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垃圾收集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公交車垃圾收集裝置。
背景技術:
公交車上為了方便人們放置生活垃圾,一般都配置有垃圾桶,現有的公交車上的垃圾桶均設置在公交車地板上,受制于公交車內有限的地面空間,也為了便于容納更多的乘客,這種垃圾桶的尺寸通常較小,其能容納的垃圾量也較小,這種小容量的垃圾桶往往不能滿足乘客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公交車垃圾收集裝置,該垃圾桶不占用公交車內有限的地面空間,其垃圾容量大,能滿足乘客的使用需求。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公交車垃圾收集裝置,包括固定設置在公交車外部后側的桶體、位于公交車內空間上部的前后兩端封閉的斷面呈圓形的料筒,料筒沿公交車車體寬度方向的中心延伸,其從公交車的中部延伸到公交車外側的后部,料筒的位置高于桶體,料筒的上端的端面通過多根連桿與公交車頂板固定連接,料筒前端上側設置有連通其內腔的進料口,料筒后端上側設置有減速電機,減速電機的輸出軸上裝配有小皮帶輪,料筒的后部下側設置有位于桶體上方的出料管路,料筒的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間可轉動地設置有轉軸,轉軸的后端伸出料筒的后端且裝配有大皮帶輪,小皮帶輪通過皮帶與大皮帶輪連接,所述轉軸在進料口和出料管路之間的部分設置有連續(xù)的第一螺旋葉片,轉軸在出料管路至料筒后端板的部分設置有連續(xù)的第二螺旋葉片,第一螺旋葉片和第二螺旋葉片的螺旋方向相反,出料管路的下端連通桶體的上端。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使料筒設置在公交車內空間的上部,使其前端設置有進料口,并使其內設置有螺旋輸送葉片,這樣,當公交車內的人們投遞垃圾時,直接將垃圾放入進料口中即可,進入料筒內的垃圾會被第一螺旋葉片運輸到出料管路處,同時,第二螺旋葉片與第一螺旋葉片的旋轉方向相反,可以保證出料管路處垃圾的快速排出,進而通過出料管路將垃圾送入桶體內。該裝置將桶體設置在公交車后部外側,不占用公交車內有限的地面空間,其垃圾容量大,能滿足乘客的使用需求。
進一步,為了提高輸送效果,所述料筒后低前高傾斜地設置,且其傾斜角度均為12至18度。
作為一種優(yōu)選,所述料筒的傾斜角度均為15度。
進一步,為了節(jié)省公交車內上部的空間,所述料筒的直徑為20至40厘米。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桶體,2、料筒,3、進料口,4、連桿,5、減速電機,6、皮帶,7、第一螺旋葉片,8、第二螺旋葉片,9、出料管路,10、轉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公交車垃圾收集裝置,包括固定設置在公交車外部后側的桶體1、位于公交車內空間上部的前后兩端封閉的斷面呈圓形的料筒2,料筒2沿公交車車體寬度方向的中心延伸,其從公交車的中部延伸到公交車外側的后部,料筒2的位置高于桶體1,料筒2的上端的端面通過多根連桿4與公交車頂板固定連接,料筒2前端上側設置有連通其內腔的進料口3,料筒2后端上側設置有減速電機5,減速電機5的輸出軸上裝配有小皮帶輪,料筒2的后部下側設置有位于桶體1上方的出料管路9,料筒2的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間可轉動地設置有轉軸10,轉軸10的后端伸出料筒2的后端且裝配有大皮帶輪,小皮帶輪通過皮帶6與大皮帶輪連接,所述轉軸10在進料口3和出料管路9之間的部分設置有連續(xù)的第一螺旋葉片7,轉軸10在出料管路9至料筒后端板的部分設置有連續(xù)的第二螺旋葉片8,第一螺旋葉片7和第二螺旋葉片8的螺旋方向相反,出料管路3的下端連通桶體1的上端。通過使料筒2設置在公交車內空間的上部,使其前端設置有進料口3,并使其內設置有螺旋輸送葉片,這樣,當公交車內的人們投遞垃圾時,直接將垃圾放入進料口3中即可,進入料筒內的垃圾會被第一螺旋葉片7運輸到出料管路3處,同時,第二螺旋葉片8與第一螺旋葉片7的旋轉方向相反,可以保證出料管路處垃圾的快速排出,進而通過出料管路3將垃圾送入桶體1內。該裝置將桶體1設置在公交車后部外側,不占用公交車內有限的地面空間,其垃圾容量大,能滿足乘客的使用需求。
為了提高輸送效果,所述料筒2后低前高傾斜地設置,且其傾斜角度均為12至18度。
作為一種優(yōu)選,所述料筒2的傾斜角度均為15度。
為了節(jié)省公交車內上部的空間,所述料筒2的直徑為20至40厘米。