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汽車座椅制作技術領域,尤其指一種繩拉按鈕汽車頭枕。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一種專利號為cn201420538380.x名稱為《一種角度可調(diào)式座椅頭枕結構》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角度可調(diào)式座椅頭枕結構,包括:棘輪,所述棘輪與所述套管焊接成一體;棘爪支架,所述棘爪支架焊接于座椅骨架鋼管上;銷軸,所述銷軸焊接于所述棘爪支架上;棘爪,所述棘爪通過卡簧固定在所述銷軸上,可繞所述銷軸自由旋轉;回位彈簧,所述回位彈簧設置于所述棘爪與所述棘爪支架之間;拉繩,所述拉繩一端固定于所述棘爪的后端。該實用新型的角度可調(diào)式座椅頭枕結構設計簡潔,可靠性好,經(jīng)濟實用,操作方便,能夠手動調(diào)節(jié)汽車座椅頭枕的角度,改善乘坐時的舒適性,相對電動可調(diào)方式成本低,具有廣泛的工業(yè)應用前景。然而,該頭枕需要在座椅骨架鋼管上旋轉,無法應用在外部包裹有海綿、絨布等附著物的管體上,使用效果不理想,因此該頭枕的結構還需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現(xiàn)狀而提供一種設計巧妙,轉動省力方便,超輕超薄的由拉繩或按鈕控制的汽車頭枕。
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本繩拉按鈕汽車頭枕,包括能脫卸式固定于座椅頂部的枕桿、能相對枕桿轉動的架體,所述架體設置在枕桿頂部的頂部橫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架體的內(nèi)腔中設置有限位塊,所述限位塊與頂部橫桿相固定,所述頂部橫桿上套置有保持架體向前轉動的回復扭簧,所述回復扭簧的一端與限位塊相連接,所述回復扭簧的另一端頂觸在架體的側壁上,所述架體的內(nèi)腔中設置有能與限位塊相卡扣的限位部,所述架體上設置有能伸入拉繩的拉繩通孔和能伸入按鈕的按鈕通孔,所述拉繩的一端與限位部相連接,所述按鈕的端部與限位部相頂觸,當拉繩拉動限位部或按鈕頂觸限位部時,限位部與限位塊相脫離,架體相對頂部橫桿向前轉動。
作為改進,所述架體可優(yōu)選是由前架體與后架體對合而成的整體結構,所述前架體的底部與后架體的下部分別設置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對合形成通孔,所述枕桿從通孔伸出架體,所述拉繩的一端從通孔中伸入架體內(nèi)腔而與限位部相連接。
進一步改進,所述前架體的下部可優(yōu)選設置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中能脫卸地卡置有頂塊,所述限位塊的側部設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回復扭簧的一端頂觸在第一凸起部上,當回復扭簧帶動限位塊相對架體轉動時,所述第一凸起部頂觸在頂塊上從而阻止限位塊繼續(xù)轉動。
作為改進,所述限位部包括轉動卡桿,第一拉桿、第二拉桿和使限位部復位的復位裝置,所述第一拉桿能轉動地設置在架體內(nèi)壁上,所述第一拉桿與拉繩相連接,所述第一拉桿的側部設置有凸塊,所述凸塊與第二拉桿的端部相頂觸,所述第二拉桿的中部能轉動地設置在架體內(nèi)壁上,所述第二拉桿的另一端與復位裝置相連接并與按鈕的端部相頂觸,靠近第二拉桿與凸塊頂觸處的第二拉桿桿體與連接桿的一端活動相連接,所述連接桿的另一端與轉動卡桿活動相連接,所述轉動卡桿能轉動地設置在架體內(nèi)壁上,所述轉動卡桿的下部設置有能與限位塊的第二凸起部相卡扣的轉動卡桿凹部。
