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助力與減振功能合一的液壓動力轉向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汽車轉向系統(tǒng)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車輛的液壓 動力轉向裝置。
背景技術:
典型的車輛用液壓動力轉向系統(tǒng)由轉向操縱機構、液壓動力轉向 機構和轉向傳動機構三部分構成。轉向操縱機構由轉向盤及轉向軸等 組成。轉向傳動機構由搖臂和橫、直拉桿及球接頭等一系列桿件組成。 液壓動力轉向機構由油罐、液壓泵、分配閥、動力缸、轉向器和用于 連接油罐與液壓泵、液壓泵與分配閥、分配閥與動力缸以及動力缸與 油罐之間的管路等組成。其中動力缸的主要功能是助力。其結構是由 動力缸殼體、活塞和活塞桿等組成。
汽車在不平路面上行駛時,難免轉向輪與路面上的不平物體發(fā)生 碰撞,使轉向輪繞主銷振動,并帶動動力缸中的活塞振動。振動最終 經(jīng)過轉向系統(tǒng)能傳遞到轉向盤。這不僅影響安全駕駛和駕駛員的人身 安全,還破壞了汽車的操縱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雖然振動也能使分配闊 在反向接通時產(chǎn)生阻尼,但所產(chǎn)生的阻尼并不大,不能滿足使用要求, 所以常行駛在壞路面或對操縱穩(wěn)定性要求高的汽車,其轉向系統(tǒng)安置 有轉向減振器。轉向減振器的主要功能是衰減來自轉向輪的振動。其 結構也是由類似的缸體、活塞和活塞桿等組成,但在活塞上做有能生 成阻尼作用的孔,孔內裝有具備開啟或關閉功能的兩個相互安裝方向 相反的單向閥。如上所述傳統(tǒng)的轉向系統(tǒng)設計安裝了兩個基本相似的結構,為的 是完成助力和減振兩項功能,這使轉向系統(tǒng)占用了過多的汽車前部本 已十分緊張的空間,這不僅導致轉向減振器在汽車上布置和安裝困 難,同時結構也不緊湊。除此之外設置了轉向減振器,還影響了轉向 傳動機構各部件的運動協(xié)調性。轉向減振器的缸體一般用薄壁鋼管制 造,當它置放在汽車下方時, 一旦受到強度稍大些的磕碰容易損壞。
發(fā)明內容
針對上述背景技術所描述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既具有減振 功能又具有助力功能的液壓動力轉向裝置。
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助力和減振功能合一的液壓動 力轉向裝置,包括控制器,轉向傳動機構,轉向操縱機構和動力轉向 機構,動力轉向機構包括動力缸,活塞,齒條軸,蓋板軸,電機;活
塞左右兩側面上分別設有一個單向閥,兩個單向閥安裝方向相反,且
活塞設置在齒條軸上,位于動力缸內;活塞一側的齒條軸外部套有空 心的蓋板軸,蓋板軸在齒條軸上可作軸向移動,蓋板軸上裝設有蓋板; 電機與蓋板軸之間設有傳動機構。
本發(fā)明的助力和減振功能合一的液壓動力轉向裝置的電機與蓋 板軸之間的傳動機構包括安裝在電機芯部的環(huán)套和鋼球;環(huán)套上設有 內滾道,蓋板軸上設有螺旋滾道,鋼球安置在內滾道與螺旋滾道所形 成的管狀空間內。
本發(fā)明的助力和減振功能合一的液壓動力轉向裝置的轉向傳動 機構上設置有用來采集轉向輪機械振動信號的傳感器,轉向操縱機構上設置有用來采集轉向盤轉動信號的傳感器,上述兩個傳感器與控制 器相連。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 本發(fā)明在保證助力與減振功能不變的情況下,簡化了原有的 重復結構。
