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單螺栓鉸鏈擺腰轉向四輪驅動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行走機械的4輪主動轉向、4輪驅動機構,不但適用于拖動牽引機 械,也特別適用于獨立進行越野爬山運輸貨物。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中小型拖拉機均采用2輪驅動方式,前2個車輪為轉向輪,后2個車輪 為驅動輪,2個驅動輪和2個轉向輪之間形狀相對差別很大,不但直徑相差懸殊,而且車輪 寬度差別也很大,主動車輪與被動車輪之間的結構尺寸嚴重比例失調(diào),使得重心靠近后端, 有時還要人為在前端加上配重,使得重心保持均衡,另外,驅動車輪沒有轉向功能,而轉向 車輪沒有驅動功能,不但影響了牽引能力,而且也影響了轉向性能,轉向小輪是限制其越野 工作能力的"瓶頸",該結構存在如下幾個缺點 1.窄而小的前輪在凸凹不平環(huán)境條件下不利于小輪的行走,跨越能力差。 2.窄而小的前輪在松軟地面環(huán)境條件下通過能力不好,容易陷入地面,控制方向
能力差,前進阻力大。 3.窄而小的前輪在泥濘濕滑地面環(huán)境條件下非常不利于控制方向,小輪遠離重心 不利于控制后面重心的方向。 4.沒有驅動能力的前輪被動行走通過能力差。 除了上面的缺點,拖拉機還需要拖車配合才能運輸貨物,增加沒有動力源的拖車 后其越野運輸貨物的能力還要變差,只有2輪驅動的4輪拖拉機再加上2輪或4輪拖車,驅 動輪的比例分別只占有1/3或1/4。如果中小型農(nóng)用拖拉機向越野吉普車那樣采用4輪驅 動方式,再能實現(xiàn)4輪主動轉向功能,制造成本要成倍提高,目前還不適合在經(jīng)濟相對落后 的廣大農(nóng)村推廣使用,今后隨著農(nóng)村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具有4輪主動轉向、4輪驅動的牽引 和運輸機械必將受到廣大農(nóng)民朋友的歡迎。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二輪拖動行走機械存在的上述缺點,提供一種制造成 本相對較低,同時具有牽引、越野、爬山運輸能力的單螺栓鉸鏈擺腰轉向四輪驅動機構。
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結合
如下
—種單螺栓鉸鏈擺腰轉向四輪驅動機構,主要由轉向系統(tǒng)、行駛系統(tǒng)和傳動系統(tǒng) 組成,所述的轉向系統(tǒng)包括活動平面鉸鏈機構和轉動機構,活動平面鉸鏈機構包括將整個 車架分為前框架l和后框架ll,前后框架1、11的一端分別焊接帶有銷軸螺栓孔的前后框架 鉸鋼板19、21,經(jīng)銷軸螺栓22穿過銷軸孔,并用螺母23將前后框架1、11連接在一起,該鉸 鏈為承載梁的連接點和前后框架1、11的轉向軸心;所述的轉動機構采用渦輪蝸桿機構或 液缸助力機構控制前后框架1、11繞銷軸螺栓22轉動;所述的行駛系統(tǒng)包括前后框架1、 11的另一端分別經(jīng)支架2、24、2'、24'、前后鋼板簧28、 15和前后驅動橋26、 16安裝有前后 車輪25U7 ;所述的傳動系統(tǒng)包括變速箱8輸出軸經(jīng)皮帶傳動機構或萬向節(jié)機構驅動前后
4差速器27、 18、前后驅動橋26、 16和前后車輪25、 17。 所述的渦輪蝸桿機構包括一套小渦輪蝸桿和一套大渦輪蝸桿,小蝸桿5、小蝸輪 37和大蝸桿33安裝在前框架1的橫梁29上,大蝸輪34安裝在后框架11上,小蝸輪37與 大蝸桿33同軸裝配,通過大蝸桿33驅動大蝸輪34和轉動小蝸桿5調(diào)節(jié)前后框架1、11之 間的轉向夾角a的大小。 所述的皮帶傳動機構包括變速箱8輸出皮帶輪6的旋轉中心布置在銷軸螺栓22 的軸線上,經(jīng)前后皮帶4、 12分別驅動前后皮帶輪3、13、前后差速器27、18、前后驅動橋26、 16和前后車輪25、 17。 