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擋風玻璃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符合權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重型車輛的擋風玻璃板。
背景技術:
在公知的重型車輛上,擋風玻璃和前格柵(front grille)共同形成一基本上垂直的前面,所述重型車輛在擋風玻璃和所述前格柵之間具有一邊界區(qū)域。該區(qū)域被細長的金屬板覆蓋,擋風玻璃雨刮的軸通過所述金屬板。
其它公知重型車輛在上述邊界區(qū)域具有單獨的、橫向截然不同的由合成材料制成的覆蓋條,其僅用于密封擋風玻璃下部的外部區(qū)域。
上述第一種現(xiàn)有技術表示一種昂貴的方案,需要人工進行大量的裝配工作。第二種現(xiàn)有技術提供有缺陷的密封,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臟物和雪被擋風玻璃雨刮攜帶到前格柵的后面,造成污染,嚴重時,甚至阻塞通向發(fā)動機艙的空氣供應開口。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對現(xiàn)有技術進行改進,為重型車輛提供一種擋風玻璃板,其生產(chǎn)成本低廉,容易裝配,能夠有效地阻止臟物和雪進入前格柵的后面。
利用權利要求1特征部分的技術特征與上述公知的擋風玻璃板組合,可以實現(xiàn)上述目的。
結果是具有良好的密封,確保擋風玻璃雨刮所攜帶的材料不被帶到前格柵的下面,從而可以阻止不希望看到的污染和阻塞通向發(fā)動機艙的空氣供應開口??梢猿杀镜土刂圃欤⒑芸旌洼p易地被組裝。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中,擋風玻璃板采用三個單獨部分形式,限制了由于溫度波動金屬熱膨脹對整個擋風玻璃板長度改變的影響程度,如果使用由單獨一個元件組成的擋風玻璃板,則會引起嚴重的問題。
具體地說,中部部分配備有橫向的緊固突出部,每個側部配備有緊固凹入部分,所述突出部和凹入部分使用同一個緊固元件,從而非常優(yōu)異。這種方案導致成本低廉,整個擋風玻璃板容易組裝適合,適應溫度對長度的改變。
設計緊固凹入部分,允許其相對于緊固元件橫向運動是一合理的吸收由溫度引起的長度變化所導致的側部長度的改變的方式。
使擋風玻璃板在爬升手把區(qū)域配備有特殊的凹穴,所述爬升手把被組裝在前格柵上并位于前格柵的上邊緣上,取消了提供單獨爬升手把的需要,使車輛作為整體節(jié)省了成本。
制造殼形結構的擋風玻璃板能夠節(jié)省材料,實現(xiàn)合理制造。具體地說,優(yōu)選使用倒U形橫截面的擋風玻璃板,在制造和裝配時,提供很大便利。前部將支承擋風玻璃板的外表面,同時后部面向司機室,并支承緊固突出部以及各自的緊固開口。
使側部外端具有緊固裝置,這種緊固裝置被不同的角部覆蓋,實現(xiàn)合理地密封連接,并具有令人愉快的外觀。
下文將結合附圖詳細地介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
圖1示意性顯示了具有符合本發(fā)明的帶有擋風玻璃板的重型車輛的司機室;圖2示意性顯示了符合本發(fā)明的組裝后的擋風玻璃板;圖3顯示了本發(fā)明的擋風玻璃板的分解示意圖;圖4詳細顯示了符合本發(fā)明的擋風玻璃板的各部分之間的連接部分;圖5用更大比例詳細顯示了圖4所示的緊固元件;圖6是一個詳細顯示所述板的結構的局部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在圖1中,附圖標記1代表重型車輛的司機室。司機室具有由擋風玻璃2和前格柵3構成的基本上垂直的前面。附圖標記4代表形成司機室外部部分的角部,附圖標記5代表被固定在擋風玻璃和前格柵3之間區(qū)域的擋風玻璃板。擋風玻璃板5的端部與各自的角部4相連。由虛線表示的一對擋風玻璃板雨刮22通過擋風玻璃板上的凹進部分。
前格柵3可以圍繞其上部區(qū)域上的鉸鏈(未示)轉(zhuǎn)動,為了阻止其撞擊擋風玻璃2,其稍微低于擋風玻璃2的下邊緣。出于相同原因,前格柵3也稍微偏離擋風玻璃2的主平面。由此在擋風玻璃2的下邊緣和前格柵3上邊緣之間形成的狹縫被上述擋風玻璃板5適合地密封。具體地說,所述擋風玻璃板的上邊緣基本上相對于擋風玻璃2的下邊緣進行密封。
圖2顯示了包括中部部分6以及第一側部7和第二側部7’的擋風玻璃板。擋風玻璃板的上部區(qū)域分別配備有用于擋風玻璃板雨刮的凹入部分8和8’。擋風玻璃板5在其前部區(qū)域也分別具有第一保持凹入部分9和第二保持凹入部分9’,從而操作者可以將他/她的手插入并在這些凹入部分內(nèi)抓住前格柵3。
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的,與上述凹入部分對齊的前格柵的上部配備有圓滑部分,其可以被用作爬升手把(climbing handhold),以便司機在擋風玻璃上進行操作。
在圖2中,附圖標記E代表擋風玻璃板的外表面,其面向外。擋風玻璃板5的下邊緣采用凹入部分I的形式,當前格柵下降時,在裝配位置,其被設置在前格柵的上邊緣的后面。
除了與圖2所示元件相關的部分之外,圖3中的分解視圖還顯示了中部6,在與不同的側部相連的區(qū)域,中部6分別具有第一和第二凹入部分10’和10”,在組裝位置,所述第一和第二凹入部分10’和10”被不同側部的內(nèi)端遮蔽。所述中部配備有第一和第二緊固突出部11’和11”,所述第一和第二緊固突出部橫向延伸并配備有一與緊固元件配合的緊固孔,側部配備有分別支承第一和第二緊固凹入部分12’和12”的元件,第一和第二緊固凹入部分12’和12”與緊固元件配合,該緊固元件與相應的緊固突出部所使用的緊固元件相同。