(2) 安裝使用本發(fā)明動力缸,能使轉向系統(tǒng)的減振效果獲得明顯 改善,提高汽車的操縱穩(wěn)定性和行駛安全性。
(3) 本發(fā)明同時具有助力與減振功能,同時可根據(jù)工作需要實現(xiàn) 功能之間的自動切換,具有功能可控性。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中的動力缸在助力工作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中的動力缸在減振工作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中的動力缸在助力工作狀態(tài)時蓋板與活塞孔之間的位
置關系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
如圖所示,本發(fā)明一種助力與減振功能合一的液壓動力轉向裝
置,包括控制器3,轉向傳動機構ll,轉向操縱機構7和動力轉向機 構,動力轉向機構包括動力缸4,活塞15,齒條軸17,蓋板軸12, 電機2,轉向器8,油罐9,液壓泵IO,分配閥5:活塞15設置在齒 條軸17上,且位于動力缸4內;活塞15上做有兩個對稱布置的通孔 19,通孔19內設有單向閥。單向閥16-1設在活塞15右側面上,單向閥16-2設在活塞15的左側面上,且單向閥16-1和單向閥16-2的 安裝方向相反,以保證在一只閥打開時另一只閥處于關閉狀態(tài)。位于 活塞15左側的齒條軸17部分的外圍,套設有空心的蓋板軸12,蓋 板軸12在齒條軸17上可作軸向移動。蓋板軸12 —端設有與蓋板軸 12成一體結構的蓋板14。電機2芯部設有環(huán)套,環(huán)套上設有內滾道, 蓋板軸12上設有螺旋滾道,鋼球18設置在內滾道與螺旋滾道所形成 的管狀空間內,實現(xiàn)三者的互相連接。
車輪內側的轉向傳動機構11上設置傳感器1,用來將采集到的 轉向輪機械振動信號轉變?yōu)殡娦盘?,并輸往控制?。轉向操縱機構 7的轉向盤下方的轉向軸上設置有傳感器2,用來將采集到的轉向盤 轉動信號轉變?yōu)殡娦盘栞斖刂破? 。
本發(fā)明的工作過程如下
動力缸處于減振狀態(tài)時的工作過程在轉向輪產(chǎn)生振動的時候, 傳感器1將采集到的此信號輸往圖1中的控制器3。經(jīng)過控制器3進 行邏輯分析與運算后,控制器向電機2發(fā)出工作指令,于是電機2轉 動,并帶動圖3上的蓋板軸12和與其固定連接的蓋板14 一起移動。 因蓋板軸12與電機2之間是經(jīng)鋼球18和螺旋滾道連接,所以蓋板軸 要向圖3的左側作軸向移動,使活塞上的兩個單向閥16露出,同時 蓋板離開活塞,直至到不能影響活塞振動時所需要的空間位置為止。 其間所消耗的能量耒自于蓄電池。之后動力缸進入減振工作狀態(tài)。在 振動期間動力缸左右兩腔中的液體,將不斷地變換著通過活塞15上 的兩個孔和單向閥,所產(chǎn)生的阻尼使轉向輪的振動迅速衰減下來。在振動期間受活塞15往復移動的影響,左右兩腔體積要不斷變化。體
積減少的一腔要排出一部分油液,如圖3所示當振動使活塞15向左 移動時,左腔體積要減少,被排擠的液體一方面經(jīng)活塞15上的孔流 入右腔,也有一部分經(jīng)動力缸殼體左邊的管道流向分配閥最終回流到 油罐。而體積增大的一腔要補充一部分油液,這些油液有來自經(jīng)活塞 15上的孔流進右腔的也有經(jīng)動力缸殼體右邊的管道流入的。
振動完結,圖1中的傳感器1采集不到振動信號,于是控制器再 次發(fā)出指令使電機2反向運動到蓋住并關閉活塞15上的孔為止,即 恢復到準備助力或再次執(zhí)行減振的工作狀態(tài)。