進一步改進,所述架體的內(nèi)壁上可優(yōu)選對稱設置有凸臺部,所述凸臺部上能轉動地設置有轉動軸,所述轉動軸與轉動卡桿相固定。
進一步改進,所述連接桿的兩端分別設置有上圓環(huán)和下圓環(huán),所述上圓環(huán)與插置在第二拉桿上的第一插銷活動相連接,所述下圓環(huán)插置在轉動卡桿上的第二插銷活動相連接,所述上圓環(huán)與下圓環(huán)的中心軸線相互垂直。
進一步改進,所述復位裝置包括第一復位扭簧和第二復位扭簧,所述第一復位扭簧與第一拉桿同心設置,所述第一復位扭簧的一端頂觸在第一拉桿的桿體上,所述第一復位扭簧的另一端頂觸在架體內(nèi)壁上,所述第二復位扭簧的一端與第二拉桿相連接,所述第二復位扭簧的另一端與架體內(nèi)壁相連接。
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拉桿的桿體上可優(yōu)選設置有鉤狀凸部,所述第二復位扭簧的一端卡扣在鉤狀凸部內(nèi)。
進一步改進,所述拉繩的一端可優(yōu)選穿過枕桿而從枕桿頂部的開口中伸入架體內(nèi)腔并與第一拉桿相連接。
進一步改進,所述架體內(nèi)腔中可優(yōu)選能轉動地設置有滾輪,所述滾輪的表面上設置有拉繩限位槽,所述拉繩的一端經(jīng)過拉繩限位槽改變方向后與第一拉桿相連接。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采用架體的內(nèi)腔中設置有限位塊,所述限位塊與頂部橫桿相固定,所述頂部橫桿上套置有保持架體向前轉動的回復扭簧,所述回復扭簧的一端與限位塊相連接,所述回復扭簧的另一端頂觸在架體的側壁上,所述架體的內(nèi)腔中設置有能與限位塊相卡扣的限位部,所述架體上設置有能伸入拉繩的拉繩通孔和能伸入按鈕的按鈕通孔,所述拉繩的一端與限位部相連接,所述按鈕的端部與限位部相頂觸,當拉繩拉動限位部或按鈕頂觸限位部時,限位部與限位塊相脫離,架體相對頂部橫桿向前轉動,這種結構的優(yōu)點在于:回復扭簧能保持架體處于向前轉動的狀態(tài),只要拉動拉繩,或按壓按鈕,使限位部與限位塊分離,回復扭簧就能使架體向前轉動,反應靈敏,操作簡單,十分省力,采用兩種不同的方法確保限位部能與限位塊分離,即使拉繩損壞或按鈕損壞仍能正常使用,而且可以將按鈕與拉繩設置在架體的兩邊,這樣使用者在頭枕的左側和右側都能方便的控制頭枕;本汽車頭枕超輕超薄,使用效果好;由于枕桿插入座椅后無需轉動,因此本汽車頭枕能應用在不同種類的汽車座椅上,應用范圍廣;第一拉桿與第二拉桿頂觸連接,第二拉桿與轉動卡桿通過連接桿連接,相互之間位置關系保持好,不易松脫,確保架體在拉繩拉動或按鈕按壓時轉動。綜上所述,本汽車頭枕設計巧妙,轉動省力方便,應用范圍廣,值得應用推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是圖1中添加有按鈕時的結構分解圖;
圖3是圖2中去除按鈕后未分離部分的結構分解圖;
圖4是圖3中未分離部分的結構分解圖;
圖5是圖4中未分離部分的結構分解圖;
圖6是圖4中分離部分的結構分解圖;
圖7是圖4中分離部分另一個角度的結構分解圖;
