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機動兩輪車的支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這樣一種機動兩輪車,即,在由引擎和后輪與其輸出軸相連結的變速器所構成的動力單元的前部形成有左右一對的懸架臂,這些懸架臂通過水平樞軸能夠轉動地連結在車體框架上,在該車體框架與動力單元之間安裝有對該單元的上下擺動進行緩沖的減震器的機動兩輪車,特別是,對用來使車體能夠立住的支架安裝在動力單元上的機動兩輪車中的支架裝置的改進。
背景技術:
對于機動兩輪車,將支架安裝在動力單元上的做法例如在特開平5-246359號公報中已經(jīng)公開,系公知技術。
將支架安裝在動力單元上時例如可以與引擎的曲柄箱一起一體成形出對支架進行支持的支架支持凸緣,與將支架支持凸緣焊接在車體框架上的做法相比,有利于降低成本。但是,支架安裝到動力單元上之后,支架的重量將使減震器的載荷增加,即彈簧載荷增加。因此,人們非常希望安裝在動力單元上的支架其重量要輕。
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現(xiàn)狀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種支架的重量盡可能輕且能夠簡單地安裝在動力單元上的機動兩輪車的支架裝置。
發(fā)明內容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為一種下述機動兩輪車中的支架裝置,即,在由引擎以及后輪與其輸出軸相連結的變速器所構成的動力單元的箱殼的前部形成有左右一對的懸架臂,這些懸架臂經(jīng)由水平樞軸可轉動地連結在車體框架上,在該車體框架與動力單元之間安裝有對該單元的上下擺動進行緩沖的減震器的機動兩輪車中的支架裝置,其第1特征是,在左右一對的所述懸架臂的根部,一體地形成以比這些懸架臂的支持在所述樞軸上的一對軸承部的間隔窄的間隔并列的左右一對支架支持凸緣,通過支軸將支架連結在這些支架支持凸緣上使之能夠在豎立位置與回收位置之間轉動。
所述箱殼及樞軸分別對應于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曲柄箱箱殼10及第2樞軸15。
根據(jù)該第1特征,通過將左右的懸架臂,在動力單元的箱殼上與之成一體形成并使支持在樞軸上的左右兩個軸承部的間隔盡可能大,可提高樞軸對動力單元的支持剛性,使動力單元始終保持穩(wěn)定的上下擺動姿勢,給人以舒適的乘坐感覺。此外,在上述兩個懸架臂上,一體地形成經(jīng)由支軸對支架進行支持的左右一對支架支持凸緣,因此,不需要特意在箱殼上做出支架支持凸緣,可使箱殼的形狀變得簡單,進而使其鑄造變得容易,有利于降低成本。特別是,左右支架支持凸緣是在左右懸架臂的剛性較大的根部以比兩個軸承部的間隔窄的間隔并列形成的,因此,可將軸支承在這些支架支持凸緣上的支架的根部的寬度做得較窄,可減輕支架的重量。因此,可減輕減震器所承受的負荷,有助于提高乘坐舒適度。
此外,本發(fā)明的第2特征是,在第1特征的基礎上,支持在所述支軸上的支架的襯套配置在一對支架支持凸緣之間。
根據(jù)該第2特征,通過在左右兩個支架支持凸緣之間配置支架的襯套,使得能夠使用較短的襯套,不僅能夠進一步減輕支架的重量,而且襯套在兩個支架支持凸緣之間的定位變得容易,將支架組裝到兩個支架支持凸緣上的組裝性得到改善。
再有,本發(fā)明的第3特征是,在第1或第2特征的基礎上,在支架上設置有將所述襯套與左右支持腳之間連結起來的增強板,在所述懸架臂上形成有與該增強板相抵接而對支架的豎立位置進行限制的豎立位止擋。
根據(jù)該第3特征,將襯套與支持腳之間連結起來的增強板兼起著對支架的豎立位置進行限制的止擋板的作用,有利于簡化支架的結構。
再有,本發(fā)明的第4特征是,在第1~第3特征之任一特征的基礎上,左右的所述懸架臂形成二者的間隔從所述軸承部向根部變窄地俯視時呈約“八”字形。
根據(jù)該第4特征,左右的懸架臂通過與樞軸相連結,彼此在橫向上的剛性得到提高,并且,在兩個懸架臂的間隔變窄的根部形成左右的支架支持凸緣,因此,支架的重量得以減輕并且具有堅固的支持能力。
