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免充氣輪胎,沿輪胎徑向由外向內(nèi)依次包括橡膠胎面(1),與橡膠胎面(1)硫化成一體的基部膠(2),以及對橡膠胎面(1)起支撐作用的彈性支撐體(3),其特征在于,彈性支撐體(3)包括與輪輞相接觸的內(nèi)承壓環(huán)(6),與基部膠(2)貼合的外承壓環(huán)(4),以及位于內(nèi)承壓環(huán)(6)和外承壓環(huán)(4)之間的中部支撐體(5);中部支撐體(5)包括沿圓周方向均勻分布的第一支撐體(51)和第二支撐體(52),其中,第二支撐體(52)包括多層負泊松比單元層,每層負泊松比單元層由多個負泊松比單元沿周向均勻分布而成。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撐體(51)包括沿圓周方向均勻分布的V形組件(512),多個V形組件(512)通過第一端部(513)周向連接,每個V形組件(512)的第一端部(513)徑向連接有“八”字形組件(511),“八”字形組件(511)頂端與外承壓環(huán)(4)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免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負泊松比單元由正V組件(522)和倒V組件(521)通過第三端部(523)連接而成,每層負泊松比單元層的負泊松比單元通過第三端部(523)周向連接,多層負泊松比單元層的負泊松比單元通過第四端部(524)徑向連接,近內(nèi)承壓環(huán)(6)一側的負泊松比單元層通過第四端部(524)與內(nèi)承壓環(huán)(6)連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免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撐體(51)中V形組件(512)的第二端部(514)與第二支撐體(52)近外承壓環(huán)(4)一側的負泊松比單元層中倒V組件(521)的第四端部(524)徑向連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免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構成負泊松比單元的正V組件(522)和倒V組件(521)的片段位于負泊松比單元內(nèi)部的邊緣向內(nèi)凸起成弧面,位于負泊松比單元外部的邊緣向外凸起成弧面;構成“八”字形組件(511)的片段兩側邊緣均凸起成弧面。
6.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免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構成V形組件(512)的片段的夾角大于構成倒V組件(521)的片段的夾角,負泊松比單元中,構成正V組件(522)的片段的夾角與構成倒V組件(521)的片段的夾角相同。
7.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免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多層負泊松比單元層沿輪胎徑向由外向內(nèi)的多個負泊松比單元中,構成正V組件(522)的片段的夾角與構成倒V組件(521)的片段的夾角均依次減小。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彈性支撐體(3)外部設置與橡膠胎面(1)相連的胎側,外承壓環(huán)(4)與內(nèi)承壓環(huán)(6)之間的胎側包括多段弧線結構,相鄰的弧線兩兩相切。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橡膠胎面(1)周向斷面的頂部圓弧為中部高兩端低的一段弧或兩段相切弧結構;橡膠胎面(1)周向斷面的頂部圓弧為一段弧結構時,圓弧中點較兩端高2-4mm,三點畫圓即可得到圓弧曲線;頂部圓弧為二段相切弧結構時,行駛面高度為2-7mm。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4或6-9中任一項所述的免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外承壓環(huán)外側設置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槽的軸向截面形狀為倒“凸”字形或內(nèi)凹“十”字形,其中,倒“凸”字形的短邊朝向輪胎轉軸;基部膠與外承壓環(huán)結合面處設置有與第一卡槽相對應的第二卡槽,第二卡槽的軸向截面為正“凸”字形或外凸“十”字形,其中,正“凸”字形的短邊朝向輪胎轉軸;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沿輪胎周向等間距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