圖8是圖4中分離部分再一個角度的結構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至圖8所示,本實施例的繩拉按鈕汽車頭枕,包括能脫卸式固定于座椅頂部的枕桿1、能相對枕桿1轉動的架體,所述架體設置在枕桿1頂部的頂部橫桿11上,所述架體的內(nèi)腔中設置有限位塊2,所述限位塊2與頂部橫桿11相固定,所述頂部橫桿11上套置有保持架體向前轉動的回復扭簧15,所述回復扭簧15的一端與限位塊2相連接,所述回復扭簧15的另一端頂觸在架體的側壁上,所述架體的內(nèi)腔中設置有能與限位塊2相卡扣的限位部,所述架體上設置有能伸入拉繩3的拉繩通孔和能伸入按鈕9的按鈕通孔91,所述拉繩3的一端與限位部相連接,所述按鈕9的端部與限位部相頂觸,當拉繩3拉動限位部或按鈕9頂觸限位部時,限位部與限位塊2相脫離,架體相對頂部橫桿11向前轉動。
架體是由前架體12與后架體13對合而成的整體結構,所述前架體12的底部與后架體13的下部分別設置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對合形成通孔14,所述枕桿1從通孔伸出架體,所述拉繩3的一端從通孔14中伸入架體內(nèi)腔而與限位部相連接。前架體12的下部設置有限位凹槽16,所述限位凹槽16中能脫卸地卡置有頂塊17,所述限位塊2的側部設置有第一凸起部21,所述回復扭簧15的一端頂觸在第一凸起部21上,當回復扭簧15帶動限位塊2相對架體轉動時,所述第一凸起部21頂觸在頂塊17上從而阻止限位塊2繼續(xù)轉動。
限位部包括轉動卡桿4,第一拉桿6、第二拉桿5和使限位部復位的復位裝置,所述第一拉桿6能轉動地設置在架體內(nèi)壁上,所述第一拉桿6與拉繩3相連接,所述第一拉桿6的側部設置有凸塊61,所述凸塊61與第二拉桿5的端部相頂觸,所述第二拉桿5的中部能轉動地設置在架體內(nèi)壁上,所述第二拉桿5的另一端與復位裝置相連接并與按鈕9的端部相頂觸,靠近第二拉桿5與凸塊61頂觸處的第二拉桿桿體與連接桿7的一端活動相連接,所述連接桿7的另一端與轉動卡桿4活動相連接,所述轉動卡桿4能轉動地設置在架體內(nèi)壁上,所述轉動卡桿4的下部設置有能與限位塊2的第二凸起部22相卡扣的轉動卡桿凹部41。架體的內(nèi)壁上對稱設置有凸臺部18,所述凸臺部18上能轉動地設置有轉動軸42,所述轉動軸42與轉動卡桿4相固定。連接桿7的兩端分別設置有上圓環(huán)71和下圓環(huán)72,所述上圓環(huán)71與插置在第二拉桿5上的第一插銷51活動相連接,所述下圓環(huán)72插置在轉動卡桿4上的第二插銷43活動相連接,所述上圓環(huán)71與下圓環(huán)72的中心軸線相互垂直。所述復位裝置包括第一復位扭簧62和第二復位扭簧52,所述第一復位扭簧62與第一拉桿6同心設置,所述第一復位扭簧62的一端頂觸在第一拉桿6的桿體上,所述第一復位扭簧62的另一端頂觸在架體內(nèi)壁上,所述第二復位扭簧52的一端與第二拉桿5相連接,所述第二復位扭簧52的另一端與架體內(nèi)壁相連接。所述第二拉桿5的桿體上設置有鉤狀凸部53,所述第二復位扭簧52的一端卡扣在鉤狀凸部53內(nèi)。所述拉繩3的一端穿過枕桿1而從枕桿頂部的開口中伸入架體內(nèi)腔并與第一拉桿6相連接。所述架體內(nèi)腔中能轉動地設置有滾輪8,所述滾輪8的表面上設置有拉繩限位槽81,所述拉繩3的一端經(jīng)過拉繩限位槽81改變方向后與第一拉桿6相連接。
工作原理:轉動卡桿的轉動卡桿凹部與限位塊的第二凸部相卡扣,架體固定在枕桿頂部的頂部橫桿上;不再使用頭枕時,拉動拉繩,拉繩帶動第一拉桿轉動,進而帶動第二拉桿轉動,從而使轉動卡桿的端部向上轉動與限位塊相脫離,回復扭簧帶動架體向前轉動,實現(xiàn)頭枕的向前轉動,或按壓按鈕,按鈕的端部頂觸在第二拉桿上,帶動第二拉桿轉動,從而使轉動卡桿的端部向上轉動與限位塊相脫離,回復扭簧帶動架體向前轉動,實現(xiàn)頭枕的向前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