所述的輸出皮帶輪6布置在鉸鏈銷軸的上方或下方,布置在鉸鏈銷軸下方時,前 后差速器27、18的上部分別伸入到前后帶輪3、13的內(nèi)部,銷軸螺栓22為空心結構,空心軸 的內(nèi)半徑為r2,外半徑為r3,變速箱8輸出軸經(jīng)立軸套管38穿過空心軸內(nèi)孔,再經(jīng)前后皮 帶4、 12分別驅動前后皮帶輪3、 13,同方向以角速度w3旋轉,然后再分別經(jīng)前后差速器27、 18驅動前后車輪25、 17以角速度w4旋轉;前后驅動橋26、 16分別與輸出皮帶輪6軸線之 間的距離應滿足Sl > R+R2、 S2 > R+R2。 所述的變速箱8輸出軸經(jīng)立軸套管38'連接分動器41,分動器41布置在鉸鏈銷軸 的下方,銷軸螺栓22為空心結構,空心軸的內(nèi)半徑為r2,外半徑為r3,變速箱8輸出軸經(jīng)立 軸套管38'穿過空心銷軸孔布置在鉸鏈的下方,分動器41分別經(jīng)前萬向節(jié)40' 、39'和后萬 向節(jié)40、39驅動前后差速器27、 18和前后車輪25、 17。 采用立軸套管銷孔外布置萬向節(jié)驅動方式,所述的變速箱8輸出軸經(jīng)立軸套管 38'連接分動器41,分動器41布置在框架的下方,分別經(jīng)前萬向節(jié)40'、39'和后萬向節(jié)40、 39驅動前后差速器27、18和前后車輪25、17 ;立軸套管38'布置在以rl為半徑鉸鏈活動平 面的外部,變速箱8輸出軸離開了鉸鏈接觸活動平面,采用以r為半徑的實心銷軸結構,前 后車輪25、 17前進的角速度是w8。 用萬向節(jié)40"、39"代替立軸套管38',變速箱8'輸出軸進一步遠離鉸鏈接觸活動 平面,布置在前差速器27的上方,變速箱8'輸出軸平行于鉸鏈活動平面,前后車輪25、 17 前進的角速度是wl0,采用液缸42助力機構分別連接在前、后框架l、ll之間,實現(xiàn)轉向夾角 a的改變。 本發(fā)明的上述技術方案具有特征 1、車架分為前框架1和后框架ll,兩框架之間采用銷軸螺栓22與螺母23連接, 構成鉸鏈承載梁,該鉸鏈只允許繞銷軸螺栓22轉動的自由度存在,不允許其它所有自由度 存在,銷軸螺栓22可以分為實心軸和空心軸,實心軸半徑為r,空心軸的內(nèi)半徑為r2,外半 徑為r3,鉸鏈接觸活動平面外半徑為rl ;該鉸鏈也是前后框架1、 11之間的相對擺動轉向軸 心,通過蝸輪蝸桿34、33或液缸42改變轉向夾角a ;發(fā)動機7動力傳遞到前后車輪25、 17的 方式分為兩個路徑,一是穿過以r2為半徑的空心軸孔,另一種是在鉸鏈半徑rl以外的位置 傳遞。 2、經(jīng)銷軸螺栓22和螺母23把前后框架1、11連接在一起,構成了承載梁連接點和 轉向軸心,當機構處于水平靜止時,銷軸螺栓22只承受沿著軸線的拉力,只要在銷軸螺栓 22軸線處有重力存在,銷軸螺栓22就永遠承受沿著軸線的拉力,而在進行牽引或轉向過程 中還會增加對銷軸螺栓22的剪切力。
3、發(fā)動機7動力在經(jīng)以r2為半徑的空心軸孔內(nèi)傳遞時,變速箱8輸出軸垂直于鉸 鏈接觸活動平面,其中驅動輸出皮帶輪6的旋轉中心和銷軸螺栓22的軸線重合,前后皮帶 輪3、 13和輸出皮帶輪6可以布置在銷軸螺栓22的上方,也可以布置在銷軸螺栓22的下方; 在經(jīng)立軸套管38'連接分動器41時,其立軸套管38'軸線和銷軸螺栓22的軸線可以重合, 也可以不重合;軸線距離應滿足關系式,SI = S2 > R+R2,也可以Sl - S2。
4、發(fā)動機7動力在經(jīng)以rl為半徑的鉸鏈平面以外位置傳遞時,變速箱8輸出軸垂 直于鉸鏈接觸活動平面,經(jīng)立軸套管38'連接分動器41 ;而變速箱8'輸出軸為水平軸方式, 采用萬向節(jié)39 "、 40 "連接分動器41',然后都分別經(jīng)萬向節(jié)40' 、 39'、萬向節(jié)40 、 39 、前后差 速器27、 18驅動前后車輪25、 17。 5、框架1上連接有橫梁29,橫梁29上安裝有小蝸桿5、小蝸輪37、大蝸桿33 ;經(jīng)大 蝸桿33驅動連接在后框架11上的大蝸輪34,通過轉動小蝸桿5改變前后框架1、 11之間的 轉向夾角a ;也可以用液缸42連接在前后框架1、11之間,實現(xiàn)夾角a的改變。