動力缸處于助力時的工作過程在駕駛員轉動轉向盤的同時,傳 感器2將采集到的此信號輸往控制器3,若此刻蓋板14與活塞15之 間存在間隙,控制器將向電機2發(fā)出工作指令使電機轉動并通過蓋 板軸12和蓋板14的移動消除活塞15與蓋板14之間的間隙,蓋住并 關閉活塞上的孔19。至此多功能動力缸完成了助力前的準備工作, 即蓋板與活塞已形成狀如一個普通活塞的整體,所以此刻的多功能動 力缸與動力轉向系統(tǒng)已經(jīng)進入的工作狀態(tài)與普通典型的動力缸和動 力轉向系統(tǒng)沒有區(qū)別。
如附圖2右側油腔實線箭頭所示當多功能動力缸右腔的進油增 多壓力增加的時候,位于圖2活塞15下方的閥將因蓋板14的遮擋不 能開啟,而位于活塞15上方的閥會因油壓對閥頂部施壓而關閉,所 以左右兩腔相互隔絕,不會影響助力工作正常進行。
如附圖2虛線箭頭所示當多功能動力缸左側的油腔進油增多壓力增加的時候,位于活塞15下方的閥將因油壓對蓋板14施壓同時又 被蓋板14遮擋而不能開啟。而位于活塞15上方的閥,也因蓋板14 遮擋住閥孔,閥孔不會受到油壓作用,所以也不會打開,因此左右兩 腔相互隔絕,不會影響助力工作的進行。
如圖2所示當動力缸右腔壓力增加時,右腔內的油液推壓活塞 15及與之緊靠在一起的蓋板14向左移動,此刻作用在活塞上的推力 傳遞到齒條軸17,再經(jīng)過轉向傳動機構去克服產(chǎn)生在轉向輪與地面 之間的阻力,完成助力功能。反之當動力缸左腔壓力增加時,完成助 力功能的工作原理與上述完全相同。
權利要求
1. 一種助力和減振功能合一的液壓動力轉向裝置,包括控制器,轉向傳動機構,轉向操縱機構和動力轉向機構,其特征在于動力轉向機構包括動力缸,活塞,齒條軸,蓋板軸,電機;活塞左右兩側面上分別設有一個單向閥,兩個單向閥安裝方向相反,且活塞設置在齒條軸上,位于動力缸內;活塞一側的齒條軸外部套有空心的蓋板軸,蓋板軸在齒條軸上可作軸向移動,蓋板軸上裝設有蓋板;電機與蓋板軸之間設有傳動機構。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和減振功能合一的液壓動力轉向裝 置,其特征在于電機與蓋板軸之間的傳動機構包括安裝在電機芯部 的環(huán)套和鋼球;環(huán)套上設有內滾道,蓋板軸上設有螺旋滾道,鋼球安 置在內滾道與螺旋滾道所形成的管狀空間內。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助力和減振功能合一的液壓動力轉 向裝置,其特征在于轉向傳動機構上設置有用來采集轉向輪機械振 動信號的傳感器,轉向操縱機構上設置有用來采集轉向盤轉動信號的 傳感器,上述兩個傳感器與控制器相連。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助力和減振功能合一的液壓動力轉向裝置,包括控制器,轉向傳動機構,轉向操縱機構和動力轉向機構,動力轉向機構包括動力缸,活塞,齒條軸,蓋板軸,電機;活塞左右兩側面上分別設有一個單向閥,兩個單向閥安裝方向相反,且活塞設置在齒條軸上,位于動力缸內;活塞一側的齒條軸外部套有空心的蓋板軸,蓋板軸在齒條軸上可作軸向移動,蓋板軸上裝設有蓋板;電機與蓋板軸之間設有傳動機構。本發(fā)明具有結構簡單,同時具有助力和減振功能的優(yōu)點。
文檔編號B62D5/06GK101289097SQ20081006165
公開日2008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08年5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5月21日
發(fā)明者瓏 周, 施國標, 王望予, 胡永林 申請人:杭州世寶汽車方向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