圖3顯示了通過在不同的保持凹入部分9’和9”上的緊固開口13’和13”以及不同側部外端上的緊固孔14’和14”而被設置在擋風玻璃板上的緊固裝置。沿擋風玻璃板的所述凹入部分I的長度分布的一些緊固切口17與設置在車輛司機室內(nèi)的相應緊固裝置配合。
圖4詳細顯示了如何將擋風玻璃板5固定在中部和側部之間的接頭區(qū)域。利用緊固墊圈16,緊固元件15將緊固突出部11”固定到適合的安裝點,例如車輛司機室的某個部分上。
在圖中,緊固凹入部分12”被表示為橫向敞開的切口形式,從而可以被橫向安裝到緊固元件15上。在圖5中詳細顯示了緊固元件15,如圖5所示,緊固元件15具有頭部(附圖標記15)和緊固部分18。
此外,緊固元件還具有間隔部分19,其直徑比要穿過的緊固墊圈16的孔的直徑大,從而將緊固元件15緊固在一支柱上,所述支柱利用緊固墊圈16夾持緊固突出部11”,同時圍繞緊固凹入部分12”的側部元件可以被橫向裝配到間隔部分19。這意味著這些元件可以使用相同的緊固元件。允許所述緊固凹入部分相對于間隔部分19橫向運動。
圖6采用局部剖視圖顯示擋風玻璃板的中部6,此時中部6使用倒U形橫截面結構,其支承前部20(擋風玻璃板的外表面),同時后部21面向司機室,并支承緊固突出部11”和不同的緊固凹入部分和緊固孔(未示)。相對于制造和裝配,擋風玻璃板這種結構導致其具有重量輕、結構堅固的優(yōu)點。后部21可以是適合的帶形結構,容易適應所希望的應力。
本發(fā)明可以在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內(nèi)改變,具體地說,擋風玻璃板的結構和橫截面可以適應具體車輛的特殊要求。構成擋風玻璃板的部分的數(shù)量可以變化,但是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相對于縱向擴展和合理裝配,應該有一個適合的數(shù)量。用于擋風玻璃雨刮的凹入部分適合于所希望的車輛,包括車輛的轉(zhuǎn)向盤在左側或右側。
也可以使用其它方式對各個部分進行固定。例如緊固突出部的實際位置可以變化,擋風玻璃板上可以不配備用于爬升手把的凹入部分。
擋風玻璃板由合成材料制成,這種類型的一種適合的材料是聚丙烯。
權利要求
1.一種重型車輛的擋風玻璃板(5),其被固定在擋風玻璃(2)的下方和前格柵(3)的上方,被結合在車輛前面內(nèi),其特征在于擋風玻璃板(5)由合成材料制成,是細長形狀,具有一面向外的并基本延伸經(jīng)過擋風玻璃(2)的整個寬度的的表面(E),該擋風玻璃板具有一上邊緣,相對于擋風玻璃(2)的下邊緣區(qū)域,該上邊緣被涉及為至少基本上構成一密封。
2.如權利要求1所述擋風玻璃板(5),其特征在于其被分成三個單獨元件,包括一中部(6)和兩個側部(7’,7”)。
3.如權利要求2所述擋風玻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6)配備有橫向的緊固突出部(11’,11”),用于與緊固元件(15)配合,所述緊固元件可以被固定在車輛的司機室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擋風玻璃板,其特征在于每個側部(7’,7”)配備有緊固開口(12’,12”),用于與所述緊固元件(15)配合。
5.如權利要求4所述擋風玻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緊固開口被設計成允許相對于各自的緊固元件橫向運動。
6.如上述任一個權利要求所述擋風玻璃板,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個凹槽(9’,9”),其構成凹入部分,從而允許接近被結合在前格柵(3)內(nèi)的爬升手把。
7.如上述任一個權利要求所述擋風玻璃板,其特征在于具有封閉或敞開橫截面輪廓的殼結構。
8.如權利要求7所述擋風玻璃板,其特征在于在使用時,具有大致倒置的U形橫截面。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擋風玻璃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承擋風玻璃板的外表面的前部(20)以及一后部(21),所述后部面向司機室,并支承緊固突出部(11)和各自的緊固凹入部分(12)。
10. 如上述任一個權利要求所述擋風玻璃板,其特征在于側部(7’,7”)在其外端具有緊固裝置(14’,14”),其與形成車輛外部部分的角部(4)相連,從而在裝配位置時,它們被這些角部(4)遮擋。
全文摘要
一種重型車輛的擋風玻璃板(5),其被固定在擋風玻璃(2)的下方和前格柵(3)的上方,被結合在車輛前面內(nèi)。擋風玻璃板(5)由合成材料制成,是細長形狀,具有一面向外并基本延伸經(jīng)過擋風玻璃(2)的整個寬度的表面(E)。該擋風玻璃板具有一上邊緣,相對于擋風玻璃(2)的下邊緣區(qū)域,該上邊緣被設計為基本上至少構成密封。
文檔編號B62D25/08GK1529664SQ02813364
公開日2004年9月15日 申請日期2002年6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7月4日
發(fā)明者本特·內(nèi)格利克, 本特 內(nèi)格利克 申請人:斯堪尼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