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用比較簡單的方法結構實現(xiàn)了 4輪驅動方式、4輪主動轉向功能。它可以直接作 為牽引機械使用,當該機構被直接安裝上貨箱時就可以作為越野運輸車使用。該機構采用 驅動橋代替復雜的轉向驅動橋,用一個平面鉸鏈同時實現(xiàn)車架承載梁的連接和轉向功能, 可用簡單的皮帶傳動代替復雜的滑動萬向節(jié)傳動,因此,制造成本相對較低,有利于推廣應 用。
圖-1皮帶輪鉸鏈上面布置驅動主視圖;
圖-2皮帶輪鉸鏈上面布置驅動俯視圖;
圖-3皮帶輪鉸鏈上面布置驅動側視圖;
圖-4皮帶輪鉸鏈下面布置驅動主視圖;
圖-5皮帶輪鉸鏈下面布置驅動俯視圖;
圖-6皮帶輪鉸鏈下面布置驅動側視圖;
圖-7立軸套管銷孔內(nèi)布置萬向節(jié)驅動主視圖;
圖-8立軸套管銷孔內(nèi)布置萬向節(jié)驅動俯視圖;
圖-9立軸套管銷孔內(nèi)布置萬向節(jié)驅動側視圖;
圖-10立軸套管銷孔外布置萬向節(jié)驅動主視圖;
圖-11立軸套管銷孔外布置萬向節(jié)驅動俯視圖;
圖-12立軸套管銷孔外布置萬向節(jié)驅動側視圖;
圖-13鉸鏈轉向全萬向節(jié)驅動主視圖;
圖-14鉸鏈轉向全萬向節(jié)驅動俯視圖;
圖-15鉸鏈轉向全萬向節(jié)驅動側視圖。 圖中l(wèi)-前框架2-固定支架3-前皮帶輪4-前皮帶5-小蝸桿6-輸出皮帶輪 7-發(fā)動機8、8'-變速箱9-支撐膠墊10-變速箱支架11-后框架12-后皮帶13-后皮帶 輪14-限位膠墊15-后鋼板簧16-后驅動橋17-后車輪18-后差速器19-前框架鉸鋼 板20-減磨墊/軸承21-后框架鉸鋼板22-銷軸螺栓23-銷軸螺母24-活動支架25-前車輪26-前驅動橋27-前差速器28-前鋼板簧29-橫梁30-前鉸橫梁31-發(fā)動機支撐 膠墊32-前端梁33-大蝸桿34-大蝸輪35-后鉸橫梁36-后端梁37-小蝸輪38、38'-立 軸套管39、39'、39"-萬向節(jié)40、40'、40"-滑動萬向節(jié)41-分動器42-液缸43-開銷孔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所示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內(nèi)容及其工作過程。
實施例1 本實施例為皮帶輪鉸鏈上面布置驅動方式,結合圖_1、2、3說明如下
前框架1和后框架11的一端分別焊接帶有銷軸螺栓孔的前后框架鉸鋼板19、21, 用銷軸螺栓22穿過前后框架鉸鋼板19、21的銷軸螺栓孔,用銷軸螺母23把前后框架1、11 連接在一起,前后框架鉸鋼板19、21之間安裝有減磨墊或軸承20,銷軸螺栓22與前后框架 鉸鋼板19、21銷軸孔螺栓之間也可以安裝有減磨墊或軸承,再用開口銷43或鎖片固定銷軸 螺栓22和螺母23之間的相對位置,構成平面活動鉸鏈,該銷軸螺栓22為實心結構,半徑為 r,鉸鏈接觸活動平面外半徑為rl,該鉸鏈不限制前后框架1、11繞銷軸螺栓22轉動的自由 度,限制其它所有自由度,該鉸鏈作為承載梁的連接點和前后框架1、11的轉向軸心,當機 構處于水平面靜止時,銷軸螺栓22只承受沿著軸線的拉力,只要在銷軸螺栓22軸線處有重 力存在,銷軸螺栓22就永遠承受沿著軸線的拉力,而當進行牽引或轉向時還會增加對銷軸 螺栓22的剪切力。 前后框架1、11的另一端分別安裝有固定支架2、2'、活動支架24、24'、前后鋼板 簧28、15、前后驅動橋26、16,構成了可以繞銷軸螺栓22擺動的整個車架和懸架,當前后框 架1、 11繞銷軸螺栓22相對轉動時,框架分別帶動前后驅動橋26、 16進行擺動,使前后車輪 25、 17的旋轉平面之間產(chǎn)生夾角a,實現(xiàn)4輪主動轉向功能。 依靠蝸輪、蝸桿機構控制轉向,框架1上連接有橫梁29,橫梁29上安裝有小蝸桿 5、小蝸輪37、大蝸桿33,通過大蝸桿33驅動連接在后框架11上的大蝸輪34,轉動小蝸桿5 就能調(diào)節(jié)前后框架1、11之間的轉向夾角a的大??;也可以換成其它助力機構代替蝸輪、蝸 桿機構實現(xiàn)夾角a的改變。 