如上所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1特征,在下述機動兩輪車中,即,在由引擎以及后輪與其輸出軸相連結的變速器所構成的動力單元的箱殼的前部形成有左右一對的懸架臂,這些懸架臂經(jīng)由水平樞軸可轉動地連結在車體框架上,在該車體框架與動力單元之間安裝有對該單元的上下擺動進行緩沖的減震器的機動兩輪車中,在左右一對的所述懸架臂的根部,一體地形成以比這些懸架臂的支持在所述樞軸上的一對軸承部的間隔窄的間隔并列的左右一對支架支持凸緣,通過支軸將支架連結在這些支架支持凸緣上使之能夠在豎立位置與回收位置之間轉動,因此,通過將左右的懸架臂,在動力單元的箱殼上與之成一體形成并使支持在樞軸上的左右兩個軸承部的間隔盡可能大,可提高樞軸對動力單元的支持剛性,使動力單元始終保持穩(wěn)定的上下擺動姿勢,給人以舒適的乘坐感覺。此外,在上述兩個懸架臂上一體地形成經(jīng)由支軸對支架進行支持的左右一對支架支持凸緣,因此,不需要特意在箱殼上做出支架支持凸緣,可使箱殼的形狀變得簡單,進而使其鑄造變得容易,有利于降低成本。而且,左右支架支持凸緣是在左右懸架臂的剛性較大的根部以比兩個軸承部的間隔窄的間隔并列形成的,因此,可將連結到這些支架支持凸緣上的支架的根部的寬度做得較窄,可減輕支架的重量,有助于減輕減震器所承受的負荷,提高乘坐舒適度。
此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2特征,在第1特征的基礎上,將支持在所述支軸上的支架的襯套配置在一對支架支持凸緣之間,因此,通過在左右兩個支架支持凸緣之間配置支架的襯套,使得能夠使用較短的襯套,不僅能夠進一步減輕支架的重量,而且襯套在兩個支架支持凸緣之間的定位變得容易,將支架組裝到兩個支架支持凸緣上的組裝性得到改善。
再有,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3特征,在第1或第2特征的基礎上,在支架上設置有將所述襯套與左右支持腳之間連結起來的增強板,在所述懸架臂上形成有與該增強板相抵接而對支架的豎立位置進行限制的豎立位止擋,因此,將襯套與支持腳之間連結起來的增強板兼起著對支架的豎立位置進行限制的止擋板的作用,有利于簡化支架的結構。
再有,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4特征,在第1~第3特征之任一特征的基礎上,左右的所述懸架臂,形成二者的間隔從所述軸承部向根部變窄地俯視時呈約“八”字形,因此,左右的懸架臂通過與樞軸相連結,彼此在橫向上的剛性得到提高,并且,在兩個懸架臂的間隔變窄的根部形成左右的支架支持凸緣,可使得支架的重量得以減輕并且具有堅固的支持能力。
圖1是具有本發(fā)明支架裝置的機動兩輪車的側視圖。
圖2是圖1的支架裝置周圍的側視放大圖,示出支架豎立時的狀態(tài)。
圖3是對應于圖2示出支架回收時的狀態(tài)的附圖。
圖4是圖3的仰視圖。
圖5是圖4的5-5向剖視圖。
圖6是支架的后視圖。
圖7是圖6的7-7向剖視圖。
圖8是圖6的8-8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結合附圖所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進行說明。
圖1是具有本發(fā)明支架裝置的機動兩輪車的側視圖,圖2是圖1的支架裝置周圍的側視放大圖,示出支架豎立時的狀態(tài),圖3是對應于圖2示出支架回收時的狀態(tài)的附圖,圖4是圖3的仰視圖,圖5是圖4的5-5向剖視圖,圖6是支架的后視圖,圖7是圖6的7-7向剖視圖,圖8是圖6的8-8向剖視圖。
首先,在圖1中,機動兩輪車S的車體框架1由從可轉向地支持前叉2的頭管1h向下方延伸而對踏腳板3進行支持的前部框架1f、以及從該前部框架1f的后端向斜上方延伸而對物品箱4及車座5進行支持的后部框架1r構成,在前叉2的下端軸支承有前輪6f,在后部框架1r上可上下擺動地懸架對后輪6r進行支持并對其進行驅動的動力單元P,并且,在后部框架1r與動力單元P之間安裝有對動力單元P的上下擺動進行緩沖的減震器8。此外,在動力單元P上安裝有可使車體立住的支架9。如上所述,構成了小輪摩托車型機動兩輪車S。
