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用遠近光自動變換感應式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用燈光控制器,特別是一種車用遠近光自動變換感應式控制器。
目前車輛夜間行駛對于駕駛人員而言最頭痛的是大燈光眩目與車輛交會時燈光的不斷變換帶來的緊張與疲勞。兩車交會時受大燈光強烈的刺激,司機瞬間視覺錯亂不能正確判斷而及時避讓對方車輛,極易釀成交通事故。為避免大燈光的刺激,交通法規(guī)要求駕駛員必須適時地操作變光開關。而現(xiàn)在車輛所使用的變光開關為手動或腳踏的機械式,這樣就必然帶來駕駛員為操作變光開關手忙腳亂的精力分散的結果,不僅加大司機的操作強度,而且于安全行車極其不利。
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目前市場上還沒有一種既能減輕駕駛員操作強度又能自動調(diào)控車輛交會時遠近燈光變化的技術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彌補現(xiàn)有技術在車輛遠近燈光自動變換控制上存在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科學、十分有效減輕駕駛人員夜間行車的操作強度、能根據(jù)外部光線強度而自動調(diào)控車輛遠近光的感應式控制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本實用新型包括光感受器、控光操縱裝置、傳導裝置、半球凹鏡、變光驅動裝置、變光電極觸區(qū)、殼體,其特征在于殼體被支架板分為上下兩大部分,其中光感受器分為凸透鏡、光線通道處于上半部位的左端,光感受器通過縲紋與控光操縱裝置聯(lián)通,上半部中間為傳導裝置,上半部右端為變光驅動裝置與變光電極觸區(qū),殼體的下半部位為半球凹鏡,支架板固定傳導裝置的光導纖維枝束與變光驅動裝置的溫控管,光導纖維枝束處于半球凹鏡之上、凸面鏡處于半球凹鏡之球心位置,變光驅動裝置通過溫控管中的活動式活塞、聯(lián)動桿與變光電極觸區(qū)相聯(lián)。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控光操縱裝置由遮光片、控制簧、控制桿、控光電位開關、固定轉向栓、遮光槽窩構成,控制簧一端與遮光片右下端相接,另端固定在光線通道上壁,控制桿與遮光片之左上端相聯(lián)動繞固定轉向栓左右運動、控制桿與殼體右外側的控光電位開關相接。傳導裝置由光導纖維主束和光導纖維枝束組成,光導纖維主束前端以縲紋與控光操縱裝置的光線通道相接通,光導纖維枝束之末端固定于支架板、在支架板上成圓形狀分布。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變光驅動裝置由溫控管、凸面鏡、熱敏氣體室、活動式活塞、聯(lián)動桿、聯(lián)桿固定栓、聯(lián)桿拉簧、構成,溫控管底部為凸面鏡,熱敏氣體室、活動式活塞處于溫控管壁內(nèi),聯(lián)動桿下端與活動式活塞相聯(lián)、其中端有聯(lián)桿固定栓,聯(lián)桿拉簧與聯(lián)動桿相聯(lián)。變光電極觸區(qū)包括遠光電極觸片、近光電極觸片、分光電極觸頭、控光電位開關構成,分光電極觸頭位于變光驅動裝置的聯(lián)動桿之右頂端通過電路與控光電位形狀相接聯(lián),遠光電極觸片、近光電極觸片分別固定在分光電極觸頭之上下部位,通過電路與車輛的燈相聯(lián)通,分光電極觸頭上下移動可分別接通遠光電極觸片和近光電極觸片的電路。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內(nèi)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工作狀態(tài)示意圖。
圖3為外部強光時變光驅動裝置與變光電極觸區(qū)關系位置示意圖。
圖4為外部弱光時變光驅動裝置與變光電極觸區(qū)關系位置圖。
圖5為控制桿與遮光片、控制簧的聯(lián)接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與車輛電源、車燈的聯(lián)接電路圖。
本實用新型下面將結合附圖作進一步詳述參照
圖1-4,本實用新型由光感受器1、控光操縱裝置2、傳導裝置3、半球凹鏡4、變光驅動裝置5、變光電極觸區(qū)6、殼體7、凸銹鏡8、光線通道9、遮光片10、控制簧11、控制桿12、光導纖維主束13、光導纖維枝束14、支架板15、溫控管16、凸面鏡17、熱敏氣體室18、活動式活塞19、聯(lián)動桿20、聯(lián)桿固定栓21、聯(lián)桿拉簧22、遠光電極觸片23、近光電極觸片24、分光電極觸頭25、控光電位開關26、固定轉向栓27、遮光槽窩28等組成。