發(fā)動機7動力經(jīng)變速箱8輸出到皮帶輪6,變速箱8輸出軸垂直于鉸鏈活動平面, 輸出皮帶輪6布置在鉸鏈銷軸的上方,再經(jīng)前后皮帶4、 12分別驅動前后皮帶輪3、 13,同方 向以角速度wl旋轉,然后再經(jīng)前后差速器27、 18分別驅動前后車輪25、 17以角速度w2旋 轉,實現(xiàn)4輪驅動方式。 輸出皮帶輪6的軸線布置在銷軸螺栓22的軸線上,兩軸線重合的目的是保證在前 后架1、11相對轉動時,不改變前后皮帶輪3、 13分別與輸出皮帶輪6軸線之間的距離,即 當前后框架1、11之間的轉向角a改變時,Sl和S2始終保持不變,Sl和S2之間可以滿足 Sl = S2、也可以Sl ^ S2,但必須Sl > R+R1、S2 > R+R1。 前后鋼板簧28、15在垂直方向受重力而變形時,前后鋼板簧28、15分別繞固定支 架2、2'轉動,S1和S2在水平方向的距離要分別產(chǎn)生變化量AS1和AS2;同時主動輸出皮 帶輪6的旋轉平面分別與被動前后皮帶輪3、13旋轉平面之間在垂直方向的距離也要分別 產(chǎn)生變化量AH1和AH2,采用皮帶輪傳動必須控制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距離變化量,因 此,安裝有限位膠墊14控制前后皮帶輪3、13在垂直方向的變化量AH1和AH2,也可以提高前后鋼板簧28、15剛度減少變化量AH1和AH2,甚至還可以去掉前后鋼板簧28、15,用 支架2、24、2'、24'直接連接前后驅動橋26、16,消除變化量AH1和AH2;當輸出皮帶輪6 分別和前后皮帶輪3、13之間有變化量AH1和AH2時,可采用前后皮帶輪3、13和輸出皮 帶輪6邊緣槽的開口寬度一定要大于前后皮帶4、 12的寬邊寬度的方法,保證把皮帶始終控 制在輪槽之內(nèi);當產(chǎn)生變化量AS1和AS2時,可以通過前后皮帶4、12的彈性來補償,也可 以通過支撐膠墊9、31、31'在前后方向適當調(diào)解輸出皮帶輪6的位移來補償,還可以通過前 后鋼板簧28、 15分別繞各自的固定支架2、2'的彈性變形來補償。
實施例2 本實施例為皮帶輪鉸鏈下面布置驅動方式,結合圖_4、5、6說明如下
本實施例和實施例1的區(qū)別僅在于輸出皮帶輪6布置在銷軸螺栓22鉸鏈的下 方,為降低垂直方向高度,前后差速器27、 18的上部分分別伸入到前后皮帶輪3、 13的內(nèi)部, 銷軸螺栓22為空心結構,空心軸的內(nèi)半徑為r2,外半徑為r3,變速箱8輸出軸經(jīng)立軸套管 38穿過空心軸內(nèi)孔,再經(jīng)前后皮帶4、 12分別驅動前后皮帶輪3、 13,同方向以角速度w3旋 轉,然后再分別經(jīng)前后差速器27、 18驅動前后車輪25、 17以角速度w4旋轉,實現(xiàn)4輪驅動方 式;前后驅動橋26、 16分別與輸出皮帶輪6軸線之間的距離應滿足Sl > R+R2、S2 > R+R2。
實施例3 本實施例為立軸套管銷孔內(nèi)布置萬向節(jié)驅動方式,結合圖_7、8、9說明如下
本實施例和實施例1的區(qū)別在于變速箱8輸出軸經(jīng)立軸套管38'連接分動器41, 分動器41布置在鉸鏈銷軸的下方,銷軸螺栓22為空心結構,空心軸的內(nèi)半徑為r2,外半徑 為r3,變速箱8輸出軸經(jīng)立軸套管38'穿過空心銷軸螺栓22孔布置在鉸鏈的下方,分動器 41分別經(jīng)前萬向節(jié)40' 、39'和后萬向節(jié)40、39驅動前后差速器27、 18和前后車輪25、 17, 由于前后差速器27、 18之間布置方向相反,而經(jīng)分動器41驅動的前萬向節(jié)40' 、39'與后萬 向節(jié)40、39之間的方向恰好也相反,其角速度都是w5,使前后車輪25、17的前進方向相同, 角速度都是w6。 Sl和S2之間可以滿足S1 = S2、也可以SI ^ S2。
實施例4 本實施例為立軸套管銷孔外布置萬向節(jié)驅動方式,結合圖_10、11、12說明如下
