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強化了胎圈(bead)部的耐久性的充氣輪胎,尤其涉及具有至少一個胎圈芯(beadcore)并借助于胎體的前端無卷邊(turnup,反包)的結構而增強了胎圈部及胎側的剛性的胎圈部剛性強化充氣輪胎。
背景技術:
通常,在充氣輪胎中,胎圈部為與車輛的輪輞(rim)相結合的部分,具有作為胎圈底部的胎趾(beadtoe)部,就上述作為胎圈底部的胎趾部而言,通過將規(guī)定厚度的橡膠覆蓋于由鋼鐵形成的胎圈鋼線(beadwirecord)并卷繞多層而制作胎圈芯,在將橡膠材料的胎邊芯(beadfiller)附著于上述胎圈芯后,利用胎體(carcass)和鋼包布(chafer)包住而安裝于輪輞。
此外,就用于保持上述胎圈芯的胎體簾布層(carcassply)而言,由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數量的胎體簾布層形成,這些胎體簾布層可區(qū)分為:向上卷起設置于胎圈部的一個以上的胎圈芯結構體的卷邊(turnup,反包)方式的結構;以及使高強度橡膠附著于在以串列形式放置的兩列以上的胎圈芯結構體之間后,以無卷邊的結構將胎體簾布層固定于上述胎圈芯結構體之間的方式的結構。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韓國公開專利第10-2013-0075792號(2013年7月8日)
專利文獻2:韓國授權專利第10-0564512號(2006年3月20日)
技術實現要素:
(發(fā)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胎圈部剛性強化充氣輪胎,其中,胎體簾布層以無卷邊的結構配置在兩列以上的串列式的胎圈芯結構體之間,由此,當制造輪胎時,可將胎體簾布層簾線(carcassplycord)的殘余應力排除,并使胎圈芯的胎圈鋼絲(beadwire)穩(wěn)定地植入,而提高胎圈部和胎側的剛性。
(解決問題所采用的措施)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充氣輪胎具有:胎圈芯,以多層卷繞有由鋼鐵形成的胎圈鋼線;胎邊芯,附著于兩列以上的上述胎圈芯;以及胎體簾布層,以無卷邊結構并以直線結構配置于上述胎邊芯的胎圈芯之間,其中,上述充氣輪胎在上述胎體簾布層的兩側配置有具有由胎圈鋼線形成的胎圈芯的左、右側胎邊芯,上述左、右側胎邊芯的胎圈鋼線具有從胎圈底部起越靠近胎圈的上部側直徑越小的結構。
此外,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中,具有胎圈部,在上述胎圈部中,上述胎體簾布層以兩列結構的胎體簾布層狀態(tài)以分岔的方式插入于排列有胎圈鋼線的三列的胎邊芯之間,胎體簾布層的前端為無卷邊的結構。
(發(fā)明的效果)
上述本發(fā)明的胎圈部剛性強化充氣輪胎從胎圈部的底部起越靠近胎圈的上部,胎圈鋼絲的直徑則越小,由此可以沿著具有三角形輪廓的胎邊芯延伸而配置具有不同直徑的胎圈鋼線,可像采用側面加固材料(sidereinforcementmaterial,srfm)那樣地增大輪胎的胎圈部及胎側的剛性,借助于輪胎胎側的剛性的増大,可以防止當行駛時會因道路上的危險而產生的輪胎的沖擊膨脹(impactbulge)。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輪胎的局部剖視圖。
圖2至圖6為示出本發(fā)明各個實施例的輪胎的局部剖視圖。
圖7的(a)部分至圖7的(d)部分為放大示出適用于本發(fā)明的胎圈鋼線結構的各種實施例的剖視圖。
(附圖標記的說明)
1:胎面;2:帶束層;3:胎體簾布層;4:胎圈部;5:胎側;10:胎圈鋼線;