殼體7通過平行于底側面的支架板15分為上下兩大部分,上半部分從左到右設有光感受器1、控光操縱裝置2、傳導裝置3、變光驅動裝置5、變光電極觸區(qū)6,下半部分設有半球凹鏡4。殼體7上半部分之左端設有凸透鏡8、光線通道9與光導纖維主束13、光導纖維枝束14相聯(lián)通,在光線通道9的中部位設有控光操縱裝置2有關的遮光片10、控制簧11、控制桿12,以開閉光線通道9。光導纖維枝束14其末端成圓形狀固定于支架板15上、與殼體7下半部分的半球凹鏡4形成上下關系以光線相發(fā)生聯(lián)系。半球凹鏡4的球心部位為凸面鏡17,也通過光線相聯(lián)系。溫控管16固定于支架板15、被分為上下兩部分,設于溫控管16底部凸面鏡17,與設于其中部的活動式活塞19之間構成溫控管16之中心的熱敏氣體室18空間,聯(lián)動桿20一端與活動式活塞19固定、另端被聯(lián)桿拉簧22牽制、繞聯(lián)桿固定栓21而轉動,聯(lián)動桿20之右頂端嵌設有分光電極觸頭25通過電線與控光電位開關26相接通、又通過上下移動而與固定于其上下兩側的遠光電極觸片23、近光電極觸片24相接以構成遠光或近光的電路。光線通道9的中部上側設有遮光槽窩28,其內(nèi)設有遮光片10、控制簧11、固定轉向栓27,遮光片10被固定轉向栓27一端固定在遮光槽窩28、另一端被右側端的控制簧11所牽制,控制桿12與殼體7外側的控光電位開關26相聯(lián),控制桿12通過拉與推的作用使得遮光片10繞固定轉向栓27上下移動開閉光線通道9。殼體7右端外側的控光電位開關26,通過控制桿12與遮光片10相聯(lián)系,又通過其內(nèi)設的電路開關與分光電極觸頭25相聯(lián)通。
圖1為本實用新型停機狀態(tài)示意,控光電位開關在″OFF″位,關閉了電源與分光電極觸頭25的電路。分光電極觸頭25雖與遠光電極觸片23相接但未形成通路,遮光片10關閉光線通道9。
圖2為本機處于工作狀態(tài)示意,使用時,轉動控光電位開關26到″ON″位,此時,控制桿12向前推動與控制簧11一起使得光線通道9內(nèi)的遮光片10繞固定轉向栓27向上轉動回到遮光槽窩28內(nèi),從而打開光線通道9,同時外部光線經(jīng)外殼體7最右端的凸透鏡8匯于光線通道9,傳到光導纖維主束13,再從之分于光導纖維枝束14,而通過固定于支架板15的光導纖維枝束14的末端口射至支架板15下部的半球凹鏡4內(nèi),光線再經(jīng)半球凹鏡4的反射匯聚于處于其球心位置的凸面鏡17。凸面鏡17把外來光線聚焦,使得光線集中于溫控管16內(nèi)部的熱敏氣體室18,從而把光能轉為熱能,促使熱敏氣體的溫度、體積發(fā)生膨脹變化來擴大熱敏氣體室18,向上推動活動式活塞19和聯(lián)動桿20位移。聯(lián)動桿20左半部分向上移動,而聯(lián)桿固定栓21使得聯(lián)動桿20之右半部分努力向下位移。熱敏氣體室18向上推動活動式活塞19、聯(lián)動桿20的力量與聯(lián)桿拉簧22作用于聯(lián)動桿右端的拉力相制衡時,分光電極觸頭25仍與遠光電極觸片23相構成電路,本機使得車燈成遠光照射狀態(tài)。
圖3為外部強光時變光驅動裝置與變光電極觸區(qū)關系位置示意,本機打開控光電位開關26后,當光感受器1所接受的外來光線較強時,經(jīng)傳導而入的強光光能在熱敏氣體室18內(nèi)迅速轉為較大的熱能,促使熱敏氣體發(fā)生熱膨脹,以較強大的膨脹力量推動活動式活塞19、聯(lián)動桿20左端向上移動。聯(lián)動桿20右端同時克服聯(lián)桿拉簧22的向上拉力繞聯(lián)桿固定栓21迅速地向下位移,使得分光電極觸頭25與處于下部位的近光電極觸片24接通,此時車輛遠光電路斷開而近光開啟。
圖4為外部弱光時變光驅動裝置與變光電極觸區(qū)關系位置示意,當外來光線強度減弱后,熱敏氣體室18向上膨脹力就相應減弱,聯(lián)桿拉簧22克服其力量作用使得聯(lián)動桿20右頂端的分光電極觸頭25迅速回復到與遠光電極觸片23相接的位置,車輛燈光又從近光變?yōu)檫h光狀態(tài)。
本實用新型與車輛電源、車燈的電路聯(lián)接極為簡便,如圖6所示。白天行車,只需把本機的控光電位開關26關閉(″OFF″位)即可,而夜間行車也只需轉開控光電位開關26(″ON″位)就行本機內(nèi)聯(lián)桿拉簧的彈性度要求較高,不僅能保證在外部強光照射時能使分光電極觸頭迅速斷開遠光電極觸片而到近光電極觸片位置,而且能充分保證外部光度減弱到一定量時使分光電極觸頭迅速回復到通常的遠光電極觸片位置。