本實施例和實施例3的區(qū)別僅在于立軸套管38'布置在以rl為半徑鉸鏈活動平 面的外部,變速箱8輸出軸離開了鉸鏈接觸活動平面,采用以r為半徑的實心銷軸結構,前 后車輪25、 17前進的角速度是w8。
實施例5 本實施例為鉸鏈轉向全萬向節(jié)驅動方式,結合圖-13、 14、 15說明如下 本實施例和實施例4的區(qū)別僅僅在于用萬向節(jié)40"、39"代替立軸套管38',變速
箱8'輸出軸進一步遠離鉸鏈接觸活動平面,布置在前差速器27的上方,變速箱8輸出軸平
行于鉸鏈活動平面,前后車輪25、17前進的角速度是wl0,采用液缸42助力機構分別連接在
前后框架1、11之間,實現(xiàn)轉向夾角a的改變。
權利要求
一種單螺栓鉸鏈擺腰轉向四輪驅動機構,主要由轉向系統(tǒng)、行駛系統(tǒng)和傳動系統(tǒng)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向系統(tǒng)包括活動平面鉸鏈機構和轉動機構,活動平面鉸鏈機構包括將整個車架分為前框架(1)和后框架(11),前后框架(1、11)的一端分別焊接帶有銷軸螺栓孔的前后框架鉸鋼板(19、21),經(jīng)銷軸螺栓(22)穿過銷軸孔,并用螺母(23)將前后框架(1、11)連接在一起,該鉸鏈為承載梁的連接點和前后框架(1、11)的轉向軸心;所述的轉動機構采用渦輪蝸桿機構或液缸助力機構控制前后框架(1、11)繞銷軸螺栓(22)轉動;所述的行駛系統(tǒng)包括前后框架(1、11)的另一端分別經(jīng)支架(2、24、2’、24’)、前后鋼板簧(28、15)和前后驅動橋(26、16)安裝有前后車輪(25、17);所述的傳動系統(tǒng)包括變速箱(8)輸出軸經(jīng)皮帶傳動機構或萬向節(jié)傳動機構驅動前后差速器(27、18)、前后驅動橋(26、16)和前后車輪(25、17)。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螺栓鉸鏈擺腰轉向四輪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前、后框架1、11依靠銷軸螺栓22和螺母23連接在一起,構成了承載梁連接點和轉向軸 心,當機構處于水平靜止時,只要在銷軸螺栓22軸線處有重力存在,銷軸螺栓22就永遠承 受沿著軸線的拉力,而在進行牽引或轉向過程中還會增加對銷軸螺栓22的剪切力,銷軸螺 栓22和鉸鏈的摩擦表面采用減磨軸承。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螺栓鉸鏈擺腰轉向四輪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渦輪蝸桿機構包括一套小渦輪蝸桿和一套大渦輪蝸桿,小蝸桿(5)、小蝸輪(37)和大蝸 桿(33)安裝在前框架(1)的橫梁(29)上,大蝸輪(34)安裝在后框架(11)上,小蝸輪(37) 與大蝸桿(33)同軸裝配,通過大蝸桿(33)驅動大蝸輪(34)和轉動小蝸桿(5)調(diào)節(jié)前后框 架(1、11)之間的轉向夾角a的大小。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螺栓鉸鏈擺腰轉向四輪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皮帶傳動機構包括變速箱(8)輸出皮帶輪(6)的旋轉中心布置在銷軸螺栓(22)的軸線 上,經(jīng)前后皮帶(4、 12)分別驅動前后皮帶輪(3、13)、前后差速器(27、18)、前后驅動橋(26、 16)和前后車輪(25、 17)。