動力單元P由引擎E以及變速箱箱殼11與該引擎E的曲柄箱箱殼10連成一體而在其內部容放皮帶式無級變速機構而成的變速器T構成,所述變速機構的安裝后輪6 r的輸出軸支持在所述變速箱箱殼11的后端部,此外,上端與后部框架1r相連結的所述減震器8的下端安裝在該變速箱箱殼11的后端上部。
下面,結合圖2~圖4對上述動力單元P的懸架裝置進行說明。
在后部框架1r的前端部所形成的左右一對支架12、12上,通過水平的第1樞軸14而可擺動地連結有懸架連桿13。該懸架連桿13具有一根前臂13a以及左右一對的后臂13b、13b,左右后臂13b、13b的前端通過水平的筒軸13c彼此連結成一體,所述前臂13a襯著緩沖橡膠16插在前部框架1f的后端內部。
如圖4所示,引擎E的曲柄箱箱殼10由通過垂直分割面彼此接合的左箱殼半體10a和右箱殼半體10b構成,在這些箱殼半體10a、10b的下表面上一體地形成各自的前端具有軸承部17a、17a的左右一對的懸架臂17、17。如上所述,由于左右懸架臂17、17,是在左右箱殼半體10a、10b上各自與之成一體地形成,因此,左、右箱殼半體和懸架臂10a和17、與10b和17易于分別一體成形(鑄造)。
而左右懸架臂17、17,俯視時呈“八”字形形成并且二者的間隔從它們的軸承部17a、17a向根部變窄。在所述軸承部17a、17a的各自的內周面上壓貼著橡膠襯套,這些軸承部17a、17a與配置在它們之間的所述筒軸13c通過從它們之中穿過的水平的第2樞軸15相連結而能夠相對轉動。因此,動力單元P能夠以第2樞軸15為軸上下擺動,該動力單元P作用于懸架連桿13上的擺動沖擊力能夠被緩沖橡膠16吸收。
在左右的上述懸架臂17、17的根部,一體地形成有以比它們的軸承部17a、17a之間的間隔L1窄的間隔L2并列的左右一對支架支持凸緣19、19,支架9如下所述地安裝在這些支架支持凸緣19、19上。
如圖4~圖8所示,支架9由呈U字形連結成一體的左右的支持腳21、21,配置在支持腳21、21的轉動中心處的、由管材構成的襯套22,焊接在支架9的前面一側而將襯套22與左右支持腳21、21之間連結起來的前增強板23,以及焊接在支架9的后面一側而將襯套22與支持腳21、21的連結部之間連接起來的后增強板24構成;所述襯套22配置在左右一對支架支持凸緣19、19之間。在如上所述在水平方向上并列的支架支持凸緣19、19與襯套22中,嵌插有具有粗大頭部25a的支軸25,在其前端裝有防脫落用的開口銷26。
左右支持腳21、21具有與之成一體的、各自向外側彎曲而能夠以大于襯套22的長度的觸地間隔與地接觸的一對接地部21a、21a,在其左側接地部21a的外端上設有與之連成一體的豎立用腳蹬子28。
并且,支架9能夠以支軸25為軸而在左右支持腳21、21的接地部21a、21a與地接觸而使車體立住的豎立位置A,以及支持腳21、21回收至支架支持凸緣19、19的后方的回收位置B之間轉動,為了對其豎立位置A進行限制,在左右的上述懸架臂17、17上形成有對前增強板23前表面的左右側部進行阻擋的左右一對豎立位止擋29。而為了對其回收位置B進行限制,在曲柄箱箱殼10的底面上形成有對設在左右支持腳21、21之一方上的止擋橡膠30進行阻擋的回收位止擋34。
在圖2、圖3和圖6中,在焊接在右支持腳21的外側表面上的掛鉤31以及突出設置在右懸架臂17的一個側面上的卡止銷32之間拉設有支架保持彈簧33。該支架保持彈簧33的拉力的作用線隨著支架9在豎立位置A與回收位置B之間轉動,從支軸25的中心經(jīng)過,靠其張力,可使支架9保持在豎立與回收的任一位置上。
下面,對該實施例的作用進行說明。
通過將左右懸架臂17、17在曲柄箱箱殼10上與之成一體形成并使支持在第2樞軸15上的左右兩個軸承部17a、17a的間隔L1盡可能大,可提高第2樞軸15對動力單元P的支持剛性,使動力單元P總能夠保持穩(wěn)定的上下擺動姿勢,給人以舒適的乘坐感覺。特別是,左右的所述懸架臂17、17形成二者的間隔從它們的軸承部17a、17a向根部變窄地俯視時呈約“八”字形,因此,在通過第2樞軸15而與懸架連桿13相連結的狀態(tài)下,彼此在橫向上的剛性得到提高,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對動力單元P的支持剛性。