本實用新型相比現(xiàn)有技術具有如下突出特點1.突破了車輛傳統(tǒng)的手動或腳踏機械式變光開關的局限性,不僅極大減輕司機操作強度,而且為安全行車提供了燈光自動變換的安全保障。
2.與現(xiàn)有車輛進行電路聯(lián)接十分方便,不需要進行復雜的電路改動。
3.結構設計合理、安裝操作簡便、自動變光感應靈敏、成本較低,適用于任何型號的車輛。
權利要求1.一種車用遠近光自動變換感應式控制器,包括光感受器1、控光操縱裝置2、傳導裝置3、半球凹鏡4、變光驅動裝置5、變光電極觸區(qū)6、殼體7,其特征在于殼體7被支架板15分為上下兩大部分,其中光感受器1分為凸透鏡8、光線通道9處于上半部位的左端,光感受器1通過縲紋與控光操縱裝置2聯(lián)通,上半部中間為傳導裝置3,上半部右端為變光驅動裝置5與變光電極觸區(qū)6,殼體7的下半部位為半球凹鏡4,支架板15固定傳導裝置3的光導纖維枝束14與變光驅動裝置5的溫控管16,光導纖維枝束14處于半球凹鏡4之上、凸面鏡17處于半球凹鏡4之球心位置,變光驅動裝置5通過溫控管16中的活動式活塞19、聯(lián)動桿20與變光電極觸區(qū)6相聯(lián)。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應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控光操縱裝置2由遮光片10、控制簧11、控制桿12、控光電位開關26、固定轉向栓27、遮光槽窩28構成,控制簧11一端與遮光片10右下端相接,另端固定在光線通道上壁,控制桿12與遮光片10之左上端相聯(lián)動繞固定轉向栓27左右運動、控制桿12與殼體7右外側的控光電位開關26相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應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傳導裝置3由光導纖維主束13和光導纖維枝束14組成,光導纖維主束13前端以縲紋與控光操縱裝置2的光線通道相接通,光導纖維枝事14之末端固定于支架板15、在支架板15上成圓形狀分布。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應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變光驅動裝置5由溫控管16、凸面鏡17、熱敏氣體室18、活動式活塞19、聯(lián)動桿20、聯(lián)桿固定栓21、聯(lián)桿拉簧22、構成,溫控管16底部為凸透調(diào)溫鏡17,熱敏氣體室18、活動式活塞19處于溫控管16壁內(nèi),聯(lián)動桿20下端與活動式活塞19相聯(lián)、其中端有聯(lián)桿固定栓21,聯(lián)桿拉簧22與聯(lián)動桿20相聯(lián)。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應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變光電極觸區(qū)6包括遠光電極觸片23、近光電極觸片24、分光電極觸頭25、控光電位開關26構成,分光電極觸頭25位于變光驅動裝置5的聯(lián)動桿20之右頂端通過電路與控光電位形狀26相接聯(lián),遠光電極觸片23、近光電極觸片24分別固定在分光電極觸頭25之上下部位,通過電路與車輛的燈相聯(lián)通,分光電極觸頭25上下移動可分別接通遠光電極觸片23和近光電極觸片24的電路。
專利摘要一種車用遠近光自動變換感應式控制器。由光感受器、控光操縱裝置、傳導裝置、半球凹鏡、變光驅動裝置、變光電極觸區(qū)、殼體等構成。本實用新型通過光感受器所接收外來光線強弱變化的信號,經(jīng)傳導與放大作用后,從而引起熱敏氣體的溫度與體積發(fā)生相應變化來改變車輛的遠光或近光電路的開閉,實現(xiàn)遠近光自動變換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為夜間行車提供燈光自動變換的保障,極大減輕司機的操作強度,適用安裝于任何種類機動車輛。
文檔編號B60Q1/14GK2275534SQ9624090
公開日1998年3月4日 申請日期1996年9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1996年9月12日
發(fā)明者張國梁, 張國棟 申請人:張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