11:胎圈芯;12:胎邊芯;13a~13d:鋼絲;14:胎圈底部;15:絕緣橡膠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發(fā)明的技術思想可由本發(fā)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進行實施,而并不限定或局限于以下優(yōu)選實施例,這是顯而易見的。
圖1為表示本發(fā)明的胎圈部剛性強化充氣輪胎的一實施例的輪胎的局部剖視圖。通常,輪胎大體包括:胎面(tread)1,其為與路面相接觸的橡膠層;多列的帶束層(belt)2,安裝于上述胎面1的內部;胎體簾布層3,利用輪胎內部的簾線(cord)層支撐荷重,并形成輪胎的骨架;胎圈部4,具有將輪胎安裝于車輛的輪輞的作用;以及胎側(sidewall)5,作為輪胎的側部,保護胎體簾布層3,并實現柔軟的伸縮運動。
在具有這種結構的輪胎中,本發(fā)明的充氣輪胎,具有:胎圈芯11,卷繞有多層的由鋼鐵形成的胎圈鋼線10;胎邊芯12,附著于這些兩列以上的胎圈芯11;以及胎體簾布層3,以無卷邊的結構并以直線結構配置于上述胎邊芯12的胎圈芯11之間,上述充氣輪胎的結構如下:在上述胎體簾布層3的兩側配置有具有由胎圈鋼線10形成的胎圈芯11的左、右側胎邊芯12a、12b,上述左、右側胎邊芯12a、12b的胎圈鋼線10具有從胎圈底部14起越靠近胎圈的上部側直徑越小的結構。
在此,上述輪胎的截面高度(sectionheight,sh)由輪胎截面上側高度(輪胎截面上側高度:sectionheightupper,shu)及輪胎截面下側高度(輪胎截面下側高度:sectionheightlower,shl)組成,上述左、右側胎邊芯12a、12b的高度(bfh,胎邊芯高度)設定為以從胎圈底部14隔離的狀態(tài)低于輪胎截面下側shl,上述左、右側胎邊芯12a、12b兩者均具有越靠近上端側截面越窄的三角形狀的輪廓(profile)。
如圖2及圖3所示,根據本發(fā)明的其他實施例,分別配置于上述左、右側胎邊芯12a、12b的胎圈鋼線10的裝配高度h、h為互不相同的高度,例如,作為內側的胎邊芯的左側胎邊芯12a的裝配高度h可以設定為小于作為外側的胎邊芯的右側胎邊芯12b的裝配高度h(h<h),或與此相反,左側胎邊芯12a的裝配高度h也可以設定為大于右側胎邊芯12b的裝配高度h(h>h)。
另一方面,圖4至圖6為表示本發(fā)明的其他實施例的輪胎的局部剖視圖,上述胎體簾布層3以兩列無卷邊結構的方式配置于包住配置于左側、右側及中央的胎圈鋼線10的左側、右側及中央胎邊芯12a、12b、12c之間。
在此,配置于由上述兩列的胎體簾布層3所劃分的左側、右側及中央胎邊芯12a、12b、12c的胎圈鋼線10也具有從胎圈底部14起越靠近胎圈上部側直徑越小的結構。
此外,如圖5及圖6所示,配置于上述中央胎邊芯12c的胎圈鋼線10的裝配高度可配置設定為小于左、右側胎邊芯12a、12b的胎圈鋼線10的裝配高度,或與此相反,上述中央胎邊芯12c的胎圈鋼線10的裝配高度也可配置設定為大于左、右側胎邊芯12a、12b的裝配高度。
如圖7所示,圖1至圖6所示的由胎邊芯包住的胎圈鋼線10可具有多種截面結構。即可以為:如圖7的(a)部分及圖7的(b)部分所示,捆綁多個具有比胎圈鋼線10的直徑小的直徑且直徑相同的鋼絲13a的結構;如圖7的(c)部分所示,用相對小直徑的鋼絲13c包圍相對大直徑的中央鋼絲13b的周圍的結構;以及如圖7的d部分所示,具有單一的鋼絲13d直徑的結構,其中,利用絕緣橡膠15涂敷(dope)上述鋼絲13a,13b,13c,13d的周圍而構成胎圈鋼線10。
在如上所述的本發(fā)明的充氣輪胎中,一個以上的胎體簾布層以無卷邊結構的方式配置于具有兩列以上的胎圈鋼線結構體的胎邊芯之間,并具有上述胎圈鋼線的直徑從胎圈底部起越靠近胎圈上部側就越小的結構,因此可使上述胎圈鋼線穩(wěn)定地植入于胎邊芯的母材,使胎圈部及胎側的剛性得到提高,而且,胎體簾布層以無卷邊結構的方式配置成一字形狀,由此與現有的胎體簾布層的卷邊(turn)結構相比,不會產生胎體簾線的殘余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