該第二腳管干涉該第二操作件,將該第二操作件從該釋鎖位置推回該鎖定位置。
34.如權(quán)利要求30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 該第二操作件滑設于該擋塊,該第二操作件相對于該第二座椅具有一鎖定位置及一釋鎖位置,該第二操作件設有一開槽,該開槽及該擋塊共同穿設有一連接軸,該開槽包含有一上端部、一下端部及一斜面,該斜面設于該上端部與該下端部之間,當該擋塊處于該第三位置時,該連接軸穿設于該開槽之下端部,當該第二操作件往該釋鎖位置移動時,可驅(qū)使該連接軸從該下端部沿著該斜面往上移動至該上端部,當該連接軸移動至該上端部時,該擋塊移動至該第四位置。
35.如權(quán)利要求34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開槽更包括一止動平面鄰近該上端部,該止動平面連接該斜面,當該連接軸移動至該上端部時位于該止動平面上。
36.如權(quán)利要求34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操作件更包括一凸起部,該擋塊具有一耦接部,該連接軸穿設于開槽及該耦接部,當該第二操作件位于該釋鎖位置時,該凸起部干涉該耦接部以固定該第二操作件于該釋鎖位置。
37.如權(quán)利要求22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架體包含有一扶手及一推桿,該扶手包含一橫部及至少一連接于該橫部的側(cè)部,該第二腳管及該推桿與該扶手之側(cè)部樞接,該第一腳管固接于該扶手之側(cè)部。
38.如權(quán)利要求37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第一連接件、一第二連接件、及一第三連接件,該第一連接件分別與該推桿以及該第二連接件相樞接,該第二連接件分別樞接于該第二座管及該第二腳管,該第三連接件分別與該第二座管以及該第一連接件相樞接。
39.如權(quán)利要求37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第一連接件及一第二連接件,該第一連接件分別與該推桿以及該第二連接件相樞接,該第二連接件與該第二座管相固接,該第二連接件與該第二腳管相樞接。
40.如權(quán)利要求22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腳管的下端連接有一踏板及一前輪,而該第二腳管的下端連接有一后輪。
41.如權(quán)利要求28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二操作件及一彈簧,該第二操作件包含有一按壓部及一擋止部,該擋止部延伸于該按壓部的下側(cè),該彈簧的上端固接于該按壓部的下側(cè),該彈簧的下端抵接于該托架的內(nèi)部,該第二操作件具有一第三位置及一第四位置,當該第二操作件處于該第三位置時,該擋止部可阻止該第一端部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當該擋止部從該第三位置移動至該第四位置后,該第一端部可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
42.如權(quán)利要求22所述的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遮蔽布料套設于該架體上,該遮蔽布料覆蓋該第一操作件,該遮蔽布料具有一口袋,該口袋選擇地露出該第一操作件以供操作。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可收合嬰兒承載裝置,包括一架體、一固定件、一操作件、及一鎖定件,該架體包含有一第一腳管、一第一座管、一第二腳管、及一第二座管,該第一座管與該第一腳管相樞接,該第二座管與該第二腳管相樞接,當該架體展開時,該第一座管的一端及該第二座管的一端彼此對齊,該第一座管及該第二座管透過該固定件相互樞接,該操作件耦接于該鎖定件,該鎖定件具有一第一端部,而該第一端部具有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當該第一端部處于該第一位置時,可擋止該第一座管及該第二座管相對地旋轉(zhuǎn)以致于無法收合該架體,當該操作件驅(qū)使該第一端部從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時,可使得該第一座管及該第二座管相對地旋轉(zhuǎn)以收合該架體。
文檔編號B62B7/06GK102975757SQ20121028289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9月5日
發(fā)明者李建群, 曾海波 申請人:明門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