此外,在上述兩個懸架臂17、17上一體地形成有通過支軸25對支架9的襯套22進行支持的左右一對的支架支持凸緣19、19,因此,不需要特意在曲柄箱箱殼10上做出支架支持凸緣19、19,可使曲柄箱箱殼10的形狀變得簡單,進而使其鑄造變得容易,有利于降低成本。
而且,左右支架支持凸緣19、19是在左右懸架臂17、17的剛性較高的根部以比兩個軸承部17a、17a的間隔L1窄的間隔L2并列形成的,因此,與這些支架支持凸緣19、19進行連結的支架9的根端部的寬度可以做得較窄,支架9的重量得以減輕并具有堅固的支持能力。
此時,特別是通過在兩個支架支持凸緣19、19之間配置支架9的襯套22,使得能夠使用較短的襯套22,不僅能夠進一步減輕支架9的重量,而且襯套22在兩個支架支持凸緣19、19之間的定位變得容易,將支架9組裝到兩支架支持凸緣19、19上的組裝性得到改善。
此外,支架9上,將襯套22與支持腳21、21之間連結起來的前增強板23與曲柄箱箱殼10的豎立位止擋29相抵接而對支架9的豎立位置A進行限制,因此,前增強板23兼起著止擋板的作用,有利于簡化支架9的結構。
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例,還能夠在不超出其要旨的范圍內對設計進行各種改變。
權利要求
1.一種下述機動兩輪車中的支架裝置,即,在由引擎(E)以及后輪(6r)與其輸出軸相連結的變速器(T)所構成的動力單元(P)的箱殼(10)的前部形成有左右一對的懸架臂(17、17),這些懸架臂(17、17)經(jīng)由水平樞軸(15)可轉動地連結在車體框架(1)上,在該車體框架(1)與動力單元(P)之間安裝有對該單元(P)的上下擺動進行緩沖的減震器(8)的機動兩輪車中的支架裝置,其特征是,在左右一對的所述懸架臂(17、17)的根部,一體地形成以比這些懸架臂(17、17)的支持在所述樞軸(15)上的一對軸承部(17a、17a)的間隔(L1)窄的間隔(L2)并列的左右一對支架支持凸緣(19、19),通過支軸(25)將支架(9)連結在這些支架支持凸緣(19、19)上使之能夠在豎立位置(A)與回收位置(B)之間轉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動兩輪車的支架裝置,其特征是,支持在所述支軸(25)上的支架(9)的襯套(22)配置在一對支架支持凸緣(19、19)之間。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機動兩輪車的支架裝置,其特征是,在支架(9)上設置有將所述襯套(22)與左右支持腳(21、21)之間連結起來的增強板(23),在所述懸架臂(17、17)上形成有與該增強板(23)相抵接而對支架(9)的豎立位置(A)進行限制的豎立位止擋(29)。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機動兩輪車的支架裝置,其特征是,左右的所述懸架臂(17、17),形成二者的間隔從所述軸承部(17a、17a)向根部變窄地俯視時呈約“八”字形。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機動兩輪車的支架裝置,能夠使支架盡可能地輕量化,并簡單地安裝在動力單元上。在動力單元(P)的曲柄箱箱殼(10)的前部形成左右一對的懸臂架(17、17),經(jīng)由樞軸(15)將這些懸臂架(17、17)連結在車體框架(1)上的機動兩輪車中,在左右的懸架臂(17、17)的根部,一體地形成以比支持在樞軸(15)上的一對軸承部(17a、17a)的間隔(L1)窄的間隔(L2)并列的左右一對支架支持凸緣(19、19),在這些支架支持凸緣(19、19)上通過支軸(25)可轉動地連結有配置在其間的支架(9)的襯套(22)。
文檔編號B62H1/02GK1462704SQ0310674
公開日2003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03年2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5月28日
發(fā)明者鍋谷真, 高田善夫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