5.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單螺栓鉸鏈擺腰轉向四輪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輸出皮帶輪(6)布置在鉸鏈銷軸螺栓(22)的上方或下方,布置在鉸鏈銷軸螺栓(22)下 方時,前后差速器(27、18)的上部分別伸入到前后帶輪(3、13)的內(nèi)部,銷軸螺栓(22)為空 心結構,空心軸孔的內(nèi)半徑為r2,外半徑為r3,變速箱(8)輸出軸經(jīng)立軸套管(38)穿過空 心軸內(nèi)孔,再經(jīng)前后皮帶(4、12)分別驅動前后皮帶輪(3、13),同方向以角速度w3旋轉,然 后再分別經(jīng)前后差速器(27、 18)驅動前后車輪(25、 17)以角速度w4旋轉;前后驅動橋(26、 16)分別與輸出皮帶輪(6)軸線之間的距離應滿足SI > R+R2、S2 > R+R2。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螺栓鉸鏈擺腰轉向四輪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變速箱(8)輸出軸經(jīng)立軸套管(38')連接分動器(41),分動器(41)布置在鉸鏈銷軸螺 栓(22)的下方,銷軸螺栓(22)為空心結構,空心軸的內(nèi)半徑為r2,外半徑為r3,變速箱(8) 輸出軸經(jīng)立軸套管(38')穿過空心銷軸孔布置在鉸鏈的下方,分動器(41)分別經(jīng)前萬向節(jié) (40'、39')和后萬向節(jié)(40、39)驅動前后差速器(27、 18)和前后車輪(25、 17)。
7.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螺栓鉸鏈擺腰轉向四輪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傳動系統(tǒng)采用立軸套管銷孔外布置萬向節(jié)驅動方式,所述的變速箱(8)輸出軸經(jīng)立軸套 管(38')連接分動器(41),分動器(41)布置在框架的下方,分別經(jīng)前萬向節(jié)(40'、39')和后萬向節(jié)(40、39)驅動前后差速器(27、18)和前后車輪(25、17);立軸套管(38')布置在 以rl為半徑鉸鏈活動平面的外部,變速箱(8)輸出軸離開了鉸鏈接觸活動平面,采用以r 為半徑的實心銷軸結構,前后車輪(25、 17)前進的角速度是w8。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單鉸鏈螺栓擺腰轉向四輪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用萬 向節(jié)(40"、39")代替立軸套管(38'),變速箱(8')輸出軸進一步遠離鉸鏈接觸活動平面, 布置在前差速器(27)的上方,變速箱(8')輸出軸平行于鉸鏈活動平面,前后車輪(25、17) 前進的角速度是wlO,采用液缸(42)助力機構分別連接在前后框架(1、11)之間,實現(xiàn)轉向 夾角a的改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單螺栓鉸鏈擺腰轉向四輪驅動機構。適用于拖動牽引機械和獨立進行越野爬山運輸貨物。該機構主要由轉向系統(tǒng)、行駛系統(tǒng)和傳動系統(tǒng)組成,其中轉向系統(tǒng)包括活動平面鉸鏈機構和轉動機構,將整個車架分為前框架和后框架,前后框架的一端分別焊接帶有銷軸螺栓孔的前后框架鉸鋼板,經(jīng)銷軸螺栓穿過銷軸孔,并用螺母將前后框架連接在一起,該鉸鏈為承載梁的連接點和前后框架的轉向軸心;轉動機構采用渦輪蝸桿機構或液缸助力機構控制前后框架繞銷軸螺栓轉動;行駛系統(tǒng)包括前后框架的另一端分別經(jīng)支架、鋼板簧和橋安裝有車輪;傳動系統(tǒng)包括變速箱輸出軸經(jīng)皮帶傳動機構或萬向節(jié)傳動機構驅動前后差速器、前后驅動橋和車輪。
文檔編號B62D5/00GK101722845SQ200910217848
公開日2010年6月9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1月12日
發(fā)明者方顯